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茶侠的“食物世界历史”部分揭秘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4
工夫茶的历程是怎样的?

工夫茶的泡法

如果说潮州八景是代表潮州这个城市的话,那么,工夫茶就是代表着潮州的人民。
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只要有潮州人的地方就有工夫茶;其他地方的人的眼理,潮州人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是做生意另外技术工夫茶了。
潮州工夫茶不止只是一种饮料,它还是一门艺术,一门可以修身养性的艺术。工夫茶还是潮州人热情和好客的一种表现。
在工夫茶的茶盘上和茶池的壁上见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寒夜客来茶当酒”
在北方,人们待客是用酒,在潮州,人们待客用的是茶,最有本土特色的工夫茶。
在潮州,每家每户都有工夫茶,不管到哪都有工夫茶喝。
潮州人,不管是对什么人,挂在嘴边的话永远是,有闲哩来恩内食茶。(潮州话,意思是:有空的话到我家喝茶。)
潮州人,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只要有客人来,就一定会泡上一泡工夫茶。
工夫茶,是潮州人生活中一件不可少的东西;平时没事三几个人坐在一起聊天,也是一泡工夫茶;做生意的有客户来还是它,工夫茶。

工夫茶所用的工具基本上都是陶瓷。
一盖碗、三茶杯、一茶盘、一茶池、一壶、一锅、一炉。
盖碗,是用来冲泡茶叶的;三个小茶杯,是用来喝茶用的;茶盘和茶池,一个是用来放三个小茶杯的,一个是放在茶盘下面用来放洗杯的废水。
壶,是用来存放泡茶所用的水;炉和锅,是烧水用的。

工夫茶,说它是一门艺术并不为过,因为它的名字是用工夫,没有好的工夫就泡不出一泡好茶。而且,在泡茶的过程还可以看出泡茶和喝茶的人性格是稳重还是急燥。
潮州的工夫茶是一门易学难懂的艺术,工夫茶的泡法一看就会,它冲泡的步骤就只有那几下很容易学的;但是,这些都只是表面功夫,如果没有人指点说清楚的话,那就只有会而不懂了。
懂工夫茶的人,他能把茶叶的精华慢慢地泡出来,一泡茶喝到完的时候,茶叶中的精华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潮州的工夫茶所用的茶叶首选是本地的凤凰茶,次之才是其他的茶叶。
凤凰茶在其他地方并不是很出名,但是它在本地几乎是家家户户都用它。 烽火茶是工夫茶的首选用茶是因为它耐冲泡,一泡能泡很久。
凤凰茶也跟其他的茶一样,分很多种;清香类是以黄枝香和白叶为主,浓香型是以蜜香的为主。茶也有新老之分,不过,这个新老并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茶在制作的过程。
新茶是属于清香型的,冲泡出来满屋的茶香,入口纷香,喝过之后口里会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老茶是浓香型的,冲泡时有一股淡淡的香味透出,这香味并没有新茶那么香,但却另有一翻迷人之味。一杯入口,那浓郁的香味在口里久久不散。
凤凰茶中,黄枝香是以春茶为好,茶叶细小有光泽,令人一见便起喜爱之心;白叶却是雪片见著,雪片 茶叶并没有黄枝香那么好看,叶大枝粗,色泽干涩。不过,它冲泡去来并不笔黄枝香差。
在冲泡工夫茶时,也只有凤凰茶能够仍泡茶的人将其泡茶的技巧运用得淋漓尽致。

