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姓名,我的问题是中国姓氏的形成史?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中国人的姓氏都是怎么来的

最早的姓出现在母系社会,那时候有带“女”字的八个姓,后来人口增多八大姓不够用了,于是古人就再起个氏,比如家住城西门的就起个西门氏,或者看看有啥擅长的绝活,杀猪的就起屠氏,捏陶瓷的就起陶氏,高级一点的用封地或官职,比如赵氏就是封地在赵地等等。

2018年百家姓排名:
王李张刘 陈杨黄赵 吴周徐孙 马朱胡郭 何高林罗
郑梁谢宋 唐许韩冯 邓曹彭曾 肖田董袁 潘于蒋蔡
余杜叶程 苏魏吕丁 任沈姚卢 姜崔钟谭 陆汪范金
石廖贾夏 韦付方白 邹孟熊秦 邱江尹薛 闫段雷侯
龙史陶黎 贺顾毛郝 龚邵万钱 严覃武戴 莫孔向汤
新百家姓是指相关机构对中国人姓氏进行大规模调查,然后按照姓氏的人口数量从大到小进行排序,所得到的姓氏排名(至少要有前一百位的姓氏排名)就被称为新百家姓。
1986年,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袁义达根据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相关抽样数据资料,开始对我国的姓氏做统计研究。1987年,袁义达统计出中国的姓氏有12000个到13000个。
同年,中国科学院正在进行有关姓氏研究的消息被一些媒体广泛传播。1987年5月2日,袁义达将此次姓氏统计中排名前一百位的姓氏公之于众,被称为“新百家姓”,这也是最早的新百家姓。
1987年、2006年、2015年的新百家姓,名义上前三位排序是李、陈、刘;2007年、2013年、2014年的新百家姓,名义上前三位排序是李、陈、王值得注意的是,袁义达的排名都是将萧与肖、戴与代、傅与付等合在一起统计(都计入前者);
而2007年排名(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的统计分析)、2014年排名(数据援引自国家统计局负责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却是将其分开统计。2018年王姓居第一位 人口超过一个亿。
2019年1月,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徐孙马胡朱郭何罗高林”为全国前20大姓氏,其中王姓达到1.015亿人

扩展资料:《百家姓》分类:
1、以祖先的图腾崇拜物为姓氏。
2、以祖先名字中的字为姓氏。
3、以封地名和国名为姓氏。
4、以职业或官职为姓氏。
5、以山名、河名为姓氏。
6、以住地的方位为姓氏。
7、以部落的名称为姓氏。
8、以出生时的异象为姓氏。
9、以谥号为姓氏。
10、因避祸、避仇、避讳、避嫌所改的姓氏。
11、帝王赐姓氏。
12、以数量词、排行次序及天干地支为姓氏。
13、少数民族文化上汉改姓氏。
14、汉族人改为少数民族姓氏。
15、部分少数民族的姓氏。
16、容易读错的的姓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家姓排名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由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据考证,夜郎国的国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为图腾,姓竹。又据史书记载,晋国有狐毛、蛇平,汉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国有豹皮公等人。透过这些古怪的姓名和骆、虎、蚁、牛、羊、鸟、龙、竹、梧、茶、菊等与动物、植物名称相同的姓氏,隐约可见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等等。不仅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就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旁,这大概是母系氏族制度的一个特征性产物。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实行群婚制,兄弟姐妹之间可以通婚,在这种制度下,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在神话里流传着“圣人无父,感天而生”的许多故事。许多古姓都从女旁,可见我们祖先经历过母系氏族公社的痕迹。
  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在古代氏族发展的过程中,又衍生出“氏”这个称号。传说,黄帝治理天下时,已有“胙土命氏”。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朝。周朝初年,为控制被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地分封诸侯。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即以封国名为氏。另外,各诸侯国又以同样的方式对国内的卿大夫进行分封,大夫的后人又以受封国的名称为氏。以后,各种形式的氏的来源又不断出现,并且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但是只有贵族才有氏,贫贱者有名无氏,氏成为贵族独有的标志。至于贵族妇女,则无论怎么称呼都必须带上姓,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宗法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谨性。到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动,旧贵族没落了,有的还沦为奴隶。这表明贵族身份的氏,已无存在的必要。
  “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 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姓的产生,从史书上看,先秦时期的《国语·晋语》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周语》记载“我姬民出自天鼋”。由此说明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种族的称号。同姓之间不许通婚,是周代婚姻制度的规矩,“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晋剧)。古人很早就懂得近亲婚配会产生不良后代的道理,为辨别男女姓的异同从而决定嫁娶与否,在女子称谓中标明姓就是非常必要的了。由此可见,姓的作用在古代主要就是“别种类”“别婚姻”。
  姓氏相别的制度一直沿用到战国后期。秦朝时,旧贵族瓦解,西周封建宗法制度基本结束,旧的氏族及姓氏制度也被清除殆尽。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顾炎武《目知录》)此后,中国的姓与氏合而为一,或言姓,或言氏,氏即姓,人们使用姓氏时简单省事,也无贵贱之别,因而平民也从无姓到有姓。
  唐太宗(627年)的时候,有个吏部尚书高士廉,把民间的“姓”记录下来,写成一本书《氏族志》,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能作官,或撮合婚姻的依据。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960年)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据说有4000 到6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原始社会的末期,黄帝治理天下时,已有“胙土命氏”,出现了氏。夏、商两代,也有少量的“氏”产生。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朝。周朝初年,为控制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周武王、周公旦和成王,先后把土地分封给兄弟、亲戚及异姓功臣等,建立了71个封国,其中有武王的兄弟16人,同姓贵族40人。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即以封国名为氏。据统计,由周王室同姓封国得氏的有48个,由异姓封国得氏的约有60个。另外,各诸侯国又以同样的方法对国内的卿大夫进行分封,即大夫的后人即以所受封邑的名称为氏,如田、白、鲍、费、范、屈、钟离、邯郸等。经过层层分封,以封国、封邑名称为氏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所以说,周朝是我国氏的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而后,各种形式的氏的来源又不断出现,氏的繁衍滋生越来越多,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姓氏合流之后,从古到今,中国人使用的姓氏中十之八九可以说是由姓派生出来的氏演变来的。值得说明的是,远古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金天氏(少昊)、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陶唐氏(尧,又称伊祁氏)、有虞氏(舜)、有夏氏(禹)等氏,是后世对想象与传说中的祖先的尊称,不同于“胙土为氏”。

