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夏季饲养管理技术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蜜蜂夏季 饲养 需要了解它的饲养知识,夏季的养殖技术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蜜蜂夏季饲养管理技术,希望对你有帮助。

  蜜蜂夏季饲养管理技术
  场地选择

  夏季蜂群应摆放在通风的树阴下,靠近有清洁水源的地方。设置箱架,高度为50~80厘米,以防 雨水 侵入巢内。箱架边可撒布灭蚁威等,以防蚁类侵袭。

  更换蜂王

  为防蜂王衰老,影响产卵,每年4~5月应将全场80%以上蜂群的蜂王换成当年培育的新蜂王。

  留足饲料

  每群巢内除留2~3框蜜脾和一框花粉脾外,还应每群贮备2~3框封盖蜜脾和1~2框花粉脾,以便随时补给缺料的蜂群。

  奖励饲喂

  因夏季缺少蜜粉源,影响蜂王产卵。应及时抽出多余的蜜脾,并适时进行奖励饲喂。
  蜜蜂饲养管理 方法
  1、适时加脾扩巢。从春繁开始养强群,不论南方、北方都采用同样方法繁蜂,紧脾时每只蜂王紧成一框,所谓“单脾开繁”。提早春繁期间因为外界还没有天然花粉可以采食,工蜂分泌的王浆少,饲喂蜂王也少,蜂王产卵就少。故提早春繁必须人为地给蜜蜂补足花粉,工蜂吃了新鲜的人工花粉就会立即变得兴奋起来,积极分泌王浆饲喂蜂王,促使蜂王产卵多产卵快。开繁第一框都要加入带有人工花粉的角粉脾催产,中间留空供蜂王产卵。

  在南方春繁的蜂群,气温适宜,有天然花粉采进,蜂量好,蜂王产卵快,在哺育幼虫浆水很足的情况下加脾可以适当快一点。春繁经常会受冷空气影响的地区,加第二框脾要等第一框子脾封盖后再加,第二框封盖以后再加第三框,到第三框封盖时新蜂已陆续出房,工蜂将一天比一天多,这时候随着气温升高,外界有少量杂花粉采进,三框封盖子出完后就可以加到满箱的巢脾了。

  再往后如果幼虫哺育浆量很足的情况下,三至四天就可以加一框粉脾或空脾。春繁单王,双王群最好50%左右,每箱平均9-10框时,停止加脾7-10天,等工蜂量大拥挤时加上空继箱,提上蜂盖子脾,要大量分群的可以多提,不要增群的蜂场,也可适当控制蜂王产卵。到初流蜜时要多造新脾,让蜂王大量产卵,既提高工蜂采蜜粉积极性,又可避免分蜂热。巢箱在大流蜜期应加到单王7框,双王8框。现在都是开巢门运蜂,群势不怕壮,但要注意转运时继箱上最好不要多于5-6框,多余的脾提出箱外转运比较安全。

  2、补饲蛋白质饲料增强蜜蜂体质。春季繁殖不好的蜂场,有大部分是开始1-4框子脾面积没有扩大,第一框没有封盖就急着加第二框了,遇到冷空气影响,西北气流控制,就会出现幼虫干浆大量拖子的现象。春繁遇到几次幼虫干浆拖子,就繁殖不了强群。

  养蜂员要勤观察,多动脑,多钻研蜂群饲养管理技术。比如春繁西北气流控制温度骤降幼虫干浆拖子,原因是什么?我们认为是泌浆蜂被西北气流控制气温骤降身体生理机能受到影响,引起蛋白质缺乏,无法分泌出蜂王浆。但具体的机理是什么,我们也不甚明白,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科学家来彻底弄清这个问题。只要西北气流一来,即使蜂量很拥挤,粉足、蜜足的强群也会干浆拖子。

  这时就应给哺育蜂补充蛋白质,用鸡蛋饲喂蜂群补充蛋白质价廉物美,每千克糖浆中加鸡蛋1个,连喂三天就会明显好转。春繁一定要保证幼虫哺育的浆水充足,那么繁育出的新蜂寿命长,采蜜能高产,所以每到西北气流控制冷空气突来时,一定要给蜂群补充蛋白质营养。体质强壮的蜂群在油菜花大流蜜期不会感染爬蜂病,可以避免在生产期用药,这对于生产无公害蜂产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做好春繁养强群。蜂群在第一个油菜蜜源期若群势不是很强壮,每群蜂量达不到5kg以上的蜂场应重点抓繁殖,不要急于求收成。油菜盛花期,天然蜜粉充足,气温适宜,是大好的繁蜂季节,每3天加一框新巢础,到油菜期结束都成了封盖子脾,每框封盖子脾以25元计算,每群多养4框子脾就值100元,有利于下一个花期的丰收。

