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确认的法律条文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
      第三条 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
      第四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
      第五条 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第六条 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第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
      第八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其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第二章 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
      第九条 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警告、通报批评;
      (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
      (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
      (五)行政拘留;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第十条 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第十一条 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法律对违法行为未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为实施法律,可以补充设定行政处罚。拟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应当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作出书面说明。行政法规报送备案时,应当说明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情况。
      第十二条 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未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为实施法律、行政法规,可以补充设定行政处罚。拟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应当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作出书面说明。地方性法规报送备案时,应当说明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情况。
      第十三条 国务院部门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国务院部门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通报批评或者一定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四条 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地方政府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通报批评或者一定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
      第十五条 国务院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定期组织评估行政处罚的实施情况和必要性,对不适当的行政处罚事项及种类、罚款数额等,应当提出修改或者废止的建议。
      第十六条 除法律、法规、规章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
      第三章 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
      第十七条 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第十八条 国家在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农业等领域推行建立综合行政执法制度,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机关行使。
      第十九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
      第二十条 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书面委托符合本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的具体事项、权限、期限等内容。委托行政机关和受委托组织应当将委托书向社会公布。
      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受委托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得再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第二十一条 受委托组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依法成立并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
      (二)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并取得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
      (三)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第四章 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
      第二十二条 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三条 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决定将基层管理迫切需要的县级人民政府部门的行政处罚权交由能够有效承接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行使,并定期组织评估。决定应当公布。
      承接行政处罚权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按照规定范围、依照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加强组织协调、业务指导、执法监督,建立健全行政处罚协调配合机制,完善评议、考核制度。
      第二十五条 两个以上行政机关都有管辖权的,由最先立案的行政机关管辖。
      对管辖发生争议的,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也可以直接由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第二十六条 行政机关因实施行政处罚的需要,可以向有关机关提出协助请求。协助事项属于被请求机关职权范围内的,应当依法予以协助。
      第二十七条 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依法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免予刑事处罚,但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司法机关应当及时将案件移送有关行政机关。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案件移送制度,加强证据材料移交、接收衔接,完善案件处理信息通报机制。
      第二十八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当事人有违法所得,除依法应当退赔的外,应当予以没收。违法所得是指实施违法行为所取得的款项。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对违法所得的计算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九条 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同一个违法行为违反多个法律规范应当给予罚款处罚的,按照罚款数额高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条 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第三十一条 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有违法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或者诱骗实施违法行为的;
      (三)主动供述行政机关尚未掌握的违法行为的;
      (四)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其他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第三十三条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
      第三十四条 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五条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罚款的,应当折抵相应罚金;行政机关尚未给予当事人罚款的,不再给予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长至五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第三十七条 实施行政处罚,适用违法行为发生时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但是,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法律、法规、规章已被修改或者废止,且新的规定处罚较轻或者不认为是违法的,适用新的规定。
      第三十八条 行政处罚没有依据或者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行政处罚无效。
      违反法定程序构成重大且明显违法的,行政处罚无效。

  • 我国宪法所确认的行政法规范和原则有哪些
    答:(五)关于保护外国人合法权益和关于外国人义务的规范。(六)关于国有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外资或合资经济组织以及个体劳动者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的规范。如关于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自主经营权的规范、关于集体经济组织在遵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享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自主权的规范、关于...
  • 行政确认有哪些
    答:行政确认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确定。即对个人、组织法律地位与权利义务的确定。(2)认可。又称认证。是行政主体对个人、组织已 有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以及确认事项是否符合法律要求的承认和肯定。(3)证明。即行政主体向其他人明确肯定被证明对象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或某种情况。(4)登记。即行政...
  • 确认行政行为违法后怎么处理
    答: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1、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2、适用依据错误的。3、违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5、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九条·判决撤销违法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将会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
  • 确认书有法律效力吗
    答:法律分析:1、法院司法确认书与判决书有同等法律效力。2、行政确认书具有行政法上的效力,如果经司法审查,发现行政确认书有违法的地方,有权责令行政机关重新作出文书,或认定无效。3、个人作出的确认书,只有在民事范围内有个人承担法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七十条 合同的内容...
  • 行政确认和行政裁决的区别
    答:法律主观:行政审判与行政裁决的区别是:行政裁决是由行政机构作出的。而行政判决是人民法院作出的。行政裁决是对某一属本机构管辖事项的处理意见,属于具体的行政行为。行政判决是对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不服具体行政行为作出的处理。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一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
  • 行政审批的法律法规是什么
    答:一、行政审批的法律法规是什么? 行政审批是指行政机关(包括有行政审批权的其他组织)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经过依法审查,采取“批准”、“同意”、“年检”发放证照等方式,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资格资质、确认特定民事关系或者特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行为。 行政审批是...
  • 湖北省行政执法条例(2006修订)
    答:省垂直管理的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主体资格,由省人民政府登记,并向社会公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法制工作部门具体实施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登记和确认工作。第十一条 行政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其他机关或者组织执法。委托执法,必须以书面形式明确委托事项、权限和期限;受委托...
  • 确认行政行为违法
    答:法律分析:行政行为违法的认定:(1)事实根据不合法。整个案件的主要事实没有必要的证据支持;主要证据不真实取证据的手段不合法。(2)适用法律错误。具体的错误有:适用法律或法律条款时适用了无效的依据;适用了尚未生效的法律等。(3)程序违法。行政程序是指由行政行为的方式、步骤、时间和顺序所构成的...
  • 行政确认和行政裁决什么意思区别
    答:行政复议既有行政机关解决纠纷的行政司法性质,又有行政机关内部层级监督的性质;而行政裁决主要是一种行政司法行为,不具有行政机关内部层级监督的性质。2、调整对象不同。行政复议的调整对象是法定范围内的行政争议;而行政裁决的调整对象是与行政管理职权相关的特定民事纠纷。3、基础法律关系不同。4、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