潮州工夫茶冲泡时也很讲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放茶叶,因为这是冲泡工夫茶的第一个环节。放入盖碗的茶叶要恰到好处,不能多也不能少。而且在放茶期间,茶叶也不能弄断,不然泡出来的茶就会有点苦涩。
放茶的量也必须在注水之后,它胀起来时碗盖放下去茶叶不会露出来,而又刚刚和盖碗的容量一样,胀起来的茶也刚好顶的了碗盖的最顶端。
在冲泡时应该注意的是注水,放好茶的第一次注水是决定一泡茶是否会变味的一个环节。
很多人都喜欢在第一次注少直接往中间注入,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如果这么做的话,冲泡出来的茶就带有苦涩的味道,茶也会不耐泡了。
正确的注水方法是应该从碗边注下去,第一次著水可以把水注得满一点,这样那些泡泡就会浮起来,在刮掉的时候也方便一些。刮完沫后,冲泡出来的这第一杯茶是不能喝的;因为那些茶沫是在这一杯茶里面。而这些茶沫含有苦涩的味道,所以一般在冲怕工夫茶第一杯茶通常都是倒掉的。
工夫茶真正的开始是从第二杯开始,这也是可以真正显示出泡茶技巧的时候了。
工夫茶的泡法各有不同,茶在冲泡时也各有花样。
第二次注水也是工夫茶中的第一种泡法。
第一种泡法的名字是:关公巡城
泡法:将水从碗边注入,大概注有八成满的时候便把碗盖盖上,再将水沿碗盖和盖碗相接的边缘巡一圈。
第二种的名字是:韩信点兵
泡法:第一步和上一种是一样的,先注入八成的水,然后一点一点的把水滴在碗中的茶叶上,最后是把碗盖盖上。
第三种的名字叫:八宝追夫
泡法:注水时沿着碗边注入,分八次注,每一次都必须在不同的点上注入,而这八次刚好是沿盖碗一周。
第四到第九的泡法基本上是一样的,不过每一次注水的点不能在同一个点上,这样九次下来刚好是转了盖碗的一圈。而每一次在将水冲出时,必须是在注水点的相对的点上冲出。而且每一次都必须将碗中的水冲尽,不然的话留下的水在盖碗中浸泡会影响茶的味道,甚至会让茶变得苦涩。
第十种泡法是:秦琼倒铜旗
泡法:这个方法很简单,将水直接用中间注入便可。
第十一至十三的泡法是水由里到外一圈一圈地往外旋出,这泡法的意思是表示团园的意思。
(注:真正能将这十三种泡法运用得好人,十三次冲泡下来,每一次的茶色可以说都是一样的,而且茶叶倒转过来再泡十次,色泽虽然略淡,但茶味并没有什么影响。另外,这十三种泡法每一种都有一个名字。本人只将自己所知的名字写出来,其他九种的名字或许其他人知道。)
工夫茶所用的工具一直就只有两种,一样是陶瓷所做的,另一样是紫砂。
陶瓷做的是盖碗和小茶壶,紫砂就只有小茶壶一样。
炉和锅现在一般在用的是一种只有一个小蕊心的煤气炉,锅就是玻璃所做的一种小水锅。最原始在用的小碳炉和砂锅现在已经没有人用了,反而是最近几年才出来的电子水壶比较受欢迎,不过这种水壶煮水泡茶比其他的差。
水在工夫茶之中也是很重要的,而工夫在用的水以露水为最,必须没被阳光招射过的露水,而且在植物的叶上采的最好。
其次是三泉水,第三是雨水,排在第四的是井水,最后就是我们现在离不开的自来水。
不同的水泡出来的茶的口味都不一样,入口的口感和茶的香味都有所不同。
而矿泉水,蒸馏水和纯净水这些科技的产品泡出来的茶也可以与山愿水相媲美。
在品工夫茶时,应当注意的是风,泡出来的茶最好是不要吹到风,不然被吹了风的茶喝起来就会略带苦涩。
所以,品工夫茶最好是在没有风的地方,家里当然是最好的。最后再放着古典音乐,那就另有一翻情景。

==

冲工夫茶的八个过程

茶具大体齐全,好茶叶也已具备,这只是有了冲工夫茶的物质,还不算工夫。工夫二字,要在水、火、冲工三者中求之。

水、火都讲究一个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诀。《茶经》说:“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那个时候还没有自来水,陆羽自然没有加以论列,自来水不宜于煮茶,这已经是一个常识。不 过像香港地方,一声制水,万众惶然,“自来”尚不可求,不用自来水又用什么呢?

