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中国式家庭父母教育有哪些弊端?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0
传统家庭教育的弊端是什么?

身处在一个大家庭中,感觉颇深,上有长辈,下有晚辈,长辈越多越是抑制个性的发展,封建的传统思想观念一代传一代,长辈与长辈之间都形成了一种定性的观念,他们对晚辈的要求完全是固定的,必须朝他们的认为对的方向去走,而且三番五次地向晚辈灌输着他们的思想,直到你接受为止。 长辈具有完全的偏见,在他们看来你具有某方面的优点,是符合他们的想法的,他们就会因此而认为你是优秀的,比如学习,或礼貌方面。他们就会以此为榜样去教育其他晚辈,其实每个人都有自身发展比较优秀的一面,在别人看来是优点,但若是长辈们不顺眼就相反说这是缺点,如老实,他们认为是呆板;如聪明,他们说狡诈,。正常的家庭的小孩有父母,爷爷奶奶,一般其他亲戚是比较少介入家庭教育。只有两套思想观念在引导后辈,当孩子长到18岁后,基本接受了,懂得了如何去处事待人。这时,他们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性格也基本定型了,家长只需对其作些正确的引导便可。有些长辈教育晚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性格,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起码的道德观念18岁后都已经懂得了,性格趋向定型了。这时再对孩子进行定性要求很不好,如今的青年基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懂得待人处事的方法,无须长辈无休止的灌输教育。这样反而会让晚辈们反感。有些年青人的做法,长辈不理解,这也情有可言,本来就存在代沟。长辈对晚辈的教育应该是用自己的行为去感化他们,不应该是“你应该如何如何”。在这方面母亲会做的比较好,这也是母爱的伟大之处。以上是孩子在双重思想教育下的压力,若是再加上了亲戚朋友,无形中又给孩子增加了好几重压力,这样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就完完全全丧失了,他们会害怕与亲人接触,他们是生活在条条框框里面的,失去了自由,每个行为动作都受到监视,这样的孩子容易得心理疾病。而长辈却还以为他们是用心良苦,其实相反是画蛇添足的,多余。应该在孩子接受正常的道德观念教育后,朝他们自己的兴趣或愿意的方向发展规律,不至于总是有孩子离家出走的新闻报道。 美国的教育制度的优越性,就在于此。在孩子18岁后,父母就让他们独立生存了,他们能做到,而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做到呢?原因就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太落后了,如此的思想,如此的教育,能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吗?为什么中国今天缺少发明创造,总是在模仿着,为什么?我们不禁感叹了,都是“爸爸妈妈”们惹的祸!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家庭教育原则的形成:
1、重视早期教育的原则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很重视对儿童施行早期教育,提倡及早教育。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精辟见解。先哲们认为人的幼年时期注意力集中, 记忆力强,学习过的知识不易遗忘,因此应及早教育。“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这是颜之推的原话。
在培养子女的行为习惯方面, 提倡以预防坏习惯的产生教育应走在前面。比如《颜氏家训.教子》中谈到“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愤怒日降而增怨,逮于长成, 终为败德。”而北宋的程颐也认为“盖人之幼也,智愚未有所立,则当以格言至论日陈于前, 盈耳充腹,久之安习,若固有之者。”这段话说了这样一个道理,人在幼小的时候,还不能辨别是非,应该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格言,天天在他们面前讲说,使其耳朵听的,脑子记的全是这些内容,久而久之子女对这些教诲就习惯了,好象本来就有这些观念一样。这里他不仅论述了教育应及早及时同时也提出了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2、重视社会环境对孩子教育影响的原则
民间广为流传的“ 孟母择邻”的故事, 虽然有轻视体力劳动者的一面, 但它也说明我国古代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环境的选择。也正因为孟母善择友邻,才导致“及孟子长,学文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之谓孟母善以渐化。”
古人不仅善于利用好的环境去影响人,使子女在好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同时,也重视周围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对子女的影响。西周时有人提倡小孩“与善人居”, 而不与恶人交往。可见为了教育好子女,古人提倡有意识地创造一个和谐、良好、优美的环境,为子女提供一些正面人物做为学习的榜样。
在这方面颜之推的论述更为绝妙“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久而自芬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3、重视做人真诚的教育原则
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生活的时间较长,对子女影响最大的是父母的言行举止。故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像孟子所说的那样“言必信,行必果”不能欺骗。
韩非子则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 为汝杀彘’。适市米,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可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乏,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逐烹食也。” 曾子杀猪的故事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做父母的不应欺骗子女,因为子女年幼无知,模仿力强,判断力差,容易模仿成人,假话说多了容易养成欺诈的习惯,长大以后很难进行纠正。
