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联系,反对两种错误观点:(1)用虚构的主观联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2)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取消本来存在的联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联系无法改变(尽管规律性的联系无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首先要搞清发展的实质,然后答出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三个要点:(1)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3)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其中第三个观点与现实结合更为紧密。
3、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源泉、根本动力,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求我们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既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注意:入世、扩大内需政策、改革开放、下岗职工转变再就业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问题均可与此要点相结合。
4、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质变更重要)。要求我们(1)坚持适度原则;(2)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3)重视量的积累。
注意:上述三点分开考查的概率较大。要特别注意“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
5、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三点理由略),但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三点理由略)。要求我们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注意:凡是不容易做成的事情都要联系此要点,比如入世、申奥等的艰辛。既然不容易做成的事情往往也是需要经过长期量的积累的事情。这样4和5两个道理思考时就可以统一起来了。
6、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7、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学会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9、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10、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上述十个方面归结起来就是要用联系的、全面的(矛盾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也就是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自然界的相互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各种事物相互作用的整体,也是各种作用过程的集合体。一切自然事物,小到原子、基本粒子,大到银河系、总星系,复杂到人、生物圈以至于社会圈,都是由各种不同要素组成的系统。自然界通过这些要素本身相互作用以及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整体的功能和特性。这也是一个信息反馈的过程。物质系统可能通过负反馈调节输入而保持相对的稳态,也可能通过正反馈打破旧的稳态,建立新的稳态或趋于毁灭。因此,在这种动态作用过程中,每一层次的系统都会突现新的组合方式,具有更高的组织性,形成不同层次的物质形态。但是,不同层次的系统又有同构性。事物作为开放系统,处于内部和外部作用中,并且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自我组织的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它们之间的不同仅仅是组织水平高低的问题,通常所谓的“目的性”无非是这种组织性的表现。不同的物质形态之间,首先是无机物同有机物之间、非生命同生命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并不存在神秘的“隐德莱希”、“活力”等等。物质结构每一层次的整体功能,也意味着趋向于更高层次的潜在可能性,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确实会导致新的层次的突现。正因为如此,物质结构的无限层次,正好对应于发展过程的无穷系列;宇宙的空间结构图式,正好对应于宇宙在时间中的进化图景。
人和自然的统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同自然的关系,即人不是作为自然现象的单纯旁观者,而是自然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不仅自然界到处打上了人的烙印,而且人也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改造自己。新的技术革命延长了人脑,使人类有可能预见到自己活动更远的社会后果,更自觉地调节人同自然的关系。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人对自然的态度: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无限制地向自然界索取,而必须不断调节自己同自然的关系,使之和谐统一,并在这个前提下满足自己的需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主张人和自然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们只能在人同自然的相互作用中认识自然界以及认识人自己,建立人同自然相统一的辩证世界图景。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两大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是内容和形式、偶然和必然、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可能和现实。

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需要承认矛盾,即承认事物是对立统一的,学会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并不等于说其他的次要矛盾就可以忽略不管了,在集中力量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时,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才是正确的态度。

如果失去重点和中心,“眉毛胡子一把抓”,那就是形而上学的“均衡论”;反之,如果只抓重点和中心,不顾次要矛盾,搞“单打一”,又会陷入形而上学的“一点论”。

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就是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善于分析事物的必然联系,尊重事物的客观性,同时也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坚持联系的观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既全面又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做到既着眼于整体,又重视局部。

扩展资料:

唯物辩证法

该部分回答了“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它通过阐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和发展的两个观点,进而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观点、三大规律、五对范畴”。

