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起源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月球起源何处?

“月球起源”是个十分古老的问题,但今天天文学家对此仍然是众说纷纭。18世纪以来的月球起源假说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类,即同源说、分裂说和俘获说。
“同源说”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月球起源假说,它认为月球和地球具有相同的起源。“分裂说”则认为在太阳系形成初期,地球还处于熔融状态时,地球的转速相当高,以致于有一部分物质被甩出去后形成了月球。“俘获说”认为,月球和地球是在不同的地方形成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地球把运行到附近的月球俘获,成为自己的卫星。
这三种假说都获得了一些实验的支持,但在某些问题上又都难以自圆其说。
80年代中期,有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新的月球起源的说法,月亮是地球早期与另一个天体发生猛烈的字宙碰撞时产生的。也就是说,月亮是在一次“大撞击”之后,从地球母体中分裂出来的部分物质形成的。
1984年,探索月球的科学家们就以碰撞学说举行了首次严肃的学术讨论会,大家的看法已逐步趋于一致。通过各种计算机模拟实验将这种学说详细开来:大约45亿年以前,一颗巨大的星体在一次空前的宇宙大碰撞中猛击了地球。两个天体的球壳都很薄,撞击时破裂开来。撞击物艰难地破开地幔,全面进入地核,在那里留下了大部分躯体。飞离的气体、尘埃受地球的引力作用“落”在地球的周围,通过吸积,先形成几个小天体,以后像滚雪球似地形成了月球。
但前苏联科学家瓦欣和谢尔巴科夫曾提出:月球是一个受智慧生物控制的天体.也就是巨形宇宙飞船说。假如这个假说成立,那么月球应该是中空的。美国多次载人登月的阿波罗飞船飞行证明,前苏联两名科学家的假说可能成立。
当然,关于月球的起源还有其他很多的说法,科学家都为自己的假说提出了各种论证,但没有一种假说是完全没有漏洞的,要彻底搞清楚月球的诞生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的高科技的探索。

十万个冷知识

撞击说
      分裂说、同源说、浮获说这些关于月球起源的假说只能解释部分观测事实,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不断有科学家另辟蹊径,提出新的假说。其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撞击成因说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它能解释更多的观测事实,是当前较合理的月球起源假说。
      撞击成因说也被称为"大碰撞分裂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早期受到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撞击碎片(即两个天体的硅酸盐幔的一部分)最终形成了月球。
       撞击成因说认为,在太阳系形成早期,行星际空间有大量星云,星云经过碰撞、吸积而逐渐增大。大约在相当地月系统存在的空间范围内,形成了一个质量相当于现在地球质量9/10的"原地球"和另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原月球"。这两个天体在各自的演化过程中都形成了以铁为主的金属核和由硅酸盐组成的幔和壳。由于这两个天体相距不远,因此有机会发生碰撞。剧烈的碰撞不仅使"原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偏斜,而且使"原月球"碎裂,幔和壳变热蒸发,膨胀的气体"裹挟"着尘埃和少量的幔物质飞离原月球。被分离的金属核因受膨胀气体的阻碍而减速,被"原地球"吸积并变成了地球的一部分。飞离的气体尘埃物质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呈盘状分布在洛希限以外的空间,它们通过吸积,先形成一些小天体,然后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吸积增长,最终形成现在的月球。      撞击成因说可以合理地解释地月系统的基本特征,如地球自转轴的倾斜与自转加速、月球轨道与地球赤道面的不一致、月球是太阳唯一的与主行星质量比为1/81的卫星、月球富含难熔元素而匮乏挥发性元素和亲铁元素、月球的密度比地球低以及月球形成初期曾产生过广泛熔融、存在过岩浆洋等事实,因此撞击成因说是当今较为合理、较为成熟的月球起源学说,逐渐获得了大多数学者的支持。2006年,欧洲宇航局的绕月航天器Smart-1完成对月球表面化学成分的测定,测定结果显示月球表面含有包括钙和镁在内的一些化学元素。一直以来人们关于月球是由地球一部分撞击分裂形成,这次发现为月球起源的"撞击分裂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20世纪60年代晚期和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宇航员阿波罗号登月任务中带回月岩样本,自那以后,行星学家们对这些月岩与地球深出地函区域发现的岩石十分的相似感到惊讶。当更多的科学家细致的观察了月岩,月球起源问题变得更具有悬疑,科学家们发现月球与地球深处的岩石仍有着很大的差别。最关键的是,月岩当中的同位素与地球岩石当中的发现并不一致。据一些科学家推测,在地球生成的早期,曾经有一个相当于火星大小的星球撞击地球,造成的碎片后来聚集形成了月球。如果情况的确如此,月球的含铁量将会比地球低,而镁和铝这样的轻元素的含量则会高一些。关于月球的起源另外一种理论认为,地球和月球是从一块气体尘埃云中同时产生两个天体。但自从"阿波罗计划"之后,科学家获得了大量令人震撼的照片和382千克月球的土壤岩石。月球起源"撞击分裂说"逐渐占据了上风。
核爆炸说
      2010年初,南非和荷兰的两位科学家又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和解释。他们认为,月球并非是由于太空撞击或太空爆炸所造成的,而是由于地球自身的一次核爆炸而从地球分离出去的。
      南非西开普大学科学家罗伯-德-梅耶尔和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科学家维姆-范-维斯特伦恩是根据一种核裂变理论提出这种观点的,这种核裂变理论早在19世纪初就有科学家描述过。该理论认为,地球和月球都来自宇宙中同一滴旋转的熔岩,后来一部分分离出去形成了如今的月球。然而,除了撞击原因以外,当时的科学家无法用其他理由来解释形成月球的那一部分熔岩是如何分离出去的。
      两位科学家认为,形成月球的那部分熔岩是在地球的一次核爆炸中脱离出去的。在他们的研究论文--《月球起源的另一种假设》中,两位科学家解释说,如果月球是由于一次撞击性的外部力量而从地球分离出去的话,那么它应该由撞击天体和地球的某些物质组成。他们说,"太阳系进化的模型显示,地球的化学组成和撞击天体的化学组成不可能是同样的。"
      然而,根据探测到的月球标本显示,月球在化学组成上几乎与地球是相同的。这一发现表明,月球的分离过程没有撞击天体的介入。科学家们在研究论文中解释说,"月球的化学组成与地球越相似,说明月球越有可能是直接形成于地球物质。"

