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养如何提高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就必须积极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深入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苦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切实认清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努力使教学有新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注意感情的培养,以情激趣;培养学生广泛的好奇心;通过美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课内语文学习要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等等。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可以采用设疑法,以此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求知欲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悬念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一种关切的心情,就像章回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样,使关切的心情变成学习的兴趣。感染法,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深入发掘课文蕴含的感情,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吸引学生从而产生兴趣。激励法,心理学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多鼓励,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诱导法,就是通过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诱导,把学生其它方面的兴趣吸引到语文学习上来。
二、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辅导相结合。
(一)、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
“教材是语文学习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例子。”(赵景瑞:《探索语文教学的真谛》)教材中的课文篇数虽然有限,但却是学生积累和吸收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例有许多是大师级的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属于经典作品,有一定的蕴涵和深度,经得起吟咏和品味;教材中还有一些极具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作品,这些作品则能让学生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凭借它可以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凭借它可以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进行知识的积累;凭借它可以去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凭借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凭借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之,上好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
1、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
“语感”是学生语文素养中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当一个人在听话时,能通过快速的感知体验,比较准确地把握对方言语的主旨要点,体会到言语中蕴含的感情,甚至能听出言外之意,这就说明他有较强的语感;阅读一篇文章,能准确捕捉到文章的意旨,也说明有着很强的语感。一个人如有很强的语感,说话时方能做到得体自然,写文章时才能做到准确达意。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语文能力的高低,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语文审美能力的高低。把语感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思想亮点,是一线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与基础任务,还是当前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语感培养的方法有:1、联系生活,获得语感。生活体验是一种非言语实践,它包括生活知识经验、自然风物知识经验和人生社会知识经验等的体验,没有这种体验,语感培养就是苍白的,没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学生要多接触生活、多观察、多体验、积累生活经验中的语言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践,回忆生活经历,唤起有关表象,进行有关联想和想象,从中体味言语所构成的情景,领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获得准确的语感。如,我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充分利用体验朗读,培养学生语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体内容以后,我启发说:“同学们,《月光曲》的谱写过程是多么感人啊!快读一读,把文中的‘贝多芬’换成‘我’,边读边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尽情地表达出来!”学生们好奇地捧起课本,如饥似渴地朗读起来。他们不知不觉进入文本,真正把自己和文本的人物融为一体,细腻的情感如涓涓细流汩汩涌出。当读到“盲姑娘渴望亲耳听到贝多芬的演奏,却又怕哥哥难过,安慰哥哥:‘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一段时,有的同学动情地说:“多么善良的姑娘啊,她是那么通情达理、善解人意。”有的学生说:“真没想到在这个偏僻的小镇上,依然有人那么喜欢我的音乐。她虽然穷,但我一定要满足她的愿望,亲自为弹奏。一曲。”当学生读到“贝多芬……推开门……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时,震惊地说:“是她吗?这就是那位善良的姑娘吗?那断断续续的琴声是出自她的手吗?她真是身强志坚啊!—这不正反映了贝多芬对盲姑娘的同情、关爱,反映了盲姑娘坚强、善良的品性吗?
2、诵读体味,形成语感。要养成反复诵读,潜心揣摩的习惯。要在充分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当今语言学习缺乏充分的朗读训练,朗读的时间,次数太少,这正是学生语感能力弱的症结所在。因此要多读典范课文,对精彩段落,精粹诗文一定要熟读成诵,潜心揣摩。要把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例如我在教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然后让学生说说读课文后的体会,如果体会不深刻,再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作者的情趣意旨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通过诵读揣摩,得其意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那么,熟读成诵的文章,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一个潜滋暗长,积少成多,由感到悟,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样,良好的言语习惯养成了,语言修养加强了,语感也就具备了。
