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舞钢市铁矿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研究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河南在中国的地理位置?

河南的地理位置有多好?作为中部省份,面积不大经济却很强!

河南省位于祖国中东部的中原腹地,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简称“豫”,又有“中原”、“中州”之称。全省总面积约16.7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1亿。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条件的河南,以其特殊的战略地位、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品种繁多的矿藏物产、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快速发展的经济成为中国重要的省份之一。
河南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以拥有丰富的古文化旅游资源而著称。对于广大海内外旅游者,特别是对那些醉心探寻东方文化和华夏文明源流的旅游者来说,河南就如同一座浩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一本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的中国历史文化教科书。蕴藏在这里的东方文化内涵丰富精深,风貌珍贵独特。
河南在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量的史书记载和多年的考古发掘证明,至少在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从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到公元13世纪的金代,这3500年间,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留下了难以尽数的名胜古迹。堪称“国宝”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96处,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馆藏文物130万件,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中国七大古都中的洛阳、开封、安阳三大古都都在河南,还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郑州、南阳、商丘、浚县等。郑州新郑黄帝故里、登封少林寺、巩义宋皇陵、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偃师玄奘故里、开封宋都御街、包公祠、安阳殷墟、羑里城(《周易》发源地)、三门峡虢国墓地车马坑、函谷关、南阳武侯祠、张衡墓、医圣祠、商丘阏伯台(火的发源地)、燧人氏墓、花木兰祠、淮阳太昊陵等大量名胜古迹,都是既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观赏价值的著名旅游景观。省会郑州和洛阳、开封等古都,现在都有新的景点出现。河南博物院是1998年5月才建成启用的,不仅馆藏丰富,而且建筑宏伟独特,许多稀世文物珍品都在这里向旅游者展示。已经进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的洛阳龙门石窟的周围环境也得到很大改善。开封清明上河园是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的立体再现,旅游者置身其间,能够一览千年古都的繁华街市和风俗民情。
河南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在中国《百家姓》的姓氏中,至少有一百多个姓氏源于河南。其中,包括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来,随着寻根旅游的兴起,到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外友人络绎不绝。河南还堪称是中国功夫的故乡,嵩山少林寺是博大精深的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温县陈家沟是中华太极拳之根—陈氏太极拳的故乡。因此我们说,探文化源,寻姓氏根,已成为近年来河南旅游活动中的“重头戏”。
河南不仅拥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还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黄河流经河南700多公里,其间从中游到下游,既有三门峡水库的碧波荡漾,又有郑州黄河游览区的波澜壮阔,更有开封高出地面14米的“悬河”奇观。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已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水面,宽3公里,长132公里,出现高峡平湖的壮丽景观。近年来开辟的“大黄河游”和“黄河漂流”,被游客誉为“充满野趣和史诗般的辉煌。”郑州嵩山、洛阳龙门、信阳鸡公山、焦作云台山、济源王屋山、鲁山石人山、林州林虑山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加之近几年陆续开辟、推出的新乡八里沟、嵩县白云山、焦作青龙峡等名山秀水,更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
二十多年来,河南省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2年,河南省接待入境旅游者40多万人次,旅游创汇1.46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6300多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09.13亿元。目前,河南省有郑州、洛阳、开封、濮阳、济源、登封等12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少林寺、关林、白马寺、龙门石窟、清明上河园、包公祠等21个国家AAAA级景区。全省有星级酒店和旅游涉外饭店338家。其中,五星级酒店3家,四星级酒店15家,三星级酒店113家。河南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郑州、洛阳、南阳三个民航机场每周有800多个航班往返全国各主要城市,其中包括香港、澳门和台北。郑州新郑机场的飞行区等级为4E级,是内陆地区的一流航空港,已批准为国际机场。河南公路交通四通八达,高速公路网把省会郑州与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四朝古都安阳、曹魏古都许昌紧密相连,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的“十”字型高速公路架构,郑州至以上各城市之间的行车时间大都在50~100分钟之间。以郑州、洛阳、商丘为枢纽的铁路交通网连接京广、陇海、焦柳、京九四大铁路干线,郑州火车站每天有218趟旅客列车通向全国各地。
近几年,河南省政府对发展旅游业十分重视,已把旅游业作为全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优先发展。郑州、开封、洛阳、三门峡沿黄旅游线位于我国东西部旅游发展的结合部,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协调配套,作为旅游重点发展区域的优势十分明显。河南省政府决定将其建成国际知名国内著名的、辐射带动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旅游线,以“三点一线”丰富的古文化资源为依托,突出古都、名寺、祖根、功夫特色,重点开发文化观光、寻根朝敬、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项目。同时,要以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别山为重点和主体,大力发展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以及特种旅游项目,加速全省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

