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口婆心向孩子讲道理却收效甚微?这个办法多人亲测有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6
很多家长在面对幼小的孩子时都曾有过这样的苦恼:平时给孩子讲道理,但他们似乎因为年纪太小,不太能够领会其中的意思;孩子做错事时,家长严厉地批评或制止,随之而来的一通教训,又常常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完全听不进去道理。

为了能让孩子学会道理、变得懂事,家长们都快磨破了嘴皮,但孩子似乎并不肯买账。于是,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实在没有教育的天赋,干脆买些教育专家的课程给孩子看,以为如此自己就能摆脱这个难题了。

可是时间一长,家长们却发现,由于有效交流的时间变短,孩子似乎不像之前那么愿意亲近自己了。

家长们不禁陷入了迷茫:到底该怎样讲道理,才能让孩子听懂并愿意接受?怎样做才能既能节省自己的时间,又不影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呢?

如今具有30年的幼儿教学工作经验的西尔克·罗斯·韦斯特找出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把道理融入故事,家长创作出故事讲给孩子听 ,并在同事约瑟夫·萨洛西的帮助下,把这个工具的使用方法整理成了《讲道理不如讲故事》一书。

也许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不会编故事,更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专门给孩子想故事。但美国幼师通过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总结出了8种生动形象而又能迅速掌握的讲故事方法,能够让家长与孩子通过故事的联结,轻松愉快地完成教育与交流。

  01 讲故事有助于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与品质

随着现代社会压力的增大,家长们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常常感到疲惫乏力,回到家面对孩子提出想听故事的要求时,往往会偷懒,要么敷衍几句,要么从网上找些讲故事的节目让孩子自己看。

这时的家长们并没有意识到 孩子想听故事背后的深层需求:他们需要家长的关注、关心和关爱 。

大人们不妨试着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听长辈讲故事的感觉,当时是不是觉得很温暖、很安心,有种被长辈关注与呵护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呢?

其实, 讲故事时我们传递的不仅是故事本身,还有讲的人与听的人之间的联系 。讲故事的过程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关爱,并有助于建立你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而孩子如果在小时候能够和一位或几位长辈建立起健康的纽带,会非常有利于他日后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

相反,如果在童年时期未能成功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这些孩子在成年后也很难再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据《今日心理学》报道,美国大概有40%的儿童没能与父母建立起健康的依恋关系,而这些儿童在成年后往往会形成糟糕的人际关系,进而导致学业困难、事业不顺,并出现焦虑、愤怒、逃避等各种负面行为。

科学家们经研究发现, 讲故事有助于建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依恋关系,而健康的依恋关系会塑造出很多可贵的品质 ,因为讲故事最突出的优点就是自由灵活, 大人们可以把每个家庭的教育理念和社会、文化价值观念融入到故事中,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

《讲道理不如讲故事》中提到:“讲故事是人类天生就有的能力,每个人都能讲好故事”。只要掌握一些简单的方法,这种本能就会被唤醒。

书中介绍的故事环讲故事法,就是从孩子身边的事物中就地取材,把现实材料融入想象中的故事,再通过故事中的道理给现实世界带来指导价值。

用孩子熟悉的物品就地取材讲故事,这种方法产生的亲密感是看任何教育专家的故事视频都无法做到的。因为讲故事过程中更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结,而不是故事本身。

02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故事

既然讲故事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人格塑造如此重要,那家长们要怎样才能讲出让孩子有所收获的故事呢?

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 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情感需求和认知水平,并根据他们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不断调整故事的内容 。

比如处于婴儿阶段的孩子,他们能够接受的信息有限,给他们讲的故事应该非常简短,一两句话就可以了。在这个时期,家长要用轻柔的话语和婴儿交流,帮助宝宝感知家人的方位,让他知道自己很安全。

等孩子稍大一些,开始会爬、会站立,能探索身边环境的时候,家长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关于物品的小故事,最好在故事里加入一些动作,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比如,“有一块儿小石头跳上了桌子,一不小心掉进了水里”。

