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悬案之小乔的墓冢在哪里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5-05-20
有没有什么历史名人的坟墓在岳阳的?有的话,又在哪里?

岳阳楼是座东朝西的,可我一直以为是座南朝北。 在岳阳楼隔壁有一座奇特的坟墓—— 没错,这就是当年周瑜的老婆,有绝世美女二乔之称的小乔的墓了,但只是一个衣冠冢。传说只会引发人们的无限美丽遐想,而现实却是转瞬即逝

乔,三国时期的主要女性人物之一,本名不详。在史书《三国志》中名字写作“小桥”。生卒年不详,庐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  小乔在三国时归属吴国,国色流离、资貌绝伦。是当时有名的东吴美女,同时她与姐姐大乔(大桥)合称“二乔”,据传都为绝世美女。小乔为乔公(乔/桥国老)次女,大乔之妹,周瑜之妻。[编辑本段]史书记载  《三国志·吴书九·周瑜传》[1]:  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编辑本段]人物故事   模糊之美   东汉建安四年,孙策从袁术那里得到三千兵马,回江东恢复祖业,在同窗好友周瑜的扶持下,一举攻克皖城。皖城东郊,溪流环绕,松竹掩映着一个村庄——乔公寓所,后人称之为乔公故宅。乔公有二女国色天香,又聪慧过人,远近闻名。因遣人礼聘,得邀乔公允许,送入一对姊妹花。于是,便有了孙策纳大乔、周瑜娶小乔的韵事。  在乔公故宅的后院有一口古井,水清且深。相传二乔姐妹常在此梳妆打扮,可谓“修眉细细写春山,松竹萧箫佩玉环”。每次妆罢,她俩便将残脂剩粉丢弃井中,长年累月,井水泛起了胭脂色,水味也有胭脂香了。于是,这井便有了胭脂井的雅称。有诗曰:“乔公二女秀色钟,秋水并蒂开芙蓉。”  从二乔方面来说,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两个天下英杰,一个是雄略过人、威震江东的孙郎,一个是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周郎,堪称美满姻缘了。郎才女貌,谐成伉俪,当然两情相惬,恩爱缠绵。然而,二乔是否真的很幸福呢?其实大乔的命是很苦的。孙策娶大乔的那年是二十四岁,可惜天妒良缘,两年后正当曹操与袁绍大战官渡,孙策正准备阴袭许昌以迎汉献帝,从曹操手中接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柄时,孙策被许贡的家客所刺杀,死时年仅二十六岁。大乔和孙策仅过了两年的夫妻生活。当时,大乔充其量二十出头,青春守寡,身边只有襁褓中的儿子孙绍,真是何其凄惶!从此以后,她只有朝朝啼痕,夜夜孤衾,含辛茹苦,抚育遗孤。岁月悠悠,红颜暗消,一代佳人,竟不知何时凋零!小乔的处境比姐姐好一些,她与周瑜琴瑟相谐,恩爱相处了十二年。周瑜容貌俊秀,精于音律,至今还流传着“曲有误,周郎顾”的民谚。小乔和周瑜情深恩爱,生活在一起,随军东征西战,并参加过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战后二年,“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岁”。在这十二年中,周瑜作为东吴的统兵大将,江夏击黄祖,赤壁破曹操,功勋赫赫,名扬天下;可惜年寿不永,在准备攻取益州时病死于巴丘,年仅三十六岁。