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增长的需求原因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6
财政支出增长的需求原因是什么

主要有两方面需求:

一是财政预算方面,如楼上所说的,政府开支、补贴、基础设施建设等;
二是财政政策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刺激经济。

从另一个角度看:
一是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维护国家安全、巩固各级政府政权建设的支出,如行政管理、国防、外交、公安、司法、监察等方面的支出。

二是维护全社会稳定,提高全民族素质,外部社会效应巨大的社会公共事业支出,如社会保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扶贫等方面的支出。

三是有利于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巨大外部经济效应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如水利、电力、道路、桥梁、环保、生态等方面的支出。

四是我国目前经济正处在转轨时期,在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条件下,国家对宏观经济运行还应有必要的调控,财政也要留有一定的财力,对经济活动进行适当的干预。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有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x0d\x0a一、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x0d\x0a1、经济性因素 \x0d\x0a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 \x0d\x0a2、政治性因素\x0d\x0a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x0d\x0a(1)政局是否稳定; \x0d\x0a(2)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 \x0d\x0a3、社会性因素: \x0d\x0a人口因素、文化背景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政支出规模。 \x0d\x0a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x0d\x0a1、福利经济学通过效用最大化方法,将市场有效供给运用到政府公共用品供应中,通过影响财政支出增长的变量,\x0d\x0a2、公共物品的需求、公共物品的成本和价格、公共物品的质量、生产组织形式等,分析研究财政支出规模。\x0d\x0a3、近年来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中采取编制部门预算、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及对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都是从微观管理入手,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控制财政支出规模而采取的有效办法。\x0d\x0a三、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x0d\x0a1、静态指标\x0d\x0a\x0d\x0a1)绝对指标\x0d\x0a①绝对指标的概念:以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财政年度内政府实际安排和使用的财政资金的数额。\x0d\x0a②绝对指标的作用:第一,其是计算相对指标的基础;第二,对绝对指标从时间序列加以对比可以看出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趋势\x0d\x0a2)相对指标\x0d\x0a①相对指标的概念:绝对指标与有关指标的比率。\x0d\x0a②相对指标的作用:\x0d\x0a2、动态指标\x0d\x0a1)动态指标是考察财政支出变化发展趋势的指标\x0d\x0a2)动态指标的类型\x0d\x0a①财政支出的边际系数=财政支出增加额/国民生产总值增加额。\x0d\x0a②财政支出的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x0d\x0a四、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分类\x0d\x0a1、按照考察时点的不同,可分为预算支出规模和决算支出规模。\x0d\x0a\x0d\x0a2、按照选用的价格标准的不同,可分为名义财政支出规模和实际财政支出规模。\x0d\x0a3、按照选择的衡量指标类型的不同,可分为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x0d\x0a4、按照指标统计口径的大小,可分为总规模、中央财政支出规模和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等\x0d\x0a五、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因素\x0d\x0a\x0d\x0a(1)财政收入总量。即各种公共支出项目的满足程度首先受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的总量和增长情况的制约。财政多收可以多支,更多的财政支出项目也才能得到保证。但是,必须严格区分债务收入和正常的财政收入界限,取消财政向银行的透支和财政性货币发行,才能真正体现财政收入对财政支出总量及其结构的制约。\x0d\x0a(2)国民收入总量。国民收入对财政支出的影响是通过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来反映的。在正常情况下,国民收入增长,财政收支都会因此而增加。但由于政府可以通过公债的发行来增加财政支出,这又使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并不完全相等,在此情况下,财政支出可以超过财政收入进行分配,但这是对国民收入的一种有偿性调剂,这使国民收入的总量可以支持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并为财政支出结构的形成和调整创造条件。因此,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更能反映财政分配对国民收入的占有额度和影响,也说明国民收入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为财政支出的扩大及结构性调整提供条件,但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x0d\x0a(3)国家社会的基本需要支出和发展性支出。这主要指在计划年度内财政应保证的上年已达到的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支出,随生产发展和人口增长应相应增加的社会共同需要支出,为满足生产发展和人口增加而必须追加的生产性支出中应由国家承担的部分支出,这是决定财政支出结构的最基础的要素,这三部分支出共同形成财政支出的最低限量。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政府还应将一定的财政资金用于发展生产、提高社会共同消费水平等方面,这也会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x0d\x0a(4)经济发展规律与社会经济制度。国家实施不同的经济制度可能形成不同的财政支出结构,在计划经济制度下,以生产性支出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支出结构是重要的表现形式,而在市场经济制度下,财政支出则主要以满足公共需要和弥补市场缺陷为主要的支出内容。但是,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实际上是一种混合经济制度,要求在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条件下,政府也应适当地发挥干预经济的作用,因此,这对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支出结构的形成也将产生直接的影响。\x0d\x0a(5)国家政治制度。在许多条件下,国家政治制度也会对财政支出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这是因为财政支出结构的形成将对社会经济各个层面产生相应的影响,并造成利益的调整,运用不当可能造成国家社会的损失,因此,现代国家通常会规定一定的政治程序来规范财政支出的确定与调整。