当孩子长到2岁时,就可以听一些简单的角色遇到危险的情节了,例如,“小熊追着一只小花猫玩,不知不觉离开了熊妈妈身边。它发现找不到妈妈后吓坏了,多亏熊妈妈找了过来”。这个故事还可以让孩子记住,不能离开妈妈太远,通过故事增强了孩子的安全意识。

3岁的孩子会经常出门接触家以外的世界,遇到其他小朋友,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有了“友谊”的概念,对父母的依赖有所减少。此时他们的故事里需要加入更多朋友的角色,情节也要比之前复杂,最好能有一些能让他们兴奋的刺激点。

4岁的孩子心智进一步发育,此时的他们已经可以理解复杂的故事人物和发展情节了,这个时期如果使用得当,故事将成为家长们最有效的育儿工具之一,孩子们可以从家长的故事中得到欢乐、安抚和教育。

当孩子长到5、6岁时,心理上就相对成熟了。如果之前没有听过家长的故事,这个时期就很难适应家长开始给他们讲故事了。但也不是完全不能补救,书中就介绍了一些工具和技巧,可以把故事变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许多科学研究都阐明了, 讲故事能够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帮助孩子拓宽对世界和人际关系的感知能力,并增强意志力 。如果能给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讲出适合他们的故事,这些效果会大大增强。

03 讲故事可以节省家长的管教时间和精力

很多家长一想到要讲故事,就容易感觉疲惫和恐惧,因为白天的工作已经消耗了自己大部分的体力和精力,晚上回到家后,实在很难提起给孩子讲故事的兴致,认为这太浪费自己的时间和有限的能量。

其实比起孩子做错事后家长严厉斥责、孩子委屈痛哭、家长心软安抚而后又自我反思的教育模式,讲故事的方式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也很少会引起孩子的反抗和崩溃情绪。

相比前者家长和孩子双方都不开心的管教模式,生动有趣又富含道理的故事可以把家长的期待和要求温柔地传递给孩子,让双方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成一致。

当然, 讲故事的方法和传统的严厉管教模式相比,也减少了大量的争论时间,避免了亲子关系的矛盾和冲突,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 。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孩子很调皮,总是喜欢用脚踢其他小朋友,多次批评也不管用,那不妨给他讲一个“小松鼠淘气脚”的故事:

住在森林里的小松鼠觉得好玩儿,总是用脚去踢其他动物,大家不喜欢它这样,都慢慢嫌弃、讨厌它,还给它起了个外号叫“淘气脚”。大家的疏远让小松鼠觉得很孤单,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决定不再捣蛋,而是用自己的“淘气脚”去帮助其他动物,终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感激。

听过这个故事后,下次孩子如果再淘气,妈妈可以温柔地提醒他:“你想当被大家嫌弃、没人理的淘气脚吗?”孩子就会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心底愿意改正了。

教育专家曾说过;“ 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好的结果 。”

而讲故事通常可以缓解家长的命令或指责给孩子造成的冲突和抵触,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听故事通常比批评或命令更有效、更容易接受。

好的教育故事可以让孩子的心与父母贴得更近,让孩子意识到父母是在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孩子做了错事,父母忙着呵斥和批评。

讲故事所涉及的内容其实比我们原想的要更丰富,它是指导孩子和培养亲密关系的有效途径。大人可以在故事中融入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并温和地引导孩子做出更好的行为,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品格。

当我们意识到讲故事的本质,就会发现,它并不是家长的额外负担,而是能够帮助家长省时的有效教育工具。

讲故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如果被暂时遗忘也没关系,《讲道理不如讲故事》中包含的简易操作方法和好记的步骤会帮我们唤醒这种能力,书中所介绍的技巧,会让我们的故事更丰富、更深刻。

《讲道理不如讲故事》不是一本单纯的故事集,还是能够帮我们创作出适合自己故事的方法书,是指引家长们传承家风和价值观念的有效工具。只要学会了这个方法,教育孩子就再也不是令家长头痛的难题。

