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真实的董卓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6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字仲颖,陇西郡临洮县(今甘肃岷县)人。东汉末年献帝时军阀、权臣,官至太师,封郿侯。于桓帝末年先后担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

三国中关于董卓这个人的描写,和历史上真实的董卓没有太大出入,董卓是个残暴的家伙,但罗贯中至少把董卓的坏放大了一倍。
首先董卓不是一个只会使坏的人。
董卓跟曹操和刘备一样也会笼络人心,也会结交朋友,还非常豪爽。很会团结少数民族,没有搞大汉族主义,经常去羌族人那里串门,加深感情。羌族人很大方每次对董卓的到来都盛情款待,而羌族兄弟们回访的时候,董卓也不含糊,杀猪宰羊,让大家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羌族伙伴们对董卓的豪爽敬佩得五体投地,过了几天给董卓一个惊喜,赶着牛羊来到董卓家里,不由分说,丢下就跑。
董卓后来初出茅庐,立下战功被朝廷赏赐许多绫罗绸缎,董卓二话不说全都分给了自己的小伙伴儿,让他们分享胜利果实。
董卓不是愣头青。
黄巾起义爆发,义军势如破竹,皇帝惊恐万状、急招董卓解围,董卓二话不说上马就走,皇帝也够意思,提拔他为河东太守和中郎将,此战董卓并没有完成任务,被朝廷降职处分。

但董卓没有沉沦,没有自暴自弃,在被免职后,回到老家对队伍进行整顿,总结经验教训,让士兵苦练杀敌本领。
功夫不负有心人,董卓从严治军得到回报,在后来的陇西平叛中,朝廷6路大军5支都吃了败仗,唯有董卓得胜而归。
护驾有功,独断有罪。
不久汉灵帝去世,汉少帝继位,野心家们蠢蠢欲动,宦官和外戚斗争白热化。国难当头,董卓出面力挽狂澜。宦官发动政变劫持了皇帝,董卓带兵赶到解救出汉少帝,把他安全送到宫中。
如果没有董卓,汉少帝的安危难说,可以说,董卓立了一个大功。
但接下来董卓开始骄傲起来,得意忘形,借着自己崇高的威望夺取了朝中大权,把皇帝不放在眼里,抛弃了民主集中制,一手遮天搞起了独断。这时候董卓居功自傲目无皇帝,犯下了原则性错误。

而且董卓的西凉兵士兵来源就有问题,都是些没有文化,生性野蛮,政治思想不过关,有组织无纪律的混混和痞子。因此军纪不严,有扰民现象,也有违纪现象,但董卓对军队没有放纵,对军队也没有失控。违纪和违法行为只是小范围的。
可是董卓胁迫汉少帝迁都长安的时候,董卓的军队违纪违法现象确实开始多了起来,军纪不严的弊端暴露无疑,甚至到了失控的地步。军队撤退时的暴行,成为董卓抹不掉的人生污点,也为自己后来的悲剧埋下祸根。
《汉书》记载:"卓部兵烧洛阳城外面百里。又自将兵烧南北宫及宗庙、府库、民家,城内扫地殄尽。又收诸富室,以罪恶没入其财物;无辜而死者,不可胜计。"
汉书的作者是东汉的史官,对于胁迫皇帝迁都的董卓肯定恨之入骨,但掘坟墓、抛尸骨的记载没有看到,可见有很大可能是罗贯中老先生为了画面感虚构的。
董卓并不是个魔鬼,还很有趣。
董卓跟皇甫嵩曾经是战友,过去打仗时的级别一般高,后来董卓调离,自己的队伍被皇甫嵩收编,把董卓气得嗷嗷叫。后来董卓成了权倾朝野的人,皇甫嵩前去拜见,董卓嘚瑟起来,问皇甫嵩:还神气不?皇甫回答:当年有眼不识泰山。董卓说:那是,小麻雀怎么会知道大鹏的志向啊。皇甫嵩也幽了一默:当初我们都是大鹏,但现在您成凤凰了。
董卓哈哈大笑:早这样说就对了,那就不让你行礼了。
还有一个说法,说董卓见到皇甫嵩得意地看着他说,你心里害怕不?皇甫嵩说,您是个好领导,执法公正,大家都不怕你,我为什么要害怕。如果您要是个昏庸、残暴的领导,天下人都会怕您,我也不会例外。
一番话说得董卓羞愧难当,对皇甫嵩变得友好起来。
董卓也不是一言堂。
董卓独断专行的时候,也能听得进手下规劝。
董卓想废掉汉少帝另立傀儡的时候,大臣卢植出面反对,话说得很难听,那意思是说你这样做是图谋不轨,有野心。董卓勃然大怒想给卢植点颜色,但被手下蔡邕劝阻。

