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主要矿产储量勘查有新的增长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10
(2)主要矿产储量有新的增长

积极推进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勘查工作,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08处,其中,能源矿产地50处,金属矿产地73处,非金属矿产地82处,水气矿产地3处。
2007年34种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初步统计结果表明,全国煤炭、石油、天然气、锰矿、铬铁矿、钒矿、铜矿、铅矿、锌矿、铝土矿、镍矿、钨矿、钼矿、金矿、银矿、磷矿、芒硝、盐矿、高岭土和石墨20种矿产查明资源储量有所增加,其中天然气、石墨和铝土矿查明资源储量增长幅度较大;而铁矿、钛矿、锡矿、锑矿、汞矿、铋矿、铂族金属、铌钽矿、稀土矿、硫铁矿、钾盐、菱镁矿、金刚石和膨润土14种矿产查明资源储量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钾盐和膨润土查明资源储量下降幅度较大。就15种重要矿产而言,绝大多数矿产查明资源储量有所增长(表3)。
能源矿产查明资源储量普遍增长,天然气增长幅度较大。全国煤炭查明资源储量为11990.08亿吨,比上年净增长3.4%;勘查新增447.67亿吨,其中内蒙古296.7亿吨,新疆81.5亿吨,贵州35.3亿吨;发现资源储量大于10亿吨的特大型煤矿矿产地14处,其中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五间房煤田53.4亿吨、新疆准东煤田奇台县西黑山43.2亿吨、内蒙古东胜煤田乌兰希里详查区37.0亿吨。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为28.35亿吨,比上年净增长2.8%,勘查新增2.49亿吨,新探明冀东南堡、大庆古龙、长庆姬塬三个亿吨级的大油田。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为32132.12亿立方米,比上年净增长7.1%,勘查新增2952.32亿立方米,其中松辽盆地1046.98亿立方米、四川盆地695.76亿立方米、鄂尔多斯盆地603.60亿立方米、塔里木盆地392.89亿立方米、渤海湾盆地149.69亿立方米,新探明吉林长岭、长庆神木、四川广安、塔里木大北、北方淞南等五处300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
表3 重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变化情况


主要金属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多数增长。在21种主要金属矿产中,铜、铝土矿、锰矿、铅矿、钼矿、银矿12种查明资源储量增长。
截至2007年底,全国铁矿查明资源储量为606.84亿吨(矿石),比上年净减少0.07%,勘查新增5.38亿吨,其中河北1.33亿吨,内蒙古1.12亿吨,山东0.92亿吨。铜矿查明资源储量为7108.35万吨(金属),比上年净增长0.86%,勘查新增116.95万吨,其中云南43.6万吨,新疆34.4万吨、福建16.3万吨。铝土矿查明资源储量为291022.9万吨(矿石),比上年净增长4.83%,勘查新增14765.9万吨,其中贵州5296万吨,河南4271万吨,云南4232万吨。金矿查明资源储量首次突破5000吨,为5090.87吨(金属),比上年净增长1.88%,勘查新增382.83吨,其中陕西97.1吨,吉林56.9吨,山东54.5吨。
主要非金属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增减各半。截至2007年底,全国硫铁矿查明资源储量为539876.76万吨(矿石),比上年净减少0.3%。磷矿查明资源储量为173.89亿吨(矿石),比上年净增长2.4%,勘查新增4.68亿吨,其中湖北1.87亿吨,云南 1.62亿吨,贵州 1.17亿吨。钾盐查明资源储量为83422.60万吨(KCL),比上年净减少5.3%,勘查新增8384.80万吨,主要是新疆勘查新增所致。

