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资源勘查的意义和紧迫性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1
矿产资源勘探方面的意义

随着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能源缺乏,因此,寻找新的能源成为每一个地质工作者所必须肩负的重任。
众所周知,横贯东西的特提斯构造域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油气聚集带,我国西藏南部岗巴-定日盆地就位于该构造域的东端,它是在稳定大陆边缘发展起来的。上白垩统按岩性分为冷青热组、岗巴村口组及宗山组,岩性以黑色、黄绿色页岩与灰色泥灰岩、薄层灰岩互层为主,富含大量的微体古生物。古近系由基堵拉组、宗浦组及遮普惹组组成。基堵拉组以石英砂岩为主,夹少量的灰质砂岩、泥灰岩及页岩;宗浦组及遮普惹组下段均以碳酸盐岩为主,富含大量的微体古生物;遮普惹组上段则以灰绿色、紫红色页岩为主。从岩性特征、生物特征及构造特征来看,上白垩统冷青热组至宗山组下段,为理想的生油岩系,宗山组上段及古近系基堵拉组至遮普惹组下段为良好的生储油组合,遮普惹组上段的页岩层则为良好的盖层,本区已具备了生储盖组合的基本成油地质条件。因此,岗巴-定日盆地是一个具有一定前景的含油气盆地。对西藏南部晚白垩世以来特提斯洋古海洋事件的研究,尤其是生物事件的研究,无疑会为在该地区寻找油气资源提供更为充实的资料。

