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市朱村街属哪个镇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朱村街的增城市下辖

朱村因元末明初朱姓人由南雄珠矶巷迁来聚居成自然村而得名。朱村在1949年属增城县第三区,1956年为朱村乡,1958年并入中新公社,1961年从中新公社划出设立朱村公社,1983年改称朱村区,1986年改为朱村镇,2004年2月,朱村撤镇改街,成立朱村街道办事处,管辖原朱村镇的辖区范围。 增城1993年撤县设市,辖7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282个行政村和55个社区。2004年2月,调整行政区划,全市划为3个街、6个镇(即将荔城镇划分为荔城街和增江街,朱村镇改为朱村街,永和、沙埔、宁西、仙村镇并入新塘镇,福和、镇龙两镇划入中新镇,三江、沙庄两镇街并入石滩镇)。2005年4月,将中新镇内、原镇龙镇全境及新塘镇内、原永和镇境内的贤江、禾丰、新庄、永岗4个行政村划入广州市萝岗区。2012年6月,原并入新塘镇的永和、宁西分离出来成立了永宁街,仙村也分离出来重新成立仙村镇。全市总面积1616.47 平方公里,截至2012年,户籍人口84.58 万。2014年2月12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省调整广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务院同意撤销增城市,设立新的广州市增城区。气 候北回归线经过增城北部,全境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温高、雨量充沛、霜日少、光照充足,全年都可栽培作物。但因季风交替迟早及强弱不同,气候多变。受地势影响,北部山区与南部平原气候有差异。一年四季的气候特征:春季,从立春日起,阴雨连绵空气潮湿,温度较低,一般是12.7~21.7℃之间。夏季,从4月中旬始,气温上升,最高气温为28.5℃,天气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空气闷热;4~6月份多锋面雨,7~9月份多台风雨;常发生洪涝灾害。秋季,从10月下旬始,受北方干冷空气南下影响,气温下降,干旱少雨,但天气凉爽;12~1月,常有寒潮侵袭,偶有霜天。冬季,境内无气候学上的冬季,但人们仍将气温较低的11~1月称为冬季。据1959~1989年统计,荔城地区平均气温为21.6℃,最大年际温差为1.3℃(21.1~22.4℃)。1月平均气温为13.2℃,最低10.4℃,极端低温为-1.9℃(1963年1月15日)。7月平均气温28.3℃,最高29.2℃,极端高温38.2℃(1980年7月10日)。境内南部与北部温差不大,在0.5℃左右。但极端高低温则相差较大,北部派潭极端高温38.5℃,极端低温-4.5℃;南部新塘相应为37.7℃、-1.9℃。据1994~2005年统计,年平均气温为22.2℃(历年值21.8℃),最大年际差1.5℃。7月平均气温28.3℃,最高气温出现在2004年7月2日和2005年7月18日,极端最高气温为38.6℃。最长连续高温天数9天(高温定义:气温≥35.0℃),出现在2005年7月13~21日。1月平均气温13.6℃,极端最低气温0℃(在1999年)。 根据2013年1月29日在增城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做的《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增城市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增长。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0.08亿元,增长13%;工业总产值1713.18亿元,增长16.33%;农业总产值86.53亿元,增长5.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93亿元,增长13.45%;固定资产投资231.52亿元,增长14.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1亿元,增长18.65%;商品出口总值29.62亿美元,增长3.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6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101元,分别增长11.7%和14.06%。工 业:朱村街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工业强街”战略,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街共有120多家企业,初步建成了山田、南岗、佳景、凤岗等四个工业小区,逐步发展形成汽车配件、精细化工、电脑刺锈、制罐印铁、电子玩具、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2004年全街工业总产值146357万元(现行价),同比增长16%;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22124万元,外贸出口2634万美元;两税入库2432万元,比上年增长33.2%。全街城乡用电量累计为63137658千瓦时,同比增长28%。农 业:朱村街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以种植水稻为主,是名闻遐远的“增城丝苗”的原产地。为了发挥原产地的优势,2002年建成了占地面积达10000亩的朱村万亩优质水稻示范区。该示范区以农田标准化、生产机械化、技术规范化为原则进行规划建设,是广州市重点的农业示范基地之一。朱村街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初步形成了优质水稻、蔬菜、果树、水产、畜牧等五大农业生产基地。全街水稻种植面积43199亩,总产17369吨,亩产410公斤;蔬菜全年复种面积39146亩,总产68350吨;家禽以饲养白鸽为多,产量111万对,三鸟饲养量90万只,生猪饲养量37532头。据统计,2004年农业产值达26122万元(现行价),农民人均收入4626元。朱村街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充分利用科技信息网络技术,初步实施了农业科技信息网络“村村通”工程,为农户广泛发布农业信息,从而畅通农产品销售流通渠道,解决了农产品难卖的问题。基础设施:电信方面,2000年实现了“电话镇”达标工程,全街电话装机容量达8000多门。在供电方面,顺利完成了“两改一同价”工作,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建成了11万伏变电站正并于2004年正式投入使用。在供水方面,完成了荔城至朱村的供水网工程,自来水管网完善,街有自来水厂,日供水20000立方,饮用水质量和水压达到国家标准。社会各项事业:全街共有16所中小学,包括2所中学、14所小学,1所民办大学——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该学院由民营企业松田有限公司与广州大学合办,学校环境优美,师资完备,学风优良,2004年,学院又通过了国家教育部的升本达标验收,正式向全国招收本科生。街内建有省级达标文化站和文化活动广场、图书馆。全街有卫生院1间,服务性戒毒所1间, 2004年,全面实施了农村合作医疗,全街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80%以上。计生工作一直保持在全市的前列,2004年,又率先成为我市达省计划生育一类管理水平的地区。全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硬件设施完善,有篮球场20多个,其中灯光球场3个,足球场4个。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2004年,转移农村劳动力3500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获2004年度广州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面推行IC卡暂住证,进一步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社会治安稳定。