  【姓氏的形成】
  对姓氏的研究已形成一门学科。它与人口普查、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人事现代化科学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姓氏学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现代欧美各国的姓氏,大多来源于中世纪,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帝国。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
  秦朝以前,姓和氏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姓字的古形字是“人”和“生”组成的,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秦国刻石《诅楚文》中,始见姓字为“女”字和“生”字的组合字,这一字形最终被汉代人许慎定形,成为会意字。氏字的出现,早在甲骨文中就有。清代文字学家朱骏声在其名著《说文通训定声》中,释“氏”字本意为木本,是植物之根,为象形字,后来被转注为姓氏的氏,取木之根本之意。
  夏商周三代,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起源较早,形成后也较为稳定;氏起源较晚并不断发生变化。《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总之,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氏同而姓不同,婚姻可通;同姓不可通婚。
  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分野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属姓了。所以,清初学者顾炎武在《田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
  姓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若干民族组成一个原始部落,部落内各氏族又独立存在,同时,各氏族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婚姻联系,姓就作为识别和区分氏族的特定标记符号应运而生。中国最早的姓都带有“女”字,如姬、姜、妫、姒等,可以推断早在母系氏族时期,姓已经形成,是由母权制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所决定的,其作用就是便于通婚与鉴别子孙后代的归属。同姓内部禁止婚配,异姓氏族之间可以通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姓为姓。
  氏最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形成。黄帝时已有“胙土命氏”。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和阶级社会、国家制度的形成,出现了赏赐封赠土地以命氏的习惯。继而,氏之源起,形成滥觞,出现以各种形式得氏的现象。至此,姓和民本意的属性分野,实质上已不太明显。
  姓氏的形成原由,主要有以下几类:
  1.以居住地名、方位、封国命氏。如赵、西门、郑、苏等。
  2.以古姓命氏、如任、风、子等。
  3.以先人名或字命氏。加皇甫、高、刁、公、施等。
  4.以兄弟行次顺序为氏。如伯、仲、叔、季等。
  5.以职官名称命氏。如史、仓、库、司徒、司寇、太史等。
  6.以职业技艺命氏。如巫、屠、优、卜等。
  7.以祖上谥号为氏。如戴、召等。
  8.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借用汉字单字为氏。如拓跋氏改为元氏、叱卢氏改为祝、关尔佳氏改为关、钮祜禄氏改为钮等。
  9.因赐姓、避讳改姓氏。如手唐王胡赐给立有大功的大臣们以李姓、朱明王朝赐以朱姓;汉文帝名刘恒,凡恒性因避讳改为常氏。晋朝帝王祖上有司马师,天下师姓皆缺笔改为为帅氏。
  10.因逃避仇杀改姓。如端木子贡后代避仇改沐姓,牛娃避仇改牢姓等。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断发展,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等等,情况十分复杂。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出现新的姓氏。如给孩子取名时,取男女双方两个单音姓合成复姓,又为姓氏“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