  蜂群在大流蜜期可以做到采蜜和育儿两不误,白天工蜂不会因为要饲喂幼虫而不出巢采蜜,成年工蜂白天忙着采蜜、粉,夜里哺育幼虫;内勤工作由幼蜂在忙碌,幼蜂没有哺育能力,所以白天浆水被幼虫慢慢吃干,如果下午去观察子脾,幼虫浆水都会干一些。经过成年蜂一夜哺育,第二天早上幼虫浆水便又很充足了。这情形犹如母亲抚养婴幼儿,当母亲从田地上打麦子回家,小孩肚子饿在床上哭,而眼看就要下大雨了,晒在门口麦场上的麦子就会被雨淋湿甚至冲走,母亲肯定是先收麦子,然后再回来喂小孩奶水。在大流蜜期多养一框子脾无非是多消耗了1kg蜜而已,蜂蜜的产量提高却远远大于1kg。

  4、强群高产有技巧。很多蜂友进入盛花期都采用“杀鸡取蛋”的做法,他们认为蜂王产卵多了,蜜蜂只好顾着饲喂幼虫而不出去采蜜了,从而抱定蜂群大量繁殖会影响蜂蜜产量,控制蜂王产卵能让工蜂多采蜜的错误观念。事实上,只有早春育强群,采集蜂量多,才能在天气晴好的蜜源期取得大丰收。那些控制蜂王产卵的蜂场,不仅蜜没有高产,蜂也没有养强,只落得个“蜂财(蜜)两空,花落群弱”的可悲局面。

  要想采蜜高产就不能用出房子脾来储蜜,每群蜂的继箱里都要留有4张空脾供蜜蜂储蜜。采用空脾比出房子脾储蜜高产得多。春季单王群大多能产8-9框子,在大流蜜期有些蜂场会将蜂王产卵控制在5-6框,他们将出房子脾提到继箱中,但工蜂不愿在继箱的出房脾中储蜜,它们仍会空出中间的子圈等蜂王来产卵。而巢、继箱之间隔着隔王栅,蜂王根本不可能爬到继箱上来产卵。控制蜂王产卵严重的蜂场,只利用3-4框产卵,继箱上的胖蜡特别多。

  因为脾中间工蜂都会留出产卵圈,储蜜地方不够,所以蜜圈的巢房被工蜂加得很高,出现“胖脾”现象。强群蜂场在流蜜初期,适当控制蜂王10天左右的产卵量,进入大流蜜期多造新脾让蜂王大量产卵,可提高工蜂采蜜积极性。我们应使单王群长期保持7框、双王群保持8框产卵,从巢箱中提出一框中间新封盖的幼虫子脾到继箱中,放于取浆框旁边,10天换一次,有利于王浆高产。
  中蜂和意蜂的区别
  中蜂学名中华蜜蜂,又称中华蜂、土蜂等,是蜜蜂科蜜蜂属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中国独有的蜜蜂当家品种。意蜂即意大利蜂,原产于意大利的亚平宁半岛,条件适宜时可表现出很好的经济性状,但在冬季长而严寒、春季经常有寒潮袭击的地方,则适应性较差。

  中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嗅觉灵敏、勤劳,在外界有少数零星蜜源开花时便能采集,维持蜂群正常繁殖。在同样情况下,意蜂蜂群就需要补充饲喂,否则就会处于饥饿状态。

  中蜂飞行灵活,不易被胡蜂、燕子、麻雀、蜻蜓等捕食。在山区胡蜂很多时,中蜂也可以活得很好,有天然的抗螨和抗美洲幼虫病的能力,而意蜂则没有。

  中蜂适应能力强,抗寒、抗病敌害能力都要优于意蜂,出工采集时间也远大于意蜂,冬季也要晚于意蜂进入越冬状态,可以采集到一些高质量的冬季蜜,如琵琶蜜等,春季又早于意蜂进入工作和春繁。

  中蜂对本地植物授粉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西方蜜蜂,中华土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客观上为各类植物传花授粉,为维护植物特别是一些深山区的珍稀植物繁衍作出了特殊贡献,对促进生态平衡有不可替代作用。而西意蜂由于基本上不采集零星蜜源,因此对生态环境远没有中华土蜂那么大的贡献。

