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台湾是谁收复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8
清朝是怎样收复台湾?

明郑政权末期与清政府处于军事对峙状态,逐步演变成地方割据政权。1683年7月8日,清政府派 福建 水师提督 施琅率水陆官兵2万余人、战船200余艘,从铜山(今属福建漳州)向澎湖、台湾进发。清军向澎湖守军发起攻击,郑军溃败。 郑克塽率众归顺清政府。至此台湾在清政府直接统治之下。
1684年(清 康熙二十三年), 清朝设置 台厦道,台湾与 厦门共署,设一 府三 县,置台湾为一府,称 台湾府, 府治设在今 台南,下辖 台湾县(今 台南)、 凤山县(今 高雄 左营)、 诸罗县(今 嘉义), 隶属于 福建省,道署设于厦门。
台湾重新纳入 中国中央政府 的统一管辖之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与大陆的联系更加密切, 成为国家 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727年, 台厦道分出 台湾道, 道署移至今 台南,设一 府四 县二厅。

扩展资料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原住民族(高山族)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自明末清初始有较显著之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人民移垦,最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社会。
南宋澎湖属福建路;元、明在澎湖设巡检司;明末被荷兰和西班牙侵占;1662年郑成功收复;清代1684年置台湾府,属福建省,1885年建省;1895年清政府以《马关条约》割让与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光复;1949年国民党政府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分治至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台湾

是康熙帝。施琅,祖籍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早年,他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由于郑成功的招揽,入海加入郑成功的抗清队伍,成为郑成功部下最为年少、知兵 、善战的得力骁将。[1] 施琅画像施琅1651年随郑下广东南澳勤王。后因与郑战略“舍水就陆,以剽掠筹集军饷”的做法提出反对意见,郑成功很不高兴,削施兵权,令施琅以闲假人员返回厦门,时遇清军马得功偷袭厦门,守厦主将郑芝莞惊慌弃城溃逃,时施琅亲率身边六十余人主动抵抗,勇不可挡,杀死清军马得功弟,马得功差点被活擒,率残兵败将仓惶逃离厦门。时在南澳的郑成功见军心动摇,继续南下已不可能,只好回师厦门。郑召集抵抗将领一概重赏,唯独对“假回闲员”施琅奋勇抗敌只字未提,只赏纹银二百了事,先前施琅左先锋兵权也未恢复其职,个中诸多缘由引起施对郑不满情绪,恰在此时,施琅一位亲兵曾德犯了死罪而逃匿于郑成功处,并被提拔为亲随。施琅抓回曾德,准备治罪。郑闻讯急派人传达命令,施琅不得杀曾德。施琅曰:“法令,琅是不敢违背的,犯法的人怎能逃脱责任?”接着他下令杀了曾德。   施琅杀犯法亲兵曾德再次触怒了郑成功,由此施郑矛盾升级,郑遂下令逮捕施琅父子三人。后来,施琅用计逃脱,郑成功大怒即杀施父大宣及其弟施显。施琅被迫降清,先任同安副将,继任同安总兵,1662年升任福建水师提督,后平定台湾,顺利招抚郑氏集团。并上疏清廷将台湾纳入中华版图。终于得到康熙皇帝支持。

水师提督施琅收复了台湾。

1683年,清朝政府派郑成功前部下施琅率领清军,终于击溃了郑克塽,郑克塽于七月十五日(新历9月5日)向施琅投降,并于八月十八日(10月8日)剃发易服,“台湾有史以来首次正式被收编为中国的一部分” 。

明郑政权文武官员、明朝宗室,以及平民百姓计有万人,全部依“伪文武官员丁卒,与各省难民”分别加载中国大陆内地各省垦荒。清朝为示宽大,将郑克塽移往北京后封公爵为海澄公,并划为正红旗汉军,限制其居住迁徙自由。

扩展资料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施琅督率水军由铜山出发。在进攻路线的选择上,施琅根据风向和敌方防御情况的情报,决定清军船队从铜山(今福建东山岛)启航,乘六月的西南季风向东穿越台湾海峡,首先夺取地处澎湖主岛以南、郑军防守薄弱的八罩岛。

