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怎么这么不靠谱?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4
佛教那么好为什么很多人不信

因为现在社会上这种求佛给自己和家人增加金钱、官位、势力、配偶、健康、寿命等等利益的佛教行为,给人的感觉已经是非常迷信了。
佛祖传教的唯一目的是开、示成佛知见,令人悟、入佛之知见(法华经)这是正信的佛教,其最终目的是让人们彻底的认识自己。
现在的佛门,乌烟瘴气,铜臭难闻,谁要相信,他准是个傻子。

佛教没有第三方力量所说去报应你 佛不是执法者 他发现了六道轮回 但是六道轮回不是他定的 就像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道 道不是老子发明的 而是他对其进行的解释介绍 一个人的善报与恶报都是自己造成了 我们说信佛信因果 目的是在恶因上给他掐断 他就不产生恶果 你信佛也好不信也罢 因果不能根据你的个人信仰去转变 说我不信佛 不信因果 因果依然存在 这就是一个法则和一个宇宙规律 信佛不见得都能成佛 不信佛也不见得都能入三途 关键是看你的人 走的正行的直 诸恶莫做 多行诸善 你不信佛 你也会有好的果报 因为那是你自己给你自己创造的 是你自己改变了你自己
至于你说信不信佛 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你自己个人信仰的问题 人未来的路都是自己给铺垫的

不要说现在出家人如何如何,你要知道一个故事,过去有五个瞎子,他们来摸大象,一个摸到了鼻子,他就说:啊,原来大象是这样的。一个摸到了大腿,他就说:啊,原来大象是这样的。
一个摸到了尾巴,他就说:啊,原来大象是这样的,一个摸到了耳朵。。。

要知道,他们每一个人都深深的自认为自己所摸到的就是大象的全部,而且是绝对肯定的。
事实却不是这样,您要知道如今如慧律法师、圣严法师、海涛法师,成观法师,星云大师、证严法师等等大德高僧们弘法利生,那里来懒惰了?岂能“以摸象之言”来说“这就是现在的佛教”呢?以证严法师领导的慈济而言,45年来,在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国际赈灾、骨髓捐赠、环境保护、小区志工等领域有辉煌成就。帮助全球超过数千万人,在灾难中度过难关,2003年以「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之名,正式成为联合国非政府组织NGO的一员。
1996年「国际慈济人医会」成立,全球11个国家、58个义诊据点、超过七千名医护志工,在全球39个国家提供免费医疗援助,形成一个有系统的全球医疗服务网。
慈济骨髓捐赠资料中心,至2009年8月30止,志愿捐赠者近33万人,受髓案例超过2000例,供髓总计27国,其中送髓至大陆地区占835例。

试问,这岂能是懒惰所能完成的呢?只是如今我们所在的国家,意识形态比较严重,无法大展身手,此亦非止佛教而已,1966年中华文明遭受了巨大变故,要恢复和兴盛是需要时间的,不是那么简单的,但如果以为这就是现在的佛教,那么其眼光实在太狭隘了。

现在,我们说说心理学

佛教心理学与弗洛依德心理学之比较
弗洛依德是奥地利的一位精神科医生,他是一八五六年至一九三九年之间的人,亦即是从十九世纪中叶到廿世纪。他的心理学又称为「精神分析学」(Psycho-analysis)
其特征在注重下意识及潜意识的探讨,这在西方心理学的历程中,可说是一项重大的突破。弗洛依德把人类的心理状况分成两个层次:
一、「意识」层(Consciousness)
二、「下意识」或是「潜意识」层(Subconsciousness)

在表面这一层的称为「意识」,指一般的言行举止、思维等;「潜意识」则位于意识层下,是意识的一种积存体,亦是其原动力的来源。弗洛依德认为下意识形成的主体是:Ego(自我),此字原是拉丁文,现在之所以能如此普遍,完全是拜弗洛依德之赐。
Ego。等于英文的第一人称代名词“I”中文翻译成自我,Ego有个很大的储蓄室称为Id,
Id也是拉丁文中的第三人称代词,等于中文的“它”中文翻译作“以德”
依照弗洛依德所说,以德是人类精神的大储藏室,也是一切「动力」的泉源,是与生俱来的。在这泉源的背后,有个中心,弗洛依德把它叫做「力比多」系原始状态的一种「性动力」,为主司「性」的部门,它与「以德」都是属于潜意识的范围。潜意识处于意识底部,平常它是潜伏不动的。自我(Ego)上有一个超我(Super Ego).

