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流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2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怎样引导幼儿合作搭建

域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思想,由蒙台梭利首次提出,即尊重幼儿的需要和兴趣,自由组合,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内容和进度,开展适合个别需要的活动。相应地,教室空间分割成几个“活动区”,教育活动在区域中完成。20世纪90年代初,这种盛行于国外幼教领域的区域活动模式才被介绍到中国来,这对以集体活动为主导的中国传统幼儿教育而言,是一个“舶来品”。区域活动的特征是自由性、自主性、指导的间接性、个性化。它与以控制性、引导性、指导的直接性、强调共同性为特征的的集体活动相比,二者不仅仅是两种具体的教育组织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们是不同儿童观、教育理念和课程设计取向的体现。


因此区域活动想要融入土生土长的中国儿童教育领域并非易事,目前虽打进了以集体活动占据主要地位的幼儿园,但实质上仍未充分发挥作用。有的幼儿园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更多地是考虑上什么课、集体活动怎么安排,很少或根本没有考虑相应的区域活动,即使列入计划,也未按计划实施;有的幼儿园将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活动的铺垫或延伸,未充分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



如何以开放与对话的态度来重新审视幼儿园区域活动?如何使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地挖掘和发挥?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我班(大班)共有幼儿27名,其中男孩22名,他们对建构活动近乎“痴迷”地喜爱。建构活动区的某些问题是区域活动中的共性问题,因此本文选择建构活动区作为切入点,谈谈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对教师指导策略的探索。



一、区域活动的空间与时间策略



首先,区域空间根据需要调整和拓展,有效利用闲置空间,改善拥挤现象在区域布置上我园倾向于“四周划分,中央留白”的格局,即将教室四周划分一个个区域,投放相应材料,区域间用矮柜隔开,教室中央留出大块空间以备集体活动之用。但经常面临的状况是一些区域幼儿很少进入导致闲置,一些区域幼儿非常喜欢,过于拥挤,中央留白处也处于闲置状态。如何解决空间浪费与空间匮乏并存的问题?我们尝试了打破区域界线、拓展封闭的区域空间的方法,根据需要将区域活动延伸到教室中央或其他角落。



建构活动区能容纳的幼儿有限,更多的孩子只能选择别的区域,在区域布置时又不可能挤占其他区域的空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取的做法是:将建构活动区细分为搭建区、拼插区等,搭建区设在走廊外,主要以木质积木的投放为主,辅以其他废旧材料;教室内设拼插区,但只有放置材料的矮柜,没有设置具体的界线,想加入的幼儿可自取地垫,自选建构材料,自选位置,将区域空间延伸到教室中央和一些闲置的区域。充分利用室内空间,满足孩子活动的需要。



其次,在区域活动的时间的安排上,我们采取“制度化与灵活化结合”的方法,尊重幼儿的学习过程由于大班幼儿面临升小学,集体活动占据了大块的时间,每天的区域活动时间只有半小时。时间的限制使得我们面临这样的问题:孩子刚在活动区“渐入佳境”,没过多久老师就宣布“时间到”,孩子只好恋恋不舍地收拾、离开,第二天重头再来。很明显,规定的区域活动时间远不能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但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是制度化的,不能轻易改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尝试了将集体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做法,在主题背景下实现区域活动的有效性、有目的性。



如在“我的班级”主题活动中,有的孩子建议在建构活动区搭建我们的班级,得到大多数孩子的赞同,纷纷跃跃欲试。这时,老师看到孩子活动的兴趣点已经发生转移,于是根据孩子的需要,调整教学计划,提前结束集体活动,引导孩子一步步将“搭建班级”这一理想落实到行动中,将本来预设的几项内容“画班级”、“班级口号”等内容与孩子生成的兴趣相结合,放到小组区域活动来渗透。通过讨论,孩子们想到了盖楼前要画图、要有招牌等,于是自发分组,美工区小组设计班级草图,语言区小组设计招牌和口号,最后建构活动区小组根据“图纸”来搭建和设计班级,通过小组合作,幼儿经历操作、建构和设计的过程,实现了最初的构想。



二、区域活动的环境和材料安排策略



创设积极、适宜的区域环境,是幼儿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我们的建构活动区与角色区紧邻,美工区与自然角相连,这种相关区域空间的邻近设置,有助于引发促进相关活动的互动与交流。另外在材料安排上,我们注重以下几点:



首先,弄清材料的功能和教育价值区域活动的核心教育价值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以建构活动区为例,要让孩子玩积木,教师只有对积木有足够的认识,在亲自搭建、体验的过程中体会幼儿在搭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分析不同搭建活动中所蕴涵的关键经验,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着手对建构活动区进行安排和布置,才能在面对问题时自如地给出适宜的指导。



1924年,美国教育家卡洛琳·普瑞特(CarolinePratt)设计发明了一套积木,被称为“单位积木(UniteBlock)”,我园配备的正是这种单位积木。其特点是保持木质的原色,并且以精确的比例设计了“基本块”、“双倍块”和“四倍块”,这三种积木的高度和宽度都一样,其长度则呈倍数递增。随后,又增加了许多弧形、圆柱体、三角块、叉路、半拱门、双拱等共计38种单位积木。



充分的活动需要有充分的材料、充分的操作和充分的时间,建构活动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活动。在堆、叠、拆、搭的过程中,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探索事物,在操作过程中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初步的立体空间和数理概念、了解不同的几何形状、学习配对等。当他们搭建出自己的世界时,就会获得成就感。他们还可以展开角色游戏,通过思维和创作来反映现实生活。可以说,建构活动区积木的奇妙之处在于为孩子提供了整合性学习的途径和工具,将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探究性融于一体。



其次,把握材料的选择、投放和运用策略,充分发挥材料的“活”价值区域材料作为幼儿操作的对象,是幼儿发展的媒介,选择、投放、变更活动材料是教师影响幼儿行为、支持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指导策略之一。



以建构活动区为例,建筑材料是开展建构游戏的物质保证,我班从数量、种类等方面为幼儿的建构活动提供适宜的材料,不但给孩子投放了单位积木、塑料动物、小汽车、小火车、轨道等成品玩具,还从实际情况出发,提供充足、安全、卫生的废旧材料。多样化的材料丰富了区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激发了孩子的创意和构思。



废旧材料的来源主要是孩子和老师自主收集,通过组织孩子讨论“废旧材料从哪里来?”“废旧材料可以用来做什么?”等话题,帮助孩子拓宽思想,觉得收集废旧材料是一项有趣的工作:喝了的酸奶瓶洗干净,就是建构活动区所需的柱子;家里喝完牛奶,剩下的纸箱可以用来搭“城堡”;买了新电器,包装泡沫板可以在搭建阳台时使用……因为这些材料是幼儿自主收集的,他们也格外爱惜,玩过后都自觉收拾好。在美工区,大家对废旧材料进行加工,使它们更适合在建构活动区使用。如烟盒做的砖块、薯片筒做的柱子、牙膏盒做的楼梯、果冻壳做的路灯、蛋糕盘做的花坛等,都成了孩子们搭建必备的“宝贝”。



在投放材料时,我们研究了每种材料所蕴涵的教育目标和价值,通过观察幼儿平时活动的表现和经验,分层次投放建构材料,使建构作品形象生动,使幼儿的搭建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当孩子在搭建“立交桥”时,需要搭出斜坡,但没找到可以支撑斜面的材料,经过几次失败的体验,孩子对搭建斜面兴趣减弱了。老师及时看到已有材料的局限性,拿出“多米诺”骨牌供孩子们选用。不一会他们就想出了办法,将骨牌搭成楼梯状,再把路面斜搭在上面,做成了让小汽车畅通无阻的斜坡,解决了“技术难题”。



另外,在搭建中遇到材料不足时,老师会提醒孩子可以用什么材料来代替、怎么去代替,也能搭出效果。通过巧用辅助材料,孩子学会大胆探索、一物多用,不但提高了搭建水平,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



重视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引导幼儿有序观察生活经验是幼儿区域活动的基础,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建构活动区为例,平时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如由上至下、由近及远、由整体到细节来观察事物,观察物体的形状、色彩、结构,养成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如观察“桥”,先观察各种桥的图片,不同的桥造型不一样,有拱形桥、立交桥、铁索桥、风雨桥、浮桥;材质不一样,有石质、木质、混凝土;结构和组合也不一样。幼儿通过观察,感知其各部位的名称、形状,引导幼儿思考用哪些积木来替换桥的什么部位,怎样用积木来表现桥的结构特征和组合关系。