李怀乾 刘中杰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大队)

舞钢市铁矿分布在舞钢市的中北部。自 1956 ~1981 年的 25 年间,在该区开展了规模宏大的地质找矿工作,经过勘探的主要矿区有 6 个,其分别为: 铁山矿区; 经山寺矿区; 赵案庄矿区; 下曹余庄矿区; 岗庙刘矿区; 尚庙矿区。工程控制面积约 21.4 km2,提交资源储量 6.4 亿 t,约占河南省铁矿总资源储量的 70% 。由于受当时开采技术条件的限制,找矿深度仅限制在 500 m 左右。自 20 世纪 80年代以来,由于受找矿形势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该区的地质找矿工作几乎处于停顿状态。随着对铁矿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加大,地表及近地表铁矿得到了有效的勘查和强力开发,地质找矿目标不得不锁定在找矿难度较大的深部盲矿体上。根据舞钢市铁矿成矿地质条件及物探磁异常,该区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一、地质背景

图1 研究区地质图

研究区位于华北板块南部边缘,马超营-拐河-确山断裂的北侧,鲁山背孜-西平出山盖层背斜的东端,是太华群最东部出露区 (图 1)。在晚太古代及早元古代先后发生了规模较大基性火山及中基性火山活动,并形成两类型铁矿,即赵案庄型铁矿和铁山庙型铁矿。在中生代碰撞造山作用过程中,发生自南而北的陆内俯冲 (陈衍景,2001)。研究区就处在马超营断裂以北的俯冲带上,在次级构造作用下,产生F6断裂,地层发生自南向北自下而上的推动作用,使含矿地层由深到浅,局部暴露地表,形成目前的构造格局和矿体分布形态。

二、地质特征

(一)地层

研究区与矿体分布相关的地层自下而上为:新太古界赵案庄群(Ar3)、古元古界太华群(Pt1)的铁山庙组(Pt11)、杨树湾组(Pt21)、唐山沟组(Pt31),中元古界汝阳群云梦山组(Pt2y)。

1.新太古界赵案庄群(Ar3)

赵案庄群出露面积很小。分为3个段。下段主要由紫红色及绿灰色的铁榴更长角闪片麻岩、铁榴角闪片麻岩组成,为矿带底板岩层,是矿区的重要标志层,钻探厚度10~20m。中段主要为灰绿色及灰色中粒芝麻点状更长角闪片麻岩及条带状更长角闪片麻岩,蛇纹石磷铁矿、磁铁蛇纹岩、金云母片岩、透辉更长片麻岩等岩石组成。钻探厚度70~110m,是矿区的重要含矿岩段,磁铁矿体产于该岩段下部。下段主要由肉红、灰白色条带状混合岩、均质混合岩、混合花岗岩组成,间夹混合岩化较轻的角闪片麻岩,自下而上混合岩化程度逐渐增高。呈不规则状态分布于透辉更长角闪片麻岩段之上。东部该层厚20m。西部王道行矿床该段平均厚132m,最大厚度583m,表明矿层由东向西增厚。源岩为一套以拉斑玄武岩为主的基性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建造,夹有超镁铁岩(部分为科马提岩)和少量泥灰岩。赵案庄群的层序相当于一个绿岩的中上部。用U-Pb赵案庄型铁矿石中的磷灰石,获得2580Ma(胡受奚,1988)的变质年龄,说明其形成于26亿前的太古代,其下被断层所截未见底,其上部被太华群铁山庙组所不整合覆盖。

