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简介,故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杨丽萍 故事(越详细越好)

  杨丽萍简介
  杨丽萍,云南洱源白族人,生于1958年11月10日。她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家庭,和两个妹妹一个弟弟跟母亲过。在杨丽萍的童年记忆里,大都与贫穷与歧视有关,但她有一份大多数人少有的快乐态度,从小酷爱舞蹈的她,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1971年从村寨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1980年后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以“孔雀舞”闻名,被誉为继毛相、刀美兰之后的“中国第二代孔雀王”,是国内第一个举办个人舞蹈晚会的青年舞蹈家。1987年被聘1986年她创作并表演了独舞《雀之灵》,一举成名。1988年被《北京日报》评为当年十大新闻人物之一。1989年电视片《杨丽萍的舞蹈艺术》面世。多年来她出访世界很多国家进行艺术交流,相继在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举行专场舞蹈晚会。多才多艺的她还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太阳鸟》,并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荣获评委会大奖。
  一直以来,人们将这位从深山里走出来的神秘舞蹈家称为“巫女”——一位善于用肢体说话的人。台湾及东南亚的观众更称她为“舞神”。对于这样一个宛如传递着天地自然生息的神秘使者,一个美丽动人的轻盈身影流泄出丝丝入扣的生命律动,感觉颇为惊人。 杨丽萍所舞出的纯净柔美的舞蹈,是特殊的艺术形象、特殊的灵慧气质、在自然原始的人文风貌里孕育出的艺术瑰宝。初看,令人赞叹她的指尖细腕的微妙语言;续看,你会领悟到其舞蹈神韵中含有一份灵气;而再三欣赏时,便可沉淀出一股隽永的心灵之美——在云南遥远的深山里,生活着她和她的族人们,她们依附在大自然里。
  从天地交合阴阳协调中获取灵性,致使她对于生命、爱情与死亡具有一种本能而浪漫的意识,从而使她的舞蹈艺术独辟蹊径,自成风格。她是真正的艺术家、创作者、实践者,真正独一无二至情至性的舞者。
  杨丽萍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极感性的女人。她的艺术感悟力也极强,独到的艺术思维方式和真实的生活体验,造就了这位个性独特的舞蹈家。
  杨丽萍式的舞蹈风格,最大胆和成功之处在于她将舞蹈中原本动态的艺术表现形式,转化为静态的,而且她的舞蹈风格又大多源于自然和真实的生活。在杨丽萍的意识中,大自然是最美、最真实、最深刻的体现,通过感悟,她力争用自己朴实的语言去构架人类最美的梦想。所有看杨丽萍舞蹈的人,都会进入她构架的如诗如画的意境,都会情不自禁被她所表现出来的美所动容。
  一九九九年元月,在西藏气候最为恶劣的季节,杨丽萍去了拉萨进行创作生活体验。在参观大昭寺,一缕极透的阳光从屋顶泄来,射在壁画上,慢慢地在移动。杨丽萍突然眼睛一亮,旋身融入阳光之中,情不自禁的摆起来。她就是这样地酷爱着舞蹈艺术。每当杨丽萍站在舞台上,看似每一次都是在重复她自己,但每一次又都是不同的,因为她每一次的舞动,既是自然的再现,同时又是一次艺术的重生。
  她在舞台上,有一种深不可测的魔力,一举一动,哪怕是一个休止符,都有如微风从一泓止水上空掠过,寂静的身体里,便有了细浪追逐的声音。她让人动情于自己的感动,自己的发现,她的世界无需用人的语言便能读懂。
  杨丽萍的舞很纯很纯,离现实的炊烟很远很远,却离我们心灵所渴求的东西很近很近。她的舞总是和“灵”、“魂”有关,借助人们熟悉的意象来表现人的内心境界、空间、梦想和意识活动等等,她的舞总给人以超然、空灵、淡泊、抒情而又自我意识强烈的印象,她是一位真正的“舞蹈诗人”。
  她的丈夫是美籍台胞,一米八的个子,烫卷的头发留到肩膀,戴着一副眼镜,很斯文的样子,比杨丽萍大8岁,Tony的外形看上去颇有些艺术气质。正因如此,几乎在杨丽萍每场演出结束后都会有不知情的记者来采访他,想听听他对《云南映象》的观后感,可每次Tony都只说一句“舞蹈方面我是个外行人”,然后就以各种不同的理由“逃脱”了。
  Tony是美籍台胞,说话时偶尔会带有一点台湾腔调。尽管看上去像是搞艺术的,但事实上他却是一个商人,现在在北京做生意。记者从多方面打听到,Tony在北京开了一家集餐饮、住宿、桑拿为一体的酒楼,经营状况还不错。
  相恋4年走向婚礼
  回忆起和杨丽萍相识的经过,Tony脸上充满了幸福。“1998年,在北京我们同时参加了一个朋友的私人聚会,当时我对丽萍是一见钟情,感觉很好,还主动和她打招呼。”说到这里,Tony笑了,“不过,丽萍对我好像不是一见钟情,是后来被我慢慢地感化和打动的。”在经历了4年考验后,Tony和杨丽萍走到了一起,“我们在拉斯维加斯举行了一个很浪漫的婚礼,一起共度我们幸福的时光。之后我们回到台湾又补办了一个很大的婚宴,当时在台湾成为很轰动的消息。因为丽萍是第一位赴台湾表演的内地舞蹈家,她的演出在台湾引起很大的轰动,让观众叹为观止。”
  [编辑本段]杨丽萍谈舞蹈表演
  “过去的许多电视舞蹈专题片,缺乏舞蹈的视角,拍摄的方法仅是局部展示、过于表面化,与舞蹈的整体韵味不搭调。甚至于把舞蹈弄轻、弄飘,弄得不实在了。像姜铁红跳的《阿惹妞》电视上演过,现场看又是两回事。”
  “综艺晚会令舞蹈本身越来越迷失自己,往往居于配搭角色。观众在电视里对舞蹈欣赏已经很难完整了。”
  “现在舞蹈服装也存在品位问题。就说安塞腰鼓,许多人都拍过,我看只有陈凯歌拍得好。黄土地上,农民穿土棉袄,腰系麻绳,那鼓敲得太捧了,原汁原味。不像有的腰鼓表演,穿得红红绿绿,连鼓都镶上金边边,简直变了味。”
  “搞舞蹈太难了,综合素质要求高,作品要好到极致才有观众。现在的大部分舞蹈还停留于欢娱、情绪化的程度。精品太少。题材选择太重要了。”
  [编辑本段]主要舞蹈演出剧目
  1、《月光》
  编舞:杨丽萍
  杨丽萍一直以为女人就如同一样有形和无形,所以她用抽象和变形的肢体表现了她的感情和月光的圣洁,我们在其中会看到舞蹈家是怎样张开她那想象的翅膀。
  2、《两棵树》
  编舞:杨丽萍
  传说中两位相恋的人不能相爱,死后也没能葬在一起,但他们的坟墓却同时各长出一棵树并紧紧的缠绕在一起,这就是人们传说的连理枝。杨丽萍崇尚那种灵欲交溶的爱情,她创作的《两棵树》被评选为中国最受欢迎的舞蹈。
  3、《嘎奇奇》
  身,象征着一个女人一生中都不会缺少爱。杨丽萍运用十个手指的巧妙颤动,象征连绵不断的春雨,这一动作设计被誉为独特的创编。
  4、《珠穆朗玛》
  编舞:苏东梅、何浩川、赵明珠
  你耸立在人们心中,你立在蓝天之下。啊!圣洁的珠穆朗玛!
  5、《火》
  编舞:杨丽萍
  生在自然里的瓦族人,对火有着原始的崇拜,他们认为火就是太阳,太阳给大地带来光明,点燃起人们对生命的所有欲望。杨丽萍将用她的手指脚指身体乃至她的心,点燃起生命之火。
  6、《拉萨河》
  编舞:杨丽萍
  藏族人每年有个沐浴节,她们每年那一天将在拉萨河里沐浴,接受河水那母亲般的呵护祝福,从而得到一个纯净的灵魂和一个无限的生命,这个舞是杨丽萍最新的作品。
  7、《红色诱惑》
  编舞:何浩川
  她,似一团红色的雾,令憨哥们迷迷糊糊;她,像一把炽烈的火,叫壮汉们失魂落魄。
  8、《女儿国》
  编舞:杨丽萍
  女人不去吃苦,日子那会过得甜?天上没有个女人,天就不会亮;地下没有个女人,地就不长草。
  9、《心之翼》
  编舞:苏冬梅
  改编:何浩川
  心之翼托起古老又年轻的情感,大凉生因此而 青春 浪漫。索玛花又有了新的传说。
  10、《雀之灵》
  编舞:杨丽萍
  这个题目体现了创作者对作品内涵的高度要求。举手投足之间,看似孔雀“迎风挺立”、“跳跃旋转”、“展翅飞翔”,但它远远超过了形态模拟,而是舞者――“孔雀”的灵与肉的交融、呈现。
  11、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
  艺术总监、总编导 : 杨丽萍
  12、大型原生态歌舞集《藏谜》
  艺术总监、总导演 :杨丽萍
  [编辑本段]所获荣誉与奖项
  1979年 她主演的大型民族舞剧《孔雀公主》曾荣获云南省1979年表演一等奖。
  1986年 她创作并表演的成名作---独舞《雀之灵》荣获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 一等奖、表演第一名。
  1990年 应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闭幕仪式中表演独舞《雀之灵》
  1992年 她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赴台湾表演的舞蹈家。
  1993年 在中央电视台 春节晚会 上她创作表演的双人舞《两棵树》,获得观众投票第一名。
  199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 独舞《雀之灵》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
  1997年 参加日本大阪国际艺术节演出,大阪国际交流中心授予最高艺术奖 菲律宾国家民间舞蹈协会赠予她为终身会员。
  1998年 她编制导演并主演的电影《太阳岛》荣获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
  2002年 出演《射雕英雄传》中梅超风。扮相惊艳,被称为绝版梅超风。颇受好评。
  2003年8月 出任艺术总监和总编导并领衔主演的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在昆明成功举办。受到全国各大城市巡回演出的邀请,杨当时为了筹措《云南映象》,买掉了云南大理的房子,并拍了一电器的广告(CCTV-2)。
  “孔雀公主”杨丽萍,因其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为展现云南民族文化做出了杰出艺术贡献,从而成为内地2005年度惟一一位获得该奖的人。

