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6
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联系,反对两种错误观点:(1)用虚构的主观联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2)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取消本来存在的联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联系无法改变(尽管规律性的联系无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首先要搞清发展的实质,然后答出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三个要点:(1)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3)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其中第三个观点与现实结合更为紧密。
3、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源泉、根本动力,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求我们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既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注意:入世、扩大内需政策、改革开放、下岗职工转变再就业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问题均可与此要点相结合。
4、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质变更重要)。要求我们(1)坚持适度原则;(2)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3)重视量的积累。
注意:上述三点分开考查的概率较大。要特别注意“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
5、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三点理由略),但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三点理由略)。要求我们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注意:凡是不容易做成的事情都要联系此要点,比如入世、申奥等的艰辛。既然不容易做成的事情往往也是需要经过长期量的积累的事情。这样4和5两个道理思考时就可以统一起来了。
6、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7、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学会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9、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10、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上述十个方面归结起来就是要用联系的、全面的(矛盾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也就是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自然界的相互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各种事物相互作用的整体,也是各种作用过程的集合体。一切自然事物,小到原子、基本粒子,大到银河系、总星系,复杂到人、生物圈以至于社会圈,都是由各种不同要素组成的系统。自然界通过这些要素本身相互作用以及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整体的功能和特性。这也是一个信息反馈的过程。物质系统可能通过负反馈调节输入而保持相对的稳态,也可能通过正反馈打破旧的稳态,建立新的稳态或趋于毁灭。因此,在这种动态作用过程中,每一层次的系统都会突现新的组合方式,具有更高的组织性,形成不同层次的物质形态。但是,不同层次的系统又有同构性。事物作为开放系统,处于内部和外部作用中,并且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自我组织的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它们之间的不同仅仅是组织水平高低的问题,通常所谓的“目的性”无非是这种组织性的表现。不同的物质形态之间,首先是无机物同有机物之间、非生命同生命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并不存在神秘的“隐德莱希”、“活力”等等。物质结构每一层次的整体功能,也意味着趋向于更高层次的潜在可能性,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确实会导致新的层次的突现。正因为如此,物质结构的无限层次,正好对应于发展过程的无穷系列;宇宙的空间结构图式,正好对应于宇宙在时间中的进化图景。
人和自然的统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同自然的关系,即人不是作为自然现象的单纯旁观者,而是自然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不仅自然界到处打上了人的烙印,而且人也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改造自己。新的技术革命延长了人脑,使人类有可能预见到自己活动更远的社会后果,更自觉地调节人同自然的关系。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人对自然的态度: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无限制地向自然界索取,而必须不断调节自己同自然的关系,使之和谐统一,并在这个前提下满足自己的需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主张人和自然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们只能在人同自然的相互作用中认识自然界以及认识人自己,建立人同自然相统一的辩证世界图景。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两大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是内容和形式、偶然和必然、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可能和现实。

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需要承认矛盾,即承认事物是对立统一的,学会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并不等于说其他的次要矛盾就可以忽略不管了,在集中力量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时,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才是正确的态度。

如果失去重点和中心,“眉毛胡子一把抓”,那就是形而上学的“均衡论”;反之,如果只抓重点和中心,不顾次要矛盾,搞“单打一”,又会陷入形而上学的“一点论”。

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就是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善于分析事物的必然联系,尊重事物的客观性,同时也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坚持联系的观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既全面又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做到既着眼于整体,又重视局部。

扩展资料:

唯物辩证法

该部分回答了“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它通过阐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和发展的两个观点,进而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观点、三大规律、五对范畴”。