包括普遍联系的观点中关于系统及其整体性、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普遍联系的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度的含义及其认识意义。质量互变规律的内涵及其方法论意义。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即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原理。它内含以下内容: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矛盾的转化原理以及二者之间的综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克思主义哲学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联系,反对两种错误观点:(1)用虚构的主观联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2)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取消本来存在的联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联系无法改变(尽管规律性的联系无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首先要搞清发展的实质,然后答出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三个要点:(1)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3)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其中第三个观点与现实结合更为紧密。
3、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源泉、根本动力,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求我们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既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注意:入世、扩大内需政策、改革开放、下岗职工转变再就业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问题均可与此要点相结合。
4、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质变更重要)。要求我们(1)坚持适度原则;(2)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3)重视量的积累。
注意:上述三点分开考查的概率较大。要特别注意“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
5、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三点理由略),但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三点理由略)。要求我们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注意:凡是不容易做成的事情都要联系此要点,比如入世、申奥等的艰辛。既然不容易做成的事情往往也是需要经过长期量的积累的事情。这样4和5两个道理思考时就可以统一起来了。
6、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7、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学会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9、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10、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上述十个方面归结起来就是要用联系的、全面的(矛盾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也就是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首先要搞清发展的实质,然后答出用发展观点看问题。
3、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源泉、根本动力,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求我们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既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注意:入世、扩大内需政策、改革开放、下岗职工转变再就业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问题均可与此要点相结合。
4、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质变更重要)。
5、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三点理由略),但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三点理由略)。要求我们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注意:凡是不容易做成的事情都要联系此要点,比如入世、申奥等的艰辛。既然不容易做成的事情往往也是需要经过长期量的积累的事情。这样4和5两个道理思考时就可以统一起来了。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联系,反对两种错误观点:(1)用虚构的主观联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2)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取消本来存在的联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联系无法改变(尽管规律性的联系无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首先要搞清发展的实质,然后答出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三个要点:(1)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3)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其中第三个观点与现实结合更为紧密。
3、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源泉、根本动力,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求我们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既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注意:入世、扩大内需政策、改革开放、下岗职工转变再就业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问题均可与此要点相结合。
4、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质变更重要)。要求我们(1)坚持适度原则;(2)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3)重视量的积累。
注意:上述三点分开考查的概率较大。要特别注意“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
5、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三点理由略),但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三点理由略)。要求我们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注意:凡是不容易做成的事情都要联系此要点,比如入世、申奥等的艰辛。既然不容易做成的事情往往也是需要经过长期量的积累的事情。这样4和5两个道理思考时就可以统一起来了。
6、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7、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学会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9、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10、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上述十个方面归结起来就是要用联系的、全面的(矛盾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也就是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矛盾统一的角度看任何问题。

  • 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
    答: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联系,反对两种错误观点:(1)用虚构的主观联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2)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取消本来存在的联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联系无法改变(尽管规律性的联系无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2...
  • 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
    答: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需要承认矛盾,即承认事物是对立统一的,学会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并不等于说其他的次要矛盾就可以忽略不管了,在集中力量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时,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才是正确的态度。如果失去重点和中心,“眉毛胡子一把抓”,那...
  • 如何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问题?
    答: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基本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这两大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普遍联系的观点和运动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定义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
  • 怎么用唯物辩证法看问题?
    答:看问题办事情要抓住重点,统筹兼顾,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知识拓展: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发展观,联系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它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
  • 怎样运用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
    答:1. 在分析问题时,我们应当采用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这包括识别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2. 唯物辩证法强调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尊重这种客观性,避免两种错误:一是用主观臆造的联系取代实际存在的联系;二是忽视联系的客观性,试图...
  • 唯物辩证法用什么什么全面的看问题
    答: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2、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要求。因此,坚持辩证法就必须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3、唯物辩证法还要求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
  • 谈一谈如何用唯物辩证法相关内容解决身边实际问题
    答:最后,我们需要用实践的观点解决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时,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应该通过实践去检验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否可行。比如,一个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他可以通过多做练习、找老师辅导或与同学讨论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而最终的效果则需要...
  • 如何用唯物辩证法相关内容解决身边实际问题
    答:以下是如何用唯物辩证法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步骤:1、明确问题:首先,要明确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所在。尝试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找出问题的核心。2、分析矛盾: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存在。找出问题的矛盾,分析矛盾双方,理解它们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关系。3、联系观点: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
  • 如何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看问题?
    答:矛盾分析法包括: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等,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另外,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如何用唯物辩证法相关内容解决身边问题
    答:用唯物辩证法相关内容解决身边问题例子如下:例一:解决学习和工作的疲惫情绪 在学习或工作中,经常会有疲惫的情感出现。当这种情绪发生时,我们可以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去思考。我们要认识到疲惫感是客观存在的,是身体和心理的自然反应,不必惊慌或抑制。我们要发现造成疲惫的原因,可能是长时间的连续学习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