(二)、辅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面和量都做出了要求,要求学生广泛地涉猎书籍报刊,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随着网络的普及,还要鼓励学生上网浏览。一个小学毕业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00万字。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拓展,一方面,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往往需要课外阅读的配合来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课堂上所学到的技能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作为知识的运用和技能和检验。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显而易见,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读写能力,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极大的作用。1、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每课书教完后,我都要找来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为学生扩展阅读,让他们扩大阅读量。让学生有新的感受、新的体验,除此之外,还上网查阅资料,为学生扩大阅读量。曾下载文章《安徒生童话》、《汤姆索亚历险记》、小学生生优秀作文。通过多读,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也使学生的思想逐渐变得深邃了。
2、 多读多背,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讲过,他二十年代在北大读书时,教他们莎士比亚的一位外国教授,一上课就让他们读,如果不懂,还要读。就这样,一堂课读来读去,终于领会了莎翁戏词的妙处了。可见读,在语文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叶圣陶先生多次重申“要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在他的《精读指导举隅》一文中,力推“吟诵”。正如诗圣杜甫所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教学中,注意多读书。在教《百合花》一文中,为了体会通讯员的性格特征,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表现通讯员性格特征的语句,学生找到后,反复朗读体会通讯员的性格特征,体会描写好在哪,以后怎样借鉴写法,也写出这样精彩的作品。由于注意朗读和体会,学生明确了写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三、开展语文活动,厚实文化积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早已提出:“虽有佳肴,弗知其味;虽有至道,弗知真善。”无论何种版本的教材,无不关注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让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语文知识的积累只有通过具体的活动得以实现,活动是厚实学生文化底蕴的必要途径之一,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的。
1、每日一句的积累,古诗名句、歇后语、成语典故,名言名句作为课堂检验的重头戏,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发现了汉字里蕴含的审美价值,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情。
2、不定时的举行朗诵会,有诗朗诵,经典文本的朗诵,张志公先生曾说过:“诗的语言,音调和押韵,念起来给人以极大的快感”。结合课文新课标,精选优秀古诗文作品,每次分组举行,汲及写景、立志、惜时、做人等方面,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并要求学生能够谈出自己的见解,此活动增加了积累,锻练了语文,陶冶了性情培养了审美能力和性趣,增加了文化更深的认识。
3、每日的一句,全班同学都参与“我喜欢的名句”活动,每天由一位同学将喜欢的名句写在相应的专栏里,其余的同学可以写也可以为自己选择,将自己喜欢的名句放到摘抄本,日记或作业本的封面,通过这项活动,使同学们从平淡的文学世界走向了心中的殿堂,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写作语文,学生的作品逐渐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4、开展阅读文学经典子籍活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也是厚实学生文化底蕴的必由途径。经典在不同的时期,意义不同。特别是我国历精典子籍,处在青少年时期要应该作为学习生活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四书》《史记》《公羊传》等,作为教师的我们每一次阅读都是第一次接触一个世界,如同现实中接受新鲜的经验一样,许多年以后,也许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读过的书,可是它已经把种子留在了我们身上,它可以持续地在我们身上起作用。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不仅仅是看重书中的情节,更应该是书中所涉及的文学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俗语书:“读一部好书,做完美人生”虽然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在教的过程中确没能更好的去引导学生。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语文习惯对提高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语文习惯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种习惯对语言功能的发展,语文规范的形成,语文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直接的作用。
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主要采用这样一些有效的做法:建立教学常规,在教学之初用一段时间,重点建立教学常规,为学生规定一定的学习语文的规矩,如语文课上怎样读书,怎样提问,怎样回答……每个老师制定的项目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教给学习方法,强化训练,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先要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再加以强化训练,例如,培养预习的习惯,教师在指导预习的步骤和方法,逐步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达到自动的程度,这样,预习的习惯就养成了。严格要求,坚持不懈,良好的语文习惯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起来的,不良的语文习惯也不是短时间就能改变的,因此需要时间严格要求,作坚持不懈的努力。

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自发展,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以活动促使学生去认真阅读积极研究,积累营养,学生才不至于“陷入与文化根基断裂的危险”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我国的经典子籍以及我们的国文,扶着学生扎扎实实走好语文学习的每一步,力争让学生对我们的民族语言有深厚的感情,读书有鉴别,学语文有“灵气”写文章有个性,如果语文教师能为学生打下一个“精神底子”也就能放飞学生明天的梦想。当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就会落到实处,语文教学改革才会有光明的前景。但愿语文学习成为老师和学生普遍感到快乐和轻松的事情,因为学生有了坚实的语文素养和自由宽广的语文学习空间。

