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是怎么飞黄腾达的,为什么他晚年会被屈打成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4
传奇人生,李斯是怎样从飞黄腾达到最后遭遇惨死的?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於秦耳,请一切逐客。’”
特朗普曾经因为提议在墨西哥修筑隔离墙而导致政府财政报告无法在国会通过,致使白宫关门停业。不管是宗教歧视,还是种族歧视,在美国都是不能触碰的政治底线。这些歧视,说白了点,是“先来者”对“后到者”的排斥,是“原住民”对“客家人”的拒绝,归根到底,是“强者”对“弱者”的压制。世界上有很多标准可以把一群人区分成“你”,“我”,“他”,其实质是对有限资源的争夺,只不过这方式有时暴力,有时温和。
战国初期,秦国虽然贵为七大诸侯国之一,然而“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中原地区的诸侯国依然把西秦当做野蛮人看待。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秦孝公就是在此刺激之下招贤纳士,才有了后面举世闻名的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使得秦国迅速强大起来,然而秦孝公死后,商鞅就以车裂而死。究其原因,在于商鞅变法动了原先秦国宗室贵族集团的奶酪,引起旧贵族的不满。纵然商鞅为秦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至始至终,商鞅是一个外人,没有被上层贵族所接纳。




秦国地处西戎,盛行尚武风气,文教事业不甚发达,文化远远比不上中原诸国。所以在秦国发展史上能够列举一大串关东六国的文化人士,如晋国的由余、公孙支,齐国的百里奚,宋国的蹇叔,燕国的蔡泽,魏国的卫鞅(即商鞅)、张仪、范睢等等。这些人多是文臣,并不掌兵。
作为楚国人的李斯,由于同为楚国人的芈太后和穰侯的缘故,与秦国宗室的关系先天性的不好;加之韩国派郑国修渠以求削弱秦国实力的事迹败露,秦国宗室大臣们提议“逐客”,将非秦国户籍的外来人口一律赶除在外,其中自然也包括李斯。
李斯后面写了一封长长的奏疏《谏逐客书》,最终打动了秦王嬴政。表面上看,似乎是李斯的文采和嬴政的英明才化解了这场驱除异地人口的危机,然而实际上是嬴政当前不能把诸多的异国人全部都驱逐出境,因为兼并战争还没有结束,结果还未到来。但是这份《逐客令》毫无疑问地反应出秦国宗室(公室)的保守顽固,且势力强大,对于外来人,带着先天性的歧视和敌视。
四、厕鼠在仓
“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秦始皇曾经在分封制和郡县制之间犹豫过,最后在李斯的力主之下,始皇帝选择了郡县制。“父兄有天下,而子弟为匹夫”,李斯这一主张剥夺了嬴姓侧室的世袭特权,此举不晓得得罪了多少宗室贵族和儒家子弟。秦朝此时距离三代不远,天下共治的思想依旧根深蒂固。天下之利集于一人,此等专权之事亘古未有,也只有秦始皇一人做得到。
而李斯就不应该发表任何意见,否则被人拍黑砖那是避免不了的。但此时靠近权力的李斯,位居公卿,受封通侯,万人之上;始皇帝对其又极其信任——始皇帝沿海北游之时,李斯便是跟从在皇帝身边的近臣之一,因此李斯并不担心那些落寞的旧贵族和喋喋不休的儒家子弟。