  杨丽萍,云南洱源白族人,生于1958年11月10日。她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家庭,和两个妹妹一个弟弟跟母亲过。在杨丽萍的童年记忆里,大都与贫穷与歧视有关,但她有一份大多数人少有的快乐态度,从小酷爱舞蹈的她,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1971年从村寨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1980年后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以“孔雀舞”闻名,被誉为继毛相、刀美兰之后的“中国第二代孔雀王”,是国内第一个举办个人舞蹈晚会的青年舞蹈家。1987年被聘1986年她创作并表演了独舞《雀之灵》,一举成名。1988年被《北京日报》评为当年十大新闻人物之一。1989年电视片《杨丽萍的舞蹈艺术》面世。多年来她出访世界很多国家进行艺术交流,相继在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举行专场舞蹈晚会。多才多艺的她还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太阳鸟》,并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荣获评委会大奖。
  一直以来,人们将这位从深山里走出来的神秘舞蹈家称为“巫女”——一位善于用肢体说话的人。台湾及东南亚的观众更称她为“舞神”。对于这样一个宛如传递着天地自然生息的神秘使者,一个美丽动人的轻盈身影流泄出丝丝入扣的生命律动,感觉颇为惊人。 杨丽萍所舞出的纯净柔美的舞蹈,是特殊的艺术形象、特殊的灵慧气质、在自然原始的人文风貌里孕育出的艺术瑰宝。初看,令人赞叹她的指尖细腕的微妙语言;续看,你会领悟到其舞蹈神韵中含有一份灵气;而再三欣赏时,便可沉淀出一股隽永的心灵之美——在云南遥远的深山里,生活着她和她的族人们,她们依附在大自然里。
  从天地交合阴阳协调中获取灵性,致使她对于生命、爱情与死亡具有一种本能而浪漫的意识,从而使她的舞蹈艺术独辟蹊径,自成风格。她是真正的艺术家、创作者、实践者,真正独一无二至情至性的舞者。
  杨丽萍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极感性的女人。她的艺术感悟力也极强,独到的艺术思维方式和真实的生活体验,造就了这位个性独特的舞蹈家。
  杨丽萍式的舞蹈风格,最大胆和成功之处在于她将舞蹈中原本动态的艺术表现形式,转化为静态的,而且她的舞蹈风格又大多源于自然和真实的生活。在杨丽萍的意识中,大自然是最美、最真实、最深刻的体现,通过感悟,她力争用自己朴实的语言去构架人类最美的梦想。所有看杨丽萍舞蹈的人,都会进入她构架的如诗如画的意境,都会情不自禁被她所表现出来的美所动容。
  一九九九年元月,在西藏气候最为恶劣的季节,杨丽萍去了拉萨进行创作生活体验。在参观大昭寺,一缕极透的阳光从屋顶泄来,射在壁画上,慢慢地在移动。杨丽萍突然眼睛一亮,旋身融入阳光之中,情不自禁的摆起来。她就是这样地酷爱着舞蹈艺术。每当杨丽萍站在舞台上,看似每一次都是在重复她自己,但每一次又都是不同的,因为她每一次的舞动,既是自然的再现,同时又是一次艺术的重生。
  她在舞台上,有一种深不可测的魔力,一举一动,哪怕是一个休止符,都有如微风从一泓止水上空掠过,寂静的身体里,便有了细浪追逐的声音。她让人动情于自己的感动,自己的发现,她的世界无需用人的语言便能读懂。
  杨丽萍的舞很纯很纯,离现实的炊烟很远很远,却离我们心灵所渴求的东西很近很近。她的舞总是和“灵”、“魂”有关,借助人们熟悉的意象来表现人的内心境界、空间、梦想和意识活动等等,她的舞总给人以超然、空灵、淡泊、抒情而又自我意识强烈的印象,她是一位真正的“舞蹈诗人”。
  她的丈夫是美籍台胞,一米八的个子,烫卷的头发留到肩膀,戴着一副眼镜,很斯文的样子,比杨丽萍大8岁,Tony的外形看上去颇有些艺术气质。正因如此,几乎在杨丽萍每场演出结束后都会有不知情的记者来采访他,想听听他对《云南映象》的观后感,可每次Tony都只说一句“舞蹈方面我是个外行人”,然后就以各种不同的理由“逃脱”了。
  Tony是美籍台胞,说话时偶尔会带有一点台湾腔调。尽管看上去像是搞艺术的,但事实上他却是一个商人,现在在北京做生意。记者从多方面打听到,Tony在北京开了一家集餐饮、住宿、桑拿为一体的酒楼,经营状况还不错。
  相恋4年走向婚礼
  回忆起和杨丽萍相识的经过,Tony脸上充满了幸福。“1998年,在北京我们同时参加了一个朋友的私人聚会,当时我对丽萍是一见钟情,感觉很好,还主动和她打招呼。”说到这里,Tony笑了,“不过,丽萍对我好像不是一见钟情,是后来被我慢慢地感化和打动的。”在经历了4年考验后,Tony和杨丽萍走到了一起,“我们在拉斯维加斯举行了一个很浪漫的婚礼,一起共度我们幸福的时光。之后我们回到台湾又补办了一个很大的婚宴,当时在台湾成为很轰动的消息。因为丽萍是第一位赴台湾表演的内地舞蹈家,她的演出在台湾引起很大的轰动,让观众叹为观止。”
  [编辑本段]杨丽萍谈舞蹈表演
  “过去的许多电视舞蹈专题片,缺乏舞蹈的视角,拍摄的方法仅是局部展示、过于表面化,与舞蹈的整体韵味不搭调。甚至于把舞蹈弄轻、弄飘,弄得不实在了。像姜铁红跳的《阿惹妞》电视上演过,现场看又是两回事。”
  “综艺晚会令舞蹈本身越来越迷失自己,往往居于配搭角色。观众在电视里对舞蹈欣赏已经很难完整了。”
  “现在舞蹈服装也存在品位问题。就说安塞腰鼓,许多人都拍过,我看只有陈凯歌拍得好。黄土地上,农民穿土棉袄,腰系麻绳,那鼓敲得太捧了,原汁原味。不像有的腰鼓表演,穿得红红绿绿,连鼓都镶上金边边,简直变了味。”
  “搞舞蹈太难了,综合素质要求高,作品要好到极致才有观众。现在的大部分舞蹈还停留于欢娱、情绪化的程度。精品太少。题材选择太重要了。”
  [编辑本段]主要舞蹈演出剧目
  1、《月光》
  编舞:杨丽萍
  杨丽萍一直以为女人就如同一样有形和无形,所以她用抽象和变形的肢体表现了她的感情和月光的圣洁,我们在其中会看到舞蹈家是怎样张开她那想象的翅膀。
  2、《两棵树》
  编舞:杨丽萍
  传说中两位相恋的人不能相爱,死后也没能葬在一起,但他们的坟墓却同时各长出一棵树并紧紧的缠绕在一起,这就是人们传说的连理枝。杨丽萍崇尚那种灵欲交溶的爱情,她创作的《两棵树》被评选为中国最受欢迎的舞蹈。
  3、《嘎奇奇》
  身,象征着一个女人一生中都不会缺少爱。杨丽萍运用十个手指的巧妙颤动,象征连绵不断的春雨,这一动作设计被誉为独特的创编。
  4、《珠穆朗玛》
  编舞:苏东梅、何浩川、赵明珠
  你耸立在人们心中,你立在蓝天之下。啊!圣洁的珠穆朗玛!
  5、《火》
  编舞:杨丽萍
  生在自然里的瓦族人,对火有着原始的崇拜,他们认为火就是太阳,太阳给大地带来光明,点燃起人们对生命的所有欲望。杨丽萍将用她的手指脚指身体乃至她的心,点燃起生命之火。
  6、《拉萨河》
  编舞:杨丽萍
  藏族人每年有个沐浴节,她们每年那一天将在拉萨河里沐浴,接受河水那母亲般的呵护祝福,从而得到一个纯净的灵魂和一个无限的生命,这个舞是杨丽萍最新的作品。
  7、《红色诱惑》
  编舞:何浩川
  她,似一团红色的雾,令憨哥们迷迷糊糊;她,像一把炽烈的火,叫壮汉们失魂落魄。
  8、《女儿国》
  编舞:杨丽萍
  女人不去吃苦,日子那会过得甜?天上没有个女人,天就不会亮;地下没有个女人,地就不长草。
  9、《心之翼》
  编舞:苏冬梅
  改编:何浩川
  心之翼托起古老又年轻的情感,大凉生因此而 青春 浪漫。索玛花又有了新的传说。
  10、《雀之灵》
  编舞:杨丽萍
  这个题目体现了创作者对作品内涵的高度要求。举手投足之间,看似孔雀“迎风挺立”、“跳跃旋转”、“展翅飞翔”,但它远远超过了形态模拟,而是舞者――“孔雀”的灵与肉的交融、呈现。
  11、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
  艺术总监、总编导 : 杨丽萍
  12、大型原生态歌舞集《藏谜》
  艺术总监、总导演 :杨丽萍
  [编辑本段]所获荣誉与奖项
  1979年 她主演的大型民族舞剧《孔雀公主》曾荣获云南省1979年表演一等奖。
  1986年 她创作并表演的成名作---独舞《雀之灵》荣获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 一等奖、表演第一名。
  1990年 应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闭幕仪式中表演独舞《雀之灵》
  1992年 她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赴台湾表演的舞蹈家。
  1993年 在中央电视台 春节晚会 上她创作表演的双人舞《两棵树》,获得观众投票第一名。
  199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 独舞《雀之灵》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
  1997年 参加日本大阪国际艺术节演出,大阪国际交流中心授予最高艺术奖 菲律宾国家民间舞蹈协会赠予她为终身会员。
  1998年 她编制导演并主演的电影《太阳岛》荣获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
  2002年 出演《射雕英雄传》中梅超风。扮相惊艳,被称为绝版梅超风。颇受好评。
  2003年8月 出任艺术总监和总编导并领衔主演的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在昆明成功举办。受到全国各大城市巡回演出的邀请,杨当时为了筹措《云南映象》,买掉了云南大理的房子,并拍了一电器的广告(CCTV-2)。
  “孔雀公主”杨丽萍,因其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为展现云南民族文化做出了杰出艺术贡献,从而成为内地2005年度惟一一位获得该奖的人。