包括普遍联系的观点中关于系统及其整体性、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普遍联系的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度的含义及其认识意义。质量互变规律的内涵及其方法论意义。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即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原理。它内含以下内容: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矛盾的转化原理以及二者之间的综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克思主义哲学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联系,反对两种错误观点:(1)用虚构的主观联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2)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取消本来存在的联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联系无法改变(尽管规律性的联系无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首先要搞清发展的实质,然后答出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三个要点:(1)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3)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其中第三个观点与现实结合更为紧密。
3、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源泉、根本动力,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求我们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既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注意:入世、扩大内需政策、改革开放、下岗职工转变再就业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问题均可与此要点相结合。
4、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质变更重要)。要求我们(1)坚持适度原则;(2)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3)重视量的积累。
注意:上述三点分开考查的概率较大。要特别注意“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
5、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三点理由略),但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三点理由略)。要求我们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注意:凡是不容易做成的事情都要联系此要点,比如入世、申奥等的艰辛。既然不容易做成的事情往往也是需要经过长期量的积累的事情。这样4和5两个道理思考时就可以统一起来了。
6、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7、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学会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9、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10、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上述十个方面归结起来就是要用联系的、全面的(矛盾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也就是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首先要搞清发展的实质,然后答出用发展观点看问题。
3、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源泉、根本动力,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求我们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既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注意:入世、扩大内需政策、改革开放、下岗职工转变再就业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问题均可与此要点相结合。
4、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质变更重要)。
5、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三点理由略),但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三点理由略)。要求我们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注意:凡是不容易做成的事情都要联系此要点,比如入世、申奥等的艰辛。既然不容易做成的事情往往也是需要经过长期量的积累的事情。这样4和5两个道理思考时就可以统一起来了。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联系,反对两种错误观点:(1)用虚构的主观联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2)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取消本来存在的联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联系无法改变(尽管规律性的联系无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首先要搞清发展的实质,然后答出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三个要点:(1)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3)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其中第三个观点与现实结合更为紧密。
3、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源泉、根本动力,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求我们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既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注意:入世、扩大内需政策、改革开放、下岗职工转变再就业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问题均可与此要点相结合。
4、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质变更重要)。要求我们(1)坚持适度原则;(2)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3)重视量的积累。
注意:上述三点分开考查的概率较大。要特别注意“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
5、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三点理由略),但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三点理由略)。要求我们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注意:凡是不容易做成的事情都要联系此要点,比如入世、申奥等的艰辛。既然不容易做成的事情往往也是需要经过长期量的积累的事情。这样4和5两个道理思考时就可以统一起来了。
6、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7、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学会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9、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10、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上述十个方面归结起来就是要用联系的、全面的(矛盾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也就是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矛盾统一的角度看任何问题。

  • 如何用唯物辩证法相关内容解决身边问题
    答:我们需要化矛盾为动力,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适度休息、调整作息习惯、加强锻炼等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从疲惫感中得到解脱,重新恢复学习和工作的斗志。例二:解决与他人沟通困难的问题 在交际中,有时难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观点,也难以接受别人的观点。这时,我们可以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认识到人与...
  • 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分析问题,最好能举个例子
    答:总特征方面,考发展的可能性大些,如科学发展观。三大规律方面,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所以每考必出。对立统一规律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四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或对立和统一,这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或共性和个性,这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质量互变规律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两种...
  • 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青少年上网问题
    答:1、从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看,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青少年接触网络是时代、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 2、从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看,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存在,处处存在,青少年上网有利有弊,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关注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统筹兼顾 ...
  • 怎么来用唯物辩证法解答,应从那方面来解答!
    答:【以下是总结的知识点,如果是材料分析题,就要先把唯物辩证法的所有知识点在脑海里捋一遍,因此 需要你把课本背熟理解透彻了。然后再根据材料把涉及到的原理、方法论回答上即可,尽量把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点都与材料强行一一扣上,就是每一句知识点或黑体字,都要对应材料里的一句话,这样容易答的全面得...
  • 如何运用好辩证思维
    答:要想更好地运用辩证思维,首先是要坚持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即要坚持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能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看问题,这样才能让我们在面对复杂局面的时候能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有效解决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补充资料:辩证思维能力就是用矛盾...
  • 唯物辩证法有哪些方法论?
    答: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③普遍性原理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④特殊性原理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即矛盾的...
  • 什么叫辩证地看问题?
    答:明确辩证地看问题的几个重要角度 1、联系和发展的角度。联系是发展是客观事物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力戒用孤立和静止的观点(即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2、三大规律的角度。包括运用关于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
  • 怎样用唯物辩证观点看问题
    答:自然界的相互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各种事物相互作用的整体,也是各种作用过程的集合体。一切自然事物,小到原子、基本粒子,大到银河系、总星系,复杂到人、生物圈以至于社会圈,都是由各种不同要素组成的系统。自然界通过这些要素本身相互作用以及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整体的功能和特性...
  • 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矛盾?
    答:在大学中,学业问题,依然是一个首要问题,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不一样的,而大学生活中抓住了主要矛盾才能抓住大学的重心,才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有一个充实的大学生活。同小学,初中,高中生活相比,大学没有父母的看管,老师的督促,考试虽然还有,但是要想不挂科也是不难的。于是...
  •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答: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1、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反对以片面或孤立的观点看问题。2、矛盾(即对立统一)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所谓矛盾,在辩证法中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矛盾的双方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