制定正确的矿产勘查发展战略,必须立足现实,依据国情、地情、矿情,面向世界,才能保持矿产勘查的持续发展,才能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有序增长,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宏图大计。
一、制定矿产勘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1.是实现资源与环境、人口、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的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使我们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说到底,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使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的战略。它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是,在社会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情况下,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自然资源的长期可持续的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的长期承受能力之上。在发展指标上,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活等多项指标来衡量。这种发展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使经济能够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而健康的经济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长期供给能力。也就是说,发展是靠自然资源支撑的,不能以破坏资源、环境和生态为代价。也就是要求现代发展应为进一步发展保持足够的后劲和创造条件。特别是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自然资源,必须实施矿产勘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持矿产勘察的永续发展。
2.是完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这个目标已经提前实现了。第二步,从1991年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人均达800~1000美元。这个目标也已实现。第三步,从2000年到21世纪中叶(205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就需要矿产勘查工作能为其提供相应的矿产资源和地质资料。要使矿产勘查工作能顺利地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必须研究和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以此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3.是解决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提高矿产勘查工作应变能力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经济建设规模的扩大,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供需矛盾日趋突出。我国已从石油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进口量日益增多;富铁矿、铜矿、铂、金刚石等矿产由于地质等条件的原因则是长期依靠从国外进口来解决。据原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预测,我国45种主要矿产中,石油、天然气、铁、铜、锰、金、银、铬铁矿、金刚石、钾盐等22种矿产现有可供利用矿区的储量尚不能满足2010年我国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矿产勘查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与考验,并迫使我们对种种重大问题进行思考与选择。特别是在目前面临许多矛盾和困难的形势下,这就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战略作指导。
4.是矿产勘查工作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
矿产勘查工作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由几个层次、多个阶段和许多工种、方法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它不仅涉及到作为主体的勘查者和作为客体的矿产之间的关系,即“人-地”的关系,而且还有勘查者之间的关系。因为矿产勘查工作是需要庞大的群体才能完成的工作。与此同时,完成矿产勘查工作还需要有多种技术装备的帮助。于是,又有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对于这样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不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制约、内在规律,不了解客观地质规律和宏观地质工作规律,没有依据客观规律制定的矿产勘查发展战略,没有对矿产勘查工作全局的科学筹划与正确指导,就不可能使各个工种、手段、方法做到协调稳定、健康地发展。只有研究与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才有可能对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勘查工作作出正确的部署和指导,才能使矿产勘查的各个局部得到健康发展,并进而促进整个矿产勘查工作的健康发展。这就是说,矿产勘查工作在其发展过程中,它服务于社会的功能是在扩大还是在减少,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起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所有这些影响矿产勘查兴衰成败的问题,都与矿产勘查工作发展战略的正确与否有密切关系。不同的战略有不同的结果。正确的战略可以将矿产勘查事业引向兴旺,错误的战略可能导致矿产勘查事业衰落。因此,要使矿产勘查健康发展必须对矿产勘查制定相应的战略和行动纲领,即实施矿产勘查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以矿产资源的持续供给、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和降低环境代价为前提,充分满足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使矿产勘查健康发展。
5.是实现矿产资源代际公平、合理分配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是对当代人共同利益的考虑,而且它要求对后代人长远利益给予关注。它强调代际之间的机会是均等的。当代人享有的正当的矿产资源的权利,即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资源的权利,后代人也同样地享有。当代人不能也没有权利一味片面地追求自身发展和消费,而将有限的矿产资源挥霍殆尽,更不能剥夺了后代人理应享有的发展和消费的机会和权利。由此要求矿产勘查对资源更加“节约保护和更新建设”,并以此作为跨世纪矿产勘查行为规范,处理好在保护中开发和在开发中保护的关系。对不可再生的资源,应使其耗竭得到补偿。每一代人的资源消耗都必须遵循“高效、节约”的原则;每一代人口的增长必须与资源基础的扩大相适应。建立全球资源保护体系和消费体系,实现矿产勘查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制定矿产勘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依据
1.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以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发展“三步走”战略为依据
中国是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的大国,又是底子薄、耕地少、人口多、人均资源不足的贫国,在经济上属于发展中国家。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制度虽然在中国大陆上扎根并初步显示其优越性,但还不成熟,不完美。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还存在着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产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我国长期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而生产力的重要要素之一就是生产资料,矿产资源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为完成这一任务,我们党从具体国情出发,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一个是立国之本,一个是强国之路。两者都是“一个中心”所要求的,都要求把我国的经济搞上去,都是我国生产发展不可缺少的社会形式。这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要求的,又是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反作用所要求的。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因此,制定矿产勘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以党的基本路线为依据。
2.要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
1989年以来,我国经历了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转折,即经济体制模式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体制方面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发展由过去传统发展战略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速度型、外延式、粗放经营向效益型、内涵式、集约化经营转变。立足于提高每一单位资源的消耗和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此必须建立全国资源集约型的社会生产体系、社会消费体系、社会经济体系和社会人口体系。
第二,从追求重工业、军事工业超前发展向以科技为动力,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转变。我国是一个资源种类齐全的资源大国,但就人均而言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必须依靠科技力量,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增加资源供给,更新和发展采、选、冶新工艺技术,实行综合开发综合利用方针,使农、轻、重各产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第三,从封闭、分割的市场向统一的对国内外开放的市场转变。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资源市场不断扩大的形势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依靠本国的资源发展经济,而必须向国际市场开放。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随着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国的资源战略将是充分利用国内外两大市场,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依靠国际市场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四,从高积累、低消费向两者兼顾转变。明确政府、企业、个人在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开发经营权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基本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防止资源的浪费与破坏,以法制保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保持资源的动态平衡。
制定矿产勘查战略,应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我国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决定了矿产勘查也必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制定矿产勘查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受中国矿情的制约
(1)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状况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严峻。具体表现在:
第一,我国矿产潜在资源总量丰富。到目前已发现171种矿产,探明储量的矿产156种,其中45种矿产储量潜在价值中占9.8%。从位次来说,我国矿产潜在资源量在世界上占第3位,但人均矿产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在45种主要矿产中,我国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矿种达27种。
第二,我国目前人均矿产品消费量与世界人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国民经济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均矿产品消费需求缺口很大。从表7-1可以看到:

表7-1 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人均矿产品消费量对照表(1992年)

注:据朱训《论地学哲学工作的形势与任务》,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6月。
第三,我国矿产资源消费量增加很快,而探明储量增长速度缓慢,从1986年到1996年经对照短缺矿产统计见表7-2。

