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做到哪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应做些什么??

团结友爱互助共建和谐社会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分子。团结、互助、友爱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只有拥有这种优秀的品质,我们才能有机结合起来,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在校园,就在我们身边,团结互助友爱的行为随处可见。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我们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虽然我们班没有多少“重量级”选手,却奇迹般的夺得了好的成绩,同学们欢呼阿,跳跃阿!靠的是什么?是我们全班同学一颗颗无比团结友爱的心,想为班上争得荣誉。所以在非常紧要的关头,大家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动作协调,终于在那心惊肉跳的一瞬间,拼尽全力取得了胜利。不容易呀!这就是团结合作的力量!
以前学校组织了“帮助贫困学生捐款”的主题活动。让我们小学生多一份爱心,伸出援助的手,让那些贫困的同龄人也和我们一样,在鲜花和快乐中读书,也接受同样的教育。听到这消息后,同学们都踊跃地捐出自己平时积攒的零花钱,1元、5元、10元......有的同学甚至捐了100元!虽然我们捐的钱不多,但是滴水成河,表达了我们的一份爱心。我们在这么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真是幸福,可想想在那些偏远山区里的同学,别说读书,有的连吃饭都困难,这对他们多么不公平!也给社会带来不和谐,真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他们!
在我们校园生活中,也时常有一些不和谐的事情的发生。前不久,我们班的两位同学因为一件芝麻大点儿的事儿而伤感情。一个同学在做操时无心的手碰到了前面的同学,前面的同学以为是后面的同学在逗她,就回打了后面的同学,于是,她们就这样你一下,我一下真的打了起来。要不是同学及时制止,还不知会打成什么样呢。从那以后,他们互不理睬,有时还要找点小事报复,吵架。这件事一直延续了几个星期,其中一位同学还想转学呢!多亏同学把这事告诉了老师,老师把这两位同学请进了办公室,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耐心的教育,使这两位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来还成了互相帮助的好朋友。要是同学间互相谦让,互相容忍,宽宏大量,就不会有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同学们,让我们多一份关爱,少一些争执,多一份真情,少一些矛盾,让生活中不和谐的音符通通消失,让我们用团结互助奏出美妙的交响乐!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校园充满和谐,让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让大家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快乐的拥抱着,让我们感受到人性之善良的互通,频繁的亲情往来让我们激动不已。这种感知时常在我的心中静静的流淌……
作为新一代的中学生,我们更应该在呼吁共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努力学好科学知识的同时,与民族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让民族之花开遍祖国每个角落。



