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复古运动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1
明代文学复古运动是什么?

具体如下:
1、传统文学批评叙述明代诗文流变,大体分为复古与反复古之争,复古者为李、何、王、李诸人,反复古者为王、唐、归、徐、汤、袁、钟诸人。《明史》将七子的文学主张简单总结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钱谦益《列朝诗集》痛诋七子的复古,而为公安袁氏张目,视公安、唐宋派为复古派的对立面。由于钱氏诗文在清代被禁,《四库全书总目》对钱氏之论作了回驳,对复古尚有持平之论。但不管怎样,钱氏及《明史》文苑传序的影响是巨大的,后人多依据其观点对明代诗文作判断
2、夏崇璞(1922)重拾清人旧说,把复古与唐宋派、公安派视为冰炭 。吴重翰(1949)认为唐人复古尚有创造性,明人之复古则诚复古,复古与反复古之论战,复古派归于失败 。周作人、任访秋等五四新文学者由于受时代思潮的驱使,对公安、竟陵诸子尚能摆脱前人成见,做出新评价,然对复古派则沿袭成说,一味贬低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1949)都称复古为拟古,并从进化论的角度加以批评
3、较早对复古有同情之论的是朱东润和钱基博。朱氏(1930)首先发掘出明人复古之新意,认为复古不是守旧,在动机方面尤有天渊之别,复古与革新相为表里,而与守旧格格不入,并认为李梦阳对于诗的认识有为一般人所不能梦见者,近人言一切新文学之来源出于民间,李氏四百年前已有此论,其见解之卓绝,诚可惊叹 。钱基博是一个旧派学者,对复古派尚有好评。《明代文学》(1933)认为中国文学之有明,犹如欧洲中世纪之有文艺复兴,明之有何、李复古,以矫唐宋八家之平熟,犹唐有韩、柳之复古,以救汉魏六朝之缛靡,有往必复,亦气运之自然也。钱氏摆脱一偏见,然褒复古而诋公安、竟陵,与沈德潜《明诗别裁集》意见相同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
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首见于《明史·李梦阳传》。为区别后来嘉靖、隆庆年间出现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世称"前七子"。七子皆为进士,多负气节,对腐败的朝政和庸弱的士气不满,强烈反对当时流行的台阁体诗文和"啴缓冗沓,千篇一律"的八股习气。其文学主张被后人概括为大力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旨在为诗文创作指明一条新路子,以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他们都怀着强烈的改造文风的历史使命,却走上了一条以复古为革新的老路。前七子崛起文坛之后,其复古主张立迅速风行天下,成为文学思想之主流,掀起了一场文学复古运动。这在明代文学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他们一些具体的文学见解不尽相同,创作上各呈特色。

第一章 明代文学复古运动诞生的宏观历史背景:古典审美理想和古典诗歌审美特征的发展变迁
  一、古典审美理想和古典诗歌审美特征的形成及其要素
  二、从“比兴说”到“情景说”——先秦至六朝古典审美理想和古典诗歌审美特征的发展
  三、“意境说”——古典审美理想的实现与盛唐诗歌的审美特征
  四、理性化与俗化——古典审美理想的解体与中唐至南宋时期古典诗歌的分化和衰落
  五、严羽等人的呐喊
  六、南宋末至明前期古典诗歌的继续分化和衰落
  
  第二章 复古运动的滥觞——茶陵派
  一、茶陵派的形成
  二、茶陵派的诗歌理论
  三、茶陵派与复古派
  
  第三章 复古运动第一次高潮兴起的历史条件及发展过程
  一、复古运动第一次高潮兴起的历史条件
  二、第一阶段:在茶陵派卵翼下
  三、第二阶段:反刘瑾斗争及与茶陵派脱钩
  四、第三阶段:作家群落
  五、余波:六朝初唐派与中唐派
  六、归宿:弃文入道
  
  第四章 前七子的文学理论
  一、强调诗歌的情感特征
  二、重格调
  三、提倡学古
  
  第五章 复古运动第一次高潮的诗文创作
  一、李梦阳
  二、何景明
  三、徐祯卿
  四、康海、王九思
  五、王廷相
  六、边贡、顾磷
  七、郑善夫
  八、杨慎
  九、薛蕙、高叔嗣
  
  第六章 复古运动第二次高潮兴起的历史条件及发展过程
  一、复古运动第二次高潮兴起的历史条件
  二、第一个十五年
  三、第二个十五年
  四、第三个十五年
  
  第七章 后七子的文学理论
  一、古典诗歌审美特征论
  二、古典诗歌体裁论
  三、古典诗歌发展史论
  四、古典诗歌创作论:意与法
  五、关于王世贞的“晚年定论”问题
  