《茶经》又说:“山顶泉轻清,山下泉重浊,石中泉清甘,沙中泉清冽,土中泉浑厚,流动者良,负阴者胜,山削泉寡,山秀泉神,溪水无味。”这就已讲究得微乎其微了。至于水还有天泉、天水、秋雨、梅雨、露水、敲冰之别,这些都是属于讲究的范围的,不过这些讲究实际上也很难做到,像《红楼梦》中的妙玉用鬼脸青藏着梅花萼上的雪水用以煮茶,那也只有她才能有此闲情逸致,我辈岂有如是工夫哉。

煮茶要诀,“水常先求,火亦不后”。苏东坡诗云:“活水仍须活火烹”。活火,就是炭有焰,其势生猛之谓也。潮州人煮茶用的叫做“绞积炭”,“绞积”是一种很坚硕的树木,烧成炭后,绝无烟臭,敲之有声,碎之莹黑,是最上乘的燃料。还有用乌榄核作炭的,火焰浅蓝,焰活火匀,更是特别。


茶叶、茶具、水、火之后就是冲工了。如果烹茶没有工夫,那也不能叫做工夫茶。所以工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冲茶之法。大约有八个过程:

第一、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好比打太极拳中的“太极起势”,是一个预备阶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说,这“候水”、“淋杯”都是初试工夫。大约起火后十几分钟,砂排中就有声飕飕作响,当它的声音突然将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应立即将砂批提起,淋罐淋怀,再将砂挑置炉上。这时就是第二件事开始了。

第二、纳茶

打开茶叶,把它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在中层,又再将茶叶放在上面,纳茶的工夫就完成了。所以要这样做,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味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满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匀,茶味逐渐发挥。

纳茶,每一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很够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菜太浓,味带苦涩,而且好茶叶多是嫩芽紧卷,一泡以开水之后,舒展开来,变得很大,纳茶太多,进水 也冲不进去了。但太少也不行,没有味道。

纳茶是冲工夫茶的第一步功夫。神明变幻,由此起矣。

第三、债汤

苏东坡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这就是指用这样沸度的水冲茶最好了。《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一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观茶论》也说:“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锋进跃为度。”

第四、冲茶

当水二沸,就可以提铫冲茶了。火炉与茶壶的放置处大约刚好走七步。提铫后走了七步,揭开茶壶盖,将滚汤环壶日,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如用盖瓯,只冲一角,然后再冲各角,可同样忌 直冲壶心)。提铫宜高,所谓“高冲低洒”是也。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挥发,由于茶精迅速挥发,单宁则来不及溶解,所以茶叶才不会有涩滞。至于走七步再冲,目的在于使滚水稍凉一点,以免破坏维他命C也。

第五、刮沫

冲水一定要满,茶壶是否“三山齐”,水平面如何,这时要见功效了,好茶壶水满后茶沫浮起,决不溢出(冲水过猛过多,溢出壶面是另一回事),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定。

第六、淋罐

盖好壶盖,再以滚水淋于壶上。谓之淋罐。淋罐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挥发,追加热气;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冲去壶外茶沫。

第七、烫杯

潮州土话说是“烧盅热罐”,乃是冲工夫茶中的工夫要点。有一位吃茶专家,此老走遍东西南北,到处总结喝茶的经验,在他喝了工夫茶后说,工夫茶的特点就是一个“热”宇。从煮汤到冲茶、饮茶都离不开这一个字,这可谓得其三味矣。

烫怀,在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淋杯时要注意,开水要直冲杯心。烫杯完了,添冷水于砂铫中,复置炉上,回身“洗杯”。洗怀杯最富有艺术形态的动作,老手者可以同时两手洗两个怀,动作迅速,声调铿锵,姿态美妙。有一位外国朋友,也是一位茶迷,久闻工夫茶之名,不远万里,千方百计,到了中国一定要喝一次工夫茶。在他看到洗茶杯的动作时,不禁赞叹再三,说是比杂技团的工夫还要高明呢。确实,不会洗杯的人,一碰到怀便会给烫得要命,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说到“姿态美妙”了。

杯洗完了,把杯中、盘中之水倾倒到茶洗里去,这时,茶壶外面的水份也刚刚好被蒸发完了,正是茶熟之时。老手于此,丝毫不差,便可洒茶敬客了。

第八、洒茶

几经数度工夫,最后一手就是酒茶。酒茶也有四字诀:低、快、匀、尽。

“低”就是前面说过的,“高冲低斟”的“低”。酒茶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极不尊敬。

“快”也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热度。

“匀”是洒茶时必须像车轮转动一样,杯杯轮流洒匀,不可洒了一杯才洒一怀,因为茶初出,色淡,后出,色浓。“匀”字是很重要的。

“尽”就是不要让茶水留在壶中。第一冲还可以留一点,二、三冲切切不可。洒完以后,还要把茶壶倒过来,覆放在茶垫上,使壶里之水份完全滴出,这是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就不会苦涩。

