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我国教育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应如何改革?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7
教育改革发展中有哪些重大现实问题

一、是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如区域、城乡、校际、人群、结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不平衡,观念先导、公平推进、内涵发展、制度保障、社会服务、国际参与的不充分等;
二、是教育的工具性外部特征明显,如过于看重分数、证书、升学、就业等个人显性外在要素和规模,奖牌、等级、升格等学校粗放型的外延标签;
三、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如一些倡导的方向与现实的做法存在两张皮现象,许多家长、学校拼命追求的东西其实自己并不喜欢。

面向未来的教育需要内化于心,更加深入教育本质,聚焦人自身的健康成长。
首先,这是一个实现伟大梦想的时代。心中有梦想,未来有憧憬,行动就有力量。重要的是,这种梦想正在真实地一步步成为现实,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在不断增强。梦想成真离不开教育的有力支撑,教育的社会作用在不断加大,既是引领社会发展的引擎又是促进社会活力的血液。
其次,这是一个个性发展更为丰富的时代。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越来越成为世界的主人。而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又使得人的生存、交往和发展状态更加多元。
社会的变化无穷、魅力无穷,年轻人眼睛中的世界在与过去迥然不同的方式呈现着。变化、选择、发展,既使人满足、充实,也会使人焦虑,教育对促进人自身健康成长的责任越来越重。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教育发展应该聚焦哪些重点?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认为,教育不仅是消费,更是一种生产性积累,是人力资本投资。 “投资于教育的每一美元所产生的国民收入,要大于投资于水坝、公路、工厂和其他有形资本商品的每一美元所产生的国民收入。”舒尔茨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美国1929—1957年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了计算,其结论是“物质资本赚回的利润增加3·5倍,而教育投资所增加的利润达7·5倍。”美国成功赶超英国,日本成功追赶欧美,韩国成功追赶西欧,都是靠优先投资人力资本、超前发展教育事业。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指出:中国在教育投入方面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隐含着巨大隐患。现阶段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远远低于物质资本投资,大约各占GDP的2·5%和30%,而在美国这个数字是5·4%和17%;韩国分别是3·7%和30%。这样的现状如果持续下去,不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并使国家发展必需的人才储备出现供给安全。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到2000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4%;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同年颁布的《教育法》提出“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并规定了财政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然而,语言不等于行动,出台文件不等于实际落实,法律条文不等于社会现实。不少党政官员将教育视为没有回报的单纯投入、当作财政负担甚至包袱。相当比例的党政官员把本属于市场主体——企业的事——招商引资、投资建厂当作了政府的“主业”,而把政府的本职工作——包括教育、医疗、社保、民生在内的公共服务当作了无足轻重甚至可有可无的“副业”。为提振经济,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决定,第4季度中央增加投资1000亿元,重点是民生工程。教育理所当然属于民生工程。然而,投向教育的资金仅有44亿元,占总额的4·4%。在今、明两年4万亿投资安排中,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总共400亿,只占总额的1%。而各省、市、自治区上报的10万亿投资规划中,绝大多数是铁路、公路、电厂、房地产等基础工程,民生工程比例不超过15%,只有个别省份想到农村教育。教育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二、法律制度不完善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各级管理职责如何划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决定。除国家拨款外,地方机动财力中应有适当比例用于教育,乡财政收入主要用于教育。地方可以征收教育费附加”。《教育法》第54条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具体比例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第55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立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从上述规定中不难看出,我国教育经费保障制度有明显的缺陷:一是职责不清。我国从中央到省、地区(州、市)、县、乡五级政府,哪类教育由哪级政府负责?各级政府承担教育经费的比例?法律缺乏明确规定。二是授权不当。中央决定授权省级政府划分地方政府管理基础教育的职责、《教育法》授权国务院确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都是不恰当的。因为,国务院和省级政府都是“当事人”,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难以做到公允。三是责任难追。由于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职责不清、责任不明,教育投入不达标也就无法追究责任。从未听说哪位党政一把手因为教育没搞好而被问责、或处分、或丢官的。


