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亿亩耕地红线”的来历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5
“18亿亩耕地红线”的来历?

世界平均耕地

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日前致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同志强调,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既是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的神圣职责和艰巨任务,也是地方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艰巨任务,是共同的责任。他希望,国土资源部、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努力,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在信中,徐绍史对土地督察制度实施两年来,各地对土地督察工作给予的理解、支持和协助表示感谢。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将坚决按照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土地总督察的要求,以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为核心,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土地管理。按照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认真做好本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确保国务院下达本地区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任务落到实处。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格执行修编后的规划,完善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加大土地执法力度,坚决守住耕地和基本农田红线。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于闭幕当日晚间发布的会议公告九次提到食品安全,提出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会议还提出要确保粮食安全,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还明确了到2020年解决三个“1亿人”城镇化的目标。



18亿亩耕地红线的由来可以分为三部分:18亿亩耕地红线是如何划定的、守不住18亿亩耕地红线将会怎样、经济发展必须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

18亿亩耕地红线是如何划定的:

(1)中国素有“三山六水一分田”的说法,国土面积看起来不小,其实可以耕种的土地却不多,所以国家明确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长期奉行,为保证十几亿人能有饭吃,更是划定了18亿亩耕地,以最严格的方式加以保护。这18亿亩耕地谁也不能改做他用,是高压线,谁也不能碰。这就是18亿亩耕地红线的来历。
(2)中国目前有14亿左右的人口,以18亿亩为底线的话,人均耕地是1.2亩多,中国目前的粮食平均亩产是320公斤左右,按此计算,1.2亩人均耕地的粮食平均产量就是380公斤左右。研究表明,人均粮食370公斤是一个明显的界限,达到这个水平,就能够基本满足目前的食品消费需要。可见18亿亩实在是中国现阶段耕地保有量的下限。少于此,则粮食安全要出问题。尽管随着耕作技术的提高、种子的不断改良等因素,粮食单产可望有所提高,但同时,人口的总量也会继续增长,粮食单产的提高将被人口的增长抵消,粮食安全始终不容乐观,所以18亿亩的红线断不可破。这既是保护耕地的高压线,也是粮食安全的警戒线,必须严防死守。

守不住18亿亩耕地红线将会怎样:
(1)毫无疑问,这条红线一旦破除,大量的耕地必将迅速被强势的资本圈占,国内的粮食生产将不能自给。就是说,粮食不够吃了。怎么办?当然只有进口粮食一条路。某些人质疑红线的理由也正在此,粮食不够吃可以进口嘛,国际市场上的粮食又便宜质量又好,靠市场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2)果真如此吗?我们知道,要从国际市场进口粮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国际市场上有粮食可买,第二,中国人手里有足够买粮食的钱。
(3)在第一个条件下,如果发生世界性的粮荒,没有人卖粮食怎么办?或者虽然国际市场上有粮食,但人家为了遏制中国、制裁中国,卡中国的脖子,就是不买给中国,怎么办?或者进而提出种种不合理的甚至屈辱的条件,怎么办?难道要中国为讨口饭吃而屈膝洋大人?众所周知,国际粮食市场的最大卖家是美国,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以美国之战略目标和一贯作风,这样的事是完成可能发生的;在第二种条件下,不要以为中国目前有上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可高枕无忧,一旦美元崩溃,则这笔钱将极大缩水。或者出现像国际原油市场的情况,中国买什么,什么价格就暴涨,中国还真敢说自己买得起粮食吗?再说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买粮食吃,这是可以想象的吗?
(4)“民以食为天”,目前我国仅存的18亿亩耕地“口粮田”。 “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这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保护耕地的阐述,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耕地是我们的命根,我们要尽可能为子孙后代多留下一点耕地,千万不要让子孙后代因为无地可耕而骂老祖宗。