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改革的背景
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改革,以1999年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为标志,这项改革从1991年开始酝酿,其背景是:
(1)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轨的要求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出现了以下新情况:①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资主体多元化,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单一的中央财政投资形式,而国家作为投资者之一,几经改革,矿产地质勘查投资方向逐步转向战略性矿产地质勘查,勘查程度一般只到普查阶段;②矿产地质勘查市场逐步兴起,国家计划项目减少,非国家投资者通过市场寻找勘查单位,而勘查单位也逐步走上市场寻找勘查项目;③矿产地质勘查市场形成初期,一些投资者资金少,资源勘查范围小、周期短,有的投资者利用低勘查程度勘查报告进行矿山建设设计,甚至没有正规设计,而勘查和设计单位也在市场中采取灵活态度;④外国投资者进入我国矿业市场,带来市场经济国家的有关矿业法律、经济可行性评价方法、计算机技术及其他信息,同时也产生了不同体制、不同规范的交流障碍,如东、西方采用不同的资源储量分类体系,“储量”一词在我国是“原地储量”,不具有“经济可采出”含义的巨大差别,难以互相对比等;⑤我国投资者走出国门进入国际矿业市场,逐步适应国际上的惯例,也带回相应的信息。
这些情况冲击着我国的勘查规范,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促使我们必须考虑勘查规范的改革,首当其冲的是资源储量分类的改革。
(2)20世纪90年代勘查规范逐步调整、改革的基础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全国储委已经开始逐步调整、改革规范中一些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定,其核心是各级储量比例问题。
1989年储委工作简报第二期《金属矿产勘探报告审批经验交流简报》提出:“储量比例直接影响到矿山建设和生产的经济效益,也关系到地质勘探的经济效益和缩短勘探周期。在我国现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下,应兼顾两方面的经济效益。根据我国矿山生产的实际情况,各级储量比例应符合‘保证首期、准备中期、储备后期’的原则,使B+C级储量的比例与矿山建设规模挂钩,以满足投资还本为限。”这一观点是我国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改革迈出的第一步,是勘查程度适应市场需要的改革,是规范核心部位的改革。后来,该简报内容于1991年10月正式成为国家矿产储量管理局文件:《有关金属矿产勘探报告编写和审批中几个问题处理意见的暂行规定》;“保证首期、准备中期、储备后期”的原则于1992年写进了新的勘探规范总则。
90年代初,全国储委办公室开始探索对规范进行调整,1995年3月,全国储委第11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储委办公室起草的《调整规范要求,改革储量审批的意见》。该文件中对规范的主要改革有3点:
矿区应有总体控制,以满足矿山总体布置的要求,可分期分区段勘查,注重首采区勘查程度;在实行对口勘探的条件下,各级储量比例可据矿山生产规模与对口单位商定,首期开采所需的B、C级(煤为A、B级)矿产储量,一般应满足还本期或5~7年(大中型煤矿为10~15年)生产所需矿量要求;对小矿储量的审批要针对开发的实际,参照规范适度放宽。
这一文件的发布,实际上对勘探规范已经作出初步的,在当时也是重大的改革,尤其是对反映勘查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各级储量比例,在对口勘探情况下不再作具体要求,而是由开发单位确定,这就使矿业开发投资者在寻找合理的勘查程度与较小的开采投资风险之间的平衡点方面,得到了实际的决策权。同时也初步解决了在执行规范的长期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勘单位、矿山建设单位为了自身经费投入的利益,将主要用于参考的各级储量比例区间要求以及勘探工程间距等看得过于严重,以及储委审查过程中为了协调双方而被认为“执行的过死”的问题。这一改革得到工业主管部门、其他业主以及勘查单位的拥护,储量报告审查人员的审查尺度也更加灵活和实际。上述改革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1991年以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编制工作立项,开始探讨储量分类在新形势下的改革,研制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新分类标准。在起草过程中,广泛研究了国内外的资料,1994~1995年,开始酝酿彻底突破原苏联模式,迈出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为适应市场经济,确定靠拢国际惯例,参照美国的分类原则,草拟了勘查程度与经济分类组合后形成的储量-次经济资源和储量基础-次经济资源两个矿产资源分类分级表,但该稿因故未能送审。
上述的改革为1999年的重大改革奠定了基础。
(3)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的契机
1997年,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规范起草工作重新启动。在研究过程中,以1997年2月联合国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发布的《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为契机,我国分类规范的起草取得突破性进展。
联合国分类框架对我国矿产地质勘查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分类框架的文本看,它的制定是为“加强国家和国际层次上的交流,为有用的储量/资源提供更易理解且更准确的知识,并使在固体燃料和其他矿产品方面的投资更安全且更具吸引力”,“将有助于处于经济转轨中的国家按市场经济标准重新评价其固体燃料和其他矿床”。其服务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目的是十分鲜明的。
分类框架以地质评价阶段(地质保证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经济可靠性程度这三方面信息组成矩阵。它的三维形态为,水平轴(G轴)是地质评价阶段,纵轴(F轴)是可行性评价阶段,第三个轴(E轴)是经济可靠性。以这种分类原则,将所有可能存在的储量的种类和资源的种类进行了划分,将储量(由可行性评价证实的矿产资源总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分为证实的(111)和概略的(121+122)两个类别,将资源分为可行性(211)、预可行性(221+222)、确定的(331)、推定的(332)、推测的(333)、踏勘的(334)六个类别。储量/资源共划分为八个类别(类别编码为十个)。由于这一框架中三方面的信息反映了目前已掌握的所有影响分类的信息,全面满足了分类所需要的各类条件,考虑了所有可能存在的储量/资源的种类,因此,其分类方法可以说是十分科学的。
分类框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技术标准,也不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国际标准。分类框架只是建立一种机制,使储量/资源能够以市场经济条件为基础按照国际统一系统进行分类,允许各国现有分类名词融入其内,达到相互对比和兼容的目的,促进国际交流。它适应了经济转轨国家的需要,对我们的改革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新分类
在上述改革背景下,1999年,我国制定了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新的分类是以4个勘查阶段(勘探、详查、普查、预查)中获得的4种不同地质可靠程度(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和相应可行性评价(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概略研究)所获得的不同经济意义(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为主要条件,划分出基础储量和资源量。凡经济的和边际经济的,划为基础储量;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划为资源量;其中在经济的部分,以可采出为一个附加条件,从经济基础储量中划分出储量(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又以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将储量划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分类系统以不同的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经济意义为三个轴,将资源储量划分出16个类型,并给予编码。其矩阵形式见表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
3.新分类主要特点
(1)可行性评价作为分类的重要条件,强化了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
表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


