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草原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

  【教学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音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

  篇二:草原

  一、 教学目标

  1、品读优美句段,感受蒙族兄弟姐妹的热情好客。

  2、.结合插图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时的内容

  师: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课文主要写了草原的美丽和蒙古人的热情。

  师:草原有多美呢?谁来读读书上有关的句子好客。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草原的景色是如此之美,那儿的蒙族人民又是怎样对待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呢?请用两个词概括出来。

  生:热情 好客

  师:这节课让我们走入草原感受感受蒙古人的热情好客。齐读课题。

  生读题目。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师: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找找哪些句子写出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用笔勾画出来,再读读,要读出你的理解。

  生默读、思考、勾画、朗读。

  师:哪些句子写出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谁来说一说?

  生读课文中的句子: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师:你怎么理解的?

  生:因为蒙古人民来到几十里外的地方欢迎远客。

  师:谁能把蒙古人民的热情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师:你读出了蒙古人民的热情。还有吗?

  生读句子: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响成一片。这句话写出了来欢迎我们的人很多,很兴奋。

  师:真会读书。你还找到了什么句子?

  生读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蒙族人民见到我们,就像见到自己的亲人似的,热情地和我们握手,说呀,笑呀,就像一家人。

  师:真是蒙汉一家人啊!你能再读读这句话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该句。

  篇三:草原

  一、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听到了不停的欢笑。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 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③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

  三、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文章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后面要求写的生字组词
    答:笔顺: 左窄偏上;右部字形窄长,上紧下松。字歌:张口在啼哭 有草并蒂莲 马足又称蹄 言语道真谛 9《草原》生字 【拘】读音:jū 巧记:用手(扌)写“句”号。字义:①拘束,不变通 ②逮捕或扣押 组词:①拘束 拘谨 ②拘留 拘捕 造字:会意法 造句:第一次到姑妈家做客,他感到很拘束。笔...
  •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第一课《草原》预习方法
    答: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第一课《草原》预习方法:1、大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描绘的场景。2、动手将好词好句摘录。3、通过网络搜索关于内蒙古草原的资料和蒙古族人民的生活风貌。4、写一篇关于草原认知方面的文章,比如《草原的牦牛》、《草原的风光》、《蒙古族人的一天》以及《草原旅游指南》等等。课文...
  • 《草原》教案
    答: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草原》。 【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蕴涵的意思,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 怎样复述草原的课文
    答:《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已选入人教版新课标(老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课和教育部统编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课。学习目标 会写八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渲染,勾勒,洒脱,迂回”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重点),体会蒙汉...
  • 《草原》这篇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答:第一自然段:草原的美丽景色。第二自然段:喜迎远客。第三自然段:亲切相见。第四自然段:热情款待。第五自然段:联欢话别。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通过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依次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与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通过这些画面的...
  •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分段概括段意内容
    答:第一课:《草原》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可分成四段。段意:第一段:在这一段申作者运用非常贴切的打比方的句子来写具体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作者用 "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比喻羊群在草原上的...
  • 《草原》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答:“课文的中心句是: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为文章的最后一句,总结全文。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通过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依次...
  •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一课1,2自然段
    答:人教版的: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
  •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的第一自然段是什么?
    答:现代·老舍《草原》第一自然段如下: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
  • 五年级语文课玩第一课草原大文章结构是什么
    答: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老舍的“舍”就是取的他的姓“舒”,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