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培养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教育评价改革强调核心素养立意的原因是:

因为学校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国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至高无上的课题,核心素养指导、引领着 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没有核心素养,改革就缺了灵魂。

何为核心素养?有何意义?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

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1.在目标上,核心素养的概念指向的是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回答

由于它的范畴超越了行为主义层面的能力,涵盖态度、知识与能力等方面,因此体现了全人教育的理念,契合我国传统文化“教人成人”或“成人之学”的特色育人观。

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 的教育质量根本标准一致,有利于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成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根本任务。

2.在性质上,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共同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

每个人在终生发展中都需要许多素养,以应对各种生活的需要,这些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其他素养,其中,最关键、最必要且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就称之为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代表了个体普遍应达到的共同必要素养,代表应该达成的最低共同要求,是每个个体都必须学会获得的不可或缺的素养。

正因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世界教育发达国家都十分强调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把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未来课程作为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通过核心素养的建构来优化教育改革的质量。

3.在内容上,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加宽广。“知识”与“技能”主要涉及具体学科领域的知识,或者具有“听”“说”“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而素养指向的则并不是某一学科知识,它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能力,又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核心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所涉及的内涵并非单一维度,而是多元维度的。

核心素养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综合表现。这一超越知识和技能的内涵,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更加完善和系统地反映教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理念。

4.在功能上,核心素养同时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素养”一词的功能超出了“职业”和“学校”的范畴,核心素养的获得可以使学生升学或更好地进行未来的工作,但是素养的功能不仅仅包括升学和就业,素养的获得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

为终生学习、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能够达到促进社会良好运行的目的。因此,核心素养同时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的重要素养。

5.在培养上,核心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综合后天环境的影响而获得的,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等把教育过程中的素养界定为通过学习而来,即使某些素养存在先天潜能的发展,这些素养也必须是可教、可学的,需要通过有意识的教育过程进行培养,经过学生的学习积累获得。

因此,核心素养主要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可以通过各教育阶段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加以培养。培养的过程侧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更多地依靠学生自身在实践中的摸索、积累和体悟,是个体认知与元认知建构的过程,是在外界引导下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



  • 什么是核心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答:因此,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目标,是对人的成长在课程设计与实施目标方面“三位一体”的回归。新一轮教育改革,国家会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定新的课程标准,并据此编制新教材、实施新课程,学校、教师再据此组织教学、实施考试与评价。可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源头”,是中高考评价的...
  • 为什么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答:改变教育观念 要培养全面的人就要重视课程改革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每个学校、每位老师都必须把握正确的价值导向。老师的心中要装着学生,要清楚每一位学生适应未来发展应该具备的素养,改变过去"以知识为中心、教材为本位"的教学格局。学习不仅与考试挂钩,还要将课堂教材与学生的素养联系在一起,体现了...
  •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答: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数学课堂,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一些有趣的、现实的、生动的、蕴含数学意义且富有挑战性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水到渠成地开展数学探究。
  • 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
    答:这是因为,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并不是机械照搬西方相关概念和研究结论,而是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际情况和现实问题,创造性地运用“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这种理解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核心素养”试图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如果说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 何为核心素养?有何意义?
    答:1.在目标上,核心素养的概念指向的是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回答 由于它的范畴超越了行为主义层面的能力,涵盖态度、知识与能力等方面,因此体现了全人教育的理念,契合我国传统文化“教人成人”或“成人之学”的特色育人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
  • 什么是核心素养,为什么课改要提核心素养
    答:基本素养可作为核心素养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三、对于我把信息素养提到一个如此的高度,个别专家有点不以为然。如一位院长说,核心素养应该具有普遍性,现在农村学校连电脑和网络都没有,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更加证实把教育信息化重心放到农村和落后地区、落后学校去的重要性。
  • 核心素养教育推动教学方式变革体现在哪个方面
    答:1、以学生为中心:核心素养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提倡个性化教学。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潜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2、跨学科整合:核心素养教育倡导跨学科整合,鼓励教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融合,以培养具有多元素养的学生。这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
  •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答: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具有公民意识,尊重和遵守社会规范,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敢于尝试新事物,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
  • 什么是核心素养教育?
    答:核心素养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它突出培养学生在知识、思维、情感、道德、实践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情感情绪管理、全球视野和公民责任等。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
  • 聚焦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
    答:视点三:我国教育发展新路向。    由原来的知识教育转为素养培养,承担起“授人以渔”的责任。      课堂要从原来的关注知识的传授转变到关注课堂关系,不仅要关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要关注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因为我们教育最终培养的是社会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