这一特点是分类的最重要进步。过去,勘查获得的储量分为表内表外是有经济含义的,尤其是勘探阶段工业指标的论证,赋予了储量一定的经济意义(只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价格变化不大,一般也不考虑国际上价格的浮动,所以常被评论为“没有经济含义”、“经济意义不明确”或“不是动态”)。但在地勘单位将报告提交工业部门后,在矿山设计时,还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对勘查报告提供的储量重新评价,包括计算可采储量部分。1987年以后,勘查报告增加了技术经济评价部分,这虽然对不熟悉经济评价的地勘单位从经济角度认识勘查结果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仍然不能替代可行性研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因分部门管理,勘查工作不涉足可行性研究领域,储量分类条件不涉及可行性研究,其经济意义的确定有很大的局限性。现在,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将可行性评价作为资源储量分类必需的条件,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源储量分类的经济意义问题。
(2)抛弃原储量分类的储量的含义,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储量的概念
这一特点最具改革意义。过去我国固体矿产地质勘查中,“储量”一词的含义是指原地储藏量,而且在勘查各阶段、各种地质可靠程度(甚至预测资源),均只使用这一个名词,这与国际上市场经济矿业大国使用的储量的含义相去甚远。现在的新分类抛弃了原储量分类的储量的含义,“储量”一词严格地只用于经济可采部分,与国际通用的储量概念接轨。
(3)新分类是我国建立储量分类以来,涉及资源储量范围最完整的分类
新分类包括:与设计和生产相衔接的可采储量、在勘查阶段中形成的资源储量、矿产资源预测中使用的预测资源量。
1)与设计和生产相衔接的可采储量的使用,在我国其实已经存在,如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勘查中该类储量已经进入相关的分类中,在饰面石材勘查中也计算该类储量,只是在固体矿产储量分类规范中从未曾列入过。
2)在勘查阶段中形成的资源储量,这是过去我们研究储量分类的主体。通常所讲的我国矿产储量分类,是指全国储委1992年制定的勘探规范总则中的分类标准,但它仅是勘探阶段完成后,储量分为表内、表外,A、B、C、D、E级。相对新分类标准,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资源储量分类。
3)矿产资源总量预测中使用的预测储量,分为E,F,G三级(E级在1992年的勘探总则中被列为勘查储量的最低级别)。1959年全国储委制定的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中,曾经包括过该类储量,称为地质储量,后来在1977年、1992年的勘探规范总则中未再涉及。现在,它成为完整分类的一个部分。

2008年,加强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和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实施,矿产储量有新的增长。全国危机矿山找矿专项自2004年实施以来至2008年,累计安排勘查项目230项,35个项目新增资源量达大型或超大型以上,65个项目新增资源量达中型。平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13年,稳定矿山职工60余万人。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启动了试点项目并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可提交矿产地98处,其中大型11处、中型24处、小型63处。