杨丽萍于1958年11月10日出生于云南,是第十届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杨丽萍1990年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后以“孔雀舞”闻名海内外,2009年凭借《云南映像》姊妹篇《云南的响声》获得成功,并成为中国第一个举办个人舞蹈晚会的舞蹈家。

2009年《云南印象》开始年度世界巡演,《云南印象》在美国辛辛那提做连续两个星期的推广性演出,16场精彩表演轰动了整个美国。辛辛那提市长特地将演出日命名为“云南印象”日,“云南印象”就此成为辛辛那提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纪念日。

扩展资料

杨丽萍的婚姻和公益事业

1988年杨丽萍与一名舞蹈演员相爱后彼此双方觉得不合适,结束了杨丽萍的第一段婚姻。1995年杨丽萍嫁给了美国华侨刘淳晴,之后二人和平分开,刘淳晴也返回了祖籍台湾,结束了杨丽萍的第二段婚姻。

杨丽萍不仅在艺术领域有突出贡献,也热心公益,2013年12月5日杨丽萍曾携工作人员来到茨坝“德馨学校”做公益活动,并与宝马公司携手成立了“云南映象艺术传承中心”,旨在帮扶云南边远山区贫困青少年的艺术教育。10月,杨丽萍女士成为“BMW大师殿堂”的首位荣誉艺术顾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丽萍



杨丽萍,1958年11月10日生于云南,中国舞蹈艺术家,

杨丽萍出生在大理的一个白族人家,1971年从村寨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1992年,她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位赴台湾表演的舞蹈家。2009年,凭借《云南映像》姊妹篇《云南的响声》获得成功,并成为中国第一个举办个人舞蹈晚会的舞蹈家。

2012年3月,宝马赞赏杨丽萍女士在这些领域所付出的努力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并通过多种形式助推杨丽萍女士传承民族民间艺术的梦想。双方携手成立了“云南映象艺术传承中心”,旨在帮扶云南边远山区贫困青少年的艺术教育。10月,杨丽萍女士成为“BMW大师殿堂”的首位荣誉艺术顾问。

扩展资料:

个人荣誉

1989年电视片《杨丽萍的舞蹈艺术》面世。多年来她出访世界很多国家进行艺术交流,相继在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举行专场舞蹈晚会。她还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太阳鸟》,并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荣获评委会大奖。

个人生活

1988年,杨丽萍被调到中央民族歌舞团,很快就成了团里的台柱。此时,她与一名舞蹈演员相爱了。之后,他们都发现彼此的不适合。最终,杨丽萍结束了第一段婚姻。

1990年,她以独舞《雀之灵》名扬海内外。杨丽萍的曼妙舞姿吸引了远在美国一个叫刘淳晴的华人的关注。 刘淳晴出生于台湾一个商业世家,1995年春天,二人举行了浪漫的婚礼。之后二人分手,刘淳晴也返回了台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丽萍



  杨丽萍,1958年生于云南,洱源白族人,自幼酷爱舞蹈。1971年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九年后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并以“孔雀舞”闻名。1992年,她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赴台湾表演的舞蹈家。1994年,独舞《雀之灵》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2003年,杨丽萍任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总编导及主演。2009年,编导并主演《云南映像》姊妹篇《云南的响声》,再获成功。在2012年央视春晚以舞蹈《雀之恋》,再展舞蹈诗人的风姿。

  中文名: 杨丽萍
  国籍: 中国
  民族: 白族
  出生地: 云南洱源
  出生日期: 1958年11月10日
  职业: 舞蹈艺术家
  主要成就: 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
  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
  日本大阪国际艺术节最高艺术奖
  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代表作品: 《雀之灵》、《月光》、《两棵树》、《珠穆朗玛》

