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拉巨炮的下落有哪些说法?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2
多拉巨炮的战场实践

1942年夏天,苏德之战进入最紧张的阶段,德国第11集团军包围了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重镇塞瓦斯托波尔,但是久攻不下。这座城市在19世纪中叶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曾经顽强阻挡了英法联军的多次攻击,德军指挥官曼施泰因将军一筹莫展。德国最高统帅部了解曼施泰因的处境,为了尽早夺取这座苏联重要的港口城市,希特勒命令将重型武器调往前线,支援攻城战斗。这种武器就是纳粹德国所制造的最骇人听闻的超级大炮———800毫米列车炮。 这种超级武器原本是用来对付马其诺防线的,但是德国装甲部队在西线迅速取胜后,它就失去了用武之地,现在希特勒正好拿它来对付苏联人。为了把火炮顺利运送到克里米亚前线,德国人特地设计了三辆车厢编组构造特别的巨型运输列车,由于沿途的桥梁都无法承受这样大的重量,列车只好绕过很长的弯路而行驶。为了预防苏军飞机轰炸,阵地四周部署了高炮部队和警戒飞机,大量步兵、巡警和警犬在周围10公里范围内日夜巡逻。一旦发现有苏军飞机轰炸,立即由化学兵施放烟幕掩护。参加指挥、操作、警卫的总人数达到4000人以上,它的炮弹也是骇人听闻,每一枚穿甲弹重7.1吨,一枚高爆弹重4.8吨,推进燃料重约1.8吨到2吨。当时,驻守塞瓦斯托波尔的苏军决心进行持久防御,筑起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地下弹药库,其中弹药库是动员数千军民经过长期苦战建造起来的。为了防御敌机轰炸或炮火袭击,弹药库建在地下30米的深处,上面覆盖有厚厚的钢筋混凝土,里面储藏了大量武器弹药。 不过,它仍然没有抵抗住“多拉”列车炮的轰击,弹药库被直接命中后摧毁,连锁爆炸导致近千名苏军伤亡,可是当时苏联人并不知道是什么武器造成这次灾难的。有人分析是德国JU—87轰炸机扔下了巨型炸弹,有的说是德国间谍蓄意破坏。直到战争结束后很长时间,在清理建筑废墟时发现有个直径特别大的弹坑,苏联人才意识到是德军使用超重型火炮发射的巨型炮弹击中弹药库,引起连锁反应弹药爆炸,毁灭了这座无比坚固的建筑。1942年8月中旬,这种大炮被运往斯大林格勒,但是它也无法改变德军遭到惨败的命运,为免被缴获,超级武器又被匆匆运回。1944年华沙起义时,“多拉”列车炮又会同一些巨型臼炮对起义者进行了无情的镇压,将华沙全城夷为平地。1945年4月,德国人为免它被缴获,将“多拉”拆毁,盟国军队缴获了这门巨炮的一些部件,并在德国希尔雷本靶场发现过一根炮管和几发炮弹。后来盟军为了熔化这门炮整整用了七天七夜。二战结束时,“大多拉”炮成为苏联红军的战利品,以后又被运到盟军占领区,成为盟军研究巨炮的样品。最后,这座空前绝后的超级巨炮被盟军拆解,结束了它短暂而奇特的一生。

铁路是工业化时代的第一种大规模陆上运输系统,在自走载具(汽车、战车)用公路网发展成熟前,是陆地上最有效的重型火炮运输系统﹔但是因为由于铁路的高度依赖性,所以拥有当时最可怕的陆上武装的武装列车使用弹性不佳,如果要增加它的机动能力和使用弹性,第一步改善只有从密集化、沿伸铁路网络开始下手,但是如此仍无法完全克服这一项先天性的障碍。早期的武装列车(仅有为数还算不少的轻武器当固定武装)演变成后来的列车炮,因为武装开始使用火炮,打击的范围及威力都大幅提升了不少,随著时间的进步,列车炮的口径随著一步步加大、炮弹种类也随着增多,破坏力的扩增也不言可喻地暴涨,使得列车炮只要较少的数量、即可控制以往需要大量炮兵阵地才能控制的广阔地区,让武装列车的战略地位跃升至另一个新的境界,可是武装列车依赖铁路网络的缺点依旧无甚改变。