相反,他这一家子过得非常好。《史记》记载: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於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
李斯的儿子娶的都是皇室公主,女儿嫁的都是王室公子,长子李由任三川郡守,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兼公安局局长。李斯办酒,百官皆来祝贺,门口的马匹和车辆数以千记,风光一时无二。但是就如李斯在低谷时能幻想自己荣华富贵的未来,在此人生得意之时,李斯也预料到了将来身败名裂,老无所终的模样,他如是说:
“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李斯自己非常明白,他以楚国布衣,闾巷黔首的身份和起点,能够达到如今人臣至上的位置,依赖的全是“上不知其驽下”——全靠秦始皇的欣赏和赏赐。所谓月满则亏,物极则衰,这世间哪有永恒;其次李斯的这一切是依靠秦始皇那至高无上的权威作为根基,那有一天秦始皇不在了,在朝堂上孑然一身的李斯又该如何自处?
最后,一直追求长生不老的秦始皇还是仙逝了,这件事成为了李斯一生的重要转折点。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对于没有军功和宗室势力的李斯来说是致命的。在此之上,更为致命的是他在皇储的选择上,选择了胡亥,而不是公子扶苏。关于秦始皇是否留有让扶苏继位的遗诏,目前尚有疑问,但可以肯定的是,胡亥能够继位,其中必少不了李斯的功劳。如果非要究李斯为什么不支持扶苏的话,赵高当时去说服李斯的一条理由很能说明问题——
“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於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
此处“长子”指的便是扶苏。扶苏当时被秦始皇谪罚到边疆上郡蒙恬军中做监军,其人盛有仁德之名,屡次谏议始皇帝,是秦始皇在位时,朝廷和社会上的反对秦始皇暴政的代表人物。蒙恬出身世代名将之家,其弟蒙毅官至上卿,为秦始皇的近臣,势力稳固且强大。
倘若扶苏继位,扶苏势必会对秦始皇时期的诸多政策进行调整,乃至废除。而秦始皇之诸多措施,皆是由李斯等人商议且执行。如此一来,扶苏上台的那刻便是李斯政治生命的尽头。至于蒙恬和蒙毅两兄弟,没有了秦始皇的李斯,根本就不可能是他们的对手。
选择胡亥,其原因在于其年幼,易于控制。而从秦二世即位后采取的种种“暴政”措施来看,比如继续征收高额赋税,繁重的兵役、徭役,处死了公子扶苏及其它王室公子,处死了蒙恬、蒙毅两兄弟等等,可以很明显的发现,秦二世延续了秦始皇时期的诸多加强权力的政策,也间接巩固了李斯在秦国的地位。
从这一角度来看,李斯的选择并没有错,大秦帝国依旧按照他们这老一辈人设计的那样滚滚向前。然而在人事方面,李斯没有注意到一种变化:秦二世毕竟不是当年赏识自己的秦始皇。虽然蒙恬兄弟已死,但是秦二世的亲信是自小便教授他律法的中车府令——赵高。
虽然在秦始皇去世的那刻起,无论是谁继位,李斯都不复荣光,但是李斯最后身败名裂,被夷三族这样的结局,就不可能是单凭驾马车的赵高能够办到的事情。赵高是李斯的竞争对手,但是他最恨的人不是李斯,他亦不是最恨李斯的人。
赵高最恨的人应该是蒙毅,当初蒙毅差点就依法杀了赵高了。而最恨李斯的人,应当是秦朝宗室。秦二世即位后,对自己的宗族兄弟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其目的与秦始皇如出一辙——强化君主权力,而李斯当时并没有制止。我也觉得,崇尚权力集中的李斯,非但不会制止,反而会支持,就如当初他协助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那般。

李斯不甘在楚国做小吏,便西行入秦。李斯有辅佐秦始皇平定海内、改定各项制度的大功劳。后因赵高设计圈套,进谗言,诬告李斯谋反,最终却落得街头处、家族被灭的下场。
李斯本是楚国上蔡人,年轻时在郡里面做小吏,生活很艰辛。某天,李斯在厕所发现有老鼠在偷吃垃圾,一旦有人或狗接近,它们总是显得惊恐万状。不久,李斯又进入官府粮仓,发现有仓鼠在大摇大摆地偷吃官粮,丝毫不用担心有人或狗来骚扰。对比厕鼠和仓鼠的不同遭遇后,李斯大发感慨:“一个人有没有出息,跟厕鼠、仓鼠的遭遇相似,只在于所处的环境罢了。我怎能甘于目前的状况呢?”