把握幼儿年龄特点,活动过程中自然介入,适度点拨,整体指导教师只有对区域活动的内容、幼儿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原有经验等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在了解、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巧妙引导。大班的孩子有一定的搭建经验,也更注重细节,并有一定的创造性。他们开始考虑布局,能使所造物体的结构更加复杂、精细、匀称,并能与同伴商量、分工与合作。在此基础上教师的指导重点可放在经验的迁移和运用方面。但由于区域活动的开放性和动态性,相应地,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现场指导需要较高的技巧,既要基于预期、全面的考虑,又要随机应变、灵活调整。



区域活动前,要明确建构主题,使幼儿对建构活动的布局、分工以及活动的顺序做到心中有数。主题可以是孩子自己商量的,也可以是师幼共同讨论决定的,可以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筛选有价值的内容。可以是与幼儿生活密不可分的主题:“我生活的社区”、“我们的航天基地”等;也可以建构本土化的主题,如“长城”等。对于幼儿暂时没有关注、但很有价值的预设活动,应通过多种途径将其转化为幼儿感兴趣的活动。



建构活动过程中,由于建构过程复杂,对智力和动作技能的要求较高,如果没有指导,可能会导致幼儿因缺乏操作技巧丧失信心,放弃建构活动或长时间停留在敲敲打打,推来扔去的低水平游戏状态。因此,教师要对幼儿活动进行观察,在了解幼儿建构水平的基础上,明确引导方向,设置渐进性、建设性的问题,自然地进行随机教育,恰到好处地点拨,进行整体指导。



区域活动结束后,可请幼儿自评,如让幼儿说说自己搭的是什么、和谁一起搭的、搭的时候克服了什么困难,既满足了幼儿表现的欲望、增强了信心,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是教师引导下的群体评价,则要善于捕捉对大多数幼儿发展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点评,提升评价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如教师在评价“太空基地”的造型时,许多孩子争着说自己搭的部分,老师依次问完后说:“怪不得搭得那么棒!原来你们合作得好呀!”简短的评价使全体幼儿感悟到合作的重要性。还可以引导幼儿欣赏作品,用图谱记录幼儿的建构作品,将他们的成果拍成照片张贴在建构活动区。



利用同伴资源,引导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同伴之间比师幼之间更容易沟通,一个群体中只要有一两个孩子搭建水平较高,这个群体的搭建技能马上就能很快提高。孩子之间的以强带弱、互相学习能力在建构活动中表现非常突出。大班幼儿的建构游戏趋向于群体化,大班孩子甚至可以联合起来,共同设计建构复杂的造型。这时教师应能及时利用同伴资源,引导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建构作品。



同伴间的相互接纳是成功合作的保证,但在共同游戏时,各有各的想法,当彼此间发生争执时,要想使游戏能够继续下去,他们必须做出让步,并且协商解决争执,因为他们之间没有绝对的权威。学会用他人眼光看问题,增强儿童对自己行为给别人带来影响的敏感性,从而促成积极的同伴关系。但是有时候幼儿之间还没有足够的能力解决冲突,就需要教师引导,既妥善解决冲突,又促进同伴关系的发展。



总之,通过对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和对幼儿活动细致的观察,通过对区域活动的空间、时间安排的研究,通过对区域活动材料的选择、投放的实践,教师采取了跟进的相关策略,对教育行为、相关区域进行及时调整,由此促进区域活动不断丰富和深化。使幼儿在协商、谦让、资源共享与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幼儿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

【摘 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指导时机,在阅读区域活动中通过运用不同的阅读活动形式来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可以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让幼儿爱上阅读,学会阅读。
【关键词】阅读 兴趣 适时 样化策略
如何激发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掌握阅读技能以及视觉、听觉、思维和想象力等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呢?
一、运用不同的阅读活动形式来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一)师幼共同制定阅读规则。
进区人员的安排:区域活动时,按幼儿学号顺序,每天有8位幼儿进阅读区,保证全班幼儿一周都能进一次阅读区。其他自由活动时间幼儿可以随时进阅读区。
阅读之花评比栏:在阅读区能够喜欢阅读(能够认真地阅读一至两本图书)、安静阅读(阅读时能够保持安静,有问题可以轻声交谈,不能影响同伴)、分享阅读(区域活动结束之前阅读区有一个分享活动,幼儿轮流和同伴介绍自己看书的内容)的幼儿,通过教师和同伴的评比,在自己的照片上加盖“阅读之花”(也就是小红花印章),每月根据红花的多少,评比阅读之星。
(二)针对一些故事书籍,教师只讲书的开头或中间,鼓励幼儿自己去图书区找这本书看结尾。
(三)鼓励幼儿自带书籍,并向其他幼儿介绍。      

