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汉中的历史人物3个,另附关于他们的事情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有关汉中名胜古迹的作文

汉中名胜古迹 一、 东湖 在汉中市城内东南隅。面积6358平方米。相传汉王刘邦曾饮马于此,俗称饮马池。现存有“神龙能作苍生雨,饮马常怀赤帝风”的石刻。东湖地形低洼,每遇秋雨,颇为民患,清嘉庆、光绪年间,曾两次修整。 二、 汉台 在汉中市城内东南隅。占地4万多平方米,高9米。相传筑于公元前206年,是刘邦受封为汉王时兴建宫廷的基址。登台可俯瞰全城,眺望汉江。台上原遍筑亭阁楼馆,画栋连云,境界优美,后因岁久失修,颓圮荒废,仅留清代所建的望江楼。建国后经过修整,恢复了汉台风貌。 三、净明寺塔 在汉中市东关。为方形密檐式砖塔。高15米,共11层,每面正中辟券龛,龛两侧各砖砌隐出单层小方塔一座,建造特殊古朴,型态秀丽雄伟。“东塔西影”为“汉中八景”之一。 四、拜将台 在汉中市城南。为南北列置的两座方形高台,各高丈许。南台上竖“汉大将韩信拜将坛”碑。北台上建有台亭阁。两台周长百余步,面积7840平方米。刘邦采纳了韩信还定三秦东向以争天下之策,终于亡秦灭楚,完成西汉统一大业。相传汉王刘邦十分礼遇韩信,“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拜韩信为将,昔日拜将坛即是此台。 五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在汉中市城北17公里褒河水库内。这里原为长250公里的峡谷,南口名“褒谷”,地处原褒城县境,北口名斜谷,在眉县,故统名褒斜谷,谷中栈道则名褒斜道。石门位于峡谷栈道南端的一段隧道,东西两壁及褒河两岸悬崖上,凿有汉魏以来大量题咏,通称“汉魏十三品”。1970年因根治褒河,在石门所处峡谷修建水库,故将石门洞及附近主要石刻17方移入汉中市博物馆保存。 六、山河堰 在汉中市北17公里旧褒城的褒河沿线。据《汉中府志》载:“山河堰,汉相国萧何所筑,曹参落成之。”山河堰原灌溉褒城、南郑两县部分地区农田,今褒惠渠基本上是沿山河堰旧线修筑。历代均有修复、扩建。对发展汉中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七、留坝县张良庙 张良庙 在留坝县庙台子镇西、紫柏山东南脚下。又称留侯祠。相传为西汉张良晚年隐居的地方。建筑和遗物,都是明清时代所制。有六大院,150余间房舍。门楣砖刻横额“汉张留侯祠”。一进大门,便是连通二门的长木桥-进履桥。二门额悬木匾,上书“保安观”。过厅走廊里镶嵌著40余块明清名人留题的碑刻。授书楼用大理石和南阳玉砌筑,建在百余米高的假山上,登楼须拾级,上下迂回长达1公里许始达其巅,举目四望,青绿一片,点缀著九座红色的建筑。 汉张留侯祠,俗称张良庙,为祭祀汉高祖刘邦的开国谋士张良(字子房)的祠庙。因张良曾被封为留城侯,故称“汉张留侯祠”。传说为汉高祖刘邦所建,以后历代都有重建和扩建,而以隋、唐、宋各代规模最盛。张良庙内现存古建筑是清朝康熙年间重建的,经历数百年,才形成规模,是全国所有祭祀张良的祠庙中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胜迹。有楼、殿、亭、阁、廊、榭共156间,现存碑刻39通,摩崖题字51块,匾额50多面,楹联40余幅,古树10棵,占地面积14200平方米,是研究秦汉社会历史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中国早期道教活动胜地之一,也是绝佳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寺院建筑技艺精巧,布局独特,与自然佳景浑然和谐 ,交相辉映。院中,泉水竹影,声色成趣;古柏劲松,千姿百态;奇花异草,浓郁馨香; 碑石字画,各具其妙;石径岩梯,千回百转;文物典故,妙趣横生。游观大小九院,院院风貌各异,身临其境,如坠仙界。 镇巴县 八、班超食邑碑 九、张飞拴马岭 十、蒿坪寺古钟 城固县 十一、张骞墓 在城固县西4公里的黎何村西。冢南北长13米、东西宽8米、高5米,略呈椭圆形。原墓地范围南北170米,东西80余米,有清乾隆、光绪年间所立的记墓碑数通,还有石虎一对,头部已残缺,但尚可看出西汉时期雕刻艺术的风格。张骞(?-前114),汉武帝封博望侯。