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矿产品供需形势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我国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与资源现状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发现矿产 171 种,其中有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 153 种,在世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煤的储量居世界第二位 ( 产量居第一位) ; 硫铁矿和磷矿储量居世界第三位。
21 世纪我国矿产资源供需形势: ①总量比较丰富,居世界前列; 但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58% ,居世界第 53 位。②储量充足的矿产除煤以外用量多半不大,而大宗使用的矿产已探明的储量则显得相对不足。③大宗矿产贫矿多富矿少,如铁、锰、铝、铜、金、硫、磷、铀等以贫矿居多; 共生、伴生矿多,单一矿少。④矿床规模有大有小,中小型矿床多,中大型、大型、超大型矿床少; 从已发现的大矿和超大矿的数目看,大矿只占已发现矿床总数的 8. 6% ,而中、小型矿床则占 91% 。⑤矿产分布不均衡,特别是一些重要矿产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如: 煤集中分布于新疆、山西、陕西、内蒙古四省区,占全国保有储量的 60% 以上; 磷矿集中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四省,占全国保有储量的 70% ; 铁矿集中于辽宁、河北、山西、四川四省,占全国保有储量的60% ; 此外,还有一些大型矿床分布在我国边远地区如新疆、内蒙古的煤,西藏、内蒙古、新疆的铬,西藏的铜铁,青海的盐湖资源等。
我国矿产资源现状: ①我国金属矿山的保有可采储量面临严重危机和接替资源严重不足的局面。据地质调查中心 2001 年研究预测,我国有色金属矿山自产矿物原料的产能将持续下降,将影响到全国矿物原料供应体系的稳定。到 2010 年,县级以上有色金属矿山约有一半将关闭,预计消失产能约 40% ,到 2020 年则仅有约 20% 的矿山能维持。②我国对外有色金属矿物原料依赖程度迅速提高,我国铁、铜矿需求与进口量迅速增加。国内经济受国际矿业市场风险影响程度增大。2003 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铜原料买主国和氧化铝进口国。
造成矿产资源严峻形势的主要原因是: 许多矿产的地质勘查工作不能适应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急剧增长的新形势。当前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 加强矿产勘查工作实现找矿的新突破,开展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矿,重视新类型矿床的找矿,充分利用国内外矿产资源的办法来缓解这一紧张的形势。2002 年 10 月 15 日温家宝同志在新中国地质工作 50 年暨中国地质学会成立 80 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我国要从主要依靠 “一种资源、一个市场”转向 “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2.3.1 能源矿产结构性矛盾突出,石油矿产长期短缺已成定局
2.3.1.1 能源矿产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效利用最关键
我国的能源矿产结构是以污染重的煤炭为主,高效、洁净的油气等资源所占比例较小。2006年,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0%,石油占20%,天然气占3%,水电、核电、风电占7%(水能、核能和风能)。从总量上看,我国的能源矿产并不短缺。目前这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中短期内不会改变,在煤炭的开发利用方面需要着手解决一些关键问题:一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甚至中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利用效率仍有很大差距;二是煤炭开发利用带来环境问题未根本解决;三是我国煤炭资源虽然较丰富,但集中分布在经济欠发达且缺水的山西、陕西、内蒙古和新疆等省区,而经济发达的东部各省严重缺煤,构成了我国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调的局面,煤炭运输量巨大和缺水,限制了富煤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四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掩盖了洁净能源严重不足的局面,尤其是目前全国煤炭生产总量过剩更掩盖了石油等紧缺矿产的严重短缺形势。因此,从合理的能源结构看,我国属高效、洁净能源矿产严重短缺的国家。