表7-2 我国矿产资源消费量增长速度与储量增长速度对照表

注:据陈毓川《矿产资源、能源、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地震出版社,2000年9月。
第四,根据有关研究结果,我国45种主要矿产对2000年、2010年、2020年3个阶段的资源保证程度是:到2000年有30种矿产能满足需要;到2010年有23种矿产能满足需要;到2020年只有5种矿产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具体情况见表7-3。

表7-3 2000~2020年我国主要矿产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保证程度表

注:据陈毓川《矿产资源、能源、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地震出版社,2000年9月。
我国主要产品进口量逐年上升,耗费了国家大量外汇(表7-4)。

表7-4 1986~1996年我国进口矿产品消费外汇表

注:据陈毓川《矿产资源、能源、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地震出版社,2000年9月。
可见,我国的基本矿情从量上看是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即可谓是一个资源大国,但人均是资源小国。我国人均拥有的矿产资源量是美国人均占有量的1/10,是原苏联人均占有量的1/7。由此可见,相对于满足人口对生产生活资料来源的需求而言我国却是资源小国。
(2)我国多数支柱性矿产资源短缺或探明储量不足,主要矿产贫矿和难选矿多,单个矿床规模偏小,优势矿种不多。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其表现是:
第一,我国的矿产有的探明储量比较丰富,有的则明显不足。资料显示,我国矿产资源种类已探明储量的有153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稀土金属及贵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89种,水气矿产3种,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配套较为齐全的国家之一,为国家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提供了物质基础。其中以煤、钨、锑、钒、钛、稀土、菱镁矿、萤石等占有世界优势。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些用量大的支柱性矿产,如铁、锰、铝、铜、硫、磷、钾等矿产,资源条件差,探明储量少,处于劣势,不能满足国内经济建设需要。
第二,我国的矿产有富有贫。矿产种类虽然齐全,但结构不尽理想,质量相差悬殊。而大矿的基本特点是贫矿多,富矿少。据现有资料分析,我国86%的铁矿储量属贫铁矿,50%以上的锰矿属贫矿,铜矿储量中70%为含铜低于1%贫矿,铝硅比大于7的铝土矿不到28%,含五氧化二磷达到30%的磷矿储量在总储量中只有7%。我国也有一批富矿,如海南石碌铁矿、湖北大冶铁矿都是富铁矿,稀土矿也是富矿。
第三,我国矿床中既有单元矿床也有多元矿床。从矿产共生组合情况和伴生元素复杂程度分析,我国共生矿和综合矿多,单一矿少。据调查,全国25%的铁矿、40%的金矿、75%的银矿、80%的有色金属矿和大多数地区的煤矿都与其他矿产共生或伴生在一起。这种特点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好的一面是可带来更多的自然财富;不利的一面是给开采、选冶带来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影响其开发利用。
第四,从矿床规模分析,我国中小型矿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按现行规范分类统计,我国固体矿产中大型矿床占矿床总数的11.01%,中型矿床占23.21%,小型矿床占65.78%。不同类型矿产中大矿所占比例也不尽相同,如铁矿的大型矿床仅占5.2%,但储量却占整个储量的63%,铜矿大型矿仅占2.6%,其储量却占58%。
我国矿产分布面广,但分布不均。如,煤炭集中于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占全国保有储量的68%;铁矿集中于辽宁、河北、四川三省,占全国保有储量的63%;铜矿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四川、云南、山西中条山;钨、锡、铋等主要分布在南岭地区;铝土矿主要集中在山西、河南、贵州、广西,占总量的82%;磷矿集中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四省,占保有储量的70%。这种分布格局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严重地受到交通运输条件的制约,也给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巨大的压力。
(3)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破坏和浪费严重。
第一,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绝大多数矿山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较低。
第二,矿产资源有偿开采的制度还未完全建立起来,这导致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破坏和浪费现象严重。据统计,我国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不到20%,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只有30%,而国外先进水平平均在50%以上,差距分别为30和20个百分点。
第三,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矿山及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并诱发多种地质灾害,破坏了生态环境。据统计,全国因露天采矿和各类废渣废石、尾矿堆放等直接破坏、侵占的土地达1.4万~2万平方公里,并继续以每年20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面积8.7万平方公里;矿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0%以上。矿业及相关行业排放的废渣累计58亿吨,占全国废渣贮存量的89%。
4.要尊重矿产勘查工作自身的客观规律
矿产勘查工作过程是对客观地质与矿体进行认识的过程。由于许多矿产资源和地质情况不是在地表都能看得见、摸得着,哪里有矿、哪里无矿,虽有一定规律,但要掌握它不是轻而易举之事,需要通过勘查仪器、设备的帮助来进行探寻,需要通过普查、详查、勘探几个阶段才能把情况搞得比较清楚。而要完成这几个阶段工作,就需要有较长的时间。因此,周期长又是矿产勘查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既然找矿工作是对客观矿体的认识过程,当然就要受认识规律支配。所以在矿产勘查工作中,实事求是、循序渐近、协调发展就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在研究制定矿产勘查发展战略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5.要以现实的人力、物力、财力情况,以及地质科研水平、技术条件为依据
第一,目前,我国矿产勘查队伍实力雄厚但结构与素质亟待改善。
我国矿产勘查队伍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实力雄厚的队伍。但是,地质队伍在结构和素质方面都存在亟待改善的问题。从结构来看,一是队伍构成中技术人员比例低。二是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呈两头大、中间小状态。三是技术人员的专业结构也不尽合理,余缺并存。在队伍素质方面,一是文化素质偏低,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技术人员仅占专业人才的0.8%,而无学历的人员却占11%;二是由于野外工作与室内工作分离,使既善于野外观察又能室内研究的高水平人才很少;三是技术人员外语水平低,知识面窄;四是尖子人才少,中年学科带头人尤为不足。这对地质科学的发展和勘查水平的提高将有很大影响。