这时,小乔也不过三十岁左右,乍失佳偶,其悲苦也可以想见。美人命薄,二乔在如诗如画的江南,过着寂寞生活。吴黄武二年小乔病逝,终年四十七岁(年龄有争议,一说其为周瑜守墓十四载)。明人曾有诗曰:“凄凄两冢依城廓,一为周郎一小乔。”小乔墓有封无表,平地起坟,汉砖砌成。到1914年,岳阳小乔墓上还有墓庐。现在尚有刻着隶书“小乔墓庐”的石碑。  小乔究竟有多美?《三国志》没有写,杜牧没有写,罗贯中也没有写,这种美实在太模糊了。可是,千百年来,这“模糊美”一直动人心魄。上海博物馆藏清代吴之fán竹雕《二乔并读图笔筒》、王世襄《竹刻鉴赏》一书有照片及拓本,说刻的是“两妇高髻,一持扇坐榻上,一坐杌子,手指几上书卷,似在对语。榻上陈置古尊,插牡丹一枝,旁有笼、箧、垆、砚、水盂、印盒等文房用具”。笔筒背刻阳文七绝一首:“雀台赋好重江东,车载才人拜下风。更有金闺双俊眼,齐称子建是英雄。”作为艳名倾动一时的美女,江东二乔很自然地成了文学艺术的对象。古代女人美不美全靠历代笔墨渲染而定,未必可靠。明代高启的《过二乔宅》云:“孙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结君臣义。奇姿联璧烦江东,都与乔家做佳婿。乔公虽在流离中,门楣喜溢双乘龙。大乔娉婷小乔媚,秋水并蒂开芙蓉。二乔虽嫁犹知节,日共诗书自怡悦。不学分香歌舞儿,铜台夜泣西陵月。”可叹曹操有生之年未能取江东,不然二乔或许就在铜雀台里度过余生了。大乔、小乔两位美妇的结局《三国志,周瑜传》中记载:建安三年周瑜从孙策“攻皖,拔之,时得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这就是两乔出场记录,看上去她们是安徽人,她们的父亲乔公名叫乔玄,但不是曾任汉太尉的那个乔玄,而是与之同名者。两乔分别嫁给了孙策和周瑜这两位三国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因此也就成了大名人。当时孙策和周瑜都是二十五岁,两乔的年龄没有记载,估计要小一些。孙、周娶两乔前有没有妻子这也没有记载,娶两乔后还找了几个如夫人也没记载,不过照那个时代的习俗来看孙、周不太可能是一夫一妻制的拥护者,嘿嘿。接下来大乔就遇到了倒霉事,孙策于一年后被吴郡太守许贡家人剌杀,孙策死时大乔已然生了个儿子叫孙绍,这个幼儿显然不能掌握动荡中的东吴政权,孙策将弟弟孙权立为继承人。于是孙绍就成了吴主的侄子。《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记载:“后权称尊号,追谥策曰长沙桓王,封子绍为吴侯,后改封上虞侯。绍卒,子奉嗣。孙皓时,讹言谓奉当立,诛死。”孙权没有把自己的哥哥孙策追尊为皇帝,也只给侄子一个侯爵的封号。孙绍死后他儿子孙奉继承侯爵,孙权的孙子孙皓当皇帝时有传言提出孙奉应立为皇帝,孙皓就杀了孙奉。从这事件反推看因为孙策是先主,孙权及子孙多少有点防着孙策的后代重撑大政,由此可以推定大乔的日子未必那么舒服。《三国志,后妃传》中也未将孙策夫人大乔列入其中,显然没有给足孙策夫妇应有的地位,就因为这样大乔后来是何时何地如何死的都没有记载,恐怕永远成迷了。如果她死在儿子孙绍为侯的年代应该还过得去,若死在孙奉被诛之时那就很惨了。小乔的日子也没多好过,周瑜在娶她十一年后病死于巴丘(现岳阳)。《三国志,周瑜传》中记载:“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徒庐陵郡。”一是没有说明这两男一女就是小乔生的。二是周循早死,周胤到了封了侯爵,可孙权认为他仗老子的势胡作非为将其流放了,后经诸葛谨等人求情讲了周瑜一大通功劳要孙权照顾一下周瑜的儿子,孙权这才答应将周胤官复原职,但周胤命不好此时就病死了。周瑜死后是被运回安徽庐江风光大葬了的,可小乔的墓却在岳阳。这恐怕说明小乔死的时候周家势力已然那么风光了,否则也应运回与周瑜同葬吧。和大乔一样,这位小乔何时何地如何死的也没详细记载。嘿嘿。两位皆国色者就这样消失于历史长河,要说给她们最大的安慰那就得算后世无数文人了,为了书中自有颜如玉,大家是起劲的为美女编故事呢。

