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国初期的话剧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4
建国初期现实话剧的发展情况如何?

建国初期,描写现实的话剧取得更大发展,不仅题材多样,而且风格各异。在描写革命战争题材方面,涌现了胡可的《在战斗里成长》、陈其通的《万水千山》、宋之的的《保卫和平》等有影响的剧作;在歌颂新中国新风貌方面,有老舍的《方珍珠》、《龙须沟》、夏衍的《考验》、曹禺的《明朗的天》等广泛反映市民、知识分子和城乡迎来崭新变化的作品;而海默的《洞箫横吹》、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等剧作因深刻反映现实,揭露社会中的矛盾,颇有影响。

中国话剧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代表作:

  1907年:诞生
  代表人物:李叔同(弘一法师)
  代表剧目:《黑奴吁天录》
  1907年,李叔同(弘一法师),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一个旨在研究各种文艺的“春柳社”。1907年春,春柳社的成员们参加了日本东京中国青年会为国内徐淮水灾而举行的一个赈灾筹款游艺会,并尝试性地演出了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名剧——《茶花女》之第三幕,获得了在东京的世界各地人士的交口称赞,尤其是李叔同反串的茶花女,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日本戏剧评论家松居松翁后来在《芝居》杂志上发表的《对于中国剧的怀疑》一文中说:“与其说这个剧团好,宁可说就是李君演得非常好……李君的优美婉丽,绝非本国的演员所能比拟。”
  欧阳予倩就是在观看了李叔同演的话剧《茶花女》后,惊奇地发现“戏剧原来还有这样一种表现办法”。欧阳予倩回国后积极参加话剧团体活动,编导演出了数十部话剧,成为中国话剧运动的奠基者、开拓者之一。
  不久后,春柳社又演出了根据美国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话剧《黑奴吁天录》。在表演中,他们首次采用了分幕表演法,并以对话和动作演绎故事的特点,使演员塑造的角色更为丰满、立体、真实。这场表现了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的演出再一次在东京演剧界引起巨大反响,还曾得到日本戏剧家土肥春曙和伊原青青园的好评,并认为中国青年的这种演剧象征着中国民族将来的无限前途。
  而《黑奴吁天录》的成功,确立了中国前所未有的新剧形态。它对日本“新派剧”中源于西方戏剧的布置设计、服装、化妆、刀具、灯光等方面的潜心研究和大胆实践,对日后中国话剧在舞美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很大影响。同时,也标志了中国话剧在真正意义上的诞生。

  20世纪30年代:兴起
  活跃人物:曹禺、夏衍、田汉、欧阳予倩等
  代表剧目:《卡门》、《夜未央》、《血债》、《秋海棠》、《气壮山河》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历史饱经忧患的年代,这一时期,中国话剧转向了现实主义,一扫既往浪漫、感伤的基调,转向悲愤、抗争,主动承担起唤起民众、拯救国家的重任,开始走向成熟。其主要特点是:把话剧同中国社会的、人民大众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植根于民族文化,在借鉴西方话剧的同时,以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对这一外来艺术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使之成为为中国现实所需要、为中国民众所喜爱的戏剧品种;涌现了曹禺、夏衍等一批杰出的剧作家和一批杰出的剧作。同时,职业剧团开始出现,演剧艺术接受和达到世界的水准。
  20世纪30年代,无产阶级戏剧在中国兴起,话剧与现实更密切地结合起来。1930年,田汉将法国小说《卡门》改编为同名话剧,试图“借外国故事来发挥革命感情影响中国社会”。稍后,欧阳予倩把一部前苏联戏剧搬上舞台,以此抗议帝国主义杀害中国民众的罪行。1930年底,中国左翼剧作家联盟(简称剧联)在上海成立,联合主要的戏剧组织和进步的戏剧界人士,开展声势浩大的左翼戏剧运动。
  1936年,中国戏剧界抗日救国的呼声日趋高涨。戏剧家们以戏剧为武器,开展抗日救国的演剧运动。田汉、夏衍、洪深、陈白尘、于伶等在空前伟大的救亡运动中,同仇敌忾,表现出色——“国防戏剧”发挥了唤醒民众、鼓舞斗志、团结御敌的作用。
  当时还产生了“红色戏剧”,是特定历史年代产生的群众性戏剧活动。1932年,江西瑞金成立了工农剧社、高尔基戏剧学校等,每逢节假日都举行话剧演出,还经常到乡间巡回演出。红军长征后,将“红色戏剧”的种子撒向了新的革命根据地。
  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抽调了大批文艺工作者来到东北,在部分地区组建文工团。他们每到一处,都边演出文艺节目,边做群众工作。《夜未央》、《血债》、《秋海棠》、《气壮山河》等话剧在当时的民众之间反响很强烈。