李斯发完感慨后,便彻底卸下思想包袱,到兰陵去投奔大思想家荀子,跟随他学习帝王术,立志要出将入相,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李斯学成之后,考虑到楚国不足以让他施展抱负,便西行入秦,在丞相吕不韦手下做了门客。吕不韦败死后,秦王嬴政因为赏识李斯的才能,非但没有处罚他,反而任命他为客卿。
李斯侍奉嬴政后,将自己平生所学尽情施展开来,帮助秦国兼并山东六国、统一天下,实现中国史上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六国既灭,李斯建议秦王自称皇帝,又主张废分封、建郡县,焚诗书、禁私学,统一文字、车轨、钱币、度量衡,北驱匈奴筑长城、南击百越开岭南,为秦帝国的创建和巩固立下盖世奇功。


然而“水满则溢,月满则亏”。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倒,最终病死在沙丘。秦始皇临终前命令公子扶苏接班,并遣使将遗诏送至蒙恬军中(扶苏当时在蒙恬军中任监军)。然而负责诏令传达的中车府令赵高素与扶苏不合,而跟秦始皇的幼子胡亥关系亲近,为个人安危及前途考虑,便串通意在巩固权位的李斯篡改遗诏,扶立胡亥为帝,并遣使赐死扶苏。这场变故,在史书上被称为“沙丘宫之变”。

这场变故后,胡亥登基为帝,并重用赵高为郎中令,将朝中大小事务一股脑交给他打理。李斯既不甘心权力被架空,又对胡亥和赵高狼狈为奸、倒行逆施的行为不满意,便经常向胡亥上书劝谏,渐渐地便让贪图享乐的秦二世产生了腻烦心理。赵高早有取代李斯当丞相的心思,如今见此情形,便在皇帝面前诬陷李斯谋反,并将其打入死牢严刑拷打。
正所谓“三木之下,何求不得”。李斯没熬过酷刑,在牢中被屈打成招,很快便被判了死罪。受刑那一天,李斯回想起数十年来的如烟往事,抱着自己的次子一边哭,一边哀叹道:“要知今日,何必当初。今天我们父子沦落到这种地步,就是想再过一把牵黄犬、出东门捕捉狡兔的瘾,也是办不到了!”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李斯在咸阳街头被处死,家属也被夷灭三族。

李斯是秦代著名的宰相,他有很多的功绩,他人生的前半部分是飞黄腾达的。但是他也有一个最大的污点,那就是害死了扶苏,间接地使秦国灭亡。他在赵高的利诱和威胁之下屈从了赵高篡改遗嘱的要求,使胡亥成功登上了皇位,最终也被屈打成招,害死了自己。

李斯早年在楚国当官时,就有自己的想法,他想建功立业,拥有更多的权利。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辞去官职,前往齐国去学习。学成以后,李斯再三思考,觉得楚王没什么大志,留在楚国发展前景不大,于是他把目光放到了秦国。

李斯和韩非是同窗学子,同拜于荀子门下,韩非和李斯都是传奇人物,韩非所留下的《韩非子》流芳百世,可是李斯的仕途地位却远远大于韩非,而且李斯的文笔也并不逊色于韩非。李斯的智慧也是当之无愧能当大秦国第二把手。

李斯一直辅助着秦始皇,那时也只有秦始皇值得他去辅助,一直到统一六国,李斯出的主意不少,对国家的治理有大功劳,是当之无愧的开国功臣,他对嬴政也是忠心耿耿的,秦始皇非常欣赏他,因此他的后代也跟着他飞黄腾达。

但是因为他对权利过于渴望,被赵高威逼利用,最终害死扶苏,让胡亥顺利继位。后来,二世和赵高为了不让篡位的消息泄露出去,把李斯抓起来,威逼他说是自己故意篡改秦始皇遗嘱,屈打成招,最终李斯被处死并且李斯的三族全部诛灭。



