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苏绰简介与故事历史贡献一生概述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3
苏绰,字令绰,北朝岐州武功人。史书上说他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并以天下统一和百姓安乐为己任;后经人荐举,当了西魏丞相、尚书令、大冢宰宇文泰的行台郎中。宇文泰十分赏识他,于大统十一年提升他为大行台度支尚书兼司农卿,领著作郎,总管国家财政、农业及朝政机密事务。
一宇文泰是代郡武川鲜卑人。其政权中的大多数官吏,也都是些军人出身的鲜卑贵族。多年来,那些人只知拼杀疆场,不会治国安邦。在宇文泰重用苏绰之前,朝政混乱,吏治腐败,百业不兴,国力孱弱。苏绰上任后,认真总结前朝兴衰更迭的得失,悉心研究当时的社会弊病,在宇文泰的支持下,提出并推行了一系列革新主张。
首先,他从整顿日常公务人手,创立了几项新制度:如公文政令的撰拟、颁布程序、财务记账、户籍管理的办法等等。其中,在账面上采用黑色计数来表示收入、用红色计数来表示支出的做法,令人一目了然,天下称便,至今仍被沿用着。
随后,苏绰又鉴于北魏忽视基层建设、不关心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在乡村设置了里长、党长,负责调解和处理民间纠纷,倡导和安排百姓垦荒,并及时反映百姓的要求和愿望等等。
苏绰还特别强调政治清明。他曾亲自在阳武门摆下笔墨纸砚,征求各界有识之士的建议劝谏;亲自为官吏讲学,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一旦发现哪位官员在清正廉洁、勤政爱民方面表现优异,又马上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表彰和广泛宣传。
二苏绰一生最大的贡献,当是他审时度势,及时向宇文泰提出了六项汉化改革方案。宇文泰看后,赞叹不已,即让朝廷以诏书的形式颁布天下,此即历史上有名的六条诏书,即: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
所谓先治心,是说凡治民之体,先当治心。要求宰相乃至国君率先垂范,令百官不贪货财,无邪僻之虑,能率至公之理以临其民,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吏治氛围。
所谓敦教化,是针对世道凋丧,民不见德的积弊,要求百官不以刑罚是用,而要以自身的行为去示范百姓,教之于孝悌,使民慈爱;教之于仁顺,使民和睦;教之于礼义,使民敬让,从而达到天下大治。
所谓尽地利,就是广泛发动男女老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除农耕、蚕织之外,还要种桑、植果,艺其菜蔬,修其园圃,畜育鸡豚,进行多种经营。基于春耕、夏种、秋收三时正是农忙季节,他主张此间尽量避免军事行动,切勿大兴徭役。他还建议将垦田和收成的多少,作为考核官吏政绩的重要标准,好的表彰晋升,坏的惩罚、免职。
所谓擢贤良,就是一改过去选拔官吏的陋习,不再限于门第、资历,而放手将那些德才兼备的人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
所谓恤狱讼,就是针对当时官吏执法普遍存在宁酷勿宽的状况,主张明慎庶狱,刑罚适当。
至于均赋役,则是针对当时赋税征收中舍豪强而征贫弱、纵奸巧而困愚拙,以及差发徭役时令贫弱者或重徭而远戍,富强者或轻使而近防等等不合理现象,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地做到平均、公道。
六条诏书一度成为西魏统治集团治国临民的纲领。由于它的实施,西魏随之万象更新,并很快变得富强起来。
三苏绰尽管功高名大,位尊权重,但他从来不谋私利。史书上说:他心如清水,形如白玉,素以廉慎见称。在生活上,他一直保持着俭朴的习惯。他不为自己谋殖田产宅第,除了所得俸禄,家中别无余财。
在严于律己的同时,苏绰也严以律子。他的儿子苏威,后来成为隋朝宰相,不但以节俭为美,还冒着杀头的危险去保护忠臣,致使隋文帝杨坚动情地说:像你这样忠臣敢谏,我从此可以无忧了!苏绰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日夜操劳,终于积劳成疾,不到50岁便与世长辞。
苏绰死后,宇文泰十分悲痛。他曾含着眼泪对众公卿说:苏尚书平生谦退、敦尚俭约,我想成全他平素的志向,却怕人们会有议论;如果厚葬盛敛,又悖于昔日与苏尚书相知之道。实在是进退两难!最后,为了免人议论又不夺其志,采取了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由朝廷以最高的祭祀规格太牢祭奠;却从俭薄葬,用一辆牛车将其灵柩载回故里;而当灵车离京时,宇文泰又亲率满朝文武大臣徒步送行到郊外,又亲自在车后酶酒,还说:尚书平生为事,妻子兄弟不知者,吾皆知之。惟尔知吾心,吾知尔意。方欲共定天下,不幸遂舍我去,奈何!随后举杯恸哭,杯子掉在了地上也不知道。

  • 清官苏绰简介与故事历史贡献一生概述
    答:苏绰,字令绰,北朝岐州武功人。史书上说他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并以天下统一和百姓安乐为己任;后经人荐举,当了西魏丞相、尚书令、大冢宰宇文泰的行台郎中。宇文泰十分赏识他,于大统十一年提升他为大行台度支尚书兼司农卿,领著作郎,总管国家财政、农业及朝政机密事务。一宇文泰是代郡武川鲜卑人。
  • 宇文泰问计苏绰,有真实历史典故吗?寻出处。
    答:宇文泰是北周开国的奠基者。当他模仿曹操,作北魏的丞相而"挟天子令诸侯"之时,遇到了可与诸葛亮和王猛齐 名的苏绰。宇文泰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二人密谈了三日三夜。宇文泰问:"国何以立?"苏绰答:"用官。"宇文泰问:"如何用官?"苏绰答:"用贪官,反贪官。 "宇文泰不解的问:"为什么要用贪...
