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大禹究竟会是什么地方的人?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6
大禹是怎么划分九州的?古代的九州到底是哪些地方?

“九州”,最早见于《禹贡》,相传上古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并制作九鼎镇压气运。
根据《禹贡》记载,九州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囊括了传统中国大部分区域,北有燕山山脉、渤海湾和辽东,南至南海,西至甘肃接西域,东至东海。《左传》中提及,大禹在鼎上刻画有九州图,象征天下九州都是夏朝的,如此雄心豪迈的气魄就让九鼎成了夏朝的镇国之宝。
然而,这就令人难以理解了,因为直到商纣王时期,才将国土开拓到淮河长江一带,夏朝疆域更是狭小,大禹何以划分九州?且,以夏朝的生产力,根本没办法控制九州这么庞大的区域。既然如此,大禹划分九州之说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关于夏朝疆域,根据现代学者研究,大致是西起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东至河南、山东和安徽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北部,北及河北南部,大约210万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地带大约是在如今的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关于夏初疆域面积,学术界观点不一,有4万平方公里、50万平方公里、100万平方公里等说法,应该是直属领地、臣服区域和影响区域之别,4万平方公里应该仅是夏初直属领地。


不过,无论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大禹时代的疆域,肯定远不到我们熟知的九州这么大,只能算九州中的一隅。
正因如此,不少历史研究者认为子虚乌有,比如著名学者的顾颉刚先生在《禹贡注释》中指出,九州之说是战国时代出现的,根据战国诸雄分野托古假设出来的,其地理知识仅限于公元前280年战国七雄所达到的疆域,因为夏商周时国家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地盘,分成九州更不用说了。
按照我们熟知的九州划分,的确与战国七雄疆域比较吻合,那么大禹划分九州真是战国古人的一场别有用心的伪造?


欲探究此事,我们有必要先看一下大禹为何要划分九州。
按照《禹贡》解释,大禹根据山川形势、物产状况、风俗习惯等,将天下划分为九州,主要是为了征税,所谓“贡”即为“税”,区别出各地出产哪些物品,然后要求当地进贡。当然,这里应该还包含便于管理天下的意思。
那么,大禹究竟为何划分九州呢?学者邵望平提出一个观点,认为九州与考古学文化相关,比如《禹贡》中的青州和徐州地界,与考古学上划分的4000余年时的大汶口——龙山文化系统的主要分布区,海岱文化区相符合。换言之,大禹划分九州时,是根据不同势力分布来划分的,这些势力形成的独特标记,就成了考古学文化,比如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


众所周知,根据考古发现来看,在距今7000余年到4000余年时,大禹划分的九州范围之内,存在着大量的考古遗迹,比如距今7000余年的湖南常德城头山遗址,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古城,还有距今5000余年的良渚古城等,这些文化遗址又存在着互相交流的证据,比如城头山遗址就存在龙山文化因素,良渚文明又散播到四川、山东、陕西等地区。换言之,通过这些文化交流的证据,可见大禹对天下地理的认识,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广博的多,并非局限于一隅之地。
不过,这些证据只能说明大禹有可能划分九州,并不能证明大禹划分过,因为考古学上缺乏证据。那么,九州会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考古学的发现证明,周朝的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等及其分支,说明周朝人的地理知识已经突破了九州范围,证明九州之说的存在至少已有3000年,周朝人不可能提出一个明显落后的地理知识。
考古发现的商朝遗迹佐证了这一点。从商式铜器和含有商文化的遗址来看,西起陇东、陕南,北至辽西,东渐于海,南至浙北、赣中、湘中、四川等地,几乎已经超出了九州的范围。显然,就商朝这些考古发现而言,至少3000年前的商朝人提出九州概念不足为奇。


综上,大禹是否提出过九州,如今无法给予100%的证明,不过从《禹贡》和考古发现来看,大禹时代夏朝疆域虽然不大,但所知晓的地理知识却完全可能包括九州范围。至少从周朝情况来看,周朝人只会划分更多的州,而不会认为天下只有九州,说明中国的九州之说至少已经流传3000多年。
令人奇怪的是,如今不少学者对西方历史坚信不疑,根本不加辨别,由此证明西方是人类文明的中心,但对中国历史却不断质疑,用怀疑的眼光不断审视。其实,如果用同一标准衡量,西方很多令人赞叹的历史根本经不起推敲,而中国历史却能形成一条条严谨的证据链,就以大禹划分九州而言,虽然缺乏100%证据,但却能证明商朝时已经流传九州之说。3000年前,中国就有九州如此庞大的地理概念,古埃及、古希腊、古巴比伦......谁能与之相比?

