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博是浪费时间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5
为什么读博往往是浪费时间

1517年10月31日,也就是万圣节前夜,马丁·路德把《九十五条论点》贴在了维斯登教堂的门上。在那个时代,这一举动仅仅意味着他想要引发一场争论。这位新教创始人路德在文中论证了基督教通往天国的道路,其实不是由金钱铺筑而成。而今天,学术论文不仅仅阐述作者观点,同时还代表作者的一段时期内的研究成果。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学生们想要拿到博士学位,前赴后继辛苦劳累,就是为了完成这样一篇博士论文。

在大多数国家,博士学位是进入学术界的门槛,进入独立研究某个领域的敲门砖,也是与导师合作的研究成果。各个国家,不同大学,不同专业,要求也有所不同。有些学生不得不先花费两年时间考取博士学位,有的学生会得到一些补助,而有些完全是自费。获得博士学位只需要完成研究论文,而有些还需要参加一些必修课或选修课或是助教工作。一篇学术论文有几十页(例如数学),甚至是几百页(例如历史)。这些博士有的还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儿,有些已经是知天命的四十岁中年人了。

许多读博的学生们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对现状不满。有的把自己的工作描述为打工仔,每周七天无休息,每天工作十小时,薪酬很少,前途渺茫。这种情况很普遍。作为一个研究生,你可能会觉得讽刺,你的办公室装饰得比你家还好,而你却经常吃方便面。一位求学者说,并非研究本身让我感到枯燥。他很坦诚地说他不是为了免费馅饼而读博的,“终点是遥不可及的,这让人感到沮丧。”

在读博士抱怨满腹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在于培养博士体系本身。应用性博士,比如法学博士、商学博士和药学博士,实际上含金量很高。而博士泛滥成灾供过于求,尽管博士学位的设置是为进入学术界而考虑,但是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授予博士学位的数量和现有的研究岗位数量差距拉大。博士供过于求,而很多企业领导又说他们找不到所需的高级技术人才。从一方面也表明博士们并没有学到企业所需的知识技能。一些人甚至把研究型博士的培养体系与庞氏骗局甚至是传销相较。
数量的增长
从历史上看有相当一段时间,进入一流大学读书还是少数富人才能得到的特权,甚至很多大学教师都没有博士学位。而二战后,高校不断扩招,与此同时大学讲师也需要有较高学历。到1970年,美国的大学就是如此,美国大学数量不到全球三分之一,颁发的自然科学和工科博士学位证书却占到全球的一半。在这段时期,美国人口仅占全世界人口的6%,从此之后,美国每年生产的博士数量已经翻倍,达到每年6.4万人。

其他国家也纷纷赶上。在1998年至2006年,经合组织国家颁发的博士学位数量增长了40%,同时美国增长了22%。在墨西哥、葡萄牙、意大利、斯洛伐克等国家博士产出也增长很快。甚至在年轻人口减少的日本,博士的培养数量也增长了46%。这些增长也看出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高等教育在迅猛发展。哈佛大学劳动经济学家理查德·费里曼说,到2006年,美国高校招生数量仅占世界的12%。

同时,许多大学也发现,在读博士积极性很高,因而是可以任意指使的廉价劳动力。招收博士有助于学校开展研究项目,这些博士生还可用来发展教育,而且成本少。一位耶鲁大学研究生助教九个月的收入为2万美元,2009年全美在职教授平均年薪为10.9万美元,后者的收入高于法官和地方官员。

博士年产量远远高出了大学对讲师的需求,最新出版一本书显示,美国在2005年至2009年一共培养了10万名博士,与此同时,大学教师职位需求仅仅为1.6万人,这本书两位作者是一位学者和一名记者。在读博士去做助教更减少了对全职教师的需求。甚至在加拿大,博士毕业生增长较为合理的国家,2007年授予了4800人博士学位,同时增加了2616个全职教师职位,而一些增长较快的国家,比如巴西和中国,博士数量似乎还不足。
供需的情况
研究领域情况类似,在读博士学习期间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学生们称为“软肋”,现在博士后也是供过于求,付瑞曼博士的结论是:数据表明,2000年美国生命科学领域教工需求每年增长5%,这些博士和博士后学生里面,仅仅有五分之一能找到工作。在加拿大,80%的博士后每年收入是3.86万美元甚至更少,而这是建筑工人的平均薪资,博士后数量增加成了博士们通往学术道路的一种阻碍,在有些国家,五年博士后才是获得一份全职工作的敲门砖。