4、严与爱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人类最伟大最生动的一种情感体验,它发生在每一个家庭中。父母的爱是子女健康成长的首要条件,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础。然而爱子女也是有学问有讲究的, 并不是怎样爱都有积极作用,要使父母对子女的爱起积极作用,必须对子女施以正确的爱。 那么,怎样爱子女才是合理正确的呢?宽严相济,爱与教结合。古人对子女,既提倡严格管教,又提倡热爱孩子,把爱子和教子结合起来。
如果把孩子的坏习惯归于孩子身上而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是家庭教育中本末倒置的现象。这种父母不但没有教育好子女,还往子女身上推责任。而为了使子女健康成长,孩子幼时必须严格教育,同时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要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爱子女必须教育子女,严格教育子女才是真正的爱子女。《阳玉阁五种》中也谈到“爱子之道在于教,教子之道在于严,严斯威也。爱而不教犹不爱也,教师不严犹不教也。” 同时指出教育要讲究方式。“教得其道,则子孙贤良,教失其道则子孙不肖。”
传统家庭教育还提倡对待子女要公平,要平均施爱。袁采在《袁氏世范》中说道“父母爱子贵均。父母均其所爱,兄弟自相和睦。”提出:父母对子女应该一视同仁,不可偏爱。偏爱会导致许多弊端。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提倡要顺应儿童自然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因势利导、分辩善恶、兼用体罚等教育方法。
1、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方式有言教和身教, 特别重视选择身教。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谈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家长自身行为要正,才能教育好后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品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处理, 而以身作则和实际示范的身教方式较说理的言教有效。同时,家庭成员往往生活在一起,行为坐卧, 接人待物的情形都为子女耳闻目睹,子女也会按父母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古人重视身教的作用,习惯将自己的意志加在子女身上。他们往往用自己的理想来塑造下一代,把子女看成自己的一部分,对子女的要求更为严格,希望子女达到自己的水准,或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包拯曾告诉家人“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放归本家亡段之后,不得葬于大莹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子女幼小时期的社会化以模仿为主, 所以子女幼小时期应以身教方式为主进行教育。基于对身教重要性的认识,古人认为子女不良行为的形成在于长辈的榜样不良,而不在后辈。颜之推说“失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尔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颜氏家训所说的即上行下效,先有父母的行,后有子女的学, 父母不能以身作则,子女自然受其影响而学坏。
2、德育为先 甄别善恶 学习圣贤
古时候的先哲明确告诉下一代辨别善恶的方法。子女年幼之时, 缺乏识别能力, 难以辨别好事和坏事、好人和坏人,父母应加强子女的教育,让他们树立是非观念而向善去恶。朱熹在小学中谈到“陈忠肃公曰,幼学之士,完要分别人品之上下。何者是圣贤所为,何者是下愚所为之事,向善背恶,去彼取此,此幼学所学先也。”那么什么样的人是圣人呢?在传统家庭教育中,人们普遍认为孔子、孟子就是圣人,虽然年幼子女无法达到他们的水平, 但让子女知道他们就是圣人是应该的。这样子女就有了善恶的标准, 从而向圣人学习。
3、家庭教育善于运用体罚的方法
古代家庭教育中盛行体罚, 父母体罚子女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子女对父母的责打不但不能产生怨恨, 责打后更应该孝顺父母。《礼记.曲礼》中有言“怒而打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颜之推很赞成体罚,还在《颜氏家训》中举例赞扬“王大司母魏夫人, 性甚严正王在滥城时,为三干人将,年逾四十,小不如意,犹捶打之,故能成其勋业。” 这里王大司的母亲不仅儿子幼年时经常捶打,儿子做了官还不忘体罚。这种思想在封建社会相当流行。而今,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体罚不仅侮辱子女的人格, 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 它不仅使子女遭受皮肉之苦, 而且在精神上也会造成损害。绝大多数家庭已经很少依赖这种方法来教育子女。
4、提出教育孩子要提高其学习兴趣
古人提倡对子女教育要注意子女的兴趣, 顺着子女兴趣的发展趋势来引导。程颐说:教别人时没有歌与舞,别人肯定不愿意学。“教人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欲且教之歌舞, 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 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程颐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就可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各, 默化其粗顽。”

