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文主义的摘要怎么写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2
莎士比亚的作品怎么表现人文主义思想

  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喜剧中,在《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捕风捉影》,《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暴风雨》。莎士比亚的喜剧成就与其悲剧一样斐然。他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乐观主义精神作为喜剧创作的基调,在作品中清晰地表达出要求个性解放、热爱现实生活、歌颂真挚爱情等人文主义思想,同时以笑声为武器,对各种各样阻挠社会发展的封建保守势力,给以无情的讽刺。《威尼斯商人》是这些喜剧中最富有讽刺意义的一部。剧本表现了男女青年争取个人幸福、反对封建婚姻的主题,揭露了原始积累时期高利贷商人的丑恶行为,歌颂了人文主义理想——友谊、爱情、仁慈对仇恨、贪婪、狠毒的胜利。
  在喜剧中刻画的女性形象也格外的引人注目。她们天生丽质,感情纯真,心地善良,才思敏捷,热情活泼,意志坚强。在她们身上“天赋的灵气”和“绝色的仙姿”,达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在她们的身上我也看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充分的肯定人的价值,赞美人性的光辉。在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亨利四世》中,拥护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反对封建割据。塑造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君主的形象,体现作者在政治上的人文主义理想。
  在莎士比亚这位诗人的笔下,人性充满自尊、自信、仁慈和友爱。他毫不掩饰对人性的热烈颂扬。不惜笔墨着力描绘光彩夺目的人性光辉。热烈地讴歌着人性之美。在他的诗歌中运用了的很多美好的字眼,如:“夏日”、“鲜花”、“光荣”、“灿烂”、“忠贞”、“永恒”等来形容人性的本质。崇高而美好的人性与真、善、美交相辉映,人也因此获得了永恒。如十四行诗。
  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进入了“人”的觉醒时代,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开始动摇。在“个性解放”的旗帜下“为所欲为”,这是当时的一种时代风尚。这一方面是思想的大解放,从而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大发展,另一方面,尤其是到了文艺复兴的晚期,随之产生的是私欲的泛滥和社会的混乱。面对这样一个热情而又混乱的时代,时至中年的莎士比亚,已不像早期那样沉湎于人文主义的理想给人带来的乐观与浪漫,而表现出对于理想与进步背后的隐患的深入思考。
  《哈姆雷特》显然是莎士比亚悲剧中最富盛名的一部悲剧了。也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理想的最直接的体现,在剧中有一段哈姆雷特关于人的议论“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的口喊出了自己对于人的赞美。然而社会的现实让莎士比亚认识到人文主义理想不可能实现。莎士比亚用理性,反思这种社会现状。人并不像人文主义者所颂扬的那样如神一般圣洁,相反,人的情欲在失去理性规范的制约后会产生无穷的恶,社会也就趋于“混乱”。从这个意义上说,哈姆莱特的悲剧已经不再是一出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
  在《麦克白》中,剧中描绘了一个由野心驱使走上了谋杀贤君,暗害忠良成为一个举国声讨的历史罪人,麦克白。剧本从反面引证了保持人的善良本性的重要性。莎士比亚的悲剧对人性做了全面、透彻的剖析,深刻揭示了权势和金钱是导致人性普遍堕落的根源,所以他热切的呼唤人性的复归。
  在莎士比亚创作的晚期,封建王朝进一步暴露其专制的本来面目,清教徒的力量明显壮大,他们和王权的斗争随之尖锐起来,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很难在现实中实现。作品更多的是转向宗教性的思考,超现实主义的思考,人文主义依然寄托于乌托邦式。纵观莎士比亚的三个创作时期,我们清晰的看到了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理想的歌唱、幻灭以及“复活”。他引导人们认识自己,懂得人的价值。而我认为莎士比亚在最后阶段是对人文主义理想的绝望,只是人类的美好愿望。让人文主义在自己的作品中尽情书写。
  《暴风雨》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曾被一些文学评论家认为是莎士比亚的“诗的遗嘱”。一场暴风雨最后归于风平浪静。这里,莎士比亚正面宣扬了人性善良、改恶从善的思想。这里同样闪耀着人文主义理想的光辉,与喜剧不同的是,理想的实现不是靠人的自然行动的力量,而是靠梦幻中的法术来达到。所以这里明显可以感受到莎士比亚将人文主义的理想放置在一个理想的地位,是美丽的,圣洁的,转向宗教性的思考。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以及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他出生于英格兰中部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代曾在当地文法学校接受基础教育,学习拉丁文、哲学和历史等,接触过古罗马剧作家的作品。后因家道中落,辍学谋生。莎士比亚幼年时,常有著名剧团来乡间巡回演出,培养了他对戏剧的爱好。1585年前后,他离开家乡去伦敦,先在剧院打杂,后来当上一名演员,进而改编和编写剧本。莎士比亚除了参加演出和编剧,还广泛接触社会,常常随剧团出入宫廷或来到乡间。这些经历扩大了他的视野,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又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渐渐形成。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作品洋溢着乐观明朗的色彩。这一时期,他写的历史剧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上下集)(1597—1598)和《 亨利五世 》(1599)等9部。