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简要来历和特点(300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14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簧”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 京剧的简要来历和特点(300字)?
    答: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簧”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京 剧 的 艺 术 特 点 ,首 先 於 它 的 表 演 本 身 就 是 一 种 非 ...
  • 京剧的来历
    答:10. 徽、秦、汉的合流,为京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1. 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间(1840-1860),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形成了京剧。12. 京剧的标志之一是曲调板式完备丰富,超越了徽、秦、汉三剧中的任何一种。唱腔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主要以二簧、西皮为主。
  • 京剧的来历是什么
    答:表演大方逼真,接近生活。京剧的鼎盛期自1917年以来,优秀演员大量涌现,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由于文人崇尚的雅文化传统在20世纪遭遇灭顶之灾,京剧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1927年,北京《顺天吋报》举办京剧旦角名伶评选,读者投票选举结果:梅兰芳以演《太真...
  • 京剧的来历
    答: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京剧自产生以来,曾有过许多名称,如“乱弹”
  • 京剧来历200字急用上交………
    答:京剧是一种综合性表演艺术,融合了歌唱、念白、表演、武打和舞蹈,通过一系列表演手段来叙述故事,描绘人物,传达情感。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具特色。京剧的形成和传播过程可以这样描述:它的前身是清初在江南地区流行的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这些徽班因其流动性而与其他剧种...
  • 京剧的来历
    答:京剧起源于四个地方的剧种:一是原来流行于安徽省一带的徽剧;二是流行于湖北的汉剧;三是流行于江苏一带的昆曲;四是流行于陕西的秦腔,又叫梆子。清乾隆末期、嘉庆初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逐渐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
  • 京剧的来历
    答: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
  • 写京剧的来历作文400字
    答:“十年动乱”期间,一些地方戏剧团,迫于形势纷纷改习京剧,但所演剧目仅有八出样板戏.然而业余京剧团和票社却遍布全省城乡.京剧传入河北后,对河北地方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京剧的剧目、化妆、服装、表演程式、音乐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河北的地方剧种.
  • 京剧的来历简介40字
    答:1. 京剧,亦称平剧、京戏,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之一,其分布以北京为核心,扩散至全国各个角落。2. 始于清代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包括三庆、四喜、春台、和春等,陆续自南方移师至北京。这些团体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术家合作,同时吸收了昆曲与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技巧。3. 此外,京剧还...
  • 京剧的来历是什么
    答: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公元1790年(清乾隆55年),徽戏开始进京。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享有盛名的安徽“三庆班”,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史称“四大徽班...