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苏轼的这些东西告诉我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0
“”照日深红暖见鱼” 这句话中“见”字读什么音好? 望解答

xian 四声 露出来,,出现的意思

相由心生,境随心现。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心中有佛,见到的是佛;心中有粪,,见到的是粪。也就是佛讲的“一切法由心想生”。你的心态决定了你看事情的态度和是否能看清事实真相。比如,你心情好的时候看什么都很顺眼,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什么都不顺心。
心中有佛,有一颗仁义之心、慈爱之心、善良之心、诚恳之心、感恩之心、怜悯之心、大度之心,包容之心,用这样的心去看世界、看生活、看人生,才会看到世界的美好,天空的蔚蓝、花鸟的可人、人间的真情。心中有快乐,所见皆快乐;心中有幸福,所见皆幸福。而且,会让我们看到事物的真实面目,品尝生活蕴含的美好。
心中有佛,才会生活在幸福与快乐之中,人际关系才会更温馨、更和谐、如沐春风。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中文名: 苏轼
  外文名: Su shi
  别名: 苏子瞻、苏东坡
  国籍: 中国北宋
  民族: 汉
  出生地: 四川眉山
  出生日期: 1037年1月8日
  逝世日期: 1101年8月24日
  职业: 官员、文学家
  主要成就: 诗、词、赋、散文、书法、绘画
  代表作品: 《赤壁赋》《石钟山记》《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