这些如蚂蚁般不断增长的博士和博士后大军使得大学的研究事业蒸蒸日上,同时也增加了一个国家科研能力,但这并不能单纯看成是一件好事。在某些情况下,这是受到良好培训教育的高学历者自身才能极大的浪费。美国在研究定点地球卫星时,物理学博士数量激增,而过后数量急剧下降,越南战争削减了科研计划。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史沃兹说,20世纪70年代,大约有5000位物理学家不得不改行另谋出路。

在美国,博士教师的工会也随之兴起,以解决博士生教师与学校之间的一些矛盾。大学给他们画了一张大饼,即用今天的廉价劳动来换取未来的一份稳定学术工作。像威斯康星麦迪逊这样的大学,工会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60年。而真正的工会兴起还是近几年的事。如今,工会也深入到私立大学。在耶鲁和康奈尔大学,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说博士不能算是正式员工,只能是学徒而已。这些话受到了来自工会的压力。2002年,纽约城市大学成了第一个承认博士教师工会存在的私立大学,但三年之后,这所学校不再与工会谈判。

在美国和英国,很多博士都忍受着低收入低报酬的职业并且看不到前景。在1966年,仅仅23%的自然科学和工科博士文凭颁发给了外国学生。到2006年,这个比例增加到48%,与本土学生相比,国外学生更能忍受艰苦的研究工作环境,与此同时,他们也使得薪酬大大降低。

支持读博士的人也许会说,即使不能得到一份稳定的研究工作,读博也是值得的。并非每一位读博士的人都想进入大学,也有很多在私营企业,或是企业研部发等,而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的确是事实,但是凡事都有两面,看看事实,博士生退学者增多,很多在读博士很郁闷。在美国,仅仅57%的博士在十年以后继续攻读博士,也就是说其他的都退学了。在人文社会学科领域,自费读博士的学生退学比例是49%。更糟糕的是,其他在读博士,在博士一年级就在不同专业跳来跳去,很多人文学科在读博士坚守着自己的领域,最终很多人不得不放弃了。而辍学者往往成为了国家的学术精英。美国大学一个研究报告表明,按时完成博士学习的人,并不比辍学者睿智多少。缺少职业指导,前途渺茫,经济拮据成了他们最终放弃的原因。

就算完成了学业,也并非前途光芒。由于博士专业太细,就业工作人员费尽心思帮助博士们求职,而企业老总们对这些想要离开学术的博士生们兴趣不大。经合组织一项研究表明,博士们在取得博士学位后五年,很多还在做临时工作,这一比例在斯洛伐克超过了60%,比利时、捷克、德国和西班牙超过了45%。而大约三分之一的澳大利亚博士们从事与博士专业毫无关系的工作。在德国,13%的博士毕业生从事一些地位很低的职业,在荷兰,这一比例是21%。

微薄的回报
博士毕业生的确比本科生薪酬高,《高等教育政策管理》杂志刊登了卡塞的一项研究,在英国,大学毕业生比未上大学者收入高14%。身为博士,回报差只有

26%。硕士学位回报同样比博士高,有的硕士学位一年就可拿到。有些领域博士学位没有任何优势。在数学、计算机、社会科学和语言等领域,博士收入与硕士差不多。在工程、工业技术、建筑和教育领域,博士和硕士收入也差不多。在制药、商学、金融等领域,博士的回报可以补偿他的付出。总体说来,博士学位仅仅比硕士学位收入高3%。

纽约一位政治家史沃兹博士说,博士课程中有很多可以用更短的课程取代,他说,华尔街发现很多物理学家能够解出微分方程,于是聘请他们做定量分析。但是如今许多短期课程都会传授实用的金融高等数学,因此,一个会解微分方程的博士生不再具有竞争力。