一、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及分析判断 (一)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 1.我国小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即预算内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预算内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1978年为30 .96%,1995年降到最低点11.6%,以后逐渐上升,2002年上升到21.4%。2003年估计这一比重达到21.6%,见下表一。 2.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 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即预算内财政支出与预算外财政支出之和占GDP的比重的变化,必须联系国家对于预算外支出资金口径的调整来考察。1993、1996年国务院两次调整了预算外资金支出口径,从而导致预算外资金范围的缩小,这样预算外资金1993、1997年两次大幅度下降,因此对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变化可以按照预算外资金口径两次调整的时间来分析。1993年国务院对1986年决定的预算外资金范围进行了调整,原来确定为预算外资金的国有企业留利和专项基金不再作为预算外资金,而此项资金占预算外资金的比重一直维持在80%左右。这就是说按1993年调整后的预算外资金口径计算,1978—1992年间预算外资金规模只有统计年鉴公布的预算外资金规模的20%,这样对1978—1992年间的中口径财政支出规模就可以用该期间(预算内支出十统计年鉴公布的预算外资金支出的20%)占GDP的比重来计算。199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对预算外资金的概念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将13项数额较大的政府性基金纳入预算管理,地方财政部门掌管的预算外资金也纳入地方预算。因此,1996年国务院只是将预算内外资金相互间进行了调整,一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并没有缩减预算内外资金的总规模。这样,1993年以后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就可以用统计年鉴公布的预算内外支出之和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不需调整,据此可以得到我国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 3.大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 大121径的财政支出规模指的是政府全部支出占GDP的比重,按我国统计口径,大口径财政支出包括预算内支出、预算外支出、财政收入退库支出、社会保障基金支出和非合规性的制度外支出。由于非合规性的制度外支出无账可查,因此对大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只能采取估算,这就导致目前我国对大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在30%以上,有的认为在35%以上,有的认为在40%以上(张木生,2001)。但是对既没有在预算内支出反映也没有在预算外支出反映的非合规性的政府支出,一般认为相当于预算外支出水平,据此认为,目前我国大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在30%以上应该是没有高估的。但由于非合规性的政府支出开始形成于1990年代,在此之前非合规性政府支出较少,因此20世纪80年代大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可以用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代替。这样我国大口径的政府财政支出即综合财政支出规模在1978—2002年间基本上维持在30%左右,没有大的变化。 (二)对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趋势合理性的判断 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出规模变化趋势合理性的判断目前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以瓦格纳提出的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作为依据,认为1978—1996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不断上升,财政支出规模应该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而实际上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不断下降,因而是不合理的(赵志耘,1998);另一种观点以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依据,认为1978—1996年间,经济快速增长,财政支出实际增长比GDP实际增长速度慢,财政支出规模不断下降,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开始摆脱对财政支出增长的依赖,开始转向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推动,因而财政支出规模不断下降是合理的(赵杰,1999)。 我们认为,由于我国财政制度的不规范,从而导致三种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存在,因此,必须结合三种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变动的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判断:1.小121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在1978—1995年间不断下降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下降太快;又有其不合理性的一面,1996年不断上升是合理回归。这是因为1978年开始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市场机制作用不断增大。市场机制的突出作用体现在国有经济之外的非国有经济(包括私营、个体、联营、外商投资经济等)的快速发展,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承担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本应由财政承担的一部分职责,从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市场机制作用的增大,财政承担职责范围就逐渐缩小,这样对财政支出的需求仅限于公共商品和服务提供领域。因而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导致财政支出范围的不断缩减,财政支出规模随之下降,并且与财政支出规模下降相伴随的是经济的持续性增长,因此财政支出规模下降就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从财政支出规模的最低限度——维持政府最基本的职能的实现角度看,我国一般社会公共需要必要量占GDP的比重1978--1996年间从20.69%下降到18.66%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杨斌,1998),因此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最低限度应该在20%左右。然而,我国以往的财政支出规模即预算内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则从1985年的22.36%下降到1995年的最低点11.6%,这表明在此期间我国政府集中分配的预算内财政支出资金连维持政府最基本职能实现的资金需求都保证不了,小口径财政支出规模下降太快又有其不合理的一面。1996年以后小121径财政支出规模逐年回升,2002年已达到21.4%,应该说是合理回归。 2、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在1978年以来也是不断下降,但由于预算外资金支出占GDP比重在此期间是缓慢上升的,因此部分抵销了预算内资金支出占GDP比重的快速下降,使得这期间中口径财政支出规模虽然由1978年的32.8%下降到1995年最低点15.6%,但每年下降幅度要比小121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年均下降幅度慢0.2个百分点,1996年开始中口径财政支出规模因小口径财政支出规模的上升而逐渐回升,也是一种合理回归。 3.大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即政府实际分配的资源占GDP比重的变动趋势是不合理的。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的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财政支出范围的缩减,实际政府支出规模应随之下降,但前面分析表明目前实际政府支出规模仍然维持在改革开放前的高水平,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目前实际政府支出规模显然是偏高的,这可以从这些年来企业和社会公众实际负担过重、消费和投资水平不足及1996年后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回落中得到证实。

