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昆曲与京剧的关系与地位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京剧与昆曲的关系

昆曲是京剧的来源之一

京剧,又叫,“京戏”、“平剧”、“国剧”,它是中国传统名剧,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清乾隆55年(1790年),四大徽班陆续进北京演出,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道光以后,三大班的班主兼主要演员程长庚以唱徽音、二黄著称,随着湖北汉调演员余三胜等进京搭入徽班,又带来被称为“楚调”的湖北西皮调,促成由徽调与汉调合流的“皮黄”唱腔的形成。京剧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

昆曲跟京剧的差别在哪里?昆曲比京剧更柔美,但京剧更大气磅礴

从世俗老百姓的意义上看,京剧是国粹,是国剧,而从学术与美学的角度看,昆曲才是最能代表中国戏曲美学品位的国剧,昆曲是国学,而京剧仅仅是一种戏曲,称之为“国学”,则是不合适的。严格意义上,京剧只是一种普罗文化、是广场文化、大众文化,而昆曲则是精英文化、是宫廷文化、是贵族文化、小众文化。

称昆曲是国学,因为昆曲的水太深了,其学问包括了音韵学、训诂学、注释学、古典文学、古典诗学、古典词学、古典音乐学、古典舞蹈学、戏剧学、历史学、表演学、美术。

京剧只具有声腔价值,不具备文学价值。京剧的脚本是进不了中国文学史的,而昆曲的文学脚本恰恰是中国戏曲文学的第二座高峰——明清传奇。(第一座是元杂剧)。

更严格意义上,不能把京剧划归中国古典戏曲的范畴。不能仅仅从衣服与讲的故事去看。从中国古典戏曲的几大要素看,京剧都不具备:

一是戏曲语言。古典戏曲必须是文言文,不能用白话文;昆曲的舞台语言是古文。而京剧则是现代汉语。

二是文学性。昆曲是古典文学,京剧的唱词则更像现代顺口溜、白话打油诗,毫无文学性可言。昆曲的灵魂是中国古典美学,是中国古典诗学。而京剧则根本谈不上。

三是音乐结构。中国古典戏曲的音乐结构是曲牌体,其乐谱是工尺谱,体现的是中国古典音乐的宫调理论;而京剧则是板腔体。

由曲牌体向板腔体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古典戏曲(有两座高峰——元杂剧与明清传奇,即昆曲的文学脚本)的完美谢幕,与近现代意义上的戏曲样式——皮簧与梆子腔的跨上历史舞台。

四、昆曲有“清曲”与“剧曲”两个传统。而京剧只是一种“剧”,没有“清曲”传统。所谓“清曲”传统,就是中国韵文学的传统。昆曲继承了中国二千多年韵文学的传统,即“唱诗”、“唱词”的传统。自《诗经》三百篇、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的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传奇(昆曲的文学脚本),这是一条韵文学(唱的传统)的线索;至明代嘉靖年间,昆山人梁伯龙写了《浣纱记》,昆曲才有了“剧曲”传统。

五、昆曲在华夏五千年文化史上的地位,正像《红楼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也正像李白、杜甫、苏东坡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也正像故宫博物院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昆曲是中国古典音乐的一座高峰,是中国韵文学的最后一座高峰,也是中国戏曲文学的第二座、也是最后一座高峰。

六、在清代,有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称昆曲为“雅部”,称京剧为“花部”、“乱弹”,就是因为京剧没有严格按照曲牌体与古代宫调理论来创作,是乱来的,(板腔体)。“花雅之争”以昆曲的衰落、京剧的胜利而结束,只能证明这个世界上俗人远比雅人多,却并不能借此而认为京剧的美学价值超过昆曲。而是,一种更加大众化、更加浅显易懂、更加容易被普通老百姓接受的娱乐样式——京剧产生了,不需要什么文化修养,一个没上过小学的小孩或是老太太都能看懂京剧。而昆曲则没有一定的古典文学修养,是看不懂的。比如,明代许自昌的《水浒记》,其“活捉”一出,光典故就有43个,就是查字典,也未必能搞懂其义。

所以,市场不是衡量艺术美学价值的尺度。昆曲没有市场,不能证明其美学价值低;京剧有市场,不能证明其美学价值就高。正像现在各大电视台都在搞“非诚勿扰”一类时尚的谈恋爱的节目,或是小沈阳的低俗小品,吸引眼球,收视率高,有观众,却不一定有多少文化内涵。一个道理。

七、许多人说:“京剧是由昆曲发展演变而来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京剧与昆曲没有血缘关系。昆曲是京剧的奶妈,而不是亲妈。京剧只是吃过昆曲的奶。昆、京,一雅一俗,根本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不能混淆。

