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读后感|食育的意义,是让我们成为可以照顾好自己的人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2019年秋,由于个人工作环境的变动,我开始接触到与食品有关的领域。一些我以前从来不曾注意到的名词不断跳入我的视野。

营养学、有机、食安、添加剂、绿色……当然,其中也包括 食育 。

和很多朋友一样,我第一次听到这两个字时,脑子里是蒙圈的。

食育?食物教育?食品安全教育?自然科学?营养学?

有人说,食育的核心其实是教人要如何正确的吃饭。

啥?我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吃饭这事还用教?

1

为了把这件事情搞清楚一些,我最近在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

结果,还真有点让人意想不到。

2010年一项针对国民食育情况的调查显示:

有 75 %  的国民对饮食安全知识是 一般了解 ; 25 %  的国民对饮食安全知识是 不了解 ;对 饮食安全知识非常了解的国民是零。

75 % 的国民在购买食品时 不会关注食品添加剂 ;仅有占 25 % 的居民 会关注食品添加剂 的使用情况。

一项针对2.8万余人的“中国城市居民盐相关知信行调查”显示, 72.7% 的学生 每周至少吃一次加工食品 ,只有 1%的人能分辨出哪些是高盐食品 ,约有 1/4的成人没听说过低钠盐 等。(数据来自《食育从儿童抓起》)

根据2017年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数据显示, 中国人肥胖率达12% 。部分地区 中小学肥胖率已经超过20% ,这就意味着校园里每 5个孩子 里就可能有一个小胖墩,青少年超重现象已经非常严重。

2019年11月21日,由公众号一席发布的一篇关于 《吃一包辣条,这一天的盐摄入就超标了》 的演讲中,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中国)副所长张普洪教授还公示了一份数据 中国慢性病数据调查。

数据显示,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与不断提高,因传染病与感染类疾病而致死的疾病在逐渐降低,因 个人生活习惯、饮食 等问题引发的慢性病成为了中国近年来致死的主要原因。

他表明:在我们没有办法改造基因的时候,有很多危险因素是可以控制的。

2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在《食育》一书中,作者藤森平司为这一系列现象做出了解释:孩子或者成人之所以 出现各种与吃有关问题 ,其根源在于小时候 把本该主动完成的事变为被动了。

作家刘墉说:“ 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力量,是从出生的那一刻就走向外面的世界 。”

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往往认为,小孩子就是小孩子,他们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必须需要成人教给他们。

然而,这仅仅是对知识而言。

“生存能力”是孩子本来就具备的能力,很好地引发、提高这些能力,才是教育。

而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却因为自己在生活中的各种“为你好”,在无意间扼杀了孩子的这种“生存能力”。

为了满足孩子的口感,我们为孩子购买各种零食;为了给孩子挤出时间学习时间,我们带孩子频繁地吃外卖,甚至不让他们参与生活中的一切小事。

2019年9月,贵州贵阳的郑老师发现回收的学生早餐盒沉甸甸的,打开一看,餐盒里的鸡蛋根本没吃。

全班45个学生,只有6个学生吃了鸡蛋。

学校的配餐,是由送餐公司统一配送的,餐盒里剩余的食物,都将被当作垃圾处理。

当问及孩子为什么不吃鸡蛋的时候,得到的回答却是:不会剥。

鸡蛋,很冤。

我们的孩子,更冤。

下面我们再来参照生活场景对比一下:

生活: 改用奶瓶喝奶和水之后,家长一定会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喝完我们认可的量。

生活: 这个东西有营养,对你的身体特别好,你倒是赶紧吃呀。

生活: 这个菜还有一点,你把它都吃了,别剩,剩了就浪费了。

生活:孩子还这么小,他能干的了什么?别添乱了,一边玩去吧。

看,我们总是这样,一方面责怪孩子总不好好吃饭,一方面又在用自己的行为“助纣为虐”。

这不是他们的错,是我们的问题。

3

每一个人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知道吃东西,这是我们的生存本能。

但吃什么,如何吃,怎么吃却是可以通过后天进行培养与引导的。

在《食育》一书中,倡导一种观点:除了告诉孩子食物的种类与营养,还要对孩子从小进行食育的行为教育。这种 教育并不是来自书本,而是在生活与生产中学到的。

让孩子参与买东西的过程,在巷子里、菜市场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中,在超市琳琅满目的货架前,让孩子学会甄别区分食材的不同与好坏,学会与商贩买东西讨价还价,学会辨识加工食品包装上的各种标签。