中 国 人 在 三 皇 五 帝 以 前( 距 今 约 五 千 年 ),就 有 了 姓 。那 时 是 母 族 社 会 , 只 知 有 母, 不 知 有 父 。 所 以 “ 姓 ” 是 “ 女 ” 和 “ 生 ” 组 成 , 就 说 明 最 早 的 姓 , 是 跟 母 亲 的 姓 。 夏 、 商 、 周 的 时 候 , 人 们 有 姓 也 有 氏 。 “ 姓 ” 是 从 居 住 的 村 落 , 或 者 所 属 的 部 族 名 称 而 来 。 “ 氏 ” 是 从 君 主 所 封 的 地 、 所 赐 的 爵 位 、 所 任 的 官 职 , 或 者 死 后 按 照 功 绩 , 追 加 的 称 号 而 来 。 所 以 贵 族 有 姓 、 有 名 、 也 有 氏 ; 平 民 有 姓 , 有 名 , 没 有 氏 。 同“ 氏 ” 的 男 女 可 以 通 婚 , 同 “ 姓 ” 的 男 女 却 不 可 以 通 婚 。 因 为 中 国 人 很 早 就 发 现 这 条 遗 传 规 律 : 近 亲 通 婚 对 后 代 不 利 。
唐 太 宗 的 时 候 — — 公 元 627 年 , 有 个 吏 部 尚 书 高 士 廉 , 把 民 间 的 “ 姓 ” 记 录 下 来 , 写 成 一 本 书 《 氏 族 志 》,颁 布 天 下 ,作 为 当 时 推 举 贤 能 作 官, 或 撮 合 婚 姻 的 依 据 。

中 国 旧 时 流 行 的 《 百 家 姓 》 是 北 宋 ( 公 元 960 年 ) 的 时 候 写 的 , 里 面 一 共 收 集 了 单 姓 408 个 , 复 姓 30 个 , 一 共 438 个 。 发 展 到 后 来 , 据 说 有 4000 到 6000 个 , 但 是 实 际 应 用 的 , 只 有 1000 个 左 右 。

世 界 各 国 都 有 “ 三 大 姓 ” 的 说 法 ,英 国 是 :Smythe, Jones, Williams ; 美 国 是:Smith, Johnson, Carson ; 法 国 是 : Martin, Bernard, Dupont ; 德 国 是 :Schultz, Mueller, Shmidt ; 苏 联 是 : Ivanov, Vasiliev, Deternov ; 中 国 呢 ? 有 张 、 王 、 李 、 赵 , 四 个 大 姓 , 历 史 悠 久 , 分 布 广 泛 , 而 且 都 是 皇 帝 赐 姓 。 根 据 最 新 的 统 计 , 单 是 姓 张 的 , 就 有 一 亿 人 , 这 恐 怕 是 世 界 上 最 大 的 姓 了 吧 。

1977 年 史 学 家 李 栋 明 , 在 《 东 方 杂 志 》 上 发 表 过 一 篇 有 关 “ 姓 ” 的 论 文 , 文 中 指 出 :

华 人 最 大 的 十 个 姓 是 : 张 、 王 、 李 、 赵 、 陈 、 杨 、 吴 、 刘 、 黄 、 周 。 这 十 个 姓占 华 人 人 口 40% , 约 四 亿 人 。

第 二 大 的 十 个 姓 是 : 徐 、 朱 、 林 、 孙 、 马 、 高 、 胡 、 郑 、 郭 、 萧 。 占 华 人 人 口 10% 以 上 。

第 三 大 的 十 个 姓 是 : 谢 、 何 、 许 、 宋 、 沈 、 罗 、 韩 、 邓 、 梁 、 叶 。 占 华 人 人 口 10% 。

接 下 来 的 15 个 大 姓 是 : 方 、 崔 、 程 、 潘 、 曹 、 冯 、 汪 、 蔡 、 袁 、 卢 、 唐 、 钱 、杜 、 彭 、 陆 。 加 起 来 也 占 总 人 口 的 10% 。