这样就可获得船队的锚泊地和进攻出发地,占据上风上流的有利位置向澎湖发起攻击。攻下澎湖,扼敌咽喉,然后兵锋直指台湾,可顺利实施“因剿寓抚”的战略方针。

六月十六日,清军舰队向澎湖郑军发动第一次进攻,初战失利。施琅很快吸取教训,对下一步作战行动进行了周密筹划和部署。施琅将清军分为四部分:施琅亲率56只大型战船组成的主攻部队,正面进攻郑军主阵地娘妈宫。

总兵陈蟒等率领由50只战船组成的东线攻击部队,从澎湖港口东侧突入鸡笼屿,作为奇兵,配合主攻部队夹击娘妈宫;总兵董义等统率另50只战船组成的西线攻击部队,从港口西侧进入牛心湾,进行佯动登陆,牵制西面的郑军;其余80只战船作为预备队,随主攻部队跟进。

十八日,施琅先派战船攻取澎湖港外的虎井、桶盘二岛,扫清了外围。二十二日早七时,经过充分休整和准备的清军向澎湖郑军发起总攻。经过9小时激战,清军取得全面胜利,共毙伤郑军官兵1.2万人,俘获5000余人。击毁、缴获郑军战船190余艘。郑军主将刘国轩乘小船从北面的吼门逃往台湾。此役清军阵亡329人,负伤1800余人。

后施琅率领舟师到达台湾,刘国轩等带领文武官员军前往迎接。施琅入台之后,主动前去祭郑成功之庙,对郑氏父子经营台湾的功绩作了高度的评价,并称郑氏收复台湾是为国为民尽职的举动,对郑成功毫无怨仇。祭祀完成之后,施琅哽不成声,热泪纵横。

郑氏官兵和台湾百姓深受感动。赞扬施琅胸襟宽广,能以大局为重。冷静处理公义私怨的关系,远非春秋时期的伍子胥所能比拟。

当时,清廷内部对台湾地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是否留台存在争议。施琅上疏力主留台卫台。在分管兵部的清朝东阁大学士(宰相)潘湖叟黄锡衮的支持下,施琅(乃分管兵部的内阁大臣潘湖叟黄锡衮的妹夫)的意见打动了康熙帝和朝中大臣,清廷终于决定在台湾设府县管理,屯兵戍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施琅



明末清初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郑成功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有《延平王集》行世。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清朝收复台湾:施琅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曾德而得罪郑成功,郑成功诛杀施琅家人,父亲与兄弟被杀。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帝采纳了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决定攻台,命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