截止2019年8月,广州增城区下辖七个镇。
分别为:
一、中新镇
位于增城区中西部,东邻朱村街,西连广州萝岗区和中新知识城,南接增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萝岗永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北界从化区太平镇,是增城区三大主体功能区中,南中北兼具的功能组团。
二、石滩镇
位于广州市增城区南部,是广州市首批五个示范中心镇之一,处于广州东部板块东端,北连荔城,南与东莞隔江相望。
三、新塘镇
地处东经113°36′,北纬23°07′,位于珠江三角洲东江下游北岸,西邻广州市黄埔区,东邻仙村镇,南与东莞市隔江相望,北接永宁街,地处广州东向交通咽喉地带,是广佛都市圈和深莞都市圈的交集区域。
四、小楼镇
位于增城区北部生态产业区,距市区10公里,总面积136平方公里,全镇森林覆盖率达57.6%,是广州北部绿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派潭镇
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北端,位于增城区北部,南距增城区中心28公里,距东莞60公里,西距从化区中心22公里,距广州市70公里,东北面与龙门县毗邻。

六、正果镇
位于增城区东北16公里,东北与龙门县交界,西接小楼、派潭镇,南邻荔城等镇,东南依博罗县罗浮山麓。 该镇为增城龙门咽喉要道,增龙公路纵贯全境。
七、仙村镇
位于市境南部,距增城区中心15公里。全镇总面积56.65平方公里,辖17条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增城区