公共财政支出占全社会教育支出的比例,发达国家为86%、发展中国家为75%、世界平均水平为80%左右,而我国仅为46%。2001年我国财政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仅有3·19%,世界平均水平为5·1%, 1985——2002年18年内我国教育投入缺额10100亿元,其中1996——2000年每年缺额1000亿元。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于是就把教育负担转嫁到百姓身上。高校学费20年上涨25倍,而同期居民收入仅增长12·6倍(尚未排除物价增长因素)。高学费与高房价、高医药费被称为压在人们头上新的“三座大山”。


三、财政体制不合理


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进行了“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改革,从中央到省、地(州、市)、县、乡五级政府各设财政,自己管自己。90年代,我国又实行了中央与地方分税制,国税所占份额大约是地税的2·3倍。由于税源、财源分布不同,自下而上越往上财政越宽松,反之,越往下财政越紧张。我国虽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组织法,但对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与财权并未做出明确的规定,由于权责不清,“分灶财政”也缺乏具体的划分标准,实际操作中具有较大随意性。这种财政体制对教育投入带来消极影响:一是基层政府没有财力保障教育。中央把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地方又将其交给县、乡基层政府,而恰恰县、乡财政又是最紧张的,连工资都发不全,哪里有钱搞教育。县级财政收入只占全国财政的21%,但其供养的人员却占全国的71%。目前,全国地方政府负债总额在1万亿以上。二是由于权责不清,哪一级政府都不愿意主动掏钱投向教育;而是下级财政依赖上级财政,地方财政依赖中央财政。多年来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一直是全国第一的广东省,居然“为了挤占教育经费或减少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一面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聘用了5·2万代课教师,另一面农村中小学教师空编6万多。三是公共财政变成了官员“吃饭财政。”一讲教育投入,官员们就说财政紧张。事实是:全国财政收入从1978——2005年,28年增长了28倍,可是行政管理费却增长了87倍,公务员职务消费增长了140多倍,中国的行政成本高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我国的公共教育投入却长期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许多农村学校使用危房的同时,党政机关却在大兴土木,斥资数百万、数千万甚至上亿元修建“白宫”式、“皇宫”式豪华办公楼!在无数农民因学致贫、千千万万学龄少儿因贫失学辍学的同时,每年党政机关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考察费却高达1万亿元以上,……


我国政治体制的特点之一是各级干部都由上级党委任免,即上级官员决定下级官员的命运。因此,各级党政官员只对上级负责,不对人民群众负责,同级党代会或者人代会都不可能对他们有实质性的约束力。一方面,各级党政官员要按照上级官员的意志来工作,上级喜欢什么就搞什么;另一方面,各级官员为了自己早出、快出政绩,都要搞“显眼”的、见效快的,而教育投入往往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成效。这就驱使党政官员去搞招商引资、上大工程项目、做大GDP,大拆大建、搞大广场、宽马路,而不愿意投资教育。我国政治体制的另一个特点是党政一把手决策。这种决策完全是长官意志,带有极大的随意性和非科学性,被群众称为“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这种决策体制劳民伤财,一方面把更多的钱投向“政绩工程”、“官赏工程”,不利于教育经费的保障;另一方面频繁决策失误,造成极大的投资浪费。据世界银行估计:仅政府投资决策失误一项,在“七五”至“九五”期间,中国失误率就高达30%,资金浪费大约4000——5000亿元,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5%左右。


