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哪一位皇帝最有作为?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至秦始中国古往今来最有建树的皇帝是哪位呢?

那当然是成吉思汗,窝阔台和忽必烈。

朱棣,明代皇帝。即明成祖。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镇守北平。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自称“靖难”。四年,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杀方孝孺等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极力肃整内政,巩固边防,政绩颇著。在文化事业上,加强儒家文化思想的统治,大力扩充国家藏书。永乐四年(1406年),至御殿观览图书,问大学士解缙:“文渊阁内经史子集全备否?”解缙回答:“经史粗备,子集尚多阙。”他又说,士从家稍有余资,便欲购书,况于朝廷?遂召礼部尚书郑赐遣使购访天下遗书。又指示购奇书要不惜代价,“书值不可计价值,唯其所欲与之,庶奇书可得”。永乐年(1403年)命解缙等人编纂“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技艺之言,各辑为一书,毋厌浩繁。”动用文人儒臣3000余人,辑古今图书8000余种,谓“纂集四库之书,及购天下遗籍,上自古初,迄于当世”。于永乐六年(1408年)编成,共22877卷,装成11095册,定名为《永乐大典》。藏于“文渊阁”中,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有重要贡献。迁都后,在宫内东庑南,又建,“文渊阁”,南京之书,大量北运,把《永乐大典》运至北京后,专贮于“文楼”。使明代国家藏书建设发展迅速。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实为中华文化的一大贡献。现仅存世3%。

http://www.zy.ytedu.cn/down/classware/2004/3/files/liuguo.htm
--------------------------------------------------------------------------------------------------
http://www.lydch.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7919
秦始皇

秦始皇,名叫赢政,后灭六国,统一中国,称始皇帝,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两千年来,对他的评价是很有争议的,那么秦始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儿时历难 少年成帝王

秦始皇的出生和他的父亲子楚(又名异人)做人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他出生的年代正是战国末期,各国之间的争斗异常激烈。秦是当时的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听取了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把进攻的矛头先对准了邻国韩国和魏国,而和较远的赵国联合。遵照当时的惯例,两国互换人质以示真诚。秦国派到赵国的是秦始皇的父亲子楚,因为他在秦国的地位并不很高。

子楚就是秦昭王的孙子,即太子安国君(秦始皇的爷爷)的儿子。子楚的母亲夏姬不被安国君宠爱,子楚又在安国君二十多个儿子中排在中间,不是长子,所以地位很低,挑选人质时便选中了他。

子楚在赵国很不得意,但吕不韦却改变了他的命运。

吕不韦当时已经是一个富有的商人,他很会投机,见到了子楚便觉得他像个贵重的商品一样奇货可居,将来可以借他赚取功名利禄(这就是现在“奇货可居”这个成语的来历)。吕不韦很熟悉秦国的内幕,知道安国君虽然最宠爱华阳夫人,但她却没有儿子,便打定注意要让华阳夫人过继子楚为子,那么以后在太子安国君即位后,子楚也就是太子了,自己肯定会利用特殊的政治资本赚来无数的钱财。

主意已定,吕不韦便付诸行动了。他拿出了1000金作为本钱,其中的500金送给子楚,让他广交朋友,500金则用来购买奇珍异宝,然后带着去了秦国。他很精明,没有直接去见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而是采取了更稳妥更有效的迂回策略:去找华阳夫人的姐姐。吕不韦施展口才,说子楚如何贤达,如何聪慧,广交天下朋友,富有大志。虽然身处异乡,但天天想念慈祥的安国君和贤惠的华阳夫人,还经常对他说“夫人就是子楚的上天”,有时到了深夜还思念得流泪。说到最后,见华阳夫人的姐姐被他的话打动了,便请她将礼物转交给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接受了吕不韦替子楚交给她的礼物,又听说了子楚对她和安国君的态度,便对子楚有了好感。

吕不韦又劝说华阳夫人的姐姐去游说华阳夫人,让她尽早在众公子中挑选一个好的作为自己的儿子,并立为储君,那么以后即使在秦昭王死后也能保住自己的地位,而子楚便是最合适的人选。吕不韦商人式的精明算计,正好是华阳夫人日夜耿耿于怀的心事,姐姐来了一提此事,正中下怀。于是,华阳夫人便利用安国君的宠爱,说服他立子楚为继承人。

事情办成了,子楚的处境和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给了子楚足够的钱财,还让吕不韦做他的师长,扶助子楚。

从此,吕不韦便长住在了邯郸,和子楚一起广交天下宾客,等待回国做太子、准备以后继承王位的那一天早点到来。

为了更好地笼络子楚,吕不韦还给子楚送去一个擅长歌舞的美女,因为是在赵国的都城,所以历史上称她为赵姬。后来,赵姬给子楚生下一子,这就是秦始皇。开始他姓赵,因为出生在赵国。因为是生在正月,所以名字叫正,后来就改为政。等到回到了秦国,才改成了国姓嬴。

秦始皇刚出生,秦国和赵国便由盟友变成了敌人。第二年,赵国在秦国围攻时想杀死子楚,结果子楚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重金贿赂了守城门的官员,逃出了邯郸城。秦始皇和母亲在外祖母家的掩护下,逃过了杀身之祸。

六年后,公元前215年,秦昭王死,安国君即位,这就是秦孝文王,华阳夫人立为王后,太子就是子楚。此时,秦国和赵国的关系也恢复到以前的友好状态,秦始皇和母亲得以回到秦国。安国君在位时间很短,先是为父亲服丧一年,正式即位后仅仅三天便死了。子楚即位,就是秦庄襄王。刚即位,便让吕不韦做了相国,还封为文信侯。但子楚在位时间也不长,仅三年便死去了。公元前247年,刚13岁的赢政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因为年幼,政事便落入了吕不韦和赵太后之手。

励精图治 十年灭六国

赢政做了秦王之后,吕不韦的权势更大了。而且取得了“仲父”的称号,他食封大邑万户,还拥有上万名家僮,财富巨万。同时,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他又召集很多的门客,让他们搜集史料,最后辑成了《吕氏春秋》。

赵太后在先前被吕不韦送给子楚之前和吕不韦很要好,现在虽然地位尊贵,但子楚已经死去,守寡时间一长,便和吕不韦又重新走到了一起。此时,秦始皇已经长大,吕不韦也害怕她和太后私通的事被发觉,引来杀身之祸,于是便给赵太后找了个替身,这就是嫪毐,让他冒充宦官进宫,在净身时赵太后买通了执行的人,让这个假宦官进去供赵太后享乐。

这样,在秦始皇的身边有了两个对他政权构成威胁的人,一个是吕不韦,一个就是嫪毐。在秦王八年,即公元前239年,秦始皇满二十一岁,依照秦国的旧制,第二年要举行加冠礼,然后就可以亲政了。而吕不韦和嫪毐却在此时向他示威:吕不韦公开拿出了《吕氏春秋》,嫪毐则依仗赵太后的势力,私自分土封侯。秦始皇在挑衅面前不动声色,而是按计划举行了加冠礼,而嫪毐却等不及了,他想乘机叛乱,杀掉秦始皇,结果被早有防备的秦始皇平息,自己被捉,最后处以车裂酷刑,诛灭三族。他的同党被诛杀的有二十多人,牵连的多达四千多家。赵太后和嫪毐生的两个私生子也被杀,赵太后则被软禁起来,经过群臣的劝说,秦始皇亲自把母亲接回咸阳。

除掉嫪毐的第二年,秦始皇又免掉了吕不韦的相国,赶出咸阳,让他到自己的封地洛阳。两年后,秦始皇为了避免吕不韦和其他国家串通作乱,派人给吕不韦送去绝命书,信中对吕不韦大加斥责:“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却能封土洛阳,食邑十万?你和秦国又有什么亲缘,却得到仲父的称号?你快给我滚到西蜀去吧!”吕不韦知道自己去也是最后难免一死,干脆服毒自杀了。