2.古元古界太华群(Pt1)

自下而上划分为铁山庙组、杨树湾组和唐山沟组。

(1)铁山庙组(Pt11)。出露于铁古坑、铁山庙、经山寺等地,以其底部的浅粒岩与下伏赵案庄群分开。岩性可分为3段,下段为含砾长石石英岩、底砾岩或火山角砾岩,厚度大于500m。中段自下而上分为4个岩性层,总厚度大于1000m。一层为花岗质条带状混合岩:以条带状混合岩为主,夹均质混合岩或混合花岗岩,下部为铁铝榴片麻岩,内产厚层含少量Ni、Cr等磁铁蛇纹岩矿层位。厚度大于500m。二层为含铁铝榴更长片麻岩:顶为白云石大理岩,下以更长角闪片麻岩为主,夹绿泥云母片岩和混合岩化岩石,全层以含星散状铁铝榴石为特征。厚度10~90m。三层为条带状石英辉石磁铁矿:自下至上分D1—D4四个可采层位,属厚度较大的多层状矿体。矿石以条带状石英辉石磁铁矿和块状辉石磁铁矿为主,古侵蚀面附近为假象赤铁矿,中夹大理岩、辉石岩、含铁石英岩及更长角闪片麻岩。厚度11~268m。四层为大理岩夹更长片麻岩:以蛇纹白云石大理岩或粗粒大理岩为主,夹更长及角闪片麻岩、辉石岩或金云片岩。厚度2~47m。上段为混合岩段,条带状构造明显,厚约500m。总之,铁山庙组为中—高级角闪岩相,混合岩化强烈,自下而上源岩组合为基性-中基性火山岩、为沉积岩-硅铁建造,可与绿岩带建造相对比;用钾氩法获得变质年龄为19.5亿年,铁山庙组应形成于2600~2350Ma(胡受奚,1988),为第二期绿岩带建造,总厚约为2000m。

(2)杨树湾组(Pt21)。主要出露在叶县辛店杨树湾,与下伏铁山庙组呈断层或整合接触(可能属平行不整合)。主要为含石墨的片麻岩、次透辉石岩,并以石墨的出现与下伏地层分开,本组地层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混合岩化一般不明显;源岩为正常的海相碎屑岩-硅质泥质-碳酸岩沉积建造;同位素年龄小于2350Ma(胡受奚,1988),与上覆唐山沟组呈整合接触,总厚260m。

(3)唐山沟组(Pt31)。出露在叶县辛店。主要为长英质浅粒岩与斜长角闪片麻岩互层,局部为铁铝榴石-矽线石片麻岩及长石石英岩,局部见韵律构造。特征矿物为矽线石,变质程度达中-高级角闪岩相,局部混合岩化。源岩为浅海碎屑-粘土沉积岩,夹少量中酸性火山凝灰岩,与下伏杨树湾组的区别在于它含矽线石而不含石墨,为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不整合覆盖。总厚大于780m。

3.中元古界云梦山组(Pt2y)

不完整厚度300m以上。由于岩浆侵入活动和构造错动,使地表露头的层序极为零乱和不完整,断续分布在西部的老金山、尚庙寨和东部的小梁山等地。常见岩性以厚层石英岩为主,间夹肝红色、绿色页岩。但视为通常的重要标志层的底部“底砾岩”和安山玢岩,仅在山孟岗北坡和尚庙寨山脊零星看到,其下伏的不整合面未见到。地面出露界限推断与矿床变质岩系多呈断层接触关系。