很多学生做研究是出于热情,现在的教育体系却终结了他们的热情。很少人知道路在何方,英国一项对博士毕业生研究数据表明,三分之一人读博只是为了继续做学生,或是延迟就业。大概一半学生说,科学家可以有很高的年薪,因此就随波逐流读博。但是呆在校园,喜忧参半。高学历者更容易不满足更容易跳槽。

一些人开始怀疑读博是否值得,如同怀疑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艺术和文化。他们认为,知识会从大学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社会物质文明会变得更加发达。这话可能没错,但读博的确是一个很糟的选择。

学术研究者、大学、博士生利益各不同。呆在大学的学生更聪明,对学术更有利。硕士研究生可以带来带来更多的财政经费,为导师的学术论文增加数量。这些孩子毕业走出校门,这些对他们来说毫无好处。一位女学生曾经被导师认为前途无量,但七年学术后,最后导师送她一句话,早点嫁人吧。然后导师把她请出了校门。

肯塔基州大学心理学教授莫尼卡·哈里斯说,这样的教授是少数。她承认博士数量已经过多,而且现在也在试着减少这一数量。她也承认单方面想要控制博士数量的行为是罕见。一位常青藤学校校长被问到博士数量过多时,他回答,即便我们这些学校减少招生博士生,其他学校也会把我们减少的部分给增加上去的。


高贵的追求
读博士的种种弊端已经众所周知,本文的作者十年前就劝说一位理论生态学方向博士不要继续,当时欧洲也正在促使高等教育体系更完善,一些机构也大力推动。

资助基金组织已经意识到,博士在劳动力市场中,技能难以发挥。他们会写实验研究报告,会做学术报告,做文献查阅等,但如今这个知识技术快速传播的时代,这些显得毫无用处。一些大学为博士生开设了其他课程,比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些在求职时或许派上用。在英国有一种四年的博士,他们要为这种博士开设上述新课程。

衡量和激励机制应该作出改变。一些大学和科研院所把培养博士数量作为一项成功指标,并争着培养更多博士。对学生来说,找到一份实际的固定工作,收入会有多少才更重要。而博士数量已经太多了,博士生不得不面对整体水平越来越下降的窘境。

很多读博的人都是班上聪明的学生,他们可以把想做的事做到最好。在人生旅途上得到鲜花和奖赞。今年的新一茬博士新生也将开始他们的学业,他们中很少有人会愿意接受一套为别人牟利而设计的体系。仅仅有悬梁刺股的刻苦精神与自以为聪明过人不会取得人生的成功。如果把这些精力和时间用到别处或许会做得更好。应该有人为此写一篇文章。

译者后记:花了一个下午时间做完了这篇翻译,作者写得很好。笔者认为,对于每一个年轻人,学会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生存生活比你拥有再高的学历更加重要,一方面一方面,不要完全否定了所有学历文凭,另一方面,学历不是生活的全部,学历不能表达一个真正幸福着的人的所有生活。祝朋友们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尊敬的袁老师,

您好。
十分抱歉打扰您,我是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2级博士生张顺。听闻我的“学位科研成果破格申请”没有通过,我很难过。
首先跟您和各位学位委员会的老师说声“对不起”。由于我没能够按照学位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完成学术科研成果,占用了大家假期时间去对我的“学位科研成果破格申请”进行评价。
再次恳请您仔细斟酌一下,请原谅我这有些无礼的要求。我目前已与天津智慧城市研究院签署了三方协议,而且已经开始实习,如果我这边因为此事延期,后边的事情都会有很大变数。研究院这边也想与学校和学院建立起科研合作关系。当然这些事情与前面所述无关,只是想请您怜悯一个农村出来的贫苦孩子,我现在的压力很大。恳请给我一个机会,我知道这样的要求是无礼的,但现在于我实在没有其他办法。我会记住每次帮我渡过难关的人们,这次就是给予我机会的您跟各位学位委员会的老师们,谢谢您们了!
语无伦次说了这么多,对于给您和各位老师带来的麻烦和耽误的时间,我再次说声“对不起”,希望您和学位委员会能够给我一个机会,感谢大家!