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荷兰侵略者。1661年(清朝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荷兰侵略军听说郑成功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恐。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今台湾东平地区)、赤嵌(今台南)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郑军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战斗中,侵略军以“赫克托”号战舰攻击,郑成功一声令下,把敌军紧紧围住,60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赫克托”号击沉。与此同时,又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赤嵌的荷兰军在水源被切断,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向郑军投降。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
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
不久郑成功病逝,内部发生争讧。清朝乘机派使者,企图说服郑成功之子郑经归降清朝。郑经为了减轻压力,与清朝谈判,交出南明皇帝赐给的敕书、印玺。清朝要求台湾人众迁回内地,剃发易服,郑经不允,谈判未成。康熙二年(1663年),清朝出兵攻打郑氏据守在大陆上的最后一个据点厦门,郑经战败,退出厦门,逃奔台湾。清朝乘胜派舟师出征台湾,在海上突遇台风,船只沉没,无功而返。
当时两岸虽武装对峙,但又都有一定的和平愿望。清王朝三藩未除,经济不稳,无力用兵海上。而台湾郑氏,土地初辟,人口甚少,生产落后,经济困难,急需大陆的粮食和物资供应。且郑部大多是福建人,离家日久,思恋乡土,私下渡海来归者络绎不绝。康熙六年(1667年),清廷派总兵孔元章,赴台湾议抚,答应郑经如归顺,可封“八闽王”,郑经犹豫不决,后以“和议之策不可久,先王之志不可坠”(《海纪辑要》),拒绝清朝的招抚。康熙亲政后,邢部尚书明珠奉旨入福建,主持和议,派知府慕天颜入台,宣示招抚之意。清廷做了重大让步,允许郑氏封藩,世守台湾。郑经则提出:“苟能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尊事大之意,则可矣”(江日升《台湾外记》)。康熙答复:“若郑经留恋台湾,不思抛弃,亦可任从其便。至于比朝鲜不剃发,愿进贡投诚之说,不便允从。朝鲜系从未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明清史料丁编》第三本)。康熙不愿台湾成为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国家,故谈判破裂。
此后发生三藩之乱,中原战火弥漫。郑经乘机与吴三桂、耿精忠勾结,占领厦门与漳州、泉州、潮州、惠州各地。转战数年,吴三桂失败,郑经孤军难支,又退回台湾。清朝再一次争取谈判,郑经再次要求“请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而康熙坚决不同意,双方各持自己的立场谈判又无结果。
决策选将
不久,郑经病逝,其子郑克嗣位。清廷讨论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反对武力攻取台湾的人很多。康熙排除了众多反对意见,决定采取“剿抚并用”的方针,“底定海疆”。
台湾地处大海中,波涛万顷,作战需赖水师,满族将士娴习马步,而不习水战,必须另选将帅,训练士卒。李光地、福建总督姚启圣推荐施琅可当此重任。
施琅,福建晋江人,有勇略。早年为郑芝龙(编者注:郑芝龙为郑成功之父)部下,后随芝龙降清。郑成功将其父子兄侄一门杀害,结下深仇。施琅在福建与郑氏作战多年,了解台湾情况,熟悉水师机宜及海上风涛之变幻。他一贯主张攻取台湾,但因曾是郑氏部属、清廷并不信任他,把他安置在北京居住,投闲十三年。
康熙决定起用施琅,授福建水师提督。福建总督姚启圣只管后勤供应,与施琅和衷共济,保证了施琅出征的粮食和物资供应。
战斗与善后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1683年7月8日)施琅率兵两万余人,乘战船二百余艘出征。郑克则派勇敢善战的刘国轩守澎湖,所率兵将战船与施琅相当。两军展开激战,历时七昼夜。施琅右眼负伤,游击兰理中炮“腹破肠流出,为掬而纳诸腹,持匹练缚其创。理呼杀贼,麾兵进”(《清史稿》)卷二百六十一·兰理传)。澎湖大战,郑军大败。清军击沉敌船159艘,郑军死伤12000人,浮尸遍海,刘国轩仅率31艘船逃回台湾。
澎湖战败,郑克等极为恐慌。施琅进行政治争取工作,对被俘的台湾兵将,优礼相待,赏给银米。800名伤残者医治之后,释放回台,令他们宣示招抚之意,台湾民众“莫不解体归心,唯恐(编者注:今作惟恐)王师之不早来”(阮锡《海上见闻录》)。郑氏已无抵抗能力,于7月27日向清军奉表纳降,呈交延平王金印和户口土地册籍。康熙接受投降,优待郑氏,称:“尔等从前抗违之罪,全行赦免。仍从优叙录。”(《清圣祖实录》卷一百一十一)。郑氏人众俱得妥善安置。台湾遂告统一。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始设台湾府与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属福建省,在台澎分别驻兵1万人,设官治理、筑城戍守,台湾宝岛得以统一于清朝政府之下。

水师提督施琅收复了台湾。
1683年,清朝政府派郑成功前部下施琅率领清军,终于击溃了郑克塽,郑克塽于七月十五日(新历9月5日)向施琅投降,并于八月十八日(10月8日)剃发易服,“台湾有史以来首次正式被收编为中国的一部分” 。
明郑政权文武官员、明朝宗室,以及平民百姓计有万人,全部依“伪文武官员丁卒,与各省难民”分别加载中国大陆内地各省垦荒。清朝为示宽大,将郑克塽移往北京后封公爵为海澄公,并划为正红旗汉军,限制其居住迁徙自由。