增城市辖3个街道(荔城、增江、朱村)、6个镇(正果、石滩、新塘、中新、派潭、小楼)。
荔城街道: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东接惠州,南邻东莞、深圳,西连广州,是增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街总面积149.71平方千米,现城区面积17平方千米(规划面积为35.8平方千米),总人口18万人,下辖10个居委员会和24个村委会。辖 湘江、继梅、凤凰、沿江、西园、兴发、雁塔、金竹、开园、富鹏10个社区;城丰、夏街、西瓜岭、太平、三联、五一、光明、明星、罗岗、廖村、廖隔塘、棠村、桥头、龙角、木潭、庆东、棠厦、连塘、金星、新联、庆丰、蒋村、迳吓、群爱24个村委会。
增江街道:位于增城市市区东部,总面积49.48平方千米,总人口41571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35408人,下辖2个居委会和8个村委会。从2008年1月1日起,石滩镇的初溪、四丰、大埔围3个村委会正式划归增江街道办事处管辖。调整后,增江街道辖11个村委会和2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69.9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4.3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4万人,街道办事处驻地不变。辖 桥东、东湖2个社区;光耀、联益、五星、光辉、东方、西山、陆村、白湖8个村委会。
朱村街道:位于增城市中部,距增城市政府14千米,西距广州市45千米。全街总面积93.9平方千米,下辖1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50个村民小组(经济合作社),人口31864人。辖 朱村社区;朱村、龙岗、龙新、联兴、丹邱、山角、山田、南岗、横朗、神岗、凤岗、秀山12个村委会。
派潭镇:位于增城市北部,距荔城镇28千米,西北与从化市、龙门县接壤,面积289.5平方千米,辖3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73637人,其中农业人口66899人。(2003年)辖 派潭社区;双头、汉湖、鹅兜、派潭、高村、围元、刘家、黄沙氹、车洞、大埔、利迳、黄洞、万能、水口弄、湾吓、小迳、湴汾、邓村、新高埔、邓路吓、大田围、旧高埔、佳桐岭、拖罗、玉枕、七境、双合寮、亚口弄、亚如弄、樟洞坑、高滩、上九陂、榕树吓、密石、背阴、东洞36个村委会。
石滩镇:位于增城市南部,东与惠州接壤,南与东莞一河之隔,北与荔城相连。2004年区划调整后,石滩镇辖原石滩、三江、沙庄三镇(街),共3个居委会和47个村委会,总面积18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10089人,外来人口6万多人。从2008年1月1日起,石滩镇的初溪、四丰、大埔围3个村委会正式划归增江街道办事处管辖。调整后,石滩镇总面积163.53平方千米,辖44个村委会和3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10.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6万人,镇政府驻地不变。辖 石滩、三江、沙庄3个社区;郑田、塘头、仙塘、横岭、马修、岗贝、沙尾、田边、街心、顾屋、高门、元洲、碧江、麻车、增塘、石湖、南孛、沙陇、白江、石头、石吓、岳埔、凤埔、谢屋、桥头、灯孛、旧山吓、新山吓、沙头、岗尾、四丰、初溪、大埔围、金兰寺、水龙、溪头、塘口、田桥、元美、葵湖、田心、元岗、上塘、下围、土江、龙地、吓岗47个村委会。
新塘镇:位于增城市南部。2004年区划调整后,新塘镇管辖原新塘、永和、仙村(除吓岗村)、沙埔、宁西5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16个居委会和75个村委会,总面积280.48平方千米,总人口391196人,其中常驻户籍人口218283人。2005年,将新塘镇的贤江、新庄、永岗、禾丰4个村划归广州市萝岗区管辖。区划调整后面积人口数据待更新。辖 东街道、西街道、中街道、西宁、卫山、渔村、小迳、汇美、新康、省水电二局、新世界、永和、宁西、仙村一、仙村二、公平16个社区;久裕、南安、南埔、新墩、西洲、东洲、白江、坭紫、新街、黄沙头、石下、瓜岭、大墩、田心、白石、上邵、白水、塘美、官湖、瑶田、章陂、群星、新何、甘涌、东华、棉花场、乌石、九如、陂头、长岗、岗丰、叶岭、公安、翟洞、塔岗、禾丰、贤江、新庄、永岗、蒌园、简村、冯村、中元、石迳、路边、郭村、下元、百湖、湖东、斯庄、湖中、下境、仙联、竹元、巷头、十字窖、深涌、下基、沙角、西南、沙头、上境、基岗、蓝山、潮山、沙窖、碧潭、岳湖、塘边、岗尾、官渡、上岭、巷口、长巷、三安、上基76个村委会。
正果镇:位于增城市东北16千米,东北与龙门县交界,西接小楼、派潭镇,南邻增江街道,东南依博罗县罗浮山麓。总面积236.4平方千米。全镇人口52443人,其中农业人口47711人,非农业人口4276人。镇辖31个行政村(含388个经济合作社)和1个居委会。其中:畲族村为广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人口324人。明、清代为增城县金牛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第五区。1958年改称正果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期间改称前进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改称正果区。1987年改称镇。辖 正果社区;水围、西湖滩、东汾、乌头石、亮星、石溪、大弄、黄屋、麦村、番丰、黄塘、浪拨、何屋、花园、届尾、麻弄、银场、合水店、圭湖、到尉、水口、汀塘、白面石、池田、正果洋、畲族、和平、蒙花埔、岳村、中西、兰溪31个村委会。
中新镇:位于增城市中西部,西距广州市中心38千米,东距增城市中心18千米,南与新塘镇永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北距花都国际新机场41千米。2003年,全镇总面积323.62平方千米,辖49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123077人,其中常住人口107506人(农村94914人,城镇12592人),外来流动人口15571人。注:2005年,将中新镇的镇龙居委会和镇龙、迳头、九楼、大坦、麦村、金坑、均和、福洞、福山、大涵、汤村、旺村、洋田、新田14个村划归广州市萝岗区管辖。区划调整后面积人口数据待更新。辖 中新、镇龙、福和3个社区;中新、大田、乌石、迳吓、中岭、山美、团结、集丰、九和、联丰、慈岭、莲塘、坑背、镇龙、迳头、九楼、大坦、麦村、新田、洋田、汤村、旺村、均和、金坑、福洞、福山、大涵、联安、新围、双塘、里汾、濠迳、坳头、南池、田美、合益、三星、心岭、五联、安良、茅田、三迳、永兴、泮吓、官塘、大安、池塘、简塘、新安49个村委会。
小楼镇:位于增城市中北部,南距市政府所在地荔城街10公里。因驻地 相传宋末有 位老人临终时嘱咐后事。说屋中有小漏,故取村名小漏,谐音小楼。后形成小楼圩。1958年 成立小楼公社,1986年建镇。全镇总面积136平方公里,辖2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4.8万。2004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95012万元(现行价),比去年增长10.7%,其中工业产值71056万元,农业产值23956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3.2%和3.9%,农村人均纯收入3648元,比去年增加5.2%。辖 小楼社区;黄村、邓山、沙岗、二龙、九益、正隆、罗坑、竹坑、青迳、秀水、长岭、约场、河洞、腊圃、西境、东境、庙潭、西元、小楼、江坳20个村委会。