操纵着「自我」,这个名词也是弗洛依德创造出来的专名,代表社会习俗、道德、政治、习惯、 文化等等一切外在的因素与环境的总合,这些「超我」从我们一出生之后,父母、邻居及社会就一直不断地填塞给我们,日积月累,等时问久了,便把原木在最上层的「自我」一路压到潜意识层下去。此外,我们的一些不合法的想法,或不合习俗、超乎寻常的、 甚至不道德的意念等等,也全都被「超我」压抑住,沉积到意识层底卜去,因而成为所谓「下意识」、或「潜意识」。这些被压到潜意识的东西,常在我们睡觉、作梦的时候,会偷偷地浮现出来。然而这些经过压抑的影象,并不一定是很忠实地「再现」,亦非原原本本、一五一十地表露出来,它通常都会先改头换面一下,或移花接木一番,再以种种新的面貌呈现出来;有时甚至还会编个情节,如同小说戏剧一般。这些「情节再现」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内在深沉的欲望,或为抒发潜在的恐惧、忧虑等种种压抑的情绦。

以上是弗洛依德心理学的一个简单的架构。弗洛依德在晚期时,其学说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太过于强调「力比多」,任何事一经过弗洛依德及精神分析学者分析后,都变成多少与性有关联。

我们现在来看看弗洛依德心理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弗洛依德学说兴起之前,一切心理学乃至于整个社会习俗、以及西洋哲学方面,都是「理性主义」的天下,都只承认「意识」的存在― 因为意识所呈现与认知的东西,比较容易解释、 容易明了― 而在意识范围以外的,就绝然予以否定,尤其是像「梦」这种属于不合理性认知、控制的层面,便认为那根本是无关紧要的事,可以完全置之不顾。此种观念一庐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于人类空前未有地疯狂大屠杀,这时西洋的人文科学家、哲学家、 学家、思想家及宗教家才开始反思:「人真的是理性的动物吗?」他们开始对这行之已久的理念产生怀疑,人类的思潮逐渐转变,渐渐地演变成否定传统的理念,结果变成矫枉过正,直到现在还有人走入偏风,而断定「人类是非理性的动物」,完完全全否定以往「正统的」观念(例如:虚无主义及存在主义者,就是如此),而促成如此的反思与转变的转折点,其催化剂就是弗洛依德心理学。从此以后,西洋人一反其近三千年来的传统,开始正视人类「非理性」的一面,不再盲目地抹杀它,亦不逃避,甚至起而研究、 深人探讨,而且越来越时麾。至于梦与潜意识,也觉得它跟人类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而且是整体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认知了梦在人类精神及心理方面,皆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于是而有所谓「梦的解析」之学术研究及临床技术流行于世。