因此,科学家们相信,造成月球直接从地球分离出去并进入轨道的能量是由地球地幔边界的一种超临界反应堆所产生。这种反应堆产生足够的热量使得地球上的硅酸盐等物质被蒸发并喷射出去。美国《科技新时代》杂志科学家克雷-迪洛维也支持两位科学家的观点。迪洛维认为,"根据他们的解释,地心引力在地球的赤道平面附近的地表浓缩了大量的重金属,如铀和钍等。当这些重金属积聚到足够多,浓度足够大,就会产生一种失控的核链式反应,这和核电站的某些原理有些相似。"

迪洛维解释说,"通过这种方式,一种自然形成的地球核反应堆被推到了超临界水平,然后就会爆炸。月球从地球分离出去后,被巨大的核爆炸力量推动进入公转轨道。当然,这种理论很难检验。但是,人们确实知道地球核反应堆的存在,它所产生的遗留物就是如今开采的铀矿。"

梅耶尔和维斯特伦恩认为,要想证明他们的理论,需要依靠未来的月球探测任务带回月球更深内部的物质样本。

折叠



分裂说
月球的共振潮汐分裂说是月球起源研究中著名的假说之一。
月球的共振潮汐分裂说坚持月球是地球的亲生女儿,即月球是从地球中分裂出来的。坚持这一假说的科学家认为,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地球呈熔融态,由于潮汐共振作用,地球自转不稳定,即使只考虑地球和月球的角动量,当时地球自转的周期也仅有4小时,加上太阳的潮汐作用,地球的自转周期可缩短到2小时,因此有理由相信,在地球历史的早期,地球飞快地旋转,其自转速率比现在要高得多。若初期的地球是熔融状态,地球物质在地赤道面上将出现膨胀区,使在赤道面上的一部分熔体分离,或者说这部分熔融物质在地球高速自转情况下从赤道区被甩了出去,甩出去的物质在地球附近的行星际空间凝聚,冷凝后形成月球。一些持这种假说的人还认为,地球上的太平洋就是分裂出月球后留下的"疤痕"。由于这种假说提出月球是从地球分离出去的,因此这种假说被形象地比喻为"母女说"。不过,由于地月年龄相差太大----月球甚至可能与宇宙同龄,且地月地质不同,现在已经被大多数科学家所摈弃。
同源说与俘获说、分裂说和碰撞成因说一样,月球的同源说也是月球起源研究的著名假说之一。
月球起源的同源说坚信月球与地球是姐妹或兄弟关系,月球与地球在太阳星云凝聚过程中同时"出生",或者说在星云的同一区域同时形成了地球和月球。
主张这一假说的科学家认为,在原始太阳星云内,温度和化学成分取决于与太阳的距离。太阳系的各个行星是在星云中不同的区域、由不同化学成分的星云物质凝聚、吸积而形成的。月球与地球在太阳星云中相距较近,形成过程相似,属于同时形成的"兄弟"。对于地球与月球成分上的差异,他们解释说,形成行星时,开始是凝聚、吸积并形成以铁为主要成分的行星核,金属核进一步增长之后,星云中残留的非金属物质才凝聚,月球就是地球形成后剩下的残余物质所组成的。同源说力图合理解释地球与月球成分差异和月球的核、幔与壳的组成,但其模式与太阳星云的凝聚过程和地月系的运动特征不尽相符。因此,这一假说也不尽人意。