表7-5 全国各部门地勘职工队伍情况表

注:据朱训《找矿哲学概论》,地质出版社,1988年第二版。
第二,勘查技术装备配套齐全,但现代化程度不高。随着矿产勘查工作的迅速发展,我国地质机械仪器工业不断壮大,为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大量的设备和仪器。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地勘行业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大批先进设备仪器,加快了地勘装备更新换代。但从总体看,技术装备老化问题突出,设备新度系数较低(0.54左右),大宗设备现代化程度不高。所以,加倍努力提高技术装备现代化程度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任务。

表7-6 全国地勘行业装备情况表

注:据朱训《找矿哲学概论》,地质出版社,1988年第二版。
第三,地质理论与勘查技术取得重大成就,但总体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我国地质学界在理论和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理论研究方面,以成矿理论研究和与矿产形成分布及勘查有关的大地构造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最为突出。这些理论对于指导找矿都起了积极的作用。其中特别是“陆相生油论”和中国东部新华夏系构造控制含油气盆地分布的论点,对于中国实现油气勘查的重大突破、一举摘掉贫油帽子具有重大意义。在勘查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不仅在某些领域达到国际水平,甚至居于领先地位,并且对矿产勘查工作实现一系列找矿重大突破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看到成就的同时,从总体上看,我国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一是虽有少数领域比较先进,但多数尚处于引进新概念,引进新方法、新仪器,跟着别人走的状态;二是近10多年来成矿理论研究方面没有大的进展,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第四,矿产勘查投入逐年增长,但资金供需矛盾仍很突出。到1990年,国家对矿产勘查工作投入累计555亿元。近10多年来,在国家各方面支出大量增加、财政较困难的情况下,地勘费仍以年均8%的幅度增长,这有力地支持了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大量的矿产资源,保证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但是,我国自“七五”开始,地勘费的有效投入连年处于下降状态,已严重影响了地质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上涨,人头费增加,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勘查资金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由于勘查资金供需矛盾日益扩大,有限的地勘费能完成的勘查工作量逐渐减少,我国地质勘查投入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从1990年的3.1%下降到2000年的1.3%。再加上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尚未形成,2000年投入的固体矿产勘查钻探工作量仅有30万米,为1975年的2%。由于没有足够的勘查工作量的投入,新发现的矿产地大幅度减少,从而又进一步加剧了矿产资源供需的矛盾。
第五,矿产勘查取得巨大成就,但仍不适应发展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矿产勘查工作获得迅速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基本保证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但是,目前我国面临的矿产资源供需形势有喜有忧,喜忧参半。首先从矿产资源可喜的方面看,一是地质勘查工作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为国家经济建设准备了一定的资源基础。二是我国矿产资源还有相当大的潜力,在国内找矿有很大的前景。三是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新阶段。所有这些,对于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与破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次,矿产资源形势令人担忧:一是后备探明储量不足。必须切实加强地质勘查工作,否则21世纪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就可能出现“无米之炊”或“等米下锅”的现象。二是部分老矿山接替资源不足。目前,我国已有一批重要矿山的生产进入中晚期,资源逐渐枯竭,生产能力相应消失。三是资源浪费大。其中包括开发中的浪费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浪费。这就加剧了日趋严峻的资源形势。矿产勘查工作亟待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郑建州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