建元二年(前139年)奉命出使大月氏,相约共同夹攻匈奴。元朔三年(前126年)方归汉,在外十三年。途中曾被匈奴扣留,前后达十一年。元狩四年(前119年)又出使乌孙,并派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地,他先后两次出使西域。1990年9月,建立张骞纪念馆。 张骞纪念馆 张骞,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其故里在汉中城固县城南2公里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墓地在县城西2.3公里处饶家营村,现为张骞纪念馆,属陕西省人民政府1956年公布的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骞墓坐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成覆斗形。四周古柏参天,竹影婆娑。墓前一对汉代石虎雕工粗犷,姿态雄伟,格局大方。 百姓缅怀张骞,赋予石虎以神话色彩:传说他们是张骞泛搓时所得天宫织女的一对支机石。解放前,这一对石虎一直是当地百姓祷病乞嗣求雨的神灵。 陵园整体以献殿为中轴,对称分布。献殿内置著名书画家张重光所绘大型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凿空图”。东西配殿为展室,分别推出“张骞生平伟绩”展览和具有鲜明陕南特色的民间艺术展览。阙式大门青砖筒瓦,古朴大方,两阙相对,飞檐斗拱,再现了两汉宫阙的建筑特色。 十二、五门堰 在城固县北15公里许家庙街东南。传说始建于新汉王莽时期。元至元年间(1335-1340),城固县令蒲庸,改建为石渠,渠底开列五洞,东二西三,可以启闭,节制水量,故名。明弘治、万历年间,相继扩建,五门堰全部水利工程告成。有支渠、洞三十六处,灌溉农田面积5万余亩。 南郑县 十三、大佛洞 在南郑县小南海西南约1.5公里处。岩壁突开穴洞,洞口宽约3米,内可容千人。洞内钟乳、石笋,奇形怪状,蔚为大观。洞内有佛殿,极其深邃。 十四、小南海 在南郑县城南约35公里牟家坝南丛山中。双峰壁立,陡峭悬绝,山麓交歧处,洞开一穴,水从中出,汇成巨池,故名。洞中钟乳石参差,可秉烛入洞游览。洞口外有虹桥二拱,上建观音殿一座。这里山势高耸,林木茂密,为避暑胜地。 十五、圣水寺 在南郑县马家咀乡。因寺内外有青、白、黄、乌、黑五个龙泉,取“五龙捧圣”之意,故名圣水寺。寺内院中有一株古桂树,粗可四五人合抱,相传是西汉初年相国萧何亲手载植,故名“汉桂”。其花开5-7瓣,与一般桂树花开3-4瓣者不同。寺背依群山,面对汉水,寺后苍松遍山,寺前古柏参天,春来山花遍地,秋来汉桂飘香,故每年中秋,赏桂之游客多不胜数。 洋县 十六、开明寺塔 在洋县城内。为方形单层密檐式砖塔,塔北正中设券门,内辟方形小室。塔共13层,塔身通高22米。自第二层以上塔身各面共有佛龛52个及方形单层小塔100个,龛内石雕佛像大部已毁。塔原建于开明寺内,寺已圮废。根据塔的造型及建筑手法,似为南宋建筑。 十七、良马寺 在洋县城西20公里湑水乡庞家店村外。建于元中统二年(1261年)。寺内原有建筑群,经附近湑水几次泛滥和兵燹等严重的破坏,仅存大雄殿,又名觉皇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歇山顶。这座古建的细部手法与宋营造法式相近似,其西梢间的后檐墙壁上尚存有以佛教故事为内容的巨幅壁画一块,构图、用笔以及色调等都和山西永济县永乐宫内保存的元代壁画相似。 十八、智果寺 在洋县城西约15公里。今为洋县智果中学校舍。寺内以广藏明永乐、正统、万历等时期皇后颁赐的经卷而驰名。寺的规模相当宏敞。正殿为元至顺三年(1332年)僧人所建,藏经楼为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建,大殿面阔五间。藏经楼坐北向南,两层,单檐,歇山顶。长21.7米,宽18.3米,高约15米,庄严雄丽。这两座建筑,历代虽有修葺,基本保持著原来的建筑风格,为陕西罕见的木构古建。 十九、蔡伦墓 在洋县龙亭铺街南。蔡伦(?-121),东汉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州市)人。传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人。