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不就是个举人?怎么后世这么认可他的学问?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2
怎么评价梁启超?他的成就和影响有哪些

康、梁关系的演变是耐人寻味的。应该说,康、梁二人都曾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都曾为使中国由封建制度转向资本主义制度做出过自己的贡献。然而,在历史的转折与大变革面前,一个固步自封,僵化保守,拒绝接受新事物和新变化;一个善于吸收,因时而变,努力挣脱传统事物与文化的束缚,师生的分歧乃至最后分裂是理所当然的。 康有为是梁启超治学和从政的导师,二人均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着名人物,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与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 一唱一和康有为出生在世代学习理学的封建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聪明,但对科举考试兴趣不大,多次参考,均名落孙山,对此他却并不十分在意。1879年,22岁的康有为在游历过为英国殖民者霸占了近40年的香港之后,对于西方文明有了些感官上的认识,觉得英国人“治国有法度”,不像古代所谓的“夷狄” 那样没有文化。于是,他开始钻研西方的科学知识,逐渐成长为当时学术、思想界的先行者之一。根据清朝的有关规定,一般老百姓是不能直接给皇帝上书的。康有为不管这些,1888年,身为老百姓的康有为,首次向皇帝上书,分析当时国内和国际的形势,提出了改革法律、沟通民情、提防小人的改革方案。光绪皇帝虽然并没有看到这封上书,但康有为却赢得了普通老百姓的广泛关注,人们开始注意起他来。1890年春,在同学陈千秋的引荐下,年仅18岁的梁启超前来拜访已33岁的康有为。此时的梁启超刚在广东乡试中考取第八名举人,可以说是少年有为;而康有为虽然年龄较大,但因科举考试不顺,此时不过是一名监生而已,在“学历”上比梁启超低一格。按照当时的科举习惯,梁启超中举在先,应是康有为的“前辈”,所以梁启超心中自然有些沾沾自喜。二人见面之后,聊了好几个时辰,梁启超后来追忆这段往事时说,康有为以“大海潮音,作狮子吼”(佛教用来形容佛祖说法时的词语),当头棒喝之后,使他一时不知所措,以前所学的不过是应付科举考试的敲门砖而已,根本不是什么学问。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毅然决定拜监生康有为为师。 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举动,自然扩大了康有为的影响。于是,不少优秀 青年接踵而来,康有为便在长兴里设万木草堂,聚徒讲学。从康有为那里,梁启超学到了一些做学问的基本方法,为他以后的学术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一生学问之得力,皆在此年。”从此,在康有为的引导下,梁启超逐渐成长为康有为的左膀右臂。 梁启超师从康有为,不仅是他从政生涯的开始,而且也是他进入学问殿堂的起点。他曾说过:“启超之学,实无一字不出于南海。”不过,此时师弟二人在思想上还是有一些分歧的,只不过这些分歧不是太大而已,但却也种下了日后恩怨的种子。 若出两人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支持下,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但是,由于慈禧太后的反对,9月21日,维新运动宣告失败,前后仅仅历时103天!因1898年为旧历戊戌年,故这次改革又称为“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先后逃亡到日本。康有为手捧自称是光绪皇帝缝在衣服里的所谓“诏书”,继续宣传他的保皇保教主张。起初,梁启超像从前一样,惟师命之是从,可渐渐地,随着对西方资产阶级着作的大量阅读,他的政见发生了显着变化,与从前“若出两人”。 最主要的变化是他接受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思想,特别赞同被称为“最后一个无所不知的人”的英国思想家约翰·穆勒的名言:“人群之进化,莫要于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并以《自由书》为题,写下一组文章,宣传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认为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的《民约论》是医治中国痼疾的良方,认为中国若能采纳其思想,必将出现大同盛世。 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下,梁启超的政治主张也从保皇转向革命,这段时间,他与孙中山、陈少白等革命党人的来往开始密切,有时甚至在三更半夜还拥被长谈,结果便有了合作组党的计划,“拟推(孙)中山为会长,而梁(启超)副之”。梁启 超甚至召集其他同学,联名致函康有为,劝其退休,“息影林泉,自娱晚景”。康有为得知梁启超倾向革命的思想之后,非常生气,立即严令其离开日本到檀香山办理保皇会事宜,并斥责其倡导革命的错误。由于多年来,梁启超已养成了对康有为的敬意和畏惧,他只得在表面上答应悔改,但实质上并未放弃对革命的信仰。