  人物简介
  经纪公司:广州艺缘传媒有限公司   杨丽萍,著名舞蹈艺术家,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云南印象》总编导、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被誉为中国五美人之一。1958年11月10日生于云南,洱源白族人。身高1.65米,体重45公斤。   杨丽萍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家庭,和两个妹妹一个弟弟跟母亲过。在杨丽萍的童年
  杨丽萍舞蹈(15张)记忆里,大都与贫穷与歧视有关,但她有一份大多数人少有的快乐态度,从小酷爱舞蹈的她,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然而她凭借着惊人的舞蹈天赋,在1971年从村寨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   1980年后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以“孔雀舞”闻名,被誉为继毛相、刀美兰之后的“中国第二代孔雀王”,是国内第一个举办个人舞蹈晚会的青年舞蹈家。   1987年被聘1986年她创作并表演了独舞《雀之灵》,一举成名。   1988年被《北京日报》评为当年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1989年电视片《杨丽萍的舞蹈艺术》面世。多年来她出访世界很多国家进行艺术交流,相继在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举行专场舞蹈晚会。多才多艺的她还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太阳鸟》,并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荣获评委会大奖。[1]   1998年参演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蹈:《梅》。   2012年1月22日参加了春晚,与王迪表演舞蹈《雀之恋》   舞蹈风格   杨丽萍式的舞蹈风格,最大胆和成功之处在于她将舞蹈中原本动态的艺术表现形式,转化为静态的,而且她的舞蹈风格又大多源于自然和真实的生活。在杨丽萍的意识中,大自然是最美、最真实、最深刻的体现,通过感悟,她力争用自己朴实的语言去构架人类最美的梦想。所有看杨丽萍舞蹈的人,都会进入她构架的如诗如画的意境,都会情不自禁被她所表现出来的美所动容。   一九九九年元月,在西藏气候最为恶劣的季节,杨丽萍去了拉萨进行创作 杨丽萍
  生活体验。在参观大昭寺,一缕极透的阳光从屋顶泄来,射在壁画上,慢慢地在移动。杨丽萍突然眼睛一亮,旋身融入阳光之中,情不自禁的摆起来。她就是这样地酷爱着舞蹈艺术。每当杨丽萍站在舞台上,看似每一次都是在重复她自己,但每一次又都是不同的,因为她每一次的舞动,既是自然的再现,同时又是一次艺术的重生。   她在舞台上,有一种深不可测的魔力,一举一动,哪怕是一个休止符,都有如微风从一泓止水上空掠过,寂静的身体里,便有了细浪追逐的声音。她让人动情于自己的感动,自己的发现,她的世界无需用人的语言便能读懂。   杨丽萍的舞很纯很纯,离现实的炊烟很远很远,却离我们心灵所渴求的东西很近很近。她的舞总是和“灵”、“魂”有关,借助人们熟悉的意象来表现人的内心境界、空间、梦想和意识活动等等,她的舞总给人以超然、空灵、淡泊、抒情而又自我意识强烈的印象,她是一位真正的“舞蹈诗人”。   一生酷爱舞蹈到痴迷,牺牲自己给人间美的享受,值得人民大众爱戴的舞蹈诗人!
  编辑本段家庭情况
  父亲杨印宝,母亲杨仙果,均为白族杨姓.父母离异后,她与两个妹妹一个弟弟跟着母亲过,她的童年相对清苦.   她的丈夫是美籍台胞,一米八的个子,烫卷的头发留到肩膀,戴着一副眼镜,很斯文的样子,比杨丽萍大8岁,Tony的外形看上去颇有些艺术气质。正因如此,几乎在杨丽萍每场演出结束后都会有不知情的记者来采访他,想听听他对《云南映象》的观后感,可每次Tony都只说一句“舞蹈方面我是个外行人”,然后就以各种不同的理由“逃脱”了。   Tony是美籍台胞,说话时偶尔会带有一点台湾腔调。尽管看上去像是搞艺术的,但事实上他却是一个商人,现在在北京做生意。记者从多方面打听到,Tony在北京开了一家集餐饮、住宿、桑拿为一体的酒楼,经营状况还不错。
  杨丽萍现实版(15张)
  做客《咏乐汇》(3张)  回忆起和杨丽萍相识的经过,Tony脸上充满了幸福。“1998年,在北京我们同时参加了一个朋友的私人聚会,当时我对丽萍是一见钟情,感觉很好,还主动和她打招呼。”说到这里,Tony笑了,“不过,丽萍对我好像不是一见钟情,是后来被我慢慢地感化和打动的。”在经历了4年考验后,Tony和杨丽萍走到了一起,“我们在拉斯维加斯举行了一个很浪漫的婚礼,一起共度我们幸福的时光。之后我们回到台湾又补办了一个很大的婚宴,当时在台湾成为很轰动的消息。因为丽萍是第一位赴台湾表演的内地舞蹈家,她的演出在台湾引起很大的轰动,让观众叹为观止。”[2]   面对是否为了舞蹈不生孩子的疑问,杨丽萍说:“有些人来到世界是想传宗接代,有的是来享乐的,有的是来索取的,而我是一个旁观者,只想好好来这个世界走一走。”
  编辑本段舞蹈表演
  “过去的许多电视舞蹈专题片,缺乏舞蹈的视角,拍摄的方法仅是局部展示、过于表面化,与舞蹈的整体韵味不搭调。甚至于 把舞蹈弄轻、弄飘,弄得不实在了。像姜铁红跳的《阿惹妞》 杨丽萍
  电视上演过,现场看又是两回事。”   “综艺晚会令舞蹈本身越来越迷失自己,往往居于配搭角色。观众在电视里对舞蹈欣赏已经很难完整了。”   “现在舞蹈服装也存在品位问题。就说安塞腰鼓,许多人都拍过,我看只有陈凯歌拍得好。黄土地上,农民穿土棉袄,腰系麻绳,那鼓敲得太捧了,原汁原味。不像有的腰鼓表演,穿得红红绿绿,连鼓都镶上金边边,简直变了味。”   “搞舞蹈太难了,综合素质要求高,作品要好到极致才有观众。现在的大部分舞蹈还停留于欢娱、情绪化的程度。精品太少。题材选择太重要了。”
  编辑本段个人作品
  舞蹈作品
  1、《月光》   编舞:杨丽萍   杨丽萍一直以为女人就如同一样有形和无形,所以她用抽象和变形的肢体表现了她的感情和月光的圣 杨丽萍