和谐社会,从我做起
和谐是什么呢?《说文》解释:和,相应也。《尔雅》解释:谐,和也。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那什么又是和谐社会呢?和谐社会简而言之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众所周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和谐社会”一词,现已成为当前国内政治主题词之一.对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家和万事兴”,安宁有序的工作生活,诚信公平的社会风气与丰富健康的文化娱乐就是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所以,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我们执政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目标,同样也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更是新时期农业系统中的每一位成员理所担当的光荣义务。
“和谐社会,从我做起”,我想,就应该从我们自身具体的农业行业的点滴工作做起。这里,我想起了古人说过的两句话:“仓廪实,知礼仪”,“五谷足而道方行”。它的意思是说:只有当一个国家的粮食仓库充实起来了,老百姓生活有保障了,那么,知书达理、诚信公平的社会风气才能形成并得到保证。粮食丰收了,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前人的这两句话说明了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稳定、和谐的农业环境才可能实现全社会的整体和谐发展。
所以,稳定是和谐的前提,稳定的农业更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备基础。安定有序的农业环境,就我们农业系统的工作来说,就是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资源、推进环保农业产业的发展等。具体而言,如何将农民的切身利益落到实处又是我们工作的关键。身为单位中的一员,这时更需要我自己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提高专业业务技能,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做到有所思、有所为。为我们这个稳定和谐的农业工作团队添砖加瓦。
“和谐社会,从我做起”,团结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俗语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毛泽东也曾经说过:团结就是力量。可以这么说,社会和谐的基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及在理解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团结精神。我们国家农业系统的发展历程,谱写的就是一曲曲艰苦创业、团结奉献之歌。所以作为新时期下的农业系统的一员,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创建一种和谐的同事关系,如何让团结精神贯穿于我们的行业工作,都是构成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今年夏天,重庆遭遇了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两个多月里,无情的旱魔疯狂肆虐着这块生养我们的肥沃土地,大地干裂,小河断流,稻禾枯萎。但3100万坚毅的重庆儿女并没有被无情的旱魔吓倒,而是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赈灾义演会场上,短短数小时,就收到了超过亿元的爱心捐款,奉献爱心的人群中,有捐款超过百万元的民营企业家,也有自己还在吃低保的困难户!这就是我们“团结友爱互助,共建和谐社会”最有力的行动!
理解是人与人之间消除隔阂、实现心灵对话的基础,是体现和谐社会对每一个个体的人的尊重,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团结精神又是建设和维护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如何使自己在利益诉求多样化的社会中摆正位置,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这里我想借用的古人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孔老先生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要总是担心和埋怨别人对自己的误解和非议,而应该首先提醒自己是否去理解了别人。如果我们大家真正领会、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一种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就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困难。
“和谐社会,从我做起”,现代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都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科学发展观就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彰显人与自然的平衡协调。所以,面对一个和谐社会的要求,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尊重自然,亲近自然,养护自然,不伤害一株绿色的生命,不浪费一滴宝贵的清水,都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夏天,让我们把空调温度调高1度,冬天再将空调温度调低一度,看起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可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累计起来就显出非同一般的意义。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能源,爱护自然。
大自然与人类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成熟的结果,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正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基础之上,深刻反映出和谐发展的主旋律。我们农业系统的每一个成员在保护自然资源、推进环保农业等诸多方面,任重而道远。承担起历史的重任,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幸运。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这是对我们古老而伟大祖国的赞颂,“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更是我对祖国未来的畅想。
如果说我们是绿叶,社会就是大树,没有她的支撑和陪伴,我们会在孤独中凋零;如果说我们是树苗,社会就是大地,没有她的养料和哺育,我们将在枯萎中死去。社会就是我们远行的始发点、休憩的驿站、永远的归宿。在她迈向和谐、美好未来的步伐中,我们将是她不知疲倦的足音回响。


八荣八耻走进校园
——谈友爱、和谐、文明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至理名言。然而,在当今时代不断进步的同时,若在热爱祖国与危害祖国之间,崇尚科学与愚昧无知之间,团结互助与损人利己之间,诚实守信与见利忘义之间,艰苦奋斗与骄奢淫逸之间,等等的这一系列荣辱界限在很多人心目中已悄悄模糊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八荣八耻为代表的正气之风迅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同时也走进校园。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位耻。学校是一方充满了浓郁文化气息的净土,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凝聚 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一棵参天大树也是由你、我、他共同栽培的,在学习上,你帮我,我帮他,团结互助靠大家,在比赛中,你努力,我加油,互相帮助是一家,在生活中,决不乱吐痰,乱扔纸,损人利己真可耻。
以遵纪守法位荣,以违法乱纪位耻。在社会上要依法行事,在校园里,要按规章制度办事。举止文明,遵守公德,有这样一首童谣:“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走进烤鸭店,口水流下三千尺,摸摸口袋没有钱。”很难想象,这是从学生口中飘出来的,许多家长和老师也只能苦笑着摇头。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在学校不学好礼仪制度,在社会上如何立足?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位耻。学生就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要学会奋斗拼搏积极进取,在学习中勇于探讨,知难而进,永不言败。要学会的是在沉没中爆发而不是在沉默中灭亡。要在失败中爬起而不是放弃,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有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
泱泱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孕育着十三亿中华儿女,是与非,荣与辱,泾渭分明,忆往昔,多少学子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还看今朝,又有多少青年一代在成长,让我们奏响时代的最强音,反对八耻,牢记八荣,争做讲文明,守礼仪的中学生。


