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23《过零丁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学情文本定位】

《过零丁洋》是教育部统编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最后一篇,本单元的阅读主题为“浩然正气”,阅读策略为诵读古诗文,感受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古诗文学习,已经初步能够借助课下注释以及工具书进行诗歌文句的疏通,但对于诗句情感脉络的走向以及人物思想的深度理解还有待于提高,这也是诗歌深度鉴赏的关键。

《过零丁洋》一诗,是文天祥1278年被俘虏后的心灵直白,在感叹个人遭遇的同时,作者用艺术化的手法巧妙地勾勒了自己不屈战斗的一生,在国家命运风雨飘摇的背景下,作者用独特的意象把人格宣言变得具体而形象,所以在教学时通过抓住关键性的字词进行咀嚼、品味,进入作者内心独特的情感世界,进而走入作者的灵魂深处,与作者共情。

【设计理念】

“蚁穴溃堤”语出《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意思是: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乱子。“蚁穴溃堤学习法”是在整体的阅读学习活动中紧扣关键字、词、句或语段进而理解全篇,达到重点把握,难点突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蚁穴溃堤法”的关键在于对“溃堤口”的把握,找准了“溃堤口”,就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文字背后,并与作者的写作状态与情感产生共情与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阅读体验。

本设计在学生利用工具书和注释,自主预习本诗,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以“叹”为学习内容切入,“叹”字的本义是因艰难困苦而发出抱怨的声音,围绕着”苦“我设计了两个活动内容:诗句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艰苦的主题?辨别四部丛刊本前四句的不同用词,说说你的研读结果。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深入文字背后,结合背景资料,把握诗歌独特而复杂的情感。在深入咂摸品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领会“叹”字“口”的魅力,文天祥没有发出抱怨的声音,而是坚定地发出了人生的宣言,引导学生悟读结尾两句,由“叹”入“赞”,完成对文天祥人生宣言的理解与感悟。

【目标定位】

1.通过注释与工具书,读懂本诗的大意。

2.通过关键字词的欣赏,把握诗歌情感表达的波动。

3.通过关键语句的悟读,领会作者的浩然之气。 

【文本特色解读】

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第二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叛臣张弘范时任元军的都元帅,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张弘范看完,无奈作罢。

“辛苦遭逢起一经”,“辛苦”一词奠定了文天祥一生的基调,第一句说明自己的被任用是因为年轻时读书刻苦。在中国的古代文人中,能考中状元的寥寥无几,“一经”说明文天祥对自己的个人荣誉并不当一回事,一笔带过,更“辛苦”的是自己与元兵的斗争经历。

通过还原历史我们知道:1276年,元军南下,文天祥被派往元营谈判,后遭到扣留。后历经艰险与杜浒等人逃出魔手,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陆秀夫等坚持抗元。1277年,文天祥举兵江西,虽收复州县多处,然不久即被元军所败,妻儿被抓,文天祥退至广东继续抗元。后因叛徒引元军偷袭,同年12月被俘。

文天祥入仕后的“辛苦”战斗与年轻时的“辛苦”读书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干戈寥落”包含着多少悲哀与无奈,每当夜深人静,看着“四周星”,空旷的原野,孤独的自己,回想身边的将士一个个倒下,禁不住涕泪纵横。个人“辛苦”挣扎,正是国家风雨飘摇的一个剪影,“风飘絮”,也有版本为“风抛絮”,多么软弱无力,国家的命运都不由自主,“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个人的“身世浮沉”在“山河破碎”背景下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前一个“惶恐”是地名,后一个“惶恐”是心情,这样的双关,体现着作者语言表达的不凡,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零丁洋里叹零丁”也是地名与心情的巧合,使人不由得想起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地名巧对,可见在文天祥的后期生命中,时刻充斥着“惶恐”与“零丁”,以至于在流亡中与心情偶合的地名就深深地烙印在了灵魂的深处,从而触发了内心的诗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扫前诗的悲叹与无奈,豪壮之情喷涌而出,“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也是历代有气节文人的坚定选择。据说,在文天祥死后,人们在他的衣襟上发现了几句话: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可见在风雨飘摇的国运里,在身如浮萍的挣扎中,文天祥越斗争越坚定,这是人格的魅力,更是文化的光彩。“丹”与“红”同义,但“丹心”与“红心”在此诗境中表达的含义却大为不同。“丹心”属古典话语,和“忠心”相联系,“丹心”与“汗青”互为相照,可以说文天祥在历代“汗青”中汲取了正能量,在肉体的幻灭与精神的永恒中他毅然选择了“丹心”,这是精神的高境界,也是文化的高境界,这也是南宋“汗青”中光彩的一笔。