在列车炮的发展过程之中,大多数是由海军战斗用船舰的大口径主炮改装而成,有些甚至於只将舰炮拆下、直接装在列车载具之上,但无论如何这些改装成列车炮的火炮都远超过一般陆军的火炮,重量也比一般火炮重得多!必须装置在特殊设计的铁路载具、炮架之上,少部份甚至于需要以强化的铁轨设施配合;在经过如此繁复的改装,以及精密的规划设计其它配套的装备,让列车炮成为比绝大部份火炮都还要优异地重型火炮系统。列车炮虽然极为庞大,可是经由一番精心的设计,配合绵密且适用的铁路网络,仍旧能够快速移动,成为火力无匹、拥有一定地强大机动力的超级武器。工业革命于18世纪于欧洲如火如荼地展开,十七世纪末已经有粗糙简陋的蒸汽机问世,但是一直都有著热效率不高的问题,直到瓦特(Watt.James)于1784年(十八世纪末)改良出高效率的蒸汽机之后,才开启机械横流的时代。过了十几年,刚进入十八世纪初,才出现所谓的「马车铁路」-由马匹拉着轨道上的台车前进,「马车铁路」在英国普遍地出现,虽然同时期同在英国的杜来比锡有发明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轨道台车于1804年,但是它的速度比一般成年人的快步走速度还比不上,遑论更有效率的运输(这台车空间几乎都被蒸汽机占去)﹔再过十年,到了1814年在英国矿场从事机械维修的史蒂芬生先生,也因为杜来比锡的影响,在一次英国政府举办的公开徵求蒸汽机车设计竞赛中,以他发明在矿场赞助下研发的「波尔加号」蒸汽火车为蓝本,推出火箭号(Rocket)而赢得比赛,然后各国即以火箭号为基础下,高速发展轨道运输。过没多久,1825年9月27日英国出现了第一条实用化的铁路(之前与1814年的铁路只能用在工业区之间的联系,尚无法做有效率的工作),仅仅28年后(1853年)英国就推出了武装列车,这些武装列车跟后来的列车炮族群虽然有很深厚、且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但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异性,因为武装列车只有步枪、手枪等固定武装或配备在车上的轻武器,攻击力量非常薄弱,基本用途也仅止于运输重要物质(如:金钱、贵重物资等)。1865年,3~4月间,美国南北战争末期,于南方联邦首府里其蒙(Richmond)攻防战中,北方军将一门320mm口径的巨型铸铁迫炮装载在强化过的铁路载具上,获得相当不错的战绩,正式将超兵器始祖-列车炮的历史揭开序幕。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各国都以英国的武装列车为基础,发展出各式各样的自制研发的列车炮,这些列车炮被列强国家大量使用,甚至于俄国红色革命时期,红军与白俄罗斯都拿列车炮互轰;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了预先防御德国日后可能的攻击,建筑了马其诺防线(MaginotLine.,也部署了大量的列车炮,如M1870/84、M1890、M1895、M1917、M1920等等,甚至是520mm的超级列车大炮,让法国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列车炮王国,但是在德国入侵后,都被德国捕获,最后用来充当大西洋长城的岸防炮。英国也在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下加强列车炮的火力,为了抵御德国以海军渡过英吉利海峡和多佛海峡,甚至有超越当时海军任何火炮口径的列车炮出现,英国史上最巨大的列车炮─18英吋/457mm的18-inchMarkI列车炮,英国为了它成立于1943年11月成立『超级炮兵团(SuperHeavyArtilleryRegiment)』,但是它们不论大小与否,都被戈林的空军压制而无法参与多少战争。