弗洛依德对于人类的儿童期非常重视,他认为一个人人格的成长,及心理的构成,儿童期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当一个人长大之后,通常对于自己儿童期的事情,大部分都已忘掉,以至于这一个时期的许多束西,无形中都被挤压到意识层底下,形成整个人格的背景,这些背景因素虽然是看不到的,但每个人其冥之中,都身不山己地在受其支配着。有个众所周知的名词「补偿作用」,在现代心理学中使用得相当频繁,这也是出自于弗洛依德心理学。补偿作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我们若有些愿望在小时候达不到,而且一直引以为憾,不能释怀,长大之后就会想尽办法去弥补这「缺憾」。如果自己实在无法实现,常常会转嫁到下一代,即成为所谓的「寄望于下一代」,这其实是补偿作用的「合理化」借口。譬如:以前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学钢琴,现在就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学。弗洛依德心理学的另一个新名词是「自由联想」。现在的心理医生在治病时,通常都是让病人舒舒服服地躺着,让病人无所顾忌地把心中所想要倾诉的,尽量全部吐露出来,这种医疗方式在学理上称为「自由联想」。不仅医学界有此新的转变,乃至十九、二十世纪文学家所称的「意识流」及文学作品中所采用的「意识流」技巧,也都是脱胎于弗洛依德心理学的临床经验。其中有许多所谓新潮派的现代诗、现代小说,让人看了,总是看不出个名堂来,真个是不知所云;甚至许多现代绘画、 现代音乐,都大量应用自由联想、 意识流的方式,随作者自己想到什么,就把心中所想的,原原本本地写出来、画出来、弹出来,搞得读者、观众、 听众糊里胡涂的,不知其所欲表达者为何?换个角度来看,这些光怪陆离的手法,却正好是现代艺术用来呈现当代人类心理与生活的实貌之绝佳门径,其学理上的始作俑者,就是弗洛依德。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处理,在以前,西洋人采用的方法是用铁链将患者铐起来,甚至于受中古神学的影响,而认为是患者有撒旦附身之故,所以每当病人发作时,便施以鞭打,想把魔鬼打走。待弗洛依德心理学行世之后,医界始认为精神病也应是可以治疗的,其方怯最具代表性的是运用「自由联想」或其它种种方法,把病人潜意识里的挫折、压抑、忧幻、苦恼等引发出来,有如儿童以小草钓出地洞中的虫一般,一旦患者心中抑积之众多苦恼中有一件上了钩(被钩了出来),其它压抑也就跟着流泄而出,病也就渐渐好了。近代流行的催眠术亦是以此为褴觞,此种「不治而治」的方法,确是很妙的一招。在宗教方面,由于自由联想的兴起,基督教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人在精神上或心理上有问题时,原本是上教堂找牧师、 找神父告解忏悔的,现在则转而求之于心理医生;也幸好如此,否则当此西洋宗教信仰式微之际,恐怕将有更多的人要精神错乱,而投告无门了。总而言之,在弗洛依德心理学所研究的范围中,最有贡献的是潜意识,而其潜意识学中,最幽隐深广的部门是梦;而「梦」依佛法来看,也是属于人生的一部分,因为人生有一大半时间是在睡眠状态中:你不能说醒着的时候是人生,睡着的时候便不是人生。由此看来,弗洛依德能针对这方面作较有深度的探讨,是相当理性而「进步」的, 只是比佛陀所说的法晚了两千四百年,且浅略得多。
接着,我们来探讨一下弗洛依德心理学兴起的历史及文化背景。欧洲的中古世纪,公元十三世纪以前,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时期。罗马文化有两个源头:一是希腊,一是希伯来。希腊精神是属于「人本精神」的,注重现世,较偏于浪漫,这些古希腊神话即可看出:其中的神祇都被人格化了(有爱、有恨、有战争、有和平,与凡间无异),同时希腊人也好尚科学与逻辑。希伯来文化是「神本精神」,注重来世,比较严肃。这两个文化一搭配便形成了所谓的「罗马文化」。其后再受基督教神学及亚里期斯多德逻辑的影响,演变成「经院哲学」统领了中古时期欧洲的思想、文化及制度达一千多年,直到十三世纪左石,文艺复兴勃发,才开始有所变动。所谓的「文艺复兴」其主旨是要复兴古希腊精神,「文艺复兴」的原文是,其义为「再生」,因此,其所要复兴的,实不仅只于「文艺」而是全盘的文化,所以「文艺复兴」这个词的汉译并不正确,应是「文化复兴」(或「文化再生」)才对。文艺复兴的起源,是因为当时有些学者发现在古希腊的精神中,最重要的是自由精神、浪慢精神,以人为本位,尊重个人价值等的精神。这些皆大异于当时的封建制度与集体主义。有识之士因此起而欲加改革,然而碍于当时宗教势力及专制王权的强大,故其表面上所提倡之改革多偏重于文艺方面,仍未敢及于宗教与政治方面,因此汉译者乃以「文艺复兴」名之。此运动基本上为从文学、艺术、音乐等开始,渐次扩展面及于哲学、 思想,以期能全盘恢复古希腊的精神。后来果真以「文艺」复兴为原动力,而带动了十五、 十六世纪的宗教革命,新旧教就是在这时开始分裂。到了十八世纪,宗教革命的「成功」,更促进了哲学革命― 「启蒙运动」,法国的福尔秦、 第德罗、 鲁索等几位启蒙主义大师,都是在这个时期带领一代风骚。从十八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由于以启蒙卞义为卞导的自由主义哲学思潮的确立、成熟、与普遍,从而发为行动,使哲学革命转而演为政治革命的理论依据,于是先有美国的独立战争、后有法国大革命,接踵而来的有工业革命、经济革命,再接着是凌驾古典主义的浪漫主义;到了廿世纪的现在,则已演变成群龙无首的无政府状态、及病态的个人主义。弗洛依德心理学即是上承、连串的革命而来― 文艺复兴(十四、十五世纪)、宗教革命(十五、十六世纪)、启蒙运动(十七、十八世纪)、政治革命并且带起了往后的种种革命,令达于高潮,可谓居「承先启后」之功。大致来讲,弗洛依德心理学所作的贡献是正向的多,而且几乎没有什么负面的效果,这在世间学上是很难得的一点。