洒茶既毕,乘热而饮,林缘接唇,杯面迎鼻,香味齐到,一啜而尽,三味杯底。据说是“味云腴,餐秀美,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吻,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神明变幻,工夫茶之三昧于此尽得矣。

自然,话还得再说回来。如果有人看了我这篇“茶论”,因此对工夫茶敬而远之,这也大可不必。因为茶具和工夫虽然要那么多,但也不是绝对的规格。我说的是最高标准,爱茶诸君,尽可降低一格。而最方便的办法是找一位老于此道的潮州朋友,请他施展一下本领,不过半天工夫,什么也都 学得尽.尽可不必进喝茶的专门学校去求深造也。

“尽信书不如无书”,还是古人说得对。所以我这篇“茶论”也只好就此结束。

==

“工夫茶”典故之:寒夜客来茶当酒


在潮州很多工夫茶具,象茶船(盘)、茶壶、茶杯中,除了会画或刻着山水、花鸟等画,一般还会写上“寒夜客来茶当酒” 这句话。
相传很久以前,乡下的穷秀才冬夜里来了位在京城做官的同窗好友。四壁潇然的穷秀才虽然没酒菜可请这远方的好友,但为了能冲出最好的工夫茶,让这位远道而来的好友好好品尝,穷秀才不惜冒着冬夜里冷凛的寒风,光着脚徒步几里路,来到韩江边打着冬天里清澈的韩江水,回家冲工夫茶款待这位好友。
他们品茶当歌,京城的好友被穷秀才的真诚感动了!天亮时急着赶路的好友给他留下了“寒夜客来茶当酒” 的绝句。“寒夜客来茶当酒”的绝句世代相传下来。“寒夜客来茶当酒” 说明了潮州人好客和对客人的真诚,也说明了潮州人自古以来对工夫茶的讲究。
记得小时候在冬日里最喜欢到隔壁的“老人间” (老人聚集的地方),听老人们讲故事。当时老人们冲工夫茶用的都是火(木)炭,早上去了,我会帮他们将火(木)炭敲碎,然后放于陶制炉里,再用火柴点燃旧报纸放到炭的下面,用鸡毛扇将火煽燃。老人们冲工夫茶很讲究冲茶用的水。那时没自来水(就算有他们可能也不会用的),家里附近哪口井的水能冲茶,哪口井的水不能冲茶他们都认得清清楚楚。冬日里井里打不出水的时候,我们只能到从韩江引出来的小溪边挑韩江水回家饮用。而这时的老人们最开心了!他们都会说用韩江水冲出来的工夫茶,茶味就是不同。
长大了,有次和朋友到三洲田。我用矿泉水瓶装了几瓶山泉水回来冲工夫茶,果见冲出来的茶清醇甘甜。自此以后,有空我都会到三洲田去装那山泉水回来冲茶的。
其实,潮州工夫茶讲究的还有很多、很多……