  词句 诗句 文句文人评价人物轶闻
  1、年少轻狂 2、苏轼“欺”师 3、东坡肉 4、苏轼退房 5、赴宴吟诗 6、出人头地 7、家庭聚会 8、打饼祭佛 9、吟诗赏月 10、东坡鱼 11、水果和药 12、生死一线 13、涵养 14、“尸骨”未寒 15、东坡吃草 16、对联退敌 17、三人补对 18、其人之计 19、巫山河水 20、联气小妹 21、皛饭与毳饭 22、与王安石的矛盾 23、苏轼与高俅 24、进京赶考 25、苏东坡泄题之嫌 26、养生之道妻妾儿女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 清代画家胡锡珪1881年所作《东坡小照》
  登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名:苏轼   字:子瞻、和仲   号:东坡居士   父:苏洵   弟:苏辙   民族:汉   所处年代:北宋   诗歌类型:宋词、宋诗   诗派:豪放派   代表作品:《水调歌头》《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编辑本段生平事略
  宋四家苏轼
  公元1037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苏轼生于眉州眉山。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母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 “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从此,苏轼终其一生都对王安石等变法派存有某种误解。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宋神宗(1084年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要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年幼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以王安石为首新党被打压,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 苏轼
  。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三品),知礼部贡举。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1091年(元祐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1093年(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第二年6月,别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1097年,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海南(九死蛮荒吾不悔,兹游奇绝慰平生)。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1101年(元符三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1101年8月24日(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四岁,御赐谥号文忠(公)。故有“历典八州,行程万里。”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影响苏轼一生的重大事件。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 清汪圻绘《五老图》
  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李定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1079年(元丰二年)3月,苏轼因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被贬调湖州。在奉调时,苏轼依例向宋神宗上表致谢。本是官样文章,但他知道自己被外放,是新党作了手脚,于是在表中写出了略带牢骚的“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一句。朝廷的公报是固定按期出版的,相当于现在的官方报纸,苏轼的文字照例惹人注意,这次谢恩表,使那些“新进”成了读书人心目中的笑柄。   监察御史舒亶、御史中丞李定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事诗》作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其它诗文中找出个别句子,断章取义地给予定罪,如:“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本来苏轼是说自己没有把书读通,所以无法帮助皇帝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他们却指他是讽刺皇帝没能力教导、监督官吏;又如“岂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说他是讽刺禁止人民卖盐。总之,是认定他讥讽皇上和宰相,罪大恶极,应该处死刑。虽然他们都要苏轼死,但神宗皇帝不愿杀害他,只同意拘捕他,而且不同意苏轼在进京途中关入监狱过夜。朝廷在七月二十八日将苏轼逮捕,八月十八日送到御史台的监狱。二十日,正式提讯。此时任宰相的王珪,指出苏轼歌咏桧树的诗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隐刺皇帝:“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不臣莫过于此!”新党指控苏轼“大逆不道”,要置其于死地。十月十五日,御史台申报苏轼诗案的审理情况,其中有苏轼数万字的交代材料,查清收藏苏轼讥讽文字的人物名单,计有司马光、范镇、张方平、王诜、苏辙、黄庭坚等二十九位大臣名士。李定、舒亶等欲置苏轼于死地而后快,但神宗一时举棋不定:太祖早有誓约,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杀大臣。 苏轼写《狱中寄子由》说“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无比凄惨。审讯者常对他通宵辱骂。巨大精神压力下,苏轼写下了“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的悲惨诗句。因为儿子苏迈离开京城去别处借钱,把送饭的事交给朋友,但是忘了告诉朋友父子之间有约定:送饭只送蔬菜和肉食,若听到坏消息,才送鱼去。巧的是这位朋友恰恰送去熏鱼。苏轼大惊,就给弟弟苏辙写了上面两首诀别诗。诗作完成后,狱吏按照规矩,将诗篇呈交神宗皇帝。宋神宗读到苏轼的这两首绝命诗,感动之余,也不禁为苏轼的才华所折服。加上当朝多人为苏轼求情,王安石也劝神宗说:“圣朝不宜诛名士”,神宗遂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贬其为黄州团练副使。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就此销结,而苏轼的这两首“绝命诗”也广为流传开来。
  大事年表
  清代任伯年绘《赤壁赋诗图》
  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公历1037年1月8日),苏轼降生。   1054年 娶王弗。   1057年 21岁高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1059.6)。   1059年 举家前往京都,苏迈降生。   1061年 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   1061年 任凤翔府判官。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年~1068年)   1064年 任职史馆。   1065年 妻丧。   1066年 父丧;服孝(1066.4~1068.7)   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   1068年 娶王闰之(王弗之堂妹)。   1069年 返京;任职史官。   1070年 苏迨降生。   1071年 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1072年 苏过降生。   1073年 收留王朝云。   1074年 38岁任密州太守。   1076年 40岁任徐州太守。   1079年 43岁任湖州太守;入狱。   1080年 谪居黄州,担任黄州团练副使。   1084年 往常州。   1085年 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   哲宗(1086~1100)元祐年间太后执政(1085~1093)。   1086年 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年 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   1091年 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   1092年 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年 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1094年 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6年 朝云去世。   1097年 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   1101 年,北返;往常州;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逝世,享年64岁。   1102年,即崇宁元年六月葬于汝州郏城钓台乡上瑞里。
  主要作品
  文学作品
  【古文】   《刑赏忠厚之至论》   《范增论》   《贾谊论》    《石钟山记》   《晁错论》   《记承天寺夜游》   《重巽以申命论》   《进策》   《策总叙》
  历代苏轼画像(16张)  《策略》五篇   《策别课百官》六篇   《策别安万民》六篇   《策别厚货财》二篇   《策别训兵旅》三篇   《策断》三篇   《黠鼠赋》   【诗词赋】    1《赤壁赋》   2《后赤壁赋》   3《东栏梨花》   4《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5《春宵》   6《海棠》   7《和子由渑池怀旧》   8《和子由踏青》   9《花影》   10《惠崇春江晚景》 (此诗为作者苏轼观看惠崇所画《春江晚景》而作)   11《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1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3《三月二十九日》   14《上元侍宴》   15《石苍舒醉墨堂》   16《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17《题金山寺》   18《题西林壁》   19《望海楼晚景》   20《雪后北台书壁》   21《饮湖上初晴后雨》   22《有美堂暴雨》   23《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24《赠刘景文》   25《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女王城东禅庄院》   26《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27《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28《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29《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30《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31《蝶恋花·密州上元》   32《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3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34《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35《洞仙歌·冰肌玉骨》   36《洞仙歌·江南腊尽)》   37《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38《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   39《浣溪沙·画隼横江喜再游》   40《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41《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42《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43《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   44《浣溪沙·寓意》   45《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46《减字木兰花·春月》   47《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   48《江城子·翠娥羞黛怯人看》   49《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50《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51《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   5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53《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54《满江红·江汉西来》   55《满江红·清颍东流》   56《满庭芳·三十三年》   57《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58《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59《南乡子·寒雀满疏篱》   60《南乡子·凉簟碧纱厨》   61《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62《南乡子·送述古》   63《念奴娇·赤壁怀古》   64《沁园春·孤馆灯青》   65《沁园春·情若连环》   66《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67《阮郎归·初夏》   68《少年游·去年相送》   69《哨遍·为米折腰》   70《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7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对联】   纵使万般寻路无,不堕野地随人居。