佛教心理学又称为「唯识学」,这个「识」是指「心识」。「识」的原意为认识、 认知、了别,能够有认知能力的是心,所以称之为「心识」。佛教中有所谓「观心」法门,有人于此法门误解其意,以为所要观的心是心脏,结果观到后来,觉得胸口好像有一样东西,硬硬的,到后来甚至有些发痛。其实,「心」根本不是指那一颗心脏,心脏在佛法中叫「肉团心」是物质的,佛法中所要观的「心」是精神的;

「心」是由八种识所构成。八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及阿赖耶识。其中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者合称为「前六识」,第七识名为「末那识」,第八识名为「阿赖耶识」。从我们常用的词句诸如「用脑筋思考」、「让我动动脑筋,仔细想一想」、「脑袋瓜子都想破了,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他的头脑(思想)有问题」、「他的头脑很好,很会读书」等等,可以看出一般人都把人的思维、记忆、分辨等能力看作是从头脑产生的,但若仔细分析起来,其实脑只是个开关,或是分电盘而已,真正产生动力的「发电厂」是「心」。当我们家里的电源短路时,通常只须修开关即可,如果是完全停电,则只有发电厂才能解决。发电厂停止供电时,若只在自己家里修理,任凭你怎么修也是无济于事的。是故当知:世人一切心理及生理,真正的原动力来自于「心」,亦即:一切都是心的作用。心如何作用呢?以眼识来说,我们的眼睛称为「眼根」,眼根所见的束西称为「色尘」。当眼根吸收色尘,将之集中在网膜上时,就如同照相机拍照的原理一般,外在的色相即因此而得以留存在心一畏的底片上,这个过程在佛法中称为「摄取外尘」。事实上我们并没有真正的「摄取」到什么外尘,因为「心」所摄取到的,充其量,只不过是外物的影子而已,所以佛法称这些我们所摄取到的外尘为「尘影」。简单地说,眼根摄取尘影放在心里面,而促成眼识的形成。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当我们看花时,眼光与花(色尘)相接时,便采集花的色相之影,入于心版,接着我们便会起心去分别这些所采集到的影像,由是产生认知而判定「这是花」。此时,这个了别与认知的本身即是「眼识」的作用。同理,当「耳根」接触到「声尘」时,几乎不须要用心去「想」,立刻便能大略地分别及认知,而判定出这是哪一类的声音,是人声,还是车声,这就是「耳识」的形成与作用。余如鼻识、舌识、身识,其作用亦是如此,当可比照而知。

「意识」(第六识),意识比较难了解。什么是「意识」呢?意识被称为是「分别的中心」,但「意识」所作的分别与「前五识」所作的粗略判别有所不同,前五识的判别比较粗浅,是属于初步大略的判别;意识所作的工作,则是「前五识」分别之后的「后续工作」,也就是根据前五识送来的「原始数据」,再进一步加以主观地处理一番,而产生的成品就是许多个人的分析、判断与意见。譬如:当眼识得知是白人或黑人时,意识在采集这些资料后,即关始加以分析。若是白人,则认为他们比较勤奋、 高傲一些;若是黑人,则认为比较懒惰、随和一点等等;接着,其它种种更多的联想、分别、与意见,就不断地产生。这便是第六意识的作用。又,假如眼识所接收到的讯息是一朵花,意识就会跟着在一刹那间,用很多数据去分析它,譬如:此花是属于那一种类的?我对它喜欢的程度如何?此花所象征的意义是什么?等等。再由分析这些数据,又可产生更多的联想与种种分别;再由此等分别,更产生种种爱憎的心理。假如是喜欢的,就想办法去取得它、 拥有它;若是讨厌的,就想办法去除掉它、排斥它,或逃避它、远离它。想占有的,若得不到,便会产生痛苦,这就是「所求不得苦」;想甩掉的,偏偏又无法逃避,也会产生苦恼,这就是「怨憎会苦」。归结起来,人类一切烦恼的根源就在这「爱」「憎」二法上,而这爱憎二法皆是由「分别」而来,此「分别」则是由「摄取外法」而来;这些「摄取」、 「分析」、 「判辨」、 「执取」等烦恼生起的过程,就是「唯识学」所要探讨的内容,其实这也是佛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什么是阿赖耶识呢?阿赖耶识又称为「藏识」,我们无量劫来所造的「业习」均收藏于此处,它好比一座巨大的储藏室,只要是我们曾经做过的事情、说过的话、动过的念头,全都会往那一畏面堆放、 贮存。因此一袅面的陈设并不是井然有序、分门别类的,而是随意乱塞,这从我们于梦境中之所见,便可略知。大部分人所做的梦,都是支离、 破碎、片断、且没有次第的,绝少是如小说般,有头、 有尾、 前后连贯、 有完整的情节等。梦里的境界多半都是从阿赖耶识或第六意识中现起的。若是己经开始修行的人,有时其所梦就有如短篇小说.样,有主题、 有内容,比较不杂乱无章(因为他的心比较不那么杂乱了);甚至有的人从睡着到醒来,其所梦见的是一整篇连续的故事;但是等修行更深入时,梦就开始减少,乃至可达长期「睡而无梦」之境界。所以由梦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乱不乱、清不清净。