(二)构造

由于研究区第四系覆盖严重,地质构造难以视别。从推断和控制的断层来看,北部构造较为简单,南部较为复杂,主要构造线与区域构造基本一致,呈北西西向,其中F6断层控制了北部的赵案庄地层及矿体的分布。地层产状整体南西倾。依据工程控制结果,不同地段,地质构造有很大的差异。

赵案庄矿区地层为一组大致东西向的背、向斜连续复式构造,有3个背斜和2个向斜构造组成,其分别为:王道行背斜构造;曾庄向斜构造;赵案庄背斜构造;虎狼洼向斜构造;老柴庄背斜。褶曲构造表现出明显的不对性,两侧两个背斜北陡南缓,中间的背向斜北缓南陡,倾角15°~40°。赵案庄矿区断裂构造较为复杂,除F6断层外,还存在规模不等的5条断裂。

下曹矿区褶皱不发育,仅出现地层的局部波状弯曲,呈单斜层分布。断裂构造不太发育,除F6断层外尚未发现大的断裂构造,出现小规模的断层有3条。

铁山庙和岗庙刘矿区处在同一成矿带上,构造复杂程度一般,地层表现为单斜构造,走向113°~133°,南倾,倾角25°~50°。铁山庙矿区有6条小规模断层,岗庙刘矿区有2条小规模断层,其控制了矿体的分布。

(三)岩浆岩

研究区内与矿体有关的岩体除丁家岗正长岩岩体以岩株产出外,其他岩体均以岩脉产出。

丁家岗正长岩岩体分布在经山寺矿区,该岩体构成矿床西部和西南部的自然边界。岩体相变较大。在矿床附近常见岩石有;辉石正长岩、黑云正长岩、辉闪正长岩等。

岩脉密集分布,多数以岩墙产出,规模不等。岩体对矿体无贫化或富集的交代混染作用。它主要表现在对矿体的破坏作用。岩脉水平切穿矿体,严重处将矿体切割为平行条块状,但未发现导致岩墙两侧矿体的相对错动位移现象。

经山寺矿区有50余条岩脉。脉宽数米至数十米,膨大、窄缩以致中断、尖灭现象都较常见,脉壁较平整无蚀变混杂。一般延长400~800m,最长达2000m,延伸较大,未得到完全控制。以正长斑岩、辉石正长斑岩、石英正长斑岩、石英钠长斑岩脉为主。

