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联与其所写人物对应错误的是()。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4
【答案】:D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正确,“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为湖南岳阳楼的对联,意为站在岳阳楼上,四周洞庭湖的山水景色尽收眼底,天下百姓苦乐涌上心头。其化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歌颂范仲淹以天下百姓的忧乐为己任的精神。
B项正确,“宰相状元余事之,文章义节两兼之”对应的人物为文天祥。上半句是指文天祥曾中过状元,担任过宰相的职务,下半句则歌颂的是文天祥的文章和气节。
C项正确,“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写鬼写妖”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其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
D项错误,“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这副对联是九江白居易祠中的对联。上联是《琵琶行》诗意的浓缩,下联写白居易离开九江时,当地人民对其的深厚感情。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 下列对联与其所写人物对应错误的是()。
    答:C项正确,“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写鬼写妖”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其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D项错误,“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
  • 下列对联与其赞颂的人物对应错误的是:
    答:【答案】:D 【答案】D。解析:D项对联赞颂的是李白,不是苏轼。其他选项都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
  • ...下列各对联与其后面的人物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答:【答案】:C A项,昭君墓又称“青冢”,故可以从中推断出这副对联写的是王昭君。B项,这副对联是郭沫若评价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写鬼写妖”指其作品《聊斋志异》。C项,“老骥伏枥”出自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而“大盗移国”“一世雄”都是在评价曹操。
  • 下列诗句与其赞颂的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答:C 项错误:该句出自郭沫若为厦门郑成功纪念馆题写的对联,意思是:郑成功开拓了台湾这一荒凉之地,建立了流传千秋的功绩;赶走荷兰殖民者,实为一代中华英雄。郑成功是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其于公元 1661 年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并于 1662 年收复宝岛台湾。戚继光是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
  • 对联里的人物
    答:1.一门父子三词客是:苏洵、苏轼、苏辙 千古文章四大家是: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轼 苏轼与其父苏洵、弟苏辙,世人合称“三苏”。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云:“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清人张鹏翮撰其三苏祠联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 语文考编文学常识题库
    答:束缚(shùfù) 彳亍(chìchù) 纸屑(xiè) 颤栗(zhànlì)D.脊梁(jǐ) 熨帖(yùntiē) 隽永(juàn) 壁龛(kā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宁谧 霎时 狼籍 声明狼藉B.坍圮 竟相 艰韧 坚忍不拔C.签暑 踟躇 肤浅 浅尝辄止D.端倪 报负 发愤 愤发有为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写出下列对联所指人物
    答:此联是赞李清照的.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最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
  • 初中一年级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答:17、 下面对联所隐含的年龄是( ) 花甲重逢 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 再多一度春秋 A、121岁 B、131岁 C、141岁 D、151岁 18、 下列人名与出处不对应的一项是( ) A、阿里巴巴——《一千零一夜》 B、犹大——《伊索寓言》 C、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灰姑娘——《格林童话》 19、 下列量词中,...
  • 诸葛武侯祠对联
    答:下联着重指出审势是为政的关键,意在劝勉后来治蜀的人,要深思熟虑,如诸葛亮那样谨慎地审度时势,当宽则宽,当严则严,才能建功立业,而不至于犯错误。联文意义深远,可供借鉴。 文章与伊训说命相表里; 经济自清心寡欲中得来。 这副联语是清人陈矩集宋代文学家苏轼、理学家朱熹的原句所成,清人赵藩手书。 上句是...
  •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答:这副对联提到了中国三大楼,分别是 、、 ,以及崔灏、范仲淹、王勃三人关于三大楼的作品:《》、《》、《》。 5.至少运用下面提供的一个成语,简要介绍你读过的名著中的某个人物或情节(学过的课文除外)。(2分) 错综复杂 若即若离 急不暇择 充耳不闻 局促不安 。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