墓坐北向南,墓冢南北长30米,东西宽17米,高10米。墓前有石碑三通: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汉龙亭侯蔡伦之墓”碑、万历四十一年“新建祠记碑”和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汉龙亭侯蔡公伦墓”碑。墓南约30米处有蔡伦祠,有过厅、大殿和东西厢房,院内有古柏19株。 宁强县 二十、汉江源禹王碑 二十一、金牛道五丁关 二十二、阳平关 二十三、子龙山 二十四、龙洞 古镇青木川 古镇青木川 “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李白的笔下如此描绘了古金牛的山水。古金牛,今宁强也。宁强据“剑门蜀道”东端,为古今秦蜀咽喉,是汉水源地、嘉陵上水。峰峦崔巍,林木葱笼,备秦巴之景色,汇南北之风情。境内奇峰秀水、雄关矗立。七盘关、西峡关、牢固关、五丁关、盐茶关、铁锁关、阳平关、青木川,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阳平关,诸葛亮经此而北伐,唐明皇越境而奔蜀。青木川位于宁强的西端,毗邻川甘、锁钥三省,重峦叠嶂、山高路险、清溪碧湾、飞流溅珠。 青木川隶属陕西省汉中地区宁强县,位于陕西西南角,陕、甘、川三省交界处,因川道中有一棵古青木树而得名,因魏辅堂和古建筑而名声大振。 ... 青木川发轫于明中叶,成型于清中后期,鼎盛于民国,是羌汉杂居地区。先后称草场坝、回龙寺、回龙场、永宁里、凤凰乡、青木川。 青木川远离县城,地处僻远。虽为要塞,却一直处于闭锁状态。有几条逶迤石径连通邻省邻县,供山民来往交通。青木古镇,闻名遐迩。逢三趁墟,山民结伴,来来往往,背扛肩担,荷货互市,互通有无。当年杜甫过境时曾吟到:“仰凌栈道细,俯映江木疏。地僻无网罟,水清反多鱼。好鸟不妄飞,野人半巢局。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虽白驹过隙、日月如梭,世界的面貌日新月异,青木川中先秦遗风尚存,青山风貌依旧。 青木川山清水秀,自然生态秀美,民风古朴。一条“回龙场”古街从南向北把小镇拉得悠长,两边的明清民居错落有致地连缀在一起:四合院式的、船型的,中西合璧式的……古街中段,一座盖顶华丽的“飞凤桥”横跨金溪河两岸。整条古街呈现出“平盘端凳,雕窗扇门,院落集中,四水倒淌”的格局。现在还留存的几处中西结合的老式豪宅,里面有回廊、天井,宽大舒展,土改时分给当地居民居住,现在仍然住着多户人家。 民国时期的魏辅堂是这一带的传奇人物,那时的青木川繁华非常,有洋行、商户、茶肆、酒店等,因地理位置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处,三省商人汇聚于此进行商业交易。农民安于种植,商人忙于交易,秩序井然,仿佛乱世中一处世外桃源,浑然不知战争的存在。很多逃避战乱的人逃到青木川就安顿下来,以此为家,目前这里老一辈的有四川人、湖北人、湖南人等,从他们改不掉残存的乡音里还是觅到一点踪影。 佛坪县 二十五、 佛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勉县 二十六、马超祠墓 在勉县诸葛武侯祠东约0.5公里。马超(176-222),字孟起,三国扶风茂陵人。出身凉州豪强家族,后为蜀汉刘备部下的一员大将。马超祠有殿宇3座,作品字形排列,内塑马超泥像一尊。祠前有“汉征西将军马超之墓”记墓碑一通,祠内另有一碑,上书“一世英名基事汉,一遍遗迹痛仇曹”,为冯玉祥所立。墓地在祠后一座小山丘后面,与定军山遥遥相望。墓冢高约3米。 二十七、天荡山 在勉县城北,与定军山遥相对峙。山窝有天灯寺,寺周古木参天,寺旁有一喷泉,常年喷水。寺门前有一巨石,传为黄忠斩夏侯渊后,回营地时马的踏脚石。据《沔县志》载,黄忠当年曾设营于此。 二十八、定军山 在勉县城南约5公里。沿汉江峰峦起伏,东西绵亘约5公里,统称定军山。山上有主峰十二,隔江与城北天荡山对峙。由武侯坪南望,东西两峰屹立。其中另有一小峰,俗称二龙戏珠。西侧峰顶有锅底形大洼,周围约2公里,即当时屯万兵的仰天窝。山下平坦处名武侯坪,是黄忠与夏侯渊激战的战场。 二十九、武侯墓 在勉县南1公里之定军山下。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葬定军山,因山为坟。墓园古木荫翳清幽,并有正殿、庑房等古建筑,悬挂匾额、对联,衬以林立的碑石,更显得庄严肃穆。 