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都有哪些意思?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汉字里意思是‘美玉’的都有哪些字?

汉字里意思是‘美玉’的汉字有琼、琳、瑜、璇、瑶等字。

【读音】qióng
【释义】美玉,泛指精美的东西。
【组词】
1 琼浆[qióng jiāng] 指美酒。
2 琼巵[qióng zhī] 玉制的酒器。亦用作酒器或酒的美称。
3 琼芝[qióng zhī] 亦作“璚芝”。即玉芝。古人以为服之可以长生。
4 翠琼[cuì qióng] 绿色的美玉。
5 琼珶[qióng dì] 佩玉。
6 琼佩[qióng pèi] 玉制的佩饰。
7 琼玖[qióng jiǔ] 琼和玖。泛指美玉。
8 金琼[jīn qióng] 黄金和美玉。比喻珍贵之物品。
9 碎琼[suì qióng] 玉屑。

【读音】lín
【释义】美玉。
【组词】
1 琳腴[lín yú] 犹言玉液琼浆。常借指美酒。
2 琳璵[lín yú] 美玉。喻珍贵之物。清 姚鼐《题朱涵斋都统便面洛神》诗之二:“都统丹青秘殿储,偶传断箑亦琳璵。”
3 琳玙[lín yú] 美玉。喻珍贵之物。
4 琳珪[lín guī] 美玉。玉音清越,常以喻诗文之优美。
5 琳珉[lín mín] 亦作“琳瑉”、“琳琘”。精美的玉、石。
6 碧琳[bì lín] 青绿色的玉。
7 琳琼[lín qióng] 宝玉。比喻优美的文辞。

【读音】yú
【释义】美玉。
【组词】
1 琨瑜[kūn yú] 美玉。
2 瑾瑜[jǐn yú] 二美玉名。泛指美玉。《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3 金瑜[jīn yú] 金和玉。比喻杰出的才能。
4 瑜珉[yú mín] 瑜,美玉;珉,似玉之石。比喻真伪、优劣。
5 韬瑜[tāo yú] 谓藏匿玉般的光彩。
6 瑜佩[yú pèi] 玉佩。亦借指戴玉佩的人。
7 锳瑜[yīng yú] 美玉。

【读音】xuán
【释义】美玉。
【组词】
1 璇室[xuán shì] 亦作“璿室”。亦作“琁室”。玉饰的宫室。一说能旋转的宫室。相传为夏桀、商纣所建。
2 金璇[jīn xuán] 犹金玉。比喻牢固长久。《敦煌曲子词·感皇恩》:“龙楼凤阙喜云连。人争唱:福祚比金璿。”
3 璇闺[xuán guī] 闺房的美称。
4 璇阶[xuán jiē] 亦作“琁阶”。玉石砌成或装饰的台阶。
5 琼璇[qióng xuán] 美玉。喻美好的文词。
6 璇瑰[xuán guī] 亦作“璿瑰”。美玉名。

【读音】yáo
【释义】美玉。
【组词】
1 瑶池[yáo chí] 神话中称西王母所住的地方。
2 馨瑶[xīn yáo] 馨表示英名、芳香、馨烈;瑶表示美好、美玉、瑶华。“芳香、美玉”。
3 瑶琴[yáo qín] 用玉装饰的琴。
4 瑶芳[yáo fāng] 玉花。
5 瑶器[yáo qì] 玉制的器皿。
6 瑶管[yáo guǎn] 玉饰的管乐器。
7 瑶觥[yáo gōng] 玉杯。
8 瑶杖[yáo zhàng] 玉杖。
9 瑶林[yáo lín] 玉林。泛指仙境。



详细字义


--------------------------------------------------------------------------------

◎ 而 ér

〈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bristles on the jaws]

而,颊毛也。——《说文》

词性变化


--------------------------------------------------------------------------------


◎ 而 ér



(1)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and;furthermore;moreover;but also;into the bargain;if;in case;however]

(2)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4)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 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 而 ér

〈代〉

(1) 你;你的 [you;your]

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

(3) 这样,此 [this]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

◎ 而 ér

〈助〉

(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of]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 而 ér



(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how could;how is it possible]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 而 ér

〈动〉

(1) 如,好象 [seem;like]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2) 另见 néng



◎ 以 yǐ

〈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2)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use]