  洁,我们在其中会看到舞蹈家是怎样张开她那想象的翅膀。   2、《两棵树》   编舞:杨丽萍   传说中两位相恋的人不能相爱,死后也没能葬在一起,但他们的坟墓却同时各长出一棵树并紧紧的缠绕在一起,这就是人们传说的连理枝。杨丽萍崇尚那种灵欲交溶的爱情,她创作的《两棵树》被评选为中国最受欢迎的舞蹈。   3、《嘎奇奇》   身,象征着一个女人一生中都不会缺少爱。杨丽萍运用十个手指的巧妙颤动,象征连绵不断的春雨,这一动作设计被誉为独特的创编。   4、《珠穆朗玛》   编舞:苏东梅、何浩川、赵明珠   你耸立在人们心中,你立在蓝天之下。啊!圣洁的珠穆朗玛!   5、《火》   编舞:杨丽萍
  写实(5张)  生在自然里的瓦族人,对火有着原始的崇拜,他们认为火就是太阳,太阳给大地带来光明,点燃起人们对生命的所有欲望。杨丽萍将用她的手指脚指身体乃至她的心,点燃起生命之火。   6、《拉萨河》   编舞:杨丽萍   藏族人每年有个沐浴节,她们每年那一天将在拉萨河里沐浴,接受河水那母亲般的呵护祝福,从而得到一个纯净的灵魂和一个无限的生命,这个舞是杨丽萍最新的作品。   7、《红色诱惑》   编舞:何浩川   她,似一团红色的雾,令憨哥们迷迷糊糊;她,像一把炽烈的火,叫壮汉们失魂落魄。   8、《女儿国》 杨丽萍
  编舞:杨丽萍 女人不去吃苦,日子那会过得甜?天上没有个女人,天就不会亮;地下没有个女人,地就不长草。   9、《心之翼》   编舞:苏冬梅   改编:何浩川   心之翼托起古老又年轻的情感,大凉生因此而 青春 浪漫。索玛花又有了新的传说。   10、《雀之灵》    杨丽萍
  编舞:杨丽萍   这个题目体现了创作者对作品内涵的高度要求。举手投足之间,看似孔雀“迎风挺立”、“跳跃旋转”、“展翅飞翔”,但它远远超过了形态模拟,而是舞者――“孔雀”的灵与肉的交融、呈现。   11、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   艺术总监、总编导 : 杨丽萍   12、大型原生态歌舞集《藏谜》   艺术总监、总导演 :杨丽萍   (《荷花度母》,《夏拉舞》)   13、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的响声》 2009年    艺术总监、总编导 : 杨丽萍14、<雀之恋>2012年   上2012春晚,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群众中的目光   14、《雀之恋》   编舞:杨丽萍,王迪   《雀之恋》征服了挑剔的观众,杨丽萍分析说,这个节目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相对于大家熟悉的《雀之灵》,《雀之恋》在舞蹈语汇和包装上都有了颠覆性的创作。杨丽萍说,《雀之灵》基本上以民间舞蹈元素为主,但《雀之恋》的表现形式并不是纯民间舞,而是在模拟孔雀的动作基础上有了再创造。
  影视作品
  电影《太阳鸟》独舞《雀之灵》 艺术片《诺曼底王朝》 杨丽萍
  电视剧《射雕英雄传》
  代言品牌
  艾丽碧丝化妆品 富安娜艺术家纺 潘祥记食品
  编辑本段艺术思考
  原生态舞蹈不是原始的   以“孔雀舞”闻名的杨丽萍,被誉为继毛相、刀美兰之后的“中国第二代孔雀王”。至今,她的孔雀舞仍是舞 《孔雀舞》 陈玉先 绘
  蹈界里孔雀舞最流行的跳法。近日,杨丽萍出席了“心动——肖全镜头下的杨丽萍”摄影作品展。据了解,1月14日至17日,她将重返北京保利剧院演出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为艺术,杨丽萍始终忙碌着。   据记者所知,国内很多人都喜欢舞蹈家杨丽萍,而且这种喜欢与喜不喜欢舞蹈无关,只要看过她的舞蹈《雀之灵》、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的人,都会瞬间爱上这个在舞台上时如精灵、时如妖魅的女人。   令记者惊叹的是,台下的杨丽萍依然魅力不减。坐在对面的她年轻、漂亮、高贵且与众不同。细嫩的皮肤让人很难相信她已年过五十;从头到脚,色彩鲜丽、造型新颖的民族服饰让她格外醒目;她的眼神里居然同时拥有自信、霸气与娇柔、妩媚几种完全不同的气质;修长的指甲更是她独一无二的标志。跳舞就像种庄稼   当记者担心现在也带舞蹈团的杨丽萍会不会为了平衡艺术与市场的关系,也在舞蹈中加一些迎合现代城市观众欣赏口味的元素时,杨丽萍的回答是:肯定不会。她觉得自己跳舞跟种庄稼一样,种的过程就是挖地、插秧、收割,然后卖出去就能吃饱。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她的舞蹈也是如此。因此,根本不用担心市场。   杨丽萍认为,一个热爱并十分熟悉民族舞蹈的舞者才能将民族舞蹈事业很好地进行下去。只要拥有这份热爱、这份熟知,就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舞蹈作品。这些新创作的民族舞蹈作品也会具有流行性,就像通俗歌曲一样流行,不一定只能存在于村庄中。因为,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还让村民“刀耕火种”的生活显然不现实。只要保留住民族舞蹈最根本的东西,接着创新,也许50年后,甚至更长的时间,民族舞蹈还会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这才是它最理想的未来。[3]连母亲也不愿穿民族服装了   各民族生活中的舞蹈,是杨丽萍舞蹈创作的灵感来源。如南涧彝族人会“跳菜”,这是那一带的彝族举行婚礼、丧事等活动之时必不可少的习俗。每一种活动所唱的曲调各不相同。村里的人生病了,要给他驱魔,全村人围着他跳舞;妇女生孩子,生不下来,全村人为给她使劲,也要围着跳舞……杨丽萍把这些舞蹈经过自己的少许改编,统统运用到了大型舞蹈《云南映象》中。还有某个村子里有一位70岁的老太太会打一套古鼓,从“盘古开天地”打起,这样打是“婴儿睁开眼”,那样打就是别的名字,总之有十几套打法,很讲究……这些神奇的美让杨丽萍目不暇接。   杨丽萍认为,原生态的含义不是指原始的,而是原本的。这些原生态艺术记录并体现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态度和生命状态。可惜目前这些原生态艺术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甚至是非常糟糕的。杨丽萍告诉记者,村民们不再唱、跳那些属于自己民族的古老艺术,也不愿意穿民族服装了。例如,就连她的母亲也不穿民族服装了。当她吃惊地问母亲为什么时,母亲回答说是想学城里人。杨丽萍所创排的原生态歌舞集《云南的响声》中所用到的被誉为“文物级”的几面巨鼓,是从云南边境、没有受城市文化影响的德昂族村子里收集来的,因为其他村庄早就把这些“没用的玩意”烧掉了。古老的舞蹈在村寨中所剩无几,就连泸沽湖那里的舞蹈也是为了带动当地的旅游业才幸存下来。