引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流程如下:

教师自己设定目标、规则、方法、玩中学,自主地完成整个活动。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设想,并鼓励幼儿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向自己挑战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更困难的任务。

区域活动的这种特性,使幼儿能在某种程度上控制周围的环境和人,成为一个有主见、有主意、有办法、能独立做事和不断地向自己挑战的人:另一方面,促使幼儿能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并在人际交往冲突中,通过坚持、妥协、形成一致意见、分头行动等过程,学会合作分享。

小班区域活动的开展:

一、目标:

1、在一些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

2、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一些简单地交往技能,发展语言能力。

二、内容形式:

1、以角色游戏为主,开展的活动:娃娃家、小厨房、小医院等等。

2、培养自理方面的活动:小巧手穿衣、系系小扣子、谁的小手最灵敏等等。

三、指导策略: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应着重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和情感教育方面的培养。小班幼儿从妈妈的怀抱刚刚来到幼儿园,他们对什么都感到很胆怯、很陌生。

教师就要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去发现幼儿的潜力和需要,去积累判断、决策的依据,去确定适合每个幼儿能力个性的相互作用方法。



教师应该让孩子们能够自主地参与区域活动,结合中班幼儿实际水平、需要,灵活选择,并进行创造性地指导,让孩子们能真正的投入区域活动的快乐。

1、营造动态、舒适的环境

幼儿对新奇的环境总是充满好奇感的。作为老师,需要联系幼儿的年龄特点、季节的变化以及实际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为幼儿的活动提供充足的机会,尽可能确保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能够有更多的活动机会,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保证,能够自主的去发现、认识和解决问题。

2、提供各种类型的操作材料

在选择操作材料时,可以联系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规律进行放置。可以根据同一个教育目标,提供出各种素材类型,比如说,为了能够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动物,可以选择在饲养角饲养动物,在固定区域设置动物的图片,在益智区的位置将这些动物按照某种特征进行分类。

这样幼儿拥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和自由支配的空间,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独立的开展活动,很多的幼儿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也积极推动了幼儿自主性的形成。

3、鼓励幼儿在区域范围中主动探索

老师会在各个活动区域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为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将学生的手脚解放出来,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去学习。比如说,可以设置科学区,在其中放置可以变化的颜色的材料,学生将自己喜欢的颜色放在一起混合,之后会变出新的颜色。



4、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

区域活动宽松,自由,幼儿选择性大,老师指导也较为灵活。老师可以较多地采用间接指导的方式,它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行为的。当孩子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或障碍时,应让他们自己先尝试着解决,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暗示的方法,使之受到启发。

5、师生互动,创设良好的氛围

幼儿期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区域活动中,创设轻松、愉快、自由的氛围,能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使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得以发展,从而更好地主动活动。如,幼儿在摆弄时,老师假装自己没做过,不会做,边研究边动手按步骤一步步地做。

有的幼儿会受到老师的影响,学起老师的样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用的不是语言来指导,而是重点采用了师生同步的行为指导,使孩子们觉得老师是他们的玩伴,共同享受活动的乐趣,活动的气氛就很轻松。