广东潮州和汕头一带盛行工夫茶。饮工夫茶一般以3人为宜,比较考究的是选用宜兴产的小陶壶和白瓷上釉茶杯,这种茶杯口径只有银元大小,如同小酒杯。小陶壶(罐)里装入乌龙茶和水,放在小炭炉或小酒精炉上煮。茶煮好后拿起茶壶在摆成品字形的3个瓷杯上面作圆周运动(当地俗称为“关公巡城”)依次斟满每一个小杯,此时就可以捧起香气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尝。饮茶时不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来回轮流顺序斟。因此工夫茶除了泡制要功夫外,饮茶也需要费功夫。
工夫茶最讲究的第一是茶具。它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别也在于茶具。据说陆羽所造茶器,凡二十四事。潮州工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种。这就是:
一、茶壶
潮州土语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日:“小、浅、齐、老。”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尊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六角形、栗子形……等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取其端正浑厚故也。壶的色泽也有很多种,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等,还有一种壶身银砂闪烁,朱粒累累,俗谓之抽皮砂者,最为珍贵。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所以用大茶壶,中茶壶,茶鼓,茶筛,茶档……等等冲的茶,那怕是用一百元一两的茶叶,也不能算是工夫茶。至于深浅则关系气味,浅能酿味,能留香,不蓄水,这样茶叶才不易变涩。除大、小、深、浅外,茶壶最讲究的是:“三山齐”,这是品评壶的好坏最重要标准。办法是:把茶壶去盖后覆置在桌子上(最好是很平的玻璃上),如果壶滴嘴、壶口、壶提柄三件都平,就是“三山齐”了。这是关系到壶的水平和质量问题,所以最为讲究。“老” 主要是看壶里所积成的“茶渣”多寡,在前面巳经说过了。当然,“老”字的讲究还有很多,例如什么朝代出品,古老历史如何,什么名匠所制成,经过什么名家所品评过……等等。但那已经不是用一般茶壶的问题,而是属于玩古董的问题了。
冲工夫茶除了用“冲罐”之外,有时客人多时,也可以用“盖瓯”。在潮州菜馆中每吃一道菜后就必定上来一巡工夫茶,那就是用“盖瓯”冲的,这是为了适用于人数较多的场合,一次可以有十怀至十二怀。但毕竟盖瓯口阔,不能留香,气味比使用冲罐就差得多了。不过,只要冲茶的人“工 夫”好,用盖瓯也可以冲出好工夫茶的。
二、茶杯
茶杯的选择也有个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日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林”为珍贵,但已不易得。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是很好的,俗称为“白 果杯”。
至于有的人还讲究什么“春宜牛眼怀,夏宜粟子杯,秋宜荷叶杯,冬宜吊钟怀”,这又未见讲究太多了。不过,用喇叭杯、牛乳杯……这些作为工夫茶的茶杯,都是不很合适,有失“斯文”之道了。
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工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四、茶盘
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等。但不管什么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怀;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五、茶垫
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式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冬深是因为便于浇罐时多装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垫里还要垫上一层“垫毡”,“垫毡”是用丝瓜络按茶垫的形状大小剪成的,所以要用丝瓜络而不用布毡者,为了不会生异味,垫毡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茶壶,工夫茶在洒茶后还要将茶壶倒置过来,以免壶里积水,一点点的水,也会使茶味变苦,原因是单宁酸溶解了。
六、水瓶与水钵
作用一样,都是用以贮水烹茶的。水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种束颈有嘴,饰以螭龙,名叫螭龙樽的也不错。(螭龙,潮州土话叫做“钱龙”,潮州话是双声叠韵的,钱、螭就是叠韵字,即是壁虎。)
水钵,也是用来贮水以备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个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红金彩”,用五金釉,描金鱼二昆在钵底,舀水时水动,好像金鱼也泳跃欲出,这是很少见的珍品,一般的多见素瓷青花,置于茶床上,盖上朱红的木盖,舀水时用的是椰子壳做的,椰瓢当茶未煮,主人启盖舀水时,“工夫茶”之工夫已经不饮而使人信服矣。
七、龙缸
大龙缸类似庭中栽种莲花之莲缸,或较小些。用以贮存大量的泉水,密盖,下托以木几,放在书斋一角,古色古香。龙缸也多是素瓷青花,有明宣德年造的,但很难见到。康熙乾隆年间的产品,也 已极为珍贵。用近代制品,只要色彩大小调和,也就很好了。
八、红泥小火炉
“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可见古人是用红泥小火炉温酒的,自然那是在北方。至于“寒夜客来茶当酒”,这时是否用红泥小火炉煮茶,煮的茶是否像现在的潮州工 夫茶,像喝酒一样喝茶,诗人们并没有说明.不过我想大约应当是如此,不然寒夜之时,一大碗一大碗的喝茶,岂不令人小便频频,坐立不大?那个客人早就拔腿跑掉了,谁还能坐下来细谈。所以,我想这个“寒夜客来茶当酒”的茶,应当相等于今日之工夫茶才是。
红泥小火炉,潮安、潮阳、揭阳都有制作,式样好看极了。同样有各种形式,特点是长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炉心深而小,这样使火势均匀,省炭,小炉有盖和门,不用时把它一盖一关,既节约,又方便。小炉门边往往还有一副很文雅的对联,益发增添茶兴。 小火炉是放在精制的木架上面的,木架像塔形,下大上小,上面一格放炉子,刚好一伸扇子便是炉门。中间一格,是放扇子、钢筷等物。下面一格放木炭或榄核炭,或引火之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这样的设置,煮茶自然是很方便的。
九、砂跳
“砂跳”,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茶锅”,是用砂泥制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会自动掀动,发出一阵阵的声响。这时的水冲茶刚刚合适。至于用钢锅,铝锅来煮水冲茶的,虽然也无不可,可是金属的东西,用以煮水冲茶毕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
十、羽扇与钢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时既须用劲,又不可煽过炉门左右,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所以,特制的羽扇不但有利于“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洁白鹅翎编成的扇,大不 过掌,竹柄丝穗的精雅,衬托着红、绿、白……各种颜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浓茶,自然别有风趣。钢筷则不但为了钳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双手保持清洁。
以上,虽然还不够陆羽所规定的二十四式茶具的规格,但也已经洋洋大观了。如果还要再说些,那么二十四件也不为多,例如装茶叶的锡罐,就以潮汕造的为最上品。还有茶巾,专门以净涤茶具。茶几,用以摆设茶具。茶担,可以贮藏茶器,春秋佳日,登山浮水,临流漱石,林墅深幽,席地小坐,烹茗啜饮,自然又是人生一乐。