三十、武侯祠 在勉县旧城东0.5公里,新城西3公里。祠内建有殿庑、游廊房舍七大院56间。祠堂北向,雷峰屏障于前,汉水环绕于后。祠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20米,院内古木参天,远望蓊郁丛林。大殿内有诸葛亮泥塑坐像一尊,纶巾、羽扇,侧塑关兴、张苞立像。历代名人如桓温、李白、苏试、王安石、陆游、顾炎武等,都在祠内留有墨迹刻石。现共有汉、晋、唐、宋、元、明等时代碑刻40余通。 西乡县 三十一、午子山 在西乡县城东南15公里堰口镇旁。山上原有几座大庙,分上、中、下三观,统称午子观。午子观是汉代戚姬进香焚轮之处。午子山现存大殿三座,屋舍六十一间,明代铜铸佛像2尊,铁佛像1尊。清乾隆时(1736-1795)铸大铁钟一口和殿内壁画多幅。午子山山青水秀,山坡上1000多亩白皮松尤为珍贵,素有“陕南小华山”之美称。 三十二、鹿龄寺 在西乡县城西北1公里。是回族伊斯兰教清真寺。回教阿匀祁静一,甘肃河州(治今甘肃临夏东北)人,奉师之命,于清康熙年间来西乡传教。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死于西乡,遗嘱其徒修建鹿龄寺。寺现有砖雕照壁一座,高10米、长11米,正中有缠枝牡丹双龙抢宝砖雕,两侧为莲子荷花和双龙戏云砖雕。寺门为牌楼式,四柱三间,正中庑殿顶,门额上悬“鹿龄寺”匾额。大门内为正殿前院,东西砖墙均有砖雕图案。正殿为歇山顶,面阔3间,殿东侧小院为阿訇住所。寺自清康熙五十八年建成至今,信仰该教的回族、维吾尔族、东乡族、保安族等教徒,从陕、甘、宁、青、新、滇、川、黑等省,不远万里,来此朝拜瞻仰者络绎不绝。 略阳县 三十三、灵岩寺 灵岩寺 在略阳县城南约3公里嘉陵江畔。寺在天然的岩穴上,形如虎口,两山对峙,江水如沸,有瀑布如空中白练。创建于唐开元间(713-741)。寺分前后两洞。前洞口高约25米,宽50米,进深60米。洞左右和正面有房屋建筑。后洞有涅般佛及罗汉像多尊,并有天然的钟乳形成白色的石柱,形如一手撑天。两洞间悬空横架一木,曰奈何桥,或名飞桥。攀崖过桥,如履薄冰,十分惊险。寺内共有碑碣118通,约分两类,一类是游寺的题咏,一类为寺的修建沿革。 三十四、略阳江神庙
在略阳县环城西路嘉陵江边,有一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神庙,又名“王爷庙”、“龙王庙”。 江神庙座东向西,东西进深约65米,南北面阔约30米,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整体建筑平面布局利用地势落差,采用中国传统宅第平面布局,形成上、中、下三进式院落,从西向东依次为戏楼、过厅、前殿、后殿,两侧廊房,布局合理紧凑。群体建筑外观以实墙而为的封闭空间,形成外看见墙不见木,内看见木不见墙。戏楼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底层为江神庙人口,二层戏台和化妆室用木板隔开,栏板,檐仿雕刻精细,过厅前殿、后殿面阔五间,均为穿斗式木构架。江神庙所有建筑细部装饰着重于木雕板绘,外观华丽,极富地方性和民族特点,檐口大量使用档风板,遮盖檐口内部梁架结构。戏楼翼角斜撑木柱是一只金雕木虎,并和人物造型联成一体,给建筑增添了威严和别致的格调,戏分栏板木雕题材丰富,有兽头图案画,氏羌人物和浮雕故事图像,兽头图案画多为熊、猪、猴之类动物,全庙共有近300余幅这样的图画,氏羌人物形象奇特,衣着服饰与汉族迥然不同,浮雕人物故事图像,多系人物花卉,现仅存木雕215幅,具有浓厚的羌文化特色和写实风格。过戏楼往东,为一庭院,两侧过厅共分两层,底层墙壁上展为略阳民歌、情歌,二层展有略阳民间人物故事传说,再往东拾级而上,过一小巧玲珑的大理石桥,即到江神殿前殿,飞龙绕柱,江神坐在龙身上一手抓龙角,一手指天,前殿两侧各有两间小厢房,古时为船帮休息室,过前殿往东,拾级而上,则到了后殿,后殿与前殿之间,有一小小庭院,两侧各有两间厢房,后殿为书画展室,一进大门,便可闻到一股浓浓的翰墨清香。 江神庙是我国长江流域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氏羌戏院式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和文物考古价值,为了加强对这一珍贵的文物建筑群的保护,县上于2000年设立了江神庙民俗博物馆。