  书法作品
  《中山松醪赋》   《洞庭春色赋》   《人来得书帖》   《答谢民师论文帖》   《江上帖》   《黄州寒食诗帖》
  苏轼书法赏析(20张)  《李白仙诗帖》   《次韵秦太虚诗帖》   《渡海帖》   《祭黄几道文卷》   《梅花诗帖》   《前赤壁赋》   《东武帖》   《北游帖》   《新岁展庆帖》   《宝月帖》   《令子帖》   《致南圭使君帖》   《次辩才韵诗》   《一夜帖》   《宸奎阁碑》   《致若虚总管尺牍》   《怀素自序》   《近人帖》   《与范子丰》
  绘画作品
  《潇湘竹石图》   《小鸡琢米图》   《枯木怪石图》   《偃松图卷》   《雨竹》
  编辑本段作品注本
  从宋代开始,苏轼作品的注本不断出现,比较著名的有:   1.诗注   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   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 。   2.文注   南宋邱晔编注的选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明末茅维的《东坡先生全集》。   孔凡礼点校的《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   3.词注   近人朱祖谋的编年本《东坡乐府》。   今人龙榆生的《东坡乐府笺》。
  编辑本段传世佳句
  词句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2.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水调歌头》    3.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    4.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蝶恋花》    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    6.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    7.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    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书法(19张)  9.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江城子》    10.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江城子》    1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12.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八声甘州》    13.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西江月》    14.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西江月》    15.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西江月》    16.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临江仙》    17.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    18.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阳关曲》    19.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   20.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浣溪沙》   2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浣溪沙》    2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3.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    2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25.人生如梦,一尊(通“樽”)还酹江月 。 《念奴娇·赤壁怀古》   2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   27.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西江月》   2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
  诗句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2.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春夜》    3.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陌上花》    4.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陌上花》    5.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吉祥寺赏牡丹》    6.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游金山寺》    7.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晓景》    9.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10.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11.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澄迈驿通潮阁》    12.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庐山烟雨》    13.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有美堂暴雨》    14.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    15.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东栏梨花》    16.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和子由渑池怀旧》    1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18.尽见西山遮岱岭,迥分东野隔新罗。《登表海亭》
  文句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晁错论》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葕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前)赤壁赋》    4.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编辑本段文人评价
  黄庭坚: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跋东坡醉翁操》)   晁无咎:   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徐度:   (柳永)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其后欧、苏诸公继出,文格一变,至为歌词,体制高雅。(《却扫篇》)   陆游:   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东府词多不协。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老学庵笔记》)   陈洵:   东坡独崇气格,箴规柳、秦,词体之尊,自东坡始。(《海绡说词》   王国维:   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清真先生遗事·尚论三》)   “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朱依真:   天风海雨骇心神,白石清空谒后尘。谁见东坡真面目,纷纷耳食说苏辛。   朱宣咸中国画《苏轼诗意画--春江水暖》。   蔡嵩云:   东坡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若徒袭其外貌,何异东施效颦。东坡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设非胸襟高旷,焉能有此吐属。(《柯亭词论》)   胡仔:“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笤溪渔隐丛话》)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生平
与思想嘉佑元年(1056),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嘉佑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其父苏洵于汴京病故,他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初还朝任职。因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他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的罪行下狱。侥幸被释后,谪贬黄州。元佑元年(1086),旧党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但在罢废免役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元佑四年,出知杭州。六年召回,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轼请求外任,先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这期间,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进行某些兴革。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佑旧臣,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苏轼在儒学体系的基础上濡染佛老,他把儒、佛、老三家哲学结合起来,各家思想对他几乎都有吸引力。他早年具有儒家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有志改革北宋的萎靡的积习。佛老思想一方面帮助他观察问题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主义又有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作用。这种人生思想和生活态度,在他的创作中都有明显的反映。苏轼在政治道路上是坎坷的。由于他主张改革但不赞成王安石变法,因而既与变法派发生矛盾,又同维持现状的保守派有所上苏轼为人表里澄澈,讲究风节操守,这就使他既不见容于元丰,又不得志于元佑,更受摧折于绍圣。然而这正好有利于他加深阅历,扩大视野,使他在文学上获得很大的成功。