共筑校园和谐的蓝天(演讲稿)
和谐,多么美好的一个词语,多么美好的意境。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和谐吧:春风是和谐的,她使坚冰融化,万物复苏,把人们带到美好的季节;春雨是和谐的,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往今来,和谐思想绵绵不绝。从孔子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到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从洪秀全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方案,到康有为描绘的“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社会状态,从孙中山“大同世界”的理想,到毛泽东“环球同此凉热”的追求,悠悠中华几千年,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无不推崇团结互助的理念,和谐社会始终是人们最崇高的理想。 和谐就是融洽和睦、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应该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社会。但现实生活中,由于许多同学、思想觉悟、价值观念、利益追求、兴趣爱好的差别,有些人的行为方式不利于团结互助,甚至一些损人利己现象也时有发生;还有的同学喜欢搞小自由主义,当面不说,背后乱说,班级不说,校外乱议论,导致同学与同学之间互相猜疑,引起同学之间不和睦;甚至有的同学把社会上一些:惟利是图,损人利己,爱占便宜;甚至于尔虞我诈、坑蒙拐骗的行为,也或多或少的带到了校园,这样不仅可耻,简直可以说是道德的囚犯。胡总书记把“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提出来,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校园文化,我们中学生在这个富有感召力的今天,我们应该做的是;同学之间要和谐,要团结友爱互助;校园要和谐,构筑一个团结友爱、文明向上的和谐校园。 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有没有团结互助的道德风尚,是判断一个群体是否健康、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弘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美德。 是啊!我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仁爱”、行“友善”、重“人和”的传统美德。我们新一代的中学生应该传承这些传统美德、今天要为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努力,明天我们要为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而付出,这是历史付与给我们的重任!这是时代付与给我们的使命!
参考资料:不是自己写的

作为大学生,首先要从小做起,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还有就是从学习,从思想,从素质,从道德等方面入手,这是自身。另外就是,创建一个很好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来谈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大的表现就是经济的高速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需要从政治、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从经济角度看,构建和谐社会主要应把握如下几点:

构建和谐社会要抓住服务业这个薄弱环节,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从经济角度看,和谐社会是一个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是建立在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基础之上的经济富裕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来不断增强物质基础。按照世界银行划分的标准,人均GDP550美元以下是低收入国家,550美元到2550美元算中等收入国家,2550美元到7900美元是高收入国家。我国2004年年人均GDP达到1269美元,开始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实现人均GDP3000美元,我国将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发展是硬道理,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要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核心,实现经济繁荣富强。从横向对比来看,虽然我国人均GNP的年增长率很高,但人均GNP的起点低,年增长量绝对值很小,如果不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与世界经济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将继续扩大 [1] 。从国内情况来说,要实现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GDP至少要保持年均增长7.2%的速度。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现代化将面临经济质量改善、结构优化和国际竞争力增强三大瓶颈,其中,重中之重是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就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来看,农业的需求弹性较低,国际竞争力也不高,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进一步降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年均增长11.7%,这是一个相当高的速度,今后再保持这样的高速度绝非易事。服务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有潜力的领域,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服务业比重就一直徘徊在33%至34%左右。2004年我国三大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5.2∶53.0∶31.8[2],服务业产出占GDP的比重比2002年下降了1.8%,也就是说经济结构调整还没有与增长率提高同步,服务业对GDP的贡献本来就不高、而且还在降低。服务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人均GDP较高的国家,其服务业的产出与就业比重也相对较高。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首先是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的农业经济时代;其次是第二产业逐渐成为GDP的主要构成部分的工业经济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第二产业一统天下的地位又逐渐被服务业所取代的后工业化时代,由于信息产业成了服务业的重要组织部分,因而又称为信息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服务业比重的提高是劳动分工发展和深化的自然结果,服务业效率和水平的提高对其它产业提高效率和增强竞争力有重要意义。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业作为潜力最大的产业能否有突破性地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我国服务业发展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和增长速度趋缓等矛盾,致使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占的比重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目前,全世界第一产业占5%,第二产业占32%,第三产业占63%。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其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差距也很大:34个低水平国家为36%,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0%,22个高收入国家为65%。而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的服务业产出比重已经上升到70%以上。我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形成全面协调、健康稳定的社会,服务业的比重应达到50~60%左右[3]。能否实现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也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产品的需求是有限的,而对服务的需求则是无限的,服务业具有无限的商机。目前,我国服务业还比较落后,我国产业结构相当于下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与上中等收入国家有一定距离,与高收入国家差距更远。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我国服务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发展服务业除了要靠有关的政策环境、人力资源、资金、技术外,最有效的办法是开放。开放提供了加快我国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竞争力的重要机遇,有利于服务业的改革、创新和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环境的改善,扩大开放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各类服务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服务业已成为我国继续大规模吸引外资的新热点,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放宽市场准入,优化市场环境,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充分发挥服务业在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重大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要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居民主要通过就业参与社会经济生活、获得收入来源、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充分就业,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就、分享经济增长成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无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同时也对我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大的挑战。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且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今后10年内我国劳动力总供给将会增加到7.8193亿的峰值,此后缓慢下降,到2020年可降至7.7574亿;按照7%~8%的经济增长率和比较理想的0.1707就业弹性系数测算,20年内劳动力总需求将从5.761亿增长到7.414亿。也就是说,大概在15~20年后我国的就业矛盾才有望缓解。我国不仅劳动力人口总量大,而且结构也很不完善。在全部劳动人口中农民所占比例高达70%左右,而英国早在1992年农业的就业比重已降为2%,德国和美国为3%,在日本为7%,韩国也仅为17%。与此同时,我国目前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只有27.7%,世界大多数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一般为45%左右,发达国家大都在70%左右。全面小康社会农业劳动力也不能超过15%,农村人口不能超过50%,而第三产业要超过45%。如果我国服务业就业比重达到45%左右,就可以吸纳1.3亿人就业,这意味着可以基本上解决今后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富裕劳动力。目前,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的就业开发不足,导致就业的不充分和同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同时并存,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因此,我国要加强农业,提高农业的效率和效益,大幅度转移农业劳动力,同时要大力发展服务业以吸纳劳动力就业。