1.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一直受秦国欺负,楚怀王又想重新和齐国联合。秦昭襄王即位以后,很客气地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武关(在陕西丹凤县东南)相会,当面订立盟约。


楚怀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不去呢,怕得罪秦国;去呢,又怕出危险。他就跟大臣们商量。

大夫屈原对楚怀王说:“秦国强暴得像豺狼一样,咱们受秦国的欺负不止一次了。大王一去,准上他们的圈套。”

可是怀王的儿子公子子兰却一股劲儿劝楚怀王去,说:“咱们为了把秦国当做敌人,结果死了好多人,又丢了土地。

如今秦国愿意跟咱们和好,怎么能推辞人家呢。”

楚怀王听信了公子子兰的话,就上秦国去了。

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刚踏进秦国的武关,立刻被秦国预先埋伏下的人马截断了后路。在会见时,秦昭襄王逼迫楚怀王把黔中的土地割让给秦国,楚怀王没答应。秦昭襄王就把楚怀王押到咸阳软禁起来,要楚国大臣拿土地来赎才放他。

楚国的大臣们听到国君被押,把太子立为新的国君,拒绝割让土地。这个国君就是楚顷襄王。公子子兰当了楚国的令尹。

楚怀王在秦国被押了一年多,吃尽苦头。他冒险逃出咸阳,又被秦国派兵追捕了回去。他连气带病,没有多久就死在秦国。

楚国人因为楚怀王受秦国欺负,死在外头,心里很不平。特别是大夫屈原,更是气愤。他劝楚顷襄王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和怀王报仇雪耻。

可是他这种劝告不但不顶事,反倒招来了令尹子兰和靳尚等人的仇视。他们天天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他们对楚顷襄王说:“大王没听说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忘了秦国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们不主张抗秦,就是不忠。楚国出了这种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儿能不亡国呢?大王,你想想这叫什么话!”

楚顷襄王听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挤出去,简直气疯了。他到了湘南以后,经常在汨罗江(在今湖南省东北部,汨音mì)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诗歌。

附近的庄稼人知道他是一个爱国的大臣,都挺同情他 这时候,有一个经常在汨罗江上打鱼的渔父,很佩服屈原的为人,但就是不赞成他那愁闷的样子。

有一天,屈原在江边遇见渔父。渔父对屈原说:“您不是楚国的大夫吗?怎么会弄到这等地步呢?”

屈原说:“许多人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个干净人;将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我被赶到这儿来了。”

渔父不以为然地说:“既然您觉得别人都是肮脏的,就不该自鸣清高;既然别人喝醉了,那么您何必独自清醒呢!”

