2019国考申论热点:个税改革征集意见 参与度极高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1
2019国考申论热点社会:13个部门联合整治骚扰电话

据《新京报》报道,近期骚扰电话呈“回潮”之势: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网站自今年4月份以来,涉嫌骚扰电话举报次数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骚扰号码涵盖手机、座机、95号,有呼叫中心每人一天拨800个电话,而花500元就可以从网上买到1万个部分真实的北京手机号码。
骚扰电话是老生常谈的问题,百度资讯显示有超过25万条相关新闻。问题是,近年来,有关部门严厉打击骚扰电话,为何投诉却越来越多?
12321网站的数据显示,7月的涉嫌骚扰电话举报次数突破了6万件次,而去年7月只有1.6万件次。投诉越来越多至少可以说明:一方面,骚扰电话确实久治不愈,严重影响人们生活;另一方面,人们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积极参与打击骚扰电话。
骚扰电话久治不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易界定。目前相关法律条文中还没有明确定义什么是骚扰电话。因而,如何界定、处罚,商业营销和骚扰电话之间的界限在哪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明确。
另一个原因在于商业的需求刺激产业链上下游铤而走险。数据显示,贷款理财、违规催收和房产中介是拨出骚扰电话的“重灾区”。这些依靠广泛推广、需要高频次拨打电话的行业,一方面催生了职业化、团伙化的电话骚扰团队,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干起了诈骗的勾当;另一方面刺激了信息贩子不断挖掘、买卖个人信息。据媒体报道,某些高档楼盘,整个楼盘内的业主信息最高可卖到十几万元。
面对环环相扣的骚扰电话产业链,长期以来,监管却显得不到位、不彻底,对主要受益方即广告主的监管不足。产业链涉及多个环节、多个监管部门,但是更多的时候都是工信部门在单挑,处罚方式也不外乎责令电信运营商暂停手机外呼功能或封号,治标不治本。而职业化的骚乱团队不断提升技术,甚至可以躲过国内一些领先手机安全软件的拦截,这给监管带来了较高的技术门槛,经常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此外,一些监管举措推行不够彻底。比如不用身份证依然可以买到电话卡,而个别电信运营商甚至还设计了专门针对营销推广的资费套餐,本来应该是监管者的得力助手和监管举措的执行者,却在某种程度上成了骚扰电话的“帮凶”。
工信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13部门日前印发《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决定自2018年7月起至2019年12月底,在全国开展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此次专项行动的诸多举措都很具体,注重技术性和可操作性。期待通过这次行动,我们的耳根能够更加清净。只是,寄希望于通过一次专项行动就根治骚扰电话,不切实际。这是一场持久战,每一个被骚扰者都应该站出来投诉维权,积极参与持续的打击行动。