德国的列车炮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因为占领区的海岸线极为深长,为了确保它们的安全,也部署不少的列车炮以防卫这些领域,某些列车炮如著名的多拉(Dora)、还支援打击东部战线,甚至是执行反游击的任务。19世纪初,美国及欧洲列强的优良且绵密的铁路网络已经渐渐成形,非常有利于列车炮的发展,其中法国的列车炮发展的最完整,甚至能外销到美国,美国和英国虽然拥有的列车炮不论是种类或数量都不在少数,但是由于这些庞大的怪物动辙两、三百吨以上,缺乏有效的方法及载具能将他们运过大西洋和英吉利海峡,所以将它们部署于机动海防单位中,因为它们与其它岸防武器相比火力大小及射程长短都优秀得多,所以担任与现今岸防飞弹相同的任务型态,至始至终几乎都『躺在』岸防掩体的巨大碉堡中沉眠。英、美两国的列车炮打从制造伊始,绝大部份时间都处于备役的状态,不如同时期法国同胞的活跃﹔英国的列车炮在欧战白热化后(约1940年开始)才重新组装制造堪用者,部署于海峡沿线的阵地﹔美国的情况更差,到了1941年才开始机动化和重新部署,1944年攻入法国后,为了强化对于德国本土的进攻火力,原本打算将406mm的海军舰炮改装成重型列车炮,但是后来发现空军的轰炸及密接支援火力效果超乎预期的好,而取消这类计划。反观属于欧陆强权得德、法、苏等国的列车炮就活跃得多,因为他们的铁路网络腹地广大,列车炮逐渐成为优良的长程、威力火力支援系统,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都大量使用来互轰;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虽然空军的高速发展使得列车炮及同类武器发展倍受限制,但仍然在某些战役有满不错的表现,尤其是德国的列车炮系统,在德国发达的进步弹道学、弹药技术、材料技术和创意十足的设计下,将列车炮的发展推向颠峰。列车炮在炮兵武器发展史中,是一种极为有趣又十分重要的一个系统,它最早出现于美国的南北战争,虽然现代科技的长足进步让此类的巨型火炮显得相对落伍,但是在以往不算短的时间中,列车炮除了扮演火力支援、长程攻击的重要角色,也带动了不少科学理论基础的进步(高层大气弹道学、外弹道特性学、热力机械应力学等等)。由于当时列车炮的机动性相较于传统火炮强,而较长的射程和重型炮弹使得它拥有打击大型要塞碉堡、超级掩体的破坏能力,故对付拥有超强防御力的战略性质目标的战斗力极佳,也因为攻坚能力非常,所以也有不少国家将列车炮当成海防炮兵的的常备机动武力,以用来支援固定式海防火炮。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用列车炮最频繁的国家,其配备及配套发展的一切都颇具创意及巧思,所以往后会将针对德国所使用的情形和一些还能查到较完整的列车炮作介绍。

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二战结束之前,希特勒为了避免巨炮被盟军缴获,命令德国工程师将其拆除,盟军只缴获了这门巨炮的一些零部件,在德国希尔雷本靶场还发现过一根巨大的炮管和几发炮弹。还有一种认为,二战结束时,多拉巨炮成为苏联红军的战利品,以后又被运到盟军占领区,成为盟军研究巨炮的样品。最后,这座空前绝后的超级巨炮被盟军拆解,结束了它短暂而奇特的一生。



  • 关于多拉巨炮的下落有哪些说法?
    答: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二战结束之前,希特勒为了避免巨炮被盟军缴获,命令德国工程师将其拆除,盟军只缴获了这门巨炮的一些零部件,在德国希尔雷本靶场还发现过一根巨大的炮管和几发炮弹。还有一种认为,二战结束时,多拉巨炮成为苏联红军的战利品,以后又被运到盟军占领区,成为盟军研究巨炮的样品。最...