世界上每个国家的家庭教育都有其优势的地方,也有其需要提升的部分。传统的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培养出了很多杰出的人才,比如孟子、岳飞等,但是,中国式的家庭教育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1、过分溺爱:现在家庭6个大人一至二个小孩,许多父母就有意无意地娇惯、迁就、溺爱自己的孩子,宠成家里的“小皇帝”,百依百顺。这种溺爱,不是真正的爱孩子,反而有可能害了孩子。过分溺爱孩子,很容易使孩子养成骄傲、任性、自私、虚荣、孤僻等特点点,产生反社会的不良行为,甚至给家庭带来不幸。

2、过度掌控:这类父母很有权威感,孩子所有的事情必须听父母的,一味地命令式教育,严重扼杀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

3、物质至上:对于物质刺激是很多父母独有的杀手锏,比如考试成绩满分,给物质奖励,感觉学习是给父母学的,没有真正激发孩子的内动力。

4、棍棒教育:部分父母还在奉行 “不打不成才”、 “棍棒底下出孝子”等所谓的“至理名言”,实则忽略了和孩子的沟通,让孩子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5、目标模糊:很多中国父母对孩子未来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向缺乏远景性和阶段性,没有帮助孩子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孩子动力不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倡导父母能够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用我们无条件的爱帮助孩子建立幸福快乐的人生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家庭育儿亲子顾问。17年专注教育,助力家庭幸福!



传统的中国式家庭父母教育有哪些弊端?

我是80后,现在已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在面对教育孩子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时,我好像又回到了我的小时候,当我就像我的孩子这么大的时候,我的爸爸当时是如何教育我的,我常常在想当时那样的教育方式对我产生了那些影响?还有与我一起长大的同学,他们今天的性格是不是和昨天的教育有关?

要弄明白传统的中国式家庭教育有哪些弊端?首先必须知道传统的中国式家庭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都有哪些?

一、严厉的等级制度

传统的中国式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特别注重长辈和晚辈之别,和长辈在一起,晚辈不能坐着,必须站着,晚辈对长辈无条件的顺从,即使长辈错了,晚辈也必须照办。在长辈和晚辈之间,看不到温柔的一面,只有冷冰冰的严厉的各种要求。直到今天,我在面对领导的时候都感到特别紧张,这大概就是受传统教育的弊病之一。

二、棍棒教育

传统的中国式家庭教育,大多数父母主张“棍棒底下出孝子”,小时候如果哪个家长打孩子很厉害,周边的人都羡慕对孩子管的严。今天为人父母的我,深切的体会到这种教育方式带给孩子的伤害是多么的大。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养出的孩子表面上看都很听话,即所谓的乖孩子,这样的乖孩子,常常没有主见,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在棍棒教育之下,他们已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只有服从。由此可见,棍棒教育所产生的弊病就是葬送了孩子的想象空间和创造力。

三、学习成绩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小时候听的最多的就是“谁谁家的孩子学习好,长大肯定是当官的料,你不学习,将来就只有种地的份”。在中国式家庭教育的观念里,学习好的孩子什么都好,学习不好,什么都不好,在他们的眼里,除了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外,没有别的出路。这种教育理念的弊病是培养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除了学习他们什么也不会,走向社会,什么也不知道,连基本的社交能力也没有。



前一段时间,很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小别离》,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很受感动:你们的孩子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对自由生命的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在电视剧中,由海清饰演的朵朵妈,是个非常典型的中国式家庭父母。什么是典型的中国式家庭父母:孩子是我的,他得听我的话;孩子学什么,得由我来支配;孩子要干什么,也得由我支配;一切以考试为中心,中考、高考、重点大学等等诸如此类。
很明显,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父母的教育下,孩子是不需要自己做决定的。他那么小,什么事都不懂,怎么能自己做主。成天担心孩子安危,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打着口口声声为孩子好的幌子,实则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
其实,什么才是真的为孩子好?我想这一点大多数父母都没有考虑过。很多人更在乎的是孩子有没有考高的分数,反而他开不开心,想做什么,他在烦恼什么,很多事情要不要自己做主。身为生他养他的父母,很多人从来没考虑过“孩子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在自己的安排下,如何成为你所想要的人?
这也就产生了这个社会目前所最为普遍的一种孩子:模版式人生。反正每个孩子都是固有化管控,无非是奥数、学习等各类的补习班,一切以学习为重,同时稀里糊涂的给孩子报一大堆班,跟风式学习,别人学什么,你也跟着干什么;以别人家孩子为榜样,不停的催促“看看人家”。
长期下来,这种模式下的孩子很危险:

一内心很敏感、脆弱。一直被强迫式灌输,稍不遵从,要嘛就是父母的责骂,好了是个小绵羊,坏了是个大灰狼
二没有主动权和选择权。孩子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反正按照父母的来就好了
三没有特点、很同一化。我记得之前看过一则新闻,说现在的孩子基本都一样,没什么特色。其实孩子最珍贵的就是他们的个性,你要同一化,也埋没了自己孩子的优点。
四独立能力差,离不开父母,父母也离不开孩子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有两种教育方式:一是放养;二是驯养。
⦿ 一什么是放养,放养孩子的父母并不是不管孩子,而是更多让孩子自己做主。
其实我们都明白,并不是学习好就能代表一切,哪怕在将来社会上,也并不是学习好就能有好的工作。最重要的是什么:个人独自生活的能力。
父母不能跟着自己孩子一辈子,生活也处处存在着小别离,你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独立思考和选择的能力。
孩子总要离开父母,这是整个社会的必然规律。他总要出去闯荡,如何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道理引导式管控,会让孩子生活上、心理上更为健康。
有多少父母真的问过自己的孩子,他想要什么;又有多少父母,真的为自己的孩子考虑过。
⦿ 二是驯养,这类孩子就不用说了,好比养个小动物,让他按照自己的模式来。这一点在中国家庭的父母身上尤为明显。
很多父母有这样一个误区,孩子是我的,他必须遵循我的意见。其实父母在很多时候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物品,并不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你仔细想想,你养的宠物需要自己的动脑筋吗?不需要。
同理,这种管控模式下的孩子,习惯了听从父母的意见,他不需要有自己的意见,凡事按照父母的来,不听从就是错的。
长期下去,很容易造成孩子逆反的心理,要吗就是不适应社会,心理上和独立生活能力上不健康。
我个人是被父母放养的,更是在父母的道理式引导下成长的。
相比于其他孩子的不同,我上学时,不是父母强迫读书,而是自己主动性读。大学时,去哪个城市上学,学什么专业,只要是我自己喜欢的,父母从来不予以过问。工作了,留在哪个城市工作,要跟谁在一起,父母也全权交给我自己做主。我妈妈常说的一句话是:“你自己选择的路要自己做主,我能做的是教会你做决定。直到现在,我选择写作,也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
其实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最为幸福的,拥有好的心性,能独立的面对生活上的压力,这才是真的幸福。生活并不是你读好书就行了,它有着方方面面。如果孩子在这一层生活哲学上是空白的,很难想象他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没有谁可以跟着自己孩子一辈子,孩子总要长大,更要学会自己做决定。与其让他走你安排好的人生,不如引导他让他自己做选择。毕竟人生的路很长,怎么走,如何走,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这一切都得孩子自己去做决定。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写作,父母引导从不限制;我喜欢写小说,他们鼓励我,不担心耽误学习;我喜欢看课外书籍,他们反而很高兴。我在青春年少时,看了很多书,就连自己现在选择以写作为生,爸妈也觉得挺好的。生活,并不仅仅体现在所谓的稳定上,而是你是否拥有真正的快乐,在自己所选择的人生道路上。
“我不能跟你们一辈子,一切都得你们自己来“,偶尔我也会抱怨妈妈不管我,她老人家说什么,你总要自己走,自己做了决定就只能自己担着,这是责任。
直到现在我还是很感谢我的父母,如若不是他们的放养,我又怎能真正的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很多人说《小别离》这部电视剧很现实:的确在中国,孩子面临的升学压力太大;我们成年人都成日为生活所迫,更何况自己的孩子呢;如此压力,很容易让家长们盲目是从。
还有一种现象,父母们过多的以孩子为中心不放手,这到以后也很难放手。家长们也完全并没有去选择他们自己的生活,相反自以为为孩子忙碌了很多。孩子大了,他们的生活会很容易空虚,也受不了孤独,这一点在妈妈上很明显。长期下去,你会发现很变态,太听父母话的孩子家庭矛盾总会在日后显现,也会一连串出现什么婆媳矛盾、妈宝男、强迫性婚姻、两代隔阂。
为什么,父母管孩子管惯了,他怎能忍受得了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又怎能安心的在孩子成年后,即将成家时将他拱手给他人。父母惯性的把孩子当作了自己的私有物品,他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可是,谁家孩子不是如此呢。
与其说父母大爱,有的时候不得不说,太自私了。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按自己希望的方式不叫自私,要求别人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才叫自私。”
父母应该怎么做?道理式引导自己的孩子做主;从旁发现孩子的长处;培养他独立生活的能力,适应孩子成长的短暂别离;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不要过多的以孩子为中心。
引导孩子自己做决定,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能要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可以拿到。健康的生活作息,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
在这个社会上,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不是过别人的生活;而是遵循内心的选择,以求的自己精神上的满足,这才是真的幸福和快乐。