一、铁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矿产资源是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工作,相继探明了一大批重要矿山,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矿业生产和加工体系,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矿产资源大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长足进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以铁矿资源为原料的钢铁产量已居世界首位,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已成为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工业化战略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

铁是世界上发现最早、利用最广、用量也最多的一种金属,其消耗量约占金属总消耗量的95%。铁矿石主要用于钢铁工业,钢铁制品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活各个方面,是社会生产和公众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材料,是现代化工业最重要和应用最多的金属材料,钢铁产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所以,人们常把钢、钢材的产量、品种、质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以矿产资源为原料的重化工业比重大。国际经验和我国的经济结构特点表明,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矿产资源消费仍将持续上升,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

根据20世纪世界各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律,一个国家进入并实现工业化过程是矿产资源消耗快速成倍增长的时期。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目前尚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未来的20~30年将是我国完成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包括铁矿在内的矿产资源的消耗将成倍增加。

进入21世纪,我国将面临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双重压力,矿产资源形势将更为严峻。我国铁矿资源储量尽管位居世界第五位,但因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仅36.23t(世界人均占有量为51.19t)。由于我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铁矿石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自1985年起,我国自产的铁矿石就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并且保证度呈逐年下降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铁矿的需求不断加大。2001~2006年,我国生铁产量平均年增长22.6%,2007年的产量超过4亿t。铁矿石需求随之不断攀升,国内铁矿石产量达到7.07亿t,进口铁矿石3.83亿t。国产铁矿石自给率下降到不足45%,已经成为制约中国钢铁工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由于我国铁矿石需求量的快速增加,已造成全球铁矿石供不应求,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我国对国外铁矿资源依存度越来越大。

全球铁矿资源非常丰富。据美国地质调查局资料,世界铁矿石资源总量超过8000亿t,探明资源储量1600亿t,按目前开采规模,可保证100年需求。当前,全球铁矿石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但钢铁生产能力的布局与资源的分布不相适应。日本、韩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的铁矿石完全依赖进口;中国因生产规模增长迅速,需要大量进口;美国、俄罗斯国内铁矿石供求基本平衡;巴西、印度、澳大利亚铁矿石可以大量出口。世界铁矿石贸易形成了由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向中国、日本、欧盟等国家输出的格局。