对自己政权的威胁都清除了,秦始皇便开始对东方的六国采取了军事行动。他继承了祖辈的基业,而且发扬光大,在秦始皇手下,有一批很有才干的文臣武将,文臣如谋士李斯和尉缭,善于间谍活动的姚贾和顿弱。武将则有蒙恬、蒙武、王翦和王贲。秦始皇继续用“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前后用了十年的时间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国。

最先灭掉的是韩国,秦王十四年,即公元前233年,韩国割地称臣,也没能挽救败亡的命运。三年后,秦国俘虏了韩王,灭掉了韩国。

然后秦国攻打赵国,俘虏了赵王,公子嘉逃到了代郡(今河北蔚县),称代王。到秦王二十五年,代王也被俘,赵最后灭亡。

在秦王二十年,王翦领兵攻燕。在易水西面秦兵打败了燕、代联军。攻占了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向辽东方向出逃。后来,燕王只得杀死了曾经派荆轲刺杀秦王的太子丹,把他的头献给秦军求和。到秦王二十五年,燕国最后的一个王——喜被俘获,燕国也被灭了。同时,魏国也被秦军灭掉。

秦王二十三年,攻打楚国的秦军因为兵力太少,被楚军打败。秦王又派老将王翦出征,并听从他的建议,给了六十万重兵,结果,王翦用了三年时间,终于拿下了楚国。

最后灭掉的是齐国。在秦国先后对其他五国用兵时,齐国不但袖手旁观,而且和秦国结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前途和其他五国一样。因此,齐国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等到秦王二十六年,五国都被灭掉后,齐国这才派兵准备抵御秦国,并和秦国断交,但为时已晚。秦国大将王贲在最终灭掉燕国后,领兵大举南下,一战俘获了齐王。至此,秦灭六国,十年统一了中国。

政治改革 建大秦帝国

秦始皇用武力平定天下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一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秦始皇改变了历来的帝王称号。他让大臣们讨论他的称号,有的主张用"帝",有的主张用"皇",这主要来自远古的传说三皇和五帝。结果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高过了三皇和五帝,最后将皇和帝并称为"皇帝"。由皇帝来掌握全国的政权,不再像西周那样分封诸侯,各管一地,致使最后诸侯各自独立,中央无法控制,这才导致了天下大乱。

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对名称也做了规定:皇帝自称用"朕",皇帝的命称为"制",令称为"诏"。皇帝的印信专门用玉做成,叫做玉玺。而且只有皇帝的印信才能叫做玺。同时,皇帝的妻子称"皇后",父亲称"太上皇",母亲称"皇太后"。

秦始皇为了将大权集于一身,每天都日理万机,白天审理案子,晚上还要批阅公文,而且给自己定下了工作量:每天必须批完一石公文才能休息。一石在当时是120斤,相当于现在的60斤。

秦始皇对中央政治体制进行了改革。皇帝之下是三公九卿:三公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太尉则是最高的军政长官,负责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中。御史大夫是负责监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皇帝的诏令一般由御史大夫转交给丞相去执行。

三公的下面是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负责传达皇帝命令,以及皇帝的警卫;卫尉,就是宫廷的警卫首领,负责皇帝住所的日常守卫;太仆,主要工作是负责侍从皇帝,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掌管全国的司法事务,负责审理重案要案;典客,负责国家的外交事务,同时负责内部少数民族的事务;宗正则是专门管理皇室事务的官员;治粟内史,管理中央财政,并负责全国的税收工作;少府是皇帝个人的财政官员,管理归皇帝私有的山泽湖泊和宫廷手工业。

在地方,加强君主集权的重要措施是实行了郡县制。这是地方政治体制的历史性变化,代替了原来的分封制。在讨论时,李斯反对分封制,周朝因为分封制,将子弟封到各地为王,几代之后,关系就疏远了,不可能像原来那样团结,致使周朝分崩离析。天子无法控制,徒有其名。应该设置郡县,由皇帝亲自任命官吏进行治理,罢免权也操纵在皇帝手里。这样就能使天下长期稳定,政权永远掌握在中央皇帝的手里。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设立了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是郡守,县 的长官有两个名称,一是县令(万户以上),一是县长(万户以下)。县以下依次是乡、亭、里、什、伍,是一种准军事化的管理体制,基层百姓五家为一个单位,由伍长负责。什则由十家组成,由什长负责。

秦朝对于官吏的管理是很严格的,制定了很多处罚官吏的法令。官吏犯法,不是像西周那样享有特权,即"刑不上大夫",而是加重处罚。这使得秦朝的吏治非常清明,政府的办事效率极高。对于官吏要求很严,必须通晓法律,但也给了很高的地位,不但是政治地位,法律的学习也向官吏请教,即"以吏为师"。

除了政治体制改革外,秦始皇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集权统治。

第一,修造长城。秦始皇下令将原来六国的首都和各自修造的长城拆毁,然后统一修造抵御北面匈奴的长城。秦的长城西起陇西的林洮(现在的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现在大同江一带),东西长达万里。第二,没收天下的兵器,然后熔化铸成十二个巨大的铜人,每个有24万斤,防止天下人作乱。第三,修建官道,即弛道。以咸阳为中心,共修成三条,一条向北通到了内蒙,叫做直道。一条通向东面的河北和山东,直到海边。一条向南,通两湖和江苏。弛道宽达五十步,两旁每三丈远就种一棵青松树。弛道的建立,大大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政令的及时传达。第四,为了根绝先前六国后裔的反叛行动,秦始皇将后裔贵族们连同富豪一块迁到了咸阳,这样便于监视,同时也繁荣了都城的经济。

同时,秦始皇还改革并统一了原来混乱的度量衡和货币,汉字也得到了统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

秦时的疆域异常辽阔,北到长城和阴山,南到南越,即现在的岭南地区,秦还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进行管理。疆域的西界是陇西,东则延伸到了辽东。

焚书坑儒 苛政猛于虎

秦始皇由于实行严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满,纷纷指责秦始皇。已经升任丞相的李斯主张严厉镇压这些胆大妄为的士人,他给秦始皇写了一封奏疏,要求进行焚书。即除了《秦记》之外的所有史书一律烧毁,全国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经书和诸子百家的典籍,也全部由官府统一烧毁。敢再违抗命令,议论政事的人一律处死。如果官吏知情隐瞒不报,也和藏书的人同等治罪。除了少数史书之外,其他的最后只留下了关于农业、卜筮和医药的书籍。

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意见,下令全国进行焚书,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清洗,和法律一样是秦朝暴政的集中体现。

只烧掉书籍并不能堵住士人的口,反而激起更大的反抗,百姓和士人对秦始皇的暴政怨愤异常,对他不利的言论遍布天下。这使秦始皇勃然大怒,派出御史到全国各地追查,最后抓到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下令一块押到骊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杀,也就是活埋。因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后人称为“坑儒”。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无法抹去的一大污点,极大地抵消了他统一全国的历史功绩。

不仅是焚书坑儒,秦始皇的暴政还体现在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导致民怨沸腾。

秦始皇很喜欢六国华丽的宫殿,所以,每当灭掉一个国家,他都要让人将宫殿的图画下来,然后在咸阳照样仿造。等全国统一了,他还曾经想造一个最大的苑囿,西起雍、陈仓(现在陕西凤翔和宝鸡地区),东面延伸到函谷关(现在河南灵宝),长达千里。最后被秦始皇的侍从、侏儒优旃(音沾)劝止。优旃对秦始皇说:“这样可太好了,有了这么辽阔的皇苑,我们可以多放养些猛兽,如果六国的后裔有人敢从东方进攻,就把这些猛兽赶出去将他们吓跑。”秦始皇一听,不禁大笑,于是就打消了建这个巨大苑囿的打算。

最大的苑囿没有建成,但秦始皇却建了其他很多的宫殿,单单咸阳的周围就建有宫殿二百七十多座,行宫在关外有四百多座,关内三百多座。在这些宫殿中,最大最有名的还是阿房宫。因为在秦末已经被项羽烧毁,所以其规模究竟有多大,现在无法估计,但根据历史记载,光阿房宫的前殿的东西就宽达五百步,大约相当于七百米。南北有五十丈,相当于一百一十五米。殿的门用磁石砌成,主要是用来防止人带兵器行刺。在殿门前排列着十二个铜人,即用没收民间兵器熔铸而成的那十二个铜人。