经济发展必须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
(1)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经济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要有一定的土地作保障,为此占用一些耕地难以避免。与此同时,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又使保护耕地始终是我国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18亿亩耕地的红线必须坚守。
(2)目前,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中,房地产、汽车引人注目。房和车在居民消费结构中举足轻重,标志着我国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然而,这种转变有一个明显的“中国特性”,那就是14亿人口的粮食需要只能以自给自足为主,不可能通过国际分工使“衣食温饱”问题消融在“住行小康”里。多年的实践证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多么具有远见卓识!
(3)社会生活再现代化,人类摄入能量的方式都没法变,中国14亿人口要吃饭的现实不会变。今后,我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这就决定了以住和行为代表的非农业用地也将长期受制于“紧平衡”。对这一点,全社会都应有足够的认识。
(4)今年的全国土地日,国土资源部确定:“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集约用地”的主题,用意是希望每个人意识到,哺育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土地是有限的,要想科学发展,必须依法管地、集约用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5)“厚德载物”的中华大地,正承载着亘古未有的发展压力。18亿亩耕地,既是划在当代中国人衣食与住行间的一道红线,也是划在今人消费与后人生存间的一道红线。除了坚守这道红线,我们别无选择。

8亿亩耕地红线的由来可以分为三部分:18亿亩耕地红线是如何划定的、守不住18亿亩耕地红线将会怎样、经济发展必须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
18亿亩耕地红线是如何划定的:
(1)中国素有“三山六水一分田”的说法,国土面积看起来不小,其实可以耕种的土地却不多,所以国家明确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长期奉行,为保证十几亿人能有饭吃,更是划定了18亿亩耕地,以最严格的方式加以保护。这18亿亩耕地谁也不能改做他用,是高压线,谁也不能碰。这就是18亿亩耕地红线的来历。
(2)中国目前有14亿左右的人口,以18亿亩为底线的话,人均耕地是1.2亩多,中国目前的粮食平均亩产是320公斤左右,按此计算,1.2亩人均耕地的粮食平均产量就是380公斤左右。研究表明,人均粮食370公斤是一个明显的界限,达到这个水平,就能够基本满足目前的食品消费需要。可见18亿亩实在是中国现阶段耕地保有量的下限。少于此,则粮食安全要出问题。尽管随着耕作技术的提高、种子的不断改良等因素,粮食单产可望有所提高,但同时,人口的总量也会继续增长,粮食单产的提高将被人口的增长抵消,粮食安全始终不容乐观,所以18亿亩的红线断不可破。这既是保护耕地的高压线,也是粮食安全的警戒线,必须严防死守。
守不住18亿亩耕地红线将会怎样:
(1)毫无疑问,这条红线一旦破除,大量的耕地必将迅速被强势的资本圈占,国内的粮食生产将不能自给。就是说,粮食不够吃了。怎么办?当然只有进口粮食一条路。某些人质疑红线的理由也正在此,粮食不够吃可以进口嘛,国际市场上的粮食又便宜质量又好,靠市场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2)果真如此吗?我们知道,要从国际市场进口粮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国际市场上有粮食可买,第二,中国人手里有足够买粮食的钱。
(3)在第一个条件下,如果发生世界性的饥荒,没有人卖粮食怎么办?或者虽然国际市场上有粮食,但人家为了遏制中国、制裁中国,卡中国的脖子,就是不买给中国,怎么办?或者进而提出种种不合理的甚至屈辱的条件,怎么办?难道要中国为讨口饭吃而屈膝洋人?众所周知,国际粮食市场的最大卖家是美国,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以美国之战略目标和一贯作风,这样的事是完成可能发生的;在第二种条件下,不要以为中国目前有上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可高枕无忧,一旦美元崩溃,则这笔钱将极大缩水。或者出现像国际原油市场的情况,中国买什么,什么价格就暴涨,中国还真敢说自己买得起粮食吗?再说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买粮食吃,这是可以想象的吗?
(4)“民以食为天”,目前我国仅存的18亿亩耕地“口粮田”。 “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这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保护耕地的阐述,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耕地是我们的命根,我们要尽可能为子孙后代多留下一点耕地,千万不要让子孙后代因为无地可耕而骂老祖宗。
经济发展必须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
(1)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经济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要有一定的土地作保障,为此占用一些耕地难以避免。与此同时,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又使保护耕地始终是我国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18亿亩耕地的红线必须坚守。
(2)目前,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中,房地产、汽车引人注目。房和车在居民消费结构中举足轻重,标志着我国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然而,这种转变有一个明显的“中国特性”,那就是14亿人口的粮食需要只能以自给自足为主,不可能通过国际分工使“衣食温饱”问题消融在“住行小康”里。多年的实践证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多么具有远见卓识!
(3)社会生活再现代化,人类摄入能量的方式都没法变,中国14亿人口要吃饭的现实不会变。今后,我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这就决定了以住和行为代表的非农业用地也将长期受制于“紧平衡”。对这一点,全社会都应有足够的认识。
(4)在今年的全国土地日,国土资源部确定:“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集约用地”的主题,其用意是希望每个人意识到,哺育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土地是有限的,要想科学发展,必须依法管地、集约用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5)“厚德载物”的中华大地,正承载着亘古未有的发展压力。18亿亩耕地,既是划在当代中国人衣食与住行间的一道红线,也是划在今人消费与后人生存间的一道红线。