我们平时在看一些历史剧或者古装剧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问鼎中原这个词语,所谓问鼎中原其实是争霸天下的意思,并且在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的次数非常多,而鼎之所以能够代表国家,是因为大禹铸九鼎的神话传说。大禹建立夏朝后就铸造九鼎象征着天下九州统一的含义,而在九鼎上刻鬼怪是为了让百姓能够辨别神鬼。

首先,大禹制造九鼎象征着天下统一。众所周知,九鼎有着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历代都供奉着鼎作为国家之宝。根据左传记载,大禹治水成功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并且命令九州都要贡献出青铜,用来锻造九鼎,并且将九州的山川河流、奇珍异物都铸刻在九鼎的表面,表示着一个鼎代表着一个州,并且九鼎锻造成功后集中放置在夏朝的都城之中,象征着天下九州都属于夏朝的,如此的雄心让九鼎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王权和国家统一兴旺的象征,以至后代非常多帝王都屡次想重新铸造九鼎,比如武则天和宋徽宗,他们在位期间也曾铸造过九鼎。

然后,九鼎上刻着鬼怪是为了让百姓辨别神物和怪物。根据左传中相关的记载,当时九州的官员进宫青铜铸造九鼎并且把奇珍异物铸刻在鼎上,主要是为了让百姓能够辨别鬼怪。在古时候人们经常要为了生活而进山中打猎,而山中有很多不利的动物和鬼怪,例如魑魅魍魉这些依附在山林湖泊中的鬼怪就经常出来危害百姓,因此大禹下令让古人们把那些奇珍异兽、神仙妖魔都刻在鼎上,让夏朝的百姓知道哪种动物是有害的,哪种动物是有益的,哪些是神物,哪些是鬼怪,当他们进山打猎或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这些鬼怪要躲着点,并且希望神灵能够保佑百姓平安健康。因此上天认为大禹是有德之人,于是便将天下权力交付给大禹,而九鼎也被视为是权力的象征。

最后,我们可以看出大禹铸九鼎最主要是为了辟鬼神,但在神话角度方面九鼎也和国家政权挂钩,因此后来也衍生出问鼎中原这样的词语。

作为上古风云人物,大禹一生充满了传奇,治水英雄、禹征三苗、开启夏朝等,但也留下了无数谜案,比如大禹到底是什么地方的人?

在人们传统印象中,大禹是华夏人文始祖,自然与尧舜一样出自中原地区,但颠覆我们认知的是,根据史书记载,大禹故乡大约有五个版本,而当时被视为蛮夷之地的四川竟然占了三个!


第一版,大禹故乡河南

大禹出自河南某地,史书上并未明确说,但《史记·夏本纪》中留下线索:“

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

。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另有史书记载,鲧是夏部落首领,大禹也曾被封于“夏地”(如今河南禹州市),称为夏禹国。

鲧与大禹是黄帝后代,而黄帝是有熊部落首领,部落附近有具茨山。元朝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确切指出:“大隗山,即具茨山也”。《禹州市志》及历代考古也证明,具茨山就在禹州城西北。

考古发现也证实了这一点,在禹州颍河两岸,考古学家发现下毋、谷水河、瓦店、吴湾等多个上古遗址,距今4000多年,与大禹处于同一时代。二里头遗址等夏朝遗迹出现在河南,并非偶然。


第二版,大禹故乡青海

这一版本出人意料,但却有一定的史料记载,汉朝陆贾《新语·术事》中记载“

大禹出西羌”。魏晋皇甫谧在《帝王世家》中注解:“孟子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传曰:禹出西羌,是也”。

问题在于,西羌范围太大,很难圈定具体位置,甘肃、青海等都有可能,但考古或许揭开了真相。

本世纪初,在青海民和官亭镇,考古学家挖出一座上古灾难遗址——喇家遗址,被誉为“东方庞贝”,先民遭遇瞬间灾难而死,从而留下生前举动,该遗址距今4000余年,与大禹治水时间高度重合。探究之后发现,原来附近黄河积石峡地区,突然爆发了一场大地震(震塌了喇家先民住所),导致黄河断流,形成了堰塞湖,9个月之后洪水奔流而下,这可能就是史前大洪水的前因。

《尚书·禹贡》中记载夏禹“导河积石”,学者判断“导河积石”就是在积石峡,因而大禹故乡在青海。


第三版,大禹故乡都江堰

汉朝扬雄的《蜀王本纪》记载,公元前3376年的六月初六,大禹出生在广柔县西70里,“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学者考证指出,广柔县是现都江堰市、汶川一带。

众所周知,都江堰地区水流较多,容易引起水患,大禹是否就在此治水?根据蜀地史书记载,李冰治水之前,还有鳖灵治水、杜宇治水、大禹治水等。《蜀王本纪》中就记载,大禹治水著名的经验就是“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以疏导为主的治水经验,对后来李冰治水影响深远。经过大禹、李冰等无数代人的功劳,最终才形成了都江堰市目前的无坝引水工程。

川大历史学教授彭邦本认为:

禹王宫、龙池景区的禹王庙等,以及唐代诗人在游览龙池时留下的诗作《禹庙》,这些都说明大禹诞生都江堰。


第四版,大禹故乡汶川

战国《竹简记年》中记载:“帝禹夏后氏,母曰修已,修已背剖而生于石纽”。上文魏晋皇甫谧在《帝王世家》中注解也提到“孟子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问题在于:石纽在哪?《蜀王本纪》中指出:“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唐代顾胤在《括地志》中记载:“石纽山在汶川县治西七十三里”。如今,在阿坝州汶川县绵池镇境内,山岸壁立之间,“石纽山”三个大字耀耀生辉。

大家看出玄机了吧,都江堰认为大禹是都江堰人,汶川认为大禹是汶川人,而偏偏史书上都有“靠边”的记载。这里面的套路很简单,就是争夺大禹故里,为经济利益服务。但不管如何,史书上的确差不多有“大禹故乡汶川”的记载。


第五版,大禹故乡北川《蜀志》记载:“蜀之石泉,禹生之地。”《禹庙记》说:“石泉之山曰石纽,大禹生焉。”

所谓石泉,其实就是北川。北周564年,置北川县,因县西北有北川城而得名。唐朝贞观八年(634)析北川县地置石泉县,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并北川县入石泉县。直到1914年,因与陕西省石泉县同名,且彼县设置在先,乃复名北川县。

令人头疼的是,与汶川一样,在北川县禹里南一里许,石纽山巍然屹立,巨石上也刻有“石纽”二字,据传是汉朝杨雄所写。

所以,北川、汶川、都江堰紧挨着的三地(见上述地图),都可能是大禹故里。但对这三座城市而言,大禹故里只有一个,自然要争破头。



  • 古代的大禹究竟会是什么地方的人?
    答:大家看出玄机了吧,都江堰认为大禹是都江堰人,汶川认为大禹是汶川人,而偏偏史书上都有“靠边”的记载。这里面的套路很简单,就是争夺大禹故里,为经济利益服务。但不管如何,史书上的确差不多有“大禹故乡汶川”的记载。第五版,大禹故乡北川《蜀志》记载:“蜀之石泉,禹生...
  • 大禹治水中的大禹是什么地方的人
    答:大禹治水中,禹为鲧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相传生于西羌(今甘肃、宁夏、内蒙南部一带),后随父迁徙于崇(今河南登封附近),尧时被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或伯。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
  • 大禹是什么地方人
    答:您好,大禹出生地为-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羽山境内,禹(生卒年不详),姒姓,夏后氏,名文命,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历史治水名人,史称大禹、帝禹、神禹。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后代,鲧的儿子,母为有莘氏之女修己。相传,禹治理洪水有功,接受帝舜禅让,继承部落首领。在诸侯的拥戴...
  • 大禹治水里的大禹是哪里人?在哪冶水,当时是几岁
    答:大禹是安邑(今山西夏县)人,公元前2071年,尧七十五年,在黄河流域治水,大约19岁。相传,禹治理洪水有功 ,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
  • 大禹是什么地方的人
    答:另外根据近年来的考古研究,又有人提出了新的意见,他们认为禹的故乡为现四川省绵阳市附近。总之关于大禹是哪里人,存在着很大的争议,而在众说法中,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大禹原名叫姒文命,是古涂山氏国人,也就是现在的今安徽怀远人。其出生地是在郑州登封嵩山的附近。如果你想要一个肯定的说法,那么...
  • 大禹的故乡在什么地方?
    答:一般的说法是在北川,也就是四川北部。西汉末期成都郫县人扬雄才在《蜀王本纪》中明确记载:“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其地名痢儿坪。”2007年,李德书与四川省社科院、绵阳师范学院的专家教授,对茂、汶、理、北四县和什邡市的禹迹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认为禹生石纽在北川。
  • 大禹是什么地方的人?他都是在什么地方治水
    答:大禹本人,传统的说法是:大禹出身于华夏族群(根据是「夏为中国之人」),他出生的地方是四川西部(根据是「禹兴于西羌」)。新说是:大禹出身于古越人(百越族群),在中原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是从东南地区带着南方农业文化的某些优势进入中原争得领袖地位的。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河姆渡、湖南城头山古文化...
  • 大禹是什么地方人
    答:大禹出生地有争议一说法是在汶山石纽地区,一说法是在石坳。禹,姓姒,名文命,史称大禹,他是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之君,因此又称夏禹。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禹不仅治理了祸害已久的洪灾,发展农业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还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式的社会形态,开创了国家这一全新的社会...
  • 大禹是什么地方人?
    答:大禹出生在东海羽山。禹,姓姒,名文命,史称大禹,他是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之君,因此又称夏禹。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禹不仅治理了祸害已久的洪灾,发展农业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还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式的社会形态,开创了国家这一全新的社会政治形态。中国从此进入文明社会。《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