  • 二战德军的卡尔臼炮和多拉巨炮最后的归宿在哪儿
    答:“卡尔.古斯塔夫”巨炮在1945年4月期间为防止被苏军俘获而被德国人自己拆解。盟军在希尔雷本附近发现了炮管和若干炮弹,而一些铁路部件落入苏军手中,但随后又被移交给盟军。盟军研究了德军的巨炮技术之后将其彻底拆毁熔解。卡尔臼炮的二号炮(夏娃)和五号炮(洛基)分别在1945年3月21日和4月11日被美...
  • 传说在二战时期,德国发明了一种巨炮,能从柏林打到巴黎是真的么?
    答:你说的是古斯塔夫列车炮和多拉大炮吧 多拉大炮是一门超射程炮,是希特勒上台后秘密研制的超巨型火炮,多拉大炮身管长32.48米,全长42.9米,口径800毫米,火炮全重1329吨。这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巨炮,炮膛内可蹲下一个士兵,德军称这门炮为“多拉大炮”。它发射的炮弹有两种,一种是榴弹,弹重4.8...
  • 多拉和古斯塔夫两门巨炮现状怎样
    答:为防止落入敌人之手,两门巨炮被德军自行拆解,现在仅存炮管以及少量弹药存于西方国家的一些军事博物馆里
  • 德国多拉800mm巨炮的介绍
    答:1942年春,克虏伯兵工厂终于造出了一种800毫米口径的超级巨炮。它大得出奇,炮膛内可蹲下一名大个子士兵。为纪念该厂的创始人古斯塔夫·克虏伯,希特勒叫它“重型古斯塔夫”。而设计师穆拉为纪念自己的妻子,将巨炮命名为“多拉”[Dora(穆拉妻子的名字)],但德国炮兵则更喜欢叫它“多拉”炮。
  • 法国有巨炮吗
    答:法国肯定是没有。不过德国就有巨炮了。古斯塔夫"800毫米炮 炮制成后被命名为“多拉”炮,原计划攻击马其诺防线,可是这时法国已经投降。苏德战场迫切需要重型火炮,于是“多拉”炮被运到黑海之滨,袭击了塞瓦斯托波尔的地下工事,8月中旬又被运往斯大林格勒,但是德国在此战中惨败,9月为免被俘“多拉”...
  • 二战德国逆天武器——多拉巨炮
    答:二战德国逆天武器——多拉巨炮 二战征服世界的野心有多大,从德国各种逆天武器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款多拉巨炮,也是为了征服世界而命人打造的一款武器,在二战刚开始的时候,为了突破法国人构筑的马其诺防线,下令研究超重型火炮,陆军兵工署提出,这种重炮的射程应在三十二千米以上。炮弹的威力无比强大很多,...
  • 德国多拉800mm巨炮简介
    答:经过长达七年的辛勤工作,1942年春天,克虏伯兵工厂成功打造出一款令人震撼的800毫米口径巨炮。其炮膛的尺度之大,足以容纳一名壮硕的士兵在里面站立。为了纪念创始人古斯塔夫·克虏伯,希特勒将它命名为"重型古斯塔夫"。然而,设计师穆拉出于对妻子的深深怀念,赋予了它一个更具个人情感的名字——"多拉",这...
  • 关于二战时德国的巨炮是怎样的?厉害不?
    答:后来,“大多拉”又连续参加了进攻斯大林格勒及莫洛托夫城的作战,但也没有建立什么特殊功勋。 二战结束时,“大多拉”炮成为苏联红军的战利品,以后又被运到盟军占领区,成为盟军研究巨炮的样品。最后,这座空前绝后的超级巨炮被盟军拆解,结束了它短暂而奇特的—生。 “大多拉”炮(Dora Gun)性能诸元: 口径:800mm 入...
  • 多拉大炮实战
    答:多拉大炮的实战目标选择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原计划对马其诺防线和直布罗陀的防御进行打击,但局势变化促使目标转向苏联,最终选定塞瓦斯托波尔。这门大炮被拆解后,经历长途运输,耗费大量车辆和资源,如龙门起重机和专用铁路支线,以确保安全抵达。组装过程中,巨大的炮管连接工作尤其艰巨,耗时三周,动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