赵案庄矿区有5条岩脉。脉宽5~100m不等,延长500~1600m。岩性为细粒闪长岩。

下曹矿区岩浆岩不发育,据钻探资料,仅见长英质细脉,闪长岩细脉,脉宽0.25~0.8m,对矿体无破坏作用。

铁山矿区内已发现岩墙20条,岩墙宽2~60m不等,延长150~300m,有两条分别达1050m及1600m,控制倾斜延伸120~800m。岩性为细粒闪长岩。

岗庙刘矿区内岩浆岩不甚发育,附近出现的岩浆岩分为两类,即为闪长玢岩和正长斑岩。脉宽数米至数十米,一般延长400~800m,最长达2000m。

三、矿体地质特征

研究区分为两种矿石类型,其矿体地质特征有一定的差异。

(一)赵案庄型铁矿矿体地质特征

含矿层总厚度大,夹石层较多较厚,矿体呈多层状。总厚11~268m以上,矿区平均80~108m。单工程可采矿体单层数2~12层,平均6层。全矿床可采矿体垂直分布单层数达20层之多。单层矿体厚1.06~31.68m,平均5.91~6.58m。累计可采厚度4.54~33.22m,平均25.42m。平均含矿率25.67%。矿体长900~2000m,宽200~800m。矿组总体形态为似层状至巨大透镜状。矿体产状与地层一致。不同矿段氧化深度有所不同,一般深30~40m,最深达51.26m。矿物成分,金属矿物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微量有黄铁矿、褐铁矿、赤铁矿、铬铁矿、黄铜矿、自然铜、自然铅、自然锌。非金属矿物:主要有钙铁辉石、紫苏辉石、石英、方解石、白云石、透辉石;次要有蓝闪石、纤闪石、普通角闪石、蛇纹石石棉、透闪石、叶蛇纹石、绿泥石、绿帘石、石榴子石、滑石、黑云母、金云母、更长石、微斜长石;微量有橄榄石、磷灰石、榍石、萤石。矿床平均品位TFe25.81%~29.15%,样段极端最高品位达TFe50.05%。矿石结构主要为中、细粒半自形与自形变晶结构。矿石主要为条带状构造和块状构造两种。矿石的自然类型:①按构造和脉石矿物分为:条带状矿石。主要有条带状石英磁铁矿、条带状石英辉石磁铁矿、条痕状二辉磁铁矿;次要的有条痕状石英二辉磁铁矿、条带状方解石辉石磁铁矿。块状矿石。主要有辉石磁铁矿、二辉磁铁矿;次要的有蚀变二辉磁铁矿、石榴石辉石磁铁矿。②按生成条件为:沉积变质铁矿。

(二)铁山庙型铁矿矿体地质特征

含矿层厚度11~268m,平均80m,工业可采矿体大体集中分布于4个层位。矿体的总体特点,属于厚度较大,层数较多、矿化连续程度较高。矿体厚度3.15~66.70m。单层连续厚度最大达30.9m,单层平均厚6.58m。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氧化带至半氧化带界限的垂直距离,一般80~120m。矿物成分,金属矿物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微量有褐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单斜辉石,次要有玉髓、角闪石、方解石、白云石、透闪石、斜方辉石,微量有绿泥石、黑云母、滑石、绢云母、方柱石、重晶石、磷灰石。矿石结构为半自形细至中粒变晶结构。矿石构造为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矿石品位TFe29.15%。矿石的自然类型:①按脉石矿物分为:辉石磁铁矿、石英辉石磁铁矿和石英赤铁矿;②按组构分为:条带状矿石和块状矿石;③按生成条件分为:沉积变质铁矿。

四、地球物理特征

(一)异常分类

据研究区的磁法测量结果,可引起磁性的岩矿石分为如下3类。

1.矿异常

磁异常的第一大特点是强度较大,虽然研究区矿体埋深、产状等各有差异,但垂直场强极大值ΔZmax均可达700至数千γ。只有铁山庙、岗庙刘由于氧化程度较深,磁性较弱,异常强度较低,但仍有异常反映。第二大特点是形态较规则,研究区矿体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就是出露矿体,上部均被氧化,磁性较弱,异常主要反映的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深部矿体,因此,异常较规则,特别是赵案庄型的矿异常尤为如此。第三大特点是异常多呈近等轴状不连续的孤立异常,且不同方向各异,这说明矿体受后期复杂的构造错动影响较大。第四大特点是异常中心正负值的范围都较大,反映矿体产状平缓,水平宽度较大。

2.闪长岩异常

闪长岩异常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宅庄—柴沟—尹集—酒店—李好庄一带,异常形态规则,近等轴状,与矿异常类似,强度中等,一般为300~1000γ。总的来看,闪长岩体的强度一般比矿异常稍低,且主要产于中元古代地层中,这是与矿异常的主要区别。

3.安山岩异常

研究区安山岩岩体分布广泛,且普遍含有少量的磁铁矿,有的局部富集。安山岩引起的异常主要特征。从异常形态来看,主要分两类,一类分布于巫花岗—沟头赵一线的条带状异常,异常零乱,强度自西向东逐步减弱,这主要反映裂隙喷出及自西向东覆盖逐步加厚的特征;另一类是前藕池—曹集—小王庄以东。以致研究区东部广大地区的低缓异常,其特点是形态规则,近等轴状,范围大,强度低,均为50~100γ。说明这个地区的安山岩层位稳定,厚度大,埋藏深。