八、北京许多知识分子喜爱京剧,是受地域文化影响。也是不了解中国戏曲史、中国清曲史、中国韵文学史、中国文学史、中国音乐史的表现。

1、皮黄乱弹戏其实是清朝慈禧太后捧起来的,这老太不喜欢文雅风月,爱看家国情仇那套,所以皮黄乱弹戏能够引起晚清朝廷的兴趣
2、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昆曲的主要活动区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势必对戏班造成毁灭性打击,昆曲在近150年的花雅之争中落了下风
3、上海人给皮黄乱弹戏起了“京剧”的名字,49年后为了文化大一统,当局自然要树立一个戏曲上的大哥,昆曲代表的是江南士大夫文化,和北方文化格格不入
4、昆曲是世粹,近20年来颇受知识精英、文艺青年、中产阶级和西方观众的喜爱,已经成全面复兴和崛起之势了,所以花雅之争还没有结束
5、京剧为什么还是国粹?看看CCTV11戏曲频道一年365天每晚19点半放了几次京剧又放了几次昆曲,你们就知道原因了。当局不可能允许昆曲和京剧分庭抗礼,连方言都快消失了,文化上它们只树一个权威,因为分庭抗礼会从一个领域传染到所有领域
关于昆曲为什么曾经一度衰败而又重新崛起,请去搜索“为什么所谓「国粹」是京剧而不是昆曲呢?”,里面有一篇长文,解释的很清楚

  • 如何看待昆曲与京剧的关系与地位
    答:从世俗老百姓的意义上看,京剧是国粹,是国剧,而从学术与美学的角度看,昆曲才是最能代表中国戏曲美学品位的国剧,昆曲是国学,而京剧仅仅是一种戏曲,称之为“国学”,则是不合适的。严格意义上,京剧只是一种普罗文化、是广场文化、大众文化,而昆曲则是精英文化、是宫廷文化、是贵族文化、小众文化。
  • 如何看待昆曲与京剧的关系与地位
    答:8. 市场并不是衡量艺术美学价值的尺度。昆曲虽然没有市场,但这并不能证明其美学价值低;京剧有市场,但这并不能证明其美学价值就高。9. 许多人认为“京剧是由昆曲发展演变而来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京剧和昆曲并没有血缘关系,昆曲是京剧的奶妈,而不是亲妈。京剧只是曾经吃过昆曲的奶。昆曲和京...
  • 昆曲和京剧的关系
    答:昆曲和京剧的关系是:昆曲是京剧的基石,学京剧之前学昆曲是基础。在戏曲界,常有“京昆不分家”的说法,这是由于四大徽班进京初时,还是以昆腔为主,杂糅了其他地方的唱腔之后才渐渐形成京剧皮黄体系,且会唱昆曲的伶人一般都会唱京戏。京剧被视为中国国粹,而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中国戏曲艺术的“...
  • 京剧和昆曲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京剧的兴起与昆曲的衰落似乎有着微妙的关联,但京剧主体的唱腔——皮黄腔,与昆曲的曲牌体并无直接渊源。京剧的四平调、南梆子和高拨子等,尽管可能融入了一些昆曲元素,但它们的板腔体结构与昆曲的唱腔体系截然不同,昆曲曲牌更多地被用作辅助或点缀在京剧的边缘。京剧以其帝王将相的宏大叙事和历史厚重...
  • 漫谈京剧,聊聊昆曲与京戏的关系
    答:京剧,这国之瑰宝,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乾隆盛世的璀璨舞台。那时,昆曲作为宫廷文化的瑰宝,以其优雅的慢节奏和深沉的唱腔,被尊为“歌剧”典范。在明代,昆曲风靡一时,清朝时期更是达到了巅峰,被誉为“雅”剧,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然而,昆曲的繁复与冗长逐渐让民众感到疲惫,乾隆为迎合百姓喜好,下令...
  • 请问昆曲和京剧有什么关系和区别?
    答:关系:当年徽班进京时,北京地区流行着很多戏曲。有昆曲、戈阳腔等其中昆曲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他备受士大夫文人的青睐,被称为“雅部”,而其他地方剧都被成为“花部”。当时清廷的戏曲政策试扬“雅部”抑“花部”,昆曲成为宫廷垄断的剧种,渐渐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满足观众的口味和演出市场的...
  • 京剧与昆曲的关系
    答:昆曲是京剧的来源之一 京剧,又叫,“京戏”、“平剧”、“国剧”,它是中国传统名剧,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清乾隆55年(1790年),四大徽班陆续进北京演出,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道光以后,三大班...
  • 请问昆曲和京剧是什么关系?
    答:先说二者地位吧。京剧是我国最大,影响最高,体系最完整的戏曲剧种。昆曲是我国历史最悠久,唯一被载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剧种。二者是两种不同的剧种,所以决不能说昆曲是京剧的一种,它二者都是戏曲的一种。京剧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昆曲,首先京剧的起源就和昆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外...
  • 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为什么说昆曲是雅部,京剧是花部...
    答:在清代戏剧的分类中,雅部一度是宫廷戏剧的主导,但随着清朝后期的到来,雅部逐渐式微,而花部开始崭露头角。昆曲,作为明代中期逐渐兴起的剧种,虽然在地方戏种的竞争中一度占据上风,但到了清代,面对新兴的地方戏,如京剧,它仍保持了一段时间的霸主地位。尽管昆曲被誉为“正音”,其他地方戏受到...
  • 京剧和昆曲,为什么京剧成了国剧
    答:京剧和昆曲,是京剧在后,昆曲在前的地位。徽剧是京剧的前身。京剧接受了昆曲曲调和表演方法,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昆曲剧种是一个委婉细腻、流利悠远,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由于昆曲格律严格,文辞古奥典雅,使她逐渐脱离了世俗社会。到乾隆末年,在北方昆曲的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