  大学生活是众多学员向往的生活,同是也是离开学院的学生感到惆怅的地方。放松、悠闲、无人管制是大学生的天堂,不过这样的状态似乎就要告一段落了......
  2019年10月12日我国教育部就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布意见,提出要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考试管理、科学合理制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严把学位授予关。
  意见指出,要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综合应用笔试、口试、非标准答案考试等多种形式,科学确定课堂问答、学术论文、调研报告、作业测评、阶段性测试等过程考核比重。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
  同时,科学合理制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严格全过程管理,严肃处理各类学术不端行为。落实学士学位管理办法,健全学士学位管理制度,严格学士学位标准和授权管理,严把学位授予关。
  意见明确,支持高校建立与学分制改革和弹性学习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加强校际学分互认与转化实践,以学分积累作为学生毕业标准。完善学分标准体系,严格学分质量要求,建立学业预警、淘汰机制。学生在基本修业年限内修满毕业要求的学分,应准予毕业;未修满学分,可根据学校修业年限延长学习时间,通过缴费注册继续学习。
  【热点解析】
  其实把重要的信息总结一下就是: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所以,那些考试不合格的选择以补考的形式来毕业的考生,找个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了。而大学的价值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不少同学在大学里“混日子”,平时不学习,考前抱佛脚,过一门是一门,最后清考还是能毕业,而现在取消毕业前的清考,意味着大学生不能再一味混下去了,不努力学习,挂科太多的话,毕业都困难。
  所以大学生到底怎么样提升自己的水平呢?
  1、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开拓视野
  大学的性质与高中、小学是一致的,同样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在大学提升自己的水平主要是还是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当然还有其他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2、增加社交范围,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大学,它像是一个社会,又不像一个社会。学校内部的活动与社会上的活动有几分相似,但这却能更好的锻炼自己交往能力,同时也能在社团组织这个平台上多结交一些朋友,增进相互之间的友谊。
  总结:
  大学生活是众多学生渴望的地方,他们经过中考,高考的层层角逐,最终来到了自己希望的天堂。但学校不是游乐玩耍的地方,也不是过着自由放纵的场所,学习知识,学习技术才是大学里该有的精髓。这里,小编需要提醒各位未毕业的学生,如今教育部下发了明令,禁止补考。因此,趁着现在仅剩的时间赶紧学习和努力,祝各位学生毕业考试一次性通过!
有疑问的可以点击下方电话免费咨询,或者是点击下方进入官网找客服人员帮助大家解答。

7月28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中国人大网站显示,一个月来共收到意见数超过13万条。社会公众对个税改革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之高,可见一斑。

申论热点独家模拟预测题及详细解析

【模拟预测题】

【大伙都提了哪些意见?草案自公布以来,大众的讨论一直在持续,争论的焦点都有哪些?】

起征点有望一年一调?

这是个税法自1980年出台以来的第七次修订,也是改动幅度最大的一次。《草案》将起征点由3500元/月提高至5000元/月(6万元/年),同时调整了税率结构,扩大了中低税率级距。

对于个税起征点,有网民表示,应该从8000元起征。还有网民留言认为,起征点无论定多少,都应该是平均工资以上才合理。

对此,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近日公开表态,“起征点从5000元/月再往上调高一点是可能的,但不宜一下提到10000元/月。”公开报道显示,也有部分专家直接建议将起征点提高到8000元/月。

近日在上海举行的一场专题研讨会上,多位专家还提出,起征点应随着生活基本费用及物价和消费结构的变化逐年调整。考虑到法律很难一年一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应增加“生活基本费用的动态调整机制”的条款。即每年年初,由国务院根据物价水平、收入水平等,确定每一年的减除费用标准,在“两会”期间,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个税法修正案将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望在今年10月份审议这一草案。

各地设不同起征点难度大?

在这次征集意见中,不少网民提出各地起征点应该不同,因为各地物价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差异较大。如网民“张芝故乡人”就建议,“可不可以设置一个动态指标,每两年或者三年按照工资的增长率向上调整。另外可不可以按照不同省份的平均工资设置不同的起征点。”

针对部分人认为各地起征点标准应该不同的看法,中国财科院张学诞研究员认为,各地实行不同起征点的难度较大。

除了起征点以外,中低税率级距的扩大,也是一个直接降低税负的体现。张学诞分析,《草案》扩大了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3%税率的级距扩大一倍,现行税率为10%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3%;大幅扩大10%税率的级距;现行税率为25%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20%。因此,大多数中低收入水平的工薪阶层税负将会有明显的下降。

单身群体多纳税存合理性?