  中蜂外形上通体以灰黑色为主,有黄色环相间,而意蜂尾部前半黄色明显,后半黑色,比中蜂大。蜂场摆放上中蜂必须散开,巢门交错摆放,意蜂则可以一字排开,整整齐齐,紧密排放。
  蜜蜂的特点
  蜜蜂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变化过程。一般雄性出现比雌性早,寿命短,不承担筑巢、贮存蜂粮和抚育后代的任务。雌蜂营巢、采集花粉和花蜜,并贮存于巢室内,寿命比雄性长。

  蜜蜂的飞翔时速为20-40千米,高度1千米以内,有效活动范围在离巢2.5千米以内。所有的蜜蜂都以花粉和花蜜为食,采集花蜜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蜜蜂采访1100-1446朵花才能获得1蜜囊花蜜,在流蜜期间1只蜜蜂平均日采集10次,每次载蜜量平均为其体重的一半,一生只能为人类提供0.6克蜂蜜。花蜜被蜜蜂吸进蜜囊的同时即混入了上颚腺的分泌物——转化酶,蔗糖的转化就从此开始,经反复酿制蜜汁并不停的扇风来蒸发水份,加速转化和浓缩直至蜂蜜完全成熟为止。根据种类的不同,工蜂的数量一般在12只到50000多只的范围内,它们收集花蜜和花粉,如果是蜜蜂,还会将花蜜和花粉传送到特定的地方,这要通过跳特殊而严格的舞蹈而获得。他们的职责包括酿蜜,做蜡状蜂房的巢室,这些都是为食物存储和幼虫居住,还有照顾蜜蜂和蜂王,守扩蜂巢。蜜蜂是一个多年生群体,将会不断地有新蜂王被抚养起来,老蜂王然后和一群工蜂离开蜂房到别的地方重建一个家。

  蜜蜂与某些种的黄蜂近缘,两者在生物学上主要的差别在蜜蜂(除了寄生的蜜蜂外)以一种花粉与花蜜的混合物餵养幼蜂,而黄蜂则以动物性食物或以昆虫和蜘蛛来餵养幼蜂。除了对食物偏好的差异外,还有一些结构之差异,最基本的不同是黄蜂覆盖著无分支的毛发,而蜜蜂至少有一些分支或羽毛状的毛发,花粉通常黏附其上。

  蜜蜂完全以花为食,包括花粉及花蜜,後者有时调制储存成蜂蜜。毫无疑问的是蜜蜂在采花粉时亦同时对它授粉,当蜜蜂在花间采花粉时,会掉落一些花粉到花上。这些掉落的花粉关系重大,因它常造成植物的异花传粉。蜜蜂身为传粉者的实际价值比其制造蜂蜜和蜂蜡的价值更大。

  雄蜂通常寿命不长,不采花粉,亦不负责喂养幼蜂。工蜂负责所有筑巢及贮存食物的工作,而且通常有特殊的结构组织以便於携带花粉。大部分蜜蜂采多种花的花粉,不过,有些蜂只采某些科的花的花粉,有的只采某种颜色花的花粉,还有一些蜂只采一些有亲缘关系的花之花粉。蜜蜂的口部是花粉采集和携带的器具,似乎能适应各种不同种类的花。

  蜜蜂总科的大部分蜜蜂是独栖或非社会性的,如它们不住在一起,每一雌蜂造自己的巢(通常在地底洞穴)及贮存粮食,这种蜜蜂没有阶级之分。一些独栖的蜜蜂在巢口筑烟囱或角塔,也有一些在树上或细枝、竹子里筑巢。大部分独栖成蜂的寿命均不长。有些种的成蜂一年里飞行的时间只有数周,而其余的时间则是以卵、幼体、蛹及幼蜂的形态留在巢室中。独栖蜂供应幼体在封室时需要完全发育的所有食物。群居蜂如熊蜂与蜜蜂,则是采渐进式的喂养幼体。