末那识位于阿赖耶识上层,被称为「我执的中心」,为什么称它为「我执中心」呢?浅显的讲,就是它往内攀缘其后的阿赖耶识,当做是「我」的本体,往外攀缘前六识,认为这眼、耳、鼻、舌、身、意都是「我所」(我所拥有的)。亦即:末那识执阿赖耶识为「我」,执前六识为「我所」。举个例说:当生气时,有人常会说:「我一想起来,心中就有气」,这「心中有气」就是「我执」在做祟,也就是:末那识正在执着那个气头,当做是属于「我的」东西,而执着不放― ,任何东西,既然是属于我所有的,就很难割舍,会把它视同汽车、 房子、儿女、 工作等这些有形的东西一样,好好地珍惜、好好地保存;身外之物尚且如此难以剖舍、放下,更何况是「自心」中物!再者,执着内心中的贪爱,更是微妙难解,譬如说:我很爱一样东西,到后来演变成并不是爱那个东西,而是爱「我心中的那个感情」,亦即:爱那个「爱心所」。「心所」是「心所有法」的简称,「心所有法」是八识「心」王「所」拥「有」的功能或作用,爱、 恨、嫉妒等都是心所拥有的功能、作用,故皆是「心所」;而这些「心所」都是由「我执中心」(末那识)在控制着,因此特别难割舍、放下;若想要令这些我执所产生的「心所」能够放得下,唯有靠修行一途:于修行中懂了(解了)道理之后,或许有朝一日会恍然大悟:自己其实并没有真正「拥有」那个愤怒、 或是「拥有」那个僧恨― 自心之中,实无此物!实在只是「我执」在作祟而已。前面曾提到「意识」是主掌「分别」的功能,然而,其实并非意识本身在主导「分别」的业务,而是其背后有末那识在暗中指使着。这末那识所行有如垂廉听政一般,完全站在幕后操纵,从不亲自露面,因此末那识非常隐密微细。这就是为什么一切世问凡夫人以及外道,都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而且也唯有佛世尊的大智慧才能如实了知。弗洛依德心理学有个突破,就是霄。(自我)的发现。霄类近于第七识(末那识),只不过弗洛依德对「自我」,除了有一个笼统与模糊的概念之外,并未能进一步发挥。因此,至于「自我」到底是什么,则完全付之阙如。然而即使如此,在世问法中,也属于难能可贵的了。总括来说,八识的生起,第一步是由「五根」收集「五尘」转成「五识」再由第六「意识」向内攀缘第七「末那识」,亦即以末那识为「老板」,依其指示而行事,作成种种分别、判断、甚至合理化的借口等。这整个极其繁复的过程,都是在一刹那之间、或是比一刹那还短的时间之内,即告完成。

现在便以唯识学来和弗洛依德心理学作个比较。弗洛依德心理学中,没有「前六识」,只有一个「意识」,他并不知道「意识」的上面还有「前五识」的存在,而且对「意识」本身也没有详细深入的探讨。至于「意识」的下面,也只有一个笼统的「下意识」面已;佛法中,则除了意识 之外,下面还有「末那识」、「阿赖耶识」及「如来藏识」。弗洛依德心理学最大的贡献是发现发。(「自我」),实。虽相当于末那识,但是弗洛依德对于它如何生起,它与第六识、第八识之问如何互相串联、互相作用,则完全毫无所知;佛法于此却有很详尽、很清楚的探讨、分析、阐发。再者,弗洛依德心理学中,也没有提到意识的相状及如何生起;事实上,弗洛依德心理学可说是几乎完全忽略了「意识」的探讨,而只着重在「潜意识」、或「下意识」方面,其所提出的「力比多」在佛法虽也是被承认的,但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它当然是动物生生不息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人类所有的、切活动,都由它来发动。相对的,佛法则指出人类有五种欲望(也就是说:人生有五种主要动力):财、色、名、食、睡;