文学成就

苏轼对文艺创作,倾注了毕生精力。他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反对“贵华而贱实”,强调作者要有充实的生活感受。他认为为文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要敢于革新独创,“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书吴道子画后》)。苏轼重视文艺创作技巧的探讨,他用“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进一步“了然于口与手”来解释“辞达”(《答谢民师书》),已经触及了文艺创作的特殊规律。苏轼的创作实践体现了他的文艺观。他是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大家,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取得了独到的成就。

苏轼今存诗2700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采。同情人民、关心生产是苏诗的一个突出内容。但更多地方则针砭了新法的流弊。部分关怀生产的诗歌,如《次韵章传道喜雨》、《答吕梁仲屯田》、《石炭》、《秧马歌》、《游博罗香积寺》等,表现了人民的痛苦,针砭了时弊,情真语挚,朴实无华,对前人很少涉及的社会题材,多所开发,取材广泛,命意新颖。苏轼的写景诗和理趣诗,艺术价值最高,最为脍炙人口。《游金山寺》、《望海楼晚景》、《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描绘了长江夜色、江南晴雨、西湖胜景;《登常山绝顶广丽亭》、《百步洪》、《登州海市》等诗,则逼真地描绘了江北的地方风物和名胜。苏轼不但善于观察和捕捉各地景物的不同特点,而且以欣喜爱悦的感情描绘了农村环境的清新朴厚。在岭南所写的农村景物诗,体现出作者同惠州百姓和黎族人民融洽的关系。苏轼善于从日常生活和普通自然小景中悟出新意妙理,发人所未发,写成引人深思的理趣诗。如《题西林壁》、《琴诗》、《泗州僧伽塔》等篇,即景寄意,因物寓理,意在言外,余味不尽。还有些诗常常满涵着爽朗乐观的情趣,体现出不畏逆境,傲视磨难的精神。此外,苏轼写过不少品诗、题画、鉴赏书法的诗歌,如《读孟郊诗》、《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石苍舒醉墨堂》等。苏诗奔放灵动,逸态横生,才思四溢,触处生春,艺术上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苏轼体察敏锐,诗笔爽利,无论描写风光、物态和人情,都可做到写物传神,颇饶情韵。苏诗想象丰富,奇趣横生,比喻新颖贴切,引人入胜。苏诗有时直抒胸臆,议论英发,文思如潮,极富气势。苏诗的议论化,固然有助于抒写的自由和格调的流畅,但对诗的形象性和韵律美则不无影响,又由于应酬赓和,某些和韵诗近于文字游戏;矜才炫学,某些作品有用典过多或粗率冗长之弊,这些都影响了他的创作成就。苏轼对古近各体均能驾驭自如,但更长于古体和七言。他的七古波澜壮阔,变化莫测,最能体现奔放的才情,妙笔驰骋,奇气横溢。五古则写得朴厚无华,词清味腴,以自然入妙见胜。苏轼的七律也很出色,气韵天成,格调流丽圆转,略与白居易、刘禹锡诗风相近,而更为奇警。苏轼对五言近体用力较少,五律五绝不多,而七绝则写得精美明快,有不少传诵颇广的名篇。

