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国学知识的重要性有哪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0
中学生应该了解那些国学知识?

文史典籍名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此后,“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其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并被统治阶级作为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论依据。

【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

【十三经】十三部儒家经典。汉代开始,把《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唐代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传》《毂梁传》《左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至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则为“十二经”。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故有“十三经”之称。







儒家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而称之为儒教,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自汉代起指由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至今也是一般华人的主流思想基础。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奉儒学为官学的最后一个王朝大清帝国被民国取代以后,儒家思想受到了外来新文化最大限度的冲击,不过在历经多种冲击、浩劫乃至官方政权试图彻底铲除儒家思想之后,儒家思想依然是中国社会一般民众的核心价值观,并在世界上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和民族传统的标记。

儒家的思想和主张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尊重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善於吸取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提倡人要到达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

儒家思想的特点和地位

儒家思想不同其它宗教。一般的宗教,往往力图一统宇宙,把“自然”、“科学”和“人”、“社会”的问题建立在一个体系之下,而人类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呈现日渐增长的状态,因而过去宗教的设论不断地变成谬误;在当时无法理解的一些基本问题上,各种宗教则做了各种编造。儒家思想关注的并非“自然”、“科学”,而是人和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课题,在这些永恒的课题上儒家思想建立起了具有永恒价值的价值体系。

儒家的历史

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由於社会内部不可调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摇撼了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日俱增,就连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当时所处的时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并对传统文化加以适当的改造,以便在社会实践中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秩序和心理平衡,这种情况到了大变革的战国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人们在崩塌的旧世界废墟上已经依稀看到了冲破旧尊卑等级束缚的新时代的曙光。

未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模式,就成了举世关注的大问题,并在思想界引起了一场百家争鸣式的大辩论。当时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其中一个最主要的争论焦点就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而进行的思想交锋,儒、法两大思想流派最有代表性。他们旗鼓相当,针锋相对,英者云集,皆为显学。另外还有墨家、道家、阴阳家等等学派,可谓学派林立,是中国历史上学术与言论的开明时代。

儒学的形成

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自由民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从施教的内容看,中国古代的社会教育完全是基於华夏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而进行的。儒家学派全盘吸收这些文化要素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垅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有教无类”,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但是儒家学派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荀子·王制》)。

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封建皇权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和讲华夷之辨。

汉武帝独尊儒术

在汉武帝之前,秦朝是以法家思想为政权的统治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加之汉字尚处於雏形,不具备准确表达的功能,正统的儒家思想已基本消失。在汉初,当时的主流思想是道家思想,所谓黄老道行无为之治。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犟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的根本。鉴於秦朝苛政的覆灭,统治阶层意识到仁政对於维持王朝稳定统治的必要性,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研究四书五经的经学也成为了显学。此时,孔子已死百馀年。董仲舒在具体的政策上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於封建帝王统治的部分加以发展,行成了新儒家思想。

在汉朝的儒家思想普及过程中,很多社会问题得到解决。儒家思想倾向於施用仁政管理国家,政治家们以此为根据,限制土地过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提出了包括“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三纲五常”等政策。

发展

自汉以来至今,儒家思想在绝大部分历史时期是中国的主流价值观。 汉朝以后,历朝历代四书五经被无数次修订,孔子原作已面目全非。儒学在魏晋时期演变成玄学。唐代政权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是也渗透了道教和佛教。宋朝时发展为程朱理学,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经明朝王阳明又发展为心学。后取得官方地位。现在所说的儒家思想,相当部分来自宋朝的文献。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考试题目,对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民国以后,儒家从思想到形式的系统体系在民间和官方的存在转为主要保存了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在中国人思想中的主流地位。近代以来,中国的落后致使人们对中国文化作出反思,对儒家思想也发生了各种争论;其中学衡派的学人对孔子和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做出了深刻的研判。在中国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尽管政府当局曾经带头“打倒孔老二”,但儒家思想在国人价值观中的主流地位并不可能去除,并因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其影响至今,但改革开放以后儒学重新受到部分人重视,当今亦有所谓新儒学。