1 .「财欲」是想要发大财、赚大钱。
2 .「色欲」是对性欲的贪恋。
3 .「名欲」是为求得出名,所谓「人死留名、虎死留皮」、「三不朽」等等,这些都是名利心在作祟,而且成为追求名利的「合理化」借口。我们一般人虽不见得都想追求所谓的「不朽」,但大多数的人往往都是为了「名」而活,却丝毫不自觉知― 事实上我们对物质的需求都不是很大,一旦人生基本的需求满足之后,大多是「在别人的意见底下求生活」:为博得别人的赞赏、尊重、恭敬、服从、 宠爱等等。以穿着来说,其实能够穿得暖、 不受冻并非难事,但除了有衣穿、不受冻之外,我们都还要穿各种不同的款式,选种种不同的颜色、种种不同质地的衣料,同时还要讲求时尚,衣服款式稍旧便认为不能再穿了,免得被人笑落伍― 「被人家笑」是不堪忍受的事!至于住的房子以及所有用具、装沟也是一样,一定不能比别人家差太多;隔壁人家有钢琴,我们也非要添置一台才行;别人家的儿予在学小提琴,我们家的孩子不管他有没有音乐天分,也就非学一种乐器不可,绝对不能比不上别人。这些其实都是「名心」在作怪,而其根源,在于「第六意识」的虚妄分别,加上「末那识」所执着的「我」,两者配合起来,便形成欲极力维护「我」的「尊严」之局面(「我」为末那,「尊严」为意识的分别),不能在这些事情上,有损「颜面」
4 .「食欲」是对食物方面的欲望,世人在饮食方面种种的讲究,于量求多、于质求好等等,皆是食欲之业力在推动。
5 .『 睡欲」:睡觉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欲望,故称「睡欲」我们这个世界之所以被称为「欲界」,就是因为有此五种欲望。我们修学佛法的人若欲达清心寡欲,第一要务就是要了解这五欲,并且要能觉知它,不被它迷惑而牵着鼻子走。罗素曾着了一本书叫『权利论』 ,把人类动力的泉源,全部归结为权利欲,其实这是以偏概全,并不正确;这和弗洛依德的把一切生命之动力皆归之于性欲,同属偏之见。罗素所说的权利欲其实是属于「名欲」所摄(依佛法而言,在「名」之下有「权」「位」、威、势、尊重、恭敬、服从、 控制、主宰等等,皆是「名欲」的变体),盖人在吃饱穿暖、衣食富足之后,就会想「出名」,而且名欲是很难超越的,因为它非常微细奥妙,但也并不是仅此「名」的欲望便可涵盖一切。归结起来,弗洛依德对人类心理的探求是有其贡献的,但把一切都解释为以性欲为出发点,这一点是很偏颇、很不正确的。

如是拿世法与佛法比较的结果,令人觉得:为佛弟子,如果越了解世间的学间,再回头来看佛法,并拿世法与佛法一比较,则越令人讶异,越令人深深地惊讶于佛法的精深、博大、殊胜与超绝,觉得佛法非但不如一些人所误解的「落后」,而且是非常非常「进步」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佛法中就已架然大备的东西,于今两千五百年之后弗洛依德才能有些微的发现,而且弗洛依德在当时却被认为十分前卫、「先进」。因此,越是深入了解世间法的东西,越能肯定佛法的价值无穷,对佛法的信心越是坚定。也发现:这个世界目前的趋势,是越来越走向佛法所说的境界,譬如说:在心理学方面,佛法早就提出了潜意识、下意识,并且予以详尽的解说与开发;在天文方面,近代天文学,许多人不顾一切禁忌,乃至牺牲生命,打破了基督教的武断迷信,才发现宇宙是无穷的;然而佛法早就提出有三千大千世界,而且有无量的三千大千世界;现在天文学也证明,地球不但不是宇宙的中心,而且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而己,并且发现无量的太阳系才构成一个「银河系统」,无数的银河系统才构成一个「岛宇宙」,无量无数的岛宇宙才构成一个「星云」,无量无边的「星云」才构成一个「宇宙」。这在佛经一袅面早就详尽地讲过,而天文学到现在才开始有所发现。在生化方面,早在佛陀的时代,就知道有微生物、有细菌;在政治方面,近代才开始提倡人类应是平等的,佛法早就说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因为一切众生皆具有佛性;以经济学来讲,现在渐趋向于均富说,强国常常救济弱国,这就是已经开始实施均富的观念,因为如果不均富的话,这个世界就不能保持平衡,不平衡就会引起战争;而佛法早就提倡人应多行布施,以财施人,则己得福更多,进而以福德资粮而修慧,趋向菩提。由上观知,佛法不但是「进步的」,而且可说是「最进步的」,甚至可说是「超进步的」,因为它永远走在时代的前面,无论与世间任何一法相比,都是「超越独步」的。何以如此?因为世俗法皆是凡人之智慧发展而来,无论如何进步,都跳不出俗智的范畴,而佛法则为佛智之流露,为从「一切智人」之真实智慧而来,凡圣悬殊,是故不可相比,比则益显佛智之殊胜独到而已。