  第八章 复古运动第二次高潮的诗文创作
  一、李攀龙
  二、谢榛
  三、宗臣
  四、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
  五、王世贞(附王世懋)
  六、汪道昆
  
  第九章 复古运动第三次高潮兴起的历史条件及发展过程
  一、复古运动第三次高潮兴起的历史条件
  二、复社
  三、几社
  
  第十章 复古运动第三次高潮的文学理论与诗文创作
  一、继承前后七子,重倡复古主义
  二、重雅正
  三、重情采和体裁法度
  四、张溥
  五、陈子龙
  六、夏完淳
  七、徐孚远、张煌言
  结语
  一、复古派与明代社会
  二、复古派与明代文学思潮
  三、复古派与古典审美理想和古典诗歌的发展变迁
  附录:主要引用参考书目
  后记
  重版后记

正在研究

  • 为什么明朝会出现文化复古运动?为什么这场运动不会演变成类似西方的文艺...
    答:还有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开放式的,既有欧洲各国(各民族)的参与,又有自然科学家的加盟,既有古代圣贤的智慧,也有当今学者的探索,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而中国的明代复古主义运动则仅局限于文学领域,当时中国的社会还是相当封闭,甚至出现了由最高统治者直接控制的特务机构,社会的封建...
  • 明代发起复古运动的“前七子”有何主张?
    答:大规模自觉地与台阁体相对抗的是“前后七子”发起的复古运动。“前七子”以李梦阳(1472~1527)、何景明(1483~1521)为代表。他们的代表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这对扫除“口单缓冗沓,千篇一律”的台阁诗风起到了巨大的冲击作用。但他们提倡的复古和陈子昂、韩愈、欧阳修等人提倡的以复古为...
  • 明代文学中哪些流派是围绕复古与反复古?
    答:其文学主张被后人概括为大力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旨在为诗文创作指明一条新路子,以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他们都怀着强烈的改造文风的历史使命,却走上了一条以复古为革新的老路。前七子崛起文坛之后,其复古主张立迅速风行天下,成为文学思想之主流,掀起了一场文学复古运动。这在明代文学史上有...
  • 明代文学复古运动
    答:第一章 明代文学复古运动诞生的宏观历史背景:古典审美理想和古典诗歌审美特征的发展变迁 一、古典审美理想和古典诗歌审美特征的形成及其要素 二、从“比兴说”到“情景说”——先秦至六朝古典审美理想和古典诗歌审美特征的发展 三、“意境说”——古典审美理想的实现与盛唐诗歌的审美特征 四、理性化与俗化...
  • 明代大规模自觉反对复古运动的有哪些流派?
    答:大规模自觉地起来反对复古运动的是“唐宋派”、“公安派”与“竟陵派”。唐宋派的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的主要精力虽在散文,但“自为其言”、“直写胸臆”等主张亦适用于诗。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袁氏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和稍前于此的李贽、汤显祖等在清算复古主义文...
  • 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是什么
    答:1. 以李梦阳、王世贞等人为代表的前后七子,是在明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学团体。2. 他们倡导复古运动,旨在反思和解决明初以来文学受理学和台阁体影响的衰弱状态。3. 前后七子强调文学的主情理论,注重文学艺术体制的建设,并对民间俗文学表示重视,体现了他们对文学的新理解。4. 然而,他们过分...
  • 明中叶散文流派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倾向。
    答:1、茶陵派,李东阳等。反对“台阁体”的浮艳文风,主张性情,强调音调、用字、结构,追求典雅。2、“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等。反对“台阁体”和八股文,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主张“刻意范古,铸形宿模”,开创明代文学复古运动。3、“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继承“前七子”主张,...
  • 文学中的“前七子和后七子”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1. 在明代,文学界出现了以李梦阳和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以及以李攀龙和王世贞为领导的后七子。他们共有十四人,共同倡导了文学复古的运动,并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2. 前七子,即弘治、正德年间的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以李梦阳和何景明为代表。他们...
  •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复古运动,急!急!急!
    答:刘勰尤其重要,因为他是批评家。批评家总有理论,这理论便是古文运动的根据。古文运动是为了反对南朝言之无物的散文而引起的,所以古文运动的理论根据,也就重在“道”。不过进一步假使追究到“道”是什么,那真是道其所道,各人的讲法就不很一致了。同唐代古文运动一样 ,明代七子派文学复古运动也...
  • 廖可斌学术著作
    答:廖可斌先生在学术界有着丰富的成果,他的研究成果涵盖明代文学的多个领域。他的代表作有《复古派与明代文学思潮》(分为上下两册,台湾文津出版社于1994年出版),深入探讨了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此外,他还撰写了《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199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首次发行,后于2008年由商务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