·姚老庚汉末三国时期,东吴乔玄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堪称国色天香,芳名盖世。后来大乔嫁给了吴主孙权的哥哥孙策,小乔嫁给了东吴都督周瑜。小乔与周瑜郎才女貌,做了十二年的恩爱夫妻。她随周瑜东征西战,还经历了赤壁之战。后来周瑜患病,小乔一直在他身边服侍,直至周瑜病逝。其死后,历代许多文人骚客写了一些诗联来悼念她。但是,小乔死后,颇为费解的是在不同地方先后却出现了三座小乔墓冢。一是岳阳小乔墓。在今湖南岳阳楼北偶的剪刀池畔市第一中学后花园内,据说这里是当初周瑜的都督府,到1914年,小乔墓上还有一座墓庐。现在尚留有一块横刻隶书“小乔墓”的石碑,保存于岳阳市文物管理所。墓陵四周有联多副。如:“铜雀有遗悲,豪杰功随三国殁;紫鹃恨无限,潇湘冷月二乔魂”。再如:“姊妹花残,青草湖畔双雁断;佩环月冷,紫藤墙外有啼鹃”。“阿姨渺何存,想当环佩归来,应共话洞庭夜月;老瞒空欲锁,对此松楸凭吊,最难忘赤壁东风”在一些地方志中,都记载小乔的墓在岳阳,如《岳洲府志》记小乔“死葬岳州今广丰仓内”;《巴陵县志》也记“小乔从周瑜镇巴丘,死葬焉”;《明一统志》也记有小乔墓在“岳阳府治北”。上面所记的“巴丘”就在今湖南岳阳。为何在岳阳有小乔墓呢?因为此地是周瑜生前的奉邑之地,周瑜死后,小乔为晚年的生活考虑,就居于此地,并殁于此地。据光绪《巴陵县志》引明《一统志》载:“三国吴二乔墓,在府治北。吴孙策攻皖,得乔公二女,自纳大乔,而以小乔归周瑜,后卒葬于此。”又引《戊申志》载“墓在今广丰仓内。或小乔从周瑜镇巴丘,死葬蔫。大乔不应此。”《巴陵县志》又载:“瑜所镇巴陵在庐陵郡,非今巴丘。”又裴注解《三国志》称:“瑜留镇之巴丘,为庐陵郡巴丘县(今江西省境内),瑜病卒之巴陵,为晋荆州长沙郡巴陵县(即今岳阳市)。”孰是孰非,尚待考证。小乔墓一带,传为三国周瑜军府。墓府为当时军府花园。墓地环境幽静,花木繁茂,墓顶植女贞二株。坟前墓碑高约一米,上书“小乔之墓”。清·嘉庆前,墓内修葺情况没有记载。《巴陵县志》载:“嘉庆二年(1797年),知府沈廷瑛重修”。以后又无记载。传闻光绪七年(1881年),督学陆保宗重新修建,并在冢上重植女贞二株。1993年又于墓南侧增建小乔墓庐,四周建有围墙。墓园内照壁。正面刻有宋·苏东坡手迹:“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雄姿英发”。墓冢为圆形封土堆,墓周有游道,并增加石栏护围。园内建筑,为砖木结构,覆以青色琉璃,具有典型江南园林风格。二是安徽庐江小乔墓。徽庐江县城西一公里处,也有一座小乔墓,与城东一公里处的周瑜墓遥遥相对。小乔墓汉砖结构,平地起坟,面东背西。有人说周瑜死后,小乔抚柩东归,将丈夫葬于庐江故乡,守墓并抚育遗孤二子一女。她死后,也就安葬庐江。小乔病逝,终年47岁,葬于庐江县城西的真武观西,与城东的周瑜墓遥遥相对。明人曾有诗曰:“凄凄两冢依城廓,一为周郎一小乔。”小乔墓无表,平地起坟,汉砖砌成。元朝至正年间(1341年)修缮一次,明崇祯时毁于兵乱,现存一座土冢。小乔墓一直保存到明代。直到明末才为兵火所毁。