2.3.1.2 石油长期短缺已成定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从我国石油资源的储量增长趋势与消费增长趋势来看,石油资源供应不足,长期短缺已成定局。西部和海域虽然尚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但是,由于勘探投入不足,我国目前探明可供开发的可采储量27.6亿吨,人均仅约2吨。我国1993年已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1996年我国从原油出口国变为原油进口国,进口量逐年增大。现有生产油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大庆、辽河、胜利等东部主力油田均已进入中晚期,尽管冀东南堡发现10亿吨大油田,但稳产难度仍越来越大;西部战略新区增产幅度不足以弥补东部产能的递减,接替东部油田的战略目标短期内难以实现;海上勘探虽有进展,但从目前剩余可采储量和新增探明储量分析,到2010~2015年产能尚难有影响全局的突破。到2010年我国石油缺口将达2亿吨左右,国内石油资源供应长期短缺已成定局。
2.3.2 原材料矿产结构缺陷突出,大宗支柱性原材料矿产数量不足,品质较差,供需矛盾愈益加剧,优势矿产优势不优
我国原材料矿产品种齐,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用量大的铁、锰、铜、铝、铬铁矿、硫、磷、钾等大宗矿产贫矿和难选矿多,富矿少,规模小,质量差,经济效益低下,后备储量严重不足,供需关系日趋紧张,资源储量枯竭,大批矿山将陆续关闭,有的矛盾已十分尖锐;钨、锑、锡、稀土等优势矿产,富矿多,规模大,质量好,储量丰富,但由于管理不善,优势难以发挥,前景堪忧。
2.3.2.1 铁、锰、铝、铜、铬铁矿等大宗矿产供需矛盾日益加剧,需长期依靠进口以补不足
铁、锰、铝、铜、铬铁矿为我国大宗金属矿产,虽然除铬铁矿外,资源都相对丰富,但资源质量差,品位低,难选冶,规模小。如已探明的铁矿98%是贫矿;锰矿大多数都是低品位难选冶的碳酸锰矿石;铝土矿以难选冶的一水型铝土矿石为主;铜矿缺乏富矿和超大型矿床。这些资源自然禀赋的不足制约了资源的开发利用,其矿产品难以满足国内需求,供需缺口不断加大。2007年国内铁、锰、铜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分别由1990年的11%、9%和23%上升到2005年的55%、50%和70%,每年消耗国家大量外汇。而且,供应安全得不到保障。我国铬铁矿资源则绝对贫乏,后备储量严重不足,国内消费超过90%要依靠进口解决。
2.3.2.2 钨、锑、锡、稀土等优势矿产的生产和出口总量过大,资源浪费惊人,优势不优,前景堪忧
钨、锑、锡、稀土等资源较丰富,2010年以前可满足国内需求,并可供出口。但由于开发利用管理不善,其优势地位正在被不断减弱。目前严重过剩的下游选冶加工的产能,刺激上游非法采矿屡禁不绝和过量出口;致使世界市场钨、锑、锡、稀土严重供过于求,价格逐年下降,也使国内资源浪费十分严重,优势的资源将很快被破坏殆尽。
2.3.2.3 主要农用矿产资源硫、磷、钾,要么资源质量低劣,要么严重短缺,不利于农业生产
我国的硫、磷矿资源虽然丰富,但贫矿多,难选矿多,选冶成本高。硫主要以硫铁矿的形式存在,自然硫很少,可直接利用的自然硫不足总储量的3%,与国外硫资源结构完全不同。目前硫矿的开发和加工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亟待加强管理。而磷资源集中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5省山区,特别是仅占全国总储量10%的富磷矿储量,主要分布在云南和贵州2省偏远的山区,构成了我国南磷北运、西磷东调的格局,运输成本高。我国钾盐矿产供需形势更为严峻。目前主要用于生产各种钾肥的钾盐生产矿山8座,年生产能力30万吨左右,仅能满足10%的国内需求。据估计,到2010年我国钾肥需求量为640万吨,缺口钾肥约540万吨。
2.3.3 主要能源和矿产资源储量减少,保障程度降低
随着找矿难度增加,加之有效勘查投入不足,我国主要矿产保有查明资源储量增幅不大,绝大多数矿产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增长速度远低于消费量的增长速度,甚至有许多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出现多年持续下降。2006年与2001年相比,我国45种主要矿产中,查明资源储量有所下降的就有9种,包括铬铁矿、钛矿、锌矿、镍矿、钨矿、锡矿、铂族金属、芒硝、金刚石等。煤炭储量增长13.8%,天然气增长48.8%,铝土矿增长10.9%。
根据中国主要矿产资源可供性论证研究的结果(表2.5),到202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中,有24种矿产可以保证需求(保证程度≥100%,下同),它们是煤、天然气、钨、钼、银、稀土、菱镁矿、萤石矿、耐火粘土、磷、重晶石、水泥石灰岩、玻璃硅质原料、石膏、高岭土、石材、硅藻土、钠盐、芒硝、膨润土、石墨、石棉、滑石、硅灰石;有2种矿产能基本保证需求(保证程度≥70%至<100%),它们是钛和硫;难以保证需求(保证程度≥40%至<70%)有10种矿产,它们是石油、铀、铁、锰、铝土矿、锡、铅、镍、锑、金10种;严重短缺(保证程度<40%)的矿产9种,它们是铬、铜、锌、钴、铂族金属、锶、钾、硼、金刚石。考虑到当时论证所依据的基础数据和实际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报告对部分矿产资源的保证程度结果进行了调整,并根据2010年和2020年的论证情况推测了2015年的数据。
表2.5 2010年、2015年、202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可供储量保证程度预测