四、缺乏约束和激励机制


我国《教育法》虽然做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和各级地方政府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规定,但是却没有未达标如何处罚、达标或多投入如何奖励的措施,尤其是缺乏对各级行政首长的奖惩措施。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2003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均比上年有所下降,其中,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达到《教育法》规定的增长要求。然而,公告归公告,教育投入达不达标,官照样当,工资一分不少。因为,教育投入从来没有成为对党政干部考核的硬指标。在我国目前的体制下,任何一项事业或工作,只有对党政领导干部构成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才能落到实处、做出成效;否则,就会无动于衷、无功而返。君不见,诸如发展经济、招商引资、计划生育、节能减排,由于有具体的指标、进度和措施,由于跟党政领导干部的政绩挂钩——干得好坏与他们的升降进退密切相关,人人奋勇争先,使出浑身解数,一定会搞出成绩来。而教育投入长期不达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这种约束与激励机制。

~~~~~~~~~~~~~~~~~~~~~~~~~~~~~~~~~~~··这是我复制别人的

1.教育内部问题。如教育发展的总体质量水平与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创新型国家的矛盾;教育不均衡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上学难、上学贵”权利诉求;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与区域、城乡、各类教育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素质教育与现行教育观念、教育体制与机制、师资水平滞后的矛盾;等等。

2.教育发展的外部条件和环境问题。如教育投入与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相比仍然严重不足,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亟待提高;城乡、地域经济差别以及社会保障能力差别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制约;教育的舆论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社会、家庭对教育的价值期望与教育自身发展方向存在较大偏差;网络信息技术的泛文化影响与学校德育的冲突;全民科学素养低下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艰巨性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障碍;社会治安不善导致校园安全问题十分突出;社会道德风气不良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成长的负面影响;等等。

3.教育发展与创新问题。如社会转型与教育结构、教育内容、课程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等不适应的矛盾;教育结构冲突与社会和谐问题;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学校教育模式转型问题;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教育国际化发展多元文化的理解问题;创办世界一流大学问题;高新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人才培养问题;面对科学社会特征深化课程改革问题;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和资源调配机制建设等等。

30年来,中国已经创办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未来中国必须在全面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去追求高质量的教育,更有理由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总结、研究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和经验,深入讨论当前和今后中国教育重大发展问题,对于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再创辉煌,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做法 你直接 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行了 里面全包括了

  • 阻碍我国教育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应如何改革?
    答:1.教育内部问题。如教育发展的总体质量水平与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创新型国家的矛盾;教育不均衡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上学难、上学贵”权利诉求;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与区域、城乡、各类教育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素质教育与现行教育观念、教育体制与机制、师资水平滞后的矛盾;等等。2.教育发展的外部条件和环境...
  • 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1.教育资源的充足与均衡:学校高质量发展需要有充足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材教具等。同时,这些资源的分配也需要均衡,不应过分集中在少数学校或地区,而忽视其他地区的需要。2.教师队伍的素质与稳定:教师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和教育情怀对学校的发展至...
  • 查阅相关资料,谈谈你认为影响数学教育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并请你谈谈...
    答:教师素质:教师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数学教育改革需要具备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然而,一些教师缺乏最新教学技能和方法,可能会对数学教育改革造成负面影响。课程设置:数学课程的设置可能不足以满足现代社会和经济需求。需要重新设计课程,使其更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如增加数学与数据分析的...
  • 为什么我国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答:1、高考是我国教育的指挥棒,是考察学生的做题能力,既答试卷的能力,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有些偏离。素质教育是好事,但是我国各方面的条件还不能完全达到这个程度,还有素质的考察应如何来做事一个问题。2、我国教育管理部门这很明显是在学习西方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但是他们忽略了我国的国情...
  • 我国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答:3、教育思想保守,育人观念落后。有些家长对子女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正确的理想教育与行为导向,对孩子们全面发展缺乏必要的信念支持和监督引导,造成大多数中小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持续学习的决心。二、解决方法。1、政府投资规模加大,加强办学条件,加大...
  • 1.当前小学教育发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作为校长,你将如何应对?
    答:发展机遇:1、国家重视,政策支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明晰,出...
  • 您认为我国的工科教育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
    答: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保障工科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应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不断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工业项目和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实践经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总的来说,我认为我国的工科教育在取得了...
  • 教育改革发展中有哪些重大现实问题
    答:一、是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如区域、城乡、校际、人群、结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不平衡,观念先导、公平推进、内涵发展、制度保障、社会服务、国际参与的不充分等;二、是教育的工具性外部特征明显,如过于看重分数、证书、升学、就业等个人显性外在要素和规模,奖牌、等级、升格等学校粗放型的外延...
  • 教育质量不高的因素有哪些,应从那些方面去做?
    答:1、学校因素 第一、学校领导没有正确处理好“两基”工作与教育教学的关系。第二、学校“以研促教”成为空话。第三、教师上课形式单一,多数老师任然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上课照本宣科,学生厌学情绪不断滋生,辍学转学情况严重。2、家庭因素 第一、多数家长意识不高,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后,教育孩子就是...
  • 影响素质教育的几个因素
    答:传统教育的前提下,学校的功能主要有两种:一是对个人发展的促进功能;二是为社会的选拔功能。当前社会过分强调学校的选拔功能,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理想、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在机械记忆和被动接受、封闭的管理中人格遭受扭曲,极大的阻碍了人的身心健康。我们强调素质教育,那么学校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