  • “18亿亩耕地红线”是怎么来的?
    答:“18亿亩耕地红线”是怎么来的?2005年启动全国第三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采用的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前的老数据,当时全国的耕地数据为18.3亿亩,这是后来划定18亿亩耕地红线的依据之一。2006年,国家统计局与原农业部基于当时人口、粮食亩产与复种指数等综合因素,计算出若确保2010年和2030年我国...
  • 18亿亩耕地红线的由来
    答:18亿亩耕地红线是由国家根据多方面因素,包括人均用粮标准、粮食自给率、粮食单产、复种指数、粮食需求预测以及耕地需求量预测等,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提出来的。18亿亩耕地红线设定主要是针对土地流失严重的特殊情况。《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也提出了未来十五年土地利用的目标和任务,其中...
  • 耕地红线为什么是18亿亩
    答:18亿亩耕地红线是国家根据人均用粮标准、粮食自给率、粮食单产、复种指数、粮食需求预测以及耕地需求量预测等多方面因素,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提出来的,是针对当前土地流失严重的特殊情况提出来的。18亿亩是综合经济发展、人口状况、粮食单产等因素测算划定的。考虑到复种指数,18亿亩耕地对应每年的农作物播种面...
  • “18亿亩耕地红线”的来历
    答:18亿亩耕地红线仍须坚守:将粮食安全作为底线 作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14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粮食安全也成为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着墨最多 的主题之一。会议指出,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
  • 为什么是18亿亩土地红线
    答: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18亿亩耕地是未来五年一个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18亿亩是根据五组数据测算出来的:第一,耕地数。国家土地管理局调查测算后得出,净耕地数量是19.7亿亩。第二,人口数。根据权威部门预测,到2040...
  • “18亿亩耕地红线”的来历
    答:4. 粮食安全也是会议讨论的重点之一,18亿亩耕地红线被视为必须坚守的底线。5. 会议指出,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应当以自给自足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并依靠科技支撑。6. 会议强调,中国必须保持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能力,中国人的饭碗应主要装中国粮。7. 在耕地保护方面,会议明确表示,18亿...
  • 18亿亩耕地红线
    答:18亿亩耕地红线是指全国耕地总数目要至少保持在18亿亩以上,决不能因为城市化及工业化过程而使耕地大量减少。2006年春天,在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18亿亩耕地是未来五年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并且第149次常务...
  • 为什么我国耕地划定为十八万亿亩,而不是十七十六万亿亩
    答:我国耕地划定为18亿亩的原因是国情决定了的。十七十六万亿亩是人们的误解。
  • 18亿亩耕地红线的含义
    答:法律分析:耕地红线,指经常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最低值。它是一个具有低限含义数字,有国家耕地红线和地方耕地红线。现行中国18亿亩耕地红线。2009年6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土资源部提出“保经济增长、保耕地红线”行动,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保护的红线不能碰。法律依据:...
  • 国土部门规定的18亿亩基本农田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答: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给农村社会稳定埋下隐患。3、另外,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还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稳定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可以有效抑制建设占用土地的过度需求,促进形成节约集约用地的倒逼机制,同时减少土地过度开发所带来的生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