要充分认识服务业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服务业的重要性。我国服务业整体落后,而现代服务业更落后。2003年在我国服务业中,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比重约占40.6%,加上传统服务产品比重仍然较大的金融保险业,整个传统服务业比重仍超过58%,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研、技术服务业,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等商务服务业发展缓慢,总比重仅30%左右。为生产服务的信息、科技服务等服务业发育滞后,已成为工业企业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处于我国目前这样的发展阶段,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丰富,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是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传统服务业,或是向一些资本密集的高新科技产业中劳动力使用比较多的现代服务业领域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其实,服务业投资少、回报快、没有污染,又能极大地增加就业,只要深化改革、扩大开发,政策因势利导、消除影响服务业的各种体制性障碍,宏观控制导向明确、手段有力,服务业相对容易发展起来,就业问题也会随之缓解并逐步得到解决。

构建和谐社会,要把扩大就业作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而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以保证经济不断发展、缩小三大差别、实现社会稳定,确保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第一、二产业的有机构成大幅提高,劳动力由农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服务业将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广开就业门路。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企业规模上,注重扶持中小企业;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就业方式上,注重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对提供新就业岗位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概括地说,要以人为本,千方百计促进充分就业,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要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和谐是一个公平、公正、结构合理,社会各阶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互惠互利,各自的利益都能得到基本满足,各阶层间的利益关系能够不断得到协调的社会。目前,我国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导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摩擦和冲突增多,有的还比较激烈。据世界银行1997年发布的一份题为《共享不断提高的收入》的报告显示,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是0.28,到1995年是0.38,2004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269美元,基尼系数超过0.45。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0.4为国际公认的警戒标准。因而,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极不合理。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要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使居民的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差别缩小,使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相对差距缩小,力争到2020年使基尼系数降到0.4以下,使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同时,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城乡居民总体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提高,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的文明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支持和扶助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要加强对过高收入的税收调节,规范垄断行业收入,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取缔非法收入。目前,我国企业的税负特别是名义税率是较高的,但实际上税收效率不高,企业偷税逃税现象严重;相反,国家征税成本很高,这实际上减少了国家可以用于再分配的财力。同时,个人收入所得税,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高收入群体税收的征缴存在很多漏洞,个税还未形成调节贫富差别的有效机制。因此,建立利益均衡机制首先是要改善国家的再分配。在最近的两年中,国家再分配有向农村和城市弱势群体倾斜的趋势,但力度仍然有限。现在迫切的问题是要增加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农村基础教育及医疗的投入。今后,要通过建立城乡一体化的面向所有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体系,消除城乡差距中贫困居民受助权益的不平等,并使贫富差距扩大化趋势得到相应的控制;通过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并扩大到应当覆盖的全体劳动者,解除劳动者的养老、失业、疾病医疗、职业伤害等后顾之忧,并使之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获得相应的安全保障;通过动员各方力量,大力发展各项社会福利事业,满足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等不断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并使其生活质量得到相应的改善。总之,只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保障体系,社会才能保持和谐,经济才能持续发展,文明才会不断进步。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社会阶层差距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从国际经验看,最稳定的社会应该是中间社会阶层占多数的社会。在政治上,中等收入阶层是现行政策拥护者,是政治上的稳定力量;在经济上,他们是稳定的消费群体,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文化上,他们都有一定的文化资本,特别是随着新的中等收入阶层加入,如,医生、律师、教师等中等收入阶层的加入,这个阶层拥有的文化资本越来越多。中等收入阶层的扩大,会带动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提高,形成稳定的“橄榄型”的社会结构。这种橄榄型社会结构,是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2004年中等收入阶层比重为20%,与发达国家的40%还有不小的差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测算标准,我国家庭财产在15万元至30万元之间的中等收入阶层,正在以每年1%的比重增长,呈加速成长态势。预计到2020年中等收入阶层比重有望达到40%。如果到达这个比例将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今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要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逐步构筑稳定合理的社会结构,形成稳定的社会中间阶层。