在秦始皇死在出巡的路上时,阿房宫还没有建成,这个巨大的工程,每年都要调用民工七十万人。另一个宏大的工程是修建秦始皇自己的骊山墓,每年也用工七十多万人。加上其他的用工,如修建长城,修弛道,常年的兵役征发,致使秦朝每年服役的人达三万之多,男子征发不足使用,有时还要征发女子。秦朝因为实行法治,反对儒家思想,没有像后来那样限制妇女从事公众活动。儒家主张和长辈同住,以便尽孝,秦则要成家的男子和父母分居,这样国家可以按照户数多收赋税。

苛捐杂税,加上严酷的法律,使人民生活如同水深火热,由于原来的秦国变法,被东面其他国家称为“虎狼之国”,现在统一后,暴政使秦朝真成了“虎狼之国”。人民动不动就触犯了法律,处罚也相当严厉,特别是当时的野蛮的肉刑制度,常将犯人的脚砍断,造成大量的残废人。原来百姓渴望统一,结束无休止的战争,是想从此过上安宁的日子,现在秦的暴政让他们失望至极,秦的民心丧失是它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曾经劝说过秦始皇:“现在天下刚刚安定,但远处的民众还没有彻底安定,士人们现在也都在推崇儒家的主张。父皇这样用严酷法律治理天下,儿臣担心会令天下不稳。希望父皇能认真考虑,改变政策,安定人心。”秦始皇听不进扶苏的话,反而斥责扶苏多事。最后,秦始皇将扶苏派到北面边境的军队里做监军,和大将蒙恬一起抵御匈奴。

秦始皇不听劝告,仍在一意孤行,秦在民众的诅咒下气数将尽。楚国旧地的民谣中有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在公元前221年,即秦始皇三十六年,在秦的东郡(现在河南濮阳)有一块陨石坠落,于是有人便趁机在上面刻了诅咒秦的一句话:“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得到消息,火冒三丈,派御史严厉追查刻字的人,但最终也没有查出来。御史便将附近的住户全部处死,又将刻有字的陨石毁坏。但这丝毫不能挽救秦朝灭亡的命运。

向东求仙 寿终却归西

秦始皇做了皇帝之后,虽然希望皇位能万世万代地传下去,但他自己还是想长生不老,于是就千方百计地寻求仙丹妙药,因此,在统一全国之后,秦始皇经常出巡,这样也能向天下人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没有想到,他的性命就坏在了为了求仙丹的出巡路上。

在统一的第二年,秦始皇曾经出巡过北面,当时主要是为了抵御匈奴,鼓舞士气。他全国性的出巡一共有四次,第一次是在统一全国后的第三年,在第四次,秦始皇死在了出巡回来的路上。

现在,许多地方还存有秦始皇出巡时留下石刻,如著名的泰山上的石刻,这些石刻主要是为秦始皇歌功颂德,宣传自己统一国家、进行各项改革的历史功绩。

为了找到神仙,求得仙药,秦始皇的出巡总是到海边去,因为他听说神仙总是在海边出现。到碣石(现在的河北昌黎)一次,到成山(现在山东成山角)两次,到琅邪和之罘三次,就是因为这些地方传说是神仙常来登陆的地点。每到一个地方,秦始皇都要派很多的方士去求仙找药,著名的徐福东渡日本就是秦始皇所派,现在日本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徐福就是日本的一代天皇。

到了公元前的120年,即秦始皇三十一年,秦始皇开始了他的死亡之巡。他率领大队人马,从都城咸阳出发,直奔南方的云梦(现在的洪湖和洞庭湖地区),并到九嶷山祭祀了祖先舜。接着,乘船东进,在丹阳(现在安徽当涂)上岸,到了钱塘(现在浙江杭州),又向西渡江登会稽山,祭祀了治水的大禹,然后刻石于会稽山。下山后,从吴中(现在江苏吴县)北上,继续他的求仙之旅。为了能见到神仙,秦始皇一直是沿着海边北上,但总是一无所获,最后,失望的秦始皇只得往回返,没想到在平原津(现在山东平原县)就一病不起。

随行的赵高、李斯和胡亥等人知道秦始皇时日不多,但因为秦始皇忌讳说“死”字,所以没有人敢向他问身后的国事如何安排。随着病情越来越重,秦始皇也意识到生命到了极限,便留下了遗诏,要长子扶苏奔赴咸阳主办丧礼,并继承皇位。诏书放在任中车府令的赵高那里,还没有等诏书送出,秦始皇便在公元前210年的七月暑热季节,在沙丘平台(现在河北广宗境内)病死了。

秦始皇死时仅五十岁,他在秦王位共二十五年,称皇帝十二年,总共三十七年。

为了防止秦始皇的儿子们争夺皇位而导致天下大乱,李斯封锁了消息,将秦始皇的尸首放在车里继续向咸阳赶路,但热天中尸体开始腐烂,散发出臭气,为了掩盖,李斯让每辆车上都装一石鲍鱼,用鱼臭掩盖尸体的腐臭。

赵高比李斯奸诈,他为了自己专权,竟借扶苏不喜欢李斯的事实来蛊惑李斯和他一起篡改了诏书,让胡亥继承了皇位。同时假造圣旨让扶苏自尽。胡亥即位后就是秦二世。

同年九月,秦始皇被葬在骊山墓中。墓高有五十丈,像座山陵一样。皇帝原来的墓都是依山而建,所以叫陵墓,后来,皇帝的墓不都依山而建,而是建成山丘一样高,所以,“陵”除了指小山外,就是指皇帝的墓了。按照规定,皇帝的墓可以建九丈高,但至高无上的皇帝陵墓总是超过这个高度。至于百姓的墓,不但要称为“坟”,还限制在三尺以下,否则就是触犯法律,要受处罚。其他大臣们的坟墓也有规格限制,不能随便超越。

秦始皇的骊山墓建得很豪华,因为墓室很深,有泉水渗进,为了阻止泉水,便用铜汁浇铸。墓顶则用无数珠宝镶嵌,做成日月星辰的样子,底部用水银做成江河湖海的样子。墓室里还有文武百官排列两边。一切都仿照在世时的样子。为了防止偷盗破坏,墓中遍设机关,如有人进入,弓箭会自动发射。

秦始皇的陵墓就在陕西临潼县的东面五公里远的下河村附近,经过测量,墓高55.5米,周长2公里。

秦二世即位后,残暴的统治不在其父亲之下,仅仅三年,不但秦二世被赵高所杀,秦的江山也在风雨中分崩离析,秦始皇想传到千代万代的王朝仅到二世便结束了,这真应了那句话“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

第一个称皇帝的人——秦始皇嬴政

皇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是政教合一的领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两字,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义, 最早由秦王嬴政在统一六国后确定之,也由他最先使用的,也就是所谓始皇帝也。

秦始皇,名嬴政。他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划时代的人物。 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童年却是很不幸的。他的父亲异人是秦国的公子,异人虽然生在国王之家,但从小就被派往和秦国敌对的赵国,当了一名“质子”。 而嬴政正是在赵国出生的,在赵国过了9年孤独的生活。他的童年生活对他的一生影响很大,他在统一六国后采取得种种引人争议的措施,和他的个人经历也有很大的关系。

二千多年来秦始皇被大多人视为暴君,人们批评他焚书坑儒、修长城、广建宫室,大兴土木;然而亦有人赞扬他为“千古一帝”,肯定他开统一之局、统一度量衡、奠定中华版图之贡献。那么,秦始皇究竟是暴君亦或是千古一帝呢?这个其实是你从怎样的角度去评价他。角度不同评价自然不同,所以才有两个不同的秦始皇。

其实,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应该肯定“人”的性格是立体的,即是说性格是多方面的,不可片面下定论,评价秦始皇也一样。我们常说秦皇修长城、建宫室,劳民伤财,然而在秦代那个时代,建筑技术不发达,要建一个如长城般的军事防线,不动用大量民力,行吗?虽然为人民带来痛苦,但却为秦代建成了坚固的防线,抵御匈奴的入侵,也为后来的历代提供了基础,这不可以说是功吗?