俘获说
      月球捕获说认为,月球是地球抢过来的"女儿",即地球与月球由不属于同一星云团的物质形成,由于地-月轨道的变化,在1~10个地球半径范围内,外来的月球在飞过地球附近时被地球的强大引力所捕获,最终成为一颗环绕地球运行的卫星。       主张俘获说的科学家认为,地球和月球处在太阳星云的不同部位,由化学成分不同的星云物质凝聚而形成。月球原来的运行轨道与地球的轨道面交角很小(约5度),当月球运行到地球附近时,在地月距离为10个地球半径的范围内,月球可能被地球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       著名有天文学家阿尔芬认为,月球曾经是一个独立的行星,月球被地球俘获时,与地球的距离大约为26个地球半径,与地球的平面的交角为149度。如果月球进入地球的洛希限,潮汐会产生很强的非均一重力场,月球表面的岩石将会破碎,并进入月球运行的轨道空间,大部碎片物质又返回月球,撞击月球,在月表产生大量的月海盆地。月球正面在39亿年前发生的开凿月海事件--雨海事件也许是俘获说的重要证据。通过地月轨道的精细计算及激光测距的数据表明,现今月球的轨道愈来愈远离地球,每年后退约3.8厘米。不过,俘获说只能解释部分观测事实,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不断有人另辟蹊径,提出新的假说。



  • 月球的起源是怎样的?
    答:关于月球的起源,长期似来众说纷云,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捕获说、分裂说和同源说。捕获说认为,月球和地球是在不同的地方;由化学成分不同的物质形成的,后来月球被地球捕获,遂成了地球的卫星。分裂说则认为,起初地球和月球是作为一个天体而形成的,后来在某一个时期,月球被分裂了出去,...
  • 月球是从哪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他跟地球一样吗
    答:关于月球起源的学说,可以分为三大类:1. 地球分裂说,2. 地球俘获说,3. 共同形成说。1.地球分裂说认为,在太阳系形成的初期,地球和月球原是一个整体,那时地球还处于熔融状态,自转快。由于太阳对地球强大潮汐力作用,在地球赤道面附近形成一串细长的膨胀体,终于分裂而形成月球。在19世纪末,乔治...
  • 月亮的来历
    答:月亮的起源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分裂说。认为月亮源于地球的分裂。月球和地球同出一体。当地球形成过程中还处于熔融状态时,在高速自转的离心力及太阳潮汐的作用下,从赤道位置飞离出一大块物质,冷却后便形成了月球。 2.行星说。认为月亮是被地球俘获的小行星。月球原是一个绕太阳公转...
  • 月球的起源
    答:月球的起源有四种说法:俘获说,月球是在地球轨道附近运行的小行星,被地球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分裂说,地球和月球原是一个整体,月球是从地球分裂出来的。同源说,地球和月球是由同一块行星尘埃云所形成。碰撞说,月球是地球与一个小天体碰撞后形成的。月球的起源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形成于...
  • 月球的起源是什么?
    答:即月球和地球起源于同一片星云,在太阳系伊始就围绕地球转。一是分裂说,即早期地球由于某种原因自转过快,从自身剥落下一大片物质,这些物质在引力的作用下凝聚成为现在的月球。三种学说都有自己的支持点但也有无法解释的因素存在。所以月球的起源在现在还是没有定论。参考资料:自己上次的回答 ...
  • 月球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
    答:月球起源的撞击说 有科学家曾断言,月亮是地球早期与另一个天体发生猛烈的宇宙碰撞时产生的。也就是说,月亮是在一次大撞击之后,由从地球母体中分裂出来的部分物质形成的。1984年,探索月球的科学家们就以碰撞学说举行了首次严肃的学术讨论会,大家的看法已逐步趋于一致。计算机模拟使撞击镜头变得更加活灵...
  • 月球的起源?
    答:张有学说:“因为它们是月球最古老的岩石,可以推测在月球形成时就存在着水资源,这很难解释当前的月球形成理论。 作者:赖柏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其他类似问题 2007-11-26 月球的起源? 179 2007-11-30 月球的起源是什么啊? 386 2011-01-17 月球的起源...
  • 月球是从哪里来的
    答:旧说仅从地球引力来考虑月球起源;而新说是从整个太阳系行星形成过程来研究月球起源的。新说认为太阳系九大行星及若干卫星,包括月球在内,都起源于原始太阳系星云。原始太阳系星云是46亿年前在原始太阳周围形成的一片薄圆盘状星云。星云中含有固体微粒子。大量微粒子逐渐集聚在星云赤道平面上,形成一片很薄的固体粒子层...
  • 月球的起源是什么?
    答:关于月球的起源另外一种理论认为,地球和月球是从一块气体尘埃云中同时产生两个天体。但自从"阿波罗计划"之后,科学家获得了大量令人震撼的照片和382千克月球的土壤岩石。月球起源"撞击分裂说"逐渐占据了上风。核爆炸说 2010年初,南非和荷兰的两位科学家又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和解释。他们认为,月球并非...
  • 月亮的起源 月亮起源于什么
    答:月亮指月球,是围绕地球旋转的球形天体。关于月球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分裂说: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而遗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太平洋。二、捕获说:月球本来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月球大小的小行星,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