什么叫好吃懒做?你是指光吃饭不干活、不种地吗?如果我这样认为,那就不对了,出家人是以修行成佛为目标,不劳做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去修行。
想想看,其实你也如此,你从小学上到大学,你也没有劳做啊,你的父母供养你上学,不让你劳做,只是为了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你学习有就成了就回报父母,这没什么不对,是吧?
同样,出家师父用佛法教化在家居士,在家的居士们感恩师父而供养,这也是回报啊。出家师父就像是老师,老师通过教育学生而得供养,难道这也错了吗?现在的老师不也如此吗?你会说老师每天教很多学生,当然,他们教很多学生,他的待遇、生活标准比出家人强太多了,出家师父要求很低,衣服就几件,吃饭只吃素食,好像是晚上十点睡早上三点起,大部分时间都在寺里极少外出,生活标准很低的,人家出家是为了修行,不是为了享受,如果这也算好吃懒做,那你去做几天和尚试试。所以你所说好吃懒做不成立。
至于佛教语言不靠谱,那是你理解不深,你对佛教了解多少?你系统的学习过吗?科学也讲,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同志哥,要淡定啊!!
哪些佛教语言您看不懂了,可以说来大家讨论,相信您能说的出百度知道就能有好心人帮您解答。

看佛不看僧 僧也是人 有人的问题 不能代表佛
而且你看到的僧人要么不是僧人,要么不是全部,我可以举出更多的反例,我也看到的很多所谓的“僧人”身着和僧衣很像的居士服,连自己应当穿什么衣服都不知道。怎么能是出家人?在街上遇到一个比丘尼打扮的人,向我要求医药的供养,我问她为什么穿居士服,而不是僧衣呢,这人转身就跑。还有不会大悲咒的“僧人”,不打绑腿的僧人到处“化缘”……

学佛是自己的修养,证悟出世间入世间的最高智慧,而世间上的俗事都能圆通完成。而不是拜神、拜僧、遁世。别人的问题是他们自己的业报,不要因此而造自己的口业。请珍惜自己的因果,不要给自己造不善业。

很痛心 绝大多数人不真正了解佛教,而被这个末法时代着僧衣,伪作沙门的人所欺骗。从而对佛家产生误解,错过自己的觉悟的机会,这也许就是末法时代众生福报就是如此吧。

请真正了解佛教之后再发表言论,对于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其实,不仅仅是你,有很多人一样失望。但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杀人是犯法的,有一天突然有个杀人犯对你说:杀人是犯法的。我们不可以因为他做错了,就觉得他讲的话也不对。当然,和尚没有一个好形象,怎么能让人对佛教有个好印象?
至于佛陀说的对不对,各有各的看法。但是有一点很重要,佛陀传了很多法,如果不能全面深入了解,判断正误的时候很可能出偏差。但是深入了解对于一般人来讲,可能精力不济,或者没有必要。
每个人接触佛法都是有机缘的,可能是批判、好奇、信奉等等。重要的是,我们能借着各种各样的因缘从各种角度去了解。也有人先是不信,有天找到了好的导师,慢慢就如法了。只要能找到对我们的人生与生活有益的,也不是件坏事嘛。

