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简介简短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2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简短

李世民(599-649),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聪明英武,胸怀大志。武德九年(626),发动“玄武门之变”,取得皇位,是为唐太宗。他是我国封建王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从他开始,强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治国原则,而且能够“礼贤下士”。 补充:贞观元年十二月(公元627年),李世民对朝臣说:“神仙事本虚妄,空有其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李世民早期并不相信永生。后来,李世民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再加上儿子不争气,李承乾被除,这对李世民是一个打击。在各种压力下,李世民甚至改变了人生的观念。英明的李世民还是听了神棍的话,开始寻找长生不老药。王宣泽在前往天竺的途中,遭到当地国王阿罗申娜的迫害,大部分成员被杀。
逃走后,王玄策护符收缴了数千名吐蕃、尼泊尔骑兵,横扫天竺北国,并俘获了阿罗申娜等战犯。回到长安后,王玄策把俘虏交给李世民。然而,李世民似乎对敌人的领袖兴趣不大,但他对另一个俘虏,即纳川和尚很感兴趣。他会制造一些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但这却无意迎合唐太宗的心理。唐太宗认为中国道教的灵丹妙药没有效果,所以他很幸运地认为和尚的可能有效。当时,李世民别无选择,只好病急乱投医。他的判断力下降。自然是,听风就是风,听雨就是雨。李世民从未想过长寿药已经成为一种危及生命的药物。他一吃药就觉得不舒服。他的病情不仅没有痊愈,而且更严重。两个月内,李世民死于“暴疾”,享年52_。 来源:《阅读与作文》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扩展资料:
李世民在位的政治举措:
1、任用人才
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
2、完善制度
李世民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趋于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监区(道)。
3、从谏如流
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其中魏徵廷谏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
4、河清海晏
贞观时期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社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贞观四年(630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贞观六年(632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这一年的岁末,李世民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贞观七年)633年)秋天再回来就死(古时秋天行刑)。
5、经济
李世民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有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杰出的军事家,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最终统一中国。

后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让位,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即位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

唐太宗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唐太宗在位23年,享年50岁,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674年加谥文武圣皇帝,749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754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扩展资料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

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

此外,李世民亦不计前嫌,重用建成旧部魏徵、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等,人才济济。又命高士廉、令狐德棻等人重修《氏族志》,着重立德﹑立言﹑立功,以功臣代替世胄;又通过科举,吸纳有才干的庶族士人,用科举代替门第。从而,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大增,为政坛带来新气象。此外,更接纳封德彝之议,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其坐享富贵的恶习。

李世民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趋于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监区(道)。此外,行府兵制,寓兵于农;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等皆有所发展。

参考资料:李世民(唐太宗)-百度百科



唐太宗李世民(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他门客的建议下,先发制人,于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发动政变,兄弟喋血,一举消灭了建成、元吉的势力,成为王朝的唯一继承人。

是年八月初九,他强迫他父亲李渊让位,自己即位为帝,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年号为“贞观”。自此开始了他二十三年的统治。

李世民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对外开疆拓土,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患得了痢疾,医治无效,于次年五月病死于终南山别墅“含风殿”。他死后被葬在今天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是为“昭陵”。他的谥号为“文皇帝”。

扩展资料

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

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

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位期间,其对唐朝的建立与国家的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并取得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爱好文学与书法,并有墨宝传世。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最终统一中国。

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让位,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即位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明君。

扩展资料

李世民作品

李世民酷爱书法,其书法以隶书见长,并且酷爱书法名品《兰亭序》,亲自写《晋书·王羲之传赞》。

贞观十四年(640年),李世民将自己的真草书屏风以示群臣,笔力遒劲为一时之绝。尝谓朝臣曰:“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日。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又云:“吾临古人之书,殊不能学其形势,惟在其骨力。及得骨力,而形势自生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世民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扩展资料:

魏征,字玄成,北周静帝大象二年(580年)生于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一个书香门第。其父博学,作过地方官,但过早地去世了。青少年时代的魏征,生活非常清贫,他勤奋好学,希望将来有所作为。隋朝大乱,魏征便辞别亲人,出家当了道士,游历四方。

朋友元宝藏收留他在军中掌管文书,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瓦岗农民起义军领袖李密仰慕魏征的才华,请魏征为谋士,这样,这位有意纵横天下的书生,几经周折,卷入了隋末汹涌澎湃的农民起义的怒涛。这一年,他38岁。

魏征先后在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和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中呆了两年多。主择臣,臣亦需择主而事之,李密也好,窦建德也好,在许多关键时刻都不能采纳魏征的意见,结果都很快兵败、降唐,魏征也两次成为唐军的俘虏。