在北宋词坛上,苏轼突破词必香软的樊篱,创作了一批风貌一新的词章,为词体的长足发展开拓了道路。从今存三百四、五十首东坡词来看,苏轼对词体的革新是多方面的。苏轼扩大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扩大了词境。他以健笔刻画英气勃勃的人物形象,来寄托立功报国的壮志豪情,如(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等篇。苏轼在词中,更多地倾入自我,表现个性。(满江红)“江汉西来”即景怀古,用祢衡的遭遇暗寓愤懑不平的感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借日常生活小事,反映不畏坎坷、泰然自处的生活态度。而在徐州写的五首(浣溪沙),则以清新隽秀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农村生产和生活小景,描绘了黄童、白叟、采桑姑、缫丝娘、卖瓜人等各式各样的农村人物。可以说,凡能写进诗文中的生活内容,苏轼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苏词在笔力和体制上有所创变。他以写诗的豪迈气势和劲拔笔力来写词,格调大都雄健顿挫、激昂排宕。如(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笔势如突兀雪山,卷地而来
元佑词人以诗文句法入词,始于苏轼。苏轼把陶渊明《归去来辞》改写成(哨遍),将韩愈《听颖师弹琴诗》,括成(水调歌头),在词体上也堪称创制。以前词家于调名外极少立题,苏轼不少词作不但始用标题,有的还系以小序,小序长者达数百字,文采斐然,颇能引人入胜。苏轼以诗为词,扩大了词体的表现力。苏词具有鲜明的理想色彩。有些作品浮想联翩,逸兴遄飞。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凭高眺远”、(满庭芳)“归去来兮”等,这类篇章在精神上上承屈原、李白,下开辛弃疾的某些清旷奇逸之作。在语言和音律上,也体现了苏轼的创新精神。苏词语言多吸收诗赋词汇,兼采史传、口语,以清雄见称,对以前词人镂金错采的风尚有所改变。他重视音律,但不拘泥于音律。苏轼词风呈现出多样化的特色,除了“大江东去”一类壮丽词外,另一些作品,或清旷奇逸,或清新隽秀,或婉媚缠绵,都各具风韵。如(江城子)悼念亡妻,一往情深;(水龙吟)咏唱杨花,幽怨缠绵;(蝶恋花)写佳人的欢笑搅动了墙外行人的春愁,风情妩媚动人。

苏轼对散文用力很勤,他以扎实的功力和奔放的才情,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为散文创作开拓了新天地。谈史议政的论文,包括奏议、进策、史论等,大都是同苏轼政治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作品。其中除有一部分大而无当带有浓厚的制科气外,确也有不少有的放矢、颇具识见的优秀篇章。如《进策》、《思治论》、《留侯论》等,见解新颖,不落窠臼,雄辩滔滔,笔势纵横,善于腾挪变化,体现出《孟子》、《战国策》等散文的影响。叙事纪游的散文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有不少广为传诵的名作。记人物的碑传文如《潮州韩文公庙碑》,记楼台亭榭的散文,如《喜雨亭记》。其写景的游记,更以捕捉景物特色和寄寓理趣见长,如《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即地兴感,借景寓理,达到诗情画意和理趣的和谐统一。苏轼的记叙体散文,常常熔议论、描写和抒情于一炉,在文体上,不拘常格,勇于创新;在风格上,因物赋形,汪洋恣肆;更能体现出《庄子》和禅宗文字的影响。书札、题记、叙跋等杂文,在东坡集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所写书札尺牍如《上梅直讲书》、《与李公择书》等,大都随笔挥洒,不假雕饰,使人洞见肺腑,最能显现出作者坦率、开朗、风趣的个性。苏轼写了不少题记、序跋、杂著,品诗评画,谈论书法,总结创作经验。如《南行前集叙》、《书吴道子画后》、等。此外,苏轼还有一些记述治学心得的杂文,如《日喻》、《稼说》等,写法上能就近取譬,深入浅出,内容上也有不少独得之见。苏轼还有流传较广的笔记文《东坡志林》,此书东坡生前已提及,但未完成,今传本实后人编辑。《稗海》所收《志林》,内容较多,史论而外,还有不少随笔、杂感、琐记,写人记事,言简而明,信笔挥洒,颇饶情致。如《记承天寺夜游》、《记游松风亭》,随手拈来,即有意境和性情。此类文字,实开晚明小品文一派。另有《仇池笔记》,亦系后人辑录而成。苏轼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热心奖掖后进,培植不少人才。他的作品在宋代广为流传,对宋代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苏诗受到金代诗人、明代公安派作家和清代宗宋派诗人的推崇。苏文长期沾溉后学,其小品随笔更开明清小品文的先声。苏词直到清代,仍为陈维崧等词家所宗法。苏轼的大量作品,是他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