我国铁矿需求将较长时期维持较高水平,这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和资源国情决定的。新的资源形势对铁矿勘查提出了新的课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我国铁矿资源丰富,截至2008年初,已查明资源储量607亿t,还有相当数量的低品位铁矿资源,预测未查明资源在1000亿t以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铁矿勘查工作相对滞后,从1980~2003年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这几年我国铁矿石供应日趋被动,其根源还是国内后备资源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钢铁工业迅速发展。国内各钢铁企业对矿石的需求量增长迅猛,国内的矿山生产已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不得不依靠国外的优质铁矿石资源。据统计,1985年我国进口铁矿石突破1000万t;2001年以来,由于国内高炉生产的快速增长,对铁矿石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进口铁矿石连续高速增长,2006年进口3.26亿t,2007年进口3.83亿t,2008年进口4.44亿t,2008年比2001年的0.9亿t,增长了4.93倍。预计2009年将进口铁矿石5.0亿t。2007年我国进口铁矿石占全球海运贸易量的49.58%,比2001年提高29.11%,对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我国铁矿资源现状

我国铁矿资源丰富,遍及全国30个省(区、市),截至2004年底全国查明铁矿区2210个,铁矿石储量117.33亿t,基础储量217.63亿t,资源量363.88亿t。截至2007年底,全国铁矿石累计查明资源储量680亿t,保有资源储量607亿t,铁矿区2867处;已开发利用铁矿区1365处,查明资源储量290.27亿t,已开发利用的资源储量占全部剩余铁矿查明资源储量的47.75%;可规划利用的铁矿区713处,查明资源储量184.01亿t,占全部铁矿查明资源储量的30.30%;暂难利用的铁矿,查明资源储量132.98亿t,占全部查明的21.95%。

我国铁矿的区域分布相对集中,其中以东北、华北地区最为丰富,西南、中南地区次之。主要集中分布在辽宁、四川、河北、山西、安徽、湖北、云南、内蒙古、山东等省,这九省矿区数1169个,占全国矿区数的52.9%;但其铁矿石储量97.86亿t,占全国的83.4%;基础储量185.96亿t,占全国的85.5%;资源量283.87亿t,占全国的78.0%。按矿床规模,全国储量的大部分又集中于少数大型、特大型矿床中,如辽宁的弓长岭、河北的司家营、四川的攀枝花、云南的惠民等铁矿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更加有利于我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实施全球化的矿产资源战略。首先,加强国外市场的勘查,建立国外稳定的矿产供应地。矿产资源在地域上分布不均衡,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资料,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南非等国家拥有非常丰富的铁矿资源,它们的铁矿资源储量占世界总量的38.8%,并且这些国家不仅铁矿资源丰富,而且以富矿见长。因此,必须扩大矿产资源领域的国际合作,通过政府、企业等多渠道合作,加大到境外开发铁矿的力度,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地“走出去”,大力推进国外资源的合作勘查、开发,争取3~5年内形成一批稳定的铁矿石供应基地,以确保实现国际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我国矿产资源的持续有效供给。我国企业到境外开发铁矿己有成功经验,如中钢集团与澳大利亚哈默斯利铁矿有限公司合资开发恰那铁矿,首钢独资开发秘鲁玛科纳铁矿,宝钢分别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亚哈默斯利铁矿有限公司合资开发铁矿等。其次,应规范铁矿石进口经营秩序,加强铁矿石贸易中的话语权。

我国进口铁矿石的价格2003年比2002年上涨了9%,2004年比2003年上涨了18%,2005年比2004年上涨了71.5%,2006年比2005年上涨了19%,2007年比2006年又上涨了9.5%。这不仅仅是对钢铁企业的冲击,同时对下游的建筑、轻工、汽车、石化等企业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冲击。所以,这要求中国钢铁企业不仅要统一国内市场,还要统一对外,利用整顿进口代理商等方式,形成对外的同一种声音、同一个拳头。同时,还必须在自身的发展战略上进行调整,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优选率,对国内优势企业进一步兼并重组。

此外,应重视实施资源替代策略。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为确保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国家应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研究实施矿产资源的替代战略。主要是在能满足相关性能的条件下,用易获得、成本低的资源替代难以获得、成本高的资源,用非传统的新型矿物资源替代传统矿产资源,积极开发替代产品,例如,可以开发高分子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来代替部分钢铁材料等。