剧本的基本主题是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比如,《亨利四世》展现的是国内局势动荡的画面,贵族们联合起来反叛国王,但叛乱最终被平息;王太子早先生活放荡,后来认识错误,在平定内乱中立下战功。剧作中,历史事实和艺术虚构达到高度统一。人物形象中以福斯塔夫最为生动,此人自私、懒惰、畏缩,却又机警、灵巧、乐观,令人忍俊不禁。 这一时期创作的喜剧包括诗意盎然的《仲夏夜之梦》(1596)、扬善惩恶的《威尼斯商人》(1597)、反映市民生活风俗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宣扬贞洁爱情的《无事生非》(1599)和歌颂爱情又探讨人性的《第十二夜》(1600)等10部。这些剧本基本主题是爱情、婚姻和友谊,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表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与此同时,他还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等悲剧3部,作品虽然有哀怨的一面,但是基本精神与喜剧同。莎士比亚还写有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1592—1593)、《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和154首十四行诗。 17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与詹姆士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丑恶日益暴露。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难以实现,创作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二时期(1601—1607),又称悲剧时期。他写出了《哈姆莱特》(1601)、《奥瑟罗》(1604)、《李尔王》(1606)、《麦克白》(1606)和《雅典的泰门》(1607)等著名悲剧。《奥瑟罗》中出身贵族的苔丝狄蒙娜不顾父亲和社会的反对,与摩尔人奥瑟罗私下结婚,表现了反对种族偏见的主题,而导致他们悲剧的原因不仅是奥瑟罗的嫉妒,而且是以伊阿古为代表的邪恶势力的强大。奥瑟罗临死前的清醒,包含着人类理性的胜利。《李尔王》中展现的则是一个分崩离析的社会,李尔王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主人公从具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变成了一无所有、无家可归的老人,人物命运和性格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最具特色。《麦克白》中,一位英雄人物由于内在的野心和外部的唆使,成为个人野心家和暴君。其悲剧意义在于,个人野心和利己主义可以毁灭一个原本并非邪恶的人物。总体而言,这些悲剧对封建贵族的腐朽衰败、利己主义的骇人听闻、金钱关系的罪恶和劳动人民的疾苦,作了深入的揭露;风格上,浪漫欢乐的气氛减少,忧郁悲愤的情调增加,形象更丰满,语言更纯熟。 1608年以后,莎士比亚进入创作的最后时期。这时的莎士比亚已看到人文主义的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便从写悲剧转而为写传奇剧,从揭露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转向写梦幻世界。因此,这一时期又称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时期。这时期,他的作品往往通过神话式的幻想,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作品贯串着宽恕、和解的精神,没有前期的欢乐,也没有中期的阴郁,而是充满美丽的生活幻想,浪漫情调浓郁。《暴风雨》(1611)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风格,被称为“用诗歌写的遗嘱”。此外,他还写有《辛白林》和《冬天的故事》等3部传奇剧和历史剧《亨利八世》。 莎士比亚的作品从生活真实出发,深刻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他认为,戏剧“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马克思、恩格斯将莎士比亚推崇为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家,提出戏剧创作应该更加“莎士比亚化”。这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象莎士比亚那样,善于从生活真实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作品的情节应该生动、丰富,人物应该有鲜明个性,同时具有典型意义;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氛围要巧妙结合;语言要丰富,富有表现力;作家的倾向要在情节和人物的描述中隐蔽而自然地流露出来。

希望采纳

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活动从1590年开始,到1612年结束,前后23年。他的作品包括37部剧本、两篇长诗和一部十四行诗集。根据他的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发展情况,一般可分为如下三个时期。[3]
第一时期,从1590年到1600年,这是莎士比亚从思想到艺术逐渐成熟,并且取得初步成就的时期,也有人根据莎士比亚写作体裁上的特点,把这一时期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当时,正是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极盛时期,英国社会表面上呈现出一片繁荣富强的景象。莎士比亚这一时期的思想比较单纯,他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而且被社会表面的繁荣景象所鼓舞,对现实抱乐观的态度,他相信社会矛盾可以在开明王权的统治下得到解决,人文主义的理想能够在现实中实现,因而这一时期他创作的基调是明朗的乐观的