苏轼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他于书法遍览晋唐诸家,转益多师,自成一家,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传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帖》、《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卷》等。苏轼论画卓有所见,主张“神似”、“传神”,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画史上很有影响。他善画竹石,学文同而又自具风格。苏轼画真迹,今仅存《古木怪石图》等。苏轼在学术上的著作有《易传》、《书传》等

对苏轼感兴趣了就看他的传记去。我都看完了。苏东坡传 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等等。

买一本专写苏轼或有关他记载的书,如:《唐诗宋词三百首》

建议读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和余秋雨的《山居笔记》,对苏轼的解析很美妙,毕竟你看的只是官方资料,没有多少感情在里面,还是自己的看法最重要···

  • 把苏轼的这些东西告诉我
    答:1、年少轻狂 2、苏轼“欺”师 3、东坡肉 4、苏轼退房 5、赴宴吟诗 6、出人头地 7、家庭聚会 8、打饼祭佛 9、吟诗赏月 10、东坡鱼 11、水果和药 12、生死一线 13、涵养 14、“尸骨”未寒 15、东坡吃草 16、对联退敌 17、三人补对 18、其人之计 19、巫山河水 20、联气小妹 21、皛饭与毳饭 22、与...
  • 谁能告诉我苏轼都有那些诗集作品?
    答: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浣溪沙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昭君怨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
  • 谁能告诉我一些关于苏轼的资料,最好详细点!谢谢
    答:神宗元丰三年(1080)御史台兴"乌台诗案",苏轼(45岁)被以"谤讪朝廷"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佑初,哲宗年幼,高太后主政,起用于反对熙宁变法的旧官,苏轼受到太后特别的器重,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礼部尚书。但苏轼又不赞成司马光尽废新法,因政见不合,就主动请求出知杭州、颍州等地。高太后...
  • 可以告诉我一些有关苏轼的平生或者事迹吗?
    答: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
  • 苏轼有深意的故事,能启发人的
    答:苏东坡得意洋洋地回到家中,把这件事说给了他那聪明绝顶的妹妹苏小妹,并说我以前盘道老输给佛印,这次总算挣回了点面子。苏小妹听了皱皱眉,对哥哥说:“这次你又输了。一个人心里有佛,他看别的东西就都有佛的影子。一个人要是心里装着牛屎,什么东西在他眼中都像牛屎……”4、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当年苏...
  • 苏轼的<<前赤壁赋>>的鉴赏请告诉我
    答:苏子的药方便是:月光一剂,水色一剂,苏子之言一剂,且把苏子言溶于月光水色中冲服便可。而今也月光水色俱佳,苏东坡一句妙语便定天下:“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是的,我承认时光一去不返,时事变化不止,但“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月缺月圆,只是形式的变化而已,而其真正的实体却一点...
  • 有谁可以告诉我几首 苏轼黄州时期写的诗阿
    答:1.送任伋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 吾州之豪任公子,少年盛壮日千里。无媒自进谁识之,有才不用今老矣。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黄州小郡隔溪谷,茅屋数家依竹苇。知命无忧子何病,见贤不荐谁当耻。平泉老令更可悲,六十青衫贫欲死。桐乡遗老至今泣,颍川大姓谁能棰。因君寄声问消息,莫...
  • 苏轼改对联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表达了要读书治学,学无止境的意思。学海无涯,唯有勤勤恳恳方能成就。,读书是门大学问。相传苏东坡年青时自负其才,且酷爱读书,有一次,他自撰了一副春联,并书于大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此联虽然表明自己爱读书的思想,但联中“识遍”与“读尽”,未免口气太大。有一天来了一个...
  • 谁知道苏轼在20到30岁之间有什么词啊,告诉我好吗?我有急用~~~!!!
    答:水龙吟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赏析】...
  • 苏东坡传读后感
    答:苏东坡在宋词上的成就,不言而喻。没有人否认过,大家都对他的用典之多佩服得五体投地,即使李清照说苏轼的词不成调,也没有律。可这些都不影响他的地位。 苏东坡是一个天才,是一个上下五千年才出了一个的天才。引用别人对于苏轼的评价结束我想说的话。“每每读到有关东坡的文字,心是净的,也是静的。东坡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