儒学的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於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深刻的潜在影响,这种影响在短期内不会消除。儒家思想一直是汉族及中国其他民族等民众最基本的主流价值观。“礼、义、廉、耻、仁、爱、忠、孝”的儒家思想基本价值观,它们一直是指导绝大部分中国人日常行为的基本意识规则。中华民族礼貌友善、温良忠厚和认真刻苦的气质,也是在儒家的教化下逐渐形成的。

但也有人认为,儒学忽略了人的个性。周思明教授说道:“这一点在宋明理学以后发展得越来越严重。就是儒学经过了董仲舒到了宋明变成了理学,理学后来到了明清,变成了礼教。总的趋势是人文精神越来越淡薄,越来越削弱。人的自身价值越来越被忽视和压制,那么在明代中后期,已经有许多学者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比如王阳明和王阳明的弟子王艮,像这样一些学者,像李贽公开反对,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他们比较犟调要重视人的自我价值。”

在近代,由於中国的落后,面临亡国灭种的现实危机,使得大多数知识份子不得不反思中国落后的原因,许多知识分子认为是儒家思想造成中国的落后局面,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儒家经典

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

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

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共十二经;

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四书》指是指《大学》(《礼记》中一篇)、《中庸》(《礼记》中一篇)、《论语》、《孟子》,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儒家主要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稳坐儒家第二把交椅)、荀卿、董仲舒、程颐、朱熹(继孔子后最博学的大儒)、陆守仁、王阳明。

这是我自己写的,看看能不能用上吧

首先,我必须立场明确地表示,当代中学生不仅有学习国学经典的必要,而且是很有必要!原因如下:
就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讲,学习国学经典有很多好处:第一,国学经典中所涉及的历史、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很丰富,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培养学习有关知识的兴趣,开阔自己的知识面和眼界;第二,国学经典的作者大都是国学大师,他们想要表达的理念都是很正面的、是对人思想的成长很有启发的,而中学生正处在人格的形成阶段,接触这种比较积极正面的思想,无疑对他们的成长很有好处;第三,国学大师们的文章经过他们自己的千锤百炼,无论是文风还是文字,都很精炼、老道,其中有很多东西值得学生们借鉴,多多诵读研习大师们的文章,对学生们的写作、表达会大有裨益。
就国家总体的教育发展来讲,让中学生学习国学经典也是利大于弊;其一,国学经典可以很好的作为范本,来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开发他们的情商,为国家未来的人才培养打好基础;其二,国学经典中所表达的文化,不仅是学术界的财富,更是我国历久弥新的精神宝藏,是国家的骄傲,民族的灵魂!他们所散发出的光芒,是不能被掩盖住的!
其次是针对有些人的观点,认为国学经典中的文化、修辞已经过时,但我认为那是无稽之谈!国学经典是隽永的,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看看外国的一些文学经典,至今还被他们的国家人所购买、收藏,因为他们知道,那是他们祖先最伟大的精神财富,是绝不能抛弃的家产!如果我们抛弃了国学经典,就如同抛弃了国家文物一样,一起被抛弃的,还有一个国家的历史积淀和民族精神,试想一个没有了文物和历史的国家,就像空中楼阁,怎么能够前进和发展!
总之,国学经典应该被倡导和推广,让我们的后代永远记住我们国家的文学美酒的味道,在国学经典的书香中设想美好的未来,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发言完毕,谢谢。

在辩论期间,最重要的还是临场发挥,我给你写的辩词只能作为你辩论的一小部分,一定要多加练习自己的口才,多查阅资料,多做准备,多跟老师沟通,辩论结果才会胜券在握。

您好,首先国学是一国固有之学术,学习国学对整个中国人民来说都是比较重要的。

中学生学习国学知识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来说:

  1. 应试层面

    学习国学知识中的诗词曲赋可以锻炼中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阅读篇幅较长的曲赋可以加强对一些古文的理解,在耳濡目染中学习优秀的诗词曲赋中的韵律美、逻辑美、艺术美等,最终学以致用,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

  2. 生活层面(精神层面)

      学习国学知识中的名篇巨著,揣摩古人的智慧与心血,在作者的观点上学习并形成自己对        该事物的看法,可以认同也可以不认同,也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



  • 中学生学习国学知识的重要性有哪些
    答:您好,首先国学是一国固有之学术,学习国学对整个中国人民来说都是比较重要的。中学生学习国学知识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来说:应试层面 学习国学知识中的诗词曲赋可以锻炼中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阅读篇幅较长的曲赋可以加强对一些古文的理解,在耳濡目染中学习优秀的诗词曲赋中的韵律美、逻辑美、艺术...
  • 当代中学生有学习国学经典的必要吗?
    答:就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讲,学习国学经典有很多好处:第一,国学经典中所涉及的历史、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很丰富,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培养学习有关知识的兴趣,开阔自己的知识面和眼界;第二,国学经典的作者大都是国学大师,他们想要表达的理念都是很正面的、是对人思想的成长很有启发的,而中...
  • 孩子学国学之后的变化
    答:3、有利于拓宽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国学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领悟国学精粹,为今后一生铺垫正确的道德基础,厚积人文底蕴,激发民族精神,存留下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播撒民族文化的种子。 4、有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荣辱观 中生国学教育,接受国学经典的熏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有利于"育人...
  • 读了《经典常谈》,你对于当代中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的意义有哪些...
    答:首先,传统文化经典中蕴含着智慧,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智慧,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定力。其次,传统文化经典讲述了古代伟大人物的精彩故事,令学生深受启发,可以借鉴古人的品行,学习古人对待事物的态度,激发自身的力量和勇气,从中领悟到经历和探索,找到自己的出...
  • 国学进校园感想
    答:经典文化内容丰富,文字精练,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练性,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一、活动的意义 1、通过采取多种活动方式组织学生诵读、熟背《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有效地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 中国有哪些经典国学适合中学生学习
    答:首推《论语》《大学》《中庸》其次《古文观止》《唐诗、宋词》其中《论语》《中庸》其实要有一些人生阅历,才来的深刻,才更好理解其中内涵。但是,我认为《唐诗300首》是中学生之必读。能有阅读国学的想法是好事,但要切记,这些都是建立在完成自身学业的基础上,而后才要涉猎的领域,望你满意!
  • 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
    答:义理之学来源于经典,所以经、史、子、集也把经放在首位。这就是国学的外延。 5.国学精粹常学习哪些文章 首先初中课本和高中课本上的都是很不错的,背背都很值得小学开始就开始背古诗,(初中高中买点宋词唐诗看看,对股市鉴赏题很有作用)在看一本《增广贤文》,这一本书是最能够启蒙一个人的哲学理论的,最好背...
  • 中学生国学知识
    答:中学生国学知识大全 当前,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宠爱,家长的疏忽,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使现在许多孩子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里不成熟,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顾他人感觉;自私狭隘》...而在《弟子规》、《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先贤的著述中的大多经典恰恰...
  • 古诗文已经过时中学生没必要再学习那些东西的观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答:首先要学,然后才懂得欣赏,才懂得感受诗词的美和诗词的魅力。对于孩子来说,"读史书使人明智 而学习古诗文是能够提高人的心灵,情操。提高人的品位,气质,儒雅,能使人灵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脱离庸俗和低级趣味,更加文明和高雅。与别不同。学习古诗词能造就和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
  • 关于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建议
    答:班级文化建设突出“国学经典文化”主题,班级布置要充分考虑营造到中华经典文化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切身感受国学经典学习的无限魅力,感受国学经典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三、诵读经典,打造书香校园 每学期,学校围绕“以圣贤为师,与经典同行”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作文竞赛……在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