以,用也。——《说文》

以,用也。——《小尔雅》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

纯以形式。——蔡元培《图画》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3)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的)

(4) 使,令 [take]

向欲以齐事王攻 宋也。——《战国策》

(5) 又如:以彰其慢(公开过失);以介眉寿(祝寿之词);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6) 凭借;仗恃 [depend on]

富国以农,距敌恃卒。——《韩非子》

(7) 认为,以为 [consider as ]

我以日始出。——《列子·汤问》

(8) 又如:以众暴寡(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9) 做,从事 [do]

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的。——叶绍钧《倪焕之》

词性变化


--------------------------------------------------------------------------------


◎ 以 yǐ

〈名〉

(1) 原因,缘故 [reason]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诗·邶风》

(2) 无固定职业的人 [unoccupied person]

以闲民。——《拾雅》

候疆候以。——《诗·周颂》

(3) 以色列的简称 [Israel]。如:阿以战争

◎ 以 yǐ

〈介〉

(1) 把,拿 [using;taking;by means of ]——表示对事物的处置

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以刀劈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如:以力服人(用强制的手段使人服从)

(3) 依,按,凭 [in accordance with;by]——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

何以谓之文。——《论语》

以残年余力。——《列子·汤问》

以我酌油知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以大中丞抚 吴者。——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乡人子谒余。——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以其智力为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以膺大统(继承帝位);以天自诿(听天由命);以时(按时;依时)

(5) 在,于 [in]——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

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柳宗元《断刑论》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余以乾隆。—— 清· 姚鼐《登泰山记》

(6) 从,自,由 [from]——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

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潜夫论》

今以长沙, 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史记》

(7) 又如:以下(下等;下层);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调简(清代府、州、县缺,有繁有简,分为最要、要、中、简四等。如山东是繁缺,安徽是简缺,从山东到安徽,是以繁调简);以郄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

◎ 以 yǐ



(1) 为 [in order to;so as to;for]。如: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以为后圆(为以后作打算)

(2) 因为,由于 [because of]——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

以贪勤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成以其小,劣之。——《聊斋志异·促织》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清· 袁枚《祭妹文》

以数谏故。——《史记·陈涉世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以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以人废言(由于人不好,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禄而危害身体);以私害公(谓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旧指官员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废食(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4) 和,而 [and;as well as ]——表示并列关系

夷以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载以来。——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一鸡瞥来,径进以啄。——《聊斋志异·促织》

(5) 则,那么 [then]——表示条件关系

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战国策》

(6) 才 [only]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苏洵《六国论》

以至于寸。(才达到一寸。)——《后汉书·列女传》

(7) 表目的或结果等 [aim;target]

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 以 yǐ

〈助〉

(1) 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日观以西峰。——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

(3) 加在句尾,不示肯定语气

夫晴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战国策》

(4) 加在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如:可以;得以; 能以




详细字义


--------------------------------------------------------------------------------

◎ 为

为、为 wéi

〈动〉

(1) (为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do;act;make]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坠。——《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3) 又如:为事(办事;成事);为诈(作假);为薪(取薪);为善(做善事);为道(学道,实践圣道);为头(居首;从头开始);为人(做人);为后(立后);为底(治足茧)

(4) 制作;创作 [make;compose]

造作,为也。——《尔雅》

以为乐器。——《周礼·春官·典同》。注:“为,作也。”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

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椁。——《庄子·人间世》

应声便为诗。——《世说新语·文学》

(5) 治理 [administer]

为,治也。——《小尔雅》

诸葛瑾为 豫州。——《世说新语·排调》

(6) 又如: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7) 变成,成为 [become]

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

不能为祸。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而改为入。——宋· 洪迈《容斋续笔》

(8) 又如:由徒为师

(9) 是 [be]

不为远者小。——《列子·汤问》

不为近者热。

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谓为三横。——蔡元培《图画》

(10) 又如:十尺为一丈

(11) 学习,研究 [study]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韩非子》

(12) 种植;营作 [plant]

东周欲为稻, 西周不下水, 东周患之。——《战国策》

(13) 设置;建立 [establish]。如:为法(制定法律;成为法律);为命(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为山(建立功业)

(14) 使 [let]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15) 以为;认为 [think;bilieve;consider]

