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核心素养,为什么课改要提核心素养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什么是核心素养,为什么课改要提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改变教育观念要培养全面的人就要重视课程改革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简介
(1)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2)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
(3)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4)核心素养教育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努力践行该教育理念;如何转变教学观念,使教学从知识本位向学科素养本位转变。这需要做到三个转向:一是由“抽象知识”转向“具体情境”。
(5)传统教学往往过于抽象,难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把抽象问题与真实情境相结合,才能为学生创设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机会。
(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生核心的“根”与“魂”。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形成必须要以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为基础,以此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资料
今天,为何要提“核心素养”(深聚焦).人民网[引用时间2018-5-2]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扩展资料
发展核心素养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性。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重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确保研究过程严谨规范。
2、注重时代性。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确保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
3、强化民族性。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核心素养,如何培养

1. 什么是核心素养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或缺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今天我们谈核心素养,还需要考虑两个针对性,一个是针对时代的需求,一个是针对现代年轻人的特点。
2. 哪些是核心素养
①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网络时代的基本能力,是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利用、创造的能力。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尤其要重视对信息的选择、加工与交流,尤其要培养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意识。其中,写作是最重要的信息素养之一。(关于这一思想,我今后将专门讨论)
② 思维素养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维训练,是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一个问题。应该培养年轻人三种主要的思维能力,一种是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基础,它强调严格的推理和论证。一种是形象思维能力,这是非逻辑思维的一种,其他还有直觉思维、灵感和顿悟等。这种思维能力虽然不像逻辑思维那样严谨,但容易激发创意。最后一种是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有机组合,一般在创意的萌芽阶段,多采用非逻辑思维;在创意的完善阶段,应采用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有助于打破心智枷锁,获得突破性解决方案。
③ 人文素养
未来的社会一定是向着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现代公民。而其中民主与法制意识、人人平等意识、正义感尤为重要。此外还包括诚信、礼貌等基本素养。
④ 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主要指人人都应该有一技之长,这是因应社会分工的需要,未来的社会分工只会越来越细,因而也越来越强调分工与协作。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是独特的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各种专长的人有机组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
⑤ 身心素养
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心态、平衡的情感对现代人尤为重要。
3. 不同阶段的核心素养
① 小学
n 信息素养无需特别要求
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接触到各种电子设备,故无需专门培养他们的信息技能,反而应该让他们多接触大自然和现实社会。
n 初步的逻辑思维
在小学阶段,主要是非逻辑思维。因此对孩子的逻辑思维训练是需要的。
n 平等合作意识
独生子女这方面比较薄弱
n 相对系统的知识学习
小学阶段学习的大都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如读写算等
n 保存活泼开朗的天性
最好的教育不是扭曲孩子,而是保持他们的自然天性。
② 中学
n 利用网络学习的意识
调查发现,中学生主要用网络来娱乐与休闲,因此强化他们利用网络进行自发性学习的意识非常重要。
n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并重
中学阶段,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所发展,而形象思维能力有所减弱,此时应该通过艺术类课程来保持他们的想象力。
n 创新意识
在未来只会越来越重要
n 民主意识、正义感
n 为专业发展做准备
n 积极、开朗、乐观的心态
③ 大学
n 在线学习与交流
n 突出创新思维
n 民主的规则、正义感
n 发展自己的兴趣与专业
n 由金字塔型知识结构向蛛网型知识结构转化
基础教育阶段主要培养的是金字塔式的知识结构,到了大学阶段应该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建立蛛网式知识结构
n 培养平和包容的心态

【开会时,我分在自然科学组。由于我坐在会议桌的一端,被主持人要求第一个发言。我发言后,其他八位专家依次发言。在听大家发言时,我有几点感受:一、专家们普遍对教育不满意。尽管主持方在会议开始时的主题报告中提醒大家不要把本次会议变成对教育炮轰的会议,而要围绕核心素养的构成提出建设性意见,但还是有不少专家在发言中痛批我国教育。说明教育问题确实非常严重,已经成为各行专家的共识。二、大家普遍强调思想道德方面的素养,而相对忽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素养。比如一位在美国生活二三十年的海归教授说,大家以为美国不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其实是错的,美国比我国更重视。只是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是时事政治教育,而是人与人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教育,是做人基本道德教育。因此,多位专家认为德育应该是核心素养,应该教会学生如何爱人类、爱社会、爱国家。还有人主张要加强青少年的抗压教育、挫折教育。一位数学和计算机专业的教授认为,连数学和计算机能力都不重要,关键是思想品德价值观。我个人以为,各位教授的观点都很正确、很深刻,但道德品质方面的素养只是基本素养,而不能等同于核心素养。基本素养可作为核心素养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三、对于我把信息素养提到一个如此的高度,个别专家有点不以为然。如一位院长说,核心素养应该具有普遍性,现在农村学校连电脑和网络都没有,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更加证实把教育信息化重心放到农村和落后地区、落后学校去的重要性。

  • 什么是核心素养?
    答: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具备的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生活需求、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一种综合素养。它包括多个方面,如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创新素养、道德素养、心理素养等。核心素养是人在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有跨学科、跨界、终身学习的特点。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个人和社会具有重要...
  • 什么是核心素养
    答: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 什么是核心素养
    答: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
  • 什么是核心素养?
    答: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 新课标的核心素养指的是什么?
    答: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新课标强调以素养为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
  • 什么是学科的核心素养?
    答: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科学习模式的转变,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终身学习和生活做准备。让学生掌握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不仅能推动我国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也能...
  • 为什么叫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答: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一、社会责任。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
  • 什么是核心素养
    答:同时,核心素养兼备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身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动态化过程,使个体适应能力、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证。核心素养不仅能够促进个体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
  • 什么是语文新课标的核心素养?
    答: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为了适应这一时代要求,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各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其他核心素养的发展都离不开语言的基础;思维发展与...
  • 什么是核心素养如何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答:培养语文核心素养:1、语文教学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语文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于漪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而民族语言负载民族文化,是根之根。”“汉语言文字负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没有生命的符号,而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语文教学除了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