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哪些内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哪些主要内容

1、辩证唯物论就是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即研究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它以物质和意识或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主线,系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
2、唯物辩证法,该部分回答了“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它通过阐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和发展的两个观点,进而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观点、三大规律、五对范畴”。
3、认识论,本部分围绕着实践、认识、真理三个核心及认识发展过程中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等三大规律,强调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理论,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有机结合,正确回答了“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
4、唯物史观围绕着社会和人两个主题,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的主要内容。认为社会发展的背后动力使人们集体性的组织生活的方式的变化。所有组织社会的基本成分(上层建筑)(社会阶层,政治组织,意识形态)等都是经济活动的一种外化体现。
上层建筑所包含的关系都与经济活动中不同分工者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马克思认为经济活动的分析是组成社会的各种关系与机制分析的基石。

扩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最高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从实践出发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伟大哲学变革的实质和关键。是实践为人提供了认知对象。因此在实践中,人不仅认识了世界,而且改造了世界,在天然、自然的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的属人世界。所以,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具有世界观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分析阐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即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谁是派生、谁决定谁的问题)作了既唯物又辩证的回答。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考察了世界的本质问题以后,进一步考察世界的状态问题。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大基本特征(联系和发展);三条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基本范畴(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这部分在唯物论和辩证法对客观世界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人(即主体)同客观世界(即客体)的关系,即主体能不能认识客体和怎样进行认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科学回答(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即意识能不能认识物质)。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生活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的本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以社会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种一般规律,半空中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和起作用的规律,也包括在某些社会形态中长期存在和起作用的规律。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包括:
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主要揭示的是社会的物质生活、物质关系、物质动力,是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内容。
阶级、国家、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主要揭示社会的政治生活、政治关系、政治动力。
社会意识及其形式:主要揭示社会的精神生活、精神关系、精神动力。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揭示社会发展的载体动力。因为社会发展的物质动力、精神动力都必须通过人的活动起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

一、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就是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即研究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它以物质和意识或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主线,系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相应有四个原理:

(1)物质存在形式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2)实践本质原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主体能动性等特点)。

(3)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原理。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世界本质的原理,是唯物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最后本讲阐述了关于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二、唯物辩证法

该部分回答了“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它通过阐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和发展的两个观点,进而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观点、三大规律、五对范畴”。

其重要原理有:

1.普遍联系的观点中关于系统及其整体性、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普遍联系的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2.度的含义及其认识意义。

3.质量互变规律的内涵及其方法论意义。

4.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即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原理。它内含以下内容:(1)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矛盾的转化原理以及二者之间的综合。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8.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三、认识论

本部分围绕着实践、认识、真理三个核心及认识发展过程中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等三大规律,强调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理论,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有机结合,正确回答了“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

其重要原理有:

1.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原理

2.认识的主体及其形成和发展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4.认识发展辩证过程的原理

5.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原理

6.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原理

7.真理的具体性原理

8.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

9.检验真理标准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原理

10.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原理 

四、唯物史观

本部分围绕着社会和人两个主题,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的主要内容。认为社会发展的背后动力使人们集体性的组织生活的方式的变化。所有组织社会的基本成分(上层建筑)(社会阶层,政治组织,意识形态)等都是经济活动的一种外化体现。上层建筑所包含的关系都与经济活动中不同分工者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马克思认为经济活动的分析是组成社会的各种关系与机制分析的基石。

首先,总括性地说明人类社会的产生、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以及社会有机体及其结构,这是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诸原理的前提。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第二,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观念结构。

其重要原理有:

1.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原理

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原理

3.社会的实践本质原理

4.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原理

5.社会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原理

其次,着重讲述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以及社会历史的主体,并从两方面加以具体阐述:第一,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动力;第二,历史的创造者。

其重要原理有:

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2.“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

