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的生态平衡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6
生态平衡指什么

生态平衡就是有生命的生物群落与无生命的环境条件,构成了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的系统。
一是由不能为动物所利用的太阳能,经过植物吸入体内后,变成为动物可以吸收利用的化学能,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通过光合作用,把取得的太阳能贮存起来,不断地为它自身所利用,与此同时,它吸收CO2,而放出O2。这样,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O2 。
二是动植物的营养物质不断地在循环交换,先从无机形态变为有机形态,最后又由有机形态变为无机形态,相互不断在转化着动物吃植物,并把植物贮存起来的太阳能,吸入体内,转变为化学能,它在利用这种能量的同时,吸收O2而放出CO2 。
生态系统平衡就是在某一特定条件下,适应环境的生物群体,相互制约,使生物群体之间,以及生物环境之间,维持着某种恒定状态。
生态平衡的核心肯定的说就是森林。
地球上,每年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出的有机物约为8.3*1010吨,其中海洋为 3.0*1010吨,约占总量的 36 % ,而陆地为5.3*1010吨,约占64 %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又以森林居首位为2.83*1010吨。
海洋中的植物光合作用每年贮存的能量为 5.71*108千卡/方公里,陆地上植物光合作用,每年贮存的能量平均为 10.23*108千卡/方公里。在陆地上又以森林生态系统贮存的太阳能最多约为23.3*108千卡/方公里。
估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年为人类吸收处理掉CO2近千亿吨,空气中近60%的O2都来自森林植被。
生态系统没有绝对的平衡。一般来说,生态系统对外界的影响有一定的弹性。小的干扰或改变和污染虽然可使生态系统暂时失去平衡,但是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动调节和自净能力,以消除外来的干扰和污染,经过一定时间,它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当然,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限度时,就会遭到破坏而无法恢复平衡。而且一个生态系统要维持相对的稳定,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你从这个系统中取走什么,那你就要在适当时间归还它什么。大自然虽然不是一个只入不出的剥削者,但也不是一个慷慨大方的施主。它的原则是“等量交换”,否则,元素的短缺或过多的富集,都将使它无法正常生活。

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是指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

像自然界任何事物一样,生态系统也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实际上它是一种动态系统。大量事实证明,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在外部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生态系统总是按照一定规律向着组成、结构和功能更加复杂化的方向演进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系统的生物种类成分少,结构简单,食物链短,对外界干扰反应敏感,抵御能力小,所以是比较脆弱而不稳定的。当生态系统逐渐演替进入到成熟时期,生物种类多,食物链较长,结构复杂,功能效率高,对外界的干扰压力有较强的抗御能力,因而稳定程度高。这是由于系统经过长期的演化,通过自然选择和生态适应,各种生物都占据有一定的生态位,彼此间关系比较协调而依赖紧密,并与非生物环境共同形成结构较为完整、功能比较完善的自然整体,外来生物种的侵入比较困难;此时,还由于复杂的食物网结构使能量和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流动,一个环节或途径发生了损伤或中断,可以由其他方面的调节所抵消或得到缓冲,不致使整个系统受到伤害。所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和营养结构越复杂便越稳定。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与系统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相联系的。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出现高度的相互适应,种群结构与数量比例持久地没有明显的变动,生产与消费和分解之间,即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之间接近平衡,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相互适应并获得最优化的协调关系,这种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或自然界的平衡。当然这种平衡是动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达到一种稳态或平衡状态,这种稳态是靠自我调节过程来实现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反馈进行的。
反馈: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的出现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使其变化减弱或增强,这种过程就叫反馈。负反馈能够使生态系统趋于平衡或稳态。
生态系统中的反馈现象十分复杂,既表现在生物组分与环境之间,也表现于生物各组分之间和结构与功能之间,等等。前者在第三节种群部分已有叙述。生物组分之间的反馈现象。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当被捕食者动物数量很多时,捕食者动物因获得充足食物而大量发展;捕食者数量增多后,被捕食者数量又减少;接着,捕食者动物由于得不到足够食物,数量自然减少。二者互为因果,彼此消长,维持着个体数量的大致平衡。这仅是以两个种群数量的相互制约关系的简单例子。说明在无外力干扰下,反馈机制和自我调节的作用,而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所以当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破坏时,只要不过分严重,一般都可通过自我调节使系统得到修复,维持其稳定与平衡。
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界压力很大,使系统的变化超过了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即“生态阈限”时,它的自我调节能力随之下降,以至消失。此时,系统结构被破坏,功能受阻,以致整个系统受到伤害甚至崩溃,此即通常所说的生态平衡失调。



  • 生态经济的生态平衡
    答: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出现高度的相互适应,种群结构与数量比例持久地没有明显的变动,生产与消费和分解之间,即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之间接近平衡,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相互适应并获得最优化的协调关系,这种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或自然界的平衡。当然这种平衡是动态平衡。生态...
  • 试论述保持生态平衡的主要途径。
    答:(5)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针对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积极普及生态环境意识教育,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在不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的前提下,将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
  • 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答:与此同时,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意识, 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行动,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应履行的道德义务与责任。2、支持文化创新,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要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森林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
  • 如何保持生态平衡?
    答:(1)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 开发自然资源必须以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为前提。只要重视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互协调的原则,就可以保持系统的生态平衡,同时又可以开发自然或改造环境。只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互协调,才能使自然生态系统适应外界的变化、不断发展,也才能真正实现因地制宜,发挥当地自然资源的...
  • 生态经济体系是以什么为主体
    答:生态经济体系是生态平衡为主体。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 生态平衡是什么意思
    答: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
  • 简述生态平衡的基本特征
    答:例如:“三废”的大 量增加,会造成城市环境破坏,危及人体健康;森林 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等等。生态平 衡是动态的平衡。人们既要适应自然,又要改造自 然。人们可以通过合理组织社会生产和工程建设创 造和建立更适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态平衡,以获得 更佳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 如何保持生态经济平衡
    答:要顺其自然发展,不要人为控制动植物数量,更不要改变动植物生存环境,否则,平衡链条很容易被折断。
  •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生态平衡
    答:所以,从长远来看,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是一种必然趋势。四、 国环境保护政策实施中的问题与政策建议国的各项环境保护政策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落实,取得了巨大成绩。目前, 国环境污染已基本得到控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也得到一定遏制。这与各项政策的作用是分不开的,这些政策成为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监督管理...
  •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生态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全部社会的经济活动也得建立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但是,生态平衡又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而不是固定的始终保持原状的平衡,这才能促进系统的演化,推动自然界和我们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平时常说的维持生态平衡,并不只是简单地要保持原来的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