要提高语文素养,就要多阅读。在阅读的时候,边读边思考,用心去读,去品。思,是对文章感悟不断加深的过程,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是阅读的基本要求。品,才能体会到作品写法上的妙处。读完一篇文章,了解了哪些新的内容和知识?喜欢这篇文章吗?为什么喜欢?尽可能地有针对性地写出阅读心得,并借鉴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些观点都说明了多读书的益处。
吕淑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水平高的人学好语文的经验就是得益于课外阅读。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在阅读时,还要读出形象,因为以形象感人,是文学作品中的突出特征。借助想象的翅膀,让作者所描绘的形象,活生生的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仿佛看的见,摸得着,嗅得到。而语言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所以,阅读只要持之以恒,就能逐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1、听:听一些访谈类的节目,质量要高一些的;听一些演讲;听别人说话,你会发现表达的精准是一门技术,表达的吸引人就是一门艺术。这也是语文最终运用在生活中的实际魅力,也是语言素养的一部分。

2、说:这是联系,所有课文里要求的探讨,说一说,都可以尽情地表达,只有说出来了,才知道自己能有多少储备的知识和素材用,才知道说出去之后别人的反映是什么,才知道自己能够发挥到什么程度。

3、读:有句话叫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十分客观地表明:书,只有多读,读很多遍,你才能逐渐参透其中的内涵,其中的魅力,其中的引申义,才能发现你所寻找的。也只有多读,你才能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素材。

4、写:也叫做练笔。其实就是将口语转化成书面语。但是这其中又增加了,不同形式的语言有其特有的文化魅力,也有其不一样的规则;同样,古文与现代文也有不一样的风格与表达,理解。写:能够让语言,形式,书法有机融合到一起,让语言和文章各自大放异彩又相形益彰。

5、感悟:单单按照理论上的标注去学一门语言,是枯燥乏味的,只有当你融入自己的感悟,所有的语言,文字才会真正意义上属于你,展现你,表达你,延伸你。



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学。作为语言的学习,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着手。听,就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优美词语和句子;说,就是要敢于开口,在课堂和实际的语言交流中,主动表达自己观点;读,就是要广泛阅读,在课堂内外广泛涉猎各类文章;写,就是要乐于写作,在倾听和阅读之后,把学到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用文字准确地表达。提升语文素养,必须从以上四个方面来谈策略。
一、善于倾听 勤于思考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倾听首先要重视课堂教学。一篇简单的语文课文,都会和历史、地理和哲学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文史哲不分家,因此,每一堂语文课都是社会历史和自然科学知识的融合。只有善于倾听,才能深刻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以《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来讲,如果要全面把握文章的思想,就要在课堂中注意倾听这些内容:
(一)荷花是一种花,人们赋予荷花怎样的品格?
老师必然会提到一些关于荷花的诗句,如“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等,此类诗句让我们会联想到荷花的亭亭玉立以及高洁脱俗的品格。
(二)作者为什么会在月下去荷塘呢?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呢?
《荷塘月色》中有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们可以读到作者有心事、有烦恼,才会月下独自一人去荷塘。那为什么会心烦意乱呢?必然要联系写作的时间——1927年。1927年,发生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许多知识分子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十分担忧,看不到希望。朱自清作为清华大学教授,他热爱自由,不想参与到政治的斗争当中,却又不得不面对国家动荡的现实。因此,他想要在月下的荷塘欣赏荷塘美景,获得暂时的超脱和内心的平静。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自然地就在文章中流露出来了。
欣赏一篇文章,不仅要倾听作品的语言之美,还要品味作者的心灵之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一个作家心灵故事的表达。
二、敢于开口 勇于表达
全球著名英语口语教育专家——李阳,在英语口语练习上,创立了疯狂英语,其核心的思想就是要敢于开口。语文口语的练习,何尝不是如此。如果学习的汉语,都成了“哑巴”汉语,那我们的语文学习就失去实践应用的意义了。我认为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课前演讲。具体做法就是要求学生每天的语文课前,做一次三分钟的演讲。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文章和大家分享,或者也可以讲故事。等到训练一段时间后,可以提高难度,让学生课前准备自己喜欢的话题,交流自己的观点。在经过一学年的训练以后,可以专门组织演讲课以及演讲比赛,使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口才,增强学习的信心。通过我自己的实践,我认为这种方法可行性比较强。
另外,学生要主动地在课外进行语言交流。同学之间可以就某一个历史人物,阐述各自的观点,也可以就国家政治方面的大事发表意见,不论成熟与否,都可畅所欲言。这样,既提高了口语表达的能力,也有利于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三、博观约取 内化于心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想要拥有广博的知识,就得进行广泛的阅读。课堂内的阅读,只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学会阅读方法和鉴赏技巧。课外阅读,是课堂的延伸,一定要在阅读量上下功夫。这样,既提高了阅读的速度,也增强了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课外阅读,要以中外名著、经典散文和历史人物传记为主。每学期制订一个系统的阅读计划,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如可以选择文学性和史学性都很强《史记》,鲁迅先生的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古代散文可以选择《古文观止》,现当代诗歌散文可以选择沈从文、汪曾祺、老舍、史铁生等作家的作品,古代诗词可以选择《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人物传记可以选择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罗曼罗兰的《米开朗琪罗传》《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不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要读经典作品。阅读时,还要主次分明,有粗有精,不能一概而论。阅读关键是坚持,“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不间断地进行阅读,就一定能够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笔耕不辍 文章贵改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加强记忆和理解,就得多写才行。那么,在语文方面,平时听的、说的、读的材料再多,要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就得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别人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因此,写作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必须常动笔,多修改。每天,在我们的身边都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只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灵,就一定能寻找到写作的素材。如写景抒情可以选择风霜雨雪,日出月落,高山流水,写人叙事可以写父母老师,同学朋友,议论阐发可以选择热门话题,古今论点,流行观点。日记、周记,是最常见的练习方式,也是比较有效的。但是,无论是写什么样的文章,写完之后,都要不厌其烦地修改,才能真正提高写作能力。曹雪芹在《红楼梦》写成之后,“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使这本书有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历史地位。对于,普通人而言,更要加强修改。