3.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辩证关系原理

4.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原理

5.交往理论

6.科学技术双重效应

7.历史观和党的群众观的统一

拓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社会经济学的分析手段,擅长于用矛盾冲突的观点分析社会中利益存在冲突的社会群体,是一套“经典”的社会学理论。马克思采取了唯物的看待历史的观点,假设社会变化的原动力在于阶级之间的冲突。认为历史有其客观的支配规律,认为社会变化是辩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阶层冲突的分析来帮助理解系统性的经济社会变迁。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阶级冲突是由于资产所有者所拥有的高生产率生产资料与无产者从事的社会化劳动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导致的。由无产者劳动所得的价值剩余未能公平的分配给劳动者而集中在资产所有者手上。冲突的后果便是劳动所有者的“异化”,这将导致社会动荡引发革命。革命的最终结果便是社会主义的建立--一种基于社会公有产权的生产模式,基于个人贡献所得的分配模式以及按需生产的经济模式。尽管马克思并未预言共产主义社会的模样,但他指出基于科技及生产率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将会过渡到共产主义。到那时阶级,国家,社会将被公有制取代。

各尽其用,各取所需。马克思其实也是一种早期的社会经济学理论,其供需理念分析了物质条件即生产中的生产资料,经济活动以及社会需求的关系。认为这些关系组成了社会结构的基础以及其上层建筑。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生产要素在一个社会政治体制安排下没能被很好的利用是阶级冲突产生的一个原因。

参考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分支)-百度百科



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产生背景:自然科学、阶级基础、社会科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

1.唯物论(物质与意识)

2.辩证法

(1)联系观,发展观,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3)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可能和现实,必然和偶然,内容与形式

3.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动力、来源、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唯物史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2)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动力: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6)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

(7)阶级、国家与革命

二.政治经济学

三.科学社会主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克思主义哲学



1、辩证唯物论就是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即研究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它以物质和意识或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主线,系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

2、唯物辩证法,该部分回答了“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它通过阐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和发展的两个观点,进而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观点、三大规律、五对范畴”。

3、认识论,本部分围绕着实践、认识、真理三个核心及认识发展过程中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等三大规律,强调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理论,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有机结合,正确回答了“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

4、唯物史观围绕着社会和人两个主题,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的主要内容。认为社会发展的背后动力使人们集体性的组织生活的方式的变化。所有组织社会的基本成分(上层建筑)(社会阶层,政治组织,意识形态)等都是经济活动的一种外化体现。

上层建筑所包含的关系都与经济活动中不同分工者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马克思认为经济活动的分析是组成社会的各种关系与机制分析的基石。

扩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最高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从实践出发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伟大哲学变革的实质和关键。是实践为人提供了认知对象。因此在实践中,人不仅认识了世界,而且改造了世界,在天然、自然的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的属人世界。所以,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具有世界观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是一个相对真理。它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是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一)辩证的唯物论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
(二)唯物的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2.对立统一规律
3.量变质变规律
4.否定之否定规律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1.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2.认识的辩证运动
3.辩证思维方法
4.认识的真理性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5.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四)历史唯物论

1.社会的本质、结构和社会形态
2.社会发展的动力与规律
3.人与社会发展

  • 马克思哲学包含哪些方面(内容)? 一个一个说,相当于为我理个提纲!_百度...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分析阐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即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谁是派生、谁决定谁的问题)作了既唯物又辩证的回答.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
  •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哪些内容
    答:(2)实践本质原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主体能动性等特点)。(3)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原理。(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世界本质的原理,是唯物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最后本讲阐述了关于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二、唯物辩证法 该部分回答...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实践论、社会主义理论。1、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它是一种关于世界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哲学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物质是根本的存在形式,物质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2、历史唯物主义...
  •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哪些内容
    答:一、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以物质和意识或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主线,研究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包括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其中,物质存在形式原理指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实践本质原理强调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主体能...
  • 马哲包括几部分内容
    答:马哲包括三部分内容: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学。1、哲学:这是马哲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主要研究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和法则,如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历史唯物主义则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出发,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法则。2、政治经济学:这是...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是由哪几部分组成?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第一个1指物质,第二个1指意识,第三个1指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就是客观实在,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包括一切自然界的物质,也包括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的直接产物,它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又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其形式是...
  •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及其逻辑关系...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一种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体系。它由以下几个主要内容组成,这些内容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意味着社会变革的动力来自于经济领域的变革...
  •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论点有哪些?
    答: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 物质范畴.1. 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1) 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2) 就现代科学的发展来看,物质的...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社会经济学的分析手段,擅长于用矛盾冲突的观点分析社会中利益存在冲突的社会群体,是一套“经典”的社会学理论。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 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就是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即研究世界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