  • 蜜蜂夏季饲养管理技术
    答:蜂群在第一个油菜蜜源期若群势不是很强壮,每群蜂量达不到5kg以上的蜂场应重点抓繁殖,不要急于求收成。油菜盛花期,天然蜜粉充足,气温适宜,是大好的繁蜂季节,每3天加一框新巢础,到油菜期结束都成了封盖子脾,每框封盖子脾以25元计算,每群多养4框子脾就值100元,有利于下一个花期的丰收。 蜂群在大流蜜期可...
  • 蜜蜂如何安全度夏
    答:4.预防中毒 夏季农田施药频繁,要控制蜜蜂出巢,使其不受农药危害。如果发现蜂群有中毒现象,要立即除去巢脾上的含毒饲料,然后再喂蜜与水为1:4的稀蜜液。如果蜂群是有机磷农药中毒,要用阿托品治疗,用0.3kg蜜水加入1%硫酸阿托品2mL,直接喷洒在蜜蜂身上,让蜜蜂互相吸吮,以达到解毒目的。5.驱除敌...
  • 蜜蜂夏季分群怎样饲养管理?
    答:1. 防暑:为蜂群提供适宜的夏季生活环境至关重要。避免蜂箱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尤其是午后西向的日照。适当的遮阳措施,如放置在树荫下或使用遮阳网,能够防止蜂箱表面温度过高,减少工蜂因散热而过度消耗饲料,延长蜜蜂寿命。2. 防敌害:夏季蜜蜂面临的敌害包括胡蜂、巢虫、蛤蟆、蜘蛛、蚂蚁、蜻蜓等。采取措...
  • 中华蜜蜂如何养殖
    答:中华蜜蜂的养殖包括春夏秋冬四季的管理,春季管理包括加强保温、奖励饲喂、扩大卵圈、控制分蜂;夏季管理包括蜜期准备、组织蜂群、越夏管理;秋季管理包括培育工蜂、贮备饲料、治螨防病、贮藏巢脾、其他管理;冬季管理包括蜂巢布置、巢内保温、室外越冬、室内越冬、蜂群管理。一、中华蜜蜂的春季管理 1、加强保...
  • 养殖蜜蜂四季如何管理?
    答:因此在炎热的夏季要认真做好蜂群管理工作。养殖户如果发现蜂王生育能力下降,要及时的做好更新换代工作;要及时的对蜂巢当中的巢脾及时的清理掉;认真做好降温工作,尤其是蜂巢,必须要进行降温,可以在蜂箱上设置遮阳网或者在阴凉处放置蜂箱,进而在实现对蜂巢降温的同时,确保蜜蜂的活力。要做注意禁止使用...
  • 请告诉我养殖蜜蜂的最佳技术
    答:回答:蜜蜂养殖技术要点如下: 一、场地选择 场地周围2.5公里的半径范围内应具有充足的主要蜜源和辅助蜜粉源,而且主辅蜜粉源应搭配适宜;场地宜选择在南向的近山坡地,阳光充足,背有高山为屏,上有自然遮荫,夏季通南风,冬季阻北风,且土质肥沃,蜜源植物生长旺盛,花期长,水量充足,交通较便利。 二、蜂群的选购 ...
  • 蜜蜂的养殖技术与管理,工蜂多少天出房
    答:一、蜜蜂的养殖技术与管理 1、蜂场选择 (1)蜂场应当选择建立在背风,阳光充足,地势较高,排水性能良好的地区。(2)蜂场的周围应当四季都有新开花卉或农作物花粉,并且距离蜂场不超过3km。2、蜂王选择 一般选择年龄在2年以内的蜂王。3、管理 (1)日常管理 主要检查蜂王的身体状况,以及蜜源缺乏...
  • 蜜蜂养殖
    答:1、养殖环境 饲养环境对蜜蜂的生长非常重要,要求2公里以内至少有2种以上蜜源,另外蜂箱远离污染、猪舍畜棚和厕所等,蜂箱最好放在比成片蜜源地势略低的下风方位,有利于蜜蜂逆风空腹而去,顺风下坡满载而归。蜜源与蜂场之间不可隔着江、河、湖泊,以免蜜蜂雨前采集来不及回巢而葬身于内。2、蜂场管理 蜂...
  • 夏季养殖蜜蜂如何进行遮阴管理?这个问题要引起重视
    答:3个要注意的问题1、蜂场降温蜜蜂拥有一定的调节温度能力,一般的高温对蜜蜂来说是构不成威胁的,但是会大量消耗蜜蜂体力,所以在夏季高温时节,我们应该给蜜蜂提供充足的水源,可以适当增加一点食盐来增强工蜂体质,如果温度太高,可以通过向蜂场内洒水降温。2、预防病虫害往往在温度过高的时候蜜蜂出勤减少,...
  • 蜜蜂的养殖技术
    答:夏季,把蜂箱搬到阴凉树下、洒水降温。可以开窗,有网罩着。4、日常管理 蜜蜂长到一定数量就要分蜂,要准备新蜂箱,人工分蜂,带到离原地比较远的地方,避免飞回去一些蜜蜂。这样可以扩大蜜蜂群,刚分蜂的蜂群,要提供充足的食物。平时要注意蜜蜂的情况,保持良好养殖,取蜜要给蜜蜂留足够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