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到的。我们只有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样语文就不会再枯燥无味,相反,还会更有趣、更有味,起到塑造健全人格,提升人生境界的作用,达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

在我们普遍的意识中,语文素养好的人,一般都是从小就阅览、欣赏古今中外的名著,受到其优秀文化的影响、熏陶,在这种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陶冶了情操,培养了优秀的品质。他们对真、善、美有自己的鉴别能力,对是非曲直有自己正确的衡量标准,对社会、人生有自己正确的观点。这样的人无论他身处逆境,还是春风得意,他都能以一种坦然心态去面对生活,始终能把握好生活的航向。何谓语文素养?在《新课标》中,这样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素养包含的基本内涵和要素很多。但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从教学工作着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谈以下几点个人之见:一、走进文本,深入解读,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把学生带进教材,深入解读文本,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有句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文本的解读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而对文本的解读直接影响着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听说读写得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要素之一。且是否深入的解读文本,影响着课堂的流动,影响着课堂的生命。所以深入解读文本,指导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如何解读文本,教师需要多重身份进行。首先我们是普通的读者,放松心境欣赏美文,把文本读透,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心境,做到胸中有书。其次我们要以学生的身份进行文本解读。我们以学生的思维,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读了文本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感到的疑惑,难点重点在什么地方,然后再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能给学生启发与引导等等。再次我们还要从作者的角度进行文本的解读。设身处地的站在作者的角度,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写作思路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抓住重点的词语、句子或者段落。深深的钻进文本,品味体会作者的情感,与其在心灵上产生共鸣。从而实现真正的解读文本。当然文本的解读还需要我们找准一个合适切入点,《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文本解读,可以抓问题来解读,引导学生抓住“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一句,这样提问:“纹丝不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必须纹丝不动呢?邱少云是如何纹丝不动的呢?这说明什么?”这些问题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钥匙,不仅可以取代教师的分析,而且帮助学生进一步抓住文章中心,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再如抓关键的语句来解读文本,《荔枝》一课中,“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的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舍不得吞下……”抓住这样的重点句段,。“不停地抚摸”“小心翼翼”“托着”“爱怜地望着”“不住地”这些词语,把母亲对荔枝的喜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细致的描写使我们眼前浮现“母亲筋脉突兀的手抚摸荔枝,尝到荔枝后孩子般的笑脸”那生动的情景。文章巧借荔枝表现了这位伟大母亲的品质,而儿子的孝心也使母亲对这荔枝格外珍惜,细细品味。真可谓细微处见真情。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应尽量做好阅读主体的能动作用,运用已有的对文本解读的经验,跨越时空,引导学生与文本的主体——作者达成心灵的共识,形成思维的共鸣,让我们课堂流动起来,更有生命力。在教学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即“传神之笔”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这样做,就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走出文本,拓展阅读,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光靠教材的几篇文章,学生要学会表达是不可能的。所以,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文本,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阅读范围,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首先,在教学中,我们要上好学校开设的阅读课。在阅读课上,我们以教材配套的课外阅读读物为载体,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书边思考”。例如要求学生在读书的时候用“△”标出优美词语,用“~~~”划出优美句子,并写出简单的阅读心得。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读书我快乐。特别是在低年级段,就让学生慢慢养成做好读书比价的习惯。因低年级学生能力有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读书笔记做的简短些,但坚持写好读书笔记的意识培养是很重要的。这对学生一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都是大帮助的。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资料的搜集,延伸文本,丰富学生知道,提高语文素养。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有关的材料,或做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实验,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比如,学习完《新型玻璃》这一课后,可以开展一个“商品促销”活动,帮助学生熟悉说明文的写作特点,训练学生用说明的方法来表达的能力。