而秦始皇的其他所作所为,如并天下、称皇帝、废封建、置郡县、销兵器、迁富豪、夷险阻、征百越、逐匈奴、通沟渠、车同轨、书同文、一法度等等措施,对于全国之大一统,对于中国政制之创建、中国版图之确立、中国民族之从传承,是有重大之影响的,这方面他可称为“千古一帝”。可是,秦始皇的专制独裁、横征暴敛、严刑峻法,不仅使秦朝在统一中国后只历十五年即告覆亡,而且也开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君主极权统治,使中国老百姓长期过着难以忍受的非人生活。对于秦始皇作为“暴君”的这一面,则不应随便为之辩解。

由此可见,秦始皇一方面是首创统一局面的“千古一帝”,一方面是专制独裁的“暴君”正好印证人性是立体的事实。所以评一个历史人物不偏于一面,应多角度探讨,才能还历史人物真面目。
--------------------------------------------------------------------------------------------------
http://www.baidu.com/s?wd=%C7%D8%CA%BC%BB%CA&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6

李世民
秦始皇
秦始皇

秦始皇,名叫赢政,后灭六国,统一中国,称始皇帝,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两千年来,对他的评价是很有争议的,那么秦始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儿时历难 少年成帝王

秦始皇的出生和他的父亲子楚(又名异人)做人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他出生的年代正是战国末期,各国之间的争斗异常激烈。秦是当时的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听取了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把进攻的矛头先对准了邻国韩国和魏国,而和较远的赵国联合。遵照当时的惯例,两国互换人质以示真诚。秦国派到赵国的是秦始皇的父亲子楚,因为他在秦国的地位并不很高。

子楚就是秦昭王的孙子,即太子安国君(秦始皇的爷爷)的儿子。子楚的母亲夏姬不被安国君宠爱,子楚又在安国君二十多个儿子中排在中间,不是长子,所以地位很低,挑选人质时便选中了他。

子楚在赵国很不得意,但吕不韦却改变了他的命运。

吕不韦当时已经是一个富有的商人,他很会投机,见到了子楚便觉得他像个贵重的商品一样奇货可居,将来可以借他赚取功名利禄(这就是现在“奇货可居”这个成语的来历)。吕不韦很熟悉秦国的内幕,知道安国君虽然最宠爱华阳夫人,但她却没有儿子,便打定注意要让华阳夫人过继子楚为子,那么以后在太子安国君即位后,子楚也就是太子了,自己肯定会利用特殊的政治资本赚来无数的钱财。

主意已定,吕不韦便付诸行动了。他拿出了1000金作为本钱,其中的500金送给子楚,让他广交朋友,500金则用来购买奇珍异宝,然后带着去了秦国。他很精明,没有直接去见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而是采取了更稳妥更有效的迂回策略:去找华阳夫人的姐姐。吕不韦施展口才,说子楚如何贤达,如何聪慧,广交天下朋友,富有大志。虽然身处异乡,但天天想念慈祥的安国君和贤惠的华阳夫人,还经常对他说“夫人就是子楚的上天”,有时到了深夜还思念得流泪。说到最后,见华阳夫人的姐姐被他的话打动了,便请她将礼物转交给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接受了吕不韦替子楚交给她的礼物,又听说了子楚对她和安国君的态度,便对子楚有了好感。

吕不韦又劝说华阳夫人的姐姐去游说华阳夫人,让她尽早在众公子中挑选一个好的作为自己的儿子,并立为储君,那么以后即使在秦昭王死后也能保住自己的地位,而子楚便是最合适的人选。吕不韦商人式的精明算计,正好是华阳夫人日夜耿耿于怀的心事,姐姐来了一提此事,正中下怀。于是,华阳夫人便利用安国君的宠爱,说服他立子楚为继承人。

事情办成了,子楚的处境和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给了子楚足够的钱财,还让吕不韦做他的师长,扶助子楚。

从此,吕不韦便长住在了邯郸,和子楚一起广交天下宾客,等待回国做太子、准备以后继承王位的那一天早点到来。

为了更好地笼络子楚,吕不韦还给子楚送去一个擅长歌舞的美女,因为是在赵国的都城,所以历史上称她为赵姬。后来,赵姬给子楚生下一子,这就是秦始皇。开始他姓赵,因为出生在赵国。因为是生在正月,所以名字叫正,后来就改为政。等到回到了秦国,才改成了国姓嬴。

秦始皇刚出生,秦国和赵国便由盟友变成了敌人。第二年,赵国在秦国围攻时想杀死子楚,结果子楚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重金贿赂了守城门的官员,逃出了邯郸城。秦始皇和母亲在外祖母家的掩护下,逃过了杀身之祸。

六年后,公元前215年,秦昭王死,安国君即位,这就是秦孝文王,华阳夫人立为王后,太子就是子楚。此时,秦国和赵国的关系也恢复到以前的友好状态,秦始皇和母亲得以回到秦国。安国君在位时间很短,先是为父亲服丧一年,正式即位后仅仅三天便死了。子楚即位,就是秦庄襄王。刚即位,便让吕不韦做了相国,还封为文信侯。但子楚在位时间也不长,仅三年便死去了。公元前247年,刚13岁的赢政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因为年幼,政事便落入了吕不韦和赵太后之手。

励精图治 十年灭六国

赢政做了秦王之后,吕不韦的权势更大了。而且取得了“仲父”的称号,他食封大邑万户,还拥有上万名家僮,财富巨万。同时,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他又召集很多的门客,让他们搜集史料,最后辑成了《吕氏春秋》。

赵太后在先前被吕不韦送给子楚之前和吕不韦很要好,现在虽然地位尊贵,但子楚已经死去,守寡时间一长,便和吕不韦又重新走到了一起。此时,秦始皇已经长大,吕不韦也害怕她和太后私通的事被发觉,引来杀身之祸,于是便给赵太后找了个替身,这就是嫪毐,让他冒充宦官进宫,在净身时赵太后买通了执行的人,让这个假宦官进去供赵太后享乐。

这样,在秦始皇的身边有了两个对他政权构成威胁的人,一个是吕不韦,一个就是嫪毐。在秦王八年,即公元前239年,秦始皇满二十一岁,依照秦国的旧制,第二年要举行加冠礼,然后就可以亲政了。而吕不韦和嫪毐却在此时向他示威:吕不韦公开拿出了《吕氏春秋》,嫪毐则依仗赵太后的势力,私自分土封侯。秦始皇在挑衅面前不动声色,而是按计划举行了加冠礼,而嫪毐却等不及了,他想乘机叛乱,杀掉秦始皇,结果被早有防备的秦始皇平息,自己被捉,最后处以车裂酷刑,诛灭三族。他的同党被诛杀的有二十多人,牵连的多达四千多家。赵太后和嫪毐生的两个私生子也被杀,赵太后则被软禁起来,经过群臣的劝说,秦始皇亲自把母亲接回咸阳。

除掉嫪毐的第二年,秦始皇又免掉了吕不韦的相国,赶出咸阳,让他到自己的封地洛阳。两年后,秦始皇为了避免吕不韦和其他国家串通作乱,派人给吕不韦送去绝命书,信中对吕不韦大加斥责:“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却能封土洛阳,食邑十万?你和秦国又有什么亲缘,却得到仲父的称号?你快给我滚到西蜀去吧!”吕不韦知道自己去也是最后难免一死,干脆服毒自杀了。

对自己政权的威胁都清除了,秦始皇便开始对东方的六国采取了军事行动。他继承了祖辈的基业,而且发扬光大,在秦始皇手下,有一批很有才干的文臣武将,文臣如谋士李斯和尉缭,善于间谍活动的姚贾和顿弱。武将则有蒙恬、蒙武、王翦和王贲。秦始皇继续用“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前后用了十年的时间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国。