王楼和岗庙刘这两个矿异常,从异常特征看,很像安山岩异常。这可能是铁矿较贫或氧化较深的缘故。因此朱兰—铁山庙以东的低值异常也可能为王楼或岗庙刘型的矿异常。

(二)异常分析

通过对以往磁法测量成果的整理,研究区内共圈出96个磁异常,其中有26个可能为矿致异常,其中5个异常经过了钻孔验证,并提交了勘探报告。现对5个重要异常进行重点分述。

1.赵案庄异常

该异常中心位于八台乡赵案庄。近东西走向,长2000余米,宽300~800m。强度一般在300~1000γ,ΔZmax可过1500γ,北侧伴生负值。形态规则,呈蝌蚪状。该异常为研究区最好的矿异常,平均品位TFe39%~43%,并伴生多种有用元素。在未控制区,矿体向西可能有延伸,深度推断在600m以下,有一定的新的找矿空间。

2.王道行异常

该异常位于八台乡东1.5km处,长1200m,宽500m,强度一般在300~400γ,ΔZmax=500γ,北侧伴生负值。该异常是重要的矿异常,矿体薄层、多层及透镜状,最厚200余米,一般3~5m,平均品位TFe37%,在未控制区,推测南侧深部有存在矿体的可能。

3.余庄南异常

该异常位于下曹南800m。400γ等值线圈定异常,异常呈三角形,有两个600γ的封闭圈,ΔZmax=776γ,东南与梁岗异常相接。为贫矿,平均品位TFe26%。在未控制区,推断矿体南侧深部有矿体存在的可能。

4.梁岗异常

该异常位于梁岗村东约400m。400γ等值线圈定异常,异常呈等轴状,长约500m,强度一般在600~1000γ,ΔZmax=1270γ。200γ等值线将该异常与下曹、余庄南连为一体,说明3个异常的背景场是一致的,可能深部矿体相连,为贫矿,平均品位TFe22%~25%。在未控制区,推测南西部有矿体存在的可能。

5.金山东坡—周滩异常

该异常位于冷岗西金山东坡—周滩一带,异常走向近南北,长2300m,宽250~700m,一般强度为700~1000γ,ΔZmax=2000γ。以1000γ的等值线分成南北两个峰值,形态规则,中间宽缓,无负值,似乎延深较大,为顺层磁化的厚板状体异常。该异常未进行工程验证,推断该异常为矿致异常。

6.其他异常

除上述异常外,还有21个异常为矿致异常的可能性较大,以往工作中未对其进行验证,其主要原因是矿体埋藏较深,异常强度普遍较低,形态复杂,可能影响因素较多。未来工作,该类异常是主攻目标之一。

五、矿体的形成及成矿模式和找矿方向

(一)矿体的形成及成矿模式

赵案庄群地层源岩为一套以拉斑玄武岩为主的基性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建造,夹有超镁铁岩(部分为科马提岩)和少量泥灰岩。铁山庙组源岩组合为基性-中基性火山岩、为沉积岩-硅铁建造,可与绿岩带建造相对比。上述两组(群)地层所形成的两类型铁矿均为“火山沉积变质矿床”,是没有争议的地质工作者的共同认识。但其形成不会那么简单。地壳中基性岩Fe的平均含量为8.65%,中性岩(闪长岩)Fe的平均含量为5.85%(武汉地质学院地球化学教研室,1979)。研究区矿体的Fe的平均含量多数大于25%,火山的喷发与沉积不可能形成矿体。本研究区矿体的形成与火山喷发有关,现对其形成进行分析。