让孩子参与制作食品的过程,在幼儿园或者家里,为孩子开辟学习做饭的空间。年纪小一些的孩子,参与择菜分餐,年纪大一些的孩子,可以教给他们简单的烹饪。

让吃饭这件事具有仪式感,告诉孩子要饭前洗手,并和孩子一起在桌子上摆放美丽的桌布,用精美的食器装盛食物。

最重要的一点是, 一定要让孩子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吃饭这件事的流程体验。

4

《食育》的作者藤森平司在书中一直重复用到一个词: 守护 。

我觉得这个词用得太好了。

相对于强势的保护,守护虽然有些消极,但却真正解释了什么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从每一餐开始,不再强迫,把吃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我们只需要告诉孩子什么才是食物,教他们认真对待食物的方式、方法。

我们应该相信,一个能认真对待食物的人,一定会是一个认真生活的人;而一个认真生活的人,也一定是一个会照顾好自己的人。

而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孩子们学会的事情,才是食育的终极意义。

参考引用文献:

1、长江日报,《“食育”是重要的家庭教育》

2、怀丽华 ,《我国国民食育状况调查与提高的研究》

3、上海社科院,宋媛《食育从儿童抓起》

4、《“食育”是重要的家庭教育》

5、多多黛,《初一的孩子不会剥鸡蛋,谁之过?》

6、一席,张普红,《吃一包辣条,这一天的盐摄入就超标了》

如果你也恰巧读过这本书

记得告诉我你的想法

  • 《食育》读后感|食育的意义,是让我们成为可以照顾好自己的人
    答:在《食育》一书中,倡导一种观点:除了告诉孩子食物的种类与营养,还要对孩子从小进行食育的行为教育。这种 教育并不是来自书本,而是在生活与生产中学到的。让孩子参与买东西的过程,在巷子里、菜市场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中,在超市琳琅满目的货架前,让孩子学会甄别区分食材的不同与好坏,学会与商贩买东...
  • 小学四年级《食育》读后感
    答:我认为巴金他坚持写文章的想法是那么伟大!让我不得不十分敬佩巴金.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许多这样的例子,有不计其数的人也像巴金一样,有着永远不放弃的信念,为了考上好的大学而努力学习,为了找到好的工作而努力奋斗,为了登上高峰而努力坚持,为了心中的梦想去克服困难……我希望每个人能像巴金一样,有着永...
  • 食育课程带给我们的思考
    答:在连续强化教育中,潜移默化地使他们认识偏食的危害,并自觉做到膳食平衡。儿童接受“食育”后,能将健康的饮食教育让孩子们感兴趣,让每一名学生从改变自身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从体验制作食物的喜悦,从参与食物的种植,从感谢食物的恩赐,从感恩制作食物的人,让食育能够真正的去影响每一个人,每个家庭,直至...
  • 幼儿食育意义
    答: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这是一个基本点。有些专家认为,从儿童会说话和简单交流起,就要有意识地灌输所有饮食的来源、制作、营养价值,以及怎样吃,吃多少等知识。在连续强化教育中,潜移默化地使他们认识偏食的危害,并自觉做到膳食平衡。儿童接受“食育”后,能将健康的饮食习惯延续终生。在饮食中培养艺术...
  • 食育教育,培养孩子们健康的饮食习惯读后感悟
    答: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1.不吃粗粮,饭白了,脸却黄了 现在许多孩子不愿吃粗粮,由于粗粮纤维多,口感不好,不容易接受。有些家长甚至认为吃精米白面是生活条件改善的标志。至于少年儿童,许多人甚至不知道粗粮为何物。但是,随着长期拒绝粗粮,光吃细粮之后,大量地出现了少年儿童患高血压、糖尿病...
  • 食育课的教育意义
    答:意义在于强化孩子的感官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在孩子小的时候,幼儿园会开展食育课程,意义在于强化孩子的感官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在这个课程中,可以激发起孩子对食材的认知兴趣。让孩子从中了解一些食材和认识一些食材,最后让孩子自己制作成美食,这样可以让孩子有成就感,以及...
  • 食育课程意义
    答:慧育家正面管教课程的五大有效要素是相互尊重和鼓励;帮助孩子感觉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培养孩子中要的社会和生活技能;邀请孩子们发现他们的能力;长期有效。
  • 食育课的教育意义是什么?对孩子有什么作用?
    答:食育课是一种以食物和饮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课程,旨在通过教育孩子们关于食物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培养他们的健康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食育课的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食育课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学会如何选择健康的食物,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饮食习惯...
  • 幼儿园食育教育的意义
    答:1、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幼儿期是人体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饮食对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食育教育,可以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营养摄入,增强免疫力和身体素质,促进健康成长。2、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食育教育还可以帮助幼儿了解食品安全知识,识别有害食品,学会自我保护,防止食品中毒...
  • 为幼儿做食育的意义何在
    答:育指教育、培育、养育;而食育分为两个层次是饮食教育(食物营养、饮食文化传承、饮食礼仪等)和通过食物做教育(食物的“五感体验”促进大脑发育;锻炼动手能力,促进手眼协调)。关于食育最早提出的是日本人石冢左玄的《食物养生法》指出“体育、智育、才育即为食育”;食育是我们一切教育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