“单身税”说法的起因,源于我国现行个税制度中仅规定了统一的起征点,没有考虑不同个体的支出差异,而《草案》增加了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5项专项附加扣除,即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不过,能享受到这些优惠的基本都是已婚人士,单身群体无疑会相对多缴一些个税。

目前,许多准备生二胎的家庭对专项扣除有着较高的期待。北京白领孙女士告诉记者,“目前一个孩子的花销就已经让工薪家庭吃不消,课外班的学费花费动辄数千元,如果子女教育的支出能够抵扣个税,会给年轻夫妇减轻一些负担。”她认为,相比单身群体和丁克家庭,生儿育女对社会的贡献度更高,应该享受更多个税优惠。

首都经贸大学财税学院的丁芸教授分析:“专项附加扣除可以反映不同纳税人生活支出的差异性。草案中提到的5项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尤其像住房租金、子女教育等项目,对很多有住房压力、抚养子女压力的已婚人群更有利,也是一项合理的设置。”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则建议,与其引入很复杂的专项扣除项目导致征纳成本很高且漏洞很多,还不如简化税制,将照顾特定群体的目标通过财政补贴等政策来实现,这样可能更有效率。



28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中国人大网站显示,一个月来共收到意见数超过13万条。社会公众对个税改革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之高,可见一斑。
个税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改革应该怎样实施?开门立法是个好办法。
个税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追求公平,此次个税修法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原则,特别是致力于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草案的最大亮点是“综合与分类征收”迈出实质步伐,将此前分类课征的工薪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综合征税;在提高起征点的同时,增加了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等专项附加扣除。
“此次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在很多方面有重要突破,将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梁季认为,但改革仍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比如,个税改革对于个税征管能力要求更高了,征管能力提升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纳税人主动申报纳税机制,二是建立个人税的缴纳监督机制。将纳税与个人购房、就业以及孩子教育相关联,将个税缴纳情况纳入个人征信系统,促进纳税人主动积极缴纳。
“此次个税改革,其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有些影响是深远的。”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岳希明说,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以及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劳动收入合并在一起,实行综合课征,对于纠正之前因收入来源不同所导致的税负不公,具有显著的作用。另外,此次个税改革,对于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从税收结构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税收收入以商品课税为主,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数和税收占比都很低,导致个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很难发挥作用,这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个税改革应从社会公正和整体税收结构的角度来考虑,尽量避免就个税而论个税的做法。
还有一些专家认为,目前有关部门在对草案的解释说明中,提供的基础数据比较少。比如,此次改革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不是6000元或8000元?增加专项附加扣除后,对不同收入人群的影响有多大?这些基础数据对研究者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有利于对改革方案进行准确评估。
此外,为了堵塞税收漏洞,维护国家税收权益,此次草案参照企业所得税法有关反避税规定,针对个人不按独立交易原则转让财产、在境外避税地避税、实施不合理商业安排获取不当税收利益等避税行为,赋予税务机关按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的权力。
“此次个税修正,是一次重大的突破也是一次革命,解决了过去很多年想解决却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草案增加了反避税条款,防止个人运用各种手段逃避个税,非常必要。”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剑文认为,个税的漏洞堵住了,才能更好地体现法律的严肃性,更好地体现公平。