和尚不是佛,学生不是老师,不靠谱的是世人自己,本末倒置,黑白不分,学佛非是成佛,非佛自会造恶,佛不是你爹娘,自己所做要自己负责,即心即佛,人各有心,佛不相代,受与不受,唯心决定。
《法灭尽经》上说现在末法时代的和尚都是披假袈裟的混蛋,不是佛,非佛所允,即心即佛,佛不立一法,不立一寺,不立一经,不立一庙,以心传心,是为正法,佛在心中,心不妄为,才是真佛,心不妄动,则无烦恼,有智之人,应善分辨。

  • 佛教怎么这么不靠谱?
    答:再者,弗洛依德心理学中,也没有提到意识的相状及如何生起;事实上,弗洛依德心理学可说是几乎完全忽略了「意识」的探讨,而只着重在「潜意识」、或「下意识」方面,其所提出的「力比多」在佛法虽也是被承认的,但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它当然是动物生生不息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人类所有的、切活动,都由它来发动。相对的...
  • 有人觉得佛教等一些宗教不靠谱的吗
    答: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一样东西是真是假,必须要经过500年时空的检验,“时”,过去可以,现在可以,未来同样也可以,所以这个时间至少要500年;“空”也就是不同的地域和国家,中国可以,其他的国家也可以,至少5-10个国家。——那么以这个标准,你就可以看得出,哪些东西是经得起考验的:佛教3049年;...
  • 佛陀只是一个人,佛教的教义也就是不可靠的
    答: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佛陀是人,我们也宁愿相信一个真实可信的人,而不会去相信一个虚假不可靠的、纯粹靠想像力编造出来的上帝。
  • 佛教轮回说根本就是一个掩人耳目的谎言,是根本不靠谱不合常理的!
    答:这就是固执的凡夫愚见了,佛陀是见证明了万物真相的圣贤,我们凡夫用肉眼肉心思索问题,焉能否定恒存真理?佛言一切唯凭心造;人死万物寂,唯有业随心;此心就是妄心,无数生来累计的恶业恶行包裹的心,此心根据业力牵引投生受报,有何纰漏之处?因果真实不虚,受报时间跨度或长或短罢了。有善根慧根...
  • 对于佛教的种种质疑
    答:佛教是实证的,也就是说通过自己的修行,可以实实在在看得见一些理论上的结果。比如看见智慧之光,看见自己的前世等等。当然每一个人所能修行到的程度是不一样的。真正的佛教不是小说书(比如西游记)、电视剧、民间传说(比如济公)中所表现的那样,真正的佛教徒除了维持最基本的生命,其他可以用不食...
  • 佛教是瞎说的吗?
    答:意思就是好人得好报,可现实是好人不长寿,坏人活不够,是否被佛教迫害不是看这个人是不是好人,而是看这个人是不是个狠角色,如果狠却可以引向邪道,那么佛教就帮这个人,如果狠却一定会当好人甚至反邪教,那么佛教就迫害甚至除掉这个人,当然把这个人搞成浑浑噩噩的废物也是最常见的手法。
  • ...什么感应,都是骗人的,愿天下人别被佛教迷蒙。念这些东西只会残害身...
    答:把学佛变成做交易买卖了,这不是正信学佛的态度,往往我们称作:“迷信佛法”。不论初学还是老修都有,您如果觉得自己现前不得受用,可以修正一下学佛的心态,转过头来再理解一下,什么是佛,学佛是为什么,把因果的道理看看,如果真弄明白了再深入学佛想必就不会误会了。祝愿您六时吉祥!
  • 佛教让人没有欲是指什么不能接受吗?
    答:这是你对佛教的义理不了解,才有这样的误会。佛经的主旨是“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对于欲望的修行,是有层次的,譬如:1、觉察自己的心识;2、依次以正念来削弱减少杂念(包括欲望);3、最终达到无欲无求,才能解脱生死,超越轮回,修成正果。
  • 为啥释迦摩尼没有办法让人民远离厄运,远离刀兵、小人?
    答:佛教基本是个自娱自乐的宗教。发现问题的能力,应该说还有点,还很不全面。比如发现苦。分析问题非常主观,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那就更不靠谱了。但是有一点是比较吸引那些昏头昏脑缺乏理性的人,就是看上去很酷,听上去很美。佛教这玩意儿,互相聊聊可以,谈经论道也可以,用来吹吹牛...
  • 马哲和佛教哪个更靠谱
    答:佛教。你想真正地去思考社会,思考世界。你首先必须思考你自己,也就是俗称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