清朝是康熙大帝派施琅去从明郑的郑克爽政权手上夺取台湾,不用收复两字是因为清朝从来没有拥有台湾,没有拥有和失去,何来收复两字

康熙皇帝时候姚启圣和施琅

  • 台湾是哪个清朝皇帝收复的
    答:台湾是哪个清朝皇帝收复的 匿名 | 浏览2167 次 |举报 我有更好的答案邀请更新 2013-08-03 最佳答案 是康熙帝。施琅,祖籍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早年,他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由于郑成功的招揽,入海加入郑成功的抗清队伍,成为郑成功部下最为年少、知兵 、善战的得力骁将。[1] ...
  • 1984年康熙帝时,从( )手中收复台湾。
    答:1984年,康熙皇帝从阎王爷手里收复台湾
  • 在清朝,台湾是由下列哪一个人收复的呢
    答:郑成功 公元一六二四年,荷兰人在福建巡抚的默许下占领了台湾,而这一年正是郑成功在日本平户出生的一年;没想到三十八年后,郑成功踏上台湾这块土地,驱逐了荷兰人,开启台湾汉人社会的历史新页。
  •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在清朝康熙什么时候收复的...
    答:康熙皇帝于1683年收复台湾的。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经中风而死,明郑发生政变,年仅12岁的郑克塽继任延平王,大权实际上为冯锡范、刘国轩掌握,郑氏官员向心力开始动摇,负责与清朝谈和的傅为霖甚至愿当内应。 福建总督姚启圣认为是进攻台湾的好时机,向康熙帝推荐施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以...
  • 清朝台湾是谁收复的
    答:水师提督施琅收复了台湾。1683年,清朝政府派郑成功前部下施琅率领清军,终于击溃了郑克塽,郑克塽于七月十五日(新历9月5日)向施琅投降,并于八月十八日(10月8日)剃发易服,“台湾有史以来首次正式被收编为中国的一部分” 。明郑政权文武官员、明朝宗室,以及平民百姓计有万人,全部依“伪文武官员丁...
  • 台湾是哪个清朝皇帝收复的
    答:是康熙帝。施琅,祖籍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早年,他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由于郑成功的招揽,入海加入郑成功的抗清队伍,成为郑成功部下最为年少、知兵 、善战的得力骁将。[1] 施琅画像施琅1651年随郑下广东南澳勤王。后因与郑战略“舍水就陆,以剽掠筹集军饷”的做法提出...
  • 收复台湾的是谁?
    答:清朝收复台湾:施琅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曾德而得罪...
  • 清朝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
    答:8月13日,施琅率领舟师到达台湾,刘国轩等带领文武官员军前迎接,各乡社百姓亦沿途“壶浆迎师”,台湾终于实现了和平统一。9月17日,郑克?等递送了正式的降书,并缴纳了延平王等册印。10月3日,施琅亲往台湾,接受了郑氏的归降。从1662年上书请求收复台湾,至1683年统一台湾,前后共计20余年。
  • 清朝收复台湾是康熙吗
    答:台湾从明朝开始成为荷兰的殖民地,之后抗清名将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就成了明朝的最后一片土地。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掌管台湾大权,康熙为了统一,最后使用武力,收复台湾。
  • 清朝台湾是哪个皇帝收复的
    答:1. 台湾是在清朝康熙帝的统治时期被收复的。施琅,福建晋江人,曾是郑芝龙的部将,后加入郑成功的抗清队伍。2. 1651年,施琅随郑成功南下广东南澳勤王。因对郑成功的战略提出反对意见,被削去兵权,以闲假人员身份返回厦门。3. 在清军马得功偷袭厦门时,施琅率六十余人抵抗,杀死马得功之弟,使其败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