7月28日,公众瞩目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结束。中国人大网显示,草案征集意见超过13万条,关注度远高于同期征求意见的其他三部法律草案。
这部法律与个人休戚相关,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并不意外。人们提出建议的热情如此之高,参与程度如此踊跃,却是少见。从这也可看出,对于这部草案,许多人都感到有话要讲,而且不吐不快。这13万条意见,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广大民众的意见,值得认真对待,细心梳理。
虽然目前意见汇总整理还没有公布,但从这段时间来各方的讨论,仍可以看出这部草案的“痛点”何在。例如中新网总结了人们关注草案的五大焦点,包括:起征点5000元是否偏低?起征点能否可各地不同?专项附加扣除会不会变相征收“单身税”?赡养老人费、幼儿哺育费可否扣除?是否可家庭为单位征收个税?
这些问题确实是草案存在争议或不够明晰的地方。先说起征点(免征额)的问题。草案将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减轻了纳税人部分负担,但总体来讲却低于社会预期。无论从这些年来的通胀率,还是收入结构的变化,现行方案确实难以让更广泛人群有减税的获得感。
况且,对于以稿费为重要收入来源的部分人群,稿酬个税征收办法已经多年未改,如今干脆几种收入合并征税,这可能造成起征点不升反降,这部分人或许要比以往缴纳更多个税。此外,国内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个人收入水平以及消费支出也有很大不同。5000元在小城镇日子或可以过得很滋润,但在一线城市就不经花了。而现在的个税起征点是一刀切的,这也形成了事实上的不均衡。个税起征点是草案最重要的环节,所以更要经过广泛征求意见与充分讨论。
还有教育费用专项扣除这块,目前尚无更多细节透露。如果是每户家庭年底拿发票上税务机关冲抵,可能耗费大量时间成本和行政资源。而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教育支出也不一致,有的家庭一年花在小孩身上的教育费用十几万,有的家庭则要少很多,课外培训费用能否扣除,也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另外,按理赡养老人和哺育幼儿的费用也应有一定扣除,尤其是在当前鼓励二孩生育的背景下,更有这种必要性。比较合理的办法是,针对专项费用核定一个固定扣除额度,少不还多不补,以保证基本公平。
而要对教育等家庭开支进行专项扣除,就难免涉及征税方式的改变,比如实行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税。这其实也是个税制度改革的一个大方向,只是涉及层面较为复杂,那么该如何在草案中有所体现,比如是否制定一个逐步实现的规划,也值得好好讨论。
公众对个税改革期盼已久,对能否更大幅度地提高起征点也有殷切期待,立法机构应有所回应,并在征求意见基础上切实梳理完善草案,让更多人感受到法律释放出的民生关怀。总而言之,这13万条个税意见并不是网络跟帖,而是社会各界深思熟虑的建议,承载着广大民众的厚望,不能雨过地皮湿,只把这当作一种“常规动作”。

日前,备受关注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结束。仅仅一个月,近7万人提出逾13万条意见,数量远远高于同期其他立法的意见。从涉及个税改革的媒体报道和网上民意来看,社会各界关注焦点集中在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调整和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的细则等方面,这无疑凸显了人民群众对实施个税改革实现“减负”“增收”“缩小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的热切期待。
此次个税改革的总原则是“增低、扩中、调高”,即中低收入者少缴或免缴、高收入者多缴,但原则怎么转化为多数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特别是修正案的关键条款与个税纳税主体普遍预期无明显落差,同时又能实现“国”与“民”之间的平衡,保障个税作为我国第三大税种的筹集财政收入功能,则考验着立法者的智慧。
目前税制下,个人所得税的11个征税项目中,工资、薪金所得无疑是最容易征收的一部分,也因此,个人所得税常被称为“工薪税”。一方面,工薪阶层所服务的社会组织有代扣代缴义务,拿到手的就是税后收入,“有人管”比“没人管”更难以逃税;另一方面,城乡居民的收入来源逐渐增多,但除了工资、薪金这类“板上钉钉”的收入之外,“你不查,我不交”的现象较为普遍。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吹响了新一轮个税改革的号角。从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来看,无论是个税起征点提高、扩大中低档税率覆盖面,还是设立专项附加扣除、增加反避税条款,改革核心是体现公平,总体上将使纳税人税负普遍下降,人民群众享受改革红利是毫无疑问的。
个税改革的大方向已定,后续法律条文的制定和落实,则需要相关部门综合考虑财政收支、居民收支、消费指数等因素,充分吸纳民意中的合理化建议,使之符合实际、行之有效、彰显公平。正如专家指出的,个税改革关系到家庭收入、赡养系数、教育医疗成本、养老负担以及征管等问题,“从初期看是调整起征点问题,从长远看是规范收入分配问题。”惟有详加体察“纳税人的心”,权衡不同群体生存负担的差异性,消除收入渠道不同带来的征税差异,更符合个人所得税基本原理,更有利于税制公平和社会公平,“修法”才能带来溢出效应——让纳税人不仅感受到收入增加了、生活压力减轻了,而且因为公平感的获得而主动提升依法纳税意识,不再为“合理避税”而使出“三十六计”。