最先灭掉的是韩国,秦王十四年,即公元前233年,韩国割地称臣,也没能挽救败亡的命运。三年后,秦国俘虏了韩王,灭掉了韩国。

然后秦国攻打赵国,俘虏了赵王,公子嘉逃到了代郡(今河北蔚县),称代王。到秦王二十五年,代王也被俘,赵最后灭亡。

在秦王二十年,王翦领兵攻燕。在易水西面秦兵打败了燕、代联军。攻占了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向辽东方向出逃。后来,燕王只得杀死了曾经派荆轲刺杀秦王的太子丹,把他的头献给秦军求和。到秦王二十五年,燕国最后的一个王——喜被俘获,燕国也被灭了。同时,魏国也被秦军灭掉。

秦王二十三年,攻打楚国的秦军因为兵力太少,被楚军打败。秦王又派老将王翦出征,并听从他的建议,给了六十万重兵,结果,王翦用了三年时间,终于拿下了楚国。

最后灭掉的是齐国。在秦国先后对其他五国用兵时,齐国不但袖手旁观,而且和秦国结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前途和其他五国一样。因此,齐国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等到秦王二十六年,五国都被灭掉后,齐国这才派兵准备抵御秦国,并和秦国断交,但为时已晚。秦国大将王贲在最终灭掉燕国后,领兵大举南下,一战俘获了齐王。至此,秦灭六国,十年统一了中国。

政治改革 建大秦帝国

秦始皇用武力平定天下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一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秦始皇改变了历来的帝王称号。他让大臣们讨论他的称号,有的主张用"帝",有的主张用"皇",这主要来自远古的传说三皇和五帝。结果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高过了三皇和五帝,最后将皇和帝并称为"皇帝"。由皇帝来掌握全国的政权,不再像西周那样分封诸侯,各管一地,致使最后诸侯各自独立,中央无法控制,这才导致了天下大乱。

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对名称也做了规定:皇帝自称用"朕",皇帝的命称为"制",令称为"诏"。皇帝的印信专门用玉做成,叫做玉玺。而且只有皇帝的印信才能叫做玺。同时,皇帝的妻子称"皇后",父亲称"太上皇",母亲称"皇太后"。

秦始皇为了将大权集于一身,每天都日理万机,白天审理案子,晚上还要批阅公文,而且给自己定下了工作量:每天必须批完一石公文才能休息。一石在当时是120斤,相当于现在的60斤。

秦始皇对中央政治体制进行了改革。皇帝之下是三公九卿:三公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太尉则是最高的军政长官,负责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中。御史大夫是负责监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皇帝的诏令一般由御史大夫转交给丞相去执行。

三公的下面是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负责传达皇帝命令,以及皇帝的警卫;卫尉,就是宫廷的警卫首领,负责皇帝住所的日常守卫;太仆,主要工作是负责侍从皇帝,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掌管全国的司法事务,负责审理重案要案;典客,负责国家的外交事务,同时负责内部少数民族的事务;宗正则是专门管理皇室事务的官员;治粟内史,管理中央财政,并负责全国的税收工作;少府是皇帝个人的财政官员,管理归皇帝私有的山泽湖泊和宫廷手工业。

在地方,加强君主集权的重要措施是实行了郡县制。这是地方政治体制的历史性变化,代替了原来的分封制。在讨论时,李斯反对分封制,周朝因为分封制,将子弟封到各地为王,几代之后,关系就疏远了,不可能像原来那样团结,致使周朝分崩离析。天子无法控制,徒有其名。应该设置郡县,由皇帝亲自任命官吏进行治理,罢免权也操纵在皇帝手里。这样就能使天下长期稳定,政权永远掌握在中央皇帝的手里。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设立了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是郡守,县 的长官有两个名称,一是县令(万户以上),一是县长(万户以下)。县以下依次是乡、亭、里、什、伍,是一种准军事化的管理体制,基层百姓五家为一个单位,由伍长负责。什则由十家组成,由什长负责。

秦朝对于官吏的管理是很严格的,制定了很多处罚官吏的法令。官吏犯法,不是像西周那样享有特权,即"刑不上大夫",而是加重处罚。这使得秦朝的吏治非常清明,政府的办事效率极高。对于官吏要求很严,必须通晓法律,但也给了很高的地位,不但是政治地位,法律的学习也向官吏请教,即"以吏为师"。

除了政治体制改革外,秦始皇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集权统治。

第一,修造长城。秦始皇下令将原来六国的首都和各自修造的长城拆毁,然后统一修造抵御北面匈奴的长城。秦的长城西起陇西的林洮(现在的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现在大同江一带),东西长达万里。第二,没收天下的兵器,然后熔化铸成十二个巨大的铜人,每个有24万斤,防止天下人作乱。第三,修建官道,即弛道。以咸阳为中心,共修成三条,一条向北通到了内蒙,叫做直道。一条通向东面的河北和山东,直到海边。一条向南,通两湖和江苏。弛道宽达五十步,两旁每三丈远就种一棵青松树。弛道的建立,大大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政令的及时传达。第四,为了根绝先前六国后裔的反叛行动,秦始皇将后裔贵族们连同富豪一块迁到了咸阳,这样便于监视,同时也繁荣了都城的经济。

同时,秦始皇还改革并统一了原来混乱的度量衡和货币,汉字也得到了统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

秦时的疆域异常辽阔,北到长城和阴山,南到南越,即现在的岭南地区,秦还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进行管理。疆域的西界是陇西,东则延伸到了辽东。

焚书坑儒 苛政猛于虎

秦始皇由于实行严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满,纷纷指责秦始皇。已经升任丞相的李斯主张严厉镇压这些胆大妄为的士人,他给秦始皇写了一封奏疏,要求进行焚书。即除了《秦记》之外的所有史书一律烧毁,全国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经书和诸子百家的典籍,也全部由官府统一烧毁。敢再违抗命令,议论政事的人一律处死。如果官吏知情隐瞒不报,也和藏书的人同等治罪。除了少数史书之外,其他的最后只留下了关于农业、卜筮和医药的书籍。

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意见,下令全国进行焚书,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清洗,和法律一样是秦朝暴政的集中体现。

只烧掉书籍并不能堵住士人的口,反而激起更大的反抗,百姓和士人对秦始皇的暴政怨愤异常,对他不利的言论遍布天下。这使秦始皇勃然大怒,派出御史到全国各地追查,最后抓到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下令一块押到骊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杀,也就是活埋。因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后人称为“坑儒”。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无法抹去的一大污点,极大地抵消了他统一全国的历史功绩。

不仅是焚书坑儒,秦始皇的暴政还体现在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导致民怨沸腾。

秦始皇很喜欢六国华丽的宫殿,所以,每当灭掉一个国家,他都要让人将宫殿的图画下来,然后在咸阳照样仿造。等全国统一了,他还曾经想造一个最大的苑囿,西起雍、陈仓(现在陕西凤翔和宝鸡地区),东面延伸到函谷关(现在河南灵宝),长达千里。最后被秦始皇的侍从、侏儒优旃(音沾)劝止。优旃对秦始皇说:“这样可太好了,有了这么辽阔的皇苑,我们可以多放养些猛兽,如果六国的后裔有人敢从东方进攻,就把这些猛兽赶出去将他们吓跑。”秦始皇一听,不禁大笑,于是就打消了建这个巨大苑囿的打算。

最大的苑囿没有建成,但秦始皇却建了其他很多的宫殿,单单咸阳的周围就建有宫殿二百七十多座,行宫在关外有四百多座,关内三百多座。在这些宫殿中,最大最有名的还是阿房宫。因为在秦末已经被项羽烧毁,所以其规模究竟有多大,现在无法估计,但根据历史记载,光阿房宫的前殿的东西就宽达五百步,大约相当于七百米。南北有五十丈,相当于一百一十五米。殿的门用磁石砌成,主要是用来防止人带兵器行刺。在殿门前排列着十二个铜人,即用没收民间兵器熔铸而成的那十二个铜人。