莎士比亚在1590年至1600年之间写了9部英国历史题材的剧本,希望通过历史剧的创作来总结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经验。这些剧作主要从16世纪英国历史学家荷林西德的《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编年史》和爱德华·霍尔的《兰开斯特与约克两大显贵家族的联合》中选材,包括13世纪到15世纪的史实,主要是在百年战争和玫瑰战争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并不完全拘泥于历史事实,主要是借历史题材来表现作者的人文主义政治思想,也就是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的思想。莎士比亚认为,封建贵族之间的纠纷,特别是王室内部为争夺王位而发生的混战,是造成国家民族长期战乱的祸根,他主张在英明强大的君主统治下,建立严格的等级制,社会上的各个阶级各守本分,建立起一个秩序井然的王国,这样就能消除封建混战,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富强。《亨利四世》上篇和下篇(1597)是莎士比亚最好的历史剧。剧中谴责封建贵族的叛乱,肯定亨利王平定暴乱、统一国家的功绩。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中,民心向背往往是上层人物活动成败得失的重要因素。但是,作者反对人民群众的革命暴力,在剧中,人民运动常常被写成一种盲动的力量,成为少数野心家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莎士比亚在这一时期还写过10部喜剧。这些喜剧的基本主题是爱情和友谊,描写青年男女为追求爱情自由与各种封建偏见、封建意识与自私欺骗的行为所进行的斗争。莎士比亚喜剧中的矛盾冲突并不尖锐,常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得到解决。结局是皆大欢喜,有情人终成眷属。所以,莎士比亚的喜剧主要是歌颂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是一种抒情性的浪漫喜剧。主要作品有《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莎土比亚在他创作的第一时期很少写悲剧。《罗米欧与朱丽叶》是他早期剧作中比较出名的一部反封建的爱情悲剧。人文主义的爱情理想和封建观念、封建势力之间形成悲剧性的冲突,剧中综合地出现了历史剧中常见的谴责封建纷争的主题和喜剧中常见的歌颂理想的爱情与友谊的主题。这是一个悲剧,但全剧充满着浓郁的抒情诗的色彩,包含有大量的喜剧因素。
1600到1607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二阶段,也是创作的黄金时代,题材以悲剧为主。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同残酷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伊丽莎白末年,封建社会不可克服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了,伊丽莎自死后,形势更急转直下,詹姆士一世即位后,实行专制统治,横征暴敛,封建割据势力又重新抬头,对外关系方面与英国的海上劲敌西班牙妥协。这些措施引起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不满。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以国王为代表的封建制度,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找不到依靠的力量和适当的方法,显现出了怀疑、彷徨的态度。莎±比亚这一时期的创作正是反映了这种时代特征。早期创作中的那种明朗、乐观的基调被悲愤、阴郁的情调所代替;早先对人文主义理想的歌颂转变为对现实的严峻批判以及对人生的理性思索。他从大量写历史剧、喜剧,转为主要写悲剧,所以也有莎士比亚悲剧主要描写了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与丑恶现实之间的矛盾,写理想的幻灭。这些悲剧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典型形象和精湛的戏剧技巧,登上了世界剧坛的顶峰,也被认为是莎士比亚创作的精华。在这些悲剧作品中,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与现实社会的恶势力之间的矛盾构成戏剧冲突的基础,剧本表现出严峻的社会批判倾向。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合称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从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专制君主制的态度已有变化,他在早期创作中拥护专制制度,但是随着现实中的王权越来越趋向反动,莎士比亚也看到了君主制本身的弊病,从《哈姆莱特》开始,他写了一系列王位上的罪人,在《麦克白》中更是从权势对于善良人性起腐蚀作用的角度。对君主制度本身表示了怀疑。除了“四大悲剧”以外,莎士比亚在第二时期还写了其他一些悲剧作品,像《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科利奥兰纳斯》、《雅典的泰门》等,基本思想与“四大悲剧”是一脉相承的,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但是,越到后来,剧中的悲观厌世的思想越加严重,在《雅典的泰门》一剧中达到了顶点。莎士比亚在这一时期很少写喜剧,只是在1602年到1603年之间写过三部作品,即《特洛依勒斯与克瑞西达》、《终成眷届》和《一报还一报》。这几部喜剧与他早期喜剧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剧情的发展几乎是悲剧性的,只是在剧的最后,莎士比亚按照传统的习惯写了——个大团圆的结局。
1608年后,莎士比亚的创作进入第三个时期。这时,他又恢复了人文主义理想的信念,重新探索实现这一理想的道路,幻想以调和的乌托邦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实现理想。同时,专制王朝的反动统治日益森严,再写那种揭露性批判性很强的悲剧作品已经不大可能。所以1608年后,莎土比亚不再写悲剧而写了一系列传奇剧:《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在这些剧本中主人公先遭难后幸福,解决矛盾的办法往往是一些偶然的因素,甚至是魔法的力量,使敌对的双方互相宽恕,互相和解,最后达到了圆满的结局。