董卓清除障碍、不择手段,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但也不是不顾一切,还是有所节制的,能够放过敌对势力,之一的就比很多人强,说明他还是有点胸襟的。因此董卓死后,蔡邕非常悲痛,蔡邕是蔡文姬的老爸,蔡文姬是个文学家,被郭沫若写话剧《蔡文姬》歌颂过,能被蔡邕留恋的人可见也不是一无是处。
总之,董卓是个坏蛋,但历史上的董卓也不像罗贯中写得那么坏。

如果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拉响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导火索”,那么董卓之乱就像一支点燃军阀割据混战的“雷管”,只听“嘭”的一声,“火药桶”终于彻底爆炸了!

《三国演义》中的董卓主要干了以下几件事:

首先一出场就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虽然被起义军狠狠地暴揍了一顿,但还是对救下自己的志愿兵“士官长”刘备同志进行了深深的鄙视。

接着进军洛阳,效仿尹伊、霍光当“摄政王”废黜了少帝刘辩,拥立汉献帝刘协,因为统治残暴引起关东十八路诸侯讨伐,结果双拳难敌四手被迫迁都长安。

最后中了司徒王允的美人计,与貂蝉、吕布谈起三角恋爱,被王允和“吃醋的”吕布联手杀死。

演义中的董卓被刻画成了一名愚蠢的军阀、嗜血的刽子手、残忍的暴君、好色的恶鬼,而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究竟什么样子呢?我们结合《后汉书•董卓传》进行一个深度地“角色还原”。


图1 1994央视版《三国演义》中的董卓,里坡(饰)

  • 一、成长在大西北的年轻“健侠”

董卓生长在在陇西地区,靠近少数民族西羌的居住区,那里民风彪悍。东汉年间政府与少数民族的战争多发于此处,为此政府专门设立护羌校尉来指挥与少数民族的战争。

年轻的董卓生于斯、长于斯,在这种环境熏陶下,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史书中说他“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羌胡所畏”,“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可以说就是对董卓这类年轻“健侠”的生动描述。如果说《三国志》系列游戏中将吕布的武力值设定为100,那么董卓的武力值至少要70以上。董卓乱政时,越骑校尉伍孚想出其不意对他行刺,却被轻松躲了过去,可见他身手虽然比不了现代的李小龙,但绝对不差。

年轻的董卓与少数民族交朋友还是很够意思的。董卓与羌人的豪帅交朋友,这些少数民族头领来拜访,董卓杀了耕牛请他们吃饭。这就相当于你朋友从事交通运输,为了让你吃好喝好,把谋生的卡车都卖了,这样的“伟大友谊”你能不感激涕零?董卓带兵讨伐叛乱获胜,皇帝的赏赐自己一分不要,全都分给手下的军官和士兵用来收买人心,如果不是他后来的黑化,这简直是新时代的吴起、赵奢。一手拉,一手打,靠着“胡萝卜+大棒”,董卓很快成为西北军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二、高明的战略战术实践者

董卓除了在大西北锻炼出彪悍的体质与“慷慨”的行事风格外,他的军事才能也通过一次次的领兵作战获得了提升。中平年间边章和韩遂谋反,董卓帅军征讨出师不利,却依然不慌不忙、神色自如。不久某夜天空突然出现长达十余丈的流星,半壁天空火光如柱,边章、韩遂军营中战马狂鸣不已,众人以为这是不祥之兆,而董卓趁此良机,突袭边章、韩遂大获全胜。后来孤军深入被叛军包围,董卓命令士兵在河中筑起堤坝捕捉鱼虾迷惑敌人,以此掩护伺机悄悄撤退,居然做到了军队毫发无伤。