功夫茶独成一格,如果烹茶没有功夫,那也是不能叫做功夫茶了。所以功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冲茶之法。

欲饮功夫茶,须先有一套合格的茶具。茶壶(潮州人称“冲罐”)是陶制的,以紫砂为最优。壶为扁圆鼓形,长嘴长柄,很为古雅,有两杯、三杯、四杯壶之分。将壶倒置桌上,其口、嘴、柄均匀着地,中心成直线的,为茶壶之优者。优者若置水中,平稳不沉。精巧别致、洁白如玉的小茶杯,直径不过5厘米,高2厘米,分寒暑两款。寒杯口微收,取其保温,暑杯口略翻飞,易散热。盛放杯、壶的茶盘名曰“茶船”,凹盖有漏孔,可蓄废茶水约半升。整套茶具本身就是一种工艺品。茶杯、茶船有釉上彩或釉下彩绘。茶壶最贵重,一把古老名贵的茶壶,就是件可供鉴赏的古玩,有的嵌镶一层镂刻精美的白银或黄金花纹图案,便成了少有的传家宝。茶壶里的茶锈不可洗去,越多越珍贵,可保茶的韵味

具体 冲茶之法如下:
第一: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好比打太极拳中的“太极起势”,是一个预备阶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说,这“候水”,“淋杯”都是初试功夫。大约起火后十几分钟,砂铫中就有声飕飕作响,当它的声音突然将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应立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炉上。这时就是第二件事开始了。

第二:纳茶 打开茶叶,把它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未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纳茶的功夫就完成了。所以要这样做,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叶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滴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匀,茶味逐渐发挥。纳茶,每一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很够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味带苦涩,而且好茶叶多是嫩芽紧卷,一泡以开水之后,舒展开来,变得很大,纳茶太多,连水也冲不进去了。但太少也不行,没有味道。纳茶是冲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神明变幻,由此起矣。

第三:候汤 苏东坡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这就是指用这们沸度的水冲茶最好了。《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三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观茶论》也说:“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锋进跃为度。”

第四:冲茶 当水二沸,就可以提铫冲茶了。火炉与茶壶的放置处大约刚好走七步。提铫后走了七步,揭开茶壶盖,将滚汤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如用盖瓯,冲一角,然后再冲各角,可同样忌直冲壶心)。提铫宜高,所谓“高冲低洒”是也。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的挥发,由茶精迅速挥发,单宁则来不及溶解,所以茶叶才不会有涩滞。至于走七步再冲,目的在于滚水稍凉一点,以免破坏维他命C。

第五:刮沫 冲水一定要满,茶壶是否“三山齐”,水平面如何,这时要见功效了,好茶壶水满后茶沫浮起,决不溢出(冲水过多,溢出壶面是另一回事),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定。

第六:淋罐 盖好壶盖,再以滚水淋于壶上。谓之淋罐。淋罐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挥发,追加热气;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冲去壶外茶沫。