  • 北周皇帝宇文泰简介 宇文泰与苏绰之间的对话是怎样的?
    答:苏绰徐徐道来:“清官因操守清廉,无所顾忌,就会梗着脖子批评你,冒犯你。你又能琢磨什么借口来除掉他呢?你毫无理由地罢免清官,老百姓肯定不高兴。老百姓不高兴,就会引起民愤,那国家就危险了。清官大多是刺头,所以不能任用。”(苏绰)厉声曰:君尚有问乎?苏绰忽然严肃地对宇文泰说:“你还有问题吗...
  • 历史上有名的对话【宇文泰和苏绰经典对话】
    答:苏绰答:“这就是权术的精髓所在。要用贪官,就必须反贪官。只有这样才能欺骗民众,才能巩固政权。”宇文泰闻听此语大惑,兴奋不已的说:“爱卿快说说其中的奥秘。”苏绰答:“这有两个好处:其一、天下哪有不贪的官?官不怕贪,怕的是不听你的话。以反贪官为名,消除不听你话的贪官,保留听你话...
  • 如何看待苏绰的《具官论》?
    答:历史上的实例揭示了这种理论的荒谬。明朝的嘉靖帝与海瑞的故事,清楚地表明了贪官对清官的恐惧,而非清官本身的威严。和珅的故事更是讽刺地揭示了贪腐者对反腐力量的无畏,他们以反讽的态度看待反腐,将其视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非正义的象征。相比之下,古代的礼制强调了道德与秩序的基石,清廉是社会...
  • 为什么历史上会产生了海瑞这样的大清官?
    答:海瑞从小出生在贫寒家庭,4岁丧父,母亲抚养他长大。估计是家庭因素的关系,海瑞格外勤奋,他知道生活的不易,这也是促使他尽心尽责辅佐治国的原因之一。他同情穷苦百姓,因为他自己就尝过穷苦的日子,深知其滋味。后来做了大官以后他也坚决不贪腐受贿,以至于到死去的那天,家产只有十多两银子和几件破袍子...
  • 历史上最狠的计策是什么?
    答:韩王派出郑国到秦国修筑河渠,意图动用数十万民工,以此消耗和拖垮国力强大的秦国。没想到,秦国意识到这件利国利民的千秋良策,动员举国民工修筑河渠并最终解决秦国干旱和水患,终成秦国沃野千里,富甲一方。这条河渠就是后世传颂的“郑国渠”!这个韩国的疲秦之策,也算最狠也最荒唐的计策。‍&#...
  • 宇文泰问计苏绰,有真实历史典故吗?寻出处。
    答:假的,后人杜撰。这段对话与苏绰其人生平言行相去甚远。曾经在国内各网络媒体上,广泛流传的宇文泰与苏绰“用贪官与反贪官”(又称具官论)的对话故事,并说此段对话出自《北史卷六三·苏绰传》。其实,很容易查到《北史卷六十三》,是赵_和元寿十四个人物的合传,其中并无苏绰,也无“苏绰传”,...
  • 宇文泰问计苏绰有真实历史典故吗寻出处
    答:这段对话与苏绰其人生平言行相去甚远。曾经在国内各网络媒体上,广泛流传的宇文泰与苏绰“用贪官与反贪官”(又称具官论)的对话故事,并说此段对话出自《北史卷六三·苏绰传》。其实,很容易查到《北史卷六十三》,是赵煚和元寿十四个人物的合传,其中并无苏绰,也无“苏绰传”,更没有这段对话的...
  • 宇文泰问计苏绰,有真实历史典故吗?寻出处。
    答:假的,后人杜撰。这段对话与苏绰其人生平言行相去甚远。曾经在国内各网络媒体上,广泛流传的宇文泰与苏绰“用贪官与反贪官”(又称具官论)的对话故事,并说此段对话出自《北史卷六三·苏绰传》。其实,很容易查到《北史卷六十三》,是赵煚和元寿十四个人物的合传,其中并无苏绰,也无“苏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