屈原反对说:“我听人说过,刚洗头的总要把帽子弹弹,刚洗澡的人总是喜欢掸掸衣上的灰尘。我宁愿跳进江心,埋在鱼肚子里去,也不能拿自己干净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脏。”

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终于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自杀了。

附近的庄稼人,得到这个信儿,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水,哪儿有屈原的影儿。大伙儿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

渔父很难受,他对着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的。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划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成为一种风俗。人们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据说就是这样来的。

第一个蔡伦:
蔡伦,中国“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改进者,“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1]。蔡伦的发明创新不止造纸,他“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有
蔡伦画像
蔡太仆之弩,及龙亭九年之剑,至今擅名天下。”
第二个张骞:
张骞,中国西汉时期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汉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为郎。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张骞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
第三个
褒姒,西周幽王的宠妃,生卒年不详。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古褒国人。褒国立国之地就在今汉中平川中.有谓她是龙沫流于王庭而变玄鼋(一种黑色的蜥蜴)使女童怀孕所生女,弃于路被一对夫妇收养于褒。她甚得周幽王宠爱,生下儿子“伯服”。周幽王:中国西周末代君主。姬姓,名宫湦(湦一作涅、湼)。

张骞,中国西汉时期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汉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为郎。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张骞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与李广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击匈奴;张骞因迟误军期,当斩,用侯爵赎罪,得免为庶人。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率300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翌年卒 。他所遣副使后相继引西域诸国使者来汉;乌孙后来终于与汉通婚,共击破匈奴。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西域诸国当时无史籍记载,张骞所报道,备载于《史记》、《汉书》中,是研究中亚史所根据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价值。

褒姒,西周幽王的宠妃,生卒年不详。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古褒国人。褒国立国之地就在今汉中平川中.有谓她是龙沫流于王庭而变玄鼋(一种黑色的蜥蜴)使女童怀孕所生女,弃于路被一对夫妇收养于褒。她甚得周幽王宠爱,生下儿子“伯服”。周幽王:中国西周末代君主。姬姓,名宫湦(湦一作涅、湼)。在位时,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地震、旱灾屡次发生。周幽王变本加厉地加重剥削,任用贪财好利善于逢迎的虢石父主持朝政,引起国人怨愤。又听信宠妃褒姒的谗言,废掉王后申后及太子宜臼(申后之子),立褒姒为后,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申后与宜臼逃回申国。公元前772年,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举兵入攻西周,各地诸侯拒不救援,幽王惨败,带着褒姒、伯服等人和王室珍宝逃至骊山,后被杀。犬戎攻破镐京,西周遂亡。
只为了褒姒一笑,周幽王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
公元前781年周宣王去世,他儿子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昏庸无道,到处寻找美女。大夫越叔带劝他多理朝政。周幽王恼羞成怒,革去了越叔带的官职,把他撵出去了。这引起了大臣褒响的不满。褒响来劝周幽王,但被周幽王一怒之下关进监狱。 褒响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其子将美女褒姒献给周幽王,周幽王才释放褒响。周幽王一见褒姒,喜欢得不得了。褒姒却老皱着眉头,连笑都没有笑过一回。周幽王想尽法子引她发笑,她却怎么也笑不出来。虢石父对周幽王说:“从前为了防备西戎侵犯我们的京城,在翻山一带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万一敌人打进来,就一连串地放起烽火来,让邻近的诸侯瞧见,好出兵来救。这时候天下太平,烽火台早没用了。不如把烽火点着,叫诸侯们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些兵马一会儿跑过来,一会儿跑过去,就会笑的。您说我这个办法好不好?”
周幽王眯着眼睛,拍手称好。烽火一点起来,半夜里满天全是火光。邻近的诸侯看见了烽火,赶紧带着兵马跑到京城。听说大王在细山,又急忙赶到细山。没想到一个敌人也没看见,也不像打仗的样子,只听见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家我看你,你看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周幽王叫人去对他们说:“辛苦了,各位,没有敌人,你们回去吧!”诸侯们这才知道上了大王的当,十分愤怒,各自带兵回去了。 褒姒瞧见这么多兵马忙来忙去,于是笑了。周幽王很高兴,赏赐了虢石父。 隔了没多久,西戎真的打到京城来了。周幽王赶紧把烽火点了起来。这些诸侯上回上了当,这回又当是在开玩笑,全都不理他。烽火点着,却没有一个救兵来,京城里的兵马本来就不多,只有一个郑伯友出去抵挡了一阵。可是他的人马太少,最后给敌人围住,被乱箭射死了。周幽王和虢石父都被西戎杀了,褒姒被掳走。
诸侯及大臣共同拥立被废的太子直臼为天子,即周平王。平王将都城迁至洛阳。历史上将迁都前称为“西周”,其后称为“东周”。东周始于公元前770年。东周名存实亡,诸侯分争,先后有春秋、战国两个阶段。
周共存在八百年,后被秦所灭。