对18种主要矿产资源储量(新上表)初步统计结果表明,截至2008年底,全国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铜矿、铅矿、锌矿、铝土矿、钨矿、锡矿、钼矿、锑矿、金矿、银矿、硫铁矿、磷矿和钾盐17种矿产查明资源储量有不同程度的勘查新增,只有稀土矿勘查减少。18种主要矿产勘查新增探明资源储量,其中,煤炭、天然气、铜矿、铅矿、锌矿、钼矿、锑矿、金矿、银矿勘查新增资源储量增长较大。

1)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储量略有增长,煤炭、天然气增长幅度较大

煤炭勘查增加资源储量761.33亿吨,其中内蒙古458.14亿吨、新疆216.71亿吨、陕西25.12亿吨。新上表大型矿产地23处,中型矿产地46处,合计69处,勘查增加资源储量650.40亿吨。勘查新增查明资源储量主要煤炭矿产地有: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红花尔基煤田东区(114.0亿吨)、内蒙古东胜煤田纳林希里煤矿(72.4亿吨)、新疆准东煤田吉木萨尔县帐南东勘查区(35.5亿吨)、新疆准东煤田奇台县奥塔乌克日什南井田(30.8亿吨)、新疆准东煤田奇台县大井南勘查区(29.4亿吨)。

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为28.92亿吨,比上年净增长2.1%,勘查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2.34亿吨,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大于5000万吨的盆地8个,其中西北塔河和长庆姬塬地质储量超亿吨。

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为34479.38亿立方米,比上年净增长5.6%,勘查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2709.57亿立方米,其中鄂尔多斯盆地801.40亿立方米、四川盆地686.76亿立方米、准格尔盆地267.26亿立方米、塔里木盆地392.89亿立方米。其中,西南合川、新疆克拉美丽和长庆苏里格为1000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

2)主要金属矿产除稀土矿外查明资源储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铁矿勘查增加资源储量14.20亿吨,其中内蒙古5.80亿吨、山东1.50亿吨和四川1.10亿吨。新上表大中型矿产地9处,包括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翁公山矿区铁矿详查区(3.28亿吨)、山东省汶上县张宝庄铁矿(1.63亿吨)。

铜矿勘查增加资源储量924.96万吨,其中西藏719.00万吨、广东103.40万吨、内蒙古31.80万吨。新上表大中型矿产地3处,勘查增加资源储量828.8万吨。新上表大中型铜矿产地有西藏墨竹工卡县驱龙铜多金属矿(719.00万吨)、广东封开县园珠顶铜多金属矿(98.00万吨)和河南唐河县周庵铜镍矿区(11.80万吨)等。

铝土矿勘查增加资源储量8541.80万吨,其中山西7796.80万吨、河南379.80万吨、贵州324.20万吨。新上表大中型矿产地4处,勘查增加资源储量5970.00万吨。新上表大中型铝土矿矿产地:山西沙墕铝土矿区(2635.00万吨);山西北故乡铝土矿区(1768.30万吨);山西瓷窑沟-临县矿区(830.30万吨);山西奥家湾铝土矿区(736.20万吨)。

铅矿勘查增加资源储量310.68万吨,其中内蒙古109.40万吨、西藏45.30万吨、甘肃32.20万吨。新上表中型矿产地9处,勘查增加资源储量156.90万吨。

锌矿勘查增加资源储量626.94万吨,其中内蒙古253.90万吨、云南68.90万吨、甘肃56.90万吨。新上表中型矿产地7处。

钨矿勘查净增加资源储量15.70万吨,其中吉林11.30万吨、青海1.60万吨、湖南1.10万吨,新上表中型矿产地1处。

锡矿勘查净增加资源储量10.71万吨,其中云南省3.85万吨、广东2.07万吨、广西1.25万吨,新上表中型矿产地2处。

表2 2008年度全国主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勘查新增统计表

钼矿勘查净增加资源储量144.56万吨,其中西藏35.60万吨、广东26.70万吨、吉林24.50万吨。新上表大中型矿产地12处。

锑矿勘查增加资源储量20.93万吨,其中贵州6.65万吨、西藏4.79万吨、甘肃1.28万吨,新上表中型矿产地4处。

金矿勘查增加资源储量416.42吨,其中甘肃70.00吨、山东60.70吨、内蒙古58.20吨。新上表大中型矿产地7处,勘查新增113.60吨。新上表资源储量大于10吨的大中型金矿产地:山东省莱州市新立矿床村西矿段(55~91线)(32.70吨);四川木里县梭罗沟岩金矿区(22.60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毕力赫矿区Ⅱ矿带15~40线岩金矿(21.00吨);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巴彦哈尔敖包矿区金矿(14.20吨);河南省唐河县周庵铜镍矿区(12.20吨)。