为汝多智。——《列子·汤问》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6) 演奏 [play]。如:为乐(奏乐;作乐)

〈名〉



词性变化


--------------------------------------------------------------------------------


◎ 为

为 wéi

〈介〉

(1) 被 [by]——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予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为操所先。——《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

(3) 于,在 [in]——表示时间或处所

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淮南子》

◎ 为

为 wéi



(1) 和 [and]——表示并列关系

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

犀首以梁为 齐战于 承匡而不胜。——《战国策》

(2) 则,就 [then]——表示承接关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3) 如,若 [if]——表示假设关系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

(4) 或,抑 [or]——表示选择关系

助教顾良戏之曰:“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 妥应声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传》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诗·周颂·思文》疏

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太平广记》

(5) 又如:为复(还是,抑或);为是(抑或;还是);为当(抑或;还是)

◎ 为

为 wéi

〈助〉

(1) 的,之 [of]——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后汉书》

(2)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孟子》

(3)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如:大为高兴;广为宣传

(4) 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如:广为流传;更为重要

◎ 为

为 wéi



(1)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如:何乐而不为

(2)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

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 为

(1) 为 wéi

相为倚伏。——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另见 wèi

基本释义
1、因为,由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而,来:以一物以与物物争。
3、把,拿,用。 屠惧,投以骨。
4、以为,认为。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5、凭,靠。 以攻则取。
6、按照,依照。 今以实校之
7、根据。 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10、在。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逆以煎我怀。
12、为。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
13、通“已”,止。 无以,则王乎?
14、任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15、此,这。 以一物体与物物争

  • “以”都有哪些意思?
    答:7、根据。 贵以近知远。8、通“已”,已经。日以尽矣。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10、在。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逆以煎我怀。12、为。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13、通“已”,止。 无以,则王乎?14、任用。忠不必用兮,贤不...
  • 古代的以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答:在古语中“以”有以下解释:1、<动>用;使用。2、<动>做。3、<动>认为。4、<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5、<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6、<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7、<介>表示...
  • 文言文中”以”的意思都有哪些
    答:(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12)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1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1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15)操悉浮以沿江。(16)樊哙侧其盾以撞。(17)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18)忽魂悸以魄动。(19)淫侈之俗日日以长。(20)各各竦立以听。(21)以致天下之士。
  • 以的多意词有哪些?
    答:组词介绍:以人废言:汉语成语,拼音是yǐ rén fèi yán,意思是指因为说话人的地位的低下或犯有错误就不采纳他所说的正确的意见。以升量石:汉语成语,拼音是yǐ shēng liáng dàn,比喻以肤浅的理解力推测深奥的道理。以手加额:汉语成语,拼音是yǐ shǒu jiā é,意思是把手放在额上,表示欢...
  • 以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
    答:2、做。先秦《《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3、认为。战国时代《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4、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
  • 请问在中考古文中“以”有哪些用法,举例,意思
    答:2.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use]以,用也。——《说文》以,用也。——《小尔雅》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纯以形式。——蔡元培《图画》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3.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
  • 文言文中“以”都有些什么意思和用法?
    答: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目的在于:以儆效尤。6.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以求 7.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以前、以内 8.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以、得以 9.古同“已”,已经。10.太,甚:不以急乎?11.及,连及 ...
  • “以”字有哪些意思?
    答:以备胡的“以”:用来,表目的 以 yǐ 释义 1、用;拿:~少胜多。晓之~理。赠~鲜花。2、依;按照:~次。~音序排列。3、因:何~知之?。不~人废言。4、表示目的:~广视听。~待时机。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厚,地...
  • 古代“以”都有什么意思?
    答:1、 会意。从佶亼(jí)。本义:现在 2、同本义 [the present]今,是时也。——《说文》今,时辞也。——《苍颉篇》迨其今兮。——《诗·召南·摽有梅》于今三年。——《诗·豳风·东山》吾今召君矣。——《史记·汲郑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战国策·燕策》今乃于毛...
  • 以是什么意思文言文
    答:以 #yǐ 【释义】 ①用;拿:以牙还牙|以卵击石|以毒攻毒|以身作则。②依;按照:以拼音为序。③因为:不以受奖而骄傲。④为了;表示目的:以防不测|以免丢失。⑤用在方位词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以后|以外|一千以内。⑥用在动词后,相当于词的后缀: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