构建和谐社会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优美环境

构建和谐社会,既要实现经济富裕,又要保持环境优美。在上一个世纪一百年中,占世界人口15%的国家先后实现了工业化,但是他们消耗了世界的60%的能源、50%的资源。在新世纪开始的这一百年,另外85%人口的国家有相当一部分,包括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也要陆续完成工业化的任务,这样人类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极大资源和环境挑战。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资源约束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然而,我国数量扩张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至今没有根本转变,GDP的高增长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来维持。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的GDP增长了10多倍,而矿产资源的消耗增长了40多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牺牲环境的代价支撑了GDP翻两番。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使按照能源再翻一番测算,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而且环境也难以承受。由于我国人口密集,加之多年来许多地方片面强调增长速度,忽视了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科学技术的落后和投入的不足,我国的环境质量总体上仍处于恶化之中。靠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经济虽发展了,但环境恶化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并没有真正提高,这有背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目前,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为35%左右。据测算,我国能源利用率若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0万吨左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若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排放烟尘近4000万吨,这将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水环境每况愈下,大气环境不容乐观,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农村环境问题严重。大量事实表明,水、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大量产生,与资源利用水平密切相关,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存在内在联系。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保持优美环境的根本出路。

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构建和谐社会,既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又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在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1/3、铜产量的1/2、纸制品的1/3来自于循环使用。水的循环利用更为普遍,一些发达国家在17个产业部类的生产中,水资源的消耗速率已达到“零”增长,有的已实现负增长。美国用铝废料生产的再生铝,占其总产量的50%以上。巴西铝饮料罐的回收率高达85%,日本为82.5%,美国为55.4%。我国如果采取强化节能的措施,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再生铝比重如果能从目前的21%左右提高到60%,就可替代3640万吨的铝矿石需求。研究表明,到2020年使万元GDP能耗由2002年的2.68吨标准煤降低到1.54吨标准煤,那么能源消费总量就能控制在30亿吨标准煤;。这将非常有利于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和保持家园优美。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出路。

总之,和谐社会是一个经济富裕的社会,是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环境优美的社会,是实现充分就业,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公平合理文明的社会。

1.最个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必须促进4个文明协调发展
3.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坚持以人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根本
5.正确处理改革 发展 稳定的关系 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6.深化改革 扩大对外开放 在发展中解决各种社会矛盾
7.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等

  •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
    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什么?
    答:一、科学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要义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更加注...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坚持什么
    答:和谐社会建设要依靠人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和谐社会建设者和享有者的主体地位,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以人为本贯彻始终,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
  •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原则是什么_百度知 ...
    答:总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做到哪些
    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需要从政治、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促进...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有?
    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有: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第五,...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答: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优化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第三,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要...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什么 为什么
    答:1、重点是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2、以人为本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胡锦涛同志强调:“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人们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