图2 成矿模式示意图

火山喷出物质在地表一定范围内几乎不受地形的影响均匀撒落在地表,或以熔岩的型式在火山机构附近沉积下来。松散的火山物质在水动力作用下进行搬运,同时进行分选。较轻的矿物搬运到较远的地方,较重的矿物搬运到较近的地方。从矿体及其围岩成分分析,所形成的环境应是浅海环境。火山喷出物质应首先在陆地上就位,后在水动力作用下,从高处向低处运移(若火山物质落入海洋,且在波浪影响范围之外沉积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分选),后进入河道,继续向远方运移,在河道内是分选的重要阶段,重矿物(主要是磁铁矿)已达到一定的富集程度,在河道内不断地向前推进,最终进入海洋,运移和分选转为潮汐作用,在海洋波浪影响之外基本稳定就位。沉积物质的稳定就位与地壳缓慢下降有关。完成一次火山喷发—搬运分选—沉积旋回,如此过程一次次地进行,地壳的一次次下降,便形成多层矿体。从河道搬运到海洋中沉积,沉积层应呈扇形分布,这就建立起矿体的成矿模式(图2)。从矿体的整体分布来看,原始矿体应是一个面状统一体。

菲律宾一火山1992年喷发,在100km2内,火山物厚度1~2m,目前地表火山物质不到厚度不到0.5m,在河道内已进行了有效的分选,磁铁矿含量达到15%~20%。由此可见一次的火山喷发—搬运分选—沉积旋回在100年内即可完成。

(二)找矿方向

矿体在海洋中就位后,又经历了下沉、压实、固结、成岩、变质过程,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不再多述。在中生代碰撞造山作用过程中,在构造作用下,地层沿F6断层发生自南向北、自下而上的推动作用,使含矿地层由深到浅,局部暴露地表,与此同时,派生出一系列的次级断裂,并伴随小规模的岩浆活动,使地层及矿体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局部矿体可能保留在F6断层的底盘,造成矿体缺失,形成目前的构造格局和矿体分布形态。

在已进行勘查工作的6个矿区内,矿体边界多数是以断层或岩体为边界,矿体的另一部分并不知道分布在什么地方,由于当时勘查深度的限制,矿体的深部延伸部分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找矿方向首先选定在已知矿体边部被断层或岩体分割的另一部分和已知矿体深部延伸部分。

研究区内共圈出96个磁异常,其中5个异常经过了钻孔验证,证实为矿致异常,并提交了资源储量,但深部没有得到控制,找矿方向与上述的找矿方向基本一致,找矿工作应做到地质与物探的紧密结合。通过研究和筛选,还有21个磁异常可能为矿致异常,找矿方向第二个目标选定在该21个磁异常上。

总之,研究区有较大的铁矿找矿潜力,应作为深部找矿的重要区带。

参考文献

陈衍景.2001.大陆动力学与成矿作用.北京:地震出版社.

胡受奚,林潜龙等.1988.华北与华南古板块拼合带地质和成矿.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武汉地质学院地球化学教研室.1979.地球化学.北京:地质出版社.



  • 河南省舞钢市铁矿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研究
    答:矿石的自然类型:①按构造和脉石矿物分为:条带状矿石。主要有条带状石英磁铁矿、条带状石英辉石磁铁矿、条痕状二辉磁铁矿;次要的有条痕状石英二辉磁铁矿、条带状方解石辉石磁铁矿。块状矿石。主要有辉石磁铁矿、二辉磁铁矿;次要的有蚀变二辉磁铁矿、石榴石辉石磁铁矿。②按生成条件为:沉积变质铁矿。 (二)铁山庙型铁矿...
  • 舞钢金枝崖玻璃石英岩矿()
    答:矿层倾向165°,倾角30°。工业矿层为简单的一层,呈稳定的厚层状,平均厚度82米。矿石结构主要为细粒均粒状变晶结构、变余砂糖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和色带状构造。矿石矿物组分简单,石英含量在98%以上,另含有微量的褐铁矿、赤铁矿、黄铁矿和绢云母等。矿石化学组分平均含量:SiO2 9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