还有某个会唱“海菜腔”的村庄,村民们认为那些宝贵的“调调”太土了。但是,当《云南映象》把“海菜腔”介绍给广大观众后,这个村子很快出名了。当中央电视台青歌赛中也出现“海菜腔”时,村民们又开始唱了……就是以这样的方式,一些古老的民族歌舞才得以传承下来。靠作品养活自己   杨丽萍从上世纪90年代起,决定“试试看,能不能靠作品养活自己。”从此她如同农民种地不再领国家工资,从剧场舞台走向远疆村寨采风,行程达1万多公里,遍访发掘深藏民间的原始歌舞,睿智选用没有任何舞台表演实践、“土”得掉渣的山民做演员,身入人迹罕至蛮荒野岭探究佤族18种鼓的奇特敲法,一针一线亲手体验彝族女孩5年绣—套绣衣的复杂过程,收集600余套村寨纯手工民族绣服、180个独特面具和68面手工鼓,将仅有1位山寨太婆会打、濒临断绝的24套“神鼓”技法抢救融入舞剧中,竭尽心力撷取民间最本真歌舞精髓,与现代化舞台包装形式有机融合。杨丽萍自任艺术总监、总编导和女主角,编导出云南原生态舞剧《云南映象》,彝、苗、藏、傣、白、佤、哈尼等民族原汁原味色彩绚丽歌舞得以薪传;继尔打造出几乎覆盖中国所有藏区最典型民间歌曲、器乐和舞蹈的大型藏族原生态歌舞《藏谜》。   杨丽萍早在1986年就因创作表演《雀之灵》等精妙绝伦舞蹈作品轰传遐迩,此后自编自导自演电影《太阳鸟》荣获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大奖,并相继在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日本举行专场舞蹈晚会,名扬世界舞坛。面对功成名就的这—切,杨丽萍坐享其成就可以了,再说年龄也大了,可她却在将要息影舞台的时候,偏偏独出心裁用正统舞蹈之外的肢体语言像哲学家似的诠释舞蹈,钟情于自然传达出天地间生命律动的原生态“野路子”舞,以美得令人窒息的肢体语言炫示天籁与人籁。   蕙心兰质的杨丽萍表示:“鲜花、掌声、金钱都是身外之物”,“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倾尽毕生精力揣摩舞蹈。”评家喟叹杨丽萍舞蹈艺术“灵肉血脉连着根”,“飞得多高也与大地连着根,飞得多远也没有失去与家园的亲情。[4]
  编辑本段成长经历
  从跨过大象粪到攀踩树根   可能是因为出生于云南白族的小村庄,杨丽萍浑身散发着一种大自然的味道。她说,村子里的人都喜欢跳舞,婚丧嫁娶、种收庄稼、祭祀神灵等无不跳舞,她自然也从小跟着祖辈、父母一起跳。她喜欢观察大自然,看云朵如何变化、孔雀怎么开屏、蜻蜓怎么点水……天资聪慧的她把这些看来的美放进自己的舞蹈中,很快就成了全村舞跳得最好的姑娘。   13岁那年,杨丽萍被云南西双版纳州歌舞团看中并招收入团。入团后, 杨丽萍
  她开始了游走于云南这片土地上长达7年的访演生活。每次巡村访演,演员们都是自己背行囊,徒步行进。而村庄之间没有路,几乎都是原始森林。演员们经常得跨过冒着热气的大象粪便,躲过乱窜的蛇、吸血的旱蚂蝗前行……每次访演的时间至少长达3个月,演员们跟村民们同吃同住,白天帮村民收庄稼,晚上演出。这个村子待一段时间,就接着去下一个村子演。这样,她走访了许多村落,见识了许多民族,学习了多种舞蹈。   这种“送戏上门”的经历对杨丽萍来说是宝贵的,也为她后来的艺术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杨丽萍看过各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后很感动,她认为,作为舞蹈者的自己不应局限在只跳白族的舞蹈,而应是集各民族舞蹈的大成者。杨丽萍留一头长长秀发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漂亮,而是看了佤族人的舞蹈后受的启发。佤族人把太阳奉为神灵,也崇拜由太阳照射产生的火。他们无论男女,头发都是披散着,从来不剪,跳舞时用甩动长长头发的方式来表现火,以此表达对太阳神的崇敬。因此杨丽萍身上有了佤族人这一标志性的舞蹈动作元素。她看到傣族前辈毛相、“孔雀公主”刀美兰所跳的孔雀舞太美了,所以,她选择了傣族舞蹈 雀之恋舞蹈
  作为自己舞蹈的主要表现方式。她吸取了两人不同风格的孔雀舞的特点及其他民族的舞蹈元素,同时加入自己的感悟,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杨氏”孔雀舞。   1980年,杨丽萍进入中央民族歌舞团,之后很快以“孔雀舞”闻名。可是,在这期间,杨丽萍觉得这里古板的芭蕾式训练并不适合自己。所以,她毅然离开了中央民族歌舞团,回到云南继续钻研民族舞蹈。于是,她又开始了走村串寨与村民同吃同住的生活。但与原先访演的经历不同,这次是为了舞蹈调研。杨丽萍的弟子虾嘎就是在调研中发现的。哈尼族的虾嘎所住的村子没有路,因为哈尼族是居住在深山半山腰的,通往村庄的唯一道路就是一团团的大树根,人只能攀踩着树根到达村落,用杨丽萍的话说:“活像电影《阿凡达》的场景,树根就是梯子,十分有趣。”
  编辑本段最新动态
  2009年6月30日-7月 杨丽萍提菜篮子亮相车展
  5日19:30杨丽萍携其领衔主演的大型衍生态打击乐舞《云南的响声》(云南映象姊妹篇)登陆北京保利剧院   2009年2月21日22日20:00杨丽萍携其领衔主演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于佛山琼花大剧院演出。   2009年5月7日杨丽萍最新力作《云南的响声》在云南艺术学院试验剧场首演   2009年7月10至12日,《云南映象》姐妹篇《云南的响声》将来到成都锦城艺术宫,让蓉城观众可以近距离倾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   2011年10月8日原央视知名导演邹友开、舞蹈艺术家杨丽萍、歌手孙楠在杭州西湖湖畔与民营演艺公司金海岸签约合作,分别担任金海岸艺术、舞蹈和音乐总监。在签约仪式上,杨丽萍透露与金海岸合作推出舞剧《孔雀》之后,自己将从台前退居幕后工作,而《孔雀》极有可能落户上海定点演出。[5]   2012年1月22日春晚,舞蹈:《雀之恋》杨丽萍 王迪
  编辑本段成就荣誉
  1979年 她主演的大型民族舞剧《孔雀公主》曾荣获云南省1979年表演一等奖。   1986年 她创作并表演的成名作---独舞《雀之灵》荣获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 一等奖、表演第一名。   1990年 应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闭幕仪式中表演独舞《雀之灵》