  新中国话剧:成熟
  活跃人物:老舍、田汉、郭沫若、焦菊隐等
  代表剧目:《战斗里成长》、《万水千山》、《刘莲英》、《龙须沟》、《关汉卿》、《霓虹灯下的哨兵》
  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中国话剧主要是讴歌革命的胜利,包括《战斗里成长》、《万水千山》、《保卫和平》等,其次是歌唱新中国的主题,如《刘莲英》、《龙须沟》、《春风吹过诺敏河》等。1949年底,老舍从美国回来,创作了《龙须沟》,可以视为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接着出现了标志新中国话剧发展中的一批峰巅之作。首先,是一批“第四种剧本”,如老舍的《茶馆》、田汉的《关汉卿》等。
  1957年发表的《茶馆》,不但是老舍戏剧创作的高峰,也是新中国戏剧创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作。剧中写了3个历史时期,时间跨度50年,写活了70个人物,总导演焦菊隐(1905年~1975年)为这出戏的成功也有着出色的贡献。
  1958年,田汉的《关汉卿》问世,也是历史剧创作发展的一个标志。《关汉卿》是不但体现着田汉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是新中国成立最优秀的剧作之一。
  20世纪60年代前期,有了一个比较宽松的创作环境后,话剧创作又出现了一次高潮。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剧目,如《第二个春天》、《霓虹灯下的哨兵》、《年青的一代》、《千万不要忘记》、《激流勇进》、《南海长城》等。它们虽然过于突出理想教育,过于注重塑造英雄人物,但在艺术上已比较成熟,人物刻画得比较生动。

建国初期,描写现实的话剧取得更大发展,不仅题材多样,而且风格各异。在描写革命战争题材方面,涌现了胡可的《在战斗里成长》、陈其通的《万水千山》、宋之的的《保卫和平》等有影响的剧作;在歌颂新中国新风貌方面,有老舍的《方珍珠》、《龙须沟》、夏衍的《考验》、曹禺的《明朗的天》等广泛反映市民、知识分子和城乡迎来崭新变化的作品;而海默的《洞箫横吹》、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等剧作因深刻反映现实,揭露社会中的矛盾,颇有影响。



  • 在建国初期的话剧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答:建国初期,描写现实的话剧取得更大发展,不仅题材多样,而且风格各异。在描写革命战争题材方面,涌现了胡可的《在战斗里成长》、陈其通的《万水千山》、宋之的的《保卫和平》等有影响的剧作;在歌颂新中国新风貌方面,有老舍的《方珍珠》、《龙须沟》、夏衍的《考验》、曹禺的《明朗的天》等广泛反映市民...
  • 新时期以后,话剧走下坡路,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或者建议
    答:中国话剧在文革结束后一段时间发展很好。现在就拿北京人艺做例子,就濮存昕这一代演员来讲要比他们父辈的老艺术家差很远。首先从演技上来说,新演员远远不如老演员,必然1979年复排《雷雨》的时候,扮演四风的胡宗温老师已经将近60岁了,不得不不佩服他们的演技。二者在五六十年代拍话剧的时候许多剧本作者...
  • 建国初期,我国有哪些优秀的话剧作品?
    答:建国初期,在描写革命战争题材方面,有胡可的《在战斗里成长》、陈其通的《万水千山》、宋之的的《保卫和平》;在歌颂新中国新风貌方面,有老舍的《方珍珠》、《龙须沟》、夏衍的《考验》、曹禺的《明朗的天》等广泛反映市民、知识分子和城乡迎来崭新变化的作品;而海默的《洞箫横吹》、杨履方的《布谷鸟...
  • 对十七年文学的认识有哪些?
    答:"十七年",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中,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中,只能算是极短的一瞬间;当它被赋予特指的含义、承担了特殊的历史内容的时候,却再也无法忽略它在文学史上的漫长——即使已经沉淀了半个多世纪,但依然是"活化石",那就是共和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文学中体现的两个方面。一、那时的文学史...
  • 略谈新中国成立后的戏曲改革
    答:这种简单粗暴的文艺批评和错误的处理方法,不但为后来的文艺事业留下了隐患,也成为了戏曲变革的一种无形的阻力。 第三,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曾经明确指出了表演艺术团体的建设方向:1、企业化的原则;2、公营、私营、私营公助三并举的所有制形式;3、建立经常演出新剧目的示范性剧团。
  • 王兴文出生于哪里
    答:在建国初期举行的全国第一次话剧会演时,他参加了观摩,从舞台美术方面探索电影美术的表现方法和规律。1961年,他参加了中国电影家协会在上海举办的“全国电影美工进修班”,和专业同行们一起探讨了电影美术的特点和规律等问题,充实了自己的理论水平。由于他刻苦学习,专业水平提高很快。艺术追求1956年起,...
  • 越剧中的行话与专称
    答:建国后,剧场艺术日益发展,"敲头场"遂告绝响。 第二传统 指1942年起,由袁雪芬打出"新越剧"旗帜并率先改革后,各越剧团竞相探索而逐步形成的越剧艺术新模式,有别于的笃班、绍兴文戏时期的原有传统。包括四个基本内容:一、把话剧、电影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和传统戏曲虚拟手法结合起来,使越剧走上写意与写实互相综合...
  • 骆驼祥子的读书笔记
    答: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在新中国感召下,老舍回到了祖国。一九五一年十二月,老舍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这时期他除了写散文、曲艺、文艺论文之外,主要致力于话剧的创作,共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全家福》第二十多个剧本。《龙须沟》是建国初期我国剧坛最有影响的...
  • 《骆驼祥子》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哪里?
    答: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在新中国感召下,老舍回到了祖国。一九五一年十二月,老舍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这时期他除了写散文、曲艺、文艺论文之外,主要致力于话剧的创作,共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全家福》第二十多个剧本。《龙须沟》是建国初期我国剧坛最有影响的...
  • 老舍短中长篇小说赏析
    答:《龙须沟》不仅是老舍最有影响的剧作之一,也是建国初期我国话剧创作的重要收获。“老舍先生所擅长的写实手法和独具的幽默才能,与他对新社会的高度政治热情结合起来,使他在艺术创作上迈进了新的境地。”《龙须沟》为老舍赢得了声誉,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51年12月21日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作为一个紧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