  • 河南省舞钢市铁矿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研究
    答:随着对铁矿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加大,地表及近地表铁矿得到了有效的勘查和强力开发,地质找矿目标不得不锁定在找矿难度较大的深部盲矿体上。根据舞钢市铁矿成矿地质条件及物探磁异常,该区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一、地质背景 图1 研究区地质图 研究区位于华北板块南部边缘,马超营-拐河-确山断裂的北侧,鲁山背孜-西平...
  • 矿产勘查取得巨大成就,但仍不适应发展需要
    答: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通过地质勘查行业百万职工共同努力,矿产勘查工作获得高速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不仅保证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还为以后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但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目前面临的矿产资源供需形势是有喜有忧、喜忧相伴、日趋严峻的形势。 (一)矿产资源形势喜的表现 1....
  • 我国地质工作中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答:( 3) 加快找矿勘探与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科学管理工作。效益来自管理,要在国家的督导下,发挥各级生产管理部门的积极性; 在处理好勘查开发经济效益与节约资源的前提下,既保护了资源和环境,又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这是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目前我国矿产资源供应存在严重的短缺,尽管找矿勘探...
  • 研究工作取得的成绩与认识
    答:对今后铁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在成矿区划研究工作基础上,圈定了具有铁矿资源潜力的54处找矿靶区,其中A类靶区12处、B类靶区11处,为今后铁矿勘查指明了具体的工作方向。4)首次应用地球物理统计方法,对冀东地区铁矿资源进行预测,预测资源总量166×108t,资源潜力100×108t,为冀东地区钢铁...
  • 本次接替资源找矿的经验教训及启示意义
    答:矿山地质科研和勘查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科学工作,纯粹的理论研究也许会取到些许多的指导,但却无法在短期内满足矿山对于资源的迫切需求。因此,如何针对矿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找矿勘查思路和技术方法组合,对于加速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前述,内蒙古毕力赫金矿就是一个服务年限不足2年的...
  • 世界矿产资源勘查发展趋势
    答: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的形势下,研究制定中国矿产勘查可持续发展战略,离不开世界的大系统。需要从世界整体资源形势变化趋势和未来世界矿产勘查的走向来考虑。 一、世界矿产勘查事业在困境中前进 矿产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世界经济的发展将继续促进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主要国家为医治...
  • (三)地质找矿新机制所取得的重要成绩
    答:地质找矿新机制实施以来,由于上述五大积极性的充分发挥,矿产勘查投入大幅增加。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国土资源形势分析报告”数据,2010年全国地质勘查投资953.0亿元,油气矿产地质勘查费544.6亿元,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费331.8亿元,企事业单位在固体矿产勘查方面的投资所占比重达70.9%。2011年,全国地质勘查投资1093.3亿元,油气矿产...
  • 铁矿地质勘查工作程度及开发利用
    答:2005年5月,核工业东北地质局二四八大队在营丘镇的明河一带进行了普查,编制了《山东省昌乐县明河矿区铁矿普查报告》。提交新增铁矿石资源储量30.6万t,其中(332)13.6万t;(333)17.0万t,由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以鲁资金备字〔2005〕52号文批准备案。2008年8月,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在营丘镇的明河一带相继...
  • (三)有关铁矿工作的几点意见
    答:这类铁矿分布较广泛,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均有产出,有的矿区还有一部分优质炼钢用富矿,如山东莱芜张家洼、江苏利国、湖北大冶灵乡、福建潘田和四川泸沽等矿床。因此,在有利的地质条件和交通条件下,即使是中小型富铁矿,也应进行勘查评价。2)要加强我国西部等边远地区铁矿资源的勘查工作,为国家的西部...
  • (二)地质找矿主力军作用
    答:(4)积极实施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 河南省积极走向非洲、美洲、大洋洲、中亚及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在几十个国家进行矿产勘查,其中多个国家找矿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如几内亚铝土矿勘查,累计探明铝土矿资源储量超过我国铝土矿保有资源量总和;利比亚铁矿勘探,已探明铁矿资源量为特大型规模;坦桑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