明诗人王有年曾有诗记:“墓木如经劫火烧,今时潜水归吴朝。凄凄两冢依城阁,一是周郎一小乔。”清顺治年间,庐江县官孙宏哲,不仅重修墓庐,还写了《小乔赋》,以示悼念。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皖西行政督察专员也对小乔墓作过维修,真是追思有加。似乎庐江墓也是真迹,此墓在明末动乱中,被兵火严重毁坏。清顺治年间,江知县将其修复。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的皖西行政督察员对此墓也作过维修。三是南陵小乔墓。在皖南漳河之畔的南陵县城内,有一座小乔墓,它与香油古寺毗邻,背枕古城墙,与周瑜点将台遥遥相望。据《南陵县志》记载,南陵小乔墓建于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时任知县的高怡梦见小乔,小乔托梦高知县说她的墓在香油寺的旁边。高知县梦醒后当派即遣典史官江鲲在香油寺西苑,重建小乔墓。并在寺西苑前竖有一块巨碑,阳刻曰:“东吴大都督周公德配小乔夫人之墓”,两侧阴刻一副对联。上联是清道光松滋(宿松)副贡生许文权撰:“千年来本贵贱同归,玉容花貌,飘零几处?昭君冢、杨妃茔、真娘墓、苏小坟,更遗此江左名姝,并向天涯留胜迹。”下联是于湖(芜湖)教谕陶宝森作:“三国时何夫妻异葬,纸钱酒杯,浇典谁人?笋篁露、芭蕉雨、菡萏风、梧桐月,只借他寺前野景,常为地主作清供。”小乔是庐江郡皖县人,也就是现在的安庆人。东汉末年江南绝色美人,生于官宦世家,据《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康熙安庆府志》卷之四亦载:“乔家故井,彰法山汉桥公居此,二女皆国色。孙策克皖,娶大乔,周瑜娶小乔。”可以说小乔在当时有倾国之色,明艳照人,堪称绝代佳丽。她生于官宦世家,父亲乔玄因避乱从中原来到皖县隐居。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小乔从小喜欢琴棋诗画,特别善于刺绣。周瑜纳小乔是在建安三年(198年),时年瑜二十四岁,虽然他与小乔在一起生活只有十二年,但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周郎,娶了小乔,按照传统观点,郎才女貌,应该是美满姻缘了。周瑜是继黄盖之后,于建安二年(公元197年)任春谷长,春谷为汉宣城郡属县,后改为南陵县,所以小乔墓在南陵还是有根据的。作为一代名姝,小乔自然地成了文学艺术的对象。最著名的文学作品当推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诗云: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在《民国南陵县志》卷四十二《艺文》中也载有小乔墓诗三首。其一,张鸿翥《小乔墓》(七律)一首。诗前有序:“旧传墓在香油寺前,乾隆乙亥高县令征梦于古梅下,表其墓。嘉庆辛酉,余从儿来营署,偕武陵沈君拂山辈,访古迹留题”。诗曰:“第一山傍问墓台,扫开蒿径拂尘灰。古梅犹绘天香艳,新月长留地主哀。娇倚英雄横宝剑,愁浇浊酒翦荒莱。三生石畔传藏玉,阿姐分明共去来”。清嘉庆进士李兆洛留有《小乔墓》(七绝)二首:“寻常草木借余香,故垒东边墓未荒。多少才人嫁厮养,古来能得几周郎”。“梅花一树傍幽姿,尚有词人寄梦思。铜雀倾来歌舞歇,左马謇姐阿谁知。”有趣的是1920年小乔的潜山老乡张恨水先生来到南陵香油寺,是拜谒乡人?我们不得而知。