【模拟预测题】
【大伙都提了哪些意见?草案自公布以来,大众的讨论一直在持续,争论的焦点都有哪些?】
起征点有望一年一调?
这是个税法自1980年出台以来的第七次修订,也是改动幅度最大的一次。《草案》将起征点由3500元/月提高至5000元/月(6万元/年),同时调整了税率结构,扩大了中低税率级距。
对于个税起征点,有网民表示,应该从8000元起征。还有网民留言认为,起征点无论定多少,都应该是平均工资以上才合理。
对此,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近日公开表态,“起征点从5000元/月再往上调高一点是可能的,但不宜一下提到10000元/月。”公开报道显示,也有部分专家直接建议将起征点提高到8000元/月。
近日在上海举行的一场专题研讨会上,多位专家还提出,起征点应随着生活基本费用及物价和消费结构的变化逐年调整。考虑到法律很难一年一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应增加“生活基本费用的动态调整机制”的条款。即每年年初,由国务院根据物价水平、收入水平等,确定每一年的减除费用标准,在“两会”期间,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个税法修正案将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望在今年10月份审议这一草案。
各地设不同起征点难度大?
在这次征集意见中,不少网民提出各地起征点应该不同,因为各地物价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差异较大。如网民“张芝故乡人”就建议,“可不可以设置一个动态指标,每两年或者三年按照工资的增长率向上调整。另外可不可以按照不同省份的平均工资设置不同的起征点。”
针对部分人认为各地起征点标准应该不同的看法,中国财科院张学诞研究员认为,各地实行不同起征点的难度较大。
除了起征点以外,中低税率级距的扩大,也是一个直接降低税负的体现。张学诞分析,《草案》扩大了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3%税率的级距扩大一倍,现行税率为10%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3%;大幅扩大10%税率的级距;现行税率为25%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20%。因此,大多数中低收入水平的工薪阶层税负将会有明显的下降。
单身群体多纳税存合理性?
“单身税”说法的起因,源于我国现行个税制度中仅规定了统一的起征点,没有考虑不同个体的支出差异,而《草案》增加了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5项专项附加扣除,即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不过,能享受到这些优惠的基本都是已婚人士,单身群体无疑会相对多缴一些个税。
目前,许多准备生二胎的家庭对专项扣除有着较高的期待。北京白领孙女士告诉记者,“目前一个孩子的花销就已经让工薪家庭吃不消,课外班的学费花费动辄数千元,如果子女教育的支出能够抵扣个税,会给年轻夫妇减轻一些负担。”她认为,相比单身群体和丁克家庭,生儿育女对社会的贡献度更高,应该享受更多个税优惠。
首都经贸大学财税学院的丁芸教授分析:“专项附加扣除可以反映不同纳税人生活支出的差异性。草案中提到的5项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尤其像住房租金、子女教育等项目,对很多有住房压力、抚养子女压力的已婚人群更有利,也是一项合理的设置。”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则建议,与其引入很复杂的专项扣除项目导致征纳成本很高且漏洞很多,还不如简化税制,将照顾特定群体的目标通过财政补贴等政策来实现,这样可能更有效率。

  • 2019国考申论热点:个税改革征集意见 参与度极高
    答:个税法修正案将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望在今年10月份审议这一草案。各地设不同起征点难度大?在这次征集意见中,不少网民提出各地起征点应该不同,因为各地物价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差异较大。如网民“张芝故乡人”就建议,“可不可以设置一个动态指标,每两年或者三年按照工资的增长率向...
  • ...美国最大规模减税对中国的影响_2018国考申论热点材料
    答:从表面看,这次美国31年来最大规模的税制改革,公司所得税将从35%下调至20%,税改还鼓励美国公司把海外利润带回美国;在为中产阶级减负方面,个税标准扣除额几乎翻倍。一句话,美国各行业的税负大幅度降低,一些领域甚至接近避税天堂的税率。这些政策极富争议性。确实有不少美国人认为特朗普是在胡闹,这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