怎样进行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
我们所说的区域活动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的游戏。它不是由教师事先设定教学程序,引导幼儿一步一步按教师的思路完成的活动,而是在教师创设的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环境中,由教师自己设定目标、规则、方法、玩中学,自主地完成整个活动。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设想,并鼓励幼儿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向自己挑战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更困难的任务。区域活动的这种特性,使幼儿能在某种程度上控制周围的环境和人,成为一个有主见、有主意、有办法、能独立做事和不断地向自己挑战的人:另一方面,促使幼儿能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并在人际交往冲突中,通过坚持、妥协、形成一致意见、分头行动等过程,学会合作分享。显然,区域活动对于幼儿建立健全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其他形式的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下面我就结合实例从不同的年龄班分别来说一说,在日常工作中怎么样开展和指导区域活动。
小班区域活动的开展
一、目标:
1、在一些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
2、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一些简单地交往技能,发展语言能力。
二、内容形式:
1、以角色游戏为主,开展的活动:娃娃家、小厨房、小医院等等。
2、培养自理方面的活动:小巧手穿衣、系系小扣子、谁的小手最灵敏等等。
三、指导策略: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应着重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和情感教育方面的培养。小班幼儿从妈妈的怀抱刚刚来到幼儿园,他们对什么都感到很胆怯、很陌生。我们教师就要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去发现幼儿的潜力和需要,去积累判断、决策的依据,去确定适合每个幼儿能力个性的相互作用方法。比如,我发现很多孩子每天早上来幼儿园,总是哭着闹着找妈妈、想回家。这样,我们就在活动室里布置了“娃娃家”,根据幼儿心中“家”的印象,布置的娃娃家要让他们感到很亲切、很温暖,就像自己的家一样。这样幼儿可以再娃娃家里自由的玩耍、交往。(举例、照片)
小班幼儿喜欢角色游戏,喜欢装模做样的模仿一些大人们做的事情,除了在娃娃家里扮演爸爸妈妈哄宝宝、喂宝宝外,他们也喜欢模仿其他的角色,比如:小厨师、小医生等等。根据他们这些特点,我们也可以在活动室里布置小厨房、小医院等。(照片、举例)
我们知道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很差,大多数幼儿到幼儿园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动手能力很差。比如:吃饭、穿衣、系扣子、穿鞋、入厕等,这些基本的活动中,都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在区域活动,我们可以制定目标,培养、锻炼他们的这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举例:系扣子,附照片)
我们教师在区域活动在活动中要善于观察,通过观察来抓住反映幼儿某一活动发展水平的标志性表现,从而较准确地把握幼儿活动的动态和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灵活地投放或变换材料,并提供适时适当的指导。比如我们小班老师在指导幼儿练习剥蚕豆时,并不要急于教他们怎样剥,而是首先注意观察他们的剥法。开始很多幼儿拿蚕豆用手剥,可就是剥不下皮,有的干脆不剥了,有的就用牙齿咬。这时,教师就要及时观察到这一现象,发现难点所在,再次活动时及时调整目标,就把蚕豆换成发了芽的蚕豆。于是,幼儿从裂口出入手剥,成功率大大提高,活动的人次也增加了。
小班区域不仅可以开展以上活动,还有很多适合他们的、有意思的活动呢!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组照片,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播放课件,举例说明)材料投放的安全性和柔软性、一物多用的特点。

中班区域活动的开展
一、 目标:
1、区域活动时,在一些搭建游戏和排序游戏中培养幼儿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区域活动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重视幼儿对知识的运用,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的发展。
二、内容形式:
搭建游戏、排序游戏、烧烤店、小厨房、小商店等。

三、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的最大特点是为幼儿提供适合其本身需要的活动环境,如果教师在指导上不因人施教的话,区域活动的长处就荡然无存了。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一些操作性的活动、交往性较强的活动和一些搭建游戏,对他们的吸引力是比较大的。幼儿到了中班,喜欢探讨、分析的问题多了,有时会喜欢挑战一些有些难度的事情。我们教师可以适时的给他们创造一些机会。比如,为了提高幼儿利用分类、排序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曾投放扑克牌,让幼儿按数字大小,对相同花色的扑克牌排序。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幼儿的操作方式各异。有的把所有的扑克牌混在一起,逐一寻找,又慢又杂乱;而有的先按数字归类,再排序,或先按花色归类,再排序,速度相对就快多了。尽管都会分类排序,但幼儿的操作水平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层次行。我并没有急于去干涉幼儿的操作方式,而是当大部分幼儿都操作体验过后,我在集体活动中以竞赛的方式,让幼儿明显地看到不同方法所产生的速度差异,经过共同讨论,幼儿认识到:把花色相同或数字相同的归在一个家里,就能更快、更方便地进行排序。同时,对幼儿在操作中表现出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我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如数字大小顺序不变,花色则按一红一黑间隔的排法,或是完全按四种花色间隔的排法(红桃1,草花1,方块1,黑桃1,红桃2,草花2……)。当然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我开始为他们提供单种花色的扑克牌,然后逐渐增加难度,因此,只有重视活动的过程,才能发现幼儿不同的思维特点和个性差异,才能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的学习来源于生活和实践,中班幼儿对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的东西也是比较感兴趣的,有时他们可以自发的组织一些模仿游戏。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贴近生活的环境,让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验体。比如:烧烤店、小商店、小餐厅等等。(烧烤店,照片说明)
(播放课件,举例说明)
大班区域活动的开展
一、目标:
1、针对幼儿的特点,有目的的投放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大胆的尝试、学习知识。
2、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
3、区域活动中,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二、内容形式:
美工区:折纸、剪纸、泥工和一些自然材料的运用。(比如:玉米娃、水果蔬菜小精灵) 科学区:有趣的沉浮、好玩的磁铁等。数学区:棋牌游戏、超市购物等。
三、指导策略:
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表现出综合方面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创设区域活动时,要考虑到更多适合他们年龄发展的一些因素。首先,要根据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实现自己富有特色的发展。活动区是最适宜于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其最大特点是为幼儿提供适合其本身需要的活动环境。比如大班幼儿喜欢竞技性强的游戏,我就在班里开展了棋牌游戏。开始,很多幼儿由于不会玩,所以对这些游戏不是很感兴趣。可是,有几个男孩对这些游戏特别的钟爱,每次活动时他们总是玩的不亦乐乎。他们还经常自发地组织比赛,用擂台赛的形式来打擂,看谁最后可以当上擂主。在棋牌活动的开展中,激发了幼儿学习棋牌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养成了幼儿做事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知道“胜不骄,败不馁”。