续表


2.3.4 矿产资源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低
目前我国资源利用方式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没有摆脱工业化国家发展的模式,资源利用方式粗放、浪费严重、效率不高,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任务艰巨。我国矿山的特点是“小、散、多”。由于我国大部分矿山建设得早,开采技术相对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矿山环境问题也很突出。
首先,表现在矿产资源开采环节。我国矿山的特点是“小、散、多”。大部分矿山建设得早,开采技术相对落后,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全国煤矿回采率平均只有35%,一些小煤矿回采率仅为15%,有些甚至低至10%。共伴生矿的利用率不高。只有部分大中型矿山开展综合利用,而大量非国有小型矿山根本不进行综合回收。有色金属矿山综合回收率为35%,比国外水平低10%。通过多年持续治理整顿,矿产开发秩序出现了明显好转,但近几年,由于煤、石油及许多矿产资源供求紧张,价格上涨,一些地方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问题突出,乱采滥挖,破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相当严重。
其次,表现在矿产品及相关能源与原材料的资源消费环节。我国GDP约占世界GDP的4%左右,但消耗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分别占世界消费量的8%、38%、30%、30%、15%、46%。我国目前的能源效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约低10个百分点,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左右,重点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40%,火电煤耗高30%。
2.3.5 世界资源相对丰富,全球化为我们提供机遇和挑战
世界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全球化使整个世界矿业市场配置全球化。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充分利用国外资源提供了机遇,同时世界经济的复兴,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增长,特别是大国对战略性资源的控制和争夺,又给我国带来巨大挑战。
按照世界目前矿产资源的生产与消费状况,重要矿产储量的静态保证年限都比较长,其中石油40多年、天然气60多年、煤炭133年、铁79年、铜31年、铝132年、锰40年、铬40年,完全有能力支撑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复兴,特别是印度及东南亚、南美等众多发展中国家新一轮工业化高潮的到来,矿产资源的需求正在出现高涨态势,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加强了对我国的竞争和控制,世界资源的利用成为国家经济和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国际石油和金属价格的波动将对我国获取资源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油价在最近两年持续增加,屡创新高,并会在高位持续一段时期,金属价格也在高位振荡,增加了我国进口矿产资源的成本,加大供需矛盾。

我国矿产资源总的特点是“大宗不足,稀有不缺”。目前,工业用量大的支柱性矿产中的石油、天然气、铁、锰、铜、铝、钾等相对短缺,而新兴能源、电子工业和材料工业需要的“三稀”金属矿产资源相对丰富。在矿产资源禀赋制约及工业化进程对矿产资源消费增加的双重作用下,当前我国大宗矿产资源短缺已从个别矿种向全面短缺推进,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即使是传统的优势矿产,目前大多也面临资源保障能力退化及出口过量等问题,对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严峻挑战。

一、能源矿产

2009年,宏观经济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植与激励下,我国经济依然实现了8%的增长目标。与经济增长同步,2009年我国能源行业也实现了稳步发展,但是资源供不应求的状况并未扭转。全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28.0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8%;能源消费总量为31.0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3%;净进口能源3.0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6.7%。2009年,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约为9.7%。