在秦始皇死在出巡的路上时,阿房宫还没有建成,这个巨大的工程,每年都要调用民工七十万人。另一个宏大的工程是修建秦始皇自己的骊山墓,每年也用工七十多万人。加上其他的用工,如修建长城,修弛道,常年的兵役征发,致使秦朝每年服役的人达三万之多,男子征发不足使用,有时还要征发女子。秦朝因为实行法治,反对儒家思想,没有像后来那样限制妇女从事公众活动。儒家主张和长辈同住,以便尽孝,秦则要成家的男子和父母分居,这样国家可以按照户数多收赋税。

苛捐杂税,加上严酷的法律,使人民生活如同水深火热,由于原来的秦国变法,被东面其他国家称为“虎狼之国”,现在统一后,暴政使秦朝真成了“虎狼之国”。人民动不动就触犯了法律,处罚也相当严厉,特别是当时的野蛮的肉刑制度,常将犯人的脚砍断,造成大量的残废人。原来百姓渴望统一,结束无休止的战争,是想从此过上安宁的日子,现在秦的暴政让他们失望至极,秦的民心丧失是它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曾经劝说过秦始皇:“现在天下刚刚安定,但远处的民众还没有彻底安定,士人们现在也都在推崇儒家的主张。父皇这样用严酷法律治理天下,儿臣担心会令天下不稳。希望父皇能认真考虑,改变政策,安定人心。”秦始皇听不进扶苏的话,反而斥责扶苏多事。最后,秦始皇将扶苏派到北面边境的军队里做监军,和大将蒙恬一起抵御匈奴。

秦始皇不听劝告,仍在一意孤行,秦在民众的诅咒下气数将尽。楚国旧地的民谣中有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在公元前221年,即秦始皇三十六年,在秦的东郡(现在河南濮阳)有一块陨石坠落,于是有人便趁机在上面刻了诅咒秦的一句话:“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得到消息,火冒三丈,派御史严厉追查刻字的人,但最终也没有查出来。御史便将附近的住户全部处死,又将刻有字的陨石毁坏。但这丝毫不能挽救秦朝灭亡的命运。

向东求仙 寿终却归西

秦始皇做了皇帝之后,虽然希望皇位能万世万代地传下去,但他自己还是想长生不老,于是就千方百计地寻求仙丹妙药,因此,在统一全国之后,秦始皇经常出巡,这样也能向天下人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没有想到,他的性命就坏在了为了求仙丹的出巡路上。

在统一的第二年,秦始皇曾经出巡过北面,当时主要是为了抵御匈奴,鼓舞士气。他全国性的出巡一共有四次,第一次是在统一全国后的第三年,在第四次,秦始皇死在了出巡回来的路上。

现在,许多地方还存有秦始皇出巡时留下石刻,如著名的泰山上的石刻,这些石刻主要是为秦始皇歌功颂德,宣传自己统一国家、进行各项改革的历史功绩。

为了找到神仙,求得仙药,秦始皇的出巡总是到海边去,因为他听说神仙总是在海边出现。到碣石(现在的河北昌黎)一次,到成山(现在山东成山角)两次,到琅邪和之罘三次,就是因为这些地方传说是神仙常来登陆的地点。每到一个地方,秦始皇都要派很多的方士去求仙找药,著名的徐福东渡日本就是秦始皇所派,现在日本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徐福就是日本的一代天皇。

到了公元前的120年,即秦始皇三十一年,秦始皇开始了他的死亡之巡。他率领大队人马,从都城咸阳出发,直奔南方的云梦(现在的洪湖和洞庭湖地区),并到九嶷山祭祀了祖先舜。接着,乘船东进,在丹阳(现在安徽当涂)上岸,到了钱塘(现在浙江杭州),又向西渡江登会稽山,祭祀了治水的大禹,然后刻石于会稽山。下山后,从吴中(现在江苏吴县)北上,继续他的求仙之旅。为了能见到神仙,秦始皇一直是沿着海边北上,但总是一无所获,最后,失望的秦始皇只得往回返,没想到在平原津(现在山东平原县)就一病不起。

随行的赵高、李斯和胡亥等人知道秦始皇时日不多,但因为秦始皇忌讳说“死”字,所以没有人敢向他问身后的国事如何安排。随着病情越来越重,秦始皇也意识到生命到了极限,便留下了遗诏,要长子扶苏奔赴咸阳主办丧礼,并继承皇位。诏书放在任中车府令的赵高那里,还没有等诏书送出,秦始皇便在公元前210年的七月暑热季节,在沙丘平台(现在河北广宗境内)病死了。

秦始皇死时仅五十岁,他在秦王位共二十五年,称皇帝十二年,总共三十七年。

为了防止秦始皇的儿子们争夺皇位而导致天下大乱,李斯封锁了消息,将秦始皇的尸首放在车里继续向咸阳赶路,但热天中尸体开始腐烂,散发出臭气,为了掩盖,李斯让每辆车上都装一石鲍鱼,用鱼臭掩盖尸体的腐臭。

赵高比李斯奸诈,他为了自己专权,竟借扶苏不喜欢李斯的事实来蛊惑李斯和他一起篡改了诏书,让胡亥继承了皇位。同时假造圣旨让扶苏自尽。胡亥即位后就是秦二世。

同年九月,秦始皇被葬在骊山墓中。墓高有五十丈,像座山陵一样。皇帝原来的墓都是依山而建,所以叫陵墓,后来,皇帝的墓不都依山而建,而是建成山丘一样高,所以,“陵”除了指小山外,就是指皇帝的墓了。按照规定,皇帝的墓可以建九丈高,但至高无上的皇帝陵墓总是超过这个高度。至于百姓的墓,不但要称为“坟”,还限制在三尺以下,否则就是触犯法律,要受处罚。其他大臣们的坟墓也有规格限制,不能随便超越。

秦始皇的骊山墓建得很豪华,因为墓室很深,有泉水渗进,为了阻止泉水,便用铜汁浇铸。墓顶则用无数珠宝镶嵌,做成日月星辰的样子,底部用水银做成江河湖海的样子。墓室里还有文武百官排列两边。一切都仿照在世时的样子。为了防止偷盗破坏,墓中遍设机关,如有人进入,弓箭会自动发射。

秦始皇的陵墓就在陕西临潼县的东面五公里远的下河村附近,经过测量,墓高55.5米,周长2公里。

秦二世即位后,残暴的统治不在其父亲之下,仅仅三年,不但秦二世被赵高所杀,秦的江山也在风雨中分崩离析,秦始皇想传到千代万代的王朝仅到二世便结束了,这真应了那句话“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

第一个称皇帝的人——秦始皇嬴政

皇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是政教合一的领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两字,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义, 最早由秦王嬴政在统一六国后确定之,也由他最先使用的,也就是所谓始皇帝也。

秦始皇,名嬴政。他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划时代的人物。 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童年却是很不幸的。他的父亲异人是秦国的公子,异人虽然生在国王之家,但从小就被派往和秦国敌对的赵国,当了一名“质子”。 而嬴政正是在赵国出生的,在赵国过了9年孤独的生活。他的童年生活对他的一生影响很大,他在统一六国后采取得种种引人争议的措施,和他的个人经历也有很大的关系。

二千多年来秦始皇被大多人视为暴君,人们批评他焚书坑儒、修长城、广建宫室,大兴土木;然而亦有人赞扬他为“千古一帝”,肯定他开统一之局、统一度量衡、奠定中华版图之贡献。那么,秦始皇究竟是暴君亦或是千古一帝呢?这个其实是你从怎样的角度去评价他。角度不同评价自然不同,所以才有两个不同的秦始皇。

其实,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应该肯定“人”的性格是立体的,即是说性格是多方面的,不可片面下定论,评价秦始皇也一样。我们常说秦皇修长城、建宫室,劳民伤财,然而在秦代那个时代,建筑技术不发达,要建一个如长城般的军事防线,不动用大量民力,行吗?虽然为人民带来痛苦,但却为秦代建成了坚固的防线,抵御匈奴的入侵,也为后来的历代提供了基础,这不可以说是功吗?