《讲道理不如讲故事 约瑟夫萨洛西等著 中信出版社图书》【摘要 书评 试读】- 京东图书

  • 每次孩子犯错,都会苦口婆心地劝导,为何收效甚微?
    答:孩子在3岁之前,你和他们讲道理,效果是不理想的。因为受大脑发育的影响,他们无法理解太深刻的道理。所以,当你苦口婆心讲了一大堆,他们不一定能听懂。只是反复讲道理,而不是去执行 家长们总是喜欢给孩子喋喋不休讲道理,但是从来不去引导孩子执行,那么这样的“讲道理”都是没有说服力的。就像我们...
  • 苦口婆心向孩子讲道理却收效甚微?这个办法多人亲测有效
    答:很多家长在面对幼小的孩子时都曾有过这样的苦恼:平时给孩子讲道理,但他们似乎因为年纪太小,不太能够领会其中的意思;孩子做错事时,家长严厉地批评或制止,随之而来的一通教训,又常常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完全听不进去道理。为了能让孩子学会道理、变得懂事,家长们都快磨破了嘴皮,但孩子似乎并不肯买账。于是,有些家长...
  • 跟孩子讲道理,真的是最没用的教育方法吗?
    答:很多家长都喜欢给孩子讲道理。家长苦口婆心地把自己的一番好意告诉孩子,希望孩子遵从自己的意愿。但是,细心的家长会发现,讲道理并非一种有效的方法,不仅效果甚微,还直接影响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三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讲道...
  • 低情商的父母,就是不断地和孩子讲道理
    答:“只有低情商的父母,才会不断和孩子讲道理,其实这是一种语言暴力。”说实话,这个观点我很赞同。对孩子重复讲道理,是一种语言暴力。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他们的思维没有成年人成熟。很多时候,孩子的思维都是简单直接的,他们不知道如何理解父母苦口婆心的道理,更无法消化背后的深意。因此,就算家长...
  • 习惯形成是哪样的,为何要培养他养成好习惯呢?
    答:家长们埋怨孩子不自觉,苦口婆心给孩子讲道理、施压,要不就是哄着孩子好好学习,给他买这买那,然而收效甚微。大多数家长觉得是孩子的问题,就是他不想学习。其实,真相可能是孩子缺少“自律的能力”: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没有体会到自律带来的愉悦感,时间长了,就习惯了懒散、拖延。许多家庭...
  • 三流父母才和孩子讲道理?一流父母都是怎样做的?
    答:现代的家长们往往都倾向于采取相对温和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等。但是大多数父母到最后都会发现,当孩子不听话时对他讲道理无疑是对牛弹琴,从教育孩子的角度来说收效甚微。妈妈苦口婆心讲道理,孩子并不买账 丽丽是一位三岁孩子的母亲,最近女儿糖糖仿佛进入了叛逆期,让她非常...
  • 微推进微改变 倾听幸福花开的声音—《正面管教》读后感
    答:“当你一次次对犯同样错误的孩子无能为力的时候……”“当你喋喋不休、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地一次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自己都被自己感动,教育效果却收效甚微……”“早出晚归,晨催夜补,耗时费力,孩子却丝毫不领情,甚至背后谩骂……”面对这些问题,你是否静心思考过,这是怎么了?固然有...
  • 高情商父母不会讲道理,而是用哪3种管用的方法教育孩子?
    答:很多家长每天苦口婆心地对孩子讲道理,但是到头来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把家长说的话当耳旁风。小刘最近就体会到了这种"心力交瘁"的感觉。小刘每天要一边做晚饭,一边照顾刚上小班的二宝,还要分出精力督促一年级的大宝写作业。尤其是为了大宝写作业磨蹭、拖拉的问题,小刘打也打了,骂也骂了,道理说...
  • 森林效应的相关资料
    答:更让人沮丧的是他们家长苦口婆心地劝解,换来的是他们偷偷摸摸地玩;曾在老师的教育下保证不再涉足,而今却仍执迷不悟。怎样把孩子们的“心”真正拉回到学习上来?这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逐个摆事实、讲道理的谈心方式显然已被证明收效甚微……突然,一个想法萌生了:班中的事何不让大家一起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