吴向飞:男,陕西汉中人,音乐创作人、制作人、歌手。
创作奖项:第十届中国歌曲排行榜年度最佳填词人大奖、中国原创总评榜年度最佳填词人大奖、2008MusicRadio中国TOP排行榜“港台最佳填词人”(迄今内地唯一获此奖项的填词人

姓名:胡蝶
胡蝶主持《今日亚洲》<<朝闻天下>>生日:1983年2月16日
身高:167cm
体重:51kg
祖籍:陕西省汉中市
星座:水瓶座
毕业学校:中国传媒大学
所学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哈辉:女,陕西省汉中市人,字尔雅,笔名古曼之,英文名:Helen Ha。2000年7月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学士学位。中国国学形象大使,新雅乐创始人,全国青联委员,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中心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华吟诵学会副会长。现攻读中国音乐学院艺术硕士,主攻中国古典音乐演唱与中国古代艺术史。据悉,将赴中央民族大学任教。

陕西汉中?
张骞: 开通西域第一人。中外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出生在汉中城以东的城固县,他两次奉命出使西域,联系了当时西域五十二国,加强了西北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打通了我国与中亚、西亚的陆路交通,促进了中外贸易往来。他说服了汉武帝发使者通西南之塞,开发边远地带。元朔六年(123年)、受封为博望侯,后拜大行令,列于九卿

蔡伦:龙亭侯名垂纸史的蔡伦,才学渊博,敦厚精细。东汉和帝时,中常侍尚方令,他发明了造纸术,制成了“蔡侯纸”。朝廷推广,惠泽学林。邓太后以为蔡伦供职朝廷,年久有功,封为“龙亭侯。”食邑三百户,封地在汉中城以东的洋县龙亭镇。今有墓、祠供人凭吊。

方孝儒:被称为“读书种子”、“明之学祖”的方孝儒,在明朝开国名臣宋濂精心雕琢和陶冶下,“进修之功,日有异而月不同”。在他任明建文帝“托孤”大臣之前,曾任汉中府学教授达七年之久。其间,他粗衣粝食,兢兢业业地教授诸生,“由是山南皆知向学”。对汉中的教育事业卓有贡献。因朝廷政治风云突变,方孝儒惨遭杀害,诛及十族。后人在汉中修建“方正学祠”,以作纪念。

张骞: 开通西域第一人。中外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出生在汉中城以东的城固县,他两次奉命出使西域,联系了当时西域五十二国,加强了西北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打通了我国与中亚、西亚的陆路交通,促进了中外贸易往来。他说服了汉武帝发使者通西南之塞,开发边远地带。元朔六年(123年)、受封为博望侯,后拜大行令,列于九卿。

杨王孙: 提倡简葬的杨王孙,西汉时汉中城固县人杨王孙,久居长安,家累千金,却竭力提倡简葬。临终,嘱其子:“吾死,裸葬,以复吾真。”并对劝告的亲友说:“厚葬无益死者也。”死后裸葬于终南山。为我国古代提倡简葬的著名人物。

蔡伦:龙亭侯名垂纸史的蔡伦,才学渊博,敦厚精细。东汉和帝时,中常侍尚方令,他发明了造纸术,制成了“蔡侯纸”。朝廷推广,惠泽学林。邓太后以为蔡伦供职朝廷,年久有功,封为“龙亭侯。”食邑三百户,封地在汉中城以东的洋县龙亭镇。今有墓、祠供人凭吊。

陆游: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应著名爱国将领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来到汉中,襄赞军务。在汉中期间,他瞻仰汉中古迹,赴散关前沿阵地,所见所闻,所历所感,更坚定了他忧国忧民的爱国信念。诗人认为,是汉中的金戈铁马战斗生活,使他“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奠定了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张骞: 开通西域第一人。中外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出生在汉中城以东的城固县,他两次奉命出使西域,联系了当时西域五十二国,加强了西北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打通了我国与中亚、西亚的陆路交通,促进了中外贸易往来。他说服了汉武帝发使者通西南之塞,开发边远地带。元朔六年(123年)、受封为博望侯,后拜大行令,列于九卿

蔡伦:龙亭侯名垂纸史的蔡伦,才学渊博,敦厚精细。东汉和帝时,中常侍尚方令,他发明了造纸术,制成了“蔡侯纸”。朝廷推广,惠泽学林。邓太后以为蔡伦供职朝廷,年久有功,封为“龙亭侯。”食邑三百户,封地在汉中城以东的洋县龙亭镇。今有墓、祠供人凭吊。