财政支出,货币量增加,人们手里有钱了,自然就会增加需求。

财政支出(public finance expenditure)也称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
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在于社会公共需要的增加,军事、国防、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养老、公共服务等等。
简言之,造航母需要钱;养活14亿人口需要钱;基础教育需要钱;种树扶贫需要钱;工供养庞大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需要钱,果然大家难当啊!

  • 瓦格纳法则中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如何导致政府支出增 ...
    答: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因而使国家活动规模扩大;二是经济因素,即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由此而来产生拥挤等外部性的问题,需要公共部门来管理。此外他还把教育娱乐文化保健福利等反面政府支出的增长归于需求的收入的弹性,也就是归于实际收入的上升。
  • 分析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原因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总量连年增长。从增长率看,虽然在不同年份存在波动,且近年来增速在不断放缓,但我国的财政收入绝对量的逐年上升,仍为财政支出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财政不平衡具有必然性。财政收支正好相等是偶然的,财政不平衡具有必然性。造成财 政不平衡的原因有很多,既有经济原因...
  • 2021辽宁省财政支出增长率上升原因
    答:2021辽宁省财政支出增长率上升原因是疫情防控支出增加、投资力度加大。1、疫情防控支出增加:2021年,全球仍在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为了有效应对疫情,辽宁省加大了疫情防控的力度,并相应增加了相关支出。这些支出包括医疗防护用品采购、疫苗接种等,使得财政支出增加。2、投资力度加大:为促进经济发展,辽宁省...
  • 中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
    答:目前我国一方面财政收入规模在加速扩张,另一方面以支出为主导的民生财政如火如荼,根据平衡预算乘数原理,通过扩大转移支付,把超收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民生,可将潜在的需求变成现实的需求,使社会有效需求扩大。因此,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并不是与民争利,而是为民谋福利。2.财政政策的影响 财政政策是最...
  • 财政支出扩大为什么社会总需求会首先扩大
    答:可支配的现钱多了,有钱化了,花钱买东西就刺激了消费,自然而然地人们对东西的需求量增加了。换句话说:赤字扩大也可以理解为超前消费——今天花明天的钱,对今天来讲总的需求就增加了。所以说财政赤字扩大会增加需求,但要把握好度,适度赤字有一定的好处,若赤字过大会引发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等一...
  • 财政支出增长的需求原因是什么
    答:一、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及分析判断 (一)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 1.我国小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即预算内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预算内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1978年为30 .96%,1995年降到最低点11.6%,以后逐渐...
  • 财政支出规模变化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答:首先,城镇化过程必然伴随对公共产品需求的不断扩张,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引致城市的拥挤和较强的外部性,从而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与此同时对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等需求弹性较大的公共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从而引致更多的财政支出。其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居民收入不...
  • 瓦格纳认为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原因是什么简答?
    答:我大哥认为财政支出都不断增长的原因是什么东西?简单的话,应该是财政支出率,根据社会的消费者你程度来算出来的
  • 为什么财政支出规模会随着GDP增长而扩大?
    答: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影响如下,中国从2007年到2020年的财政支出是随着GDP的增加而逐年增加的。这也符合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财政支出规模上升的发展趋势的学说,就中国而言,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大小取决于财政支出的范围。如果政府减少购买支出,随着政府需求的减少,全社会的投资和就业都会减少,从而导致连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