祝您一切都好!


一个无助的孩子:张顺

 这篇文章是2010年《经济学人》的一篇文章,但曾多次出现在《经济学人》首页热文榜栏目中,本文讲的是美国的事情,但是希望对我们大家能够带来些许思考。(原文略有删减)
  在今天,学术论文不仅仅阐述作者观点,同时还代表作者的一段时期内的研究成果。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学生们想要拿到博士学位,前赴后继辛苦劳累,就是为了完成这样一篇博士论文。
  在大多数国家,博士学位是进入学术界的门槛,进入独立研究某个领域的敲门砖,也是与导师合作的研究成果。各个国家,不同大学,不同专业,要求也有所不同。获得博士学位只需要完成研究论文,而有些还需要参加一些必修课或选修课或是助教工作。一篇学术论文有几十页,甚至是几百页。这些博士有的还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儿,有些已经是知天命的四十岁中年人了。
  这些读博的学生们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对现状不满。有的把自己的工作描述为打工仔,每周七天无休息,二十四小时待命,薪酬很少,前途渺茫。这种情况很普遍。
  在读博士抱怨满腹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在于培养博士体系本身。应用性博士,比如法学博士、商学博士和药学博士,实际上含金量很高。尽管博士学位的设置是为进入学术界而考虑,但是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授予博士学位的数量和现有的研究岗位数量差距拉大。博士供过于求,而很多企业领导又说他们找不到所需的高级技术人才。从一方面也表明博士们并没有学到企业所需的知识技能。一些人甚至把研究型博士的培养体系比作旁氏原理。
  同时,许多大学形成了一个共识,在读博士积极性很高,因而是可以任意指使的廉价劳动力。招收博士有助于学校开展研究项目,这些博士生还可用来发展教育,而且成本少。
  支持读博士的人也许会说,即使不能得到一份稳定的研究工作,读博也是值得的。并非每一位读博士的人都想进入大学,也有很多在私营企业,或是企业研发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的确是事实。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我们看到的事实,博士生退学者增多,很多在读博士很郁闷。
  在美国,仅仅57%的博士在十年以后继续攻读博士,也就是说其他的都退学了。在人文社会学科领域,自费读博士的学生退学比例是49%。更糟糕的是,其他在读博士,在博士一年级就在不同专业跳来跳去,很多人文学科在读博士坚守着自己的领域,最终很多人不得不放弃了。而辍学者往往成为了国家的学术精英。美国大学一个研究报告表明,按时完成博士学习的人,并不比辍学者睿智多少。缺少职业指导,前途渺茫,经济拮据成了他们最终放弃的原因。而就算完成了学业,也并非前途光芒。
  纽约一位政治家史沃兹博士说,博士课程中有很多可以用更短课程取代,他说,华尔街发现很多物理学家能够解出微分方程,于是聘请他们做定量分析。但是如今教授却用一些很简单的高等数学课程,因此,一个会解微分方程的博士生不再具有竞争力。
  很多学生做研究是出于热爱,现在教育却成了终结了他们的热爱。很少人知道路在何方,英国一项对博士毕业生研究数据表明,三分之一人读博只是为了继续做学生,或是延迟就业。大概一半学生说,科学家可以有很高的年薪,因此就随波逐流读博。但是呆在校园,喜忧参半。高学历者更容易不满足更容易跳槽。
  一些人开始怀疑读博是否值得,如同怀疑这个世界太多的艺术和文化。他们认为,知识会从大学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在宏观上是这样,微观方面,读博的确是一个很糟的选择。