年逾不惑之年的魏征饱经忧患,遍尝了成败荣辱。这一段经历,使这位胸怀大志的儒生经受了战火的锻炼和洗礼,并充分体察了下层人民的疾苦,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为他后来辅佐唐太宗准备了多方面的条件。

降唐之后,唐太子李建成听说魏征有才,就招魏征为太子东宫洗马,成为一个主管东宫经籍图书的小官。

“玄武门事变”以后,魏征终于投入明主的怀抱,并逐步取得了李世民的信任。入朝议事之后,魏征一如既往,耿介直言秉性不改,只要是于国有害的,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置身家性命于不顾,在皇帝面前屡屡“犯颜”直谏,为唐王朝的政治清明、兴旺繁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天,唐太宗升朝议事,他端坐在龙座之上,双手轻按龙座扶手,神态庄严、威武,两边侍者大气不敢出。他轻轻咳嗽一声,问大臣:“众爱卿,你们中的许多人都是能言善辩的宿儒,为什么上朝议事,却总是慌慌张张,甚至颠三倒四呢?”

魏征深知个中缘由,便上前一步,毫不客气地奏道:“皇上,你形象威武,每上朝又总是神态严肃,气势咄咄逼人,加之朝廷气氛森严,所以为臣的才那么慌张。皇上以后临朝,宜稍减龙威,最好放下皇帝的架子,对大臣和颜悦色。这样,大臣们发言讲话就会自然了。”

唐太宗有些暗中得意,又有些难堪;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这种肺腑之言难得,不便发作。于是,他将计就计,想用近来萦绕于胸的问题难一难魏征。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病重,唐太宗不断派人送去药品和食物,并遣专人到魏征家中看护,随时禀报病情。太宗还两次到魏征家中探望。第二次,太宗还带上太子和衡阳公主。魏征勉强地拜见了太宗。太宗忧伤地安慰魏征,叫他好好养病,并流着泪问他有什么要求。魏征强支病体说:“我不愁别的小事,只担心国家的兴亡。”

作为太宗的肱股大臣,魏征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第二天,魏征便溘然长逝,享年64岁。唐太宗悲痛万分,罢朝五天致哀,命以一品官礼葬,还把魏征像画于凌烟阁,经常前往吊唁赋诗,以示纪念。

太宗曾在魏征像前说:“我用铜作镜子,可以正衣冠;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兴衰;用人作镜子,可以了解得失。今天魏征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唐太宗把魏征看作是了解自己得失的一面镜子,这既是对他们君臣关系的生动概括,也是对魏征的公正评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世民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主要成就:精简政府机构;改革三省六部;开创贞观之治。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扩展资料: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其书法以隶书见长,并且酷爱书法名品《兰亭序》,亲自写《晋书·王羲之传赞》。

贞观十四年(640年),李世民将自己的真草书屏风以示群臣,笔力遒劲为一时之绝。尝谓朝臣曰:“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日。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又云:“吾临古人之书,殊不能学其形势,惟在其骨力。及得骨力,而形势自生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世民(唐太宗)



  •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是什么唐太宗李世民简单介绍
    答:1、唐太宗李世民(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2、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
  •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简短
    答: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的统治时期(626-649年)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和繁荣的时代之一。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使得唐朝得以迅速发展。他推行科举制度,选拔有才干的人才进入政府,打破了贵族世袭的特权,提高了政府的效率和公正性。同时,他也注重农业发展...
  •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简短
    答:李世民(599-649),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聪明英武,胸怀大志。武德九年(626),发动“玄武门之变”,取得皇位,是为唐太宗。他是我国封建王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从他开始,强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治国原则,而且能够“礼贤下士”。 补充:贞观元年十二...
  •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简短
    答: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杰出的军事家,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
  •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答:唐太宗李世民(599~649 ),唐朝第二位皇帝,祖籍陇西成纪人(今甘肃静宁成纪乡人),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堪称“千古一帝”。太宗皇帝在唐朝建立中出生入死,运筹帷幄,在李卫公答对中对其军事思想给予了详细介绍。 即位后,统一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同时执行夷汉一家...
  • 李世民简介
    答: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
  • 唐太宗李世民的简介
    答: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一说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又说钜鹿郡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李世民经历 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
  • 唐太宗李世民的简介
    答: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任皇帝。出自陇西成纪,626年至649年在位。父亲是唐高祖李渊,母亲是太穆皇后窦氏。窦皇后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按长幼顺序为:李建成、平阳昭公主、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吐火罗叶护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李世民少年从军,曾于雁门关营救...
  • 李世民的简介
    答: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
  • 李世民是谁
    答: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和诗人,李世民在位,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中国历史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