但他看到寺旁小乔墓联,细细品味后,却不以为然地说:“初读之还好,仔细念来,上联杨妃不典;下联硬凑,也过于消极、殊非佳构。”当时他们几个朋友商酌了一下,就将此改为下文:“葬向锦绣河山,芳灵永在,尽有那苏小坟,真娘墓、莫愁湖、西施村,随此沿江左留名,余子岂能并文举;嫁得英雄夫婿,雌伏何方,试比她褒姒笑,息妫泪、玉环浴、飞燕舞,是谁令中原多事,妇人亦勿学桓温”,在当地堪称一段佳话。被文学艺术化了的小乔,千百年来在人们印象中也许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没有鲜明的轮廓。“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世上美女数不胜数,但是绝大多数都已随岁月的流逝而没有留下一丝痕迹。听说在庐江、岳州等地都发现了小乔墓,究竟哪一座是真冢,哪一座是假墓,还是令考古人员去探寻吧!南陵的小乔墓毁于文革,但几块断碑仍在,现保存在南陵文化馆里。在皖南南陵县城内,中山公园边上,也有一座小乔墓。这座墓前竖有一块巨碑,阳刻“东吴大都督周公德配乔夫人之墓”。墓碑上刻有一副挽联:“千古来本贵贱同归,玉貌花容,飘零几处,昭君冢、杨妃茔、真娘墓、苏小坟,更遗此江左名姝,并向天涯留胜迹;三国时何夫妻异葬?纸钱杯酒,浇奠谁人,筤篁露、芭蕉雨、菡萏风、梧桐月,只藉他寺前野景,常为地主作清供。”文词绮丽,哀婉动人。该石碑己破裂成几段,现移存于南陵县文化馆内保存。据《南陵县志》记载,此墓建于乾隆四十四年,起因是当时的知县梦见小乔,诉说她的墓在香油寺侧,遂令典史在香油寺西苑重建小乔墓。周瑜曾做过春谷!南陵长,小乔死后葬于南陵,也就有了参考依据。另摘录部分题小乔墓联:“世界已非唐虞,近接丛祠生喜有邻茔舜妇;英雄不及儿女,虚传疑冢死怜无地葬曹瞒”用对比和衬托方法,写出了小乔在历史上的声誉。联曰:“铜雀锁春风,可怜歌舞楼台,千古不传奸相冢杜鹃啼夜月,也是英雄夫婿,三更犹悼美人魂。”又联:“绿珠犹作坠楼人,铜雀春深,最恨旧传非礼语;二女远来巡狩地,潇湘月冷,可怜同有未归魂。”再联:“无缘被铜雀所拘,无香火所熏,古今仰公瑾;有幸同舜妃相望,有名楼相伴,日夜枕波涛。”以上文中诗联借事悼人,哀叹刘备、曹操、周瑜等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的功勋业绩,有如过眼烟云,已随历史的消散逐渐淡漠褪色。小乔逝后的悲凉氛围跃然纸上,给人一种深沉凄清之感,笔者有幸临迹凭吊岳阳小乔墓,生何年,死何归,虽千秋咏叹,尚无实据。得贤婿,定贤德,自三国以来,确有褒词。从三国鼎立分争的许多人物及重大事件中,认为小乔算不上什么重要角色,论地位她不曾有半箭之功,论身分无非也就是周瑜之妻罢了。可是,后人在缅怀历史,进行文艺创作时,从艺术的角度去考虑人物的取舍、安排,让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出现会产生特殊的名人效应,并不以人物的大小高下而论,小乔的那种风神摇曳,美若天仙之神韵,绝不是死扣历史事件的人所能领悟到的。

  • 历史名人悬案之小乔的墓冢在哪里
    一是岳阳小乔墓。在今湖南岳阳楼北偶的剪刀池畔市第一中学后花园内,据说这里是当初周瑜的都督府,到1914年,小乔墓上还有一座墓庐。现在尚留有一块横刻隶书“小乔墓”的石碑,保存于岳阳市文物管理所。墓陵四周有联多副。如:“铜雀有遗悲,豪杰功随三国殁;紫鹃恨无限,潇湘冷月二乔魂”。再如:“姊妹花残,青草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