  孔雀舞(20张)  1992年 她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赴台湾表演的舞蹈家。   1993年 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她创作表演的双人舞《两棵树》,获得观众投票第一名。   199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 独舞《雀之灵》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   1995年 出演《兰陵王》。表演惊艳。该片是中国第一个留美的电影导演博士胡雪桦 导演,顾长卫摄影,音乐制作是何训田。   1997年 参加日本大阪国际艺术节演出,大阪国际交流中心授予最高艺术奖 菲律宾国家民间舞蹈协会赠予她为终身会员。   1998年 她编制导演并主演的电影《太阳鸟》荣获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   2002年 出演《射雕英雄传》中梅超风。扮相惊艳,被称为绝版梅超风。颇受好评。   2003年 出任艺术总监和总编导并领衔主演的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在昆明成功举办。受到全国各大城市巡回演出的邀请,杨当时为了筹措《云南映象》,卖掉了云南大理的房子,并拍了帅康厨房电器电器的广告(CCTV-2)。   “孔雀公主”杨丽萍,因其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为展现云南民族文化做出了杰出艺术贡献,从而成为内地2005年度惟一一位获得该奖的人。   2004年 编导并主演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获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蹈诗金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编导奖、最佳服装设计奖和优秀表演奖   2006年 春节联欢晚会舞蹈《岁寒三友--松、竹、梅》表演:谭元元、杨丽萍、刘岩   2006年 任九寨沟县容中尔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2010年 1月14日 应邀做客 咏乐汇   2011年 1月17日起,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上,竖立起一抹亮丽的“中国红”,6块电子显示屏同时播出中国首部国家形象宣传片,杨丽萍与章子怡、张梓琳、周迅、范冰冰或站或坐,以“美丽时尚的中国人”形象出现在《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的第一个画面上。在网络上,露脸宣传片的五位女星被标榜为“中国五美人”。   2011年4月2日获得凤凰卫视2010-2011“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大奖。 雀之恋
  2012年 春节联欢晚会舞蹈《雀之恋》表演:杨丽萍 王迪[6]   2012年2月20日,获得由网易女人频道与联合国促进性别平等和增强女性权能署共同举办的年度公益颁奖盛典“2011网易女性传媒大奖”。[7]   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   以孔雀舞闻名、[8]一直倡导原生态表演的著名白族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近日获由凤凰卫视联合海内外十余家知名华文媒体和机构共同评选的“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杨丽萍表示,能获得这个奖项的提名感觉很荣幸。以前曾经获得过很多舞蹈方面的奖项,都是对自己专业的肯定,这一次能够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奖项的提名,这是社会对她的认可。   说起杨丽萍,人们印象中最深刻的部分可能还是那只洁白灵动的孔雀。二十五年前,杨丽萍凭借独舞《雀之灵》一炮打响,从那以后,人们便记住了这位美丽的“孔雀公主”,仿佛她就是孔雀在人间的化身。杨丽萍的舞蹈生涯虽然蜚声于孔雀舞,但她的舞蹈生命力并未止步于此,而是通过更多的作品表现了出来:《月光》、《两棵树》、《嘎奇奇》、《火》、《拉萨河》、《心之翼》等,她对自然、生命、爱情以及生死的感悟,都透过作品自然、完美地诠释了出来。   杨丽萍极力推崇原生态舞蹈,并且也是坚定不移的实践者,2003年的《云南印象》、2007的《藏谜》以及2009年的《云南的响声》,都是她在云南的土地上一次次采风后创作出来的最原汁原味的作品,而每一位看过杨丽萍作品的观众也都被其散发出的浓郁而纯净的原生态气息打动。杨丽萍说,“原生态其实就是发生在身边的点点滴滴,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尊重原生态等于尊重生命和自然。在生活越来越繁复的今天,原生态让我们回归根源。就像一位外国观众在看完演出说的那样,《云南映象》让我觉得离土地是那么近。”   不老的传说,舞神杨丽萍永不收官   最近有传说杨丽萍赶排一台叫《孔雀》的大型歌舞剧,此剧之后杨丽萍即完满收官淡出“舞林”。正如杨丽萍不爱谈她最重要的成长之地西双版纳,我们西双版纳人也不热衷谈论杨丽萍。1971年13岁的杨丽萍被招进西双版纳州歌舞团,8年卧薪尝胆才凭借《召树屯与楠姆诺娜》中出演孔雀公主走红舞台。西双版纳给她搭了第一块成名之路的跳板,“第二代孔雀公主”享誉全国之后遭遇的是升调中央民族歌舞团历经艰难。她需要更大更高的舞台,跳出更美更经典的孔雀舞和她想创造的其它舞,西双版纳不能满足她如此宏大的向往。工作调动问题伤了杨丽萍的心,杨丽萍也伤了不少西双版纳人的心。西双版纳想把她留住或者叫做“卡”她的调动,究竟出于善意还是恶意如今已很难说得清楚。杨丽萍自此决口不提“西双版纳”四个字,显然是个“双伤”的结果。有人曾想像由杨丽萍出任西双版纳的形象大使构成一个完美的组合,那是不知晓她和西双版纳之间的纠结,想当然的以为“孔雀公主杨丽萍+西双版纳”顺理成章。   杨丽萍确定收官《孔雀》 退居幕后创作不息   2011年10月8日,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在杭州出席“名人名企加盟杭州金海岸签约仪式”时表示,作为舞台表演的舞蹈家,《孔雀》将会是一个结束。“以后将退居幕后,投入创作中,将更多美好的东西留给人类。”[9]