一开始是凭借才华显达的,后来乐衷于朝廷权势之争,但是后来没有赢过别人,所以下场不好。

李斯早年认荀子做师傅,后得到重用。晚年比较凄惨,被别人所害,皇帝也不相信他,最后他被关入大牢并且屈打成招。

李斯虽然很有才华,但是在晚年的时候遭到赵高的陷害,被逼无奈,屈打成招。

李斯到了秦国以后,很快就得到当时的丞相的赏识,之到了晚年的时候被赵高施诡计,屈打成招,被迫承认谋反,落得处死的悲惨下场,结束了他的一生。

  • 李斯是怎么飞黄腾达的,为什么他晚年会被屈打成招?
    答:李斯是秦代著名的宰相,他有很多的功绩,他人生的前半部分是飞黄腾达的。但是他也有一个最大的污点,那就是害死了扶苏,间接地使秦国灭亡。他在赵高的利诱和威胁之下屈从了赵高篡改遗嘱的要求,使胡亥成功登上了皇位,最终也被屈打成招,害死了自己。李斯早年在楚国当官时,就有自己的想法,他想建功立...
  • 传奇人生,李斯是怎样从飞黄腾达到最后遭遇惨死的?
    答:作为楚国人的李斯,由于同为楚国人的芈太后和穰侯的缘故,与秦国宗室的关系先天性的不好;加之韩国派郑国修渠以求削弱秦国实力的事迹败露,秦国宗室大臣们提议“逐客”,将非秦国户籍的外来人口一律赶除在外,其中自然也包括李斯。李斯后面写了一封长长的奏疏《谏逐客书》,最终打动了秦王嬴政...
  • 先秦诗人李斯的人物经历
    答: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辞去小吏,到齐国求学,拜荀卿为师。荀卿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他是打着孔子的旗号讲学的,但是,他不像孟子那样墨守成规,而是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对孔子的儒学进行了发挥和改造,因而很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
  • 李斯本可被后人景仰,却做错一件事导致身败名裂
    答:王立群老师在讲述李斯离开楚国为秦国效力,说他不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时,首先应该考虑这个历史原因,即当时李斯心目中是不是已经接受楚国作为他的祖国的问题。 李斯年轻时在乡里当文书,是个没官位品级的小吏,但这替上司卖力干事的工作即让他训练出了能文善书的出众才能,又让他有机会洞察官场中的学问,促进他树立超越那些...
  • 史记 李斯列传 译文
    答: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辞去小吏,到齐国求学,拜荀卿为师。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即所谓的“帝王之术”。李斯学完之后,经过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和比较,决定到秦国去。 李斯给秦王写了一封信,劝秦王不要逐客,这就是有名的《谏逐客书》。他说:“我听说群臣议论逐客,这是错误...
  • 你怎么看李斯这个人?
    答:从此,李斯就以老鼠的活动规律,作为他人生的参照物,而走完了一生。只要有好地方,别的什么仁义道德,他都不予理会。这就是李斯的老鼠哲学的实质。二、李斯如何待师对友不久,李斯嫌吏太小,愤而离去,游荡江湖,以为再出之举。当时,正值战国末年,思想界异常活跃,其中有三家可谓天下显学:儒、兵、法。儒家主仁政,兵家...
  • 精通权术的秦朝丞相李斯,为何会败于宦官赵高?
    答:一句话,时也命也。秦朝丞相李斯,之所以能够飞黄腾达,成为权力巅峰的人,是与秦始皇的偏爱与信任密切联系的。当年李斯一片大作——《谏逐客书》,让秦始皇看后,迅速取消了逐客令。继续任用天下的有才之士,为大秦的发展出力流汗。在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事件中,李斯是帮了秦始皇大忙的。尤其是...
  • 李斯是怎么得到秦王重用的?
    答: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他弃掉小官不做,离开楚国,跑到当时学术气氛最浓的齐国,投拜荀卿为师。荀卿即荀子,他是当时名闻遐迩的儒学大师。但他的儒学和孔、孟的儒学是很不同的,他的基本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说,被称为“帝王之术”。所以很适合战国末期的形势和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李斯就...
  • 李斯作为秦朝的丞相 李斯被腰斩时为何无人求情
    答:大家都害怕自己一不小心成为李斯的“同党”啊。李斯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才学的人,但是才学只能成为飞黄腾达的敲门砖,当不了他和家族后代的护身符。如果李斯当年不考虑自己的利益,以仁义道德和大局为重,没有上赵高的贼船,而是坚定不移地支持公子扶苏继承皇位,大秦的历史又会走向何方呢?
  • 李斯为什么会被腰斩?
    答:李斯的前半生是完美的,作为河南上蔡的一个小吏,因为认定: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所以在成家立业以后辞去公职,万里求学,学有有成后在大公司秦国找到了工作,虽然经历“郑国渠”事件,但李斯以一篇传颂千古的《谏逐客书》留了下来,此后他与秦始皇君臣其心,统一六国,而他自己也一路飞黄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