董卓初到洛阳时,手下的兵力不超过3千人。为了一开始就给洛阳造成一种强烈的军事威慑影响,他每隔四五天就命令所部晚上悄悄溜出洛阳,第二天早上再浩浩荡荡开进洛阳,战鼓震天,旌旗招展,俨然千军万马源源不断。包括朝廷官员在内的所有洛阳人们,都被董卓如此强大的实力所吓倒,不敢有丝毫越轨行为。


后来他又利用吕布杀死丁原,接收了全部京城防卫部队;挑拨吴匡和何苗的矛盾坐收渔翁之利,不费一兵一卒吞并了他们的军队,真正实现了兵强马壮。

关东联军讨伐董卓,董卓出师不利,于是带着汉献帝迁都长安暂避锋芒,同时靠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不断对各地军阀进行挑拨。不出所料,不久关东联军便开始陷入内斗,孙坚被刘表部下黄祖所杀,袁绍、公孙瓒等人也相继爆发战争。如果假以时日,董卓真的“卷土重来未可知”,但历史没有如果,不久他被吕布等人所杀。可见董卓战略、战术虽然不及同时代的曹操、诸葛亮等人,但水平也确实不低。

三、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拨乱反正”

董卓出身西北地方军阀,不像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家族那样受到世家大族的顶力支持,如何获得更多的政治支持成为摆在董卓面前的首要难题。

控制首都洛阳后,董卓开始了收买人心、扩充政治势力之路。先是改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自己升迁为太尉,掌管了全国军事和前将军事务。又自封郡侯,拜国相,跃居三公之首,掌宰相权,利用政治上的合法身份,任命中央、地方的大小官职。为了获得更多文人、士大夫的支持,董卓针对“党锢之祸”进行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拨乱反正”。

“党锢之祸”是东汉中后期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两次党锢之祸都以宦官集团的获胜而结束,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团要么被杀、要么被监禁,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董卓上台后利用手中职权积极为陈蕃、窦武以及其他的党人平反,恢复其名誉及待遇,又重点提拔党锢之徒陈纪、韩融等人,就连当朝大文学家蔡邕也受到重用,三天之内历遍“三台”,官至宫廷随从官。

一番动作下来,董卓基本上已经控制了中央和地方的主要政治力量,整个东汉王朝已经基本上都处在他的控制之下。

上帝与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随着权力的不断扩大,董卓专横跋扈、暴虐不仁的一面也逐渐显露出来,屠杀无辜官员平民、焚烧洛阳……种种罄竹难书的恶行使他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最终,董卓死于王允和吕布的联合谋杀,尸体被插入灯芯做成了连烧多日的“大蜡烛”。

董卓死了,死有余辜。我们不能只看到《三国演义》中他那暴虐的一面,还要认识到他了不起的一面,凭着不凡的军事、政治才能,他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舞台上占据了重要而又极不光彩的一席之地。



董卓年轻的时候,武力高强,能征善战。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对他十分畏惧,但董卓又十分仗义疏财,和少数民族的领袖们能够打成一片。

历史上的董卓站在汉家正统的角度上看,属于乱臣贼子的角色,但也并非演义小说里那样不堪,纵观其一生,董卓展现出了超群的军事才能。但因其私欲霍乱朝纲,种种政治劣迹对于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加速了东汉政权的灭亡。