从结构上看,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居于主导地位,2009年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9.6%;其次是原油,约占17.5%;第三是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约占9.4%;第四是天然气,约占3.5%(图5)。可见,我国是比较典型的高碳能源国家,要发展低碳经济将面临巨大的能源资源压力。

图5 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对比

其中,石油是我国能源问题的核心。多年来,我国原油生产进展不大,而消费却在持续扩大,致使石油供需缺口越来越大。2009年全国原油产量1.89亿吨,比2008年减少0.4%;石油消费量4.05亿吨,比上年增长3.3%;净进口石油约2.11亿吨(其中,净进口原油19872万吨,净进口成品油1192万吨),比上年增长9.7%。2009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52.6%(图6)。

图6 2001~2009年我国原油生产与石油消费情况

煤炭作为我国能源消费的核心,其以年为周期的波浪式生产推进规律得到强化。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煤炭的消费总量仍在不断增长,并且在2009年首次表现为供不应求,导致当年净进口煤炭1亿余吨,对外依存度为3.3%。从时间上看,我国煤炭进口主要集中在下半年,特别是从6月份开始,连续7个月净进口量接近或超过1000万吨(图7)。

图7 2009年我国原煤月度净进口量情况

二、短缺非能源矿产

我国短缺矿产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为:一方面,大部分矿产的资源储量呈减少趋势,保障能力退化;另一方面,国内需求规模持续增长,供应压力不断增大,使得对外依赖严重,形势非常严峻。

(一)资源储量减少,保障乏力

从统计资料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铁、铜、铅、锌、金等大部分矿产的储量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在不考虑采矿损失的情况下,静态供应保障能力主要为4~15年(表2)。

表2 2001~2009年大宗矿产储量变化情况

铁、铜、铝的静态保障能力虽然都在10年以上,但是这些资源消耗量较大,国内开发规模相对于需求来说又偏低,更为严重的是,我国铁、铜、铝资源以低品位矿居多,开发利用的经济性能不是很好,如果外界供应受到影响而需要提高国内供应比例的话,它们的保障能力还将减弱。

钾盐静态供应保障能力虽然达25年,但是我国的钾盐以液态资源为主,且生产钾肥过程中要排放大量的苦卤,对环境污染严重,目前还不具备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的钾盐资源是一种呆滞资源,导致工农业生产所需钾盐中有2/3以上依靠进口来解决。

(二)冶炼扩大问题突出,原料短缺成为制约产业协调发展的“瓶颈”

尽管国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但是受部分资源粗放开发、低效利用及技术创新不足等因素的影响,阻碍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依然比较明显,导致原料短缺成为制约产业协调发展的“瓶颈”。

1.黑色金属矿产

黑色金属主要包括铁、锰、铬。我国铁、锰资源的突出特点是中小矿多、大矿少,贫矿多、富矿少,采选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使得我国铁、锰矿石生产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导致2009年进口铁矿砂6.28亿吨,进口锰矿砂961.8万吨,对外依存度均向60%靠近。铬因为资源奇缺,对外依存度长期保持在90%以上。

铁、锰、铬矿产的消费与钢铁工业发展紧密相关。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深入,在钢铁消费达到饱和点之前,这些矿产的消费仍将迅猛增长。鉴于我国废旧二次资源回收规模有限,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钢铁工业仍将以矿石为主要原料,对矿石将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如果在勘探和替代资源方面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我国铁、锰、铬矿石进口规模逐步扩大的态势将不可扭转。

2.有色金属矿产

大宗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主要包括铜、铝、铅、锌。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各种有色金属原料需求规模空前增长。在需求规模推动及非理性投资等因素诱导下,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规模持续扩大,使得原料短缺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1)铜:当前,我国国产铜精矿对精铜冶炼需求的保障度不足30%;另一方面,精铜也满足不了实际的消费需要。2009年,全国铜精矿(金属)产量97万吨,比上年略增长4.7%,仅能满足精铜冶炼需求的23.6%;精炼铜产量411万吨,比上年增长8.8%,只能满足消费需求的55.4%。不足部分均需要依靠国际市场或国内二次资源来解决(图8)。