换 名 话 说 , 在 中 国 十 亿 人 口 中 , 有 七 亿 人 姓 了 这 45 个 大 姓 。 另 外 的 三 亿 多 人 的姓 , 都 是 比 较 少 见 的 , 象 毛 、 江 、 白 、 文 、 关 、 廖 、 苗、池 等 等 。

返 回 目 录

中国指南首页 | 商贸指南 | 旅游指南 | 企业上网

本站导航 | 我们的服务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式 | 在"中国指南"作广告

1996-2001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或建立镜像

  •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姓名,我的问题是中国姓氏的形成史?
    答:世界各国都有“三大姓”的说法 ,英国是:Smythe, Jones, Williams ;美国是:Smith, Johnson, Carson ;法国是: Martin, Bernard, Dupont ;德国是:Schultz, Mueller, Shmidt ;苏联是: Ivanov, Vasiliev, Deternov ;中国呢 ? 有张、王、李、赵,四个大姓,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而且都是皇帝赐姓。根据最新的统计,单...
  • 名字的问题,请高人帮我解决
    答:1、中国人的名字在英语中用汉语拼音拼写,姓与名要分开写,不能连在一起,姓与名的第一个字母都要大写,姓氏在前面,名字在后面。例如:我是张三。译文:I'm Zhang San .2、在姓氏和名字都是一个字时,在英语中姓和名的拼音首字母分别大写。例如:李雷。英文:Li Lei 3、在姓氏是一个字、名...
  • 你觉得为什么中国人现在都只有「名」没有「字」了?
    答:因为现在的中国人,都是继承了父母的姓,而不是像古代,只有有地位的人才配有姓,而字在古代,都是自己取的多,在我们这一代,都是父母代取,也没那么多讲究了!为了方便,大家都只取一个名字!
  • 越南,韩国人的姓名与中国人几乎一样,但是文字却又不是汉字。
    答:比8如,“金”,他们读汉语拼音的gim,拉丁i文0的转写是kim,所以4英文6也z写为8kim。大v家一o定知道,跟广j东话、客家话很接近。 由于c韩国人r是采用汉姓,所以5也j有同音的现象,他们见1面问贵姓后有时也n会问“您的X是哪个yX?”回答的人d则说:“是XX的X。”...
  • 那位能给我解释下中国人姓名的组成,包括姓、辈和名,尤其是辈分怎么取...
    答: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展开全部 关于姓名组成,可以这样解释:"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楚魏、蒋渖韩杨", 许多华人都对这四字谣感到熟悉。即使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也听说过百家姓。姓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个人特征,是一个家族的印记。它与社会学、历史和传统有密切的联系。 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对名字的解...
  • 为什么汉代之前,中国人的姓名不是以姓流传下来的?
    答:因此,受到当时社会条件、风俗习惯、身份地位等因素影响,汉代之前,中国人的姓名不是以姓流传下来,而是以氏流传。中国上古的姓氏,多以女字偏旁为多,如姬、姜、姒、嬴等。之所以如此,反映了女性当时在社会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原始社会中,女性处于繁衍人口、教育后代的责任,对一个族群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王姓为何这么多?王姓是如何成为中国第一大姓的?
    答: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领土上,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姓名,这些姓名不仅仅是一个代号,更是一个家族美好祝愿的寄托。中国人常说“百家姓百家衣”,但实际上从古至今,华夏儿女的姓氏数量则不止百数,尽管每个人的姓名可能存在一定的重复率,但相比起国外的姓名而言,中国人的姓名已经在很大...
  • 为什么我们国人的姓名不超过四个字,外国人的姓名那么长?
    答:加上外国人的姓氏比较长,他们又随意给自己取名字,就导致了他们的名字非常长。外国和中国名字不一样,主要还是两国的文化不同,取名习惯不一样。大道至简,我认为中国人取名的方式还是比较科学,不会像外国人名字那样过长。可能也是汉字博大精深,一个字就有很深的内涵了,不需要多个字来表达。
  • 那位能给我解释下中国人姓名的组成,包括姓、辈和名,尤其是辈分怎么取...
    答:近来中国人的姓名,由好几部分组成,有姓和名区分,还有名和字的区别。比如毛泽东,是姓名,字是润芝。中国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现代人,基本已经没有“字”这一说了,可能在饱读读书的人家里,还有保留 辈份在中国人起名里面,以前是都必须表现出来的。比较我家,排的辈份谱里面,我父亲辈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