再比如,学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学生可以在网络课室里观看圆明园的有关视频,并让学生到网上查阅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这样既拓展了学生关注社会的视野,也陶冶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再次,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在读中积累语言,体会读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在上好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对自己所带的班级,制定长期的课外阅读的计划,指导学生有效有序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低年级:童话、神化故事为主。中年级:科普读物、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为主;高年级:少年版本的中外小说名著为主以及现代散文。组织学生交换阅读,建立班级图书角,。定期在班内组织读书交流会,让学生汇报读书心得。也可以师生共读一本书,利用阅读课的时间,进行交流。三、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语文能力体现的载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通过语文时间活动来进行提升。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譬如,“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反过来,它们又无一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在教一年级的时候,因为学生年龄比较小,我在引导学生读好绘本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尝试写“绘画日记”。孩子们不会写的汉字用拼音来代替,图画下配有一句话的文字解说。图文对话,孩子们也有兴趣做好。二年级。我训练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建立一个“新闻小日记”,把自己观察的事情,可以写一两句话记录下来,如果自己今天没有观察到什么。就晚上回家记得看新闻袋袋库,把听到的事情写一两句话。这样在低年级阶段就有了良好的表达基础,为中高年级的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组织学生还开主题队会;语文手抄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让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1、听:听一些访谈类的节目,质量要高一些的;听一些演讲;听别人说话,你会发现表达的精准是一门技术,表达的吸引人就是一门艺术。这也是语文最终运用在生活中的实际魅力,也是语言素养的一部分。
2、说:这是联系,所有课文里要求的探讨,说一说,都可以尽情地表达,只有说出来了,才知道自己能有多少储备的知识和素材用,才知道说出去之后别人的反映是什么,才知道自己能够发挥到什么程度。
3、读:有句话叫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十分客观地表明:书,只有多读,读很多遍,你才能逐渐参透其中的内涵,其中的魅力,其中的引申义,才能发现你所寻找的。也只有多读,你才能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素材。
4、写:也叫做练笔。其实就是将口语转化成书面语。但是这其中又增加了,不同形式的语言有其特有的文化魅力,也有其不一样的规则;同样,古文与现代文也有不一样的风格与表达,理解。写:能够让语言,形式,书法有机融合到一起,让语言和文章各自大放异彩又相形益彰。
5、感悟:单单按照理论上的标注去学一门语言,是枯燥乏味的,只有当你融入自己的感悟,所有的语言,文字才会真正意义上属于你,展现你,表达你,延伸你。
6、坚持;没有一种收获可以从不付出或是三分钟热情,只有坚持,才能让所有的努力发酵。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 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答:精心指导,提高朗读水平.为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让学生读通文章,提高识字水平.一篇好的文章到手,对于喜欢读书的学生当然是先睹为快,然而由于受中小学生识字量的限制,不可能对文章的每一个字都能认识,这就需要首先扫除文字障碍.而要解决文字障碍...
  • 语文素养的提升有三条途径
    答:语文素养的提升有三条途径是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和社会生活实践。1、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
  • 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答:1、 面向全体学生;2、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3、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1、 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作用,学生的独特体验;2、 实践性,以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以语文实践为培养途径;3、 母语教育,...
  •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答: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法如下:一、指导思想。通过对本学期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有更全面系统的掌握,及时补缺补漏。注重讲练结合,综合训练,让学生及时地反馈学习情况,面向全体,注重层次。通过复习,温故知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复习重点。(一)语文知识...
  • 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答: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介绍如下:1、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精心设计预习作业,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创造、再现课文情境。这样的学习,生动活泼,很自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情怀。2、注重...
  • 如何培养语文素养
    答:阅读文章技巧,诗词鉴赏等。在学习中采用各个击 破的方法解决语文难题。如果你的语文成绩不好,那一定有一些题目的出错率太高导致的。甚至有些 学生前面的基础卷面就没有保证可以拿满分,那么 后面的写作、阅读、鉴赏等抽象思维的题目就更答 的面目全非了。所以,想要提高语文成绩的第一步 就是集中击破...
  • 怎样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答:怎样提高语文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于《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标准》在“前言”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1.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从心理环境讲,学生的学习...
  • 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答: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就必须积极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深入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苦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切实认清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努力使教学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