图8 2001~2009年我国铜生产与消费情况

(2)铝:我国铝产业规模得到充分发展,氧化铝产量得到快速增长。2009年全国氧化铝产量2379万吨,比上年增长4.4%。氧化铝的主要原料是铝土矿,由于我国铝土矿品质不理想,导致铝土矿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2005年以前,我国铝土矿的年进口量不足100万吨,但是到了2009年进口量已高达1969万吨;如果再考虑到氧化铝及废铝的进口,估计目前我国炼铝原料的对外依存度约为60%(图9)。

图9 2001~2009年我国铝生产与消费情况

(3)铅:我国精炼铅产量及消费量一直都在扩大,而铅精矿产量不能随之取得实质性进展,导致铅原料一直是影响我国铅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2009年全国铅精矿(金属)产量136.1万吨,比上年增长15.6%,仅能满足精铅冶炼需求的35.1%,不足部分依靠进口来解决。全年进口铅精矿160.5万吨,比上年增长11.06%;铅表观消费量386万吨,比上年增长11.7%(图10)。

(4)锌:锌与铅虽然有着类似的问题,但是其原料的供应能力比铅要高。2009年全国锌精矿(金属)产量309.2万吨,能够满足精炼锌需求的71%(图11)。

图10 2001~2009年我国铅生产与消费情况

图11 2001~2009年我国锌生产与消费情况

(三)境外资源来源地集中,运输通道单一

目前,我国进口矿产来源地集中。例如铁矿石,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三个国家的进口量占铁矿石进口总量的80%以上,其中澳大利亚就超过40%;铜进口量60%以上来自智利、秘鲁、澳大利亚;锰、铬等矿产进口存在类似问题(表3)。如果上述矿产资源主要供应国之中的任何一个中断对我国的供应,对我国的经济运行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表3 2009年我国大宗短缺矿产品进口量及进口来源

资料来源:全国主要矿产品产供销综合统计与价格通报,2009

从我国矿产资源供应的运输途径来看,绝大部分为海上运输,而且路途遥远。一方面运输周期长,另一方面必须经过一些海上运输要塞,如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等,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我国境外矿产供应构成严峻挑战。

(四)矿产品价格高位运营,资源代价不断增大

近年来,由于受世界矿产品市场垄断、我国资源需求拉动和国内企业境外购矿无序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矿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扬,资源代价不断增大。以铁矿石为例,尽管经历2008年下半年价格的急剧下滑,但是2009年至今都表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到2010年3月31日,天津港63.5%印度粉矿价格已达1190元/吨,基本恢复至2007年的同期水平。

三、优势矿产

钨、锡、锑是我国的传统优势矿产,但是因长期过量开采与出口,导致钨、锡、锑资源优势已基本丧失,迫切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而切实实行保护性开采。

(一)锡

锡原来是我国的优势矿产,但是目前其静态保障能力不足10年,资源家底非常脆弱,已经步入短缺矿产行列。更为突出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2008年锡精矿首次只能满足冶炼需求的50%,精矿供应短缺严重;与此同时,精炼锡供应短缺,彻底扭转了以往供应过剩的局面。

(二)钨

钨是我国传统的优势矿产,已经连续多年实行总量开采控制,但是每年的实际产量均超出总量控制指标。2009年全国钨精矿产量(折WO365%)9.91万吨,比上年增长17.35%,超控制指标3.8万吨。因长期过量开采,导致经济性能好的黑钨矿储量持续减少,使得我国钨矿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对黑钨矿急需实行保护性开采。

(三)锑

锑虽然是我国传统的优势矿产,但是因多年过量开采,导致其资源储量已不乐观,静态供应保障能力约为5年,已经步入严重短缺矿产行列。2009年全国锑精矿(金属)产量9.6万吨,与2005年和2006年相比,产量基本回落了40%,但是与需求相比仍显得过剩,使得2009年净出口锑冶炼产品4.1万吨(图12)。