  • 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文主义的摘要怎么写
    答:早期创作中的那种明朗、乐观的基调被悲愤、阴郁的情调所代替;早先对人文主义理想的歌颂转变为对现实的严峻批判以及对人生的理性思索。他从大量写历史剧、喜剧,转为主要写悲剧,所以也有莎士比亚悲剧主要描写了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与丑恶现实之间的矛盾,写理想的幻灭。这些悲剧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典型...
  • 莎翁《皆大欢喜》中的人文主义
    答:摘要:莎士比亚在世期间,正处于16世纪人文主义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已经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是人们精神上的支柱。它充分地肯定了人的地位和价值,因而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追捧。莎士比亚作为人文主义思想的一大代表人物,其文学作品中也体现了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皆大欢喜》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将以《皆...
  • 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文主义
    答: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一次波及面广泛的思想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借助于古代希腊文化中反映现实生活的文艺,质朴的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以世俗的形式对封建制度和宗教势力所进行的斗争”。人文主义使这一时期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人文主义者强调“人”是宇宙的中心,充分肯...
  • 莎士比亚诗歌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答:莎士比亚在一生中创作了两首长诗,即《维纳斯和阿多尼斯》和《鲁克丽丝受辱记》,同时还有一百多首十四行诗,其中包含了他对爱情的歌颂、对友情以及人性中的真善美的赞扬,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在这些诗歌中都有深刻体现。这个时期几乎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及艺术风格逐渐形成的时期,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比...
  • 结合莎士比亚的作品你是如何理解人文主义的
    答:赞美了人类的勇气、善良和爱情,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悲剧。人文主义主张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个人自由、平等和理性,莎士比亚的作品表达了对这些理念的追求。他的作品揭示了社会和人性的复杂性,展示了人文主义精神在不同角色和情境中的表现,为我们理解人文主义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 莎士比亚的作品怎么表现人文主义思想
    答:1、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他是一个人文主义形象,这和他在“威登堡大学”里所受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2、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他像一个思想家那样地思考许多哲学...
  • 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
    答: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体现在他对人性的关注、对个性的尊重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在他的作品中,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不受社会等级的限制,而是追求人的本真、自然和自由。此外,莎士比亚对女性的描写也反映了他的女性观,他认为女性不仅是人类的伴侣,更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想、...
  • 结合莎士比亚的作品你是如何理解人文主义的
    答: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他的作品描绘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强调了人的尊严和价值,以及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同时,莎士比亚的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环境,...
  • 莎士比亚的作品怎么表现人文主义思想
    答: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喜剧中,在《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捕风捉影》,《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暴风雨》。莎士比亚的喜剧成就与其悲剧一样斐然。他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乐观主义精神作为喜剧创作的基调,在作品中清晰地表达出要求个性解放、热爱现实生活、歌颂真挚爱情等人文主义...
  • 莎士比亚的作品怎么表现人文主义思想
    答:莎士比亚的系列历史剧为世界戏剧史上所罕见。 1、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他是一个人文主义形象,这和他在“威登堡大学”里所受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2、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