                                  一个有思想见地的家庭主妇。微信公众号:【天亮了】ID:yibao8690




传统的中式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以及周围的长辈,他们个个都抱着一个奶瓶,需要心智、认知还未发育成熟的婴幼儿处处去谦让他们 ,需要年弱的婴幼儿角色颠倒拿着奶瓶去喂养这一群长辈 。

  •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弊端,值得每位中国家长反思!
    答: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弊端,值得每位中国家长反思!1、 中国家长 很少表扬孩子 韩国的父亲、美国的母亲经常表扬孩子。据高中生自我报告,有53.7%的韩国父亲经常表扬孩子,其次是日本父亲、美国父亲,中国父亲居最后。另外,美国母亲最愿意表扬自己的孩子,其次是韩国母亲、日本母亲,中国母亲居末位。对比发现,...
  • “中国式家长”在教育上存在的哪些弊端呢?对孩子的伤害有哪些?
    答:对于孩子过度溺爱,给予孩子太大的压力,这样做容易导致孩子抑郁,导致孩子学习压力大,严重影响孩子成长。
  • 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答:所以在养育孩子和自己的事业形成冲突时,不少家长做出了痛苦而理性的选择。比如,有的妈妈为了陪伴幼小的孩子成长,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或出国工作的机会;有的妈妈为了延长哺乳期,宁可放弃高收入的职位或工作。这是家庭教育出现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 这是个积极的信息,有了这样积极的意识不等于有了条件,现在确实还有好多...
  • 中国式教育有何弊端,应该如何改进呢?
    答:第一、中国式教育素有“不打不成器”的传统。很多父母都会认为,孩子做错事打一顿就好了。所以在生活中,有些父母常常因为孩子调皮捣蛋、有意无意地对孩子进行棍棒式教育。更在平时生活中以故意“泼冷水”式教育,打击、嘲笑、各种不认同孩子。实际上这种“打击式教育”不仅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还会影响...
  • 中国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答:中国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三个问题:第一,对孩子期望太高,失望越大;中国人自古崇尚教育,“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少家长不切实际的期望,给了孩子巨大的压力。配图:孩子上兴趣班 第二,急功近利,对孩子急于求成。不少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才,给孩子报很多的课外...
  • 孩子的学习却累惨了家长,中国式教育有哪些弊端?
    答:现在的家长要是没有三头六臂,没有一些技能,都不能当爸爸妈妈了。而这种教育方式非常的奇特,爸爸妈妈也是无可奈何,看到别人的孩子回家后家长们每天辅导到深夜,自己也不能不下苦功夫呀,否则孩子就跟不上趟,学习成绩不好,自然也抬不起头来。这种中国式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不但将父母们累得...
  • 从《带着爸爸去留学》看中国式家庭教育,父母究竟做错了什么?
    答:适度,适量的关心可以让孩子有自由成长的空间,每个家庭都不一样,每个孩子他的状态都不一样,给到最好的教育,送孩子出国留学,想过孩子在面对异乡的环境会不会孤单吗?“跟踪”式的陪读是否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这些都是要去注意到的。对于孩子的教育,因材施教不仅仅是老师要遵守的,也是父母要学习...
  • 在你看来,我国家庭教育中最大的误区是什么?
    答:跟更有甚者,一些搞教育的人提出了胎教的概念,给未出生的孩子放音乐的,这其实毫无意义。隔着厚厚的肚皮孩子根本就听不到,何不让孩子安安心心的睡觉呢,尽是瞎折腾。第二,结果导向教育。一些家长只看孩子的考试成绩,只要考的好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一旦有些退步就鸡飞狗跳,这样的家长忽略了一个...
  • “中国式”家庭教育会毁了孩子,那哪些是“中国式”家庭教育?
    答:在这种双方不能缺少、又看不见的矛盾思想中,孩子们认为应该尽快逃离。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因为大部分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物,看不到孩子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觉得“该怎么办”,“觉得你该怎么办”,“一切都从自己的那种想法出发”。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弊端,父母越“爱”孩子,孩子越反抗,...
  • 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答:要解决家长强权问题,家长们需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个性发展。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在探索中成长,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家长也应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孩子共同进步。总之,中国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生养分离、竞争焦虑和家长强权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家长们需要努力寻找平衡,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