  • 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流程
    答:引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流程如下:教师自己设定目标、规则、方法、玩中学,自主地完成整个活动。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设想,并鼓励幼儿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向自己挑战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更困难的任务。区域活动的这种特性,使幼儿能在某种程度上控制周围的环境和人,成为一个有主见、有主意、...
  • 如何开展区域活动 怎么开展区域活动
    答:1、创设科学、合理、有趣的活动区:幼儿园及教师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需要、地域性及幼儿园各方面的具体情况,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让幼儿自主进入到教师创设的活动区内。2、对幼儿进行客观、宽松的评价:幼儿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幼儿参与评价,发挥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幼儿...
  • 如何有效组织区域活动
    答:一、制定区域活动计划,明确活动主题及目标.二 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三 合理投放活动区材料,四 促进幼儿主动参与进行有效的指导组织区域活动,首先要制定区域活动计划,在计划中,要明确活动主题,及通过多少次的活动来实现该主题,需要利用哪些区域,在各区域的活动目的及需要的投放材料等。如某幼儿园大三...
  • 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指导?
    答:区域活动中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方法如下:一、建立活动区规则,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为所欲为。而应该是掌握规则之后的一种自主游戏,在创设活动前就必须考虑规则问题。而制定区角活动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偏向某一方都是不妥的。1、在活动前提出...
  • 区域活动组织流程是怎样的
    答:域活动的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1.开始部分——教师可以介绍新的材料的玩法,让幼儿知道该怎么玩,也可以介绍被冷落的材料,以激发幼儿进一步的兴趣,亦可以谈谈活动中的注意点,如区域的选择是人数的控制问题、材料的取放问题以及一些区域常规的培养等。时间不宜太多,控制在5分钟以内。2.中间部分——...
  • 区域活动组织流程是怎样的
    答:1、介绍今天的活动内容, 提出活动要求。 出示区域活动自评表让幼儿通过今天的活动评价自己的行为 ,并盖上自己的小印章。 2、幼儿按意愿选择活动区,进行分区活动。 a、同一首歌, 幼儿自选主持人, 自己安排节目顺序。 b、城幼电视台:中文台小小故事会,天天饮食,请快餐厅厨师教做美食,配乐诗...
  • 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步骤
    答:二、明确开展区角游戏活动的时间 区角活动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饭后活动”,主要是放在三餐之后进行,既让孩子们人人有事做,有保证了孩子们的安全。但是有些时候我们是可以灵活把控区角活动的时间。比如:遇到大风、下雨等天气,也可以有序的开展班级区角游戏活动;另外,它也是集体教育活动的补充和...
  • 如何有效指导幼儿区域活动
    答:【摘 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指导时机,在阅读区域活动中通过运用不同的阅读活动形式来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可以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让幼儿爱上阅读,学会阅读。【关键词】阅读 兴趣 适时 样化策略 如何激发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掌握阅读技能以及视觉、听觉、思维和想象力等方面获得...
  •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教案
    答: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喜欢上幼儿园,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录制“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录影或拍摄幼儿园活动的照片。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观看录像或照片,说说幼儿园的一日活动。2 、 引导幼儿自由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3、操作《幼...
  • 如何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开展有效游戏?
    答: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开展有效游戏的策略有很多,以下为您推荐:准备游戏材料。根据活动需要,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游戏材料,确保材料的安全、卫生和合理性,以便幼儿能够顺利进行游戏活动。搭建游戏场所。为幼儿设置游戏场所,保持场地的整洁和安全,根据活动需要,合理布置和设计不同的游戏区域,以满足幼儿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