3)主要非金属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均有不同程度勘查新增

硫铁矿勘查增加资源储量3252万吨,勘查新增储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1625万吨)、广西(596万吨)和辽宁(268万吨),新上表大中型矿产地1处,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东升庙矿区三贵口矿段(1625万吨)。

磷矿勘查净增加资源储量4.76亿吨,其中湖北3.00亿吨、云南1.10亿吨、贵州0.60亿吨,新上表中型矿产地5处。

钾盐勘查增加资源储量3311万吨,其中青海3309万吨。



  • 1.矿产勘查与储量
    答:(2)矿产勘查取得新进展 对2010年度全国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铜矿、铅矿、锌矿、铝土矿、钨矿、锡矿、钼矿、锑矿、金矿、银矿、稀土矿、硫铁矿、磷矿和钾盐18种主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勘查增减情况和勘查新增大中型矿产地...
  • 我国国土资源大调查和矿产勘查取得的重要进展
    答:我国成矿地质条件有利,主要矿产资源总体查明程度约为1/3,多数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潜力较大。石油探明程度约33%,储量和产量增长具备资源基础。天然气探明程度约14%,1000米以浅的煤炭查明程度约37%,资源前景广阔。煤层气处于勘探初级阶段...
  • 我国地质找矿取得什么进展?
    答:姜大明介绍,过去的一年,中国地质勘查投入770多亿元,36种主要矿产储量实现增长,新增超亿吨的油田2个、超千亿方的天然气田2个、超千万吨的铅锌矿1个,页岩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7643亿立方米,实现年产能100亿立方米。与此同时,...
  • 全球固体矿产资源保证程度及供需形势
    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尽管世界矿业发展几起几落,许多国家对矿产勘查还是给予了较高重视,新探明了大量矿产资源。世界主要矿产资源的探明储量除铅、钾盐、萤石为负增长,铁、锰、锡、天然碱没有变化外,其他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石油、天...
  • 全球矿产勘查开发进入新一轮高潮
    答:在全球经济复苏,矿产资源需求旺盛,原油、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等矿产品价格大幅上扬等因素的刺激下,全球矿产勘查开发投资大幅度回升,矿产勘查呈现出新的快速发展之势。矿产勘查投资迅速增长,重要矿产资源储量增加,矿产勘查...
  • 主要矿种和重点地区矿产资源勘查取得重大突破
    答:贵州务正道地区大塘向斜北段铝土矿新增铝土矿资源量13359万吨,正安县旦坪铝土矿新增铝土矿资源量9842万吨,清镇—织金地区新增铝土矿资源量5831万吨;河南禹州煤田煤下铝(黏)土矿新增铝土矿资源量9190万吨。 5.铅锌矿 全国铅锌矿勘查...
  • 矿产资源形势
    答:煤炭勘查新增查明资源储量超过2000亿吨,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39.4亿吨,天然气2.30万亿立方米。与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前相比,45种主要矿产中有37种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增长;其中煤炭增长10.7%、天然气增长22.8%、铁矿...
  • 世界矿产资源勘查发展趋势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地矿工作结构主要包括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和基础地质工作,而当时环境地质工作在整个地矿工作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小。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地矿工作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基础地质工作在稳定中有所发展,矿产地质勘查比重与规模...
  • 河南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答:(一)矿产资源现状 截至2006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包括亚矿种为158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为78种(包括亚矿种为86种);已开发利用的为96种(主要矿产储量情况见表4)。 表4 截至2006年底全省主要矿种储量情况 (二)地质勘查投入与...
  •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的主要任务
    答:开展1:25万航空地球物理调查、区域重力调查、地球化学调查和区域地质调查,深化对重点成矿区带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认识,发现新的物化探异常、矿(化)点和矿化线索,圈定新的找矿远景区,更新一批国家基础地质图件,为全面推进矿产勘查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