原问题:梁启超不就是个举人?怎么后世这么认可他的学问?
梁启超可不光是一个举人,他可是中国近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以及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
中国的近代史也是一部屈辱史,特别是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就开始进入了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期间也发生了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这些都是在图变革维新的思想,想通过这些动作来唤醒人民大众参与到改革救亡的运动中来。
光绪帝是一个有着前瞻思维的君主,他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和文化,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这个时候就涌现出了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这次改革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奶酪,最终光绪帝被囚禁,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国外,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惨遭杀害,历时103天的变法以失败而告终。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梁启超在戊戌变法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的前后都在四处宣传变法的思想,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梁启超就从一个人微言轻的普通士子,成为一个广为人知的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了。他宣传变法、鼓吹立宪,后期还同称帝的袁世凯做斗争!他根据西方资产阶级的民权学说和议会制度,竭力宣扬民权论,痛驳“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封建说教,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深得广大的仁人志士的拥护和支持!就连辛亥革命和近现代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他的启蒙。
梁启超的一生都是在致力于君主立宪制的改革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改造。为中国近代的革命的一面鲜明的旗帜和代表。

同时,梁启超也是第一个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人,发明了一种新的介于古文和白话文之间的文体,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他还享有百科书式人物的雅称!
《少年中国说》想必大家都读过,其中有一段:“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样的豪言壮语,在百余年后的今天,中华之盛世如他所愿!
所以,梁启超先生这样一位举人,我们不应该认可、不应该传颂?
本位为吾天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他主张戊戌变法,这份远见无人能及

  • 梁启超与康有为是同科进士吗?
    答:梁启超、康有为二人都没有考取进士。两人都是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春,梁启超和康有为入京参加会试,借机发动了著名的公车上书,邀集1000余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廷,要求拒和、迁都、实行变法,从而揭开维新运动的序幕。举人参加会试,录取者称为"贡士",贡士再经殿试赐出身,乃为进士,但习惯上每于...
  • 谁能帮我介绍一下梁启超?
    答:“知我罪我,让天下后世评说,我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已”。 1925年阴历七月初七,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请梁启超出席证婚。梁启超反对他们“使君有妇”、“罗敷有夫”之间的恋情,也规劝过徐志摩;碍于徐志摩之父和胡适的情面,梁启超答应出席证婚。但在婚礼上梁启超却对徐志摩、陆小曼用情不专厉声训斥,滔滔不绝,使满堂...
  • 梁启超为何又叫“梁任公”
    答:原因如下:梁启超在《亡友夏穗卿先生》一文中,有过一段说明,他说:穗卿为什么自名为别士呢?“别士”这句话出于墨子,是和“兼士”对称的。墨子主张兼爱,常说“兼以易别”,所以墨家叫做“兼士”,非墨家便叫做“别士”。我是心醉墨学的人,所以自己号称“任公”。梁启超是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
  • 梁启超被誉为中国什么的巨人
    答:梁启超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对吗梁启超出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祖父梁维清,父亲梁宝瑛,都是士绅,在当地有一定的势力和影响。梁启超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妥妥的天才儿童。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
  • 对爱国志士的感想
    答: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救国。知我罪我,让天下后世评说,我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已。就是他这么几句话,让我对他肃然起敬。平时不喜欢任何历史人物,而现在,梁启超,将永远装在我的内心深处。的确,细想梁启超的话,时代是进步中发展的,谈爱国谈救国我们必须...
  • 给我介绍一下梁起超吧,越具体越好!
    答:1926年初他发现尿中有血,到北京协和医院检查,诊断出一个肾病变.1926年3月16日作肾切除手术时,因值班护士将有病的肾标错了位置,导致好肾被误切除.以后尿中继续有血.11月12日他已不能伏案工作了.于1929年一月十九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京沪开追悼会,参加者甚众。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
  • 梁启超的后代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答:1889年(光绪十五年)年仅十七岁的梁启超考中了举人,与主考官李端棻的堂妹李蕙仙订婚,1891年(光绪十七年)梁启超十九岁时入京与与长他四岁的李蕙仙成婚。婚后夫妻二人的感情一直很好。李惠仙与梁启超结婚时,带了两位丫环,其中一位即王桂荃,王桂荃聪明勤快,深得梁氏夫妇喜欢,1903年她成为梁启超的侧室。1924年9月13日,...
  •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关系
    答:此时的梁启超刚在广东乡试中考取第八名举人,可以说是少年有为;而康有为虽然年龄较大,但因科举考试不顺,此时不过是一名监生而已,在“学历”上比梁启超低一格。按照当时的科举习惯,梁启超中举在先,应是康有为的“前辈”,所以梁启超心中自然有些沾沾自喜。二人见面之后,聊了好几个时辰,梁启超后来追忆这段往事时说,...
  • 回望梁启超
    答:那么,在戊戌变法中梁启超到底起了什么作用,他最后又是如何逃出虎口的呢?变法思想的产生与康梁故乡有关?梁启超1873年出生于广东新会一个古朴典雅、封闭的小村子。他一出生,未来的路即安排好了,科举仕途。梁启超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被称为"天才少年"。十七岁时,他拜康有为为师。1896年初春是...
  • 维新先驱粱启超的研究
    答:1894年6月,他随康有为入京参加会试。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年七月,宣传变法维新的第一个刊物《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