第七:烫杯 潮州土语说是“烧盅热罐”,乃是冲功夫茶中的功夫要点。有一位吃茶专家,此老走遍东西南北,到处总结喝茶的经验,在他喝了功夫茶后说,功夫茶的特点就是一个“热”字。从煮汤到冲共饮茶都离不开这一个字,这可谓得其三味矣。烫杯,在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淋杯时要注意,开水要直冲杯心。烫杯完了,添冷水于砂铫中,复置炉上,回身“洗杯”。洗杯是最富有艺术形态的动作,老手者可以同时两手洗两个杯,动作迅速,声调铿锵,姿态美妙。有一位外国朋友,也是一位茶迷,久闻功夫茶之名,不远万里,千方百计,到了中国一定要喝一次功夫共枯他看到洗茶杯的动作时,不禁赞叹再三,说是比杂技团的功夫还要高明呢。确实,不会洗耳恭听杯的人,一碰到杯便会给烫得要命,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说到“姿态美妙”了。杯洗完了,把杯中,盘中之水倾倒到茶洗里去,这时,茶壶的外面的水份也刚刚好被蒸发完了,正是茶熟之时。老手于此,丝毫不差,便可洒茶敬客了。 第八:洒茶 几经数度功夫,最后一手就是洒茶。洒茶也有四字诀:低,快,匀,尽。“低”,就是前面说过的,“高冲低斟”的“低”。洒茶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极不尊敬。“快”也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热度。“匀”是洒茶时必须像车轮转动一样,杯杯轮流洒匀,档可洒了一杯才洒一杯,因为茶初出色淡,后出,色浓。“匀”字是委重要的。“尽”就是汪要让余水留在壶中。第一冲留一点,二三冲切切不可。洒完以后,还可把茶壶倒过来,覆放在苛垫上,使壶里之水份完全滴出,这是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就不会苦涩。

《功夫茶侠》的故事发生在一个蝴蝶形状的山谷里。这个山谷里生长着一种奇妙的生命体——他们看上去都像某种饮料、食物或者餐具。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物”,没有人说得清,因为这个小世界本来就跟世上任何地方都不一样。虽然起源无法解释,但这个世界仍然有着属于它的斑斓壮阔的历史。
蛹纪元
蝴蝶不是一天变成的,这片大陆最初呈现为圆形的蛹状,并且整片大陆的四面八方被巨大的岩石包围着,实际可用面积如同一个小岛。那时我们的食物角色还未分化成“东”“西”两派,他们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强大部落,刚刚打败了大陆上一种体型巨大的天敌,开启了整个种族的盛世。
蝶纪元
但在打败天敌后,过于安乐的生活却使食物种族内部产生了矛盾,他们开始分化为两个具有相反信念、性格的族群。并且非常巧合的是,这时天地发生了一场神秘的大灾变,将大陆从中间一分为二,灾变后,空中出现了一个不明天体——一口悬浮的巨大砂锅。每到夜晚,砂锅就会像月亮一样发出美丽的银光,并且,一条浩浩荡荡的粥瀑布开始从砂锅中涌出,从天而降、源源不断地涌入大陆中间的裂缝,形成了一条粥河。
从此,两个族群分居在粥河两岸,形成了“东村”和“西村”。由于粥河的润化作用,大陆的岩质土壤得到改善,两村的版图不断向外扩张,并发展出各具特色的植被、建筑,以及各自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至此,整片大陆从空中俯瞰,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命名为“蝴蝶山谷”。而两村居民自“分家”之后,不仅性格越来越不同,长相也越来越有“东”、“西”特色,简直奇形怪状、各有春秋。他们总是看对方不顺眼,整天想着征服对方的村落,同时还要忙着探寻遗留在大陆上的各种神秘事物、古老奥秘,于是“蝶纪元”就这样轰轰烈烈、多姿多彩地开始了……

一句古老残卷上的诗句完美地概括了两个纪元的历史——
“本是同蛹生,分立而化蝶。”
而根据古代先民留下的记载,整个世界的历史除了蛹纪元和蝶纪元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的纪元,但这一切至今仍是等待食物们去发掘的谜……



  • 功夫茶侠的“食物世界历史”部分揭秘
    答:《功夫茶侠》的故事发生在一个蝴蝶形状的山谷里。这个山谷里生长着一种奇妙的生命体——他们看上去都像某种饮料、食物或者餐具。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物”,没有人说得清,因为这个小世界本来就跟世上任何地方都不一样。虽然起源无法解释,但这个世界仍然有着属于它的斑斓壮阔的历史。蛹纪元蝴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