朱村因元末明初朱姓人由南雄珠矶巷迁来聚居成自然村而得名。朱村在1949年属增城县第三区,1956年为朱村乡,1958年并入中新公社,1961年从中新公社划出设立朱村公社,1983年改称朱村区,1986年改为朱村镇,2004年2月,朱村撤镇改街,成立朱村街道办事处,管辖原朱村镇的辖区范围。

朱村街是独立街道,不属任何一个镇

朱村以前是个镇,增城从市变区归广州管之后就变街道办了。

  • 朱村街的增城市下辖
    答:朱村在1949年属增城县第三区,1956年为朱村乡,1958年并入中新公社,1961年从中新公社划出设立朱村公社,1983年改称朱村区,1986年改为朱村镇,2004年2月,朱村撤镇改街,成立朱村街道办事处,管辖原朱村镇的辖区范围。 增城1993年撤县设市,辖7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282个行政村和55个社区。2004...
  • 增城朱村村什么时候拆
    答:已经开始拆。截止2023年5月29日通过查询广州市增城区政府网站信息显示,增城朱村于2023年5月22日正式开始拆迁,预计2028年6月7日完成拆迁。朱村,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位于增城区中部,东靠荔城街道,西邻中新镇,南接新塘镇、石滩镇。
  • 我想请问广东省广州市增城有多少个镇乡
    答:广州市增城区现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7个镇。4街道:荔城街道、增江街道、朱村街道、永宁街道;7镇:中新镇、石滩镇、新塘镇、小楼镇、派潭镇、正果镇、仙村镇。
  • 朱村去天河公园地铁几个站
    答:16个站。朱村街道,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位于增城区中部,东靠荔城街道,西邻中新镇,南接新塘镇、石滩镇。16个站。天河公园,是区属综合性公园,位于广州天河区员村,西靠天府路,南连黄埔大道,北接中山大道,来往交通十分便利。
  • 广州中新镇邮编号码
    答:511365。根据查询广州增城发布信息显示,中新镇,隶属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位于增城区中西部,邮编号码是511365。以东接朱村街,南连新塘镇,西邻广州市黄埔区,北接从化区太平镇,为增城区三大中心镇之一。
  • 增城市朱村街属哪个镇
    答:增城市辖3个街道(荔城、增江、朱村)、6个镇(正果、石滩、新塘、中新、派潭、小楼)。荔城街道: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东接惠州,南邻东莞、深圳,西连广州,是增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街总面积149.71平方千米,现城区面积17平方千米(规划面积为35.8平方千米),总人口18万人,下辖10个居委员...
  • 增城有哪些镇
    答:4街道:荔城街道、增江街道、朱村街道、永宁街道;7镇:中新镇、石滩镇、新塘镇、小楼镇、派潭镇、正果镇、仙村镇。增城区是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中东部、广州市东部,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西连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新知识城。增城建县于东汉建安六年(201年),隶属南海郡...
  • 增城区中新镇有多少问制罐厂
    答:“中新镇,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位于增城区中西部、广州市东部,东连朱村街,西邻黄埔区,北接从化,南依永宁街,地处中新知识城、广州东部山水新城、广州教育城。查看百度地图得知增城区中新镇有6个问制罐厂。广州经济开发区和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三城两区”之间,是省中心镇、市示范中心镇...
  • 丝苗米是什么米?是哪里产的?
    答:丝苗米产自增城市朱村镇(现改为朱村街)丹邱村白水礤。丝苗米是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的籼稻优质稻米,外观品质美观靓丽,长粒形、细长苗条、晶莹洁白、米泛丝光、玻璃质;直链淀粉含量中等,质地软硬适中,煮饭爽滑可口,具有清新香味,口感佳,饭粒条状而不烂。素有米中碧玉,饭中佳品的美誉。
  • 宁西街道属于派塘街道吗
    答:答:宁西街道不属于派塘街道。宁西街道是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下辖街道,2019年7月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从永宁街道分出设立宁西街道,街道办事处驻镇前街25号。宁西街道设立后,辖区面积约53平方公里。包含湖中、百湖、湖东、九如、白水、章陂、冯村、中元、石迳、斯庄、路边、下元、郭村等13个村委会和宁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