首先董卓不是一个只会使坏的人。

董卓跟曹操和刘备一样也会笼络人心,也会结交朋友,还非常豪爽。很会团结少数民族,没有搞大汉族主义,经常去羌族人那里串门,加深感情。



  • 正史上真实的董卓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答:第一,董卓是个奸臣,个性凶狠,性情残暴。董卓当年掌控了十常侍以后,在他们的保护之下,回到了宫中,夺取了政权。在他掌握了权势之后,他就纵容自己手底下的人作恶。在京城中,这些人随意抢夺百姓的财物,甚至还抢夺美貌女子,滥杀无辜之人。这些等等行为,使得百姓们对董卓等人痛恨不已。第二,董卓贪婪...
  • 正史上真实的董卓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答:三国中关于董卓这个人的描写,和历史上真实的董卓没有太大出入,董卓是个残暴的家伙,但罗贯中至少把董卓的坏放大了一倍。首先董卓不是一个只会使坏的人。董卓跟曹操和刘备一样也会笼络人心,也会结交朋友,还非常豪爽。很会团结少数民族,没有搞大汉族主义,经常去羌族人那里串门,加深感情。羌族人很大...
  • 正史上真实的董卓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答:历史上的董卓站在汉家正统的角度上看,属于乱臣贼子的角色,但也并非演义小说里那样不堪,纵观其一生,董卓展现出了超群的军事才能。但因其私欲霍乱朝纲,种种政治劣迹对于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加速了东汉政权的灭亡。
  • 正史上真实的董卓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答:行侠仗义,武艺超群董卓字仲颖,陇西郡临洮县人。他从小喜欢行侠仗义,曾经游历羌人聚居地区,与羌人所有的首领都相交结。后来返回家乡在田间务农,羌人首领中有人来看望他,董卓和他们一起回到家中,杀掉耕牛置办酒席,与他们一起畅饮作乐。羌人首领们被董卓的真诚豪爽所感动,回去之后,收集各种牲畜一...
  • 正史上真实的董卓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2、他独揽大权、篡汉自立、贪欲无度、飞扬跋扈。董卓废黜了皇帝刘辩,扶持陈留王刘协为皇帝,之后赐酒毒死了刘辩,封自己为相国,有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至此朝廷由他一人专权。他每天夜里进宫,奸淫宫女,晚上就在皇帝的龙榻上过夜。甚至解剖企图刺杀他的人。贪欲驱使下的董卓,野心膨胀,肆意...
  • 正史上真实的董卓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答:如果假以时日,董卓真的“卷土重来未可知”,但历史没有如果,不久他被吕布等人所杀。可见董卓战略、战术虽然不及同时代的曹操、诸葛亮等人,但水平也确实不低。三、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拨乱反正”董卓出身西北地方军阀,不像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家族那样受到世家大族的顶力支持,如何获得更多的政治支持...
  • 董卓在真实历史上,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答:每当有观众或者是读者提起董卓这个人,都觉得他是一个恶臣贼子,所以才会被十八路诸侯讨伐,最终遗臭万年。然而正史中的董卓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他和《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差距大吗?董卓出生于陕西临洮,他是家中老二,父亲担任着颍川郡纶氏县尉一职。父亲任职时经常无法归家,再加上他的大哥去世的早,...
  • 历史上真实的董卓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答:董卓是陇西人,按现在地理位置的话也就是甘肃、兰州一代,这地方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和羌族接壤。董卓年少时豪气干云,经常一个人跑到羌族的地盘是晃悠,那些部落首领跟他关系还很好,后来年纪大了一点点就跑回家种田,以前的朋友们来看他,没肉怎么办?把自己家里唯一一头...
  • 残暴不仁的董卓在正史记载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提到三国那段历史,有一个人绕不过去,那就是“董卓”。由于《三国演义》的刻画,董卓在人们心中是个残暴不仁、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而且还很好色,喜欢老牛吃嫩草。那么正史中的董卓是个怎样的人,和演义里相似吗?这么说吧,大致不走样,干的坏事儿也不算少,《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没...
  • 正史上真实的董卓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答:年轻时的董卓是一位行侠仗义之人东汉末年,由于朝纲动乱,凉州也被波及,董卓就是凉州人,董卓出生于陇西郡临洮县,董氏在当地算是绅族,该县作为边陲之地,自小过着刀口舔血的日子,董卓更是被誉为当地“游侠”。《三国志》曾这样释义董卓:“臂力过人、身背两弓,骑马疾驰中也能左右开弓,董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