【教学环节】

一、一字突破,蚁穴溃堤

1.(板书:篆文 )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猜想,在《过零丁洋》一诗中找到对应的字。(明确:叹)

2.教师解释“叹”字的演变。

篆文 

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难”(难)的省略,造字的本义是因艰难困苦而发出抱怨的声音。

(说明: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准了,课堂就会豁然开朗,本设计从“叹”字的字形入手,利用张力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诵读品味,入情入境

1.“茣”为艰难困苦之意,读读全诗,说说哪些诗句体现了“艰难困苦”的主题?

(明确:①个人读书艰苦:辛苦遭逢起一经;②个人斗争的艰苦:干戈寥落四周星;③国家命运的艰苦:山河破碎风飘絮;④个人逃亡的艰苦: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诗句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补充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文天祥个人的生活经历。)

2.四部丛刊本《文山先生全集》中收录的《过零丁洋》的前四句是这样的: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

请辨别并品味:①落落——寥落    ②抛——飘    ③飘摇——浮沉

(个人意见:①干戈落落”意即“战火频仍”,述其四年来的抗元经历,显得悲壮有力,而作“寥落”则体现战争后孤独寂寞的心态,“干戈”与“寥落”搭配古已有之,如唐白居易的“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②抛,强壮有力,而飘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体现无奈与悲哀。③“飘摇”一般形容物体在风中,而“浮沉”是形容物体在水中的动态,与水中的浮萍搭配,体现了个人在国运衰微的背景下孤苦无依,无奈漂泊的状态。

三、理解感悟,共情融境

1.“叹”字右边是“难”,左边是口,读读“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说说该句表达情感的妙处。

(明确:前一个“惶恐”是地名,后一个“惶恐”是心情,这样的双关,体现着作者语言表达的不凡,更可贵的是“零丁洋里叹零丁”也是地名与心情的巧合,在文天祥的后期生命中,时刻充斥着“惶恐”与“零丁”,以至于在流亡中与心情偶合的地名就深深地烙印在了灵魂的深处。)

(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该诗句,可以补充《指南录后续》中“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徬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救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2.假如你一路追随文天祥,一起参与了抗元战争,一同被俘,在途经零丁洋时你会想些什么?发挥你的想象,结合具体情境写一段你的心理活动。

(说明:此环节力求使学生入情入境,通过心理活动的联想与补充,达到作者之情与读者之情地共融,也为下一句文天祥人生格言的理解铺垫。)

3.面对日益强大的元军,面对希望的破灭,文天祥一个科举的文人,毅然发出了人格的最强音。读颈联与尾联,体会情感的波动与转折并说说尾联的“丹心”能否改成“红心”?

(明确:尾句一扫前诗的悲叹与无奈,豪壮之情喷涌而出,“丹”与“红”同义,但“丹心”与“红心”在此诗境中表达的含义却大为不同。“丹心”属古典话语,和“忠心”相联系,不仅体现着颜色,而且包含着情感,“丹心”与“汗青”互为相照,可以说文天祥在历代“汗青”中汲取了正能量,在肉体的幻灭与精神的永恒中他毅然选择了“丹心”。)

(教师可以补充文天祥被囚期间《正气歌》中的“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以及他死后,人们在他衣襟上发现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四、吟咏玩味,反思升华

1.诵读指导

(要点:抓住“起”、“落”、“飘”、“打”、“叹”、“照”等关键词,读出情感的波动。)

2.拓展升华

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这是孟子的主张。文天祥践行着,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代的于谦也践行着,写下了“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代的谭嗣同践行着,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近代的鲁迅践行着,写下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历代的先贤在大义面前都作出了正确的抉择,相信你也会!