杨丽萍,1958年生于云南,洱源白族人,自幼酷爱舞蹈。1971年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九年后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并以“孔雀舞”闻名。1992年,她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赴台湾表演的舞蹈家。1994年,独舞《雀之灵》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2003年,杨丽萍任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总编导及主演。2009年,编导并主演《云南映像》姊妹篇《云南的响声》,再获成功。在2012年央视春晚以舞蹈《雀之恋》,再展舞蹈诗人的风

杨丽萍,云南大理白族人。从小酷爱舞蹈的她,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1971年从村寨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1986年她创作并表演了独舞《雀之灵》,一举成名。被人奉为“巫女”、“舞神”。

影视作品

《射雕英雄传》《太阳鸟》《雀之灵》

  • 杨丽萍简介,故事
    答:杨丽萍于1958年11月10日出生于云南,是第十届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杨丽萍1990年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后以“孔雀舞”闻名海内外,2009年凭借《云南映像》姊妹篇《云南的响声》获得成功,并成为中国第一个举办个人舞蹈晚会的舞蹈家。2009年《云南印象》开始年度世...
  • 11岁差点被当童养媳,被“雪藏”10年,杨丽萍经历了什么?
    答:山里练舞的“异类”女孩1958年杨丽萍出生在云南大理的洱源县,她的家乡特别偏僻,是出了名的“穷县城”。很小的时候父亲因为一些原因被带走,爸爸妈妈也就这样分开离了婚,母亲带着杨丽萍和3个弟弟妹妹生活非常艰难,当时又赶上了自然灾害。所以杨丽萍对童年的回忆就是饥饿,全家人都饿得瘦骨嶙峋的。...
  • 63岁杨丽萍:30年不吃米饭,忘情断爱,前半生仙子,后半生疯子
    答:但是杨丽萍反而觉得没了拘束,她原本也不在意那些虚无缥缈的名利,反而乐得清静,自己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尽情地跳了起来,有时候自己去看孔雀,看花草,有时一看就是半天,好像灵魂已经飘走去和它们对话了一样。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1979年,团里编排了一部新的舞蹈剧《孔雀公主》,杨丽萍是主演的替补,正式演出那天主演却...
  • 急需:舞蹈家的故事!!
    答:一进剧场,就听见麦克风里传来一好听的女声,正用道地的云南话在指挥着台上的演员,寻声看去,那位如画中人一般的女子,正是我们早已从荧屏上熟悉了的杨丽萍。 舞台下的杨丽萍,头戴绣花布帽,穿着极富民族特色的鲜艳衣裙,虽已51岁,却仍旧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美丽。 在排练场,杨丽萍一会指出歌手表达的不足,一会儿给舞...
  • 杨丽萍的故事
    答:杨丽萍,云南洱源白族人,生于1958年11月10日。她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家庭,和两个妹妹一个弟弟跟母亲过。在杨丽萍的童年记忆里,大都与贫穷与歧视有关,但她有一份大多数人少有的快乐态度,从小酷爱舞蹈的她,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1971年从村寨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1980年后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以“孔雀舞”闻名,被...
  • 杨丽萍的男孔雀为什么死
    答:杨丽萍,1958年11月10日生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中国舞蹈艺术家,第十届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1979年,主演大型民族舞剧《孔雀公主》,获云南省1979年表演一等奖。1985年,主演电影《云南故事》。1986年,创作...
  • 急需:舞蹈家的故事!!
    答:杨丽萍,云南洱源白族人。一九七一年从村寨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一九八0年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以孔雀舞闻名,被誉为继毛相、刀美兰之后的“中国第二代孔雀王”。一九八六年她创作并表演独舞《雀之灵》一举成名,一九九八年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太阳鸟》获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二00四年编导并主演的《云南映象...
  • 杨丽萍为了跳舞付出了什么
    答:角色理解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这种对艺术的极致追求使她在精神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总的来说,杨丽萍为了跳舞付出了她的青春、健康、时间和心血。她的奉献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使她成为了中国古典舞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故事激励了无数追求艺术梦想的年轻人,展现了为梦想付出一切的决心和勇气。
  • 6年前,在春晚连续旋转4个小时的小彩旗,杨丽萍:不考虑再培养她,为何?
    答:但事实是小彩旗并没有传承杨丽萍的衣钵,这中间是发生了什么故事吗?现在的小彩旗怎么样了?1.小彩旗本名叫杨彩旗。至于小彩旗这个昵称,则也跟她的姨妈杨丽萍有关。没错,杨丽萍是小彩旗的姑妈。在她三岁的时候,妈妈说要带着她去北京看望杨丽萍。她的老家在云南大理,那里有从山上流下的潺潺溪水...
  • 杨丽萍小时候的故事
    答:杨丽萍出生在大理的一个白族人家,父亲杨印宝,母亲杨仙果,均为白族。但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因为在家里排行老大,下面还有3个弟弟妹妹。照顾他们的责任自然就落在了杨丽萍的肩上。从小酷爱舞蹈的她,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她凭借着天赋,1971年从村寨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1979年,由杨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