而秦始皇的其他所作所为,如并天下、称皇帝、废封建、置郡县、销兵器、迁富豪、夷险阻、征百越、逐匈奴、通沟渠、车同轨、书同文、一法度等等措施,对于全国之大一统,对于中国政制之创建、中国版图之确立、中国民族之从传承,是有重大之影响的,这方面他可称为“千古一帝”。可是,秦始皇的专制独裁、横征暴敛、严刑峻法,不仅使秦朝在统一中国后只历十五年即告覆亡,而且也开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君主极权统治,使中国老百姓长期过着难以忍受的非人生活。对于秦始皇作为“暴君”的这一面,则不应随便为之辩解。

由此可见,秦始皇一方面是首创统一局面的“千古一帝

公元581年,北周贵族杨坚代周自立为皇帝,国号隋。589年灭陈,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割据局面,使中国得到了重新统一。他在位期间(581~604年),改革官制,制定法律,推行均田制,统一度量衡,减轻租赋徭役。这些措施对后世产生过积极的影响。604年,杨广即位后,大兴徭役,连年用兵,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以致民怨沸腾,各地农民纷纷起义。617年,太原留守李渊举兵反隋,攻入长安(今西安)。618年,杨广在扬州兵变中被缢杀。同年,李渊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唐。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高峰。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能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在位期间(627—649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使经济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史称“贞观之治”。
唐代的文化艺术,包括文学、绘画、书法、雕塑、陶瓷、纺织、金银工艺,以及建筑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散文,犹如灿烂的群星,照耀着唐代文坛,发出永不泯灭的光辉。继顾恺之和王羲之父子之后,唐代的绘画和书法艺术出现了新的高峰。绘画如阎立本、张萱、周防(fang)的人物,王维和李思训父子的山水,曹霸、韩干的马,韩混(huang)、戴嵩的牛,边鸾的花鸟,以及吴道子、尉(yu)迟乙僧的道释人物壁画;书法如虞世南、欧阳询、褚(chu)遂良、李邕(yong)、张旭、怀素、孙过庭、颜真卿、柳公权等,甚至以诗著名的李白和杜牧,书法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们分别有《上阳台》和《张好好诗》传世。杜甫的《饮中八仙歌》说:“张旭三杯草圣传,……挥毫落纸如云烟。”看了他的草书《古诗四帖》,有笔走龙蛇之势,真是名不虚传。欧、褚、颜、柳的楷书,各成一体,至今仍为学习书法的范本。
唐代的诗、文、书、画,可称盛极一时。
隋、唐、五代是我国陶瓷史上十分重要的阶段。这时不仅瓷窑大大增多,遍布现在的全国12个省的50个县,品种十分丰富,而且技术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釉下彩和三彩陶器的烧制成功,更是唐代陶瓷工艺师们的特殊贡献。此外,至迟在9世纪后半期,我国的瓷器已开始销往国外,为宋代瓷器的大量外销开辟了道路。
说到唐代瓷器,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唐三彩”。但是,“唐三彩”却不是瓷器,而是一种低温釉陶(除原料不同外,瓷器的烧成温度在1200℃以上,而唐三彩只有800℃左右)。同时,唐三彩不是实用品,而是专为随葬烧制的明器。但是,它那生动的造型和绚丽的色彩,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唐代时它就传到了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欢迎。日本工匠进行仿制,烧出了日本的“奈良三彩”。
应当特别提到的是“釉下彩”的发明,因为它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件大事。什么叫“釉下彩”?它是在瓷器的胎上用褐、绿、蓝等色彩画出所需的图案,,上釉后经过高温烧成。首先发明这种新工艺的是湖南长沙窑(或称铜官窑)。长沙窑瓷器上最早出现彩绘花卉和鸟兽,开创了以绘画艺术美化瓷器的先河。有的还有题诗和警语,如“去去关山远,行行胡地深。早知今日苦,多与画师金”。这是说王昭君因为没有满足画师毛延寿的索贿而出塞的故事。长沙窑还烧制了许多瓷塑动物小玩具,由于形象生动,色彩美观,而且可以当口哨吹,因而极受儿童们的欢迎。由于长沙窑瓷器形式多样,装饰新颖美观,因而市场广阔,外销量也最大。唐代厚葬之风极盛。从王公贵族,到地主豪绅,死后都要随葬大量的俑像、陶瓷和金、银、珠、玉等工艺品。唐代的俑像,形象逼真,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如新疆吐鲁番唐墓出土的宦官俑,对宦官的阴险奸许,刻划得入木三分。对我们了解唐代社会,是十分形象的资料。
我国使用金银的历史悠久。用于制作日用器皿,则以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金盏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楚国银匝(川,古代盥洗器)为最早。但从西汉到魏晋南北朝,目前发现的金银器皿极少。而到了唐代,金银器制作进入了鼎盛时期。据引日唐书》记载,有一个叫王播的节度使(官名),为了邀功取宠,一次就向朝廷进奉大小银碗4300件。当时的地方官员,向朝廷进奉金银器成风。1970年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一次就出土唐代金银器270件。1982年在镇江市的丁卯桥,出土唐代金银器达950余件。这些金银器皿,造型和纹饰都非常精美。其中如刻花金碗、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银筹筒等,更是稀世之珍宝。
唐代的石雕和造像,也有极高的成就。它不仅气魄雄伟,造型端庄,而且生活气息特别浓郁。不论是佛像还是各种动物,都栩栩如生,亲切可爱。如唐太宗昭陵的六匹石雕骏马(即“昭陵六骏”),唐高祖献陵前的石雕犀牛(重达10吨),唐高宗时期开凿的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高17.14米),以及四川乐山的凌云大佛(高达71米,仅眼睛就长达3.3米,耳朵长7米)。有人形容:“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真是“空前绝后”!这样宏伟的工程,恐怕也只有唐朝才能办到,因为它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精神和气魄。
在墓室绘制壁画始于汉代,到唐代达到极盛。从陕西乾县永泰公主(李仙蕙,武则天的孙女,死时仅17岁)、章怀太子(李贤,武则天次子,死时31岁)、懿德太子(李重润,武则天之孙,死时19岁)等人的墓里,都绘有精美的壁画。不仅规模宏大,题材内容十分丰富,而且技法也比汉墓壁画大为进步。在唐代绘画真迹传世甚少的今天,它们是研究唐代贵族生活和绘画史最为可靠的形象资料,因而显得特别珍贵。
唐代前期(史称“盛唐”),经济繁荣,文化艺术高度发展。当时,唐朝是亚洲最强盛最先进的国家,对周围地区发生过重大的影响。当时的日本国曾多次派遣大批留学生、学问僧到长安学习,把唐朝的典章制度、文化艺术甚至某些生活习惯都带回日本。同时,唐朝又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它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既不自大,更不自卑。在国内,重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吸收各民族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如绘画、音乐、舞蹈等,大大丰富了唐代文化艺术的内容。对外国的优秀文化艺术,也注意吸收,加以改造,为我所用。如初唐时期的金银器皿,造型和纹饰都明显地受波斯(今伊朗)萨珊风格的影响,也有印度佛教的题材。但无论萨珊风格也好,佛教题材也好,统统被消化吸收,不久便成为完全“中国化”的风格。这是唐朝国力强盛,文化艺术发达而有自信心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唐朝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也是有借鉴作用的。
但是,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导致了755年发生“安史之乱”。从此,李唐王朝便由盛而衰,一蹶(ju6)不振了。
公元874年,终于爆发了以盐贩王仙芝为领袖的农民起义。次年黄巢也聚众响应,队伍很快发展到十几万人。881年,起义军攻入长安(今西安),黄巢称帝,国号大齐。这次农民起义历时10年之久,遍及现在的12个省区,给了封建统治者沉重的打击。虽然最后归于失败,但唐王朝也从此名存实亡了。
公元907年,原黄巢起义军的叛将朱温废掉唐哀帝李祝(zhO)自称皇帝,改国号为梁(为了区别于南北朝时期的“梁”,史称朱温的“梁”为“后梁”)。从此,中国又出现了暂短的分裂割据局面,历史上称为“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是: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北汉。
在五代十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画家。如后梁的荆浩和关同、南唐董源和巨然的山水画,南唐的徐熙、徐崇嗣父子和前蜀的黄荃(quan)、黄居窠(cai)父子的花鸟画,对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绘画史上称为“荆、关、董、巨”和“徐、黄”。他们的成就,预示着我国古代绘画即将出现新的高峰。
南唐画家顾闳(hong)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以真实人物为题材的写实作品。
最后,还有一个亡国之君李煜(李后主),据说他工:书画,懂音乐。他的词善于用白描手法和贴切的比喻,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具体而形象,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中国历史上十个最有作为的皇帝