【教后反思】

本课的设计围绕着“叹”字,根据“叹”字的字形字义,分点突破,分层深入, 先围绕着“茣”的艰难困苦之意,明确诗歌内容,再根据不同版本诗句字词的辨别品味,理解诗句情感,通过反复的吟诵、品味与探究,在准确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到诗句的背后,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文字品读的基础上,着力抓住“情感”之线,通过补充、联想,使学生逐渐进入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围绕着尾联的“丹心”一词,重锤敲打,在品味探究中学生读出了浩然之气。

【点评】

对于经典的古代诗歌作品,很多老师都想让学生课堂上迅速掌握并深入体会,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找到好的课堂抓手,或者没有充分地立足文本并适当延伸课外。本设计在这方面给我们呈现了很好的范本。

本课教师以一“叹”字入手,绾结全课诸多环节,可谓纲举目张、脉络清晰。利用“叹”字篆文,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利用“叹”字的形声结构,巧妙接轨诗歌内容,用“茣”有力概括了诗人艰难辛苦的叙述和描写部分,又用“口”将感叹和抒情部分巧妙地引出,更是独具匠心。

本课设计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道。浓浓的文化气息行走在课堂的每个环节,让学生自始至终沉浸在古典的文学氛围之中。汉字“叹”的结构对全课的巧妙绾合,文天祥的个人身世、辛苦辗转的适当参考,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对诗歌和名句的反复涵咏品读,《正气歌》里名句的穿插引入,文天祥《指南录后续》部分内容的剪裁使用等,都使课堂设计在加深学生对诗歌深刻理解的同时,又充满了浓厚的文学气息。特别是课堂收尾时,拓展了很多古代名人先贤的事迹和名句,更使课堂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点评人:温德斌)

  • 过零丁洋,这首诗歌的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
    答:自"五四运动"以来到抗日战争,在中国本土,在南洋和海外各地,无论是文学创作、戏剧演出、歌曲传唱中,经常可以看到《过零丁洋》等篇,激励民族情愫的呐喊。对后世志士仁人的节操,文学上的挚情文采都有深刻的启发和广远的影响。四、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
  • 《过零丁洋》的白话文
    答: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
  •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 ...
    答:《过零丁洋》(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词语解释 【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
  • 九下23《过零丁洋》
    答:《过零丁洋》是教育部统编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最后一篇,本单元的阅读主题为“浩然正气”,阅读策略为诵读古诗文,感受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古诗文学习,已经初步能够借助课下注释以及工具书进行诗歌文句的疏通,但对于诗句情感脉络的走向以及人物思想的深度理解还有待于提高,这也是诗歌深度...
  • 过零丁洋和正气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过零丁洋》和《正气歌》表达了作者忠君爱国、为国捐躯,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的思想感情。 《过零丁洋》 宋代 文天祥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
  • 《过零丁洋》是谁写的?
    答:《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这首诗是他在1279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过零丁洋 文天祥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
  • 帮忙赏析一下《过零丁洋》100字
    答:《过零丁洋》简析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
  • 过零丁洋的读后感初中
    答:,文天祥的确是我们民族的杰出人物,千载之下,仍是令人景仰。 过零丁洋的读后感初中5 读了这首《过零丁洋》朗朗上口的诗,使我激情澎湃,使我对文天祥的爱国情怀感到崇拜与敬仰,同时也为诗中作者所遭遇的悲惨事件感到悲伤。 《过零丁洋》这首诗歌中所描述的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时所写的,全诗所描述得慷慨激昂,...
  • 求一篇《过零丁洋》欣赏杂感,借鉴一下,有感悟 人生评论 背景分析 非常...
    答:据《宋史》记载,朝廷徵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样高举义旗为国捐躯者寥寥无几。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 如果说首联是从纵的方面追述,那么,颌联则是从横的方面渲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
  • 《过零丁洋》的写作背景
    答:元朝的元帅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军队直下广东,要彻底消灭南宋流亡政府。文天祥被他们用战船押解到珠江口外的伶仃洋(今属广东省)。张弘范派人请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当然坚拒写招降书,但写了一首七言律诗,表明自己的心迹。 这首诗就是留芳千古的《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