图12 2001~2009年我国锑生产情况



  • 我国主要矿产品供需形势
    答:我国短缺矿产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为:一方面,大部分矿产的资源储量呈减少趋势,保障能力退化;另一方面,国内需求规模持续增长,供应压力不断增大,使得对外依赖严重,形势非常严峻。 (一)资源储量减少,保障乏力 从统计资料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铁、铜、铅、锌、金等大部分矿产的储量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在不考虑采矿损失的情...
  • 主要矿产品需求展望
    答:所以,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持续推进,矿产资源需求仍将保持旺盛态势,石油、铁、铜等大宗矿产品供需矛盾仍将突出,资源约束瓶颈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常态特征。据预测判断,至少在2020年以前,我国石油、铁、铜、铝等大宗矿产品的对外依存度仍将高达50%左右。(执笔:陈...
  • 我国矿产资源需求展望
    答:所以,在2020年之前,我国资源性产品消费不仅要持续扩张,而且在消费的鼎盛期还将持续一段时期,之后对资源性产品的消费才会减少。根据对矿产资源需求和供应的预测判断,至2015年和2020年,我国石油缺口将分别达3.0亿吨和3.4亿吨,煤炭缺口为2亿~3亿吨,天然气缺口将分别达700亿立方米和900亿立方米,大...
  • 我国资源环境形势与地质工作需求
    答:一、我国矿产资源形势与需求 据统计,过去15年间,我国累积消费的能源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总量占历史总和的80%以上。2009年我国消费石油4.08亿吨,煤炭30.2亿吨,钢材5.7亿吨,水泥14.7亿吨,各种矿产品消耗量超过70亿吨。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煤炭、钢铁、氧化铝、铜、水泥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石油消费量居世界第二位。 (一)...
  • (三)矿产资源形势受宏观经济背景影响趋于复杂
    答:基本判断:矿业进入深度调整时期,矿产资源形势呈现“供需内紧外缓,价格高位振荡,国际竞争激烈,找矿任务艰巨”局面。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一段时期,特别是在中短期内,全球经济不会有特别强劲的增长,对矿产资源特别是能源的需求增长减缓,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仍然会持续...
  • 4.矿产品贸易
    答:全年铁矿石进口量下降,主要是因为铁矿石进口基数高,国内矿山盈利好转,产量大幅增加,导致对外矿需求有所下降。图 43 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变化 铁矿石市场的供需格局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矿石供给增长速度将超过需求的增速,我国对铁矿石需求的“不确定性”在增加,钢铁市场正在发生变化。我国宏观经济的优化调整...
  • 我国矿产资源总体形势
    答:我国钾盐矿产供需形势更为严峻。目前主要用于生产各种钾肥的钾盐生产矿山8座,年生产能力30万吨左右,仅能满足10%的国内需求。据估计,到2010年我国钾肥需求量为640万吨,缺口钾肥约540万吨。 2.3.3 主要能源和矿产资源储量减少,保障程度降低 随着找矿难度增加,加之有效勘查投入不足,我国主要矿产保有查明资源储量增幅不...
  • ...矿物储量比较丰富,但为什么主要矿产品还需要进口呢?自己不会冶炼吗...
    答: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生产国,储量大,但品位低,几乎都是贫矿;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辽东、冀北和川西地区;矿床类型多,矿石类型相对复杂。因此,绝大多数铁矿石必须经过选矿才能进行冶炼,开发投资大,生产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铁矿石产量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钢铁...
  • 我国主要进口和出口的矿产品有
    答:石墨。出口矿产品为金、银、铜及其精矿等。铁矿石它是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氟石检验内容是氟化钙,二氧化硅、粒度等。矾土用于炼铝及生产耐火制品、水泥等。石墨晶体属于六方晶系,但完整晶们很少见,通常呈板状或鳞片状。我国矿产品的出口以钢铁、非金属矿物制品、有色金属、煤炭、焦炭及煤砖为主。
  • 矿产品生产
    答:全国主要矿产品产量持续增长,但增速继续放缓,大部分增速降至10%以下。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原材料如:铁矿石、粗钢、十种有色金属、水泥产量增速同比减缓。特别是煤炭和铁矿石月度产量从7月开始出现负增长,12月转负为正。但由于全球经济复杂严峻,国内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幅明显回落,大部分矿产品供需形势呈现宽松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