因为毕竟读博士是课本知识较多,应该多从实际出发,学习社会经验,这样能更好的发展自我,不会只是纸上谈兵。

  • ...准备到新加坡念博士或者硕士,我想知道读博拿到PR的速度快还是读硕士...
    答:那肯定是硕士快,一年毕业了,如果找个稳定的工作(拿到EP,薪水还不错),工作三年,PR基本上到手了。博士的话,4年能不能毕业都是个问题。。。就算4年到了,论文提交了,还要等半年到一年的论文送审和答辩时间。基本上拿到学位已经5年了。可能工作也才找好,还要熬上一两年才提交PR申请。。。当然...
  • 为什么有人说女生没必要读那么多书,女生有必要读博吗?
    答:当然硕博连读的是最好的,不浪费时间,容易毕业,毕业之后还有很好的就业。要是读的时候有男朋友陪着更好。综上所述,研究生毕业要是能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就别去读博了,安心上班生活吧。要是有硕博连读的机会,而且本领域博士比较值钱就去读博吧。网友五:任何事情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
  • 为什么她会说我们在一起是浪费时间浪费感情
    答:恋爱时,对浪费感情和浪费时间的区别 分都分手了,还想那么多干嘛!好好的生活自己的没一天,快快乐乐每一天才是真的。等你找到一个比他更好的人的时候,你会很幸福的,向往幸福忘掉烦恼——快快乐乐每一天。为什么读博是浪费时间 因为毕竟读博士是课本知识较多,应该多从实际出发,学习社会经验,...
  • 专硕读博为什么没人要?
    答:有的网友说如果你要考虑专硕读博建议去外国,不过确实国外对技术型人才非常看重,并且也是大力的扶持。但是不管你是读的什么,在读研究生期间,一定要成绩好,自己的科研成果好,否则无论你读什么都是没有用的。还有的网友说学硕好,确实学硕比专硕好很多,你读学硕比专硕的时间浪费的少,而且你花的精力...
  • 女生读博真的找不到对象?你们身边的博士找到对象了吗?
    答:如果非要概括的话。可能前面那批人的性格以及容貌都比较优秀。同时因为。博士的理性程度相对来说比较高不喜欢浪费的时间在没有意义的计较上生活节奏比较紧凑节奏有规律他们的亲密关系一边求较高的稳定性。而那些人则很难趋。希望。可能她们认为谈恋爱是纯粹的浪费时间。他们不希望再和学术相对来说无关的...
  • 你对“研究生学习”的认识
    答:又是一个考研、考博的季节,又见到要不要读研、读博的争论;其实不管是读书、还是工作,都代表着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生活方式,没有好坏之分。读书轻松,多读几年无所谓;读书很累,为什么一定要读呢?还有一些同学觉得要不要读研、读博完全是意愿,只要想读就能读,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花了很多时间考研、...
  • 为什么现在的公司都想要本科生而不想要研究生?
    答:本科是基本的知识,就业面也广。研究生是某个专业的专家,甚至是研究领域里面懂得研究方法的人才,就业面窄。就业面广的当然比就业面窄的好找工作。另外,社会的需求还没到那么高的水平,确实不需要太多的研究生,这也造成了研究生的就业率实际较低。但是研究生博士生都是很紧俏的,工资也比本科生高一...
  • 专硕将成为未来考研主流,为什么专硕更受欢迎?
    答:培养雷同”“降分录取”的沼泽。建议:无论你是选择专硕还是学硕,都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应该从自身的未来目标需求出发,如果将来自己确实有读博,继续进行科研的打算,应该首选学术型硕士,如果对于读博的要求并不那么明显,而是希望硕士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那么可以更多的考虑专业型硕士。
  • 容易被别人打乱生活节奏并感到焦虑怎么办?
    答: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生活节奏容易被打乱,并且这种感觉让你感到焦虑,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你应对这种情况:制定日程安排:制定一个清晰明确的日程安排,让你可以更好地安排时间,并减少被打乱生活节奏的可能性。把每天要完成的任务列出来,包括工作、学习、运动、社交等,然后按照优先级和时间安排来完成。学会...
  • 如果打算以后出国读博。那么现在还要不要在学校里谈对象?
    答:如果你打算以后出国读博士的话,那么你现在在学校里面谈恋爱也是正常的,因为你现在已经年满18周岁了,所以你是可以决定自己的任何事情,你也可以直接跟你女朋友领取结婚证,然后再去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