(一) 秦始皇赢政:(前259-前210),秦朝建立者,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始称皇帝,被称为千古一帝。

(二)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西汉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的鼎盛时期。派遣张骞等人通西域,取得了反击匈奴的决定性胜利。

(三) 汉光武帝刘秀:(前6-后57),东汉的建立者,以柔治天下,死后实际薄葬。

(四) 魏孝文帝元宏:北魏有作为的皇帝(467-499),抛弃民族偏见,实行汉化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

(五) 隋文帝杨竖(541-604)隋朝开国皇帝,重新统一了中国,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体制,缔造了开皇之治。

(六)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王朝的实际缔造者,,大力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能接受直谏,知人善任,缔造了贞观之治。

(七)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北宋开国皇帝,大权集中,以文治国,结束了五代十国战乱纷争的局面,生性孝友节俭。

(八)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元朝立国皇帝,成吉思汗之孙。灭亡南宋,统一了天下。

(九)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明王朝建立者,出身贫寒,曾投身皇觉寺为僧,后克元,统一中国。死后谥高皇帝,庙号太祖。

(十) 清圣祖玄烨:(1654-1722),清代康熙皇帝,姓爱新觉罗,清世祖福临第三子,在位61年,庙号清圣祖。

康熙
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名玄烨.世祖顺治皇帝第三子.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顺治十一年(1654年)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天表英俊,岳立洪声.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驾崩,圣祖时年八岁,即位,翌年改元康熙.史称康熙皇帝.康熙皇帝一生坎坷,八岁丧父,九岁丧母.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康熙皇帝临危不乱,勤于读书,精通历史,地理,算学,医学等诸多学科.在祖母孝庄文皇后的辅佐下,智擒鳌拜,裁撤三藩,收复台湾.历史上有名的康熙盛世自此发端.康熙皇帝一生崇尚孝道.对其祖母,母亲皆极为尊敬.他的母亲孝康章皇后去世后,几十年来,对其嫡母孝惠章皇后恭顺有加,每年亲自侍奉孝惠章皇后赴热河避暑.在其病重期间,每日前往寿宁宫探望,直至皇后驾崩.康熙皇帝对其祖母,太宗之庄妃,世祖生母孝庄文皇后更是恪尽孝道.不但每日前往慈宁宫问安,还在孝庄文皇后生病时几次步行至天坛,为其祈祷,言愿以己之寿命换祖母万寿.孝庄文皇后驾崩后,康熙悲痛万分,亲视其入殓,断发着服,庐次于慈宁宫外,正直除夕佳节,群臣请其回宫,未允.回宫后,仍然每日去慈宁宫,睹物思人.康熙皇帝,一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除却上文所提,康熙皇帝积极抵抗外国势力侵略,与俄国精确边界,两次亲征准葛尔,定鼎天下,完成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因其文治武功,后人称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驾崩于北京京郊畅春园,享年69岁,庙号圣祖,是为清朝唯一有圣字庙号的皇帝.康熙皇帝在天有灵,其仁德在乾,功勋于坤,必将流芳百世,光照千秋!

  • 历史上哪一位皇帝最有作为?
    答:你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第一位秦始皇:要说有作为的皇帝那么肯定是要首推秦始皇了,因为秦始皇扫六合而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南征百越,北击匈奴,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形成车同轨、书同文的混乱局面,修建万里长城抵御匈奴的入侵;可称之为千古一帝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同时他也是一个有名的暴君,焚书...
  • 古往今来哪一位皇帝最有作为?
    答:吕不韦当时已经是一个富有的商人,他很会投机,见到了子楚便觉得他像个贵重的商品一样奇货可居,将来可以借他赚取功名利禄(这就是现在“奇货可居”这个成语的来历)。吕不韦很熟悉秦国的内幕,知道安国君虽然最宠爱华阳夫人,但她却没有儿子,便打定注意要让华阳夫人过继子楚为子,那么以后在太子安国君即位后,子楚也就...
  • 历史上评价最高的皇帝是哪一位?
    答:我个人认为是唐太宗李世民原因有以下 1.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就是唐朝吧,李世民不仅仅是开国者,更是安国者,承前启后。中国在唐代的时候,政治清明,经济超强,文化空前繁盛。创造了历史上繁荣的大唐帝国,贞观之治,妇孺皆知 2.历史上对待臣子,庶民有李世民好的吗,没有!他敢于纳柬历史上没有比他更...
  • 历代皇帝哪一位最具有杰出贡献
    答:1.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修建长城 2.汉武帝--击退匈奴,开边辟壤 3.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励精图治,虽然没有帝业,但是功劳甚大,后世委屈最多 4.隋炀帝--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是科举制,大运河,洛阳都是这个时候建立起来的,为中国今后的封建制度的巩固立下汗马功劳 5.唐太宗--...
  • 中国历史上贤能的君主,按照最贤能的,帮我列举十位吧
    答:第一位: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649年) 作为杰出封建政治家,在贞观(627年~649年)年间,由于比较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与民休息,留心治道。这个时期,政治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安定,国势强盛,民族关系融洽,被赞誉为封建社会少有的治世,史称“贞观之治”。开创了繁华的唐朝盛世。第二...
  • 古代皇帝排名
    答:51后梁太祖(朱晃):五代第一个皇帝 52后唐庄宗(李存):爱唱戏的皇帝 53梧晋高祖(石敬璃):五代后晋的建立者 54后晋出帝(石重贵):善始未能善终 55后汉高祖(刘禺):后汉的开国皇帝 56后周太祖(郭威):五代后周建立者 57后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最有作为的帝王 58吴武帝(杨行密):五代...
  • 历史上真正最伟大的四帝都有谁
    答:隋文帝创造了古往今来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世界第一城隋大兴城(唐长安),不仅如此,隋文帝在下令建西京大兴城的同时,也下令营造了无比壮丽奢华的东都洛阳城。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用纸张代替竹简作为公文奏章处理朝政的皇帝。纸张虽在汉朝就已经发明,但并未在朝廷得到广泛应用,直到隋文帝时期才真正把纸张作为朝政...
  • 历史上贡献最杰出的皇帝是哪一位?
    答:我觉的是唐太宗李世民。1 他不拘一格的用人,对人材的使用及领导达到了极高的境遇;2 他独具慧眼,看到了个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认识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问世,对大臣的各项进步之言豁达的予以采纳;3 不独断专行、初步确立了三权分立、互相监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规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响...
  •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是谁呢?
    答:说到中国古代极个别最伟大的皇帝,大家见仁见智、看法不一,但有一位是绝不能少的,他就是“正榜”十位里的隋文帝杨坚。也许隋文帝的名气没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康熙乾隆……他们那么大,但他绝对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皇帝之一。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原籍弘农郡华阴县(今...
  • ...一共有多少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哪一位皇帝被称之为“千古一帝”_百度...
    答:3、汉孝武帝刘彻,原名彘。起主要作为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中朝,抑制外朝;建立年号;太初改历;盐铁官营以及通西域。但是他的这些作为,也基本耗空了文景二帝留给他的巨大国库。 4、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个被成为千古一帝的皇帝。其作为在于:统一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同时执行夷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