方孝儒:被称为“读书种子”、“明之学祖”的方孝儒,在明朝开国名臣宋濂精心雕琢和陶冶下,“进修之功,日有异而月不同”。在他任明建文帝“托孤”大臣之前,曾任汉中府学教授达七年之久。其间,他粗衣粝食,兢兢业业地教授诸生,“由是山南皆知向学”。对汉中的教育事业卓有贡献。因朝廷政治风云突变,方孝儒惨遭杀害,诛及十族。后人在汉中修建“方正学祠”,以作纪念。

  • 有关汉中的历史人物3个,另附关于他们的事情
    答:第一个蔡伦:蔡伦,中国“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改进者,“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1]。蔡伦的发明创新不止造纸,他“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有 蔡伦画像 蔡太仆之弩,及龙亭九年之剑,至今擅名天下。”第二个张骞:张骞,中国西汉...
  • 汉中曾经有哪些历史人物在这里来过
    答:老将黄忠在汉中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骁将赵云汉水之滨大败曹军,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一代名相诸葛亮在汉中屯兵8年,度过了他一生最为呕心沥血的岁月,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最终归葬定军山下,其安息地武侯祠,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 这里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四大发明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和葬地,...
  • 古代汉中是现在的哪个地区?
    答:18、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路为府,设汉中府。19、清代设陕安道于汉中,辖汉中府、兴安府(今安康市)。
  • 汉中之战,刘备出动四位五虎上将,曹操出动几位一流名将?
    答:夏侯渊是曹操宗亲中少有的智勇兼备的将才,曹操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平定张鲁后,让夏侯渊率领一支精锐部队镇守在军事重地定军山, “虎步关右”。 在汉中之战中,夏侯渊生擒过黄忠的部将陈式,还曾与黄忠阵前交锋 “二十合” 。后来在对山下遭到黄忠突袭, “连头带肩,砍为两段” ,壮烈牺牲。 四、庞德(强一...
  • 汉中市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是谁?
    答:介绍几位汉中籍的名人,他们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他们是:何毅亭,陕西汉中人,1952年生1968年12月参加工作,198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 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 历史 学硕士,研究员。历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正部长级)、第十三届全国...
  • 诸葛亮的故事
    答: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三代。江东地势险要,现在百姓归附他,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看来,也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陕西、甘肃、湖北、贵州的一部)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一个军事要地,可是刘表是守不住这块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广阔,向来称为“天府之国...
  • 三国历史人物介绍
    答:后来在和蜀汉的汉中争夺战中,曹操再次无功而返。 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封曹操为魏武皇帝。 9.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人。 先为并州刺史丁原部下担任从事,后来又归附董卓,董卓死后,张辽又带兵投靠了吕布,在吕布手下任骑都尉。 后来,吕布在下邳被曹操和刘备打败,最终归附曹操。
  • 你知道关羽的故事吗,写3个
    答:【人物事迹】关羽的身世以前一直不甚清楚。直到清初康熙年间,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的时候,发掘出关羽的墓砖。上面刻有关羽祖、父两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资料比较详细,还略有提到关羽的家庭状况。他因此写了《关侯祖墓碑记》。据墓砖上文字记载,关氏家其实是个文人世家。关羽祖父叫关审,字问之。汉和帝永元二...
  • 关于赵云的小故事
    答:”老将黄忠再三请求出战,诸葛亮便派他和赵云一同领兵前往。黄忠争打头阵,但曹军早有准备,与黄忠厮杀起来。黄忠前后受敌,被围困未能取胜脱身。赵云便带领几十名轻骑兵杀人重围救出他们。曹操亲自带兵追赶赵云。赵云寡不敌众,退回汉中营地。部将们劝赵云闭门防守拒敌:不料赵云反而下令打开营门。叫一部分...
  • 三国人物的简介
    答:1. 刘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曾经统一了中国北方,建立了蜀汉政权。2. 关羽:中国三国时期蜀汉将军,青龙偃月刀是他的标志性武器。孔明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被誉为“忠义之人”。3. 张飞:中国三国时期蜀汉将军,曾